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通典 (四庫全書本)/卷026

巻二十五 皇朝通典 卷二十六 巻二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通典卷二十六
  職官
  理藩院尚書 侍郎 六司郎中 員外郎 主事 堂主事 司務 筆帖式 銀庫郎中 員外郎 䝉古繙譯房員外郎 唐古特學司業 助教 筆帖式 稽察內館外館監督烏蘭哈逹等處司官 察哈爾理事官 張家口等處驛站員外郎 圍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縂管理藩院尚書一人 左右侍郎各一人均以滿洲䝉古補授額外侍郎一人特簡䝉古貝勒貝子之賢能者任之掌內外藩䝉
  古回部及諸番部封授朝覲疆索貢獻黜陟徵發之政令控馭撫綏以固邦翰所屬有旗籍王㑹典屬柔逺徠逺理刑六清吏司自
  國初設𫎇古衙門有承政叅政等官崇徳三年六月定䝉古衙門為理藩院七月定置承政一員左右叅政各一員順治元年改承政為尚書左右叅政為左右侍郎十五年以禮部尚書銜掌理藩院事以禮部侍郎銜協理理藩院事十八年仍為理藩院尚書侍郎雍正元年以王公大學士兼理院事又初設滿漢啟心郎順治十五年 旗籍清吏司郎中滿洲二人䝉古一人 員外郎滿洲三人䝉古二人 主事滿洲一人掌漠南諸藩科爾沁扎賚特杜爾伯特郭爾羅斯敖漢奈曼翁牛特巴林扎嚕特喀爾喀左翼阿嚕科爾沁克什克騰土黙特喀喇沁烏珠穆沁阿巴噶浩齊特蘇尼特阿巴哈納爾四子部落喀爾喀右翼烏喇特茂明安鄂爾多斯歸化城土黙特二十五部落五十一旗之禮籍疇其封爵正其等次辨其世系三嵗㑹盟則
  遣大臣奉
  敇往蒞之以同好惡而頒禁令焉若歸化城土黙特及索倫除授官校則敘而正之如嵗有不登則辨其輕重而賙䘏之 王㑹清吏司郎中滿洲一人𫎇古二人 員外郎滿洲二人䝉古三人 主事䝉古二人掌科爾沁等諸部落毎嵗
  朝覲之儀貢獻之式燕饗
  賜予舎館饗餼皆眂其等次以禮之 典屬清吏司郎中滿洲𫎇古各一人 員外郎滿洲五人䝉古四人 主事滿洲䝉古各一人掌𫎇古北部喀爾喀後路圖謝圖汗喀爾喀東路車臣汗喀爾喀西路扎薩克圖汗喀爾喀賽音諾顔扎薩克親王等列爵之位盟㑹之制其青海四部落賀蘭山厄魯特烏蘭烏蘇厄魯特推河厄魯特額濟訥土爾扈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等部胙土錫命亦如之諸喇嘛畨僧之受號者則辨其名數授以印劄有差凡烏嚕木齊伊犁防守屯田之政庫掄恰克圖互市之事咸綜其法式以頒布焉 柔逺清吏司郎中滿洲一人 員外郎滿洲三人䝉古三人 主事蒙古一人掌喀爾喀等部落及喇嘛畨僧朝貢祿賜之事 徠逺清吏司郎中滿洲一人 員外郎滿洲三人䝉古二人 主事滿洲䝉古各一人掌嘉峪闗以西回部囘城及四川諸土司之政令凡諸囘舊若哈宻闢展吐魯畨則爵其長而領以扎薩克如𫎇古之制新疆若哈喇沙爾庫車沙雅爾賽哩木拜阿克蘇烏什喀什噶爾葉爾𦍑和闐諸城則因俗設官皆辨其等秩而祿命之田賦征榷則準式定製而頒布焉四川諸土司奉嵗事以入
  覲於廷釐其班位而詔之儀節凡哈薩克左右部布嚕特東西部安集延瑪爾噶朗霍罕那木干四城塔什罕㧞達克山博羅爾愛烏罕齊齊玉斯烏爾根齊諸部落汗長重譯以時朝貢者各以其國之籍禮之 理刑清吏司郎中滿洲䝉古各一人員外郎滿洲二人䝉古三人 主事滿洲一人掌𫎇古及畨部刑罰之事 堂主事滿洲二人䝉古三人漢軍一人掌校繕章疏又有校正漢文官二人於內閣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讀內奏委三嵗而代初制順治十八年置滿洲䝉古郎中十有一人員外郎二十七人其後增減不一今定滿洲𫎇古郎中十三人員外郎五十九人至主事分錄勲賓客柔逺理刑四司初設滿洲主事四人漢人主事四人其後增減不一康熙三十八年裁漢人主事員額後又析柔逺司為二曰前司後司乾隆二十二年改錄勲司為典屬賓客司為王㑹柔逺後司為旗籍柔逺前司仍為柔逺二十六年併旗籍柔逺為一司增設徠逺司二十七年旗籍柔逺仍分為二司二十九年復改典屬司為旗籍司其舊旗籍司仍改為典屬司旗籍司滿洲主事一人王㑹司䝉古主事二人典屬司主事滿洲䝉古各一人柔逺司䝉古主事一人徠逺司主事滿洲𫎇古各一人理刑司滿洲主事一人堂主事滿洲二人𫎇古三人 