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童土先生文集
卷之五
作者:尹舜擧
1741年
卷六

雜著

編輯

宗約

編輯

一。先墓歲事。依用四節。而親盡之後。脩掃遂廢。則榛塞不識。誠可傷也。今遵文公家禮。歲三月上丁。三月有故。則依韓魏公禮。用十月上丁。宗人畢會丙舍。恭行展掃。仍之講信脩睦。永以爲準。

永先祀。四節。正朝,寒食,端午,秋夕。依奉先雜儀。○親盡後。則三月上丁。或十月上丁。有故則或中丁下丁。○展掃儀。用家禮。祭需。有司主辦。

祭儀○前一日齋戒。宗人畢會齋室。玄冠素服黑帶。○脩掃有司一人。前一日詣墓前再拜。率守僕等。掃除封塋。芟刈草棘。○陳器。香爐,香盒,酒注,酒盞,祝板,魂遊席,坐面紙,筆,紙,墨硯,遮日,地衣,釜鼎,盤。○具饌。各位果三色。脯一器。醢一器。飯一器。羹一器。麪一器。餠一器。湯三色。炙一器。初獻。魚肉炙七串。加肝一串。亞獻,終獻。各燔一串。加於其上。盤床。○主人以下序立。主人卽宗子。無則次長攝行。親盡後。則以族人之長爲主。宗子來預。則亦以宗子爲主。每列重行。序以昭穆。○陳饌降神,參神,初獻,亞獻,終獻,辭神。○祀土地神於墓左。設壇施床。儀幷見家禮及備要。

墓田。墓各有田。親盡後。則有司主之。以供奠需。百世不替。

丘木。墓山松柏。有司申飭守僕。禁斷侵伐。如有犯者。有司以告於宗子及門長。斟酌施罰。

敦宗約。每歲春秋。設宗會。講明宗約。○宗會。春用社日。秋用十月上丁。率以爲常。

會儀。會日早朝。有司先於會處。布席掃地以待。早食後。諸宗人各齎壺果來會。設酒尊盞盤於北壁下。宗子盛服尊東南向立。諸弟諸子諸孫。盛服重行北面西上。皆再拜訖。諸弟退立堂下南向。共爲一列。受諸子拜訖。諸子退立階下南向。共爲一列。受諸孫拜訖。皆復北面位。子弟之最長者一人。進立於宗子之前。幼者一人。執酒盞。立於其左。一人執酒注。立於其右。長者跪斟酒。祝曰。伏願某官。備膺五福。保族宜家。宗子飮畢。授幼者盞注。反其故處。長者俛伏興退。與卑幼皆再拜。宗子取注及盞。置於前。自斟之。酢長者。長者進跪受飮畢。俛伏興退立。宗子命執事者。以次就位。斟酒皆徧。諸子弟進揖退立飮。長者與諸子弟。皆再拜。訖。宗子命易服。皆退易便服。還就坐。進酒饌。盡歡而罷。○若宗子有尊長。則宗子率諸宗人。先拜之。諸父尊西南面立。共爲一列。諸兄西序東面立。共爲一列。宗子每列向其位。皆再拜。訖。入於室中。宗子受諸宗人拜。如上儀。○若宗子不與會。則推宗人之長一人。拜之如宗子禮。但不上壽。長者父行。則不答拜。兄行則答拜。○婦女會於中堂。行禮如上儀。○丈夫婦人各行禮。訖。諸婦女詣堂前。拜宗子。諸丈夫詣堂中。拜宗婦如儀。○行禮時。不得喧譁怠惰。務要嚴肅。旣畢坐飮。或論行己之要。或議約中之事。或德業相勸。或過失相規。凡宗中吉凶慶弔之事。皆議之。

名譜。置一冊子。書約中宗人名字官號。子孫勝冠。皆續書之。每世異列。庶孼。各於其行。降一等。○又置一冊子。每於會日。與會者。皆書焉。皆自書其名。名下着署。

彝憲。凡子弟見諸父諸兄。下馬。從,再從,三從兄。年齒相適。則回馬。於宗子。雖年等。亦下馬。○凡庶孼之禮。降一等。○凡宗人中貧窮。不能昏喪者。宗會時相議。於例給外。別加扶救。○凡子孫親未盡者。作邑宰。則備送四名日祭需。雖親盡後。十月上丁祭需。一體備送。○凡有司。不能事事者。罰。○凡宗人。不遵宗約者。罰。○凡宗人在遠。或有故不參者。豫呈單子。無緣不參者。罰。○凡宗人。德業相勸。過失相規。患難相恤等事。一依栗谷先生所增損呂氏鄕約之文。每於宗會時。有德業者。褒奬之。過失者。規戒之。患難者。爲謀救助之方。務盡親親之義。○凡罰重者。笞奴三十。輕者十五。卑幼。卽施楚榎。

一。藐諸童孺。斆學一失。蒙養不正。則昏愚不振。甚可懼也。今依胡安定齋法約。十歲以上子弟。咸集一堂。立師講讀。使之敬業興藝。必要成材。

擇師長。就宗人中有才學者。爲之師。以敎子弟。就子弟中通文義者。爲之長。以訓童蒙。

書冊。五經,四書,近思,心經,家禮,小學等書及凡博學之不可闕者。皆以義穀及墓下楮田所收。備置之。刻坡尹宗丙舍藏六字而印之。有司主之。夏秋曝曬。雖子弟。不許攜出。許令於丙舍中讀之。以防失脫之弊。

贍養。師一月廩食米九斗。長一月廩食米七斗。子弟之受學者。每人各一月米六斗。鹽醬蔬菜具備。募供饋者一人。量給衣食之資。皆於義穀取用。有司主之。

定規模

編輯

課讀。十歲以上。日課。三十以上。月講。○讀書次序。栗谷先生敎人之法。先讀小學。次讀大學。次讀論語。次讀孟子。次讀中庸。次讀詩經。次讀禮經。次讀書經。次讀易經。次讀春秋。如近思錄,家禮,心經,二程全書,朱子大全,語類。間間精讀。餘力。亦讀史書。凡異端雜類不正之書。不可頃刻披閱云云。牛溪先生敎人之法。又益之以庸學或問,伊洛淵源錄,延平問答,理學通錄等書。敎學之法。當依此而始終焉。○讀書節度。

置課冊。每日量力。定本書幾行。兼看他書幾行。史書幾板。本書誦百遍。兼看書三四十遍。史書反復數遍。逐日背誦。不得拖延怠慢。盡一冊。更熟讀。待貫通無疑。然後乃改他書。以朱夫子所謂循序而致精者爲式。○月講之規。每月朔望。子弟各持所讀書。早會。拜師長訖。師長發冊課試。考其勤惰。惰而荒業者。有罰。講書畢。或論行己之要。或論治家之方。待人接物之道。如宗會之禮。○三十以上。欲居齋日課者聽。

