用唯物辯證法指導除害滅病

用唯物辯證法指導除害滅病
嘉定縣南翔鎮革命委員會
1971年4月29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南翔鎮是上海市嘉定縣的一個農村集鎮。解放前,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榨下,這個鎮的衛生條件極差,瓦礫堆多、雜草垃圾多、露天糞缸多、蚊子蒼蠅多、瘟疫疾病多。

一九五七年以來,全鎮革命人民響應毛主席關於除「四害」、講衛生、消滅疾病的偉大號召,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除害滅病群眾運動。在毛主席光輝的哲學思想指引下,經過十三年來除害滅病的反覆鬥爭,人民群眾精神面貌大變樣,全鎮衛生面貌大變樣。全鎮三百多個瓦礫堆變成了綠化角,十條崎嶇不平的街道,結合市政建設都已平整,糞便、垃圾實行了統一管理,整理疏通了全鎮的下水道,改造了一大批蚊蠅孳生地。幾年來,鎮上很少發現蒼蠅,蚊子密度也有顯著下降。不少居民戶夏天可以不掛蚊帳睡覺。全鎮各種傳染病發病率普遍下降,基本消滅了瘧疾、乙型腦炎等傳染病。據近兩年的統計,腸道傳染病的發病率與一九五八年相比,傷寒下降百分之九十三,菌痢下降百分之五十五;根本杜絕了集體性食物中毒事故。

在反覆實踐中認識蚊蠅孳生規律

編輯

蚊蠅是自然界的害蟲,數量多,孳生面廣,這是它的重要特點。一九五八年我們剛開始搞除「四害」工作時,沒有掌握這個特點,因此,主要是發動群眾用煙熏、拍打、噴藥、粘殺等辦法來消滅成蚊、成蠅,結果是你滅一千,它長一萬。有人說:「天天搞煙熏,蚊子天天嗡嗡叫,到底滅得了還是滅不了?」

我們帶着這個問題,進行觀察、研究,發現蚊子、蒼蠅在野外有大量的孳生場所,在各單位和居民住宅也有它們的繁殖場所。毛主席教導我們:「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於客觀外界的規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我們消滅蚊蠅所以收效不大,就是因為沒有完全認識蚊蠅的生長、繁殖規律。於是,我們組成了一個蚊蠅孳生地調查研究小組,從鎮內到鎮郊,從室內到室外,對蚊蠅孳生地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研究工作。結果發現,蚊蠅之所以不容易撲滅,除了它本身孳生繁殖率高以外,還在於廣闊的自然界裡有許多有利於它們孳生繁殖的條件。蚊子孳生繁殖的主要客觀條件是水,蒼蠅孳生繁殖的主要客觀條件是糞、垃圾、飼料、動物屍體等有機物質。如果我們不去改變這些客觀條件,從根本上控制其孳生繁殖,而只是滿足於消滅成蚊成蠅,勢必你滅它生,收效不大。

根據觀察,一隻淡色庫蚊排一個卵塊,就有一百二十到二百個卵,如果我們把一隻有五個淡色庫蚊卵塊的積水缸翻掉,就等於消滅了一千隻淡色庫蚊,並切斷了一千隻蚊子再繁殖的途徑。而翻掉一隻積水缸,遠比消滅一千隻成蚊容易得多。因此,控制蚊蠅孳生地是消滅蚊蠅的根本措施,要消滅蚊蠅必須首先在處理、控制蚊蠅孳生地方面下功夫。

