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輔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019

卷十八 畿輔通志 卷十九 卷二十

  欽定四庫全書
  畿輔通志卷十九
  山
  河間府
  萬春山 獻縣東十里
  桃林花放爛如鋪錦府志
  雲臺山 獻縣東南十五里
  白草山 獻縣北十八里
  三山皆髙陵一望數十里
  建成山 在獻縣
  漢以此名縣髙祖封曹參為建成侯又封呂澤為建成侯又公沙穆嘗居建成山依林阻為室畿輔舊志
  天胎山一名天臺山 東光縣南十里臨靳河亦名小天臺山
  東光有天胎山隋書地理志
  小天臺山在東光縣界寰宇記
  青山 東光縣西北三十里又土山在青山西十五里
  青山又魯陽山俱在縣境皆岡隴之屬今皆湮廢縣志
  金沙嶺 任邱縣東四十里東西綿亘數十里隱約蜿蜒如見如伏其嶺斷處細沙流出如金星故名
  歡喜嶺 故城縣西三里
  白馬峰 任邱舊志在縣境內其狀類馬今失其處桂巖 任邱舊志縣西北深邃如巨室多桂木相傳為獻王子讀書所今失其處
  盧師谷 景州東
  天津府
  條山 滄州北三里
  大台山一作大臺山 南皮縣北
  南皮有大小台山金史地理志
  大臺山隱隱隆隆起伏斷續為一方勝槩河間府志
  小台山 在大台山東北
  篋山 鹽山縣東南二十餘里
  浮水東逕篋山北魏氏土地記曰髙城東北五十里有篋山長七里水經注
  篋山一名峽山寰宇記
  鹽山 鹽山縣東南八十里
  濶山 鹽山縣東南九十里通志作閣山河間舊志作關山
  此山及鹽山並低小無峰巒樹木郡國縣道記
  騮山一名小山 鹽山縣東北七十里跨山東海豐縣界老烏山 在慶雲縣
  無棣縣有老烏山寰宇記
  起縣治東南由學宮跨文運井左縁城址蜿蜒一里餘至於鬲津北岸縣志
  中山 青縣南二里
  西山 青縣西南五里山髙峻而其頂平衍
  長城嶺 慶雲縣南四十里
  勢如岡陵舊志為齊長城或雲夏禹所築九河故隄河間舊志
  臥龍岡 慶雲縣東二里在鬲津河中蜿蜒數里若臥龍然
  正定府
  海山 獲鹿縣東五里下有穴水常不竭
  橫山 獲鹿縣東南十二里
  玉山 獲鹿縣南三十里其石粹白無瑕
  屏風山 獲鹿縣西南三十里髙數百仭宛若屏風為一郡之勝形如臥虎一名虎山
  牛山 獲鹿縣西一里上有雙井四時不竭
  抱犢山 獲鹿縣西八里
  舊名萆山漢書韓信伐趙吏人持赤幟從間道登萆山而望即此後魏葛榮之亂民有不從者於此抱犢而死因改今名畿輔通志
  海螺山 獲鹿縣西十里其北為蓮花山下有白鹿泉隋因以名縣
  竒石山 獲鹿縣西北二里怪石峻起縣之鎮山也虎山 在獲鹿縣東北七里其勢雄峙又名虎峰大翮山 在獲鹿縣
  鹿泉縣有大翮山隋圗經
  劍山 井陘縣東十里其形似劍
  神山 井陘縣東五十里上有古山神祠
  城山一名障城山 井陘縣東南三十里
  金末太宗以德裕使正定其地悉平詔賜井陘北障城田元史焦徳裕傳
  射垜山 井陘縣東南六十里秦將王剪伐趙下井陘於此射垜
  鸞臺山 井陘縣東南七十里
  隋文帝邀其女妙陽公主駐驆於此名勝志
  蒼巖山 井陘縣西南七十里層巒聳翠髙出雲表中有石泉雖旱不竭