齋儀。每日師長晨起。正衣冠。率子弟。詣望墓位。再拜。退坐正堂。子弟就階下序立。北面恭揖。訖。分立東西階相揖。訖。各就所業。餘倣牛溪先生書室儀。行之。

一。凡厥有爲。苟無財穀以爲之資。則奉先接物。殆難備也。今倣範文正舊例。置義田若穀。有司迭掌廢著。俾贍其用。若有餘裕。取助吉凶之需。以博其愛。

置錢財

編輯

義田。五位各出水田七斗地。有餘財。則隨力增置。

義穀。逐員。各出一石正租。○子姪有室者新入。則物視其初。○凡宗人做官者。捐俸以助。

監兵使。木十匹。紙十束。墨五同。筆十枝。大邑。木七匹。紙七束。墨四同。筆七枝。中邑。木五匹。紙五束。墨三同。筆五枝。小邑。木三匹。紙三束。墨二同。筆三枝。京官。有驅債。木一匹。筆二枝。

外裔願入者。聽視宗人。○凡干祭需外。宗中有昏喪者。有助救。

立有司。子弟二人。年次相傳。周而復始。一年爲限。又擇勤幹奴僕一人。爲庫子。勿限年久任。

專管。凡義田種收。義穀廢居。着意照管。穀物則散以三月朔。收以十月望。率長半租。○一應齋中需用。隨宜措辦。毋令匱乏。每歲宗會時。稟議行之。

兼管。雖親未盡前。宗子或在遠地。則墓下諸事。有司兼察。○果實成熟時。躬詣齋室。摘取諸果。隨宜乾正。先計四名日墓祭容入後。次計家廟四時祭朔望參容入。歸於宗家。○每歲。預儲祭需。無令臨時窘迫。○每當節日。前期料理。田出不贍。則通於宗中。以資費用。或子孫爲邑宰。則移書求助。○祭前一日。早詣齋室。淨掃庭宇。排列釜鼎。點檢諸家饌品。通其有無。一處熟設。俾無豐儉不一之弊。○祭器。祭前一日。出封淨滌。命墓直奴婢各一人。管其出納。毋令欠闕。○每年春秋。封植果木楮漆。以備公用。

宗約序

編輯

人道。親親也。親親而尊祖。而敬宗而收族。不親其親。則是忘其本。不敬其宗。無以合其支。易取諸萃。詩稱角弓。禮敍九經而首親親。書欽三事而先睦族。聖人之治。實自人道始。是以絜有一矩。推放四準。極其親尊。盡其敬愛。同堂合食。上下旁治。而人道竭矣。世汚俗偸。此道不講。人各子其子。財其財。便其身。私其家。而不思親睦尊敬之道。一離宗國。終身未暇省掃。雖有周親。累世不相往來。罕識昆弟之面。或昧丘墓之地。斯人之道。幾乎熄矣。乃今吾屬相聚一同。宗禋克敬。寢壖惟修。因心之友旣洽。式好之情亦篤。然而不有勉勵講明之擧。則親盡世遠。寧保其久而不衰乎。玆故作爲是會。而思續古之人。此誠吾宗之厚幸。人道之不可廢者。咨我宗人。各自戒勉而敦行之。使來許子姓。率由儀式。百世勿替。以光祖宗。豈非今日立約之意哉。

綱鑑會要序

編輯

爽惟我睡隱姜先生。文章節行。卓絶今古。得文山之心。處明夷之義。屛居周南。樂育英才。學子躚躚。湖海以傾。窮年閱紀。不少厭倦。其學。本之經而參諸史。先理識而後詞藻。嘗語學者曰。史學。要明乎斷按。而達乎治亂。只資口耳。無益身心者。非吾道也。蓋自書契作而便有史。非是。則無以考聖跡而徵古鑑也。三代以降。代各有史。迄周彬彬。麟經至矣。元年春王。正大一統。而常經通誼。宣朗宇宙。由是則史者。亦一經也。而絶筆以後。史法不傳。曁漢太史。乃創列傳。班氏因之。歷晉,唐而無能改之。逮宋司馬氏。始繙十七史。錯綜編摩。作資治通鑑。以復春秋統紀之故。晦菴朱夫子。乃折衷而特書之。正大綱張萬目。曰綱目。其事則因溫公。而其義則竊取之宣聖者。筆削與奪。袞鉞森然。無復餘蘊矣。抑念資治全史也。卷帙浩穰。有當年業不究之患。綱目之修也。門人競記其目。亦有割裂不精之歎。間有江氏之編。意在於節要。而其於統紀之法。闕如也。又有曾氏之記。但務省文。語不可了。其於事實。亦蔑蔑焉。曷足爲學者治史之準的哉。然而世之人。不揣其本。耽其節略。家治戶誦。徑約無統。良可慨也。余乃今揭朱子之綱。而疏江氏之目。目有惉懘處。則夷考全史而䌤綸之。裒益稱平。以成完史。庶幾合諸編而會其要矣。仍標名曰綱鑑會要。且取壽昌之發明。廬陵之書法。而屬其末焉。聊以便學者講明之資雲爾。不佞是時。在函丈間。竊瞯先生。日必蚤作。草坐土牀。面前置素案。案上載大策。心探口呻。目覽手記。終夕不知疲。諸生之列侍請業。答問如響。客至則左酬右應。言笑晏晏。而未嘗廢其書。撤其寫矣。書凡十有七卷。視全史。僅存五之一。較節要。只加二三冊而已。後生小子。披讀豁然。上下會通。如指諸掌。誠是微闡之正案。集成之良史也。雖先生謙。但言資學子。而曠世鴻寶。當與通國共之。非一家之所得以私者。不佞嘗刊先生遺稿。亦欲繼刻此帙而力寡。不遂而罷矣。見今鄭斯文二靈使君。俱以淸江大爺之彌孫。相與慕先生淵源之學。節義之文。懼其嘉惠之志不表於世。乃合謀竝力。先以此帙。繼以左氏精華。亦先生爲學子。擇粹割榮者也。二帙同行。玆誠不朽之盛事。而實獲我心者也。先生有貳身時萬甫。委其子䎘周。千里而告不佞曰。幸而今日之事。欣副宿願。而先人門下。獨君存耳。此事之顚末。不可以不識。君其圖之。不佞蹶然敬謝曰。若翁賢乎。克緖文綸。終不失墜。旣使遺文而壽。又出此以與人。善若若翁。眞可謂述事克家之能子矣。噫。不佞今年七十而過二。少須臾無死。得以屬筆於卷端。則實平生一遇之厚幸也。義不可以辭其固陋。敢竭其所耳目而志之於心者。復焉。