要控制蚊蠅孳生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譬如,蚊子的孳生條件是水,而水在自然界裡幾乎到處都有。我們觀察分析後發現,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孳生蚊子,也不是所有的蚊子孳生於同一種水中。一般地說來,死水易於孳生蚊子,活水就不容易孳生蚊子;污水易於孳生庫蚊(又稱家蚊,是傳播乙型腦炎、血絲蟲病的主要蚊種),清水易於孳生按蚊(又稱瘧蚊,是傳播瘧疾的主要蚊種)、伊蚊(又稱黑斑蚊,上海地區較少見)。在清水中,大面積清水易於孳生按蚊,小面積清水易於孳生伊蚊。但是也有矛盾的特殊性,譬如在活水河中凡有浮萍、水草或木筏、竹筏停留的地方,也可以大量孳生蚊子。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我們發現蚊子孳生地的類型不下一、二十種,如:水稻田、茭白田、窪地、污水溝、污水浜、水池、馬路水溝、田溝、積肥池、陰溝、下水道、缸甏積水、樹洞積水等等,都是蚊子的孳生地。我們對這些孳生地,結合農副業生產,採取了填(填平)、疏(疏通)、挖(挖深)、翻(翻缸倒罐)、堵(堵洞)、油(用廢機油或廢機油拌制的油木屑)、藥(噴藥或用藥物製成的油木屑、木浮塊去殺滅孑孓)等措施。十三年來,據不完全統計,我們發動群眾改造、處理、控制蚊蠅孳生地達二十七萬多平方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毛主席教導我們:「在一定的條件下,壞的東西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的東西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水是消滅蚊子的不利因素,但在一定的條件下,水也可以變為消滅蚊子的有利因素。近幾年來,我們把各單位、居民戶能夠管理到的缸甏積水充分利用起來,作為誘蚊缸、毒蚊缸,在有些地區如綠化地帶以及容易招引蚊蠅和利於蚊蠅的孳生的單位(釀造行業等),就有意識地增設一些積水缸甏作為誘蚊缸、毒蚊缸(毒蚊缸里放千分之一的敵百蟲水),這樣把原來蚊子孳生繁殖的缸甏,變成了消滅蚊子的場所。

掌握送「瘟神」的主動權

編輯

蚊蠅的又一個特點,就是生長快,繁殖率高。

過去我們搞除「四害」工作,往往是「蚊蠅多了就大搞,蚊蠅少了就小搞,不見蚊蠅就不搞」。因此,出現了夏秋緊,冬春松的現象。這是看不到事物內部聯繫的形而上學的觀點的反映。

後來,我們運用毛主席關於一分為二的觀點,開始尋找蚊蠅繁殖生存的薄弱環節,發現蚊蠅的生長繁殖受季節氣溫的影響很大。天氣暖和,氣溫在攝氏二十五度至三十五度時,蚊蠅的生長繁殖特別快,而且活動範圍大,要消滅它們確實有很多困難;氣溫下降至十度以下,蚊蠅的繁殖率就大大下降。南翔地區每年到了十一月底至十二月初,蚊蠅由於受外界氣溫的影響,就大量集中在禽畜棚及人的臥室、灶間、柴間等暖和向陽處。這時,對重點場所採用藥物噴灑,會收到很好的效果,這也是大量消滅最後一代蚊蠅的有利時機。十二月底至來年一月初,氣溫進一步下降,蚊蠅進入越冬狀態。蚊子是以成蚊為主進行越冬,蒼蠅是以蛹為主進行越冬。在越冬階段,蚊蠅的數量最少,生活力最脆弱,分布面最集中,而且暫時停止生長繁殖;特別是蚊子,只有能吸血的雌蚊才能耐過嚴寒,雄蚊一到冬天全部死亡,這對我們消滅蚊蠅十分有利。因此,對蚊蠅必須採取「打早、打小、打了」的方針,抓緊冬春的有利時機,消滅越冬蚊蠅。

前年冬季,我們發動群眾對城鎮主要越冬蚊種——淡色庫蚊進行了全面圍殲,對城鎮和鎮郊的防空洞、下水道、碉堡、地下室、枯井、「六棚」、柴間、灶間、空屋、牆壁縫隙、石駁岸縫隙、碎磚堆、假山洞穴進行全面搜索,並用煙熏、噴藥、撳殺等方法,消滅了大量越冬成蚊,收到了顯著成效。去年入夏以後,這種蚊子密度一直很低,集鎮中心更是少見。去冬今春,我們又同附近農村八個聯防大隊打了一場消滅越冬蚊蠅和早春蚊蠅的大會戰,在暗角里,我們搜查出成千上萬隻蚊蠅,最近又撈獲了一千多個蚊子卵塊。事實教育了群眾,證明了「蒼荒蚊熟」(荒年蒼蠅多,熟年蚊子多)、「冷天無蚊蠅」等說法的謬誤;證明了打好消滅越冬蚊蠅這一仗(蒼蠅主要是冬春組織挖蛹),從根本上消滅蚊蠅的祖宗,為下一年滅蚊蠅打下了最可靠的基礎。冬天消滅一隻蚊蠅,相當於明年消滅千萬隻;冬天出動一個人,相當於明年夏秋季出動幾百人;冬天搞一天,相當於夏秋季搞幾十天;冬天用一瓶藥,相當於夏秋季用幾箱藥。