  百華山 井陘縣西十里
  大臺山 井陘縣西北二十里亦名五峰山
  觀音坨山 井陘縣北四十里
  井陘山 井陘縣東北五十里與獲鹿縣接界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漢書陳餘傳陘山在井陘縣東南八十里元和志
  河北道名山曰井陘唐十道志
  四方髙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竈之陘山視如井故名井陘亦名鉶山寰宇記
  穆天子傳獵於鉶山之西河鉶山即陘山也其險為河北河東關要縣志
  團尖山 井陘縣北六十里峯圎而銳
  雲鳳山 井陘縣東北四十里山勢迴翔有險可恃元末土人保此曰鳳山砦
  仙翁山 井陘縣東北四十里相傳張果屍解處上有紫雲洞
  離隔山 在井陘縣
  井陘有離隔山唐書地理志
  神巖山 元氏縣西南十里
  盤龍山 元氏縣西二十三里
  無極山 元氏縣西三十五里
  漢置無極縣取此上有無極神祠並漢時封號𨽻書碑刻明統志
  三公山 元氏縣西七十里縣界六名山之一石溜山 元氏縣西北二十五里巖石環列旁有長溪回繞下注深壑可引以溉又湖山在縣西北三十里
  靈山 元氏縣西北三十里與封龍無極並峙元氏縣有靈山唐書地理志
  長山 元氏縣西北四十里頂有石牆圍砌可容萬人南麓有長山泉其相接者曰黃山與封龍山隔溪相對又西北十里曰白石山
  無極以下諸山與封龍山皆岡脈相接所謂縣境六名山也東漢光和中俱錫以封號載在祀典縣志
  白羊山 元氏縣西北四十五里連接封龍
  封龍山 元氏縣西北五十里
  趙武靈王二十一年攻中山王軍取石邑封龍史記永嘉三年石勒冦常山安北將軍王浚使鮮卑騎救之大破勒於飛龍山晉書懐帝紀
  元氏有封龍山唐書地理志
  封龍河北之名山唐十道志
  元氏西北有封龍山山勢如伏龍欲飛舉狀舊名飛龍山唐改今名李公緒為記山堂肆考
  上有華蓋螺峰玉石獅子諸峰又金榆山枓障山在封龍山修真觀前左右對峙畿輔舊志
  峰巒泉石迴環錯列稱為竒勝其最著者為龍首熊耳華蓋諸峰縣志
  九女山 元氏縣西北五十里以九峰並列而名磨盤山 元氏縣西北七十里頂平圎如磨
  楸山 靈壽縣西七十里山多楸樹故名
  鳳凰石山一名魯柏山 在楸山東
  兩山夾峙有口可通謂之龍門口絶頂有石屹如飛鳯畿輔舊志
  佛䕶山 靈壽縣西北七十五里又縣西北八十里有浸山百里有沙嶺山
  朱山 靈壽縣西北九十里上有寨塲一名石疃山靈壽有石疃山小而峻三面削絶惟南面稍可躋陟一名五嶽山又名五臺山有五峰在縣西北有袈裟水出焉寰宇記
  大喫水山 靈壽縣西北一百二十里其北又有小喫水山
  銀洞山 靈壽縣西北一百三十里舊時産礦處溝山 靈壽縣西北一百三十里
  山形峭拔下有石洞形如獅子水從口出味甘而清近山居民資焉畿輔舊志
  石佛山 靈壽縣西北一百一十里
  四嶺山 靈壽縣西北一百三十里四面皆險北接阜平縣界其東南十里又有六嶺山六嶺相連
  滴水塘山 靈壽縣西北一百三十里麓有石洞泉出其中
  墨黒駝山 靈壽縣西北一百九十里
  文山 靈壽縣北六十里上有周文王廟
  雷奎山 平山縣東二十里有兩峰對峙
  竇山 平山縣東南八里相傳唐時竇建德常屯兵於此
  開花山 平山縣東南八里許
