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革命化帶動機械化 上海市嘉定縣農業機械化情況的調查
用革命化帶動機械化
上海市嘉定縣農業機械化情況的調查 |
|
偉大領袖毛主席早在一九五五年就指出:「我們現在不但正在進行關於社會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進行技術方面的由手工業生產到大規模現代化機器生產的革命,而這兩種革命是結合在一起的。在農業方面,在我國的條件下(在資本主義國家內是使農業資本主義化),則必須先有合作化,然後才能使用大機器。」毛主席又在一九五九年指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
上海市嘉定縣廣大工人和貧下中農,從一九五八年實現人民公社化以後,遵循毛主席的偉大教導,進行了政治的和技術的兩大革命。十一年來,他們抵制和衝破了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在上海代理人的重重阻撓,奮發圖強,自力更生,逐步地走上了農業機械化的道路。特別是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更進一步加速了農業機械化的步伐。目前嘉定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在很大程度上已為電氣化、機械化和半機械化的生產所代替,從而為全縣農業的連年穩產和高產,為公社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提供了重要保證。
人民公社的巨大威力
編輯嘉定縣逐步實現農業機械化的過程,充分地顯示了人民公社集體經濟的巨大優越性。
今天,走到嘉定農村,到處都可以看到機器代替人力勞動,一幅農業現代化的圖畫展現在人們的眼前。人們過去不敢想象的事情已經變成了現實。到處傳誦着這樣的歌謠:「田裡冒煙囪(指拖拉機),河裡蓬蓬蓬 (指機械打水和拖輪運輸),屋裡亮通通(指電燈照明),場上隆隆隆(指脫粒機)」。廣大貧下中農懷着對偉大領袖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的無限熱愛,歌頌着:「人民公社樣樣好,種田用上了大機器。幸福不忘毛主席,翻身不忘共產黨!」
嘉定縣農業機械化的情況是:
耕作。現在全縣有大拖拉機一百五十一混合台,手扶拖拉機五百四十七台,機耕面積達到耕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五十。特別是糧食地,已基本實現了耕作機械化。一個老貧農回憶解放前為地主犁田,兩條牛輪着耕,牛歇人不歇,六十畝地犁了個把月。現在,水田裡鐵牛歡奔,一台大拖拉機一天就能耕地八十畝,一台小拖拉機一天耕地二十多畝。拖拉機耕田,抓住了季節,保證了質量,「真是開心得很!」
排灌。「水利是農業的命脈」。這個縣已經有電力灌溉機口二百七十四座和柴油機一百六十七台,分布於十九個公社。全縣除了零星土地以外,基本實現了電機化灌溉。貧下中農回憶解放前,老牛拉不動水車,只好人用腳踏,力氣用完了,人吊在半空,一天只能澆兩畝。現在實現了電機化灌溉,「只要電鈕叭噠,田裡車得雪白」。四年前的一次大旱,八十一天沒下雨,照樣豐收。隨着電力排灌的逐步發展,電力網四通八達,遍及每一個生產隊,家家戶戶有了電燈。
脫粒。全縣已有稻麥兩用脫粒機四千八百一十台,大小馬達四千五百多台,稻麥脫粒全部實現了機電化。另外,玉米脫粒機也有一百多台,可以承擔玉米脫粒任務的百分之四十。脫粒,江南的農民叫做「甩稻」,是個重活。解放前,一個強勞力一天只能甩半畝。解放初期,三秋大忙,甩稻要花好幾個月的時間。現在,一個生產隊三台脫粒機,男女勞力一起干,四天就全部脫完,做到了隨收,隨脫,隨進倉。
農副產品加工。全縣公社、大隊的農副產品小型加工廠有一百五十四個,擁有碾米機三百五十二台,磨粉機一百二十九台,中小型飼料粉碎機一百五十多台。生產隊的生豬飼養場有青飼料粉碎機一千三百多台,基本上實現了農副產品和青粗干飼料加工的機械化。農民說,過去用鍘刀和菜刀切青飼料,費力大,又切不細。現在一個生產隊有一台青飼料粉碎機,養七十頭豬,每天花半小時粉碎飼料就行了。飼料粉碎得很細,再經過發酵,不用煮就能餵豬,既節省勞力,節約燃料,豬又長得肥。
