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軒先生集/卷三十二

卷三十一 白軒先生集
卷之三十二
作者:李景奭
1700年
卷三十三

追遠錄跋

編輯

余與安君應昌有傾蓋之舊。一日手先稿蹐余門。蓋以余方叨太史之職。爲其十四代祖晦軒先生眞像。徵余贊。余敬受而卒業則先生之子竹屋公有二十八字之贊。余辭曰。先生而待余贊乎。余而贊先生乎。況竹屋公已述之。奚以贅爲。君強屬之。爾後公務家私。日復牽纏。久無以副矣。玆者余忝貳宮師而來。君以大君師傅。已先曳裾。乃又示以先稿。申前懇益切。余喟而曰。夫陳述世德。乃賢子孫之事也。而朝無百年之家。自先賢已歎之。久而愈追者。曷又多得。今君能尊先稿。裒集於累葉數百年之後。挈持於異域數千里之外。其志可謂篤矣。其事可謂勤矣。余於是烏得無一言。噫。文成公德業之尊。垂諸簡策。在人耳目。無容更議。惟此題學宮一絶。亦可想其平生之志槩。而其他詠歸之餘唾。雖零言斷句。如崑山之片玉。愈小而愈貴。又以竹屋相公爲子而贊其眞。謙齋文淑公爲孫而傳其詩。奕世紱冕。珠璧交映。竹,謙二公之眞。有詞宗哲匠之贊。咸載於是。是帖也。豈但爲安氏一家之寶。抑將爲稀世之珍矣。其子孫觀感於斯而有所興起。則是又爲吾道之幸。君之惠後人。不亦大乎。且聚其先代遺蹟若墓碣等文。合爲一卷而刊行。余乃名之以追遠錄而附贅於後。覽者宜恕其僭妄焉。

徐使君元履所藏御書帖跋

編輯

夫書小道也。而賢俊者鮮不能焉。況於帝王家天縱之多能者耶。如羲龍,昊鳳,堯龜,文鳥之書。卽天縱之能者。而緯書之傳。有未可徵者焉。後而記於史者。在東京有十行細書之賜。光武之寵循吏也。在宋有李符知京西轉運時。太宗特書八字以賜之。而千古事往。飛鴻無跡。或有一家祖與孫。親受賜於聖祖神孫而萬目快覩。則其爲際遇之隆。傳玩之寶。宜如何也。淸道徐使君臨行。示余以一帖子。謹盥手擎跪而披閱焉。使君大父忠肅公曾爲西伯時。宣祖大王所賜之宸札也。其辭旨之款密。勸戒之丁寧。眞君臣義而父子情也。爲人臣而得此於君父。其隕結之感。又何可量也。東京細書。未知如何。而我太祖松軒居士之書。不專美於前也。況宣祖之游藝。特其餘事。而筆法妙千古。方諸漢之十行,宋之八字。則聳一時之觀瞻。爲萬代之奇寶者。不在彼而在此也。玉入火而不焚。金經鍊而彌堅。脫於江都之兵燹。豈偶然而然哉。廿七大字。亦得於流落之中。竝列於尊閣者。非天意也歟。其下七書。卽使君爲大君師傅也。受知於今世子邸下。以大君在瀋時往覆之札也。仁孝英睿隆師好禮之意。藹然於札翰之中。此又吾東方億萬年無疆之休也。鐵點玉畫。非所暇論。而聯續於聖祖御跡之下。輝前映後。爛然射眸。蓋世間罕有之寶也。如有一介臣。生於一世。得一於此。則榮與幸。固無以擬。矧玆使君一家。爲祖而得之於聖祖。爲孫而得之於神孫。榮且幸孰大焉。宜其什襲藏去。感激圖報。以勖其身而又以勖其後也。忠肅公夷險一節。卒爲一代名臣。雖忠信得之天賦。而抑感發於知遇者。未始不爲之助也。使君以忠肅之孫相國之子。受賜於春宮。又如此。吾知其竭誠盡節。世濟其美也必矣。此帖豈但爲寶玩之資而已乎。於是乎謹書。