魯陵旨德庵重建記

編輯

郡望鉢山西。有僧庵。庵之設何居。爲魯陵也。魯陵何以稱是。魯山上王之墟也。越昔上王出居而終於此。槁葬。不識者六十年。至正德丙子。始命改築致祭。萬曆庚辰。乃命崇土豎石。旣又爲之建廟貌。立木主。常祀春秋。而二直以奉之。六僕以守之。庶得以慰神人矣。顧惟塋壖墳衍翳薈。歲有山火之虞。又距邑治六里而近。樵牧日相尋。非六戶守僕所能禁呵者。況邑弊民殘。六僕亦不能備乎。且齋室儉狹。庭僅旋馬。常事尙難容。而或九重降香。近侍祼將。則每有偪側之患。於是乎不可無僧舍於旁。以之止焚禁伐。時入淸齋。此庵之所以設也。庵之始創。蓋在於壬辰前。命名禁夢。而兵燹之後。頹廢久之。逮庚戌重修也。改稱曰魯陵庵。上請下施。一蠲百役。而日遠侵擾。僧徒駭散。見今但有荊棘而已。叨守以來。慨然於玆。乃募鄕僧。卽舊圖新。題疏而裒之。捐俸而益之。始事於壬寅。訖工於癸卯。爲屋凡十二楹。幷廊橑摠廿四間。而瓦覆之。新其名曰旨德。蓋取諸乙旨分德地名也。又輯魯陵志一編。述前後事蹟。而藏之庵中。庶來許有考信也。嗚呼。上王。正體臨御。雖罹厄會而至於斯。國人傷之。久猶不衰。若自朝家得講墜典。追復徽號。如皇明之於景皇帝。陵寢儀節。一依王者之制。則芒乎此庵之廢興成虧。有不足屑也。直以淺薄無似。不敢叫臚天閽。則姑致力於此。冀勿替永久而已。後之君子。倘因事機之會。白發幽隱。則豈不韙哉。斯役也。僧呂晶釋訔。實能幹當。而晶之師曰應岑老宿。終始主張而有力焉。愚旣因其落而爲之記。又申其所感而終諗之雲。

道峯書院石池記

編輯

歲庚午。余尋院。初到此入門。乃見有石洀陀於殖殖之中。崇不以咫。廣可方丈。而有跟趺。有廉劌。安然與講堂枕流。南北相當。若有以爲似非徒然者也。余旣厭觀之。升堂未盡級。遽詰之曰。此豈禮容設者耶。不然。寧得宅於斯乎。衆答惡。此物。何與於禮。玆地寔舊時祗園。寧國其名者也。麗有國師能說法。及其捨身。而塔斯形焉。院宇之刱也。只撤跨空之標。而其礄猶存。則是實浮圖之第一劫也。此物何與於禮哉。余於是蹶然惡之曰。末之始事之人也。立儒宮而留佛跡。豈可謂知所辨乎。餘子則固無譏。豈以白宰南牧之終始斯文。而曾不去此爲。是必當時力屈不暇及。而若有待於來者。然而訖玆。未聞有知惡而闢之廓如者。獨何哉。有起而難之者曰。固矣夫子之言也。此旣是寧國之舊址。則惟玆殿宇齋堂之拳石撮土。蓋莫非古寺之餘也。必若所云。是楹無以石。而壁不得土也。若如之何可也。曰。惡。夫礎焉而承棟。墁焉而在壁。措之有常處。固無傷也。乃若彼石。跡是浮圖。未有處也。無處而尙肆然於兩階之間。適足以滋弟子之惑。起後人之疑而已。其必可去。不容頃刻留者也。且夫凡物。有用則可名。可名斯可存。今是石則坎窞濕穢。塵雨所萃。用之無所。指之無名。謂可坐則頗而不妥。言可倚則蕩而無藉。磨者不可以爲當。擣者未足以爲質。將以充玩好也。西竺之好。非儒者玩。若曰。留古蹟也。佛氏之跡。非吾人古也。顧其爲物百不用。而猶欲寵而存之。非所聞也。曰。若說則誠是也。雖然。觀此。體龐而深根。欲拔以徙之。則其堅不能擧也。欲搥而碎之。則其頑不可破也。窟地而潛之。旣不易。封土而崇之。亦有礙。不識。去之終奈何。余曰。是不難。子特未之思耳。於此有一焉。不煩拔搥窟封之勤而得矣。何則。今若鑿破彼中央。窾作一盆池。則不過三四日而工告訖。夫絀邪淫之跡。而開正方之體。因無用之物。而作有名之器。儘前輩之餘意。而吾儕之當務也。且吾聞程伯子。庭前必規小池。翫游儵雲。欲觀萬物自得意。晦翁亦嘗有半畝一鑑之句以詠歎之。然則昔賢所樂。雖不可謂專在於斯。而亦未嘗不保於斯而樂之也。肆惟我先生平生。以程,朱爲準的。亦豈無玩於斯而異其樂哉。然則今之事此者。不特遠倣伊,洛。亦必有符我先生志矣。子以爲奚如。衆咸服曰。諾。旣而歎曰。君子之有心。衆人固不識也。必有事焉。願執椎鑿。余於是遂召匠石治之。繩其四圍。而削其中以成之。寔玄黓涒灘大壯之幾望也。翌日。天雨盈其科。極淸澈明潤可悅。俄然風至水面。已有紋漣如也。載陰而雲影流。載陽而天光定。日旣西。月又東。曒若聯璧轉丸然。星河涵映。毫髮不爽。又若燭幽之明鑑然。朝暮觀之。儘可樂也。於此。雖無亭亭之植。從容之玩。而其視向來異跡之廉然翳眼者。何如哉。噫。世之齪齪者。未遽知此之樂。旣不知樂。則宜指爲浪事非務而爭嗤點也。倘使通人識士而觀焉。則未必有意督過之也。非徒不以爲過。亦必許我以知所務矣。余未暇恤彼而惟此之待。始余之鑿斯也。謂言盈尺則魚可以畜。及尋則蓮可以樹。適有戲障。惜其中道而輟。後之覽者。倘能闡而深之。繹而成之。又引源頭活水而來。則庶幾有終始。而於斯道益有光矣。是爲記。

