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17
卷十七 \ 咽喉部
編輯凡一切咽喉癰疽、風痹、音啞,皆匯於此部中,以便撿閱參治。
咽痛門主論
編輯陳實功曰∶咽喉雖屬於肺,然所致各有不同,有虛火實火之分,緊喉慢喉之說。咽為心肺肝腎呼吸之門,飲食聲音出納之道,此關係一身,害人迅速。虛火色淡微腫,脈亦細微,小便清白,大便自利,此乃思慮過多,中氣不足,脾氣不能中護,虛火易於上炎,咽嗌乾燥,飲食妨礙,咳吐痰涎,呼吸不利,斑生苔蘚,累若蝦皮,有如茅草,當刺喉中。又如硬物嗌於咽下,嘔吐酸水,噦出甜涎,甚則舌上白胎,唇生礬色,聲音雌啞,喘急多痰。以上現證皆出於虛火,元氣不足中來,治此不可誤用寒涼,上午痛者屬氣虛,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牛蒡、元參;午後痛者屬陰虛,四物湯加知母、桔梗、元參、黃柏;如服不效必加姜、附以為引導,即佐治之法也。實火者醇酒辛烈,熱積於中,久則火動痰生,發為咽腫,甚則風痰上壅,咽門閉塞,少頃湯水不入,聲音不出,此為喉痹緊喉風是也。用藥不及,事先用針刺喉間發泄毒血,隨用桐油餞雞翎探吐稠痰,務使痰毒出盡,咽門得松,湯藥可入,語聲得出乃止。內服清咽利膈湯疏利餘毒,如牙關緊閉難入,必當先刺少商穴出血,其閉自開。如針刺探吐無痰,聲如拽鋸,鼻掀痰喘,湯水不下,語聲不出者,真死候也,難治。(《正宗》)
又曰∶虛火得者名慢喉風,實火得者名緊喉風。
經曰∶凡喉閉不刺血,喉風不吐痰,喉癰不放膿,喉痹喉蛾不針烙,此皆非法。
岐天師曰∶如虛火沸騰於咽喉口齒間,用寒涼之藥入口稍快,少頃又甚,又用寒涼,腹瀉肚痛而上熱益熾,欲用熱藥涼飲而病患不信,不肯輕治,乃用外治之法引之而愈。方用附子一個為末,米醋調成膏藥,貼在湧泉穴上,少頃火氣衰,又少頃而熱止,退變成冰涼世界,然後以六味地黃湯大劑與之,則火不再沸騰矣。蓋此火乃雷火也,見水則愈酷烈。子不見雷霆之震,濃陰大雨之時,愈加震動,驚天轟地,更作威勢,一見太陽當空,則雨歇聲消,寂然不聞矣。又不見冬令之天地耶,嚴寒霜雪,冰凍郊原,雨雪霏霏,陰風慘厲,此天氣下行而地氣反上,蓋下熱則上自寒也。
又不見夏日之天地乎,酷日炎蒸,蘊隆火熱,爍木焚林,燔湯沸水,天氣上升,地氣下降,此上熱而下寒也,人身虛火亦猶是也。今既火騰於上,則下體冰冷,今以附子大熱之藥湧泉引之者,蓋湧泉雖是水穴,水中實有火氣存焉,火性炎上而穴中正寒,忽然得火,則水自沸溫,水溫則火自降,同氣相交,必歸於窟宅之中矣。火既歸於窟宅,又何至沸騰於天上哉。此咽喉口齒之火,忽然消除,有不知其然而然之妙,此引治之巧又當知之者,此即外施引火歸原之法也。(《秘錄》)
戴氏曰∶硬舌根而爛兩旁,此名纏舌喉風,須用羊毛筆蘸甘草湯洗之,然後再吹藥。
馮魯瞻曰∶咽喉者,一身之總要,水谷之道路也。若胸膈之間蘊積熱毒,致生風痰,壅滯不散,發為咽喉之疾,或內生瘡,狀如肉腐,窒塞不通,吐咽不下,如單肉蛾、雙肉蛾及 腮腫脹,甚者內外皆腫,上攻頭面。治宜先吐風痰以通咽膈,然後解熱毒,清肺胃,遲則不救。(《錦囊》)
又曰∶咽瘡喉痛,多屬虛熱,血虛虛火遊行無制,客於咽喉也。虛者八味地黃湯加牛膝、五味子煎與食前冷服;實者黃連、荊芥、薄荷、薑汁、硝、蜜噙化。喉痛必用荊芥;陰虛火炎上,必用玄參,有用茜草一兩作一服者,以其能降血中之火也。
又曰∶喉與咽不同。喉者肺脘呼吸之門戶,主出而不納;咽者胃脘水谷之道路,主納而不出。蓋咽喉司呼吸,主升降,此一身之緊關橐龠也。經曰∶足少陰所生病者,口渴舌干,咽腫上氣,嗌干及痛。《素問》雲∶邪客於足少陰之絡,令人咽痛,不可納食。又曰∶足少陰之絡,循喉嚨,通舌本。凡喉痛者,皆少陰之病。但有寒熱虛實之分。少陰之火直如奔馬,逆沖於上,到此咽喉緊鎖處,氣鬱結而不得舒,故或腫或痛也,其證必內熱口乾血赤,痰涎湧上,尺脈必數而無力,蓋緣腎水虧損,相火無制而然。須用六味地黃湯加麥冬、五味子,大劑作湯服之。又有色慾過度,元陽虧損,無根之火遊行無制,客於咽喉者。須用八味腎氣丸大劑煎成,冰冷與飲,引火歸源,庶幾可救。此論陰虛咽痛者,如此治法,正褚氏所謂上病療下也。
又曰∶陰氣大虛,虛火無制,孤陽飛越,客於咽喉,遂成咽痛者,脈必浮大,重取必澀,去死則近。宜人參一味濃煎,細細飲之。如作實證,用以清降之藥,禍在反掌。愚用人參必同童便、制附子同煎,溫和食前頓服,則監製虛火下歸乃愈。如單用人參細細飲之,恐浮火益熾,亦非穩當。奈世人但知熱咽痛,不知有寒咽痛也。經曰∶太陽在泉,寒淫所勝,民病咽痛頷腫。陳藏器用附子去皮、臍,炮製切片,以蜜塗炙,令蜜入內,噙咽其津,甘味盡,更易之。仲景雲∶下利清谷,里寒外熱,脈微欲絕,面赤咽痛,以通脈四逆湯。又曰∶冬月伏寒在於腎經,發則咽痛下利,附子湯溫其經則愈。
又曰∶又有司天運氣,其年鄉村相染。若惡寒者多是暴寒折熱,寒閉於外,熱郁於內。切忌膽礬酸寒之劑點喉,反使陽郁不伸;又忌硝黃等寒劑下之,反使陽陷入里,禍不旋踵。須用表散若甘桔湯之類。
又曰∶有咽痛而諸藥不效者,此非咽痛,乃是鼻中生一條紅線,如發懸一黑泡,大如櫻桃,垂掛到咽門而上,難以探取。宜用土牛膝根(即鼓槌草)獨條直而肥大者,搗碎入好醋三五滴同研,取濃汁滴入鼻中二三點,即刻系斷珠破,吐出瘀血即安。
李東垣曰∶夏傷寒伏於腎少陰之經,多咽痛者,名腎傷寒也。宜熱藥冷凍飲料之。
陳遠公曰∶咽喉乾燥,久而疼痛,人以為肺經之燥熱也,孰知腎水涸竭乎!夫肺金生腎水也,肺氣清肅,自下生水,惟肺氣虛則肺液只可自養,無如腎水大耗,故欲救肺之乾燥,必先救腎之涸也。子母兩富湯∶熟地三兩,麥冬二兩,水煎服,一劑燥少止,三劑疼少止,十劑全愈。(《冰鑒》)
又曰,生長膏粱,素耽於酒,勞心過度,以致咽喉臭痛,人以為肺氣傷也,誰知乃心火太盛移熱於肺乎!夫飲酒傷胃,胃熱熏蒸,宜乎肺熱矣。然胃火熏肺,而胃土實生肺也,故飲酒尚不傷肺,惟勞心過度,則火起於心,而肺受刑矣。胃火助之則火旺,炎上而咽喉燔燒之路,自然唾涕稠粘,口舌乾燥,氣味腥臭而痛矣。蓋心主五臭,入肺為腥臭矣。解腥湯∶甘草、桔梗、麥冬、貝母各五錢,桑白皮、天冬、生地、丹皮各三錢,枯芩一錢,水煎連服二劑痛止,又四劑臭除。 (此方治肺而兼治心,又兼治胃者也。因膏梁之人,心肺之氣血原虛,下滋二經之氣血,但瀉其火,則胃之氣血必傷,反增火之焰矣。妙在補肺以涼肺,補心以涼心,補胃以清胃,火自退舍,不止喉痛而痛自止也。)
《醫論選要》曰∶夫咽喉者,一身之總要,氣與食出入之門戶也。咽以納氣,故咽氣通於天,喉以納食,故喉氣通於地。自其風邪客於喉間,氣鬱而熱,則壅遏而為咽疼,自其熱氣生於肺胃,風毒蘊隆,則腫結而為喉痹。又有屍咽谷賊之證。屍咽者,陰陽不和,脾肺壅盛,風熱毒氣不能宣通,故令屍蟲發動,上蝕於喉,或癢或痛,如 之候也;谷賊者,稻芒強澀,藏於米而誤食之,滯於咽間,不能傳化,故風熱並聚與血氣搏,遂令腫刺如咽嗌之生谷刺也,胃脘實熱熏蒸上焦,發為白頤赤根,固有咽瘡之候。
竇漢卿曰∶呼者因陽出,吸者隨陰入,呼吸之間,肺經主之。喉嚨已下,言五臟為手足之陰,咽門已下,言六腑為手足之陽。蓋諸髒屬陰為里,諸腑屬陽為表,以髒者藏也,藏諸神流通也;腑者府庫,主出納水谷糟粕轉輸之謂也。自喉嚨已下五臟,喉應天氣,乃肺之系也,以肺屬金,干為天,干,金也,故天氣之道,其中空長,可以通氣息。但喉嚨與咽並行,其實兩異,而人多惑之。蓋喉嚨為息道,咽中下水谷,其喉下接肺之氣。一雲喉中三竅者非。果喉中具三竅,則谷與氣各從一竅而俱下肺中,肺下無竅何由傳送水谷入於下焦。(《全書》)
黃帝書雲∶肺為諸髒之華蓋,藏真高之氣於肺經也,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若世人不知保養,六氣七情,役冒非理,百病生焉。病瘍既成,須尋所自。若喉痹、乳蛾、纏喉風、喉瘡、喉痹、風毒、熱毒等證,當刺則刺,不可亂醫,當吐則吐,不可妄治。此等證系性命之根本,生死立見,不識其標本而攻之,失其法則禍不旋踵矣。
丹溪曰∶咽喉者一身總要,與胃相授,呼吸之所從出。若胞膈蘊積熱毒,致生風痰,壅滯不散,發而為咽喉之病,喉內生瘡,或狀如肉,赤肉為腫,窒塞不通,吐咽不下,甚則生出重舌。大法先去風痰以通咽膈,然後解其熱毒,遲則有不救之患。又有熱毒衝上 而生瘡,謂之懸癰,及腑寒亦能令人咽閉,舌吐不利。宜用解施法,或曰治法視火微甚,微則正治,甚則反治,探痰出血,隨所施治;或於手大指少商穴出血行氣,沖達於外者,必外敷以藥。予嘗以鵝翎蘸米醋繳喉中,摘去痰涎。蓋酸能收痰,又能消積血,乳蛾而不散者,以小刀就蛾上出血,皆用馬牙硝吹點咽喉以退火邪,服射干、青黛、甘草、桔梗、黃芩、山梔、大黃、白礬、牛蒡之類,隨證加減為方,以散上焦之熱,外所敷藥如生地、伏龍肝、韭根皆可用。若咽喉生瘡,或白或赤者多血,大率多是痰熱,先以桐油吐之,後用甘草湯解桐油之氣。