思菴集跋

編輯

嗚呼。思菴相公之沒。六十年於今。而其文集尙未鋟行。此實吾東文苑之一大恨也。蓋相公庭階寂寥。靑氈無托。只有宅相李公䕪七八年前。爲相公迎諡。余與其席焉。未幾。宅相亦逝。其子李使君文望爲徵序文於不佞。投示遺稿。前後踵余門甚數。今且屬諸完山通判徐侯必遠而繡梓。申前懇益切。又請刊定其可疑之篇章。余問徐侯有戚分乎。曰否。徒以慕義而爲之耳。余曰。慕相公者何限。而徐侯獨能之。文苑之大恨伸矣。序則吾何敢。韓愈氏之言曰。後進之士負天下之望者。爲之後焉。相公之集之傳也。固無待乎後進之士。而淸陰金相國爲之引。述相公平生甚悉。玆非負天下之望者爲之後者歟。卽奚用贅說爲哉。序猶不敢。況敢容點竄於其間哉。顧掛名卷尾爲榮。乃還其卷而附之以管見曰。相公從花潭學焉。其聞道也早。退溪之所深許。栗谷,牛溪之所敬重。其造詣可想。繼儐華使。華使高其標榜。則名聞於四海矣。逮事宣祖。宣祖特加華袞。則事光於千古矣。鋤去姦回而秋霜乎鯁議。端委廟廊而砥柱乎頹波。舒捲隨時。進退以義。一丘一壑。以終其年。君子之生斯世也。其所樹立。赫赫如此。則自足以不朽矣。餘外文章之傳不傳。又何必論也。然而仁義之人。其聲藹如也。故有德者必有言。其言可則。則自不得不傳也。余嘗擊節而咀嚼之。殆二儀淸爽之氣。盡爲相公之所有。而發而爲詞。遺芬馥郁。餘響鏗鏘。渢渢乎開天以上之音。讀之。覺牙頰間有沆瀣氣。殊非煙火中語也。昔昭明太子序陶靖節集曰。有能觀淵明之文者。馳競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余於相公文亦云。抑余有所感慨於心者矣。白鶴一去。玉屛寥落。拜鵑遺墟。成一茂草之場。幸而二三子相與經營。爲立數楹。覆之一把茅。將以俎豆之。而尙未之苟完。誰能出力。用相於成。魚鳥煙雲。亦必爲之悽悵矣。噫。

李松溪書帖跋

編輯

金堤李使君文柱示其大父松溪公之遺墨。凡三卷。屬余選而跋之。蓋將以鋟行也。辭不獲。謹受言披玩。其意象超軼豪放。深入懷素之室。古人云。草書難於嚴重。小字難於寬綽。今此草書飄翩而嚴重。小字緊密而寬綽。間以正字。如端人碩士介立整肅。總而言之。外若優游。中實剛勁。筆有餘氣。氣有餘姿。詩曰威儀棣棣。不可選也。公之筆殆其然乎。顧多則難刻。選出於不得已也。公所書皆李白詩。今所選者。於古風十九。於樂府三五言絶句。五七言古詩一。共二十八也。譬猶玄圃積玉。僅拾其一二。誠可惜也。異日。寧無明眼更取而增之者哉。姑書此以歸之。公諱麟奇。天姿倜儻。詩文淸古。諸名公文集中詳之。昔黃魯直跋司馬溫公書曰。觀此書。猶可想見其風采。吾於公亦云。

壺谷南知申扶桑詩畫帖跋

編輯

古之之西南夷而臣魋結通絶域者。有陸太中,張博望最著焉。惟日本在海外。不庭於中國。中國夷之。及高麗。圃隱先生使霸家臺。說義理服卉服。梅窓板屋之句。至今稱誦不衰。至我朝。臨之以武。懷之以仁。島夷嚮附。仰給於我。執壤納款者相屬。龍蛇之變。自絶於天。朝廷聲罪斥之。不與之通矣。曁源滅平而請成。時有報聘之行。而千里山河。未雪宿恥。二陵松柏。尙含深痛。是以冠蓋之使日東者。莫不慨然而髮衝冠也。今者壺谷南公。示余以扶桑詩畫之圖。余披閱而歎美之曰。遠莫遠於日出之絶域。險莫險於重溟之不測。至如鯨濤颶風。檣楫摧覆之患。欻迫頃刻。則危孰甚焉。涉遠而猶跬步。蹈險而若平地。色夷乎阽危之際。與在中堂時無異。長吟短詠。傲兀談笑者。寔出於誦詩三百之餘。亦可見其忠信篤敬之素畜於中。無入而不自得也。是奚特能專對而不辱命。且使雕題殊俗竊歎而慴伏也。或曰詩之而不已。又從而畫之。若好其江山之美。三山在我國。風景甲天下。胡倭國之形勝是取哉。余曰否否。書不云乎。惟懷永圖。是圖也。豈專圖其一崢一泓一城一島之勝槩哉。見之者。徒見其畫之爲畫。不思其所以畫之之意。則雖謂之畫其形勝可也。獨不聞夫古昔華人之使外國者。挾畫工而行。圖沿路之山川者乎。且於籌邊樓上所圖寫者。何意也。余以是應。客一笑而爲之跋。

唐詩類選跋

編輯

余屛居委巷。廓然無徒。惟書卷是伴。一日忽見成川閔使君書帶兩詩卷至。書曰。家有多少唐詩。此選蓋用盡平生精力也。願公引之。余乃披閱。卽唐之百家。無論小大。隋類分彙。俱收竝聚。一開卷而羅列於目前。使君之用意。可謂勤矣。噫。唐詩之選者多矣。取廣則失於雜。取簡則失於略。讀者病之。今此選也。區而別之。故廣而不雜。合而一之。故簡而不略。豈特爲學究輩場屋之資而已。如余昏耗迷忘者。得而覽之。不翅若金篦之刮膜。仙爪之搔癢。晴窓雨簷。端坐靜看。怳與唐時前後諸名公相對而從容。其爲伴也。孰盛焉。夫觀百物然後。識化工之神。聚衆材然後。知作室之用。若能優游沈浸。吟哦上下於斯集。則可以意會而得其門矣。閔使君名晉亮。自少攻詩。習博士業而以爲吏。著聲績。璽書增秩。早登玉貂之班。故於科第未摘髭。玆者剖符繁雄之府。正値膠擾之時。乃能以鳴琴之暇。致力於斯。鋟板廣布。西土逢掖。必家藏而戶誦之。將見歌鹿鳴而觀國光者。彬彬然興矣。使君之惠。不亦大乎。恨不得登仙樓俯澄江。對十二碧峯。臨風而一讀之也。引則吾何敢。遂書此以識之雲爾。

