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梁四道·問魯猶三望

穀梁四道·問魯猶三望
作者:蘇軾 北宋
本作品收錄於《東坡全集‎

對:先儒論書「猶」之義,可以已也。愚以為不然。《春秋》之所以書「猶」者二,曰如此而猶如此者,甚之之辭也。「公子遂如齊,至黃乃復。辛巳,有事於太廟,仲遂卒於垂。壬午,猶繹。萬入去龠」是也。曰不如此而猶如此者,幸之之辭也。「閏月不告月,猶朝於廟」、「不郊,猶三望」是也。夫子傷周道之衰,禮樂文章之壞,而莫或救之也。故區區焉掇拾其遺亡,以為其全不可得而見矣,得見一二斯可矣,故「閏月不告月猶朝於廟」者,憫其不告月而幸其猶朝於廟也。「不郊猶三望」者,傷其不郊而幸其猶三望也。夫郊祀者,先王之大典,而夫子不得親見之於周也,故因魯之所行郊祀之禮而備言之耳。《春秋》之書三望者,皆為不郊而書也。或「卜郊,不從,乃免牲,猶三望」,或「郊牛之口傷,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猶三望」,或「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不郊,猶三望。」《穀梁傳》曰:「乃者,亡乎人之辭也。猶者,可以已之辭也。」且夫魯雖不郊而猶有三望者存焉,此夫子之所以存周之遺典也。若曰可以已,則是周之遺典絕矣。或曰:魯郊,僭也。而夫子何存焉!曰:魯郊,僭也。而夫子不譏。夫子之所譏者,當其罪也。賜魯以天子之禮樂者,成王也。受天子之禮樂者,伯禽也。《春秋》而譏魯郊也,上則譏成王,次則譏伯禽。成王、伯禽不見於經,而夫子何譏焉。故曰「猶三望」者,所以存周之遺典也。範寧以三望為海、岱、淮。《公羊》以為太山、河、海。而杜預之說最備,曰:分野之星,及國中山川,皆因郊而望祭之。此說宜可用。謹對。

本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