竇夢麟曰∶咽喉一科,昔先太師公立論於前矣,余豈敢復言乎!獨座細思,又不容已也。咽喉之證,司性命出納氣飲之所,深為至重。然飲食精氣之要路,肺與大腸表里之別,臟腑上通咽喉,下由大腸出入之門戶,肺為華蓋,發蔭五臟,死生之玄門也。入谷則昌,絕谷則亡,朝生暮死,暮生朝死,須臾之間,變證不一。惟肺主金,生生不已,循環無端,順則五臟華敷,百關通暢,此所謂養身之道也。陽明燥金,以致火克而生疾矣。咽喉之證,從熱而系乎太陽之標,故推而治之,可以解熱除毒,祛風順氣,則自然平金也。丹溪以米醋攪口中以出痰,酸以收之之義也。愚見以為太酸則燥,先用黃 汁加玄明粉少許,灌喉中以吊其痰,次用酸水,仍前加玄明粉灌之,後用蜜湯潤之,漸漸探吐其痰,則咽喉開利矣,復以冰片散滋之,無有不效。若纏喉風用前三法,不能探吐其痰,宜用生桐油灌之,鵝翎攪之,再用蜜湯潤之,急服牛黃清心丸,或豁痰丸,以墜其痰,旋以二陳湯加減服之,無不愈者。若喉中聲出如雷,嗆食眼張,天柱倒陷,面黑唇焦,鼻無氣息,目睛突出,汗出如珠,盧扁復生,不能生矣。然既患咽喉口舌之證,延及頸項頭面而發腫,紅如火光,萬不可療,急用磁鋒砭去惡血,用雞子清調乳香末潤之立瘥。再用芭蕉根汁潤之,以解其毒。若口舌腫大紫黑,急用針點去血,隨吹末藥甚效。余久以此法行之,頗活甚多。故以此理論而發明之,再俟高明校裁,勿罪迂謬,幸甚。
又雲∶傷寒病四五日,發熱鼻干,口燥咽痛者,陽明自病也。陽明屬胃,汗多則胃汁干,故津液不能潮咽而干痛者,宜用人參敗毒散主之。
又雲∶傷寒三五日,咽喉中有腫,其色鮮紅,痰涎自出,頭痛項強,須知屬太陽經邪氣入於經絡,觸動心間。但積熱之毒攻咽,則咽喉腫痛,宜甘桔湯內加牛蒡子、玄參、生川連三味,吹藥同前。
又雲∶傷寒八九日已上,身無潮熱,腹痛自利,而咽喉痛者,此太陽經受病也。傷寒得汗已不解,轉入太陰,腹滿時痛自利,而咽喉腫痛,其色微白,此證可治,用真武湯主之;所謂真武者能補下元,助陽正氣,以手足和暖為妙。經雲∶但要口中紅活有痰可治,宜隨證加減用藥;若口中黑則血已枯乾,聲啞目上視汗出者,不能治矣,切宜仔細看證。
又雲∶傷寒八九日已上,得汗已不散,喉嚨痛,舌干唇燥者,此少陰經自病也。太陰經受病,得汗後未解,傳入少陰經,少陰屬腎,汗多則腎汁干,其腎水不能潮潤咽喉,故其病也。如自利腹中痛,手足厥冷,咽中腫痛,不可吞咽,如無涎唾及舌上干者不治。
又雲∶病患八九日已上,身微熱無他證,但喉中痛而無腫,聲啞者不治。
又雲∶傷寒十餘日已上,得汗已病解,無潮熱,脈平靜而咽喉痛者,此餘毒上攻也。宜用粘子解毒湯。
又雲∶陰毒傷寒身體重,背強,眼痛不堪任,小腹急痛青黑毒氣衝心,四肢厥冷,噁心吐逆,咽喉不利,脈沉細。若能速治,調醫數十日之內全愈,否則難生。
又雲∶若傷寒傳經日久,證變後煩滿咽喉痛,舌卷而卵縮者,不治。
又雲∶傷寒十餘日已上,病不解,傳變咽喉痛,外證唇青舌卷者,此屬厥陰經受病也。難治。
又雲∶咽喉干痛無痰,不治。
又雲∶咽喉痛而唇卷,不治。
又雲∶咽喉痛而盜汗出,不治。
又雲∶鼻中塞者,不治。
又雲∶口中黑者,難治。
又雲∶口中干夜間潮熱,不得睡臥,時發譫語,舉足妄動者,用十味人參散主之。
又雲∶若病患手足厥冷,口唇搖動者,宜用小續命湯,姜棗煎,熱服。
又雲∶凡病傳咽喉右畔者,乃餘毒未除,急服牛蒡子湯,降氣湯加減,治之。
又雲∶口中紅活吐得血,又有痰涎息而清者,不治。
又雲∶手足冷者,不治。
又雲∶聲音不響,喉中無腫干痛者,不治。
又雲∶手足冷,不能自收,頸低不能自舉,眼暈暗者,不治。
又雲∶虛陽上攻,上下不升降,水火不既濟,腰冷不知痛癢,口中痰多唇黑者,不治。
又雲∶喉中如雷聲或嗆食,不治。
又雲∶面赤目睛上視,不治。
又雲∶心胸緊滿吐痰不出,不治。
又雲∶面黑頭汗出,不治。
又雲∶自利不治。
又雲∶潮熱往來時發譫語,不治。
又雲∶自利而喘,不治。
又雲∶胸腹脹急,不治。
又雲∶手足厥冷,不治。
又雲∶心促四肢厥冷不治。
又雲∶心中怔忡,胸前紅甚,舌卷面赤,目上視者不治。
又雲∶婦人胎前咽喉痛而脈浮者,不治。
又雲∶男婦法則,一般惟女人喉中有腫而色紅者,此月經不調也。經不能行則壅塞於上,故咽腫痛也。蓋由榮衛不和,但男子以氣為主,婦人以血為主,男婦各隨其氣血之分調治,宜調榮湯可也。如病勢重,其色微白腳者,此虛陽上攻,宜服降氣湯探痰,吹藥同前,婦人有孕心頭痛者,不治。
又雲∶婦人傷寒,身發潮熱咽痛者,此經行也。《活人書》雲∶婦人傷寒,經水適來,晝則明明,暮則譫語如見鬼神狀,此乃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不可下也,小柴胡湯主之。今咽喉痛而潮熱往來,面赤唇紅者,此熱邪上壅也,不用小柴胡湯,宜用竹葉石膏湯,清上膈,除心煩,所以為妙,次用四物湯。
又雲∶喉中有瘡,其色帶黃,探痰同前。用小刀點瘡上,出膿後即吹冰片散,宜用鼠粘子解毒湯。
竇夢麟曰∶喉腫乃毒起於脾經,因食煎 油膩等物,及飲酒太過而行房事,以致毒氣不能流行,聚結於喉根,若不速治,潰毒閉急即死。治法先用醋水 汁攪去痰涎,再吹藥。
又曰∶咽喉間生肉,層層相疊,漸漸腫起,有孔出臭氣,用臭狗橘葉煎,頻服之而愈。
汪省之曰∶虛陽上攻,氣不升降,致結患咽嗌,痰涎壅塞,治以蘇子降氣湯。(《理例》)
澄曰∶咽喉之病,近世最多者有數證∶曰單乳蛾、雙乳蛾,曰子舌脹、木舌脹、纏喉痹、走馬喉痹。其熱氣上行,轉於喉之兩旁,近外結腫,以其形似是謂乳蛾,一為單二為雙也。其比乳蛾差小者為喉痹;熱結於舌下,復生小舌,名曰子舌脹;熱結於舌中,舌為之腫,名曰木舌脹;木舌者,強硬而不柔和也,熱結於咽喉,腫繞於外,且麻且癢;腫而大者,名曰纏喉風痹,暴發痰涎涌盛,水漿不入。然名雖不同,其證總不外乎手少陰君火手少陽相火為病也。二脈並絡於喉,氣熱則內結,結甚則腫脹,脹甚則痹,痹甚則不通而死矣。其危者可以咸軟之,而大者以辛散之,如薄荷、烏頭、僵蠶、白礬、朴硝之類,用之自可消除。至於走馬喉痹,則非此等所療,以其生死只在反掌之間耳。急救之法,無如砭針出血,血出則病已,此上策也。後之患者,萬勿畏針以自斃其命;後之君子,萬勿執小方而曰吾藥不動臟腑,又妙於不用針砭出血,在小疾幸而獲愈,而大疾必致死亡。特為拈出,以告病者、醫者,勿自誤以誤人也。
又曰∶凡咽喉用針後,有針創者,宜搗姜塊和以熟白湯,時時呷之,則創口易合。
王奎光曰∶咽喉為人身飲食門戶,呼吸關隘,方寸之地,受病危險,其證甚繁,大約總歸於火。蓋少陰少陽君相二火,其脈皆絡於咽喉,故往往為火證之所結聚。君火勢緩,則結而為疼為腫;相火勢速,則腫甚不仁而為痹,痹甚不通而痰塞以死。經雲∶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火者痰之本,痰者火之標,火有虛實,實火因過食煎炒炙,蘊結積毒,其證口渴,二便秘塞,風痰上壅,將發喉痹,必先胸膈不利,脈弦而數。治宜先去風痰,後解熱毒虛火;或因飲酒太過,或因忿怒,或因色慾,火炎上攻咽喉乾燥,必二便如常,少陰脈微,治宜補虛瀉火。凡用藥不宜純用寒涼,取效目前,上熱未除,中寒復起,毒氣乘虛入腹,胸前高腫,上喘下瀉,手足指甲青黑,七日以後全不進食,口如魚口者死。且治咽喉,最忌發汗,針砭出血已寓出汗之意,何堪更發其汗。凡傷寒於腎及帝中(喉名)腫者,斷不宜針。至如內傷虛損,咽喉失音,無法可治。
又曰∶喉證初起,一日寒戰即生發者,發後身涼口不碎,又無重舌,或二便俱利,不可認作熱證。皆因陰氣虛寒而發,其痰不可吊盡,此痰即身內之津液所化,與熱證乳蛾HT 舌之痰壅一處,以流盡則毒愈者不同,若亦流盡,則精神竭而必斃。先宜藥吹或用水換之法,使喉一通,即便服藥,初劑發散和解,第二劑即施溫補滋養之藥。
設三四日再發寒戰,或心疼、骨痛、脅疼等證,皆屬難治。
又曰∶發時牙關緊閉,舌喉俱腫,口碎而臭,或有重舌,及舌上有黃屑者,發後下午再發寒熱,二便閉塞者,即作熱證。用石膏敗毒散主之,然亦易愈之證。如漸起三四日後而寒熱者,雖極凶亦不為害。惟有證未減而牙關反不緊閉,唇口不腫,紋如好人者不治。舌腫滿口者不治。色如胡桃,如茄子,如砂紙者不治。或連重舌發寒熱者,猶可治也。舌以箸按之若色雪白,起箸即紫紅色者,此身內血已死,然口若臭猶或可生;尤忌口渴氣急,痰多而稠如桃膠者,死期已速。
又曰∶一頸俱紅腫者,亦極危也。面帶紅紫,面青帶白,神氣少者俱無救。不語者死。略能語者尚有可生之機。面色少神,喜坐低處者,亦難治。帝中(喉也)乃性命攸關,舌系下通於腎,白腫不治,傷之者死。
又曰∶凡喉證至五日即重。三日前證雖重,尚未成膿,藥能清散。若至五六日,患處多成膿,隨便穿破後爛成窩,為難愈。如爛用口疳藥多加龍骨、珍珠。
又曰∶凡喉非急證者,一二日未必發熱,病尚輕緩;若至三日發熱證必加重。須問其大小便通利與否,如二便利,證候雖加,不過浮火上攻,服解毒消風消火之藥即愈;若二便不通利,必內有實火,非用降火解毒重劑及通利二便之藥,火何從而出?病何從而解?亦須問其頭痛與否,如頭痛即兼傷寒,難治。凡喉證必俟大便去後,方可望痊;若大便秘結,未可輕許。
又曰∶凡喉證初起,大便秘結,宜大黃、玄明粉通之,則大便降而易痊。若至五六日,久而不食,大便結,用之立斃。蓋病久元氣已虛,豈宜再用硝、黃?當有善法以處之。
又曰∶凡患喉證者,無痰不治。
又曰∶凡喉證先碎者,先吹長肉藥,後吹碧丹。
又曰∶凡吹喉證,須吹藥四五管,方得痰出,三次可以痊癒。其出痰初吹宜多用金丹,必直對帝中,重吹之,急提出管,恐痰即嘔出也。
又曰∶婦人喉證腫痛,有因經閉致火上攻而成者,宜內服通經藥,月事通則愈。
又曰∶凡喉中無形紅腫者,當用燈心。
又曰∶凡喉證凶者,面發腫,白亮無光彩,脈微沉無力,是神氣外泄,無陽之證,斷不治。若面發紅腫,脈來洪大有力,證雖極重,是有元氣,火氣盛,治之易痊。
又曰∶凡吹喉嚨藥,醫家吹時,氣須和平,用管周遍為妙。