題後

編輯

題楊州社倉跋文後

編輯

州之社倉之設。乃崔學士大容爲牧使時。刱之而其法則取乎朱夫子之制。意甚盛也。愚伏鄭公跋之詳矣。無容余喙。惟其約條中。有可刪改處。邑子之爲有司者。以稧中諸老先生之意。告余請改。余以不敢辭。旣思之長者命而終辭之。近不恭。敢以淺見。就其中刪添之。凡五條。不亦僭乎。就正而得其可亦幸矣。抑是法也。於字牧者。亦有所補焉。余嘗試之矣。其法以春秋。大會一鄕士夫。讀法於學校。仍倣鄕飮酒禮行酒。余適至州而再與焉。齒其坐而觴之。酒半而詢民隱及村情。蓋平日之所欲言而不敢言者。皆敢言之。於是上下之情通矣。余是以知此法之爲補也多矣。且大容刱之而未及試其法。余踵之而始行。將法之行也。亦有時歟。玆記其略。俾來者知其始末雲爾。

題吉州崔使君風敎歌後

編輯

紺坡崔大容蒞吉之翼年。寄示一冊子。乃錄其風之以歌者也。韻之以詞。釋之以諺。婦人小子。皆可得而知之也。凡爲人子所以事父母者。爲人父母所以詔其子者。爲人臣所以竭忠殫誠者。爲人婦所以敦節守貞者。與夫篤友愛也。隆師道也。尊高年也。信朋好也。無非昭彝倫而厚民德者。余喟而曰。是誠行古之道也。孔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莞爾而笑曰。割鷄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夫道也者。不外乎人倫。而今君之所以敎甿俗者。卽絃歌之遺風也。其音韻之淸濁。節奏之緩促。雖不敢知果葉於樂府。而吟諷之際。自有以感發人之善心。斯不亦出於愛人者耶。吉之爲州。去京師千數百里。竝北海而介關嶺。其地荒。其人朴。其俗武。且夫朝廷之遴授。間以文武大吏。武失之剛。文失之柔。鮮以聲績聞。君老於吏者也。柱後惠文。非其所不足。而濟之以鸞鳳。故承大亂之餘。蒞難治之邑。宜先武而後文。而顧其鼓舞一同者。惟聲敎是急。豈不知輕重先後者哉。蓋上哀民之重困。急循良甚。借近密之重。以撫御大邑者數矣。君曾牧維楊以最。蒙璽書褒徵入玉署。今宰吉也。由玉署陞秩而出。出時。上優禮而遣之。此實異數也。其感激砥礪而圖報洪私者。宜復如何也。故知君之勤於風敎者。不徒才於吏。亦惟體吾君共理之望。用儒雅而化頑俗。其亦可以易使之道也。若君者。可謂良二千石者非耶。噫。剖竹綰章。坐黃堂而食廩粟者。孰非君恩。而言及敎化。率多反唇。一何意見之相遼也。余嘗乞養而得楊。踵君間一人。跡君之治甚細也。其所刱置社倉。蓋倣朱夫子之制而利於民多矣。君於吉。亦取其羨設是法。縱不能驟令富之。不亦爲益下之政哉。旣有以賑之。又敎之如此。將見白夫耕紅女織。心天理而口道義。荒鄙遐陬。煥然改觀。戶絃家誦。洋洋焉與中土埒者。未始不自君發。而此歌流傳。當與來暮之歌。竝垂於永世矣。或有難之者曰。時屯矣。兵脆矣。奚用是儒緩爲哉。余曰否否。惟其時屯而兵脆。故尤宜以此先之。記曰所貴於勇敢者。貴其敢行禮義也。故勇敢強有力者。天下無事則用之於禮義。天下有事則用之於戰勝。彼北方之強。勇敢固所自有也。誠能敎之於無事之時。以礪其親上死長之心。用之於有事之日。以試其死而不厭之志。則安知今日之此歌。不爲他日之凱歌也哉。然則此歌之關於風敎也。不亦大乎。余故名之曰風敎歌。遂書此以歸之。大容名有海。紺坡其號也。

題汾西私稿卷面

編輯

雙谿曰。余嘗竊怪夫汾西公之生世也非偶然。而顧限乎承明金馬。不得大掞藻於天庭。蓋非無命也。卽盡其才則未也。又重之以憂愁其心。衡拂其意。罷勤於道途。天之所以餉之者。疑亦不厚也。及覩其序手編說三不朽者。始知其不勞之以職事者。乃所以盡其才也。抑天之餉之也。不在彼而在此也。其爲文。直追古之作者而不已。其將不朽者歟。向使公牽縛乎卯酉。趨辦乎事務。則惡能自得如是哉。噫盛矣。