丹陽山水續記後錄黽島潭

編輯

余平生志於勝遊。嘗曰。四海則已。域中山川。亦不遍觀。非夫也。若不得駕。雖蓬累可行耳。旣轉於窮途。仍之疲病。不能出門戶。心尙在勝。而濟之已無具矣。邇阿季適分符奈堤。堤卽一四郡。四郡幷以山水鄕名者。余復奮曰。吾聞龜島之勝。幷金剛,漢水而兼有之。倘從此始。豁淹沈之疾。暢超然之情。則躡楓岳。觀蔥海。第可圖也。省覲三至。始値淸和節。遂偕季。直抵於島潭。潭信雅麗。島信環奇。而不如聞聲遠甚。且林記所謂。白沙非白。丹岸非丹。袤不滿七里。廣纔步二百。水淸淺。萬斛舟難於竝棹也。石色黯黯不皓潔。而濯濯無蒙絡也。末之。林氏何苦溢言。善失眞乎。記卽貴實。愚請實之。蓋丹之壤。界小白之陰。衆皺所頹。急湍攢巒。殆無開眼處。而獨至於此。峽坼江匯。宛成別區。則非偶然也。潭之東西。殘山逶迤。南北絶岸對峙。潭之圍可數里。潭之深纔三丈。其淺者僅尺五。淥淨渟泓。宜鑑宜染。而潭心有石。蒼然離立。象山字。高其中而低其左右。矗矗若階庭怪石。安在坳堂水。特有大小之辨。誠造物小兒。弄儇費巧者矣。且北岸之石。洞天爲門。穹然如隮虹。倚於半空者。曰門巖。揷地爲屛。峨然如騫鵬。拖其長翮者。曰隱舟巖。此亦潭上之異觀。而林記不少槩見。何哉。潭西數步。有精舍雲。洪氏別業。主人已去。虛室生白。夜宿其中。魂骨俱淸。睡覺開戶。則淡月䑃朧。長煙冉惹。碧江空凝。如鏡開函。而波痕三岫。晻映於牕間。怳然如對水墨障子。眞妙觀也。旭朝物色。轉覺分明。登樓俯瞰。瀟灑絶塵。直欲留居而不去也。禺中飯訖。卽上小舟。余及季在中。漁子坐兩頭。蕩槳去來於淪漣瀲灎之中。翩若輕鴻。汎汎如鳧。上下左右。縱意所如。對酌微酡。發興鼓枻。詠招隱之詞。和孺子之歌。一時適志之樂。難以喩諸人也。有詩云雲。亭午。有上瀨船款乃聲於極浦沙際。俄而漸近。余亦促棹。相遇於三山下。卽是淸風宰。有一會期也。其季若胤及任氏子存焉。乃共客舟。歡然暢敍。復與之周旋。移日捩柂而回。順流而下。擧尊相屬。諧笑云云。頗有與衆之樂。而笳笛聒亂。殊失向來吟嘯之雅致矣。日晡。已過十灘。泊於赤城之下。移舟渚間。有棲鶻,玉女之翫。而灘險水駛。停橈無力。有詩云雲。夜宿鳳棲亭。朝登二樂樓。溪流碧玉。巖洞窈窕。正合逸士之幽棲。而官居俗氣垢汚已盡。主人之待對款款。而不可留也。帶微雨返江舟。歷數灘而及於丹丘峽。峽卽古可隱城。濯纓公所稱賞易嘉名者。不須複說。而峽束江盤。峻阜邃谷。乃其實相也。又一轉而入於龜潭。如五老,玄鶴,彩雲,玉筍諸峯。皆退溪先生命名而新之者。卽其記中。狀龜之形勢。極纖悉。蔑以加矣。然至其譬擬處。與今所見多不侔。乃知靡文滅質。雖賢者。亦不免也。酒半。有爭龜島之優劣。是非鋒起。余乃言曰。奇稱島。壯稱龜。似矣而非。何則。島之名奇。以三嶼也。龜之號壯。有衆峯也。然此之巖崖姸媚。有加於彼。玉筍秀出。亦云其奇。彼之沼澨恢弘。乃優於此。石門隱舟。又如其壯。則龜亦可以言奇。島豈獨無其壯。較斯二者。未易伯仲於其間。惟當斷之以兩美可也。爭者乃息。有詩云雲。又掣花灘,捩鶴棲,撇燕浦。則屛山夕照。已映寒碧矣。余乃逌爾東向而笑曰。試繙前記而較言之。濯纓得其中而失上下。林宰取其上而捨其下。惟退老可謂兼之。猶未能一蹙徹上下如禹之治水也。獨余之觀。先從上游。窺石門。攀棲鶻。躡丹丘。蕩龜潭而放之。風巖正似鑿龍門。決汝漢。瀹濟漯。排淮泗。而注之海也。然則今日之事。亦足以自多矣。有詩云雲。遂登樓臨水。酌而爲別。咸曰。今日之遊樂矣。四美二難幷矣。曰。雖然。舟中有二黑綬焉。其心憧憧於簿書期會之間。刺促貪程。一似射利之賈舶。故使我不得恣意選勝。爲可恨也。後當覓一輕舠。得一最能。而攜二三韻士。跌宕優游。以盡一江之勝。俟秋淸楓赤而圖之。那時。雖有俗子欲同乘。奚得焉。或曰。四郡絶勝之遊。難可再也。曰。惡。今人數名區。必稱首四郡。然四郡烏得爲絶勝。我明告子。今夫堤則猶存乎蓬艾間。倚林爲池。特一塪井。丹淸二境。最於四之中。而所見如彼。則永之北壁。余雖未矚。必無譏焉。昔余未見之也。聞人談島。則怳如超蓬瀛而上星漢。語龜。則凜若軼霞標而行玉山也。睠焉東顧。坐馳神遊。不翅若道山,淸都矣。及見之。絀於東周之聞。若天淵然。所謂島峯。直是怪石之雄。不可以山言也。龜峯顏色。率是䵝昧黔蒼。奚取於玉哉。儉其實而侈其名。莫甚於龜島。百聞不如一見。乃今益知。名者。實之賓也。雖然。物不自名。由人而名。則龜島之名。好事者爲之也。何處獨無曲水與斷岸。因右軍,蘇子而蘭亭,赤壁。擅名千載。由是。可隱之峽。微濯纓則安得爲丹丘。長會之峯。不退陶則焉能作玉筍。一經品題。便成鉅麗。人到於今尙之。有類周人之朴眩。其名不究其實也。苟求其實。則秀水佳山。往往而在。無其名。特未遇其人。四郡之比。豈可以量數。龜島焉得爲絶勝。若此類雖十反。不爲僭也。咸曰。子言則然。然子之始也。贊賞不足。而吟誦之矣。卒然絀之已甚。何其舛耶。曰。余之記。皆按故據實。何嘗有溢口。獨其詩云雲。然向余之詩。寓我之興。今余之言。破子之惑。漫興與辨惑。所不同也。皆應曰。諾諾。因書以爲續記之實焉。甲申首夏。童土畸生。識。