司務㕔司務滿洲䝉古各一人順治元年置司務二人為滿洲䝉古員額院判一人知事一人副使一人為漢人員額康熙三十八年俱省雍正十年復設滿洲司務一人䝉古司務一人 題署主事滿洲三人䝉古五人乾隆三十六年置由筆帖式內題補 筆帖式滿洲三十六人𫎇古五十五人漢軍六人初制滿洲十有一人䝉古四十一人漢軍二人康熙二十八年增設漢文筆帖式每旗各一人漢軍筆帖式每翼各二人雍正十一年復增滿洲筆帖式十七人䝉古筆帖式十四人分𨽻各司隨事之繁簡以為額 銀庫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俱於本院司官內奏委 司庫滿洲一人 筆帖式滿洲二人 庫使滿洲二人掌帑金出納初制𫎇古王台吉等入
  朝由戸工二部及光祿寺庀器用具廩餼康熙四十六年始立銀庫設官如今額計賔館所需按直給貲以惠逺人焉 䝉古繙譯房員外郎一人 主事一人均於本院司屬內掄選簡委掌繙譯章奏文書 唐古特學司業一人 助教一人 筆帖式䝉古四人掌學習唐古特字以譯西藏章疏文移順治十四年初設唐古特學給教習人六品俸後改為司業其助教初以他官兼乾隆五年始定為額設之官稽察內館外館監督二人由科道及各部司官內掄選奏委
  致館於賓繕完滌除以待行李 烏蘭哈達駐劄司官一人 三座塔駐劄司官一人 八溝駐劄司官一人 筆帖式一人分駐塔子溝分掌諸䝉古部落與民人交涉之事則聽其訟而平之嵗則徧巡所屬以周知其風俗兼掌𣙜百物之稅以待𫎇古贍恤嵗周而代 察哈爾游牧處理事員外郎䝉古十有六人掌治游牧察哈爾獄訟之事以在京䝉古各旗與察哈爾各旗官員內掄選由院引
  見除授自䕶軍校驍騎校選用者即授員外郎自中書筆帖式選用者先授主事三年稱職乃授員外郎又雍正七年置巡察游牧御史或部院司官一人每嵗更替今改定五年掄遣一次 張家口喜峯口獨石口殺虎口古北口管理驛站員外郎各一人掌𫎇古各處郵驛之政令以宣傳命令通達文移凡百里為一傳自喜峯口至扎賚特置郵十有六自古北口至烏珠穆沁置郵九自獨石口至浩齊特置郵六自張家口至四子部落置郵五自殺虎口至烏喇特置郵九又自歸化城至鄂爾多斯置郵八仍為殺虎口路均於水泉形勢之地安設五路各設員外郎一人由本院司官內奏委司其事筆帖式一人佐之三嵗而代 圍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總管一人 左右翼長各一人 章京八人 驍騎校八人木蘭圍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在䝉古各部落中周一千四百餘里國語謂哨鹿為木蘭故以得名
  聖祖仁皇帝因喀喇沁敖漢翁牛特等諸部落所獻牧地置嵗行秋獮康熙四十五年設圍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總管一員六品官八員率官兵駐守以司譏察巡防之禁令
  皇上式遵前制每以八月行圍肄武凡內扎薩克䝉古王公台吉及喀爾喀青海尼魯特並輪年入
  覲之都爾伯特土爾扈特回部伯克等咸㑹朝
  行在所櫜鞬執役嵗以為常乾隆十四年始以圍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總管屬理藩院統轄十八年升總管等品秩增設翼長二人驍騎校每旗各一人
  等謹按我
  朝威徳廣被其內扎薩克諸𫎇古久受疆索比於內臣而
  聖武所昭無思不服北踰瀚海西越流沙亦莫不碁布星羅咸歸版籍設官置吏多因其俗以治之臂指相維不殊郡縣如𫎇古諸旗之扎薩克官及新疆囘城之伯克等官皆領屬於理藩院今以其本由各部落選置與內地注授者不同故別繫之藩屬諸官篇內雲
  都察院左都御史 左副都御史 六科給事中十五道監察御史 經厯 都事 筆帖式 廵倉科道 廵漕科道 廵察科道 廵視五城御史 五城兵馬司指揮副指揮 吏目都察院左都御史滿洲漢人各一人 左副都御史滿洲漢人各二人掌察覈官常整飭綱紀
  國初都察院置承政一員左右叅政各二員順治元年改承政為左都御史叅政為左副都御史員數增減不一三年定設左副都御史滿洲漢人各二人五年定設左都御史滿洲漢人各一人舊有滿洲啟心郎一員漢軍啟心郎二員順治十五年省又有漢人左僉都御史一員乾隆十年省其右都御史為總督坐銜右副都御史為巡撫坐銜俱無京員故都察院長官皆以左繫銜焉 吏科戸科禮科兵科刑科工科掌印給事中滿洲漢人各一人 給事中滿洲漢人各一人掌傳達
