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鑑 (四部叢刊本)/卷第一百四十二

卷第一百四十一 皇朝文鑑 卷第一百四十二
宋 呂祖謙 編撰 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刊本
卷第一百四十三

皇朝文鑑巻第一百四十二

 墓誌             安石

   孔寧極墓誌銘     王  鞏

   戚舜臣墓誌銘     曽  鞏

   錢純老墓誌銘     曽  鞏

   孫適墓誌銘      曽  鞏

   沈率府墓誌銘     曽  鞏

    孔寧極墓誌銘    王  安石

先生諱旼字寧極睦州桐廬縣尉諱詢之曽孫贈

國子慱士諱延滔之孫尚書都官員外郎諱昭亮

之子自都官而上至孔子四十五世先生嘗欲舉

進士悔曰吾豈有不得已於此邪遂居於汝刑

之龍興山而上葬其親於汝汝人爭訟之不可平

者不聽有司而聽先生之一言不羞犯有司之刑

而以不得於先生為恥慶暦七年詔求天下行義

之士而守臣以先生應詔於是朝廷賜之米帛又

勑州縣除其雜賦嘉祐三年近臣多言先生有道

德可用而執政度以為不肯屈除守祕書省校書

郎致仕四年近臣又多以為言乃召以為國子監

直講先生辭乃除守光祿寺丞致仕五年大臣有

請先生為其屬縣者於是天子以知汝州龍興縣

事先生又辭辭未聽而六月某日先生終於家年

六十七大臣有為之請命者乃特贈太常丞至七

年月日弟㬙葬先生於堯山都官之兆而以夫人

李氏祔李氏故大理評事昌符之女生一女嫁為

士人妻而先物故先生事父母至孝居䘮如禮遇

人恂恂雖僕奴不忍以辭氣加焉衣食與田桑有

餘輙以賙其鄉里貸而後不能償者未嘗問也未

嘗疑人人亦以故不忍欺之而世之傳先生者多

異學士大夫有知而能言者葢先生孝弟忠信無

求於世足以使其鄉人畏服之如此而先生未嘗

為異也先生博學尤喜易未嘗著書獨大衍一篇

傳於世考其行治非有得於內其孰能致此耶當

漢之東徙髙守節之士而亦以故成俗故當世處

士之間獨多於後世乃至於今知名爲賢而處者

葢亦無有幾人豈世之所不尚遂湮沒而無聞抑

士之趨操亦有待於世邪若先生固不為有待於

世而卓然自見於時豈非所謂豪傑之士者哉其

可銘也已銘曰

有入而不出以身易物有徃而不反以私其佚嗚

呼先生好㓗而無尤匪佚之為私維志之求

    戚舜臣墓誌銘

余觀三王所以教天下之士而至於節文之者知

士之出於其時者皆世其道德葢有以然也去三

王千數百年之間教法既以壞士之學行世其家

若漢之袁氏楊氏陳氏唐之柳氏其操義風㮣有

以厲天下矯異世否耶以余所聞若宋之戚氏其

事可以次敘焉公其家子也敘曰公宋皆楚丘人

大父諱同文唐天祐元年生歷五代入宋皆不仕

以文學義行為學者師歿其徒相與號為正素先

生後以子貴贈兵部侍郎考諱綸事 太宗

眞宗以賢能爲樞密直學士與其兄職方郎中維

以友愛聞祥符天禧之間學士以論天書絀而郎

中蓋亦舉賢良不就以爲曹國翊善不合去葢其

父子兄弟之出處如此學士後以子貴贈司徒公

名舜臣字世佐司徒之少子也㳟謹恂恂舉措必

以禮擇然後出言與其兄某官舜賓某官舜舉復

以友愛能帥其家有先人法度聞自天祐至今百

有五十餘年天下六易士之名一能守一善或身

不終或至子孫而失者多矣而戚氏之世德獨久

如此何其盛也然世之談者方多人之嚚子憸孫

