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勞動問題》之前 略談香港
作者:魯迅
1927年7月11日
讀書雜談
本作品收錄於《而已集
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七年八月十三日《語絲》周刊第一四四期。

本年一月間我曾去過一囘香港,因爲跌傷的腳還未全好,不能到街上去閒走,演說一了,怱怱便歸,印象淡薄得很,也早已忘卻了香港了。今天看見《語絲》一三七期上辰江先生的通信,忽又記得起來,想說幾句話來湊熱鬧。

我去講演的時候,主持其事的人大約很受了許多困難,但我都不大清楚。單知道先是頗遭干涉,中塗又有反對者派人索取入場券,收藏起來,使別人不能去聽;後來又不許將講稿登報,經交涉的結果,是削去和改竄了許多。

然而我的講演,眞是「老生常談」,而且還是七八年前的「常談」。

從廣州往香港時,在船上還親自遇見一樁笑話。有一個船員,不知怎地,是知道我的名字的,他給我十分擔心。他以爲我的赴港,說不定會遭謀害;我遙遙地跑到廣東來敎書,而無端橫死,他——廣東人之一——也覺得抱歉。於是他忙了一路,替我計畫,禁止上陸時如何脫身,到埠捕拿時如何避免。到埠後,旣不禁止,也不捕拿,而他還不放心,臨別時再三叮囑,說倘有危險,可以避到什麽地方去。

我雖然覺得可笑,但我從眞心裏十分感謝他的好心,記得他的認眞的臉相。

三天之後,平安地出了香港了,不過因爲攻擊國粹,得罪了若干人。現在囘想起來,像我們似的人,大危險是大槪沒有的。不過香港總是一個畏塗。這用小事情便可以證明。卽如今天的香港《循環日報》上,有這樣兩條瑣事:

▲陳國被控竊去蕪湖街一百五十七號地下布褲一條,昨由史司判笞十二籐雲。
▲昨晚夜深,石塘嘴有兩西裝男子,……遇一英警上前執行搜身。該西裝男子用英語對之。該英警不理會,且警以□□□。於是雙方纏上警署。……

第一條我們一目了然,知道中國人還在那裡被抽籐條。「司」當是「藩司」「臬司」之「司」,是官名;史者,姓也,英國人的。港報上所謂「政府」,「警司」之類,往往是指英國的而言,不看慣的很容易誤解,不如上海稱爲「捕房」之分明。

第二條是「搜身」的糾葛,在香港屢見不鮮。但三個方圍不知道是甚麽。何以要避忌?恐怕不是好的事情。這□□□似乎是因爲西裝和英語而得的;英警嫌惡這兩件:這是主人的言語和服裝。顏之推以爲學鮮卑語,彈琵琶便可以生存的時代,早已過去了。

在香港時遇見一位某君,是受了高等敎育的人。他自述曾因受屈,向英官申辯,英官無話可說了,但他還是輸。那最末是得到嚴厲的訓斥,道:「總之是你錯的:因爲我說你錯!」

帶着書籍的人也困難,因爲一不小心,會被指爲「危險文件」的。這「危險」的界說,我不知其詳。總之一有嫌疑,便麻煩了。人先關起來,書去譯成英文,譯好之後,這纔審判。而這「譯成英文」的事先就可怕。我記得蒙古人「入主中夏」時,裁判就用翻譯。一個和尚去告狀追債,而債戶商同通事,將他的狀子改成自願焚身了。官說道好;於是這和尚便被推入烈火中。我去講演的時候也偶然提起元朝,聽說頗爲「X司」所不悅,他們是的確在研究中國的經史的。

但講講元朝,不但爲「政府」的「X司」所不悅,且亦爲有些「同胞」所不歡。我早知道穩當,總要受些報應的。果然,我因爲謹避「學者」,搬出中山大學之後,那邊的《工商報》上登出來了,說是因爲「清黨」,已經逃走。後來,則在《循環日報》上,以講文學爲名,提起我的事,說我原是「《晨報副刊》特約撰述員」,現在則「到了漢口」。我知道這種宣傳有點危險,意在說我先是研究系的好友,現是共產黨的同道,雖不至於「鎗終路寢」,益處大槪總不會有的,晦氣點還可以因此被關起來。便寫了一封信去更正:

「在六月十日十一日兩天的《循環世界》裏,看見徐丹甫先生的一篇《北京文藝界之分門別戶》。各人各有他的眼光,心思,手段。他耍他的,我不想來多嘴。但其中有關於我的三點,我自己比較的清楚些,可以請爲更正,卽:

一,我從來沒有做過《晨報副刊》的『特約撰述員』。

二,陳大悲被攻擊後,我並未停止投稿。

三,我現仍在廣州,並沒有『到了漢口』。」

從發信之日到今天,算來恰恰一個月,不見登出來。「總之你是這樣的:因爲我說你是這樣」罷。幸而還有內地的《語絲》;否則,「十二籐」,「□□□」,那裡去訴苦!

我現在還有時記起那一位船上的廣東朋友,雖然神經過敏,但怕未必是無病呻吟。他經驗多。

若夫「香江」(案:蓋香港之雅稱)之於國粹,則確是正在大振興而特振興。如六月二十五日《循環日報》「昨日下午督憲府茶會」條下,就說:

「(上略)賴濟熙太史卽席演說,略謂大學堂漢文專科異常重要,中國舊道德與乎國粹所關,皆不容緩視,若不貫澈進行,深爲可惜,(中略)周壽臣爵士亦演說漢文之宜見重於當世,及漢文科學之重要,關係國家與個人之榮辱等語,後督憲以華語演說,略謂華人若不通漢文爲第一可惜,若以華人而中英文皆通達,此後中英感情必更融洽,故大學漢文一科,非常重要,未可以等閒視之云云。(下略)」

我又記得還在報上見過一篇「金制軍」的關於國粹的演說,用的是廣東話,看起來頗費力;又以爲這「金制軍」是前清遺老,遺老的議論是千篇一律的,便不去理會牠了。現在看了辰江先生的通信,纔知道這「金制軍」原來就是「港督」金文泰,大英國人也。大驚失色,趕緊跳起來去翻舊報。運氣,在六月二十八日這張《循環日報》上尋到了。因爲這是中國國粹不可不振興的鐵證,也是將來「中國國學振興史」的貴重史料,所以毫不刪節,並請廣東朋友校正誤字(但末尾的四句集《文選》句,因爲不能懸揣「金制軍」究竟如何說法,所以不敢妄改),剪貼於下,加以略註,希《語絲》記者以國學前塗爲重,予以排印,至紉公誼:

▲六月二十四號督轅茶會金制軍演說詞

列位先生,提高中文學業,周爵紳、賴太史,今日已經發揮盡致,毋庸我詳細再講咯,我對於呢件事,覺得有三種不能不辦嘅原因,而家想同列位談談,(第一)係中國人要顧全自己祖國學問呀,香港地方,華人居民,最佔多數,香港大學學生,華人子弟,亦係至多,如果在呢間大學,徒然側重外國科學文字,對於中國歷代相傳嘅大道宏經,反轉當作等閒,視爲無足輕重嘅學業,豈唔係一件大憾事嗎,所以爲香港中國居民打算,爲大學中國學生打算,呢一科實在不能不辦,(第二)係中國人應該整理國故呀,中國事物文章,原本有極可寶貴嘅價值,不過因爲文字過於艱深,所以除嘵書香家子弟,同埋天分極高嘅人以外,能夠領略其中奧義嘅,實在很少,爲呢個原故,近年中國學者,對於(整理國故)嘅聲調已經越唱越高,香港地方,同中國大陸相離,僅僅隔一衣帶水,如果今日所提倡嘅中國學科,能夠設立完全,將來集合一班大學問嘅人,將向來所有困難,一一加以整理,爲後生學者,開條輕便嘅路途,豈唔係極安慰嘅事咩,所以爲中國發揚國光計,呢一科更不能不辦,(第三)就係令中國道德學問,普及世界呀,中國通商以來,華人學習語言文字,成通材嘅,雖然項背相望,但係外國人精通漢學,同埋中國人精通外國科學,能夠用中國言語文字翻譯介紹各國高深學術嘅,仍然係好少,呢的豈係因外國人,同中國外洋留學生,唔願學華國文章,不過因中國文字語言,未曾用科學方法整理完備,令到呢兩班人,抱一類(可望而不可卽)之嘆啫,如果港大(華文學系)得到成立健全,就從前所有困難,都可以由呢處逐漸解免,個時中外求學之士,一定多列門牆,爭自濯磨,中外感情,自然更加濃浹,唔噲有乜野隔膜咯,所以爲中國學問及世界打算,呢一科亦不能不辦,列位先生,我記得十幾年前有一班中國外洋留學生,因爲想研精中國學問,也曾出過一份(漢風雜誌),個份雜誌,書面題辭,有四句集文選句,十分動人嘅,我願借嚟貢獻過列位,而且望列位實行個四句題辭嘅意思,對於(香港大學文科,華文系)贊襄盡力,務底於成,個四句題辭話,(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光祖宗之玄靈,大漢之發天聲,)