書思庵相公迎諡日詩稿後

編輯

嗚呼。此乃迎諡日席上之作也。李丈將遍求座上諸公詩聯作一帖。傳示後裔而計未及成。奄作古人。其胤主簿文望悼先志之未遂。能銳意於堂搆。外除之後卽造余。願得余拙跡。余悲其意而喜其蹟之不泯也。諾之久矣。秪緣病宂。未有以副焉。日又授簡。申懇不已。余惡得不動。嗟乎。今去甲申僅五年矣。而當時座上零落者已多。其日。天曹郞沈公煕世奉諡而來。坐於北。徐相國景雨坐於東。李尙書明漢坐於西。賓客滿堂。琴歌迭奏。李丈以主人。中酒而作。鶴髮長身。軒然而舞。儀形笑語。尙在耳目。如昨日事。而俱爲陳跡。九原難作。山陽之感。至此而尤切矣。主簿善繼而張大之。李丈於是乎不死矣。遂收淚而書之。書甲申於前者。志其年也。於後則以戊子書者。志其追錄也。皆記實也。

題大丘府養老宴紀蹟卷後

編輯

羅知縣尙褧自大丘來謁。袖一赫蹏以示之。仍伏而泣曰。此先人命也。余見之。乃余在庚寅春忝首相時。朴使君徹蒞丘也。因吾言問訊知縣之大人者也。其大人以爲感病且終。謂知縣曰。若喪畢而生。勿以千里爲遠。往拜相公。道我銜感入地之意。羅君且言且泣。良久嗚咽。旣退而進一幣物。余以受之無義辭。又涕泣言曰。此亦先人命也。先人無所寓其誠。俾不肖呈此物。乞勿以物視。惟先人之誠是視。則先人之目瞑。而不肖他日有以歸報於地下矣。其言縷縷切切。余屢辭而且思之。雖當謹於取予。亦宜察其誠禮。死者何望而必以幣爲。此實出於誠禮之至也。終何忍孤化者之誠而傷孝子之心乎。爲之惻然而強留。噫。余與老人未嘗有一面之雅。而頃年。因知縣得見養老宴紀蹟之卷。卷末。錄老人長歌之作。詠聖世之德澤。記禮宴之盛事。調葉而意暢。其有關於風敎也大矣。余敬其老而豪其氣。憑其地主而一問。乃出於一時之人情。有何恩焉。而臨死銘感。如此之深。至屬其子禮之以幣。子亦佩父之訓。體父之誠。允克行之。吾德何足以感人。蓋老人之篤於誠。乃其性然也。知縣亦可謂能子矣。嗟乎。世道薄而俗習惡。辜人之恩。背人之德者。亦獨何心哉。聞老人之風。不亦愧乎。且以子道言之。生而不遵父詔者多矣。死而能繼其志者幾何。如知縣者。亦足以礪衰世矣。余又有所傷歎者。知縣之示紀績。蓋爲索餘一言。歸以爲榮。而紛宂未卽副。抱烏號之慟。而繼以白馬之行。未幾。聞知縣服斬。我心當如何。今還其卷。不覺潸然。嗚呼。懸劍之心。生死何間。遂題拙語於卷尾。老人諱克秀。以高年。陞嘉善爲同知。卒於庚寅。去生年八十三歲雲。

題李北海所撰夫子廟碑後

編輯

噫星槎阻絶。天路杳然。雖驢蠍之微物。猶無得以接焉。況於文敎乎。況於聖廟之遺蹟乎。於今忽見夫子廟碑墨本。乃李北海之文。張廷珪之筆。而故東岳李尙書安訥浮海朝天時。得諸衍聖公胤植者也。於今忽見之。何其幸也。噫東岳奉使。實在崇禎壬申。距丙子之縕纔五歲。碑之刻非不久也。前此朝京者。非不多也。而未嘗有獲此本而來者。東岳乃始得之於大亂將作之前。垂之於槎路旣阻之後。玆非造物者意歟。其亦異哉。方且歸之白雲書院。要與夫子眞像而共傳之。此本卽中國之所罕。眞像亦吾東之所無。而俱萃於嶺南一郡。又何盛也。將昭揭乎人文日月乎長夜者。未必不賴於是焉。此則東岳有補於斯文大矣。且余於孔翰林涇檜圖銘識。重有所感焉。自吾夫子植檜歷幾千霜。而其枯榮壹與夫治亂相應。所謂先天而天不違。後天而奉天時者。亦可徵矣。卽此圖而闕里之翠色。森然在目。感發人多矣。嶺南素多儒士。誠能相與扶植而衛吾道。則此圖增輝。永作國家之瑞矣。豈直爲一道一邑之寶哉。圖亦偕碑本得者也。玆竝識之。後學完山李景奭。齋沐謹書。