隆名極位世世苟得者以為能守其業是本何理

哉公少以䕃補將作監主簿然三十猶在司徒之

側司徒終而貧乃出監雍丘稅又監衢州酒遷知

舒州太湖縣兼提舉茶場治有𠅤愛民乞留從之

後三年乃得代獻詩言賦茶之苛嵗用萬杖願棄

勿採以感動當世歸監在京鹽院言鹽之利冝通

商聽之出通判泗州能使轉運使不能以暴歛侵

其民而民之養人者得以其義貫死又通判濮州

當王則反於具民相驚幾亂公斬一人搖濮中者

驚乃止已而提㸃刑獄以爲功得改官公自不言

轉知撫州其治大方務除苛去煩州之詭祠有太

常號者祠至百餘所公悉除之民大化服徙知南

安軍至未及有所施爲而公葢已病矣皇祐四年

六月七日卒於官年五十有七自主簿凡十一遷

其官至尚書虞部郎中公濮州之歸也以其屬與

公之配陳氏凡十三䘮葬宋之北原皇祐六年

月八日公之子師道遂以公從陳氏葬戚氏者衞

之大夫孫文子食於河上之邑曰戚爲SKchar姓之後

至後世失其所食邑而更自別曰戚氏漢有以郎

從髙祖封臨轅侯者曰戚鰓鰓侯四世而失梁有

以三禮為博士入陳卒者曰戚袞袞稱吳郡鹽官

人侍郎之曽祖曰逺祖曰琮父曰圭其譜曰琮自

長豐之戚孫徙居楚丘故今為楚丘人此戚氏之

先後可見者也觀公之守其業者可以知其恭觀

公之施於事者可以知其厚矣然人亦少有能愛

之者葢世之為聰眀立聲威者雖荒諼悖冒無不

遇於世至恭讓質直不能馳騁而遇困蹷者獨不

可稱數余甚異焉夫赴時趣務則材者固亦重矣

而立人成俗則潔身積行豈可輕也哉然時之取

捨若此亦其不幸不遇處之各適其理也銘曰

隆隆戚宗自姬出臨轅鹽官耀名實侍郎家梁自

祖琮違世恬幽樹儒術司徒郎中藝且賢詆符繩

公事魁崛恂恂南安得家規莊容毖辭若遵律盛

哉徽名後宜聞刻方珉告幽室

    錢純老墓誌銘    曾  鞏

公錢氏也故為王家有吳越之地五世祖鏐號武

肅王髙祖元瓘文穆王曽祖儼昭化軍節度使祖

昭慈贈左衛將軍考順之左侍禁閤門祗侯贈尚

書刑部侍郎公應說書進士賢良方正能直言極

諫皆中其科歷宣州旌德縣尉大理寺丞殿中丞太

常慱士尚書祠部司封度支員外郎工部郎中換朝

奉大夫充國子監直講編校集賢院書籍遷袐閣

校理選為修英宗實録院檢討官直舎人院同修起

居注遂知制誥直學士院遷樞密直學士翰林侍讀

學士嘗通判秀州知婺州入判尚書考功改開封府

判官出知鄧州入判尚書吏部流內銓兼判集賢院

又兼判軍器監兼提舉司天監公事公㓜孤家貧

母嫁既長還依其族之大人刻勵就學並日夜忘寢

食於書無所不治已通其大㫖至於分章別句類數

辨名叢細委曲無不究盡其見於文辭閎放雋偉故

出而與天下之士挾其所有較於有司常出衆上以

其故名動一時其為尉及為秀婺鄧州皆有治行

秀州繫姦仆彊更於力行婺鄧更革弛壞理具設張

為直講以能教誘學者歸之為校理屬 英宗之初

慈聖光獻皇后聽政公三上書請還政天子為吏部

謹繩墨選者稱其平為開封以慈恕簡靜為體不求

智名以投世取顯為公屬者有不與公合然公遇之未

嘗有厚薄意士以此多公而為公屬者後卒亦心

服也公於衆不矯矯為異亦不翕翕為同以其故人

能親疎至於勢利之際人所競逐公方隤然跡與

衆逺故雖有夸者亦不以公為可忌也公之為判

官也府嘗有獄或探大臣意謂欲有所附致公不

為動徐論其意而已公平居樂易無崖岸及至有

所特立人固有所不能及者類如此也公為人謹

畏清約與人交淡然久而後知其篤也公之先既

籍疆土歸天子其後至昭化守和州十有八年以