略註:

這里的括弧,間亦以代曲鈎之用。爵紳蓋有爵的紳士,不知其詳。呢=這。而家=而今。嘅=的。係=是。唔=無,不。嘵=了。同埋=和。咩=呢。喈=呵。唔噲有乜野=不會有什麽。嚟=來。過=給。話=說。

注畢不免又要發感慨了。《漢風雜誌》我沒有拜讀過;但我記得一點舊事。前清光緒末年,我在日本東京留學,親自看見的。那時的留學生中,很有一部分抱着革命的思想,而所謂革命者,其實是種族革命,要將土地從異族的手裏取得,歸還舊主人。除實行的之外,有些人是辦報,有些人是鈔舊書。所鈔的大抵是中國所沒有的禁書,所講的大槪是明末清初的情形,可以使青年猛省的。久之印成了一本書,因爲是《湖北學生界》的特刊,所以名曰《漢聲》,那封面上就題着四句古語:攄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光祖宗之玄靈,振大漢之天聲!

這是明明白白,叫我們想想漢族繁榮時代,和現狀比較一下,看是如何,——必須「光復舊物」。說得露骨些,就是「排滿」;推而廣之,就是「排外」。不料二十年後,竟變成在香港大學保存國粹,而使「中外感情,自然更加濃浹」的標語了。我實在想不到這四句「集《文選》句」,竟也會被外國人所引用。

這樣的感慨,在現今的中國,發起來是可以發不完的。還不如講點有趣的事做收梢,算是「餘興」。從予先生在《一般》雜誌(目錄上說是獨逸)上批評我的小說道:「作者的筆鋒……並且頗多詼諧的意味,所以有許多小說,人家看了,只覺得發鬆可笑。換言之,卽因爲此故,至少是使讀者卻了不少對人生的認識。」悲夫,這「只覺得」也!但我也確有這種的毛病,什麽事都不能正正經經。便是感慨,也不肯一直發到底。只是我也自有我的苦衷。因爲整年的發感慨,倘是假的,豈非無聊?倘眞,則我早已感憤而死了,那裡還有議論。我想,活着而想稱「烈士」,究竟是不容易的。

我以爲有趣,想要介紹的也不過是一個廣告。港報上頗多特別的廣告,而這一個最奇。我第一天看《循環日報》,便在第一版上看見的了,此後每天必見,我每見必要想一想,而直到今天終於想不通是怎麽一囘事:

香港城余蕙賣文

人和旅店余蕙屏聯榜幅發售

香港對聯 香港七律

香港七絕 青山七律

荻海對聯 荻海七絕

花地七絕 花地七律

日本七絕 聖經五絕

英皇七絕 英太子詩

戲子七絕 廣昌對聯

三金六十員

五金五十員

七金四十員

屏條加倍

人和旅店主人謹啓
小店在香港上環海傍門牌一百一十八號


七月十一日,於廣州東堤。

1996年1月1日,這部作品在原著作國家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之前在美國從未出版,其作者1936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