又曰∶凡初起吹藥,須令患者低頭,流出涎痰。
又曰∶凡吹喉證,欲出痰涎,藥中用皂莢末少許。
《傷寒論》曰∶咽中閉塞,不可發汗,發汗則吐血,氣欲絕。
又曰∶咽喉乾燥者,不可發汗。
咽痛門主方
編輯竇氏添加一切咽喉、口舌等證神效方。
牛膽硝 生黃連 黑山梔 生黃 白硼砂(各三錢) 青黛(水飛去渣曬乾) 青梅乾(存性) 人中白( ,各五錢) 雞內金(即雞肫內黃皮) 雄黃(各一錢) 枯礬(二錢)
各為細末和勻,加真麝香三分,真冰片六分,再研和入小罐內,用烏金紙塞緊罐口,每用蘆管超藥吹入患上,一日夜吹十餘次,徐徐流出痰涎漸愈。如有腐臭,急用蚌水灌淨,或用豬牙草、扁柏子和搗,加水去渣灌淨,前藥五錢加牛黃二分,銅青、熊膽、珍珠各五分,兒茶八分研吹。近世喉科每每勒財,下藥者多,凡有力之家,宜修合施人,以積子孫。
附制牛膽硝法∶冬月入朴硝在黑牛膽內,掛在風處一百二十日,去皮收之。
附制青梅乾法∶大青梅一斤去核,入白礬、食鹽各五錢拌和,再加蝣蜒不拘多少,層層間之,一日夜取梅曬乾,收盡汁,再曬乾, 灰存性,用時加入。夏月宜服冷香薷,其灌口用雪裡紅搗汁灌之。
冰片散(竇太師。)
真冰片 雞內金(燒存性) 生甘草 枯礬(各一錢) 黃連 玄明粉 黃柏(蜜炙) 雄黃(各二錢) 鹿角霜(一兩) 硼砂(五錢) 鈔(三張 灰) 靛花(二錢)
各研細和勻,吹入口中。氣臭加人中白 三分,銅青略 ,不宜太過,五分。
紫雪(竇太師。)
青礬(不拘多少,火 通紅,取出放地上出火毒) 硼砂 元明粉 冰片 麝香研極細,放舌下或喉間。
雄黃化毒丸(竇太師)
巴豆仁(三十五粒) 雄黃(水飛) 綠豆粉 甘草節 鬱金(如無,用蟬肚薑黃代之,各一錢)
研末。醋糊為丸黍大,每服七丸,茶清下,吐出痰涎立醒。未吐再服七丸。如人死者,心尚熱,研末灌之。
牛黃清心丸(竇太師。)
膽南星(一兩) 防風 川黃連 雄黃(各二錢) 五倍子 元參 天竺黃 桔梗 白茯神 當歸 烏犀角(鎊) 荊芥(各一錢) 真冰片 珍珠 真麝香(各五分) 輕粉(三分)
上為細末和勻。甘草膏為丸如龍眼大,辰砂為衣,日中曬乾,入瓷瓶內塞緊瓶口,勿令出氣,臨服用薄荷湯磨服一丸。
冰硼散毋論新久咽喉、口齒腫毒,及久嗽痰火,咽啞作痛。
玄明粉 硼砂(各五錢) 硃砂(六分) 冰片(五分)
研極細。吹患上,甚者日吹五六次。
柳華散治喉瘡及口舌生瘡,走馬牙疳,咽喉腫痛。
蒲黃(炒) 黃柏(炒) 人中白( ) 青黛(各一兩) 冰片(五分) 硼砂(五錢)
共為細末。吹喉極效。
漱藥
山豆根 夏枯草 松羅茶(陳者) 嫩菊葉 蘇薄荷(各等分) 煎湯頻漱。
三黃解毒湯
黃連(二錢) 黃芩 黑山梔 黃柏(各一錢五分) 水煎服。
清胃湯
生地(二錢) 升麻 連翹 牡丹皮 黃連 水煎服。
引火湯(雷真君。)
熟地 元參(各一兩) 白茯苓(五錢) 白芥子(二錢) 山茱萸 山藥(各四錢) 北五味(二錢)肉桂(一錢) 水煎服。
生肌散痧痘口瘡臭爛。
黃連(土炒) 地骨皮 黃柏 五倍子 生甘草(各等分)
研細干摻之。若仍有作熱作膿而不即愈者,乃內毒未盡也。仍用大連翹飲解之。
二聖散痧痘咽喉腫痛,不拘初起回後。
白僵蠶(二錢) 苦參(三錢)
研細。吹入三四次,即腫消痛止。
敗毒散疹後口臭口瘡唇爛,咽喉疼痛。
生地(一錢五分) 桔梗 連翹 牛蒡子 天花粉 元參 金銀花(各八分) 粉丹皮柴胡(各七分) 生甘草(三分) 黃柏(蜜水炒) 薄荷 赤芍藥(各五分) 熟石膏(一錢)
加淡竹葉一錢,燈心五十寸同煎,再加生犀角磨汁和藥服。每日用米泔水洗十餘次。若不頻洗,又不服藥,內熱熾甚,則變走馬牙疳矣。
喉間腫長如瓜蒂者不可刺,刺破則傷人 鹽 過研細,以雞翎蘸搽即消。
喉下諸般腫 蝸牛飛面研勻,貼腫痛。
紫袍散(周鶴仙。) 治咽喉十八種證。
石膏 青黛 硃砂 白硼砂(各一兩) 人中白( ) 元明粉 膽礬 山豆根 真冰片(三分)
共乳極細末。瓷瓶密貯,急時用二三厘吹咽喉即愈。
熱痛咽痛 童便三合含咽。
咽喉破爛 倒掛塵(陰陽瓦 ,七分) 明礬(三分) 研細吹。
回生救苦上清丹(徐峨峰) 治咽喉十八種急證如神。
白僵蠶(焙存性,一錢) 生硝尖 硝尖 白硼砂(各五分) 明礬 熟礬(各二分) 海螵蛸(三分) 冰片(一分)
共研極細末。瓷瓶收貯,每用少許吹上,吐去痰涎,即愈。
咽喉危證 野蕎麥(春間初發紅嘴形類海棠,六七月間可長四五尺,其莖葉頗似海棠,節有紅節,葉大如掌。)每采鮮葉搗汁,入醋一匙,以綿蘸掃,涎出即活。
奎光秘傳咽喉口齒合藥法∶
玉丹(此宜預先多制,愈久愈神。) 將明礬指頭大塊者入罐內,放桴炭火上熔化,以箸試看罐底無塊時,隨投火硝如礬一兩,下硝三錢為則。硼砂每礬一兩,下硼砂三錢為則。少頃又投明礬化盡,又下硝硼如前法,逐層投完。待罐口鋪地如饅頭樣,方用武火煉至乾枯,用淨瓦覆罐口,一時取起,將研細牛黃少許,用水五六匙調和,以匙挑滴丹上,將罐仍入火內烘乾,即取起。連罐覆淨地上,下以紙襯地上,用瓦蓋七日,收貯聽用。
制黃柏法∶揀好黃柏切片,用荊芥穗為君,甘草佐之,煎濃汁浸軟,攤瓦上緩緩炙黃,不可令焦,酒白蜜湯曬乾,研末聽用。
制燈心灰法∶取白色燈心,先用水灑潮,以濃筆管將燈心塞令堅緊,筆管兩頭用紙塞實,入火緩緩燒過,去竹管塞紙開看,如燒不過則生,如燒太過則無有矣。制須得法為妙。
制豬牙皂角法∶取堅小不蛀豬牙皂角放瓦上火炙脆,去兩頭,研末。瓷瓶密貯聽用。
制硝法∶入金丹用者火硝,以溫湯蘸過綿紙挹干包好,放灶上洞內五六日,收其濕氣。入玉丹內,不必如此。
合碧丹法∶每用玉丹三分,配百草霜半匙研勻,入燈心灰一厘,甘草末三匙,蘇薄荷葉末三分,研極細。然後入好冰片五厘,多些更妙。再研勻,入小瓷瓶內,勿泄氣。此丹宜臨用旋合,不可出三日,不可過陰天。春夏宜多加蘇薄荷葉末,其色青。 秋冬宜多加玉丹,其色白。 欲出痰加皂莢少許。
合金丹法∶每用提過硝一錢八分,入生蒲黃羅細末四分,共研細。次下僵蠶末一分,豬牙皂角一分,和研成淡黃色,加冰片一分,再研。此藥可以久留,冰片臨用時加。
按∶金丹功主消腫出痰,並牙咬舔舌穿牙疔毒,專用此丹治之。咽喉等證則兼用碧丹,看證輕重加減。如證重者再加牛黃於本方內。如喉腫證及喉風,加僵蠶、牙皂。輕證只用硝與蒲黃。 蓋碧丹消痰清熱,解毒驅風,固為良劑,尚屬平緩,不如金丹消腫毒,除風熱,開喉閉,出痰涎,最為神效。但喉證初起,金丹不宜多用,因其能直透入內,且善走散,初起若多用之,恐輕證不勝藥力,反 格難入也。凡喉證及單雙蛾,只用碧丹,其他重證,金碧兼之,須分先後多寡,初起碧丹(九),金丹(一),吹五管後,碧丹(八),金丹(二),再吹碧丹(七),金丹(三)。如證重者碧丹金丹各半,用至三五次後,痰涎必上涌,然後金丹(六),碧丹(四),將管直入喉中,重吹一次,隨收出管,即吊出痰。竟用金丹(八),碧丹(二),亦可。
膏滋藥法 蘇薄荷(為君),玉丹(為臣),川貝母(為佐),燈心灰、百草霜、甘草、冰片(為使)。
先將玉丹、百草霜研和後,入燈心灰再研,再入薄荷、甘草、貝母研極細,方入冰片研,蜜調服。凡喉癰喉菌須時時噙咽之,證重則兼煎藥及吹藥。
喉證主方
牛蒡子(炒研) 前胡 連翹(炒) 桔梗 黑山梔 栝蔞根 枯黃芩 元參 甘草(或加金銀花 發熱加柴胡 頭痛加熟石膏 口渴加麥冬、知母 胸膈飽加枳殼 鬱熱加芍藥、貝母) 水煎服。
三黃散方生地(為君) 蒲黃(為臣) 牛黃(為佐) 冰片(為使),共為極細末,用芭蕉根汁或扁柏葉汁和蜜調敷。此藥治頭癰面癰。如腫硬不消,因氣凝血滯,或痰塊結而不散,則兼陰證矣。宜用薑汁、蔥汁為要。兼治小兒丹毒。
玉鎖匙方巴豆壓油於紙上,捻成條子,點燈滅火,以煙薰入鼻中,一時鼻若流涕,其關即開。
犀角解毒丸
犀角(鎊,一錢) 桔梗(一兩) 赤茯苓 牛蒡子 生地(各五錢) 元參 連翹(各六錢) 朴硝甘草 青黛(各二錢)
共研極細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薄荷湯化下,挾驚者硃砂為衣。此通治小兒諸瘡毒,及痧痘後餘毒喉齒等證。
口疳藥即兼長肉方 每薄荷三分發兒茶一分五厘,制黃柏厘許,龍骨二厘,白芷二厘五毫,如腫痛即用三四厘。甘草、珍珠各五厘,各研細,配合再研。加冰片三厘再研勻,入瓷罐內。凡遇口碎及各種口疳用此。若初腫起而熱甚者,多用薄荷;若不腫不甚熱病久,宜用長肉為主,本方多加兒茶、珍珠、龍骨;如色成紫及一切喉證碎者,亦用此長肉。如治走馬疳、穿牙疔,及重舌口疳,初生小兒胎毒、口疳,本方中加牛黃,倍珍珠,無不奏效。若黑而臭腐者不治。小兒黃色胎疳,如干橘穣者不治。如治痧痘後口疳,去黃柏、龍骨,加牛黃,倍珍珠各五厘,多更妙。大抵遇極凶證難效者,或欲速愈見效,加牛黃、珍珠各五厘,多些更妙。痘後疳非此不效,余證加之,亦無不神應。凡用碧丹,看證兇險時,冰片宜多加些,將愈甘草宜多加些。
吹咽痛。
壁 窩(二十個) 橄欖核(三個)
共於陰陽瓦上焙存性,研細吹。
冰梅治咽喉百病。
半熟大梅子(一百枚,五月五日午時,用食鹽、朴硝各四兩,水三碗,入壇內浸梅子,其水約過梅子三指,浸一宿,後入) 豬牙皂(如眉毛大者作去核、去弦) 防風 甘草 白礬(各四兩) 鮮南星(切片) 鮮半夏(切片,各三十五枚) 桔梗(二兩)
研細拌入。浸七日取梅曬乾,又侵又曬,以汁盡梅上起白霜為度,瓷瓶收貯。凡用取梅一枚,絲棉包噙口內,有水先咽五六口,後有痰涎吐盡,以口內無痰,只有清水,方去梅子,可以食粥,一枚可治二病。