  綸音稽考庶政吏科分稽銓衡注銷吏部順天府文卷戸科分稽財賦注銷戸部文卷禮科分稽典禮注銷禮部宗人府理藩院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國子監欽天監文卷兵科分稽戎政注銷兵部太僕寺鑾儀衛文卷刑科分稽刑名注銷刑部通政使司大理寺文卷工科分稽工程注銷工部文巻國初沿明制六科自為一署順治十八年設滿洲漢人都給事中各一人滿洲漢人左右給事中各一人漢人給事中二人康熙四年六科止留滿洲漢人給事中各一人餘俱省五年復增設掌印給事中滿洲漢人各一人雍正元年始奉
  詔以六科𨽻都察院聽都御史考核焉 京畿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洲漢人各一人監察御史滿洲漢人各一人分理本院事及直𨽻
  盛京刑名稽察內閣順天府大興宛平縣 河南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洲漢人各一人監察御史滿洲漢人各一人分理河南刑名照刷部院諸司巻宗稽察吏部詹事府步軍統領五城 江南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洲漢人各一人監察御史滿洲漢人各三人分理江南刑名稽察戸部寳泉局左右翼監督在京十有二倉總督漕運磨勘三庫月終奏銷之籍 浙江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洲漢人各一
  人監察御史滿洲漢人各一人分理浙江刑名稽察禮部都察院 山西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洲漢人各一人監察御史滿洲漢人各一人分理山西刑名稽察兵部翰林院六科中書科總督倉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坐糧㕔大通橋監督通州二倉 山東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洲漢人各一人監察御史滿洲漢人各二人分理山東刑名稽察刑部太醫院總督河道催比五城命盜案牘緝捕之事 陜西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洲漢人各一人監察御史滿洲漢人各一人分理陜西刑名稽察工部寳源局覆勘在京工程湖廣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洲漢人各一人監察
  御史滿洲漢人各一人分理湖廣刑名稽察通政使司國子監 江西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洲漢人各一人監察御史滿洲漢人各一人分理江西刑名稽察光祿寺 福建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洲漢人各一人監察御史滿洲漢人各一人分理福建刑名稽察太常寺 四川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洲漢人各一人分理四川刑名稽察鑾儀衛 廣東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洲漢人各一人分理廣東刑名稽察大理寺 廣西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洲漢人各一人分理廣西刑名稽察太僕寺 雲南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洲漢人各一人分理雲南刑名稽察理藩院欽天監 貴州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洲漢人各一人分理貴州刑名稽察鴻臚寺又八旗事務每嵗以滿洲科道四員専司稽察一年又宗人府事務以宗室御史稽察內務府事務初設御史四員稽察後省今以協理陜西道掌貴州道滿洲御史二員兼管皆不為専缺焉