題趙使君聖達金剛錄後

編輯

士之遊名山者必記之。記之非難。能記之難矣。何以則斯可謂之能乎。若使未遊者見之如親遊。已遊者見之如更遊。則可謂之能矣。楓岳仙山也。造化之所鍾秀。天下之所獨擅。雖倒子長之文瀾。奮謫仙之彩毫。無得以盡其雄奇矣。然如有摹寫其髣像。則不幾於能乎。余嘗首關東賞此山。顧乘遽而行。不敢久淹恣賞。穿過表裏。纔三箇日歸來。怳惚如夢一覺。及見使君所記。依俙如更遊。而足所未涉之境。又有詳焉。此則未見而如見之也。乃知使君得之於目。藏之於胸。發之於筆。心手相副而無所礙。長吟短詠。翩翩有出塵之致。使君之於文。亦可謂深造其境矣。記余昔與澤堂忝同掌試。使君試卷。在紅勒帛中。余愛其氣古而揚之。澤翁從而贊之。因以擢第。殆有類乎爨桐之遇識也。今見其所著文。遊山錄之外。又有權經之難。其辯雄。其理勝。蓋不獨深於文也。才識有如此者。而方且棲棲焉犇走於郵官縣尉之列。可慨也已。人所忽焉而余獨惜之。亦有類乎柯亭之賞音。而力不能裁而捻之絃而徽之。以聲之於戛擊之庭。是亦造物者之爲耶。將歸咎於誰。噫。

題滄江趙希溫金石淸玩後

編輯

凡人有所深好則謂之癖。癖非君子所可有。而或不能無焉。如王濟之馬。和嶠之錢。李憕之地陋。不足道。而或有嗜傳者。爲之集解。勤勤用意。或有愛士者。得其文章。孜孜諷玩。亦或於書畫力求而多藏。此則可謂淸致之流。庸可以癖而少之哉。滄江趙希溫甫處城市而志在物表。蓋皎皎然襟懷氷雪者也。游藝臻妙。多聚吾東書跡。分爲四卷。目曰金石淸玩。亡論今古名人韻釋山鑱冢刻斷行數字。見輒藏弆。亦或有不問其人而俱收竝畜者。其取之也。公而博矣。余謂希溫甫必不虛役心志。區區於此。亡亦因心正筆正之說而有所驗焉。其竝畜者。亦出於窮格之一端耶。君子內而不出。人惡得知。噫。如吾素拙。於物無嗜焉。獨於泉石深好之。今者春服旣成。安得與希溫甫若數三佳客。岸巾於高山流水之間。發金石淸玩而玩之終日。風乎碧洞松樹之陰。詠而歸乎。希溫甫委致佳楮徵余文。遂書此以貽之。

題趙使君家傳畫帖後

編輯

此帖乃趙使君億之靑氈也。蓋其先尊人玄谷公。能文章尙奇古。多畜書畫。此帖誠一代之絶寶也。試嘗披閱。則眞宰混成。元氣淋漓。形形色色。如活如動。微而顯。纖而密。淺而深。近而遐。未知其出於誰手。而非天下之第一工。莫之能也。非天下之貴富家。莫之有也。余撫帖而喟然曰。當大明之光宅。朝廷淸明。邊圉壯固。疇敢侮予。而迄於季葉。政亂俗貪。閹寺擅權。戎馬之生。識者已先占矣。帝里神州。盡入震蕩之中。甲第寶玩之喪失。固不足道。而方其全盛之時。處彩閣擁珠翠。對此物而娛悅。不覺禍生於宴安。飄散於煙塵。此非可悲可戒者耶。此帖涉歷千萬里之山河。落此海外。忽爲玄谷公案上之物。不亦異乎。往在仁祖朝。此帖之奇。上徹禁中。得經睿覽。今畫者李澄就帖首。添以翎毛而賜之。亦曠世之恩光矣。瞻公舊宅。三徑荒涼。獨此帖。宛然尙存。匪直爲靑氈之舊物。亦追慕之羹墻也。其什襲而永爲雲仍之寶也。復如何哉。使君徵余文。余題其後。而諗之曰。使君生長於詩禮之庭。其於守傳家之寶物。宜無待乎吾言。而其所欲聞者存焉。吾與使君非一朝燕遊之好。孤其望可乎。吾聞凡守物者。守之於內者固。守之於外者。有時乎不固。孔子曰。繪事後素。亦不曰主忠信乎。蓋不誠無物。使君勉之哉。

題崔老人奇男詩稿後

編輯

余嘗讀伯夷傳。至閭巷之人慾砥行立名者。非附靑雲之士。烏能施於後世哉。掩卷而歎曰。此蓋史遷忼慨之辭也。今崔老人奇男。卽閭巷之人也。衣褐而其胸中之有。則綺綉也珠璣也。曷可以褐而賤之哉。老人少而出於東陽申都尉之門下。因以謁於玄軒相國。得蒙其印可。由是聲播搢紳間。聞人碩士多與之。蓋其學博綜經籍。尤有得於易。手寫而玩之。於詞林。窮源而探奧。古詩追選。律主乎杜。正聲淸韻。鏗然可誦。噫老人懷奇固窮。湛浮委巷。無所榮無所辱。不區區於立名。豈復勞心而有所附者哉。然。後豈無楊子雲哉。余忝修先朝實錄。老人久於讎校之列。故益相親。今年八十。時款吾扉。精爽不衰。借觀其詩稿。遂書此以歸之。老人自號龜谷雲。