赤麟丹(吳振華) 治喉痹喉風喉蛾喉癰七十二證如神。用傾元寶罐一個,入明礬二兩,好血竭二錢,於罐內放巴豆仁二十一粒於礬內,放炭火上 ,令煙盡,冷定加白硼砂二錢,冰片一錢,共研極細,瓷瓶密貯。每用少許吹之。
喉痹門主論
編輯陳實功曰∶喉痹咽喉腫痛,半塞半開,又寬又腫,此乃標病,雖重無妨。用金鎖匙吐出痰涎,利膈飲推蕩積熱。(《正宗》)
馮魯瞻曰∶喉痹者,即纏喉風類是也。其候面赤氣粗,咽喉腫閉,乃蓄熱生風,積聚毒痰而作。甚者內壅肉瘤一塊,氣閉不通。若至鼻而青黑,塞噎頭低,痰膠聲鋸者不治。更有髒寒,亦能令人咽閉而吞吐不利者。蓋諸證下寒過極,則上熱反盛,不獨此也。其候與蛾證相近,而治法不能無異,大抵無形腫閉者為痹,有形腫痛者即是蛾耳。先吐風痰者,急則治其標也。後解熱毒者,緩則治其本也。至於上熱下寒者,用熱藥食前冷服之,不可誤服涼藥也。
又曰∶經曰∶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一陰君火也,一陽少陽相火也,手少陰心脈挾咽,足少陰腎脈循喉嚨,其人膈間素有痰涎,或因飲酒過度,或因忿怒失常,或因房室不節。蓋飲酒過度,胃火動也,富貴人多犯之;忿怒失常,肝火動也,婦人多犯之;房室不節,腎火動也,男子多犯之。火動痰上而痰熱熏灼,壅塞咽嗌之間,痰者火之本,火者痰之標,火性急速,所以內外腫痛,水漿不入,乃外證之最危者。
治療之法,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治標用丸散以吐痰散熱,治本用湯藥以降火補虛。奈何治者但云治脾肺火,而未雲降肝腎火也,必須以《內經》從治之法,切不可驟用寒涼,益促其危耳。故實火須用正治,虛火須用從治,須分明白不可少誤。
又曰∶咽與喉,會厭與舌,四者同在一門,其用各異。喉以納氣,故喉氣通於天;咽以納食,故咽氣通於地,會厭管乎上,以主開闔,掩其氣喉,令水谷能進食喉而不錯,四者交相為用,闕一則飲食廢而死矣。雲喉痹者,謂喉中呼吸不通,言語不出,而天氣閉塞也。雲咽痛及嗌痛者,謂咽喉不能納唾與食,而地氣閉也。雲喉痹咽嗌痛者,謂咽喉諸病,天地之氣,並閉塞也。(按咽之低處為嗌。)
又曰∶咽在後主食,喉在前主氣,十二經中惟足太陽主表,別下項,余經皆內循咽喉,盡得以病之。而統在君相二火,喉主天氣,屬肺金,變動為燥,燥則澀而閉。
咽生地氣,屬脾土,變動為濕,濕則腫而脹。皆火郁上焦,致痰涎氣血結聚咽喉,腫達於外,麻癢且痛為纏喉風,腫於兩旁為喉痹,其單蛾、雙蛾、木舌、舌脹、纏喉、走馬、喉風,病同於火故不分也。惟纏喉、走馬,殺人最速。
又曰∶喉痹多屬痰熱,重者用桐油探吐。纏喉風亦屬痰熱,謂其咽喉里外皆腫者是也。亦用桐油以鵝翎探吐。
又曰∶肺絕喉閉,其脈浮散而微細,其聲如鼾,有如痰在喉中響者,此為肺絕之候。宜速用人參湯調入竹瀝、薑汁服之。若早治者十全七八,次則十全三四,遲則十不救一。
又曰∶喉痹用陳年霜梅,入蜒蚰令化,每患喉痹等證,用梅噙於口中,神效。(《錦囊》)
張子和曰∶治喉痹用針出血,最為上策。《內經》火郁發之。發謂發汗,出血者,乃發汗之一端也。
《醫論選要》曰∶臟腑停寒,寒則氣縮,如物窒礙於其間,固有喉痹之證。
又曰∶陰證下虛,令人喉痹,又當治其下寒,則痹自通矣。
又曰∶走馬喉痹者,謂喉痹急甚,其死又速,藥緩不及救也。惟針出毒血,病實時愈。
竇漢卿曰∶或問風毒喉痹,內外俱腫,其故何也?風毒之氣結於喉間,則壅塞喉間,乃風毒與痰相搏故也。《素問》雲∶無風則不動痰,無痰則不受風,風痰相搏,結塞咽喉。其外證咽喉形如雞子,其色微白,外面腮上有腫,其形似瘡,身發寒熱,牙關緊強,語聲不出者是也。先用 汁加元明粉,或蜜湯探取其痰,急服荊防消毒散,牙間腫處紫黑,用小刀點破,即用冰片散吹之。無不效驗。(《全書》)
又雲∶風熱喉閉,內外俱腫者,謂其人久積熱毒,因而感風,風熱相搏,發出外來則壅喉間。其人面赤腮腫,身發寒熱,喉中有塊如拳,外血鮮紅。先用玉字藥蜜調點之,次用荊防消毒加減治之。
又雲∶如牙關緊強不得開者,此皆風痰相搏,壅塞咽喉。先用木針排開,或黃菜汁,或溫蜜湯,或醋水,俱入元明粉灌喉,再用鵝翎攪之,吐出痰涎幾碗,外用五倍子醋調敷之,急服荊防二陳湯,吹冰片散。
又雲∶虛陽上攻,由於久病元氣虛弱,邪火上行,咽喉腫痛,上下不升降,水火不既濟,心火沖喉故腫痛而閉塞,其形若何?曰語聲不出,牙關緊急,痰涎滿口,手足厥冷,頭目昏眩者是也。治法如前。
又雲∶或厥重不省人事,目張直視,可用吳茱萸研爛,醋調塗兩腳心,然後用降氣湯治之;氣喘加前胡、烏藥,氣短加沉香、人參,待手足溫,飲薄粥以斂元氣。入谷則昌,絕谷則亡,此之謂也。
又雲∶如腮頷浮腫,外面赤者,此必感於風毒,急用紫蘇、楓葉、柏枝煎湯洗之,外用荊防羌活湯以祛其風。或十宣散。
又雲∶酒毒喉痹,乃酒毒蒸於心脾二經,則壅咽喉,其人面赤而目睛上視者是也。取痰法如前,再用冰片散吹之,清涼散飲之。
又雲∶酒毒喉痹其形若雞子,其腫鮮紅,其光如鏡。外證發熱惡寒,頭痛頸強。此上焦積熱,心脾受之,蓋心脾二經主上焦。宜服粘子解毒湯。
又雲∶風熱喉痹由於憂思勞碌太過,或對風言語、風入肺經作痰,務多去痰為要。
其色鮮紅,久而紫赤,急用小 刀點之,或用蘆刀點之,血微出火已瀉矣。再服煎劑,並冰片散吹之甚效。凡紫赤色者變為淡紅色,愈之漸也。
又雲∶氣癰喉痹,此證為因聚毒塞於喉間,痰涎稠實,發寒熱者,仍分上中下三關。毒在下關者難治,上中二關用吹藥吹喉,茶湯送下雄黃化毒丸七粒。
竇夢麟曰∶喉閉,此證因外感寒邪,內傷熱物,或大寒後便入熱湯洗,故將寒氣逼入脾經,冷氣阻於中脘,邪氣熱客於心經,故生此疾。急用三棱針刺手腕中紫筋上,或少商穴出血,卻將雄黃化毒丸冷茶磨化灌之,仍將冰片散次入喉中,待漱出風涎稠痰為愈。
又雲∶風毒喉痹,外赤腫,內腫微紅帶白色,其形似蒸餅,連腮腫痛。外證身惡寒而無熱,腮頷浮腫,牙關緊強,此乃風痰相搏,結寒喉間。治法必以去痰為主,吹藥吹之。若外面腫紅,用圍藥敷之,中留一小孔,再潤之,以助藥力。
又雲∶風熱喉痹,其腫紅而微紫,其形如拳,其人面青而目上視。外證壯熱惡寒,儼若傷寒,此病患久積熱毒,因而感風所致。如病患聲音不響,宜用潤肺之藥治之。
又雲∶酒毒喉痹,其腫黃,其血黑,其形若臂,其腫若坎。外證面赤,目睛上視,此乃熱毒傷於心脾,氣通於口,循環上下,故咽喉痛。治法先取其痰,再吹藥,鼠粘子湯多加乾薑、花粉、生黃連、山梔、枳殼、連翹、桔梗、元參。
又雲∶陰毒喉痹,腫如紫李,現黑色,其色光血紅可治;陰毒血黑不治。外證惡寒,其身 動振,腰痛腳冷,此乃冬月感陰濕火邪相干也。其血微紅及腫處軟,喉中有痰可治;血紅黑甚,腫硬喉干難治。先服五福化毒丹,次以蘇子降氣湯,再吹藥,一月之內戒酒。
又雲∶傷寒喉痹,乃傷寒遺毒不散,致八九日後喉痹。皆因熱毒入於心脾二經,吹冰片散。
錢青掄曰∶喉閉必先兩日胸膈氣緊,出氣短促,驀然喉痛,手足厥冷,氣閉,命懸頃刻。速用雞翎或鵝毛蘸桐油,喉間攪探吐痰立開。切忌牛黃,入口不救。如無藥或有藥不進者,急將兩臂以手勒數十次,取油頭繩扎大拇指,以針刺指甲邊,(即少商穴。)血滴下其喉即通。只刺男左女右,重者兩手齊針。(《單方全集》)
丹溪曰∶喉痹屬痰、屬風、屬熱,皆因鬱火而兼熱毒,腫甚不紅者,乃咽喉之虛證。
奎光曰∶傷寒後發喉痹乳蛾難治。為氣閉不通,無形無勢,其證喉項強硬,目睛上視,故多不治。
喉痹門主方
編輯秘法如初覺咽喉壅塞,即以紙捻取嚏,或皂角末吹鼻中取嚏,可散熱也。
喉痹(《錦囊》) 取山豆根汁含咽即開。有藥不能進者,急取病患兩臂捋數十次,使血聚大指上,以發繩扎住拇指,針刺指甲縫邊出血,如放痧一般,左右手皆然,其喉即寬。
蜜附子法(《三因》) 治感寒咽閉不能咽。 大附子一枚,生,去皮、臍,切作大片,蜜塗炙令黃。每用一片口含咽津,候甘味盡,再換一片含之,以效為度。
喉痹鴨嘴膽礬研細,醋調灌,吐膠痰。
喉痹雙單蛾地骨皮陰陽瓦焙,研細末,蘆管吹入,即吐痰涎。
喉痹乳蛾蛤蟆衣、風尾草,擂細。入鹽霜梅肉酒煮,各少許和勻研,布包絞汁,以鵝翎刷患上,吐痰即消。
喉痹喉蛾(《急救方》) 烏梅肉包鼻涕蟲於內,如元眼大,絹包噙口內,即愈。
喉痹
壁錢(即 蛛窩,七個,新瓦上焙用) 硼砂(五分) 冰片(一分)
研細密貯,先用土牛膝草煎湯漱口,吹少許。
喉痹雙單蛾豬膽將糯米灌滿陰乾,共搗為末,加冰片乳極細,吹三次吐痰愈。
喉閉(周鶴仙) 纏喉風、急喉痹、雙單蛾,湯藥不下者。
巴豆(七粒,三粒生用,再以四粒燈頭上燒存性) 明雄(皂子大一塊) 鬱金(一個,如蟬肚大者佳)
共為細末。每用一半,清茶調服,如口噤咽塞用竹管吹入喉中,須臾吐痰即愈。
但能灌下無有不活者。
凡患喉痹在窮鄉僻野藥石不便者急將病患面朝上,臥於地下,令一人兩手揪住頭髮,兩腳踏其肩頭,自散。
又方 食鹽炒紅研末,以竹管吹五六次,吐出痰涎即安。
治喉痹乳蛾,咽喉腫痛,湯水不入,死在須臾。 巴豆去殼研末,入北細辛少許同研,卷在紙中間,成條剪斷,用針穿一孔,如患在左塞右鼻孔,患在右塞左鼻孔,左右俱患塞兩鼻孔,咽喉立通。
又方 牆上壁錢七個,內要活蜘蛛二個,捻作一團,再用生明礬七分一塊,傾銀罐內化開,將壁錢入礬內, 存性,為末,竹管吹入立時就好,雖將死者,亦能復活。忌食熱物硬物。
又方 真蟾酥為末,用箸頭點入對嘴上,實時消散。
又方
白礬 黃連 豬牙皂角(各等分)