  光祿山 平山縣南十里上有後唐所封金紫光祿大夫祠即山神封爵山勢巃嵸南拱邑治
  廬山 平山縣西五十里
  覺山 平山縣西六十里連接太行諸峰周迴百餘里髙入雲漢
  房山 平山縣西北
  元和三年進幸趙祠房山於靈壽後漢書章帝紀
  在今恆州房山縣西北俗名王母山上有王母祠後漢書章帝紀註
  在縣西北五十里亦曰西山元和志
  林山 平山縣二十里東西兩峰對峙亦名林峰有石橫出丈許下視百餘丈
  鹿駝山 阜平縣東五十里山北為王快寨南即王快鎮也
  陳攤莊山 阜平縣南三十里山徑盤折路通靈壽大派山 阜平縣西北五里以派水所徑而名又東為小派山
  大茂山 阜平縣東北七十里接曲陽縣界即恆山之嶺一名神尖石晉與契丹分界處今阜平曲陽唐縣慶都皆縁大茂之麓
  常岑半屬契丹以大茂分脊為界夢溪筆談
  北山 阜平縣東北山嶺盤互縣境諸川多發源於此又縣東三里有醒悟山東北三里有玉芝山皆髙峻
  柏山 行唐縣西四十里上有古柏
  崑山 行唐縣西北四十里
  箕山 行唐縣西北五十里其西為牛飲山
  雙嶺山 行唐縣西北八十里以雙嶺並峙而名其西曰龜山又西山在縣西七十里
  缶山 行唐縣北三十里上有龍祠旱禱多應玉女山 行唐縣北三十六里
  行唐有玉女山金史地理志
  團山 行唐縣北六十五里又黒山在縣西北五十里其南五里曰伏山
  五馬山 贊皇縣東十里上有五馬石因名巖隙出泉甚甘美名白馬泉
  建炎二年武功大夫和州防禦使馬擴奔正定五馬山砦聚兵即此宋史髙宗紀
  粟堆山 贊皇縣東南十五里以形如委粟故名贊皇山 贊皇縣西南二十里高百餘丈
  癸丑至房子登贊皇山穆天子傳
  房子贊皇山註在縣西南六十里後漢書郡國志
  山在縣東南二十六里隋因名縣元和志
  太行山 贊皇縣西八十里層巒疊嶂延袤一帶縣境諸山皆其交壠也
  四望山 贊皇縣西北二十里山髙聳登臨可以望逺
  壇山 贊皇縣東北十五里髙百餘丈上有避暑臺金馬山 新樂縣北本名馬家岡為一邑主山茅山 新樂縣西北髙僅二丈許卷石錯雜天晴有光氣
  童山 新樂縣西北二十餘里曲陽縣南二十里一名見龍山山髙數仭綿亘數里下有小溪縈帶流入沙河
  隋圖經新樂縣有黃山出細石愞白可為器物後訛為童山名勝志
  鼓城山 晉州西五里即廢鼓城縣相傳春秋時鼓子所居之地隋因以名縣今有土阜是其遺址
  無極山 無極縣西南二十里
  山脈自元氏縣封龍無極諸山而來山不甚髙而冠以無極之名亦以由此而西太行綿亘大山長谷邈無竆盡也縣志
  土山 藁城縣西南二十五里
  本春秋宜安故城岡阜崛起因名名勝志
  割髭嶺 井陘縣東五十里與元氏縣接界中有徑通井陘
  光武略河北駐蹕元氏尤來大搶之徒皆割髭變㡌由此遁去嶺因以名縣志
  石墻嶺 井陘縣東南八十里懸崖險峻有路僅通一綫
  兩下嶺 井陘縣西三十里山脊隆起東西陡削如牆壁然
  青石嶺 井陘縣北三十五里上産青石
  鹿耳嶺 井陘縣北四十里
  青泉嶺 井陘縣東北三十五里本名叱日嶺唐景福三年春晉攻天長軍王鎔出兵救之敗於叱日嶺晉軍遂出井陘五代史雜傳
  金珠嶺 井陘縣東南七十里
  橫山嶺 靈壽縣西北八十里
  長岡嶺 靈壽縣北十五里突起一山盤亘甚逺聖佛嶺 靈壽縣北五十里
  黃安嶺 平山縣西南一百四十里