再遊記

編輯

是歲九秋幾望。余乃具舟於寒碧樓前。攜冠童四三。且往觀乎龜之潭。要以償首夏未盡之債也。平朝起柂。薄暮始至。其間里數三十而遠。水落石出。使船不易。每至於灘。百丈牽江。齊心一力。然後得進焉。倘心力少解。失機而退蒿。則盡棄前功。危厲隨之。信知上瀨之難。十倍於隨流。取譬學者功程。眞善喩也。所過。有燕漵之石。鶴棲之巖。凌江三指。乃邁花灘。雲棧引線於左右。錦繡成堆於遠近。微如煙抹。爛若霞蔚。晴波漾日。爽氣盈襟。逸興翩然。接應不暇。滿眼秋光。殆難以鉛槧槩也。纁黃。艤舟於玉筍峯下。北岸。有穹石陀然。可坐十數人。於時微陽西匿。素月揚輝。玉宇無纖。澄江如練。風恬波靜。水天一色。巖洞窈窕。雲煙明滅。第見群峯競秀。列壑爭姸。翠碧紆餘。金波瀲灎。汎彼中流。聽其所止。浩浩茫茫。朗然若入崑丘而嬉瑤池也。怳然如升太淸而臥玉虛也。於是盤白石。坐素月。命酒哦詩。極一時之歡謔。夜久酒中。枕藉酕醄。人皆爛睡。而余獨倚航頭坐。對孱顏之涵泳於淸漚。濃然如畫。眇然如夢。心融意悅。興與精聚。直到後夜而不能寐也。旣而。斗轉月沈。風淒露冷。稍覺肩聳神凜。遂就篷底而寢。寢未半。忽有漁子把炬。出自崦中。航一葦。手長鑱。叉巨魚。捷有神。倚舷而觀。亦一奇也。旭朝。解纜而上。泝洄而從。凡龜之首尾腰趾。恣意探討焉。五老諸峯。各有其態而絶特。惟在於龜峯。其爲狀也。束峽東來。南迤北折。一柱巑岏。陡起潭心。磅礴龍鍾。竦峭爲峯。峯頭有石。礧磈若龜伏然。龜之標。知以是也。東厓削壁參雲。宛如蒼玉長屛。傍開數十步。仰而視之。蕩蕩嚴嚴。神𢥠魄慄。骨毛灑然。蝖飛蠕動。雷殷響答。凜乎其靈異。且謂世無僊則已。有必遊居於此間也。還思前度歷玆。瞥然驀然。猶無覩也。今焉察之。石面之䵝蒼。非正色。雨淋日炙。雖致外渝。而其質。認是琬琰也。失今不再至。則應見笑於大方矣。蓋世之好遊者。只以壺觴詩律。漫浪諧謔。故力罷則興喪。心勞則意倦是徒騖於虛遠而不自適其適者也曩余之觀。亦有是病焉。始自上游棹舟。容與信宿。而後方及乎此。子猷之興已盡。玄度之具亦疲。則豈所謂蹶趨之反動心。失其適者耶。昔賢之聞有遺六塵。絶三緣。道通天地。思入風雲。觀動靜之妙。得仁智之樂。發悠然之佳趣。興水哉之善歎。超然浩然。不比於俗人觀者。濯纓之贊。退陶之賞。豈其有得於斯。而爲吾今日之適也耶。獨惜此境。介於兩郡。閱盡衆目。高之者太高。卑之者太卑。抗之則凌霄漢。抑之則墜淵谷。於是有美惡之溢焉。倘使蟠根赤城之顚。接派銀潢之渚。翔遊者鸞鶴。吐納者煙霞而已。則孰美而孰惡之哉。噫。聞古有司評者。家於斯。構茅齋。俯碧潭。專一壑之勝。以終其年。又有土亭者。樂於此。設脩綆繫木鶴。交兩峯之間。而作僊戲。指點於今。有遺蹤矣。余復於是。欣然有會於心。而欲踵二子之爲。未知從我者其誰歟。越三日壬寅。復作三島之遊。正見西峯。赤葉漫山。如張火傘。天朗氣淸。山容劍竦。水面鏡靜。乃方兩舠而蕩雙槳。出入島嶼。沿洄巖嶅。施罛得魚。膾炰供酒。一時酣樂。有不可極。俯察潭底。洞澈若空。而自北岸列壁下。上至隱舟。匯泓嵌竇。谽谺陰森。令人凜慄。誠老蛟神龍之窟宅也。仰見石縫之鬖髿者。盡是𣖡柏與黃楊。龍鍾可愛。顚崖有危巢。玄裳丹趾之鳥棲焉。蹁躚於千仞岡。皆前廋所未識也。欹午。遂題名於島之陰。衝夜而還。如別美人之喩。非虛設也。第觀島之東偏。地勢案衍而寬。一江彎環。三峯對矗。卽是小白一枝西北走。見水而止者。誅茅而居。不用一錢耕鑿之便。較龜全勝。且其處勢幽隩。正合考槃者也。丹丘不遠。赤城非遐。石門如彼。三山在斯。欲求棲遁處。舍此奚適哉。

睡隱姜公看羊錄跋

編輯

是書。始名巾車錄。乃先生手所題。夫巾車。固罪人之乘。而先生遂取以爲名者。何居。蓋先生執謙卑。若罪人然也。在先生所自處。雖如此。在他人則不可。況子弟門生。可因是損貶之稱而不思其變耶。嗚呼。我先生所遭罹。誠今古罕有之逆境。而先生所以處之。較然不失於正。觀其再墮海。九日不食。三疏拱九重。四年持一節。慷慨從容。至誠大義。始終烈烈。凌霜雪而貫日月。質諸天地鬼神而無疑矣。漆齒殊俗。亦知慕義。嘖嘖稱美。比之蘇卿。而及其歸國也。不有建請褒嘉之典。乃反擠陷下石焉者。曾蠻貊之不如。噫。亦不仁之甚矣。當其自倭京移海窖也。感慨作一絶曰。平日讀書名義重。後來看史是非長。浮生不是遼東鶴。等死須看海上羊。旣至海窖。有答人詩末句。亦曰。一壺椒醑慰看羊雲爾。則先生旣已自見其志矣。權石洲詩。所謂節爲看羊落。書纔賴雁傳者。蓋取諸蘇中郞不死之。輿誦而匹美之言也。由是。乃今得與諸益。消詳之。改定名曰看羊錄。以標先生操執而已。至於尙節闡幽而發揮之。則秪俟有道能言之君子云。