題洪沂川燕行錄後

編輯

昔余奉使於大拜之初。輿疾之燕。呻吟擁蔽而行。未遑尋覽所矚。僅目前。但見城郭遺墟。村落舊址。與夫京都之壯。市肆之盛。重唏累歔。慨然之懷。至今彌襟。玆者得見左揆洪相公記行錄。觸物成哦。遇境興懷。紆餘沖澹。悽惋激昂。而往往有殷墟欲哭之意。燕市悲歌之志。令人掩卷而涕淫淫下也。余嘗恨搦管而錄未詳。含哀而寫不能。幸覽此錄。詳余之所未詳。寫余之所未寫。吾恨伸矣。抑余又竊有欣然於心者。詩固不易言。知詩亦未易。而苟能潛玩而諷詠。則四端七情之根於中而發乎外者。庶可知矣。觀公之所述。得公之所畜。則其慕義懷仁。含忠履潔之節操。自不可掩。公年力富疆。方任燮理。平章弘濟之業。有未可量也。如余得延須臾。則其所以贊詠之者。奚特止於跋此錄哉。

題杏林詩稿後

編輯

余嘗讀陳簡齋之詩。有曰有手莫揖無詩人。其言傲兀放浪。然反覆味之。則蓋甚言人之不可無詩也。見人之有詩者。則自不覺手之揖之也。簡齋之言。其亦警之也歟。余自銀臺至台鼎。忝提內局者屢矣。內局諸太醫多好詩者。余竊竊然時揖之。其一卽鄭同樞也。見其所爲詩。且叩之。蓋嘗屈首於薦紳先輩。本源乎經傳而取材乎唐宋諸家。故其辭暢。其聲和。所謂詩人僻固而狹陋之習。不翅痛刮磨焉。雖使樹頦操觚。專精而攻之者見之。宜無不揖而進之。可見其著力之多也。少而業之者。岐,黃也。兪,盧也。夙夜而奉之者。調御藥也。扶聖躬也。苟非好之如嗜欲然。則何暇乎從事詞律。摸月露弄風煙。以資其陶寫。若是其勤也哉。余嘗妄謂詩比之則其猶竹乎。蘇子瞻之詩曰。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寧無肉而瘦。不欲無竹而俗。豈不以俗之累人也甚乎。夫竹之爲物也。冒霜停雪。貫四時而獨春。當朱炎金爍之時。見其翛然挺立。玉潤碧鮮。先秋而涼。不風而淸。則胸襟灑然。若對氷雪。其使人不俗。孰逾於此。惟詩亦然。乃若牢騷伊鬱之境。或於風花雪月之夕。朗吟古詩。細酌芳樽。二三佳朋。更唱迭和。當斯時也。有何塵累滓穢吾靈臺也哉。故余以爲俗客未必有詩。有詩者必不俗。今鄭君有詩矣。且能飮矣。其聞竹林之風者乎。知其不俗也。故爲是說以引之。其名枏壽。自號杏林者。豈取種杏之遺意也歟。

題華嚴經淸涼疏句讀後

編輯

余志乎古人與稽於梵文。未遑涉焉。向遊怾怛。識義諶老師。心與其抖擻根塵。自後問訊相繼。今者移住寶蓋之靈隱菴。其徒從學者六七十人。戶外之屨常滿。以書致懇曰。先師鞭羊堂之就寂也。丁寧見屬者。華嚴淸涼疏懸吐也。蓋諸經非不難看。而此文尤難。亡師之意有在焉。貧道佩服。夙夜祗懼。乃閱五六寒暑而始克就訖。願識其槩以詔來許。噫。累載凝神。有契於心。章分句斷。讀者自解。有若慧刃之析疑條。寶燭之照昏衢。道雖不同。而其覺後覺。又豈異哉。師可謂勤矣。抑尊其師服其命。久而不敢失墜。是足以聳龍象。余奚能不腐師。師自可不腐矣。