  車道嶺 平山縣西三十里山厓積石不生草木下有深川鳥道盤曲
  分水嶺 平山縣西一百五十里五臺太行之水於此分流東西故名
  神堂嶺 平山縣西二百里一名神堂關
  陡嶺 平山縣西北二百六十里山勢陡峻不可登陟
  孫子嶺 阜平縣東南二十里
  縣境諸山皆從恆嶺分支此嶺仰視大茂山拱列如兒孫因名俗訛為孫臏所居又白蛇嶺在縣南六十里
  鞍子嶺 阜平縣西三十里
  楊川嶺 行唐縣西北一百二十里
  郜河之源出此又縣西北八十里有紅蛇嶺舊志
  鐵腳嶺 贊皇縣東南十二里髙險﨑嶇艱於登陟因名元至正中邑令武紀稍鑿平之以便行者
  十八盤嶺 贊皇縣西六十里山勢嵯峩林木鬱茂中有小徑縈紆上下凡十八盤
  黃沙嶺 贊皇縣西北七十里槐水源出此蓋即寰宇記所謂黃石山也
  孔子嶺 贊皇縣贊皇山
  贊皇有孔子嶺隋書地理志
  孔子嶺有石室寛博其下有石相拒狀若楹柱室內有石人象類執卷故名
  九女峰 贊皇縣西南七十里相傳有九女修煉於此
  孟嘗岡 元氏縣西十八里兩岡橫亙中通一線曰雞鳴道口相傳孟嘗君度關處
  白馬岡 靈壽縣東八里
  臥龍岡 欒城縣東八里
  盤曲如臥龍狀岡畔有浪頭邱髙二丈餘上立五嶽四瀆廟
  白佛圖 平山縣西南里許又赤砂岡在縣西十五里土石皆赤
  黃岡天相嶺抱兒石俱在境內見宋書名勝志
  百陵岡 贊皇縣東
  百陵岡在縣東十里趙郡李氏別業在此元和志
  黃龍岡 無極縣東二十里廣二百步髙二丈土色黃盤繞如龍
  蠅子巖 井陘縣東南四十五里
  千佛巖 井陘縣南四十里髙三百餘丈兩壁鐫千佛像
  大砦巖 贊皇縣西南十八里
  障石巖 贊皇縣西南一百十里上有石乳泉牛口峪 井陘縣東南七十里竇建德與唐兵戰此青草峪 元氏縣西八十里
  石佛峪 靈壽縣西北一百十里
  南容邨邱 欒城縣南有三邨並峙髙四丈有餘彪家邨 欒城縣西三里髙二丈餘
  龍居洞 井陘縣東三十里歲旱禱雨於此
  長銀洞 井陘縣東南四十里相傳舊常産銀仙洞 井陘縣西二十里
  北峪洞 井陘縣西二十五里
  聨珠洞 獲鹿縣海螺山之陽巖洞深邃相接如門屋金世宗賜額曰靈巖洞石刻尚存
  老君洞 獲鹿縣韓侯寨之陽內有老子石像九仙洞 元氏縣西三十里西賈村南勢極險峻禪師洞 平山縣西一百三十里山勢峻絶上有石洞出泉洶湧冬夏不竭又白龍洞在縣西北二十里內有龍潭水深莫測
  水簾洞 阜平縣東南四十里峰巒秀㧞上有石洞泉從洞口飛下如簾
  金龍洞 阜平縣東北九十里大茂山之口也北接倒馬關舊為戍守要地又神仙洞在縣東北八十里
  示衣坂 藁城縣西北三十里唐天寳十四載安祿山至藁城賜常山太守顔杲卿金紫使仍守常山杲卿指其衣謂長史袁履謙曰何為著此衣履謙悟其意乃隂與杲卿謀起兵討祿山後人因名其坂
  順徳府
  土山 在府城內
  昔冉閔攻石祗於襄國為土山地道此其遺址元和志
  石梯山 府城西南五十里路陡如梯又五里為牛家峪
  栲栳紅山 府城西南七十五里山徑盤曲旋繞故名
  鼎梅山 府城西南與栲栳紅山相連
  石門山 府城西南九十里
  石季龍進據石門十六國春秋
  龍岡縣有石門山寰宇記
  八盤山 府城西南九十餘里自麓至巔旋繞八級老翁山 府城西南百里一峰陡絶狀如老人故名其西相連為子母山狀如婦抱小兒又名孩兒山
  天紅山 府城西南百二十里老翁山之西石色多紅故名