植物保護。全縣有高壓電動噴霧機三十六台,每個生產隊都有五台到二十台小型背包式的噴霧器,基本上解決了全縣治蟲的需要。解放前農民從來不知道種田用藥水,幾十年前一次大蟲災,顆粒無收。解放初期開始用藥粉,放在襪子裡撒,效率低。前年,黃渡公社的一個生產隊遇到稻飛蝨嚴重災害,因為有了噴霧器,只受了一點影響。去年,又遇到穗莖稻瘟病和青棵病,來勢極猛,可是因為抓緊了治病蟲害,而且新添了一台高壓噴霧機,一天能治七、八十畝,幾天就撲滅了這次病蟲害,爭得了糧食大豐收。
運輸。這個縣處於水網地帶,農民運肥料、糧食、生活用品,以及看病、婚嫁都需用船。當地木料少,就用水泥船。全縣公社有木農船五千五百多條,水泥農船二千三百條,拖輪八艘。此外,還有大小卡車二十六輛,拖拉機拖斗二百六十多輛,拖車三千輛。現在縣農船廠正在試製機動的水泥船。
插秧、拔秧和收割。目前嘉定縣農業機械化的迫切任務,是解決社員生產中的「三彎腰」問題。經過反覆試驗,插秧機已試製成功,去年初步推廣。已有機動插秧機十二台,半機械化的插秧機一千多台,共插秧一萬八千多畝。楊甸大隊過去用人工插秧,需彎腰二十多天,去年全部水稻都用機器插,一星期左右就完成了,而且質量好,受到貧下中農的歡迎。
嘉定縣的農業機械化,已經結出了豐碩果實。
第一,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社會主義集體經濟。廣大貧下中農從自己的實踐中,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人民公社的優越性,更加熱愛集體經濟。為了發展集體經濟,加速實現農業機械化,他們寧肯少分配些,多增加集體積累。這是普遍的現象。
第二,保證了連年穩產、高產,旱澇豐收,不斷增加商品糧食和工業原料。一九六九年,嘉定全縣糧食總產量比解放初期增加了一倍,比公社化初期又增加了百分之六十左右。常年畝產量比解放初期增長了兩倍以上。如馬陸公社,由於人多地少,在一九六○年前還吃國家統銷糧,隨着機械化的發展,一九六○年就向國家提供了近百萬斤商品糧,而去年的糧食總產量比一九六○年又增加百分之九十。全縣除純菜區外,目前達到了社社有儲備,隊隊有餘糧。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為不斷擴大糧食地的三熟制複種面積創造了條件。去年三熟制糧田面積擴大了百分之三十,平均畝產量達到了一千五百斤,比解放初期增加兩倍半以上。這個縣去年的棉花總產量,比解放初期增加了近四倍,常年畝產量增長了五倍以上。
第三,大大節約了勞動力,進一步發展了畜牧業和其他副業。飼料粉碎機的廣泛使用,大大加速了養豬事業的發展。這個縣在合作化初期,生豬的全年飼養量是三萬零九百頭,公社化初期為七萬八千三百頭,而一九六九年發展到五十一萬頭,超過了一畝地一頭豬的水平。現在全縣的公社、大隊和生產隊都有生豬飼養場。有些公社和大隊畜牧場還飼養了奶牛(馬陸一個公社就有近二百條奶牛),許多生產隊的畜牧場還養了羊、家禽。 第四,為大辦縣社工業提供了有利條件。在實現農業機械化的過程中,縣辦和社辦工業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全縣公社辦的工廠八十四個,工人一萬一千多名,擁有各種機床三百多台。縣社兩級的農機修配網已初步形成。縣辦工廠中有四個是為農機具的修造服務的,能夠修理和製造一定數量的中小型農機農具、柴油機和裝備縣社工廠的機床(一個縣辦農機廠年產機床幾十台)。現有社辦農機農具廠十七個,其中一部分廠已有能力承擔農機的維修任務,包括拖拉機的中修和小修以及拖拉機配件的製造。一些公社還辦起了小化肥廠。社辦工業的大發展,大大地增加了公社的積累,進一步壯大了公社集體經濟。
走自力更生的道路
編輯嘉定縣廣大工人和貧下中農,遵照毛主席的偉大教導,在實現農業機械化的過程中,堅決走「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道路。
主要依靠人民公社自己的力量,還是主要向國家伸手,這是一個重大的原則問題。嘉定縣六百九十八台大小拖拉機中只有五十三台是屬於國營拖拉機站的,其餘全部是社隊自己買的。望新公社在文化大革命前主要靠國營拖拉機站來進行機耕。脫粒時,電動機和電線都向外面借。文化大革命中,這個公社的貧下中農進行了大學習、大批判,明確了自力更生的方針。他們在三年內依靠增加社隊積累,買了四十多台拖拉機,九十多台電動機。這樣,機耕面積迅速擴大到了百分之八十,其中只有百分之二十是縣辦拖拉機站支援機耕的。