早春(農時驚蟄後)是蚊蠅開始露頭活動的時間,抓住這個季節消滅第一批露頭的蚊蠅和第一代新生的蚊蠅,可以彌補消滅越冬蚊蠅的不足。要把蚊蠅消滅在繁殖高峰季節之前,就一定要發動群眾大布毒蠅點、誘蚊陣,撈卵塊,取得撲滅早春蚊蠅的主動權。

城鄉聯防好,「四害」沒處逃

編輯

在除「四害」工作中,我們發現,每逢「三夏」、「雙搶」時節,蚊子總要出現高峰。這是什麼原因呢?經過調查分析,原來同我們鎮鄰近農村有關。

蚊蠅是一種能飛的害蟲,能飛多遠呢?一般都能遠飛二華里,有的甚至更遠些,因此,蚊蠅活動最頻繁的區域,一般在三華里內,三華里外至五華里內也有較大的活動能力。農村的蚊蠅當然要飛到我們集鎮上來。從一九五八年開始,我們對蚊蠅孳生地作了調查,了解到全鎮容易招引蚊蠅和利於蚊蠅孳生的有釀造廠、屠宰場、飯店、水果店等四十七個單位,當時認為,只要把這些單位的蚊蠅孳生地控制處理好,全鎮降低蚊蠅密度就有了保證。但是這樣做了,蚊蠅仍時常出現高峰。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世界上的事情是複雜的,是由各方面的因素決定的。」我們進一步作了調查,發現陰溝、積水池、野糞也是蚊蠅的孳生場所,甚至在長久不倒的痰盂里也生長孑孓。這就使我們認識到,全鎮蚊蠅密度的高與低,不僅同本單位、本地區的蚊蠅孳生地有關,還與附近和周圍的蚊蠅孳生場所有關。每逢「三夏」、「雙搶」時節,蚊子所以出現高峰,是因為「三夏」、「雙搶」期間,農村出現了大面積的水稻田,這就給蚊子孳生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加上氣溫逐漸上升,平均在攝氏二十度至三十度之間,最利於蚊子孳生繁殖,而這時,蚊子的活動能力較強,這樣勢必使集鎮蚊子增多。通過調查分析,我們看到,要消滅蚊蠅還必須城鎮和農村協同作戰,搞好城鄉聯防。

有了這個認識以後,我們通過實踐,又進一步懂得:農村的蚊蠅孳生地遠比城鎮的多,因此我們決定把消滅、控制處理蚊蠅孳生地的重點放到農村去,並從人力、物力、技術指導上支援農村開展除「四害」活動。每逢春末夏初,我們集中力量打殲滅戰,對集鎮周圍的二千七百多畝水稻田和大約十萬平方米的河溝水面,用撒油木屑、藥物噴灑、木浮塊等方法加以控制處理,有效地降低了稻田主要蚊種——按蚊的密度(水稻田的滅蚊還可以和農業除蟲、放水擱稻等結合起來)。我們幫助農村除害員、赤腳醫生、衛生員、飼養員、衛生積極分子開展經常性的除「四害」工作。目前在城鎮和鎮郊農村基本上形成了一個除害網,都有了一支群眾除害員隊伍。城鄉統一領導,統一部署,互通情況,相互支援,定期檢查,不僅控制三華里的內線,還控制三華里至五華里的外圍,消滅了城鄉衛生工作的死角和空白點。去年夏秋季,城鎮和農村聯合開展七次煙熏滅蚊,成效很顯著。我們在去年「三秋」大忙之前,與農村聯合開展滅鼠保糧突擊活動,一舉殲滅老鼠二萬多隻。附近的南翔公社紅翔大隊自一九六三年開展城鄉聯防以來,至今沒有發生過患乙型腦炎的病人。廣大工農群眾說:「城鄉聯防好, 『四害』沒處逃,天羅加地網,效果真正好。」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