  封山 府城西二十五里以邢侯初封此故名亦謂之西山自此而西綿亘數百里直接太行皆西山

  孤山 封山西十里陡絶多石
  風門山 府城西四十里
  龍岡有風門山冬夏多風其西即清風嶺七里河出此寰宇記
  百花山 府城西四十二里石色青白有類百花又西十里為香爐寨又五里為五馬寨鐵筆寨
  清城山 在百花山西
  牛洞山 府城西五十里與老雪山龍尾山相接薛村山 府城西七十里
  翠陽山 府城西八十里又十里為牛心山又十里為巨山
  三尖五平山 府城西一百二十里
  水門山 府城西一百二十五里又五里為廣陽洞又二十里即黃榆嶺
  紫金山 府城西一百四十里元劉秉忠張文謙張易王恂讀書處
  夷儀山 府城西一百五十七里
  樂平縣東南有夷儀嶺道通襄國晉地道記
  皤皤山一名婆婆山 府城西一百五十里黃榆嶺下仙翁山 府城西北三十里山腰有張果洞
  馬鞍山 府城西北三十八里山脊隆起宛似馬鞍山腰有洞可容千餘人戍兵防秋常屯於此
  龍山一名石婆山 在馬鞍山北
  雷公山 府城西北四十三里
  山上有雷公廟明志
  陵霄山 府城西北七十里徑路﨑嶇山上寛平西坡下為黃谷巖又西北二十里為溫居山又西北二十里即馬嶺口
  百巖山 府城西北一百里
  龍岡縣西北有百巖山其山極峻有百巖故名寰宇記
  梅龜活山 沙河縣西南七十里宋王舜據此為冦為楊業所擒今有梅龜寨
  磬口山 沙河縣西南九十八里本名磬山
  磬口山在西南九十八里漢魏時舊鐵官也元和志
  五明山 沙河縣西南百八十里
  禾山 沙河縣西三十里
  白龍山 沙河縣西三十五里
  黑山 沙河縣西四十里出鐵
  鳯凰山 沙河縣西四十里相近有龜山
  狼牙山 沙河縣西四十里
  王母山 沙河縣西五十里
  廣陽山 沙河縣西七十里上有泉曰漆泉
  赫山 沙河縣西八十里下有龍潭前有神龍祠雞冠山 沙河縣西九十里
  倉門山 有二小倉門山在沙河縣西百里大倉門山在縣西百二十里亦名倉口唐時嘗置倉於此故名
  七鶚山 沙河縣西百二十里
  和尚山 沙河縣西百三十里其山平頂
  五指山 沙河縣西百四十里逺望山嶺儼如五指排列故名
  湯山 沙河縣西北七十一里湯水出焉
  山上有石室絶無塵穢俗號聖人室寰宇記
  筆架山 南和縣南門外山峰列峙形如筆架鐵牛山 南和縣東北二里舊有鐵牛元末劉紹祖守順德銷之以鑄兵器遺址存焉
  干言山 唐山縣西北四里山勢延袤數千里接內邱縣界
  內邱有干言山隋書地理志
  詩𨚍風出宿於干飲餞於言註適衛所經之地今合為一山正字通
  堯山 唐山縣西北八里有元魏武定三年殘碑所載惟茲巏𡺱陶唐采封八字
  夫子山 唐山縣北十里一名孔岡相傳孔子停車處
  元許衡建書院於此後有聖裔孔璠自曲阜徙居因於其岡建奉聖祠祭器多得之土中畿輔舊志
  宣務山 唐山縣北十二里
  邢國有巏𡺱山山海經
  世俗或呼為宣務山或呼為虛無山莫知所出余嘗為趙州佐讀柏人城西內碑是漢桓帝時所立銘雲有巏𡺱山王喬所仙方知此巏務山也巏字無所出俗音當名權務入都為魏收說之值其為趙州莊嚴寺碑銘曰權務之精即用此也又名𡺟𡺱山顔氏家訓
  柏鄉有𡺟𡺱山一名巏𡺱山按宣務山即堯山之東麓也隋書地理志
  宣務山一名虛無山髙一千五百五十丈山西三