同放新瓦上焙乾為末。每用五分,吹入喉中,少頃膿血即出而愈。
又方 青靛吹喉痹乳蛾,如神。
又方 膽礬(二錢) 冰片(二厘)研勻,吹上即消。
又方 生芝麻油一合,灌之。
又方 韭菜地上挖取紅小蚯蚓,同醋擂汁灌之,即吐痰血而愈。
又方 枯白礬末吹入喉中,急用燈盞內油腳灌之,即消。
又方 馬屁勃研末吹咽喉,立效。
又方 蠐螬蟲取汁點入,得下即通。
又方 牛角燒透為末,每服二三錢,酒調服。
又方 馬蘭草葉入香油少許,搗汁點上,即消。
又方 生韭菜搗敷項上,立效。
又方 硼砂含咽,大能瀉熱利膈,消腫清咽化痰。
喉痹及喉中熱痛口生瘡 好悉尼取汁頻飲,多食亦可。
二生散治喉閉並吹乳癰腫惡瘡。
生明礬 生雄黃(各等分)
研為極細末。喉閉吹入,吐出毒水,日三次。瘡毒醋調或涼水調敷。
喉痹喉風
兒茶 硼砂 膽礬(各等分)
共入鐵杓內熔化枯,冷定刮下,研細吹。
喉痹
青魚膽(陰乾為末,收好) 壁錢(焙) 秧根上螺螄(用尖)
各等分,研細吹之。如吹三次不開關,則無救矣。
喉痹喉風壅腫直僵蠶一兩,蔥一把,煎湯洗項下,風熱即散,然後吹藥。
喉風門主論
編輯《醫論選要》曰∶纏喉風者,熱結於喉,腫繞於外,且麻且癢,腫而大也。治療之法,微者可以咸軟之,大者可以辛散之,或去風痰,或解熱毒。如腫甚藥不能下者,以藥灌鼻中,令吐之。外以拔毒之劑敷之,熱退腫消為吉。
竇漢卿曰∶夫纏喉風屬痰熱,咽喉里外皆腫者是也。外面無腫者,必身發熱面赤,此乃熱毒之氣極也。外面有腫者,身亦發熱,邪火發外之原也。或牙關不強,外面不腫,但喉中紅者,曰暴感,熱在心,如左邊病退傳右邊,此餘毒未盡故也。咽喉有數證,有積熱,有風熱,有客熱,有病後餘毒未除,變化雙乳蛾者,且如病中喉間有腫紅色數月,其光似鏡者,此積熱也。且如喉中有腫,其色微白,其形若臂者,此風毒喉痹也。此熱毒因而感風相搏而發故也,或咽中有腫,其色帶紫色者,此乃客熱,謂其人暴感熱毒之氣,壅塞喉間,須用木通、元參、生地、黃芩、黃連、山梔仁,瀉心經之火為要。或有傳變木舌者,皆心熱蘊積於胸中,故口中痰臭,服劑以涼膈為要,搓藥以冰片散佐之,或用小 刀點之,以出紫血。(《全書》)
又雲∶纏喉風外證如蛇纏頸,身發潮熱,頭目大痛,其證腫如紫糖色,內證其腫紅線白色,腫塞不見咽下。吹藥內加雄黃、冰、麝,服荊防粘子二陳湯,急用鵝毛蘸燈窩濁油,攪去痰涎三四碗方活;如痰不能去,難生矣。須要避風。
又雲∶啞瘴喉風,乃風痰犯於咽膈之間,因此口不能言,牙關不開。急用蟾酥磨水滴入鼻孔即開,隨用桐油滴入喉中,仍將鵝毛攪喉間,風痰出盡,再用甘草湯解桐油之氣,吹藥,更服荊防敗毒散。如若面紫舌青唇黑,鼻流冷涕,爪甲俱青,目中多淚,俱不治。
又雲∶弄舌喉風,此證啞不能言,舌出常將手拿,急將兩手大指側爪甲縫用三棱針,每指刺三針,有血可治,無血不治。若針少商穴亦妙。用銅匙排開口,用膽硝丹吹入喉中,燈窩內油腳再用鵝翎蘸攪出痰涎,仍服雄黃化毒丸七丸,清茶送下,後服疏風甘桔湯,頻吹冰片散。
竇夢麟曰∶纏喉風因腎經有熱,內枯不能上潤,致令心火強盛,故發此證。如喉間雷響者不可治,切宜仔細。
又曰∶嗆食喉風,此證因熱毒在於心經,咽喉燥而無痰。若嗆食者不可治;如久不治,變為飛絲勞毒,能傷人命。
又曰∶腳根喉風,此證腳根發起,至於喉間,或一年發一次,半年發一次。切忌熱物,不得傷於怒氣。其病一日行一穴,至七日行七穴,雖然不妨,只是要發。用吹喉藥,仍服敗毒藥。如腫惡發泡者死。
男子患纏喉風腫,表里皆作,藥不能下。余以疏風清熱藥灌六十餘次,外以陽起石燒研同伏龍肝等分和勻,新汲水調掃百遍,三日熱始退,腫始消。
胡景周曰∶如用桐油探吐,或吹藥吐痰後,而腫不消,或人事不知者,急用針刺患處,以去惡血即蘇。
奎光曰∶纏喉風因心中躁急而發,先二日必胸膈氣緊,出氣短促,忽然咽喉腫痛,手足厥冷,頸如攪轉,熱結於內,腫擾於外,且麻且癢,喉內紅絲纏繞,手指甲白,手心壯熱,喉腫而大,風痰壅盛,聲如拽鋸,是其候也,最為急證。初起一日夜,目直視,喉中如雷聲者,不治;燈火近患人口吹滅者,不治;若喘急額汗,危在旦夕。
又曰∶纏喉風者,熱結於喉,腫繞於外,且麻且癢也。
又曰∶纏者自頤纏繞;赤色寒熱也。
又曰∶纏喉風初起,用金丹、碧丹等分頻頻吹之,內服煎劑下藥,須兼牛黃。(方載咽喉門。)
喉風門主方
編輯纏喉風喉痹 此證胸膈氣急,忽然咽喉腫痛,手足厥冷,氣閉不通。
真鬱金(一錢) 明雄(二錢) 巴豆霜(三分)
研細。水丸如芥菜子大,每服十二丸,用滾水些須送下。如口噤喉塞,用小竹管納藥入喉中,須臾吐痰,即活。
急喉風喉痹 端午午時取蝣蜒百條,放瓶內候化為水,再用霜梅不拘多少,浸在蝣蜒汁內三晝夜,取梅曬乾,復投汁內,浸透又曬,汁盡為度,瓷瓶收貯。每用一梅,患者噙之。
鎖喉風 萬年青搗汁和滴醋含漱,即愈。
纏喉風 麻油調白礬末,和雞子白灌之。
緊喉風 燈窩油和漿水,灌之。
又方 土牛膝根搗爛,和醋灌之。
又方 針刺紅腫之處,發泄毒血自愈。
鎖喉風喉痹不能吞物,數年不愈者
土牛膝草(不拘多少) 扁柏葉(一把)
用井水浸透搗取汁大半碗,加牛乳一酒杯和勻,含吞數口,二三次即愈。
纏喉風神方活人甚眾 白礬細末五分 烏雞子一個,調勻灌喉中立效。
神效吹喉散治纏喉風閉塞,及乳蛾、喉痹、重舌、木舌等證。
蘇薄荷(淨葉) 朴硝 枯白礬 青黛 白僵蠶 火硝 白硼砂 黃連(各等分)
共研細末。臘月初一日取雄豬膽七八個倒出膽汁,以豬膽一個拌上藥五錢為率,復灌膽殼內,以線紮好,膽外用青HT 紙包裹,將地掘一地坑,深一尺,上用竹竿懸空橫吊,再用板鋪以泥密蓋,候至立春取出,掛風處陰乾,去青紙膽皮,瓷罐密收。
每藥一兩加冰片三分同研極細,吹患上神效。
密鑰匙纏喉風喉閉,痰涎壅塞,口噤不開,湯水不下。
焰硝(一兩五錢) 硼砂(五錢) 雄黃(二錢) 白僵蠶(一錢) 冰片(二分五厘)
各另研和勻。以竹管吹患處,痰涎即出。如痰已出,腫痛仍不消,急針患處去惡血,服煎劑。
又方 多年溺壺垢半盞,蜜五匙灌下,愈。
又方 牽牛鼻繩燒灰吹之。
又方 臘月初一日取豬膽不拘大小五六枚,黃連 青黛 蘇薄荷 僵蠶 白礬朴硝各五錢,研細裝入膽內,青布包好,將地掘一孔,方深一尺,以竹橫懸此膽在內,以物蓋定,候立春日取出待風吹,去膽皮青布,研末密收,每吹少許。
百靈丸(《簡便》) 喉中結塊不通水食者,百草霜研細,煉蜜為丸芡實大,水化一丸灌下,甚者不過二丸。
吹喉藥(秘方。)
硼砂(二錢五分) 雄黃(三錢) 兒茶(一錢) 冰片(三分) 蘇薄荷(三兩,另研)
和勻密貯,不可泄氣。用蘆管吹入少許,或用茶匙挑入舌上噙一刻咽下,日八九次。若鎖喉風口內乾枯者,以井水調灌,即能開關生津。若脾泄胃弱者,不宜多用。余無禁忌。
急鎖喉風 升麻四兩銼碎,水四碗煎一碗,灌服。
又方 皂莢槌碎,擂水灌服取吐,即不吐亦安。
又方 巴豆去殼取仁,綿紙微裹,隨左右塞鼻孔中,立通。
又方 鴨嘴膽礬一塊含口中,其痰涎自壅出,吐盡即愈。
喉風口噤死在須臾。(周鶴仙。)
膽礬(五分,半生半熟) 木香(各三分)
共為細末。用番木鱉磨井華水調和,以雞翎蘸掃患處,如勢急口噤,用箸啟齒掃下,即消。
時氣纏喉風,咽喉閉塞,水谷不下,牙關緊急,不省人事。
雄黃 枯礬 藜蘆(生用) 豬牙皂(炙黃,各等分)
研細。每用豆大許,吹入鼻內,吐痰自愈。
纏喉風痰涎閉塞 蛇蛻揉碎燒煙,竹筒吸之即破。
又方 人指甲 灰,冰片五厘,同研吹。
又方 雄黃一塊,新汲水磨急灌,得吐而愈。
又方 朴硝一兩,細細含咽。
又方 桐油或燈盞油腳,以鵝翎掃入喉中探吐。再用遠志研末,水調敷項外。
敷喉痹喉風,湯飲不下。 皂角陰陽瓦焙,研細末,滴醋調敷喉外即愈。
奪命無憂散治纏喉風咽喉疼痛,痰涎壅盛,口舌生瘡,心腹脹滿,脾積塊,小兒奶癖,誤吞骨屑,鯁塞不下,以及諸般藥毒,熱盛喉閉涎滿,氣急悶亂,不省人事,並效。
寒水石( ,三兩) 玄參 黃連 貫仲 山豆根 荊芥 甘草 硼砂 滑石 砂仁 白茯苓(各五錢)
共為極細末。每用一錢,干摻舌上後,以新汲水咽下,不拘時服。
白降雪丹
硼砂(一錢) 熟石膏(一錢五分) 焰硝 膽礬(各五分) 元明粉(三分) 冰片(二分)研細,吹。
喉風
番木鱉(一個) 冰片(二分) 研細,吹。
又方
短頭髮(五錢) 雄黃(五分) 明礬(一錢) 蛛窩(三十個) 共入罐內, 存性,研細,吹。
又方
巴豆仁(三尖粒) 明礬(三兩)
同以大銀罐內 枯冷定,取粘巴豆的礬,研細末。
喉風急救方(程 友。)生艾葉搗汁灌下,如喉中壅閉,不能灌入,即灌在鼻孔內,立刻開關。
又方 用蛇床子燒煙熏喉中,即流涎開關,如神。
十八般喉痹喉風咽蛾 用黃腳公雞取不見水雞肫皮,以布揩淨,陰乾粗紙包藏懷內,俟乾燥乳細,加冰片五厘吹之。
喉癰門主論
編輯王肯堂曰∶喉癰當結喉生,又名猛疽,以其毒勢猛烈可畏也。屬任脈及手太陽、手少陰經積熱憂憤所致。若過時不治,潰穿咽嗌者死。(《準繩》)
《靈樞》雲∶癰發於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為膿;膿不瀉,塞咽半日死;其化為膿者瀉,則合豕膏,冷食三日而已。
朱丹溪曰∶喉癰生於結喉之間,名曰海門第一關,最為惡毒。乃心肝火焰於脾肺,毒氣攻喉,切忌刀針。
陳實功曰∶咽喉紅腫,瘀塞作痛,此屬標病,膿自出愈。當以金鎖匙吐出痰涎,推蕩積熱,膿脹痛者開之,損而痛者益之,其患自安。(《正宗》)
喉癰(圖缺)
經曰∶喉癰不放膿,治皆非法。