卒詔葬和州子孫因家焉至公始葬其母於蘇州

吳縣龍岡村之天平山故今又為蘇州人公諱藻

字純老封仁和縣開國伯賜服金紫其年六十有

元豐五年正月庚寅卒於位某年某月某甲子

塟天平山從其母永嘉郡太君一作夫人丁氏之兆公

妻孫氏泰興縣君男曰某曰某蚤世曰𡽁某官孫

曰某某官公卒上馳使臨視其家知其貧特賜錢

五十萬而官其弟若子孫凡三人公與余嘗為僚

相善其且歿以遺事屬余而其家因來乞銘銘曰

錢姓武王五丗之孫開跡東南以學以文學則知

經文則能賦矧曰方聞揚聲天路廼校中書廼掌

帝制廼列禁林從容諷議治已伊何維直而清治

人伊何維簡而平人以怒遷公能自克人以利向

公能不惑士夫所望天子所器胡不百年胡

不三事龍岡之宅考卜維新公安於此尚

利後人

    孫適墓誌銘     曾  鞏

黟縣之孫氏有起進士為尚書工部郎中廣南西路

轉運使以卒者諱抗以文學見於世其葬在黟之上

林有子亦起進士為永州軍事推官以卒卒時年

二十有八者諱適亦以文學見其葬在其父之左將葬

其弟邈以告而乞銘於南豐曾鞏其敘曰孫氏世家

富春唐有徙歙之黟縣者諱師睦始自別為黟縣

之孫氏師睦生諱延緒延緒生旦生諱遂良以

予恩為尚書職方員外郎職方生工部工部實生

君君年十有四辭親學問江東已有聞於人往從

臨川王安石受學安石稱之後主越州上虞簿去

以父恩得永州父卒萬里致䘮疾不忍廢事既葬

攜扶㓜老將就食淮南疾益革卒於池州大安鎮

至和二年始工部為御史不合而出及使南方

仆且起遽卒君尤自力學行謂藴必發其在君又止

此君於學問好其治亂得失之說不狃近卑於為

文以古為歸不夸以浮雖素羸不廢書雖進不怠

以止既肆而通矣而不得極其至其銘曰

孫世來黟拔身艱故爲丗聞家始自工部工部孰

有有書百篇永州之學自其父傳其果以力其敏

以眀內有其質外以華英再以不就其後當侈君

不有子君多兄弟

    沈率府墓誌銘   曾  鞏

君諱某字某姓沈氏自太子家令約家於吳興故

丗爲吳興人至君之大父諱某考諱某始自吳興

之東林徙家於錢塘故今爲錢塘人君以宗室密

州觀察使宗旦恩即其家得爲太子右清道率府

副率致仕又以祀明堂恩遷太子右司禦率府副

率兼官檢校國子祭酒兼監察御史階銀青光祿

大夫勲武騎尉葢密州觀察使宗旦者 今天子

之姪潞王之孫而其母夫人葢君之姪也君為人

質朴無外飾其居鄉閭寛然長者也其事父兄能

力以嚴眎族人能愛以均雖饒財為大家而衣服

飲食自與尤寡約至人有急歸我則惟財赴之無

錙銖顧惜意隣里嵗饑輙發倉以救人有欺其財

者皆不校既老治其家事不肯懈曰吾先人之所

以付我也處其子孫不以逸曰所以使汝守吾先

人之法也嘉祐二年三月一日以疾卒於家享年

七十有六其年十一月十五日葬錢塘之西城初

娶吳氏再娶車氏某縣君其葬也吳氏實從子三人曰

曄曰晼曰時孫八人曰沔曰溱曰沂曰淑曰灌曰湜曰

漸曰渥曽孫三人曰師楊曰師荀曰師軻時沔沂

皆舉進士餘亦皆有學行葢君之教也銘曰

赫赫宗子保藩於密天子曰嘻汝維沈岀予假汝

寵錫其外親東宮之屬有長衞軍命君於家俾休

其老以偃以側服章華好天子命我匪我有求隤

然順退媚於林丘不藴於機不阻為畦曰逺無仇

曰近無疪里巷之依惟此令人流問餘澤化其子

孫惟身之祥既夀而康惟後之祥冝熾而昌惟墓

有域其藏有石刻此銘詩昭示無極




皇朝文鑑巻第一百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