  里出五色文石亦             權務山寰宇記
  茅山一名旄山 唐山縣東北十五里山際出茅有刺而三脊
  臥牛山 在茅山西一里
  青山 內邱縣西二十里
  青山本名黒山以周太祖諱黒獺故改名隋置青山縣取此元和志
  虎頭山 內邱縣西四十里
  白銀山 內邱縣西六十里百花巖南上出雲母遙望如銀上有觀音洞
  天臺山 內邱縣西六十五里上有九仙洞
  黑壁山 在天臺山東
  黑壁山在天臺山下其石多黒故名縣志
  逢山一名鵲山又名蓬鵲山 在內邱縣西上有白雲洞鵲山在縣西六十三里昔扁鵲將虢太子遊此山採藥因名元和志
  內邱有蓬鵲山亦名龍騰山即漢志蓬山也寰宇記與鵲山並峙者為龍騰山上有太子巖相傳虢太子與鵲並遊之所巖東有喬家洞縣志
  夾耳山 內邱縣西七十里形如人耳相夾故名十八盤山 內邱縣西七十里山有盤道十八上凌霄山 內邱縣西七十五里其峰峭拔插空攫山 內邱縣西北十三里
  礪水出攫山寰宇記
  峰巖錯峙勢如搏擊故名明志
  思親山 內邱縣西北十七里本名孤山唐天寳六載敕改今名
  石河山 內邱縣西北
  雙峰山 內邱縣西北
  攫山思親左枝石河山思親右枝雙峰山思親中枝畿輔舊志
  且停山 內邱縣西北四十里虎頭山北下有馬跑泉
  露蘿嶺 府城西八十里
  清風嶺 府城西一百六十里有邊牆一道澗水通流其中
  黃榆嶺 府城西北一百六十里石徑盤旋形險道衝有邊牆一道
  焦山嶺 府西南七十里
  秦王嶺 府西北一百四十里
  馬嶺 府西北一百六十里其地峻險為戍守要地唐天祐三年河東將李嗣昭攻邢州朱全忠將張筠引兵助守州城因設伏於馬嶺
  嶺設邊牆二道外有溝澗名曰鬼谷溝府志
  夜歇嶺 內邱縣西六十里
  鶴度嶺 內邱縣西一百七十里
  在蓬鵲山西寰宇記
  漫天嶺 在鶴度嶺北
  麥穗嶺 在漫天嶺東
  龍駒嶺 內邱縣西北五十里
  乜鬚嶺 內邱縣西北九十里
  黃谷巖 府西七十里
  中巖 接黃谷巖
  黃背巖 沙河縣西一百五十里五指山北和尚山南南去數道巖三十五里
  大伏巖 沙河縣西一百五十里有白龍洞
  落絲巖 沙河縣西九十里
  滴水巖 沙河縣西一百里石泉自絶壁而下四時不涸
  捨身巖 沙河縣西一百八十里
  數道巖 沙河縣西南一百七十里澗溝之路旋繞數層故名相近又有大嶺口
  嘲巖 在馬嶺北
  愛子巖 內邱縣西一百七十里
  聖佛巖 內邱縣西南
  鹿城岡 府西北三十里
  邢侯欲於此築城立標巳定夜有鹿銜標徙於今城處畿輔舊志
  石井岡 在府西北
  晉大寧元年天旱佛圗澄於石井岡掘得一龍長尺餘咒之騰空而上雨即下因名龍岡後趙録岡在縣西北七里上有井大如車輪又任縣南亦有龍岡山脊橫亙東西二十里元和志
  聖水岡 沙河縣西四十里
  馬峰岡 內邱縣思親山東相近有臥龍岡仙人岡娘子岡響岡
  永固岡 內邱縣西十里
  邵明岡 內邱縣北十五里
  程子岡 內邱縣西南三十里
  龍岡 在任縣南
  嶺南岡 任縣東北二十里
  廣陽洞 府西一百二十五里
  石佛洞 在府西北又有仙翁洞
  琉璃坡 府南三十里西山垂盡處唐龍紀初李克用敗孟方立於琉璃坡即此
  牛口峪 沙河縣西七十里亦名牛神口上流泉水至此入地
  廣平府
  聰明山 府城西六十里周圍俱石形勢髙峻上有聰明神廟