嘉定全縣制訂的今後兩年農業機械化的規劃中,也貫穿了自力更生的精神。
縣社農機廠的機械等設備,主要依靠縣社自己的力量,因陋就簡,土洋結合,發動工人群眾進行技術革新,不斷「自我武裝」起來的。城東公社農機廠在建廠初期,一無車床,二無刨床,設備極簡陋。革命工人靠一把手搖鑽,幾個榔頭加扳頭,擔負了全公社十六個大隊農機的維修任務。後來從上海的廢品公司買來了大工廠報廢的幾台破機床,進行革新改制。在文化大革命中,工人們抓革命,促生產,利用這些簡陋的設備,不但修理了本公社的手扶拖拉機和抽水機,而且配製了電動稻麥兩用脫粒機、青飼料粉碎機等,支援了公社的農機化。黃渡公社農機廠現有設備車床十台,刨床七台,萬能銑床一台,鑽床六台,磨床一台,其中絕大部分是按照勤儉辦企業的方針,土洋結合,自己裝配起來的。這個廠負擔了全公社拖拉機的維修任務,並且製造了大批農業機械,還試製成功了拖拉機的重要配件。
農機修造的技術力量,主要是通過辦學習班邊干邊學,和技術工人下鄉傳授技術等辦法,培養成長起來的。全縣的公社農機廠現有技術工人一千五百多人,機修工人五百八十多人,其中絕大部分來自貧下中農。每個大隊有修理小的農機農具的「土技術員」二至三人,每個生產隊也有一至兩個電工,能小修電灌設備、修理噴霧器和安裝電線線路。
嘉定在上海市郊區。柯慶施同志在世時,為了加快郊區縣農業機械化,曾經提出「區縣掛鉤」和「廠社掛鉤」的口號,即由上海市的一個區同郊區一個縣掛鉤,由上海的一個工廠同郊區縣的一個公社掛鉤。一九六○年前,上海市的一些大工廠派了一批技術工人,並且支援了一些舊機床,裝備嘉定縣社農機廠。這對嘉定縣的農業機械化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堅持群眾路線
編輯毛主席教導我們說:「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堅持群眾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大搞群眾運動。」嘉定縣農業機械化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條真理。
嘉定縣在實現農業機械化過程中,有一條很重要的經驗,就是依靠本縣的工人和廣大貧下中農,因地制宜地開展技術革新運動。公社化以前,縣裡開來兩台外國造的大拖拉機,農民反映:耕出來的地,「高的象山,低的象海」,泥巴連着一大條,沒有打碎。拖拉機站的工人同貧下中農一起研究,逐步進行改裝,把拖拉機上的兩個大犁改成六個小犁,把汽車式的輪胎改成高鏵輪,這樣,犁過的地泥土就碎了,拖拉機在水田裡也不打滑了。到了公社化以後,農村裡有了大量性能優良的國產拖拉機。最近,在拖拉機上又裝上了旋轉耕作機,便於更細地打碎泥土,受到了群眾的歡迎。近年來,國產豐收拖拉機上也裝上了水田耙,耕打可以一次進行,提高了工效。拖拉機上還裝上一塊推土板,可當推土機使用,平整了大量的高坑地,擴大了耕地面積。
公社化以前,稻子脫粒任務很重,貧下中農迫切要求試製脫粒機具。先是有了腳踏的脫粒農具,社員白天種地,夜晚點油燈脫粒,非常累。後來農民自己試製了小滾筒的牛力脫粒機。可是牛力又不足。一九五九年,工人製成了一種柴油機帶動的脫粒機。之後又發展成為鐵製的電動脫粒機。這樣,經過群眾多次的革新和創造,不斷改進機具,脫粒的問題逐步解決了。
農業機械的試製和推廣,也要堅持群眾路線,由工人和貧下中農緊密結合。試製新式農具,要在田裡同貧下中農一起實驗,確實有效,然後才能成批製造,加以推廣。嘉定縣從一九五八年起,在縣辦的農具廠內建立了一個包括幹部和鐵匠、木匠的農機試製小組,這個小組在農機化過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尤其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們努力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紮根於貧下中農中間,在試製和推廣農機具期間,他們採取請進來,走出去,以及大辦學習班的辦法,緊密地同貧下中農結合起來。貧下中農熱情地稱呼他們為「我伲的工程師」。
隨着農業生產的發展,不僅農業生產的工具進行了半機械化和機械化、電氣化的技術革新,而且修造農具的手工業如竹木業和鐵業社也實現了這種技術上的革命。木工有了鋸板車、刨光機;鐵工有了空氣錘、彈簧錘、沖床和台鑽。