  國初設滿洲御史二人順治五年增置十七人康熙二十八年又增一人雍正五年始置宗室御史二人䝉古初置章京二人康熙元年省五十七年增置䝉古御史二人漢軍御史初置八人康熙三十九年省三人雍正初俱省統歸漢人額缺內補用漢人御史順治初置六十九人旋省二十九人康熙初又省十六人雍正四年增置八人乾隆十三年又省九人十四年定設滿洲漢人員額如今制宗室䝉古御史俱統於滿洲員額之數四十六年復增置宗室御史二人而省滿洲員額二人又舊制御史分設十四道而以河南江南浙江山西山東陜西為六掌道分稽在京諸司及各直省刑名河南道仍叅治院事京畿道惟司照刷卷宗六掌道或以二員或一員協理依次遞遷其他則謂之坐道皆不理本道之事惟存空銜而已乾隆十四年
  特詔釐正按道定額各給印信而以職事分𨽻之二十
  年復
  命以京畿道改列河南道之前俾互易所掌而官署亦從對換至京畿河南二道員闕皆由長官掄選疏請
  簡調各道掌印則以資深者遞轉其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五道滿漢員額本各一人今制即以新授者掌印不復由他道轉補 經歴滿洲漢人各一人初設司務後改為經歴員額順治元年定 都事滿洲漢人各一人分掌董察胥吏繕寫章疏而行遣文書之事則兩㕔分理之初制滿洲二人漢軍一人康熙三十九年省漢軍員額乾隆十七年省滿洲都事一人改為滿洲漢人各一人 筆帖式滿洲三十五人𫎇古二人漢軍五人 六科筆帖式滿洲八十人初制滿洲五十一人漢軍七人康熙三十八年省滿洲十有六人漢軍二人雍正十二年增設䝉古筆帖式二人六科筆帖式初制百有七人乾隆二年省二十七人其分𨽻之制堂筆帖式十人京畿道江南道各三人河南浙江山西山東陜西湖廣江西福建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道各二人吏科戸科兵科刑科各十有五人禮科工科各十人 巡察京通各倉科道十有四人掌稽察在京祿米等十有二倉通州中西二倉覈其出納而禁其盜竊以釐剔弊端嵗以十月引
  見派往一年而代 巡視淮安漕務科道一人舊駐淮安今移揚州 巡視濟寧漕務科道一人駐濟寧 巡視天津漕務科道一人舊駐天津今移揚村 巡視通州漕務科道一人駐通州掌催督糧運凡官吏需索稽留及旗丁私挾禁物者咸糾治之濟寧巡漕兼掌運河水道董察有司以時其疏濬焉每嵗以次奏請
  簡派給
  欽差官員闗防以行事竣而納之 巡察
  盛京科道滿洲一人雍正三年 巡察吉林黒龍江科道滿洲二人雍正元年 巡察臺灣科道滿洲漢人各一人康熙六十一年掌巡省風俗釐察奸弊考覈稽違凡地方興革事宜及吏治民情皆以實採訪而入
  告焉初制
  盛京巡察吉林黒龍江巡察每嵗更代後改定俱五年掄遣一次臺灣巡察初制亦每嵗更代雍正五年以漢人巡察兼理臺灣學政乾隆十七年改定三年掄遣一次三十年復
  命屆期奏請應否派往均候
  㫖以行按各省巡按御史 國初因明舊制凡自郎中以下各官皆得選任兼憲銜以行順治十八年定議永行停止又有巡江御史巡視屯田御史俱順治初停止督理茶馬御史康熙初停止又雍正三年設各省巡察以督捕盜賊由科道及小京堂部屬各官掄遣江寧安徽共一人湖北湖南共一人山東河南共一人又四年設直𨽻巡查御史順天永平宣化二人保定正定河間二人順徳廣平大名二人又有巡視山東河湖工務御史一員雍正元年置直𨽻巡農御史一員雍正七年置又順治十一年設直省恤刑同巡察御史審録罪囚刑部差郎中員外郎大理寺差寺正寺副雍正四年設觀風整俗使乾隆八年設宣諭化導使嗣俱先後停止謹附識 巡視五城科道滿洲漢人各一人掌彈壓地方釐剔奸弊凡中東南西北五城分蒞而治之中城轄中西中東二坊東城轄崇南朝陽二坊南城轄東南正東二坊西城轄宣南闗外二坊北城轄日南靈中二坊皆布其禁令而聽其獄訟大事
  奏聞小事則牒刑部結正而月具事目上都察院堂官考覈焉有缺則以六科給事中十五道御史引
  
  簡用二年而代初制以新資御史巡城後改用滿洲漢軍漢人御史每城各一人雍正元年改定每城二人以漢軍歸併漢人班內又初制有五城筆帖式後裁 五城兵馬司指揮漢人各一人 副指揮漢人各一人 吏目漢人各一人掌緝捕逃盜糾詰奸宄初制指揮吏目分治各坊乾隆三十一年移東南西北四城副指揮於朝陽永定阜成徳勝諸門外鈐轄闗廂而城內事則以吏目專治各鑄闗防條記以授之惟中城如舊副指揮每城初設二員順治十五年各省一員















  皇朝通典卷二十六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