  聡明山在城西六十里之石碑社名勝志
  婁山一名狗山 府城西六十里亦名邯山
  臨洺縣狗山在縣西十里山頂石上有狗跡因名武德五年太宗親討劉黑闥於此立營元和志邯山在府城西今名聰明山宋陳薦碑記此山蓋紫山一峰耳寰宇記
  婁山勢稍崇廣唐太宗碑蹟尚存故一名駐蹕山亦名太宗山府志
  兔山 府城西六十里
  石碑社口有村曰石碑村其上為兔名勝志
  紅山 府城西七十里
  紅山踞紫山北山形延袤迴峰環澗其下有屯曰豐稔屯縣名永年取此名勝志
  和山 府城西北七十里
  浮邱山 肥鄉縣南四里
  浮邱山土阜髙於平地數尺名勝志
  天臺山 肥鄉縣西南十五里土山無石髙踰數丈盤結數百步
  鳯起山 雞澤縣治後今僅存土阜
  雞澤山 在雞澤境內
  雞澤山在廣平府雞澤縣境杜預雲在廣平曲梁西南山堂肆考
  轆轤山 廣平縣南二里蓋培塿也
  轆轤山南面橫隄北負城郭四望環拱縣志
  紫荊山 廣平縣東北三十里山産紫荊故名西逼河岸雖經衝突而紫荊遺本尚存縣志
  靈山 在邯鄲縣西
  隋圖經雲趙武靈王登靈山因以石鑿人馬之形其下有井以石覆之俗呼靈井寰宇記
  城西有照眉池池西有髙嶺即古靈山劉劭趙都賦雲西有靈邱即此名勝志
  邯山 在邯鄲縣西
  牛首水又東歴邯鄲阜張晏所謂邯山在東城下者也水經注
  邯鄲縣邯山在縣東南五里元和志
  邯山舊地理志在召代鎮內去東南二十里歲久山夷名勝志
  堵山 邯鄲縣西三十里在紫山南連亘如牆因名邯鄲堵山牛首水所出漢書地埋志
  紫山一名馬服山 邯鄲縣西北三十里
  趙奢賜號為馬服君正義曰因馬服山為號也括地誌雲馬服山邯鄲縣西北十里史記趙世家汪
  邯鄲有紫山魏書地形志
  紫山春夏有氣蓊鬱巖間有紫石英山下有石石上菖蒲一寸九節隋國經
  武安縣紫山唐天寳六年改為朱衣山山下有水北流中有鮒魚名朱衣鮒寰宇記
  紫山時有紫氣覆峰頂故名府志
  葛山 在紫山東
  上有雙泉林木森郁葛藟尤盛故名畿輔舊志
  神麕山 磁州西四十里
  神麕之山其上有文石黃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洹滏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歐水山海經
  賀蘭山 磁州西北四十里
  賀蘭山在磁州賀蘭真人居此神仙傳
  石鼓山一名滏山 在磁州境
  鼓山有石二所若鼓形南北相當諺雲南鼓北鼓相去十五宋永初山川記
  鄴城西有石鼓魏都賦神鉦迢遞於髙巒是也冀州圖
  滏口山即魏文帝邀擊袁尚處太行山八陘之第四陘曰滏口陘山嶺髙深實為險扼魏地記
  白土山 磁州西北七十里峰頂有泉曰流泉黃要嶺 府城西七十里土嶺平漫長二十里髙三里
  雙岡 邯鄲縣西北
  建中中田悅圍邢及臨洺抱真與馬燧合神䇿兵敗恱於雙岡唐書李抱真傳
  白虎岡 清河縣西南二里
  牛尾岡 磁州西南三十里







  畿輔通志卷十九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畿輔通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