革命化永遠領導機械化
編輯毛主席教導我們:「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林副主席指出:「用革命化來領導機械化。」
嘉定縣的農業機械化,是在兩條路線的尖銳鬥爭中發展起來的。從一九五八年大躍進開始,出現了農業機械化的高潮。到了一九六二年前後,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干擾了這個縣的農業機械化。當時,嘉定縣十九個公社都有了農具廠,縣裡已經有了相當規模和水平的農機廠。可是,劉少奇及其在上海的代理人,一方面大砍農機農具廠,一方面又竭力使留下來的一些縣社工廠轉變方向,大搞「利潤掛帥」,生產一些生活用品等,不為農業服務,走上了邪路。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一聲炮響,驅散了歪風邪氣,重新撥正了縣社工業主要為農業服務的方向,大大地推動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駐嘉定縣工人、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和縣革委會,在全縣範圍內狠抓對毛主席著作的學習,狠抓革命大批判。廣大革命群眾反覆學習了毛主席關於「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備戰、備荒、為人民」、「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等一系列偉大教導,狠批劉少奇及其在上海代理人陳丕顯、曹荻秋推行的「利潤掛帥」、「物質刺激」、「為農業服務吃虧」等修正主義黑貨,迅速掀起了一個熱氣騰騰的縣社工業斗、批、改的群眾運動。徐行公社農具廠在大批判以後,原來計劃一九六九年下半年生產稻麥兩用脫粒機六十台,到十月份就完成了一百台。黃渡農具廠的工人在去年「三秋」大忙前夕組成四個小組,背了工具箱,跑遍了全公社一百三十三個生產隊,用兩個星期的時間把「三秋」中需要修理的農機農具作了全面的檢修,受到貧下中農的熱烈讚揚。這個社辦農具廠的工人經過一個月奮戰,又試製成了拖拉機的重要配件(柴油機上的噴油嘴),為一九七○年成批生產打下了基礎。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空前地提高了嘉定縣廣大工人、貧下中農的階級覺悟和兩條路線鬥爭覺悟,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集體生產積極性。一些農機化水平較差的公社,在最近三年中也趕上了先進水平。望新公社在文化大革命前幾乎沒有自己的拖拉機,近三年來,生產發展得快,積累多了,農業機械化迅速趕了上去,不僅買了四十多台拖拉機,而且機器插秧的土地面積,已經超過全縣所有的公社。
千重要,萬重要,人的思想革命化最重要。在嘉定,有的大隊農業機械化水平雖然較高,但他們堅持遵照毛主席關於「農業學大寨」的教導,批判那種「大少爺種地」的單純依賴機器和化肥的錯誤傾向,發動群眾填平死河,平整高坑,向河底要糧,並且大搞積肥活動。象黃渡公社的姚村生產隊,兩年多來,家家戶戶堅持辦毛澤東思想學習班,堅持了革命大批判,狠抓人的思想革命化,樹立為革命種田的思想,使群眾的精神面貌朝氣蓬勃,促進了生產的不斷發展。貧下中農說:「革命化和機械化,革命化永遠是第一位的。抓了革命化,機械化也就好抓了。」這就是貧下中農的結論。
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嘉定縣廣大工人和貧下中農,已經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貢獻。今天,他們以更加豪邁的革命氣概,跨進了偉大的七十年代。他們將更高地舉起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在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指引下,為奪取社會主義農業生產的新成就而奮鬥!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