魯陵誌跋

編輯

舜擧承嘉惠。適于越。越卽柰城故郡。郡是魯山上王之墟也。有墓若廟存焉。祗事訖。得郡藏魯陵錄者。讀之。直是一副當吏牘耳。於其典故。實不足徵也。怪問之郡人則曰。舊所傳記。頗嘗纖悉。而不幸回祿。無復事斯者。邇者。李守文雄。慨然掇拾餘燼。而俱收行牒。有是錄雲。余於是竊不自量。乃就其中。刪其宂。撮其槩。又博求雜記小說。以裒益之。合成一帙。分作六條。曰事實也。墳墓也。祠廟也。祭祝也。題記也。附錄也。其曰事實。何謂也。跡夫上王之禍。起於癸酉。終於丁丑。其間安平,錦城事。何等大獄。而國乘中。全沒之。禪讓之時。改變其事端。遷置之際。移易其年月。儘非實記。乃是狐鼠奸媚所交亂也。然而野言瑣錄。傳信者多。終有所不可泯者。故乃敢捏合收載於逐段之下。以俟具眼者擇。而秉筆者採焉。曰墳墓祠廟。何也。噫。槁葬以後。天道周星。寅城觀察。上請修墓。而儀物始備。凝川太守。吉蠲交神。而孚享無闕。百世不替。甚盛擧也。賁如萃如。烏得無志乎。且昭陵廢復。貞洞區處。有不可以不志。故仍屬之玆焉。曰祭祝題記。何也。敬惟四節禋祀。祝史將事之外。別有九重降香。四注致享者。率世行之。受鉞分符。爲文明薦者。亦時有之。隆汚沿革。不可以不志也。且如騷人遊子東西行過。感慨傷嗟。發於歌詠者。有數焉。莫非出於性情之正。則亦應編摩。不宜終棄也。其曰附錄。又何謂也。夫臣傳尙矣。如金東峯,南秋江諸人事跡。固合竝錄於斯。而火史餘烈。至於戊午而極矣。故敢收錄其顚末。終附之。摠名之曰魯陵誌。繕寫一通。藏之齋室。聊欲以備此邦之故事而已。若其添補而廣其編。鋟梓而壽其傳。秪俟後來之君子云。嗚呼。有廢有興。莫非天非命也。列聖繼思愍惻。而崇報者盡矣。而獨於六臣也。尙無曠蕩之典。今若許其節。雪其冤。使之腏食於廡下。以明君臣一體之義。則寔聖朝之美事。千古之風聲。而誰能以此。一謦欬於吾君之側哉。愚旣竊記次輯之意。而竝書所感。如此雲爾。

公最近仁說

編輯

或問仁之說。曰。難言也。義。吾知其訓宜。禮。吾知其訓別。智。吾知其訓知。知者。可以通。別者。可以文。宜者。可以裁。至於仁。吾未知其若之何訓也。將訓人乎。訓覺乎。抑訓之以愛乎。有爲人之言者曰。天地生物。均氣同理。惻怛慈愛。體之在人。則訓人殆庶乎。曰。夫仁。固以人爲體。然人不可以盡仁矣。有爲覺之言者曰。不以物累。不爲欲蔽。癢疴疾痛。觸之卽覺。則訓覺其幾乎。曰。夫仁。固無所不覺。然覺不足以盡仁矣。孟子言惻隱之心。仁也。而後人不達。遂專以愛爲仁。是奚足哉。孟子固不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乎。端之雲者。仁在中而端見於外而已。退之亦說博愛之謂仁。仁者。固博愛。然便以博愛爲仁則不可。夫愛自是情。仁自是性。以愛訓仁。是指情爲性。如之何其可也。由是愛也覺也人也。俱不足以訓仁。則驟以語仁。不亦難乎。先儒曰。此在人深思。不可以言喩。只將聖賢言仁處。推類而硏窮之。則自可體認。雖歲而後得之。未晩也。然則仁其終不可訓耶。抑或有可言者耶。嗚呼。仁體至大。殆難以一字爲訓。然仁之道。要之。只消道一公字。程叔子。亦嘗言之矣。無已則必也其公乎。公之取義。比覺與人與愛也較最。學者但能從事於公。則求仁莫近焉。何以知其然也。大哉。乾元。萬物資始。洪纖高下。各正性命。則乾道之大。乃乾之爲。而元之所以元。卽以其無私也。記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此元之所以普萬物而無私者也。若或有分毫私。則元不得爲元。而天地之化有所息矣。是知無私者。統天之道也。在天之元。在人卽仁。仁者。以天地萬物。爲一體。包五常。貫萬善。寔人心之全德。而天下之正理也。其所以克盡己私。虛明瑩澈。一分身心。四亭入當。視天下無一物非我者。用何道歟。亦由是公而已。有斯而後。自然之生意。日以充長。所存所發。無非天理。而仁不可勝用矣。反是則流於姑息而已。入於頗辟而已。曷足以謂之仁哉。是知公者。盡仁之方也。噫。天道無私。而四時行。百物亨。人道至公。而四端充。百行成。然則四德之元。卽五常之仁。而無私者。卽公而已。公旣形則仁之全體。可得以觀已。曰然則今也。直以仁。爲公可乎。曰否。這箇公。只是毗於仁者。固不可將公。便喚做仁也。而所以仁焉之理。乃寓於公耳。何以言之。今夫人譬則鏡也。仁譬則光明也。公譬則又是無塵也。鏡無纖塵。而後能發其光明。人無一毫私慾。而後能成其仁。鏡而塵焉。䵝昧其光明。而非吾所謂鏡也。人而欲焉。滅害其公。而非吾所謂仁也。吾所謂仁者。勝私之謂也。無私則公。公則仁有是哉。公之不遠於仁也。苟公而以人體之。則可以覺。可以愛。可以恕。可以好人惡人。可以使在者直。而推極乎理一分殊之道。無所處而不當矣。公之近仁。蓋如是已。夫如是故。物我兼照。周流貫徹。耐以天下爲一家。中國爲一人。凡有形於天地之間者。若動若植。有情無情。莫不順其性而遂其生。其功用之大。至於參贊位育。而聖人之能事畢矣。博施濟衆。有不足言也。子曰。君子體仁。足以長人。故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聖人之於仁。必以公爲尙者有如是已。不以是公。吾未見其能仁也。橫渠訂頑。語極醇備。其曰。父乾母坤。體塞性帥。民胞物與。慈弱尊年等語。儘仁之體而公之用也。於此。足見天地萬物。與我同體。而便達得天德。嗚呼。上天之載無私。而元以之大。體元之道惟公。而斯仁至焉。則後之君子欲求仁爲己任者。盍於是公勉之哉。