疑墓說

編輯

余以一禿翁。閉門而居。忽有一秀才。袖一紙書來訪。朴其姓。崇古其名。其書則卽爲其七代祖醉琴軒之墓疑信未定。欲聞折衷之論也。此事於文籍無可徵。於禮家無可據。如余涼識謏聞。奚足以斷之。然而其事悲矣。其誠切矣。其志勤矣。若是而無一言以答之。則不亦孤思孝者之望乎。玆余以嘗所粗得於方策者。爲秀才誦之。余聞事有疑則折諸聖。聖人人倫之至而禮法之宗主也。後之人無志則已。如使有志則以之爲已。以之爲先祖也。宜何所取則焉。非聖人之道乎。記曰。孔子旣得合葬於防。曰吾聞之。古也墓而不墳。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識也。於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門人後。雨甚至。孔子問焉曰。爾來何遲也。曰防墓崩。孔子不應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聞之。古不修墓。夫愼終之心。人所同有。況以孔子之大聖。其所以愼之也。宜如何哉。墓而不墳古也。而其崇四尺。則封植之亦已至矣。然旋聞其崩而不爲之修。則大聖人之意。亦有攸在矣。推是而言之。則年所已久。世代已遠之後。祖見其墓表之髣髴而未敢斷而定之。父繼而尋見之。亦未敢以爲信。然祖與父之所未定者。乃欲定之於子之身而修其墓。未知於證有乎。無有乎。於禮可乎。不可乎。孔子問於郰曼父之母之事。君子謂之必不然。今此所謂許草堂之聞諸人者。與夫權巡察時士人來護者。又非郰曼父之母之爲證之比。其不足據以爲信也亦明矣。大抵孝子慈孫追遠之誠。雖無窮。已得如聖人則亦足矣。孔子爲其父母所不爲之事。今乃欲行之於久遠難辨之墓。果合於禮乎。就使其墓實爲先祖之墓。疑之而不敢封植。猶不失爲古不易墓之義。祖與父之所嘗疑而未敢定者。子忽起而追定之。則是以衆人疑惑之言。而定其先祖之墓也。其爲封植之未安。不亦甚於不封植之未安乎。噫。祖先遭大戮之變者。不幸之甚者也。子孫不知祖先之墓者。亦不幸之甚者。悼其不幸之甚而強取其疑似難辨之墓。以爲其墓。則是不亦爲不幸中尤不幸者乎。或曰。子之言然矣。然而子之說行。則爲子孫而不修其先墓者。皆以爲口實矣。余曰否否。此指其疑似者言之也。今古異俗。如知其眞爲祖先之墓。力可以封植而不爲之修。則是子孫之不肖者也。不肖者烏足與言哉。且孔子云。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此爲強其所不知。以爲知者戒之也。凡事尙然。況於祖先之墓乎。孔子曰。多聞闕疑。愼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愼行其餘。則寡悔。先祖之稱。言孰大焉。追遠之誠。行孰大焉。尋常言行。尙不可不愼。況於定先祖之墓。敢行其疑且殆者乎。以此而斷之。則其於處今日之變庶矣。故作此說以貽之。覽者無曰忲哉。蓋將以就正也。

東浦孟先生傳

編輯

孔子亟稱作者與逸民。至伯夷叔齊。又稱以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豈當衰亂之世。有所感而然也歟。夷齊特立獨行。乃千百載一人而已。求其本則亦惟志不降而身不辱也。砥礪名行者。豈可外此而他求。余以所聞東浦孟先生。其夷齊之流乎。先生生於麗末。諱希道。字某。才足以經世。學足以明體。志亦切於致澤。而見天運之已去世道之難回。以典校副令。奉身而退。卜居於溫陽金谷村五峯之下以終身。偃仰乎圖書之室。沈潛乎性理之學。敎育後生。學者多歸之。間以詩酒自適。蓋千駟萬鍾。不足以累其心也。曁我朝。聘之以禮者屢矣。竟不起。先生素與圃隱鄭先生相善。鄭先生寄詩曰。淵明早休官。好賦歸去來。春盡田園蕪。風來五柳開。偃仰夷惠間。高節橫秋旻。顧余參佐命。墻面秉陶勻。蚊背負山嶽。日夜心輪囷。固乏經濟策。其肯澤斯民。綠野淸秋月。楊江日暮春。主恩不可負。悵望空逡巡。讀此詩。亦可以想先生之高風。而知進退之難矣。圃隱先生豈不欲高謝風塵。而勢不可也。悲夫。圃隱先生。覽山人所贈何處春風無好山之句。乃歎其晩矣。嗟乎。圃隱先生。欲退而未退者也。顧世之不能爲輕重而爲爵祿所羈。不自知退。喪其志而辱其身者。滔滔皆是。聞孟先生之風。能不愧於心乎。作者逸民。宜見稱於聖人也。然賢人君子之有不拔之節者。豈無其本而然哉。孟先生誠孝天至。幼能單盡二親之喪。啜粥毀戚。高麗恭讓朝。表其里樹之石。備述其行蹟雲。其忠節之卓不可及者。厥亦有自矣。公之子文貞公思誠爲國朝賢相。至今婦孺皆誦其名。公之蘊才德而不克施以惠其後者。亦彰明較著矣。公九代孫世衡。以公行誼之槩示余。余不覺激昂於心。爲之略述其事。惜乎其嘉言善行。不得盡傳也。抑圃隱先生一篇詩足矣。君子多乎哉。

