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低人一等論」 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

破「低人一等論」 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
雲南省箇舊市廢品收購門市部
1972年1月6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過去,我們門市部有些同志受了社會上輕商思想的影響,認為收購廢品是「三十六行數不上,幹這份工作沒出息」,說什麼「別人丟,我們收,揀破爛,滿街走,雞毛蒜皮全兜受,見了熟人就低頭。」

「在階級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我們遵照毛主席的教導,對職工進行憶苦思甜的階級教育,認真分析所謂「收購廢品低人一等」的論調,打的是哪個階級的烙印。有個收購員回憶了她在舊社會給土司當丫頭,靠拾爛菜充飢、揀破布片禦寒的苦難生活,使大家受到啟發:在舊社會裡,勞動人民受壓迫、受剝削,為了生活下去,才揀破爛度日。地主資產階級為了壓迫和剝削勞動人民,把人分成「高、低、貴、賤」,鼓吹「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把他們打扮成天生的「高人一等」,把勞動人民特別是商業服務行業的勞動者視為「低人一等」。舊社會揀破爛,記錄着勞動人民的血淚史和剝削階級的罪惡賬;新社會收廢品,不僅是把家家戶戶的廢舊東西收購起來、變無用為有用,而且,更重要的是把毛主席關於「勤儉建國」的偉大方針傳遍千家萬戶,為國家堅守節約關、堵塞浪費洞,這是一項光榮的工作。所謂「收廢品低人一等」的論調,混淆了新舊社會商業工作的界限,打着剝削階級的思想烙印。

一九七○年,我們門市部來了一些知識青年。有的青年中了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讀書做官」、「發展個人」等謬論的毒,也認為收購廢品「低人一等」。我們引導他們學習《為人民服務》等光輝著作,帶他們到礦山去鑽憶苦洞,到農村去吃憶苦飯,在三大革命鬥爭實踐中,改造世界觀。

通過學習,使廣大職工認識到: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是廢品收購工作「低人一等」,而是受了「高人一等」的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大家決心一輩子為革命拾零揀碎,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

幾年來,在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我們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從一九六八年到一九七一年的四年中,我們共收購處理了廢鋼鐵、廢銅、廢紙、碎玻璃以及其他廢舊物資共三千六百多噸,同時,翻遍幾十噸碎布,挑選出碎布拼縫成小挎包、小抱裙、勞動服和手套,為國家節約了棉布一萬八千多尺。一九七一年,我們又提前七十天完成了國家的收購計劃。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