阿拯字說

編輯

仁道至大。當之實難。乾始坤生。人以之人。爲之由已。惻隱其端。苟擴而充。泉達火然。誠博其愛。天下歸仁。爾名曰拯。字以蹈仁。援之有道。蹈之卽安。顧名念字。惟日俛焉。

祭李歲卿楚望文

編輯

噫歲卿。誰不如。克孝友。敦詩書。屠龍亢藝。遊刃有餘。吁歲卿。奚養違。能免寒。苟無飢。旣已勝喪。神扶庶幾。嗟歲卿。而止斯。不公侯。不期頤。善何報。才安施。茫茫天道。欲問其誰。

祭宋良賚夢錫文

編輯

嗚呼。公我行年。與較一歲。畯明惟兄。愚昏卽弟。童稚情親。汔玆四紀。相憐相敬。耐久不替。念昔與兄。鼓篋黌序。始任戴冠。辨志也晢。曰士生世。道腴是味。文辭而已。識者所鄙。遂會余心。擬共斯學。中身委巷。久矣離索。若瞽無相。夜求非燭。繄偶休明。得復簪盍。南麓茅齋。北郭招提。棲同一榻。業專三餘。雲龍舊願。鶼蟨新期。余嘗有事。於道之院。灕然相求。兄不爲遠。專心講磨。朱粹眞編。乃稱程張。興國微言。靑眸良晤。怳如隔晨。睠彼白江。龍臺之潯。誰將卜築。懷我好音。公能勇往。余苦駑緩。惠好深盟。十載未踐。逮君龍攄。倏捨江湖。縱我龜藏。倀倀是憂。尙賴兄勇。美退急流。庶幾攜手。終老徜徉。雲胡一朝。奪我之良。嘻噫吾友。生今志古。居常慨然。自任當世。標高揭揭。當官矯矯。誠以與人。明於爲己。俗物卑汚。唾猶泥滓。秉筆回眄。諒或招譏。峨豸正諫。忠豈見疑。倚君金華。屬望方專。一麾而止。彼蒼者天。聞君爲政。一心公國。約食剸繁。遂成勞谻。朋知嘖嘖。擧爲君危。立意較然。公不知疲。聊書自愛。反覆以勖。謂言豈弟。神扶勿藥。奚民無祿。戎疾是椓。公奮床褥。束甲而趨。饕風虐雪。灑泣馳驅。知君一病。職此而劇。邦之淪喪。遽至此極。忍死偸生。流痛不足。不獲滋垢。蟬蛻濯皭。在公何疚。獨我伊戚。回首江天。楓靑雲黑。靜念平生。骨驚心折。踽踽餘生。逝將焉薄。一酹永辭。已矣呑聲。不昧者存。庶昭衷情。

與李相國敬輿辛卯

編輯

廢疾岑伏。昏蒙依舊。而幸敎至此。不敢自外。略陳固陋焉。蓋聞大人之事。莫先於格君。格君之術。莫急於典學。學之爲道。不患不博。患不精。非知之難。行之艱。苟能精之行之。則一卷大學。亦足矣。特以君臣相遇。終古所難。歷觀三代以後輔相之臣。未聞有一人以正心誠意之說。責難於其君者。則亦恐厥咎。未必專在於上也。幸而今日。明良相遇。誠千載不易得之會也。盛德大業。不可謂無其基。則知今我聖學之典不典。其責全歸於吾相。誠意正心之說。不可以厭聞而或廢。積誠致志。反復諄切。期使吾君。克知天下務第一義。只在於學之一字。不作老儒之談。免爲他岐之惑。則思過半矣。第聞自來。所謂經席進講。應文塞望而已。終無着實受用之理。必須盡滌金華流弊。一遵邇英舊規。然後學有緝煕。日造罔覺之域矣。聖志旣立。聖意克誠。德修道積。洞見大原。則不惑於仁大智小之義。不眩於任賢去邪之道。小往大來而天下歸仁矣。說者曰。學問之道無他。只在於嚴師。嚴師莫若敬禮山林。此語誠是也。雖然。惟我鼎席之上。極一代儒林之望。平生經術。正宜致用於今日。嚴師尊道之責。恐不當讓與別人。閤下倘以此志。反復乎閣中同席。而協心齊力。以傳德義。則鶴子之和。夫豈遠乎。不如是。雖賁辭虛拘。日詢而三聘之。曷足以來千里之應。動四方之風哉。昔元祐相馬呂。至治可幾。而天不祚宋。朝論橫潰。流弊汔於淳煕而不絶。試取孝宗紀觀之。未嘗不三復慨然也。噫。儒道之亨否。而世以之汚隆焉。己卯癸未。實我東之盛際。而不幸小人間之。秉任不卒。誠可痛恨。今日雖曰季世也。而天欲再興我靈命。則必無己卯癸未之厄矣。況聖上新服。賢輔同升。士林洽然。百姓顒若。豈可以時之大蹇。而不思小利貞之義乎。閤下有志於前。修之事業。則素所講求者。其必有道。而竊嘗謂吾東方經濟規模。實有栗谷先生成法。後之任世責者。不須別創新智。只合奉是餘矩。條奏而潤澤之。則事半功倍。可無憂矣。今閤下若以爲當然。則盍於遠猷之辰。入告而體行之耶。竊念閤下備嘗險難。閱盡世變。而畢竟當此末流。遇此際會。將何以處得善而保晩節耶。朱子曰。富貴易得。名節難保。彼志富貴。與世推移者。固無譏焉。若以我公淸名直道。倘不能早自別於儒俗之間。而終未免出入左右於蠻觸之場。則有害身心。無補公私。恐非所以酬恩報國令聞長世之道也。閤下但當法古人行古道。自正以正吾君。自濟以濟斯世。服此二義。以決去就。則不負所學。不愧俯仰。而永有辭於萬世矣。伏惟高明。想已晢辨密察。熟量善處。而私憂過慮。無任款款之衷。敢竭其卑懷而不知止。冀幸閤下恕其狂簡。而試垂財擇焉。

