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必須堅持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

科學研究必須堅持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龍膠組
1971年3月19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為個人名利,還是為工農兵服務,是科學研究工作者必須解決的根本方向問題。圍繞着這個問題,長期以來存在着兩條路線、兩種思想的激烈鬥爭。

科研「為什麼人」的問題,首先反映在研究課題的選擇上。文化大革命以前,有些人在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科技路線的干擾下,選擇研究課題的標準是如何能更快地得到個人名利,而不考慮工農兵的需要。就拿龍膠植物資源的研究來說,早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工農兵就向我們所提出過要求。一九六五年,曾經有一位工人同志滿腔熱情地將一種資源極為豐富的植物種子送到植物研究所,要求化驗分析,研究它的用途,以便利用它來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當時我們中不少人由於資產階級名利思想作怪,對工人提出的要求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認為:「這幾顆普通的種子,化驗來,化驗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頂多得出一張成分分析表,沒有什麼『油水』,何必去搞它!」於是將這項任務推出門外,把一種極為有用的植物資源打入了冷宮。那時,劉少奇宣揚的「只要學好一門專長,將來就會成名成家」的名利思想,在我們組流毒很深。在選擇研究課題時,許多人拒絕工農兵的要求,卻專門從文獻裡找那些所謂「冷門」,寫出幾篇自以為了不起的論文,追求成名成家。例如,我們曾經花費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麻黃油中某種含量極少的成分,以及它的結構。雖然明知這種成分在生產上沒有什麼用處,但是因為國內外沒有人研究過,以為只要做出結果,就可以寫論文,就有名有利,因此不惜投入人力物力,大干特干。過去我們搞了十幾年植物資源研究,卻在反革命修正主義科研道路上越走越遠,結果是「辛苦爬行,一事無成」,使科學研究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工農兵登上了上層建築斗、批、改的政治舞台。我們在工人階級的再教育下,狠批了反革命修正主義科研路線,提高了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的覺悟,初步樹立了為工農兵服務的觀點,在選擇研究課題的出發點上發生了根本的轉變。一九六九年三月,北京市東升人民公社採購站的一位工人同志,帶着一九六五年那位工人送來的同一種植物種子來到植物所,要求分析化驗。工、軍宣隊把這項任務交給了我們,並引導我們對劉少奇散布的資產階級名利思想開展革命大批判。他們深刻地指出:「你們過去千錯萬錯,就錯在不為工農兵服務。對於工農兵提出的要求,是置之不理,還是積極承擔,這不是一個普通的業務問題,而是科研工作的根本方向問題,是科研戰線兩個階級、兩條路線鬥爭的大問題。」通過學習「老三篇」和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我們認識到自己的思想感情與工農兵存在着很大差距。從來沒有接觸過植物學研究的工人同志,千方百計地想讓豐富的植物資源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而我們這些專門研究植物資源的人,卻把有重要經濟意義的研究課題推出門外。為什麼會有這樣大的差距呢?差就差在缺少一心為公的世界觀上。資產階級「私」字當頭,為個人名利,必然對工農兵提出的要求漠不關心,沿着「論文——研究——論文」的修正主義道路爬行。只有「公」字當頭,為工農兵服務,才能滿腔熱情地對待工農兵提出的要求,在科研工作中自覺地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我們的認識提高了,決心也就大了,愉快地承擔了這項工作。

對工農兵提出的科研要求,從「推出去」到「接受」,只是我們從為個人名利向為工農兵服務轉變的開始。在「為什麼人」的問題上,兩種思想的鬥爭貫穿於每一項科研工作的始終。

當我們經過分析化驗,確定了這種植物種子的化學成分,並製成合成龍膠樣品以後,是關門搞試驗,還是走出去和工農兵一起搞?這個問題尖銳地擺在我們面前。看起來,這是個做法問題,實質上仍然是願意不願意為工農兵服務的問題。脫離生產實際,關門搞試驗的做法,是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科研路線的餘毒沒有肅清的表現。文化大革命以前,劉少奇竭力反對科研工作為工農兵服務,反對科技人員走與工農兵相結合的道路,胡說什麼只有「在實驗室里埋頭苦幹」才能搞出「科研成果」。劉少奇在科學院的代理人也極力鼓吹什麼蹲在高樓里,鑽進實驗室,為個人名利着迷。在這些反革命修正主義謬論影響下,一些本來是從社會主義生產中提出的研究課題,也逐漸背離了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例如我們過去做的橡子綜合利用工作,是有關生產部門提出的任務。後來有些同志關起門來搞試驗,不去研究橡子主要成分的利用,卻為了發表論文去研究含量只占橡子百分之一的某種成分,這樣得出的結果根本不是工農兵所需要的。

在工人階級的領導下,我們改變了關門搞試驗的做法,走出去與工農兵相結合,研究工作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當我們帶着合成龍膠的樣品來到北京印染廠時,受到工人師傅的熱烈歡迎和支持。他們興奮地說:「我們早就盼望着有國產的合成龍膠。帝、修、反對我國進口龍膠百般刁難,我們一定要使國產龍膠早日投入生產,用於印染工業上,為毛主席爭光,為社會主義祖國爭光。」工人同志當場進行了小樣印花試驗,經過鑑定,龍膠質量完全合乎印染要求。以後,東升人民公社的貧下中農又主動承擔龍膠生產任務,我們和貧下中農一起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高速度地生產出優質的合成龍膠。合成龍膠的製造成功,打破了帝、修、反的壟斷,為我國印染工業提供了一種重要原料,這是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又一勝利。

這個事實,對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鼓吹的只有「在實驗室里埋頭苦幹」才能搞出「科研成果」的反動謬論給了有力的批判。它使我們認識到,科技人員如果關在房子裡脫離實際搞科研,不可能做到急工農兵所急,想工農兵所想,科研工作也就談不上為工農兵服務。只有走與工農兵相結合的道路,才能保證科研工作沿着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不斷前進。

合成龍膠研製成功,是科研工作為工農兵服務的一個成果,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已經徹底解決了為工農兵服務的問題。「為什麼人」的問題實質上是一個世界觀問題。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世界觀的轉變是一個根本的轉變」,「世界觀的徹底改變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樹立完全、徹底為工農兵服務的世界觀,必然會經歷激烈的思想鬥爭。在龍膠投產以後,工人同志提出降低成本和提高質量的問題。這時我們有些同志認為合成龍膠工作搞到這裡已經差不多了,進一步改進工藝條件的工作,沒有什麼「油水」。在這種錯誤思想指導下,我們先後兩次撤出了龍膠廠,表明我們在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問題上發生動搖。在工人師傅幫助教育下,我們又回到龍膠廠,進一步解決了提高質量的問題,為發展龍膠生產作出了新貢獻。

在一年多的實踐中,我們深刻地認識到,為公還是為私,為工農兵服務還是為個人名利服務,代表着兩種完全不同的世界觀。個人名利思想是腐朽的資產階級世界觀,有這種世界觀就不可能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只有樹立全心全意為工農兵服務的無產階級世界觀,才能堅決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實踐證明,科技人員只有狠抓世界觀的改造,深入地批判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的「名利掛帥」、「技術第一」等修正主義思想,堅持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才能使科研工作沿着毛主席指引的航向勝利前進。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