蔣示吉曰∶喉癰生於咽外正中,腫痛妨礙飲食,紅腫發熱,如必欲潰膿,軟而脹痛者針之,內服補托之劑,玉紅膏搽貼其肌完口。又有腐潰內通,湯水隨孔出者,曾治數人,俱亦無妨。(《說約》)
竇漢卿曰∶積熱喉癰,其腫如黃糖李微黃,上面紅絲,外證項上痛齒痛,此胃經受熱。胃氣通於喉嚨,故患喉癰,患痰法同,吹藥加元明粉,煎藥加當歸、黃 ,倍片芩。(《全書》)
又曰∶喉癰,此毒因七情鬱結而成。毒生喉間,若不速治,恐毒氣內攻喉骨。若潰必致口內出膿,雖不傷命,即成冷 ,終身之痼疾也。
汪省之曰∶喉癰雖腫,而咽門半塞半開。其病雖凶,而喉道又寬又緊。此皆凶證,雖重無妨。(《理例》)
奎光曰∶喉癰因過食辛辣灸 ,濃味醇酒,感熱而發,屬肺。喉間無形,但紅腫而痛,虛者亦發熱,四五日可愈。
又曰∶HT 舌、喉癰,肥人感熱性燥者多患此。凡舌下生如小舌為HT 舌,連喉腫痛即發癰。大抵兼者勢凶。
又曰∶治喉癰用碧丹加金丹少許,內服膏子藥煎藥。(方載咽喉門。)
又曰∶凡患HT 舌、喉癰,如大便秘,煎藥內加元明粉、大黃,小便不利,內加六一散治之。
又曰∶HT 舌、喉癰用加減犀角地黃湯,舌用金丹吹舌根及兩旁,莫間斷。喉用碧丹、金丹,頻頻吹入。
喉癰門主方
編輯治喉癰喉癬口疳
鳳蛻(即抱雞蛋殼燒存性) 兒茶 橄欖核(燒存性,各等分)
共研細。每一錢加冰片三分,吹。
咽喉懸癰舌腫塞痛(《外科秘寶》)
五倍子 白僵蠶 甘草(各等分)
研末。用白梅去核,搗丸如彈子大,噙噬,其癰自破。
喉癬門主論
編輯書雲∶喉癬即肺花瘡。
馮魯瞻曰∶陰虛咳嗽,久之喉中痛者必有瘡,名曰肺花瘡。用坎離湯加元參、桔梗、甘草。不可用冰片吹藥,恐辛散瘡轉潰也。(《錦囊》)
陳實功曰∶凡痰火勞嗽,咳傷咽痛者,無法可治。(《正宗》)
汪省之曰∶肺花瘡,即俗謂喉生魚鱗刺也,難救。(《理例》)
奎光曰∶喉刺多因先患癆病重證,既多虛火上升,榮血已枯,其喉上 有紅點密密如蚊蚤咬者,死勿治。
陳遠公曰∶人有生喉癬於咽門之內,以至喉痛。其證必先作癢,面紅耳熱而不可忍,後則咽唾隨覺乾燥,必再加咽唾而後快,久則成形作疼,變為楊梅紅瘰,或疼或癢,而為癬矣。夫癬必有蟲在咽喉之地,此因腎水之耗,以致腎火上沖而肺金又燥,兼治殺蟲以治癬,庶幾正固邪散,蟲可盡掃也。化癬神丹∶元參、麥冬各一兩,白蘇子、白薇、甘草、紫菀、鼠粘子、白芥子各一錢,百部三錢,水煎服,二劑疼少止,又四劑癬蟲盡死。換用潤喉湯∶熟地、麥冬各一兩,薏仁五錢,桑白皮、生地各三錢,山萸肉四錢,貝母、甘草各一錢,水煎服,十劑癢痛俱除矣。方中再加肉桂一錢飢服,為善後之計,萬舉萬全也。(《辨證冰鑒》)
奎光曰∶喉癬,乃虛火上炎,肺金太旺,致攻牙關,生如哥窯紋樣,又如秋葉背後紅絲,飲食阻礙,咽痛雖不致殞命,久則咽喉失音而不救。
又曰∶喉癬用碧丹吹,不時服膏子藥,再服煎劑加大貝母下氣,守戒一月愈。(方載咽喉門。)
喉癬門主方
編輯喉癬(秘方) 頭胎黃牛屎,以新瓦洗淨,蓋屎周遭,用文武火 煙盡存性,研末,將蘆管徐吸入自愈。
又方
犀牛黃 冰片(各一分) 大硼砂 兒茶 雄黃(各八分) 山豆根(二錢) 膽礬(三分) 陳白梅(去核,三個研搗)
共研末。將陳白梅肉入藥和勻,丸如龍眼大,臨臥含口內,過夜即消。
喉菌門主論
編輯奎光曰∶喉菌屬憂鬱血熱氣滯而生,婦人多患之,狀如浮萍,略高而濃,紫色生於喉旁,輕則半月二十日,重者月余,要在治之得法,患者守戒忌口。
又曰∶喉菌初用藥,碧丹五,金丹一;後用金丹二,碧丹三吹之,更須頻服膏子藥,兼投煎劑。
喉疳門主論
編輯申斗垣曰∶喉乃性命呼吸之門,不可輕忽。喉中起疳,若不早治,一二日間死生干係,輕則緩,重則急,宜涼膈解毒。(《啟玄》)
李東垣曰∶凡喉間作痛潰爛,久而不愈,此必楊梅瘡毒,須以萆 湯為主,隨證佐以別藥。
汪省之曰∶過橋疳生咽喉之下,肺管之上,看之不見,吹藥不到,飲食妨礙,此楊梅結毒於肺胃也。(《理例》)
喉疳門主方
編輯喉疳。(《啟玄》)
百草霜(一錢) 兒茶(五分) 冰片(一分)
研極細。每用五厘吹喉,神效。
喉爛。(秘方)
槐花(三錢) 兒茶 黃連 懷牛膝(各一錢)
上為末。夏月西瓜水調服,冬月生梨汁服,或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
喉爛。
球粉(即輕粉之細膩者,一錢) 硃砂(三分) 冰片(一分)
乳勻吹之,奇效異常。又可作眼藥點眼,又可做生肌藥長肉。
喉疳、口疳、牙疳。
降香(一錢) 珍珠 琥珀 白芷(各三分) 沒藥(去油) 乳香(去油) 麝香 五倍子 血竭(各五分) 冰片 牛黃(各一分) 竹葉上吊掛繭蠶連蟲(收取陰乾為末)
共乳細末,吹之。
咽喉細毒成疳久不收口。
整蛇蛻(一條,剪去頭、尾) 壁錢(七個) 冰片(三分)
將蛇蛻、壁錢陰陽瓦 存性,研極細吹。
喉瘤門主論
編輯竇漢卿曰∶喉瘤生於喉間兩旁,或單或雙,形如圓眼大,血絲相裹如瘤,故名之。此乃肺經受熱,多語損氣,或怒中高喊,或誦讀太急,或多飲燒酒,或多啖炙。須要斂神晏息,以藥攻之,則此證脫落矣。不可用刀點破。(《全書》)
《心法》曰∶喉瘤生於喉旁,或單或雙,亦有頂大蒂小者。凡怒氣喊叫,犯之則痛,不犯不痛。
喉瘤門主方
編輯清瘤碧玉散
硼砂(三錢) 膽礬 冰片(各三分)
研細,以箸蘸點。
喉節門主論
編輯竇漢卿曰∶喉節,此候生於鳩尾之中,初起如梅核,在喉膈之間,吐不出咽不下,至三日漸上喉節之間,名曰喉節。其疾須用刺破後,用膽硝丹吹入喉中,再用雄黃化毒丸吞下七粒。(《全書》)
單雙蛾門主論
編輯陳實功曰∶單雙蛾皆標病也。其患生於咽旁,或單或雙,其咽門雖腫,半塞半開,其病雖凶,而喉道又寬又腫,雖重無妨,宜金鎖匙吐出痰涎,推蕩積熱。(《正宗》)
經曰∶宜針烙。
馮魯瞻曰∶單雙肉蛾可針即針,有不可針者,亦用吹藥劫藥吐去風痰,以圖捷效,次服煎劑。蓋急證難於久待也。(《錦囊》)
又曰∶腫於咽兩旁者為雙蛾,易治,腫於一邊者為單蛾,難治。如有惡寒表證,用荊防敗毒散散之;不惡寒而無表證者,惟有辛涼清利,外用鵝翎蘸米醋攪喉中,去盡痰涎,復以鵝翎探吐之,令着實一咯,咯破蛾中紫血即潰。或紫金錠磨下即安,慎勿輕用刀針。古方有用巴豆油染紙作捻子,點火吹滅,以煙熏鼻中,實時口鼻流涎,牙關自開,再用此搐患處,即愈。
岐天師曰∶有病雙蛾者,人以為熱也。喉門腫痛,痰如鋸拽不絕,茶水一滴不能下咽,豈非熱證!然而痛雖甚,至早少輕,喉雖腫,舌必不燥,痰雖多,必不黃而成塊,此乃假熱之證也。若以寒涼之藥急救之,下喉非不暫快,少頃而熱轉甚,人以為涼藥之少也,再加寒涼之品服之,更甚。急須刺其少商穴出血少許,喉門必有一線之路開矣。急以附子一錢,熟地一兩,山萸肉四錢,白茯苓五錢,麥冬、牛膝、北五味各三錢煎服,下喉一聲響亮,其火勢熱證立時消散。蓋少陰之火直如奔馬,凡人腎水大耗者,腎中元陽不能下藏,蓋無水以養火,而火必上越也。日日衝上而咽喉口小,不能任其出入,乃結成腫痛。狀似雙蛾,實非雙蛾也。方中妙在附子辛熱之藥,引龍雷之火下藏於窟宅。夫龍雷之火,乃相火也,喜水而不喜火,故藥中熟地、山茱萸之類,純是補陰之味,使火有所歸,而不再沸,此因其逆勢而引道之也。(喜水而不喜火,喜水者,喜其真陰之水也,而非寒涼之水;不喜火者,不喜邪熱之火也,而非辛熱之火。)
又曰∶日重夜輕,治之猶易,用山豆根、桔梗各三錢,甘草、半夏各一錢治之,一劑立愈。
張仲景曰∶陰虛雙蛾之證,用附子一錢,鹽水炒成片,用一片含在口中,立時有路可以用湯藥矣。後以八味地黃丸一兩,白湯送下,立時而愈。
雷真君曰∶凡人有咽喉忽腫作痛,生雙蛾者,飲食不能下,五日不食即死矣。但此證實火易治,而虛火難醫,實火世人已有妙方,芩連之類治之立消;惟虛火乃腎火不藏於命門,浮游於咽喉之間,其證亦如實火,惟夜重於日,清晨反覺少輕,若實火清晨反重,夜間反輕,實火口燥舌干而開裂,虛火口不甚渴,舌滑而不裂也。以此斷之,決不差錯。此種虛痛,若亦以治實火之法治之,是人已下井而又益之石也,故不特不可用寒涼,並不可用發散,蓋虛火必須補也。然徒補腎水,雖水能制火可以少差,而火勢太盛未易制伏,又宜於水中補火,則引火歸原而火勢頓除,有消亡於頃刻矣。方用引火湯主之,一劑而痰聲靜,痛頓除,腫亦盡消,二劑全愈。蓋熟地、山萸、五味之類,純是補腎水聖藥,茯苓、山藥又益精而利水,助肉桂之下行,元參以消在上之浮火,白芥子以消壅塞之痰,上焦既寬而下焦又得肉桂之熱,則龍雷之火有不歸根於命門者乎?一劑便生,真有鬼神莫測之機,又勝於八味地黃湯也。倘喉腫閉塞,勺水不能下咽,雖有此神方,將安施乎!我更有法∶用附子一個,破故紙五錢,各研末調如糊,作膏布攤如膏藥,大如茶盅,貼腳心中央,以火烘之,一時辰喉即寬而開一線路,可以服藥矣,又不可不知。此妙法也。
又曰∶陰蛾之證,乃腎水虧乏,火不能藏於下,乃飛越於上,而喉中關狹,火不得直泄,乃結成蛾,以蛾而非蛾也。早晨痛輕,下午痛重,至黃昏而痛更甚,得熱則快,得涼則加,其證之重者,滴水不能下喉。若作外感陽證治,誤用山豆根、芩、連、梔子之類,則痛益甚,而關不開,有不盡命而死者也。惟單補陰虛,用引火歸源之法而痛頓失也。治以化蛾湯主之。此方大補腎之水,不治蛾之痛,壯水則火息,引火則痛消,可收全功,誠奇絕之法也。(《活人錄。》)
華真君曰∶雙蛾陰證,最難治而最易治也。不知其竅,則最難,知其法則最易。余常為人治此證。用附子一枚,鹽一合,水煮透,令其口含一片,而火勢立止,然後以六味地黃湯大劑飲之,不再發。神方也。