策問

編輯

己卯別試殿試策問

編輯

王若曰。國之所以爲國者。以其有賢相良將也。得其人則興。失其人則亡。所關爲如何哉。風后,力牧。卓乎難議。傅巖之夢賚。渭濱之卜獵。何爲而得此歟。或注意於相。或注意▣將。時各不同。何歟。山東出相。山西出將。氣有所鍾而然歟。覆以金甌者有之。拔自行伍者有之。俱不失簡選之道歟。江左夷吾。果是偉器之首歟。軍中一韓。有何韜略之雄歟。上下乎西京東京曁唐與宋。夷考黃扉玉帳諸人。其盛衰何如。而孰能爲第一人歟。孰能任之勿貳歟。予自忝位以來。不幸禍亂重仍。艱危之運。至干今日而極矣。物色之求。非不至矣。鼓鼙之思。非不切矣。登乎廊廟者。必極一時之望。授之鈇鉞者。務簡丈人之吉。而民怨日滋。國勢日卑。茫然若涉巨川而無津涯。凜乎若履春氷而待白日。噫。其亦岌岌殆哉。將予不能委任而然歟。抑予求之不能盡其道歟。何以則相臣不失其職。司命乃得其人。朝廷重於九鼎。方隅屹若長城。永致盤石之安。無復暮夜之憂歟。其各悉心以對。

己丑別試殿試策問

編輯

王若曰。禮本於天。殽於地。列於鬼神。達於喪祭冠昏朝聘。故聖人以禮示之。天下國家可得以正也。所謂本所謂殽所謂達者。各有分別之可言歟。禮自天敍而緣人情。則有天地後三代以前。宜卽有禮。而夫子獨擧夏殷周之所損益。何歟。漢之高帝起於馬上。始命叔孫生綿蕞野外。其禮果合於本天殽地之義歟。武帝開明堂封泰山。造皮幣當時之制。曰以禮導民。其亦得於列鬼神達喪祭冠昏朝聘之禮歟。宇文周之尙周禮。開元帝之定禮書。柴世宗之興禮樂。亦皆有見乎聖人以禮定天下國家之遺意歟。三代以後。吾道之盛。莫如趙宋。而賢如太祖,仁宗。未聞有制禮者。何歟。惟我祖宗。彬彬製作。可與三代侔矣。屢經大亂。人心大壞。上下尊卑之禮。變爲雜亂。敬鬼事神之禮。變爲諂淫。居喪之禮。變爲原壤之登木。祭先之禮。變爲伊川之被髮。有行三加之禮。則世必笑爲泥古。有行合巹之禮。則世爭尙其奢侈。朝服待朝者。未見於會朝之禮。不挾貝玉者。未聞於修聘之禮。其他細民之犯分侵禮。指不勝屈。三百年之俗。駸駸然貿貿之域。言用是懼。予自忝位以來。竊有意於以禮爲國之道。其於接下應事凡百作用之際。未嘗不加意焉。而舊染汚俗。如膏濯衣。令之不行。禁之不可。禮讓掃地。廉隅不立。朝無讓賢。野無讓畔。道無讓路。人懷放縱。自私是事。不知其他。將予以身敎者不足而然歟。抑有關於世道之陞降而然歟。如欲行正天下國家之禮。其道何由云云。

癸巳別試殿試策問

編輯

王若曰。一之義大矣。天得一以戍。地得一以寧。皇王執一以爲天下平。信乎大矣哉。以聖學言之。夫子曰。吾道一以貫之。孟子曰。夫道一而已矣。其有深淺之可言歟。以君德言之。伊尹曰。協於克一。又曰終始惟一。其有輕重之可言歟。以律令言之。蕭何爲政。較若畫一。李斯以爲法令出一。抑有得失之可言歟。予以否德。叨承基緖。一心願治。靡敢少懈。而予心旣不能一於道。朝政不能一於是。人心又不能一於善。其有乖於一之義甚矣。芒芒棼棼。日阽於危亡。誠無足怪。此果悉由於予心之不能一於道而然歟。將何修而可以盡於一之義歟。近來諸臣之進言。或有能言其弊者。而不能言救之之策。予甚不取。今者子大夫其各直陳無隱。予將親覽而採用焉。

甲申別試初試策問

編輯

問宮室之有樓觀。乃所以通眺望而豁煩鬱。固列仙之好居而吾人之所共陟也。大夫之登高能賦。宜有賴於玆矣。帝王之勤政務本。亦取資於是歟。閬風之十二。孰見而傳之。西域之七重。孰主而刱之。平原美人之笑。金谷綠珠之墮。可得聞其所以歟。長笛一聲倚者何人。白雲千載愁者何事。憑危望辰。杜工部之行裝。暇日消憂。王仲宣之羈旅。二人情致。各有不同歟。月下老子之興。奚爲而不淺。竹西歌吹之樂。足徵其昇平歟。三年不下之忠節。十歲獨居之貞操。竝可歷指而言之歟。聖代卽今雨露多矣。黃樓絶逐客之感。玉宇無孤臣之戀歟。何以則於焉策之而收紫雲之賢俊。於以化之而革木妖之侈習。月暈之憂。永息於麗譙。苔生之恨。不興於紅粉。人懷百尺之高臥。恥求田與問舍。士慕空中之氣象。庶升堂而入室。任在閫臬者。唯事籌邊。官居鼎鼐者。無地可起歟。諸生必有添修五鳳之才。盍各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