答趙希溫乙亥

編輯

壺山一別。怳如隔晨。白髮靑陽。忽焉而至。矯首停雲。益增歲暮之憂。殷勤尺素。盈把入懷。以悉鳴琴。雅履安貞。二復披對。極慰憧憧之思。矧玆碧石兼魚之餽。優於供老。雪花中心之貺。不翅萬金。僕僕之餘。拜嘉無已。弟行年四十。刺促依樣。自笑而已。所敎碑字。其時臨發迫促。五日之內。才成算子。有不堪見。故尙無打本之來者。設有日後之來。曷足以汚淸眄哉。餘懷縷萬。呵凍老草。所冀珍重自愛。

與鄭晏叔甲午

編輯

字履起居。頃日李汝休歷玆。說與吾兄遭變之故。不勝慽嗟之至。固知如絃之直。不諧於薄俗。而豈料其至此極也。南方不可以久託些。然豈若是小丈夫哉。此方亦然。吾亦欲從此逝。秋風命駕。攜手同歸。綽有餘裕矣。吾兄以爲如何。爲此專伻以候。

與弟汝望文擧吉甫宣擧甲辰

編輯

南臺之擬。非倫一怪。咄咄莫知其故。意是郞官弄儇之致。太宰深長。必不做錯。似無再誤之患。令君之懼。徵君之憂。可謂過慮閑愁矣。然世間事無不有。設如僉君之見。有更擬受點之患。儂則無所患而友有喜矣。何則。本以庸庸。老於試燭。無奇策才力之譽。無巖處高士之行。又無直言敢諫之姿。而濫吹冥升。已是非分。行年七十。死亡無日。雖密靜處養。難望延數年之命。況可望蹩躠風波而涉末流乎。以此肝膈。直告於朝。乞骸而歸。則吾退綽有餘裕。孰能禦之哉。乘此徑歸。兄弟參會於故鄕。游息於松楸之下。樂莫樂也。令君之喜。以實不賓者。先獲我心矣。若夫世之強之迫之。恐之槩之之事。在令誠難爲說。儂則不難矣。

與弟汝望文擧吉甫宣擧乙巳

編輯

儂行木道到此。旣失原州之路。申狀南爲。又非誠愨之道。玆始決計入城。陳乞而後歸田。初心如許。畢竟不捨。仍臥歸舟而去。前頭風浪。吁可怕也。

與弟汝望文擧吉甫宣擧乙巳

編輯

儂之南歸。本意也。久於此。非志也。其北還。倘來也。暫於彼。亦非志也。我之平生。流行坻止。初無適莫。故或有爲養趨食之時。然亦無自家必得之計。退於鄕一年二年。入於城亦如是。往來優游。自無損益。亦無利害也。無益有害之示。義未之覺也。更須明敎之。

與弟汝望文擧吉甫宣擧丙午

編輯

續得平信。蘇豁當晤。三錫之餘。命廩一節。最是實着。亦猶行古之道也。設有不安於心者。其將何辭以卻之。不忍飢餓。周之則受。高尙之士猶然。況以世家子孫。肆然卻之。若將凂焉。安敢不恭乃爾。分義至嚴。不可犯越以必遂己志。而高其名也。名爲公器。多取之嫌。反有大焉。含光自穢。苟全性命。明哲之道。豈其微哉。石江自樹。又別於山野。尤當傴俯以恭命。斷不宜偃蹇以自恣也。飢飽各異。殊非強同。嗟來之食。其謝猶可。況吾君之賜乎。不義兄祿。爲蚓後已。況不屑吾君之食乎。意其操有甚於仲子。人必以伯夷淸名歸之。高則高矣。不幾於謂吾君不義耶。取名與取米。孰重孰輕。推此以思。豈非大可懼者乎。高高雲月。終非處亂之道也。深憂過慮。書不盡載。僉其默會。

與弟汝望文擧吉甫宣擧丙午

編輯

卽得七日聯書。就審有齊迨吉。旣翕湛樂。喜氣可掬。淹沈諸疾。次第見昭蘇。可指日也。人和致祥。賁若草木。倘我令君攣膝。乘北和氣。一朝豁然欠伸而舒。蹈舞太平。則豈不休哉。大谷詩曰。地窄膝猶舒。誠今日之可法也。天時人事。十年則變矣。氣血亦應隨時而變。長卷而不舒。理外之說。誰爲信之。愚竊慮歎。

與弟汝望文擧吉甫宣擧丁未

編輯

坡院合享之擧。不可不及此重修之際。而拘於位次同異之說。勢將莫之成。咄咄奈何。文成公嘗主序齒之論於太學曰。壯元之尊。施於榜會可也。明倫之地。豈可無長幼之禮雲。今日坡山之事。亦猶是。道德高下。行於他院可也。坡山鄕黨。莫如序齒也。未知如何。

與弟汝望文擧吉甫宣擧戊申

編輯

諸君所蹈。機緘不凡。爲世所指名。達人之明忌也。苦節之不可貞。豈以是耶。遯之時。亦有小利攸往之吉。況生今之世。安得一反之古哉。明哲之保。無道之免。柳季之直道也。可師法。行中淸權。聖人所與。高明倘可消詳此等義理。相與改圖。慮善斯征。則吉孰大焉。

與弟吉甫書壬辰

編輯

踰嶺到任。百事敗意。無開眼處。獨悲奈何。山崛水黔。高陵當戶。吏人似猴。民俗生獰。盡日簿書期會之間。了無優閑之望。舊喘增劇。薾然疲役。似此形勢。猶難久堪。加以邑事渙散。決非拙手所可收拾。歸來一賦之外。無復有善道也。悶歎悶歎。漢師之遠。阻絶固宜。魯鄕伊邇。亦不嗣音。此心忽忽。特一謪居。將別萊君。益復不聊。倘與二三。共登頭流冢頂。則可以寫憂。春還。卽須攜手龍西。辦此淸遊。幸甚。來時入山陰。適値晴雪皎月。至今魂夢。常在於換鵝池館。彼眞絶景。誠不可不一來遊也。

與弟吉甫書甲午

編輯

此地。卽是秋江本貫。退陶聘家也。兩賢少日。游釣最久。而越俗不好賢者。亦緣強近陜賊故也。向有書院之議。今已歸一。定礄基。將授矩焉。時詘擧贏。恐反擾民也。位次則應以世代先後耶。抑別有異同耶。須熟量以示之。吾意以爲。退陶來此時。卽妙年也。道德未純。欲以其時地位而處之。亦一道也。秋江有精舍於闍山中。退陶嘗欽其風。而賞慕不歇雲耳。

與弟吉甫書丙申

編輯

時寒慄烈。宜於伐氷。而鐵衾之苦。在在同憐。第聞勞症復作。憂慮實深。保惜。亦儒者事。太用則竭。所冀澄心息慮。味道之腴而已。若余者。自貽伊戚。日覺消耗於無益之地。自笑之不暇。無暇於曉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