陳遠公曰∶人有感冒風寒,咽喉腫痛,其勢甚急,變成雙蛾者。其證痰涎稠濁,不時口渴索飲,疼痛水不能入喉,此陽火壅阻咽喉,勢若重而病實輕也。夫陽火,太陽之火也,膀胱之火也,膀胱之火與腎火為表里,膀胱火動,腎火即來相助,故直衝咽喉,而肺脾胃之火亦復相從上升,於是借三經之痰涎,盡阻塞於咽喉,結成火毒而不可解。治法似宜統治數經矣。然其本實始於太陽,泄膀胱之火,則諸經之火自安。但咽喉地近於肺,太陽既假道於肺,肺經險要之地,即狹路之戰場也,安有舍戰場要地不解其圍,而先搗其本國乎?貴有兼治之法也。清燥湯∶桔梗、元參、花粉各二錢,甘草二錢,白芍五錢,山豆根、柴胡、麻黃各一錢,水煎服。一劑喉寬,二劑蛾盡消矣。(《冰鑒》。此方散太陽之邪者居四,散各經之邪者居六,尤加意於散肺邪者,由近以及遠也。)
又曰∶人一時咽喉腫大作痛,吐痰如涌,口渴求水,下喉少快,已而又熱索水,喉成雙蛾,既大且赤,其形宛如雞冠,此喉痹證,即俗稱纏喉風也。乃陰陽二火兼熾也。一為少陽相火,一為少陰君火,今二火齊發,其勢更暴,喉管細小,大難遽泄,遂遏抑其間,初作腫而後成蛾也。蛾有二∶雙蛾、單蛾也。雙蛾生兩枚,兩相壅擠,中間反留一線之隙可通,茶水藥食尚可下咽;若單蛾則獨形反塞住水谷之路,往往有勺水不能入者,藥物既不可咽,又從何路以進藥哉!法先用刺法,一則刺少商等穴,尚非快捷方式,惟用刀直刺喉之處一分,則喉腫必少消,可用吹藥開之,吹藥方∶皂角燒灰,膽礬、牛黃、冰片各一分,麝香三厘,為細末。吹喉中,必大吐痰而愈。後用煎劑名救喉湯∶元參一兩,麥冬五錢,花粉三錢,甘草、山豆根、射干各一錢,水煎一服全愈。若雙蛾不必用刺法,用此方自效。(元參為君,足以瀉心腎君相火,佐以豆根、射干、花粉,祛邪消痰,則火自歸經,咽喉之關隘整肅矣。)
又曰∶咽喉腫痛,日輕夜重,長成喉蛾,宛如陽證,但不甚疼,咽喉自覺有一線乾燥之至,飲水咽入稍快,至水入腹而又不安,吐痰如水甚多,將涎投入水中,即化為水,人以為喉痛生蛾,投瀉火之方,不特不驗,反增其重,亦有勺水不能入者,何也?蓋屬陰蛾也。陰蛾則日輕夜重,陽蛾則日重夜輕,此乃少陰腎火下無可藏之地,直上炎於喉也。治法宜大補腎水,加入補火之味,引火歸源,下熱則上自寒矣。引火湯∶熟地三兩,巴戟、天冬、麥冬各一兩,茯苓五錢,北五味二錢,水煎服。一劑火下喉腫全消,二劑全愈。(此方以熟地為君,大補腎水,麥冬、五味重滋肺金,金水相資,子母有滂沱之沛,水旺足以制火矣。加入巴戟天之溫,又是補水之藥,則水火既濟,水趨下而火不得不隨之,又加茯苓前導,則水火同趨,共安腎宮,如琴瑟之和矣。何必用桂附大熱,引火歸源乎!然桂附為引火歸源之聖藥,胡棄而不用,不知此證因水之不足而火沸騰,今用大熱雖引火於一時,必耗水於日後,所以只用巴戟天引火而又補水,則腎無乾燥之虞,喉有清肅之益也。)
《醫論選要》曰∶單蛾者,其形圓小如箸頭,生於咽喉關上,或左或右,雙蛾則兩邊俱生也。若生於關下為難治。
竇漢卿曰∶左咽軟主吞咽,右喉主出聲,咽門分兩路,其受病不同。(《全書》)
又曰∶咽喉左畔虛陽上攻,其腫微紅者,名單乳蛾。若肺氣外證手足厥冷,痰涎自出,頭重目昏,急用 菜酸汁加玄明粉灌之,旋去痰涎,吹藥,如厥重不省人事,氣欲絕者,急以吳茱萸研爛,醋調塗腳心。右畔虛陽上攻,其色微黃,其形若蠶繭,故謂之乳蛾,其證亦手足厥冷。
又曰∶雙蛾風,此證有兩枚,在喉間兩邊如豆大,急將黃 汁蜜少許,加玄明粉,漱出風痰,吹冰片散。
奎光曰∶乳蛾有單有雙,有連珠,多因酒色鬱結而發,單輕雙重。初起一日痛,二日紅腫,三日有形如細白星,發寒熱者凶,四日勢定,治之四五日可愈。其證生於喉傍,一邊生者單蛾,左右生者雙蛾,二白星上下相連如纏袋者,連珠也。
又曰∶治乳蛾先用碧丹(五),金丹一吹,次用金丹(二),碧丹(三)同吹出痰,兼用煎劑,左加犀角、黃連,右加赤芍、柴胡,連珠兼用之。大便秘加玄明粉、大黃。(吹藥丹方詳載咽喉門。)
《心法》曰∶乳蛾由肺經積熱,受風凝結而成。生咽喉旁,狀如蠶蛾,有單有雙,雙者輕,單者重。生於關前者,形多易見,吹藥易到,手法易施,故易治;生於關後者,難見形色,吹藥不到,手法難施,故難治。
又曰∶雙單蛾湯水不下,看頭頂發內有細窠,挑破即刻開關。
單雙蛾門主方
編輯喉蛾 土牛膝(即鼓捶草,)取三四根搗汁,加人乳和勻,左邊蛾滴右鼻孔中,右邊蛾滴左鼻孔中,雙蛾兩鼻孔俱滴,吐出痰涎,其毒立解。重者滴二三次。
又方 土牛膝搗爛,醋浸取汁,不時漱口。重者滴入鼻中,痰涎多者白礬研末飯丸,每服一錢。
又方 鮮菊花七朵煎漱。
又方 青魚膽一個,納糯米七粒,懸避陰處四十九日收下,單蛾用一粒,雙蛾用二粒,噙放舌下。
又方 大蝣蜒不拘多少,白鹽梅二個,冰片一分,搗丸如圓眼核大,噙口內化汁咽下。
又方 新艾葉絞汁,和童便服。
又方 醃白梅的鹵,調綠礬點患上。
又方 蛇床子瓶內燒酒薰之。
又方 先從兩手臂捋起,捋至脈門,後捋中指,看中指下節有紫筋現出為度,以針挑去紫血,即可進飲食矣。
又方 白鹽梅一小瓶,入大蝣蜒蟲百十條,任其常久,如遇此證,取梅 研吹之。以梅肉貼小兒惡癤,並效。
又方 取公鵝一隻,以鵝嘴斗在患者口中,得鵝氣自消。
乳蛾至危者 玉簪花根洗淨,泯須搗化,加白蜜少許和勻,取汁,挑三茶匙灌下。忌見鐵器。
雙單蛾 經過霜王瓜一條,竹刀去蓋,將穣去淨,用火硝、明礬各一兩裝滿,蓋仍合上,用竹籤扦緊,懸放迎風背陰之所,候王瓜外面生出白霜掃下,加冰片少許密貯。每用少許,擦之自消。
喉蛾漫腫,必須針去惡血,湯水方可下咽,可代刀針。楊樹上楊辣子蟲窩焙研細末,用骨簪蘸點蛾上,立刻其泡自破,膿血自泄,即可進食。但點時只可點在泡上,不可誤點他處,亦不可多用。
又方(胡學海) 取大蜘蛛一個入傾銀罐內,上加生明礬三錢 枯,加冰片一分,研細吹之。毒水勿咽下咽。
又方 壁上 蛛白窩取下,用患者腦後發一根纏定 蛛窩,將銀簪刺在燈上燒之存性,為末吹之。
乳蛾急證也,此方甚效,有力者宜預製以救人(周鶴仙。)臘月八日雄豬膽一個,裝入白礬末,陰乾之後研末,再入臘八日豬膽內,如此三四次,如遇患者用一二分吹之,神驗。
雙單蛾喉癬,喉癰腫痛,吐咽不下,命在須臾。(周鶴仙)
鳳凰衣(微火焙黃) 橄欖核(瓦上火 存性) 孩兒茶(各等分)
研為細末。每一錢加真冰片五厘,吹之即能進飲食,極效無比。
喉蛾。
桔梗(四錢) 甘草(一錢) 金錢吊蛤蟆 牛蒡子(各三錢) 玄參(二錢)
水二盅煎一盅,食後服立愈。
喉蛾兼治口疳。(《阮氏秘方》)
杉木皮( 存性) 人中白( ) 粉兒茶(各三錢) 珍珠 琥珀 蘆甘石( ) 青黛(各一錢)大冰片(六分)
研勻收貯吹。喉疳喉蛾牙疳要吹至一錢立消。凡吹先用黃連、甘草、蘇薄荷、松蘿茶各一錢,煎水漱淨再吹。如蛾可用鵝毛管剪成長條如菊花瓣樣,夾在破開箸子頭上扎住,刺患上出血水,再吹藥。再看耳後左右,如有紅筋,以針刺出血立愈。
雙單蛾。
火硝(一錢五分) 硼砂(五分) 冰片(三厘) 雄黃(一分,不用亦可)
共乳極細。每用三匙,吹入喉中吐涎,或從鼻孔吹入亦可。
又方 鳳仙花子連根搗水吞下,神效。
又方 人指甲不拘多少,明礬三錢,大蜘蛛一個,同入傾銀罐內 研,加冰片一分吹之。
乳蛾喉痹。
蟾酥 草烏尖 豬牙皂(各等分)
共研細,水丸豆大,每研一丸點患上。
乳蛾 將頭頂心發上,用生薑擦紅,即好。
西瓜霜治咽喉口齒雙蛾喉痹,命在須臾。用大黃泥缽一個,將西瓜一個照缽大小,松松裝入缽內,將瓜切蓋,以皮硝裝滿瓜內,仍以瓜蓋蓋,竹籤扦定,再以一樣大的黃泥缽一個合上,外用皮紙條和泥將縫封固,放陰處過數日,缽外即吐白霜,以鵝毛掃下收好,仍將缽存陰處,再吐再掃,以缽外無霜為度,收好。每用少許吹之。
喉蛾。
巴豆(去油) 遼細辛(各半分)
研細。用綿包好,左蛾塞右鼻孔,右蛾塞左鼻孔。
喉蛾喉痹喉風,並治發背疔瘡。
烏龍瓜(即白花菜取葉曬乾)
每細末一錢,加冰片三五厘,研勻吹之。如發背疔毒,取葉搗爛敷上,即消。
天白蟻瘡門主論
編輯盛錫朋曰∶咽喉內生瘡,鼻孔俱爛,此名天白蟻瘡。此證方書不載,多有不識,常作喉風醫,最為誤事。此乃肺脾蘊毒而成,宜用穿山甲散治之。
天白蟻瘡門主方
編輯穿山甲散
白霜梅(燒存性,一個) 枯礬(一錢) 穿山甲(炒) 雄黃(各五分)
共研細末。吹喉中,立效。
鎖喉瘡門主論
編輯竇漢卿曰∶鎖喉瘡者,乃心經毒氣,小腸邪風發於聽會之端,注於懸膺之側。初生如 瘰,不能飲食,閉塞難通,漸次腫破化膿。早治得生,宜服當歸、連翹之類,用冰片散,蜒蜉不拘多少,加冰麝搗搽。(《全書》)
梅核氣門主論
編輯陳實功曰∶梅核氣,乃痰氣結於喉中,咽之不下,吐之不出,如茅草常刺作癢。初則吐酸,妨礙久則閉塞不通,即此候也。(《正宗》)
馮魯瞻曰∶痰結塊在喉中如梗狀者,梅核氣也。宜噙化丸。(《錦囊》)
《金匱》曰∶婦人咽中有如炙臠,半夏濃朴湯主之。炙臠,干肉也,咽中貼貼,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此病不因腸胃,故不礙飲食二便,不因表邪,故無骨痛寒熱。乃為積寒所傷,不與血和,血中之氣溢而浮於咽中,得水濕之氣凝結難移,男子亦間有之。藥用半夏濃朴湯,乃二陳湯去陳皮、甘草,加濃朴、紫蘇、生薑也。專治婦人七情之氣鬱滯不散,結成痰涎,或如梅核在咽,咯咽不下,或中脘痞滿,氣不舒暢,或痰飲中滯,嘔逆噁心,並可取效。蓋半夏降逆,濃朴散結,生薑、茯苓宣至高之滯而下其濕,蘇葉味辛氣香,色紫性溫,能入陰和血,則氣與血和,不復上浮也。
梅核氣門主方
編輯噙化丸梅核氣服之神效。
膽礬 硼砂 明礬 牙皂 雄黃(各等分)
上為細末。紅棗煮爛取肉為丸,如芡實大。空心噙化一丸,溫黃酒一杯過口,內服蘇子降氣湯。
驗方 玫瑰花去淨心蒂,浸火酒飲,愈陳愈妙。
噙化丸痰結核在咽喉中不能出入。
栝蔞仁 杏仁 海石 桔梗 連翹(各一兩) 朴硝(四錢)
為末。薑汁和蜜丸如櫻桃大,噙服之。
小兒聲啞門主方
編輯小兒聲啞不能言語,當急治以此方,如遲至十二三歲,知識少開則難治矣。
遠志 石菖蒲 酸棗仁(炒) 小柴胡(各一錢) 萆麻子(連殼,每一歲用一粒)
上為細末。用豬肝一個,竹刀剖作數層,將藥摻入肝內,紙包煨熟,量兒大小,白滾水服。日服三五次,至七日自能言語。
小兒失音不語(經驗方)。蛤蟆膽點舌尖上,立效。
音啞門主論
編輯風火侵肺,誤服寒涼生冷,音雌者輕。
虛癆肺損音啞難治。
竇漢卿曰∶病患瘥後氣短及聲不出者,皆肺氣不行。宜降氣湯多加前胡,臨服加薑汁以佐之。(《全書》)
又曰∶病後聲啞不言,此肺經受刑,百無一生。
馮魯瞻曰∶喑謂有言而無聲,故經曰不能言。不能,非絕然不說之謂。凡音出於喉嚨,發於舌本,因胎肥大,阻腎上行之經,腎脈入肺循喉嚨系舌本,喉者肺之部,肺主聲音,其人切切私語,心雖有言而人不能聽,故曰喑。肺腎子母之髒,故云不必治。若大全解作不語,則為心病,以心主發聲也,與子喑了不相干。若張子和有降心火之說,馬玄台有補心腎之言,如果腎之脈絡絕,則其病不治,豈有產後自復之理乎!故經雲「胞之絡脈絕」,此「絕」字當作「阻」字解也。
又曰∶經雲「婦人重身,九月而喑」者,胞之絡脈絕也,無治當十月復。謂人之受孕,一月肝經養胎,二月膽經養胎,三月心經養胎,四月小腸經養胎,五月脾經養胎,六月胃經養胎,七月肺經養胎,八月大腸經養胎,九月腎經養胎,十月膀胱經養胎,先陰經而後陽經,始於木終於水,以五行之相生言也。然以理推之,十二經之脈,晝夜流行無間,無日無時而不共養胎氣也,必無分經養胎之理。今曰九月而喑,時至九月,兒體已長,胞宮之絡繫於腎經者,阻絕不通,故間有之。蓋腎經之脈,上系舌本,脈道阻絕,則不能言,故十月分娩後而自能言,不必加治,治之當補心腎。
又曰∶傷寒失音之源不一。有因痰壅氣閉;有因失血驚恐;有因邪熱衝心,心氣耗損;有因火爍陰傷,不能宣布。然咽喉音聲如故,而舌不能轉運者,為舌喑。如舌能轉運言語,而咽喉音聲則無者,為喉喑。舌喑多因於心腎,喉喑多因於肺胃。
丹溪雲∶乾咳嗽極難治。此系火郁之甚,乃痰鬱火邪在肺,上以苦桔梗開之,下用補陰降火藥,不已即成癆,宜重補養。蓋肺為華蓋,五臟六腑火自內起,熏蒸焚灼,水涸金傷,若至久嗽聲啞,是肺管破也不治。在初起者是寒包熱,辛以散之。
《衍義》雲∶有婦人患熱久嗽,身如炙肌瘦,將成肺癆。以枇杷葉、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皮各等分,大黃減半,如常制蜜丸櫻桃大,食後夜臥含化一丸,未終劑而愈。又有久嗽不已,飢則胸中大痛,須視上唇有白點如粞者,此蟲齧其肺也。以百部膏一味加烏梅、檳榔與服,下其蟲則愈,肺蟲其形如蠶,令人咳嗽聲嘶也。
有嗽而聲啞者,蓋金實不鳴,痰火郁於中也,金破亦不鳴,肺氣傷於內也,實則清之,破則補之,皆治肺之道也。又須知少陰之絡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肺為之標,本虛則標弱,故聲亂咽嘶舌萎,聲不能前,以救本為主。亦有喉燥失音者,古方用豬脂二斤,熬油去渣,入白蜜一斤,再煉成膏,一匙一匙挑服潤之。有大聲喊叫,喉破失音者,不可作火治,而用涼藥,須大補八珍加甘桔、倍參 ,作傷損治。然足少陰脈挾舌本,而足太陰脈絡舌旁,手少陰脈系舌本,若三脈虛則痰涎乘虛閉塞其脈道,而舌不能轉運言語也。若三經血少不能營舌,亦令人喑,故久病失血後,及誤汗下後,心家氣血衰,不能鼓舌者,並用獨參湯八物加減,有痰加竹瀝。
音啞門主方
編輯清音噙化丸久嗽咳傷肺氣,聲音雌啞。
黃柏(蜜炙) 麥門冬(去心) 當歸 白茯苓 熟地 生地黃(各一兩) 訶子 真阿膠 天門冬(鹽水拌炒) 知母(各五錢) 烏梅肉(十五個) 人參(三錢) 人乳 牛乳 梨汁(各一碗,共熬稠膏)
共為細末。和膏加煉蜜搗丸如芡實大,每用一丸,仰臥噙化,日用三丸。如改作小丸,每服一錢,訶子煎湯或蘿蔔湯送下。
暴失音。 公豬板油一斤,入鍋先熬成油,濾去渣,入白蜜一斤,再煉少頃,絹濾淨瓷瓶內冷定成膏,不時挑一茶匙服之,其音自清。無疾人亦可常服,潤肺滑肌。
無故咽喉聲音不出名曰失音 橘皮五兩,水三升煮一升,去渣頓服。
又方
皂角(一挺,去皮子) 白蘿蔔(三個,切片)
水一盞,煎半盞,服之不過三服。
久失音啞者。
人乳 白蜜 悉尼汁 香椿汁(各四兩,如無鮮香椿搗汁,即用木香椿芽為末,四兩代之)
共熬成膏,白湯沖服。
音啞。
硼砂(一兩) 元明粉 訶子肉 膽南星(各二錢) 冰片(三分) 百藥煎(三個)
上乳細。用烏梅肉一兩,搗如泥丸如龍眼核大,每用一丸噙化。
久嗽聲啞 青蒿不拘多少,童便煮服。
發聲湯渴飲涼水,忽喑啞不出聲。
貝母 桑白皮 麥冬(各三錢) 白茯苓 元參(各五錢) 枇杷葉(五片) 百部 紫蘇葉 甘草(各一錢)
水煎服,三劑即聲大出。
傷寒喉腫門主論
編輯馮魯瞻曰∶喉腫者,有陽毒有陰毒。如面赤脈洪,或吐膿血,是火氣上沖,心肺受熱,是為陽毒;如四肢冷而脈沉細,是寒積於肺,寒極生熱,濕熱熏蒸,此為陰毒。治陽以清肺化熱,治陰用引火歸源。(《錦囊》)
病患瘥後喉中干痛門主論
編輯竇漢卿曰∶病患瘥後,喉中干痛者何?
皆腎水枯涸,心火衝上,耗散津液也。(《全書》)
病患瘥後喉中干痛門主方
編輯驗方(竇漢卿)
生地黃 生甘草 人參 麥門冬 北五味 天門冬 杏仁 桔梗 生地 天花粉 水煎服。
雙清丸
蘇薄荷 杏仁 桔梗 砂仁 甘草 玄參
上為極細末。煉蜜丸芡實大,不時噙化。
骨鯁門主方
編輯化骨訣(祝由科。)
魚骨圖(圖缺)豬骨圖(圖缺)雞骨圖(圖缺)竹木棒
圖(圖缺)
左手三山訣,持杯或茶或酒俱可,右手劍訣向東方,(看何骨刺,即寫何字於霓內,如魚刺即寫龍字於霓內,余俱仿此。)書符於杯內,再換印訣,書雪山童子速降六字於杯內,口中默念∶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與被骨刺人吞之,即愈。
又訣(祝由科) 淨水一碗,面東用食指於碗內書∶圖(圖缺)(此字如豬骨加虎字,魚骨加龍字,雞骨加狸字。)
咒曰∶水碗化為東洋大海,喉嚨化為萬丈龍潭,九龍歸洞,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驗方 砂糖、威靈仙同酒煎,飲之自化。
又方 赤芍藥、貫仲各三錢,研末,米糊丸,放口內噙化咽下。
雞魚骨鯁。
威靈仙(五錢) 砂仁(三錢) 甘草(二錢)
水一盅煎一半,入口噙嗽,入喉呵氣即化。
又方 活鰍一條同飛面搗敷喉下,即消。
又方 犬涎灌之,其骨自化。
又方 鳳仙花子即急性子二十粒,白湯送下,立效。
又方
白茯苓 貫仲 甘草(各等分)
共磨細末,米飲調服一錢。
又方 橄欖核磨汁咽。
又方 象牙磨水頻咽。
又方 燈草燒灰,以米糖如指大,蘸灰置喉中,勿令粘住,待糖化,骨即化下。
又方 細茶、五倍子等分為末,吹之。
又方 勿令四眼見,即將箸倒轉,隨便箝肉一塊,急吞下。
又方 大蒜一瓣切去大頭,鯁在左,塞右鼻孔,鯁在右,塞左鼻孔。
雞骨鯁 霜梅肉捶成指頭大丸子,再將棉裹,用線穿在內,冷茶吞下,扯住線頭在手,一嘔即出。
螺靨入喉 鴨涎化鯁如神。
麥芒入喉 鵝涎灌之。
飛絲入咽腫痛嗆血 生麻葉嚼之愈。
雞骨鯁 香油煎滾,溫服之,即吐出。
骨刺筅帚鯁在喉中 多年舊籬笆竹,洗淨截斷,煎湯飲之,即下。
竹刺入咽 王不留行,此味生能軟篾,煎服,再吞糯米圓,即下。
骨鯁喉中危急者 蛇床子三錢,焙研細末,紅糖兩許,開水沖和,以湯匙灌,咽下咽即化。
秘傳骨鯁方
馬屁勃(山上者一兩) 五靈脂(三錢) 紅芽 大戟 五倍子(各二錢)
共研細,用鴨涎、狗涎同和丸如元眼大,如遇骨鯁,用砂糖化服,一丸即化。
又方 白芍二寸三分長,橫咬口中即出。或切片細嚼咽之,即消。
雞骨鯁 生苧根搗汁飲之,立化。
雞鵝豬魚骨鯁 山楂根燒灰存性研細,吹入喉中三四次,即下。
又方 家椿樹上結的白苓,如牛乳一個個垂下者,用七粒擂水服,其骨即從大便中出。
又方
草果(醋炒) 澤瀉 馬屁勃
為末,砂糖調服即化。
魚骨鯁 多食青果。
又方 如鯁時,以自己箸子敲碗邊數下,自愈。
又咒(原缺)
里一條龍,九頭十八尾,問君吃何物,專用此間水。連誦九遍,令被鯁人飲之,即愈。
竹刺筅帚鯁在喉中 多年舊籬笆竹截斷,煎湯飲之,即下。
化諸魚骨及竹木刺 淨水一碗,用濃墨筆寫「癸水化為龍行」六字在水上,一氣飲。如未化,再寫一次,服之必化。
又方 以淨手寫一「龍」字在喉嚨上,寫一「龍」字在水碗內,呷下即化。
又方 芫荽搗汁,和滴醋咽之,立出。
化鯁 指甲燒灰存性,吹入喉中。
食醋嗆喉門主方
編輯甘膽丸治食醋嗆喉哮嗽不止,諸藥不效。
甘草(去皮,二兩作二段,用豬膽五個浸三日取出,火上炙干)
為末蜜丸,每服四五十丸,臨臥茶清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