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竹泉集
卷十
作者:金鎭圭
1773年
卷十一

玉冊文

編輯

中宮殿上尊號玉冊文

編輯

基王化於宮闈。協迓駿命。頌母儀於琬琰。對崇鴻名。鉅典載陳。徽猷斯稱。恭惟王妃殿下。位尊正內。文貴在中。存壹心於相成。每警齊詩之夙夜。贊盛烈於遺義。深得漢後之春秋。邦運賴以克昌。梱範因之益著。譬凱風之養物。和澤入人。體厚坤之承天。柔德根性。旣兩極儷其休美。故二字共此揄揚。玆有祖宗之攸行。宜副朝野之至望。臣等不勝大願。謹奉冊寶。上尊號曰惠順。伏惟王妃殿下。光膺顯冊。佐闡弘圖。敎宣九嬪。播彤史之炳煥。慶衍百世。翼寶祚之靈長。

樂章

編輯

永昭殿樂章順成曲

編輯

天命淑德。合王初載。履邦之否。終回於泰。補天以石。玄機是斡。用含而光。順成其烈。雖跡之泯。而澤之長。於昭萬年。佑我宗祊。

敬寧殿樂章永範曲

編輯

有齊維後。婉婉夔夔。以媚聖慈。以亨艱危。如月之晦。復圓其光。終始夙夜。承我烝甞。惟其底玆。曰德有本。猗孝與敬。永範宮梱。

中宮殿正位冊禮後百官陳賀箋

編輯

徽音彌著。重配乾極之尊。顯冊載敭。咸戴坤位之復。宗袥增慶。彛倫有光。恭惟中宮殿下。德全幽閒。道葉博厚。承天以順。迓寶命之維新。安土敦仁。式玉度之無玷。肆膺休稱之復正。遂底嘉典之克成。伏念臣等。跡忝鵷班。誠鰲抃。六載之人情積欝。幸瞻慈儀。二南之風化佇行。願獻善頌。

保社復勳頒軸後功臣嫡長等謝箋

編輯

辨洗前衊。快慰黃壚之寃。胙復原封。重宣丹書之信。恩深念舊。感極追先。伏念臣父等。以親臣而値危疑之時。爲褊校而備奔走之任。荷心膂之託重。旣竭忱誠。察睨眴而督姦。粗著勞勩。遂致兇渠之抵法。仍叨爵賞之䟽榮。夫豈因亂而徼功。只是爲國而效義。不意姦孽乃售報復之謀。盡翻獄情。反搆屠戮之禍。厚誣至及於泉壤。舊約莫保於山河。蓋權臣恣行蔽蒙。非聖恩有異終始。何幸淵衷之深悟。特降明命而夬栽。吠日之逆節斯彰。罪名復正。欺天之慝態難掩。典刑亦加。念旂常之前功。還鞶帶於旣裭。鴻臚奏策。若定初封。獜閣新圖。宛開生面。申以辭令之惻怛。重此錫賚之便蕃。廣庭縟儀。怳覩疇昔之盛事。覆巢餘息。得承曠世之寵章。仰惟予奪之間。匪有私爾。諒由是非之辨。久益洞然。豈但九原之榮光。可爲百代之斷案。玆蓋伏遇主上殿下乾坤覆載。日月照臨。堲讒屛奸。大更風化。褒忠伸枉。無間死生。致令抱恨之魂。復被懋賞之渥。臣等敢不勉襲遺緖。期答隆私。資父事君。義敢忘於移孝。同休共戚。誠倍切於願忠。

代觀察賀正朝箋

編輯

瑤圖御極。咸仰二紀之治。寶曆頒正。聿迓三元之慶。德參發育。運占靈長。恭惟主上殿下。揆道體乾。膺期出震。建皇極而錫民福。旣敘彛倫。若昊天而授人時。更煕庶績。玆當履端之序。益享對時之休。伏念臣某乍違天閽。遽更歲籥。職係東服。莫陪獸樽之盛儀。心馳北辰。願瞻象魏之懸法。

王世子賀殿下三十一年箋

編輯

玉體安於三朝。常切承歡之悃。寶曆過於卅載。爰瞻餙慶之儀。欣頌攸同。蹈抃自倍。恭惟誕續景命。丕衍弘圖。法二帝之執中。旣接傳授之緖。體三宗之無逸。聿致靈長之休。猗歟臨御之多年。展也化育於一國。群情難抑。望舊典之克遵。盛德愈謙。示宸章而固拒。何幸至懇之曲察。乃獲縟禮之快陳。伏念乏溫文姿。叨儲副位。瀝血累牘。粗申愛日之誠。拜手大庭。願獻齊天之壽。

王世子中宮殿賀箋

編輯

仰慈範於內壼。誠切承歡。對顯號於重宸。禮隆歸美。慶均區域。喜甚晨昏。恭惟惠順王妃殿下。溫惠之姿。中順其象。穆宣陰敎。克著二南之風。協贊王猷。式闡萬東之義。屬黼扆誕撫亨運。肆瑤牒共薦徽章。伏念臣銅龍位叨。河睢化被。寢門愉色。勤子職於三朝。岡陵寶齡。祝天休於兩極。

冬至賀箋在江都時

編輯

百靈護於重宸。方祝康復之慶。一陽回於六琯。誕膺亨泰之休。歡聲應雷。和氣舒日。恭惟顯義光倫睿聖英烈主上殿下。體居離正。德葉乾剛。履舊邦之命新。天心克享。軫君子之道長。陰氛自除。屬當剝盡之辰。益迓鼎至之福。伏念臣久違楓陛。忝守海都。因事造朝。佇縟儀之親覩。先期獻賀。玆挈令之勉遵。

正朝賀箋

編輯

太和囿於一氣。災沴自消。嘉會屆於三朝。吉祥滋至。玉體克豫。寶命彌新。恭惟德葉發生。仁符訢合。衍箕疇而錫福。旣致觀感之休。頒月令而順時。益收財成之績。屬慶節居靑陽之左個。猗治象若黃道之中天。伏念臣比違昕庭。遽更歲籥。跡危恩重。期隕結於寸忱。身係心馳。寓抃祝於尺幅。

淮陽誌序

編輯

邑之有誌。蓋所以攷沿革審形勢記山川著風俗也。故凡名都勝邑。幷各有誌。人之覽閱者。不得足踐目擊。而已自瞭然矣。惟淮之爲邑。以名勝冠八路。則尤宜有誌。而勝覽所載。以咸於列邑。略而不該。且近事無繼錄。覽者每以爲病。及余視篆於此。問其誌則無。而只有趙侯宗著臥治日記之所錄。此較勝覽稍詳。而然其繁簡不適。體例或違。又附合於邑事叢瑣之中。蓋不能無憾於攷閱之際。余遂以簿書之暇。手自裒錄。依勝覽例分綱註目。而勝覽之所闕漏。近事之可添增者。幷該括而俱收。又揭圖於其弁。以便觀覽。仍錄田土戶口軍兵餉穀之爲邑大事者。後人之覽此。若留意於其大者。而毋獨以百川萬瀑。爲游賞之資。則其於分憂共理之道。庶幾有少補爾。

丁丑捄荒錄序

編輯

淮邑於窮峽。土瘠民貧。雖樂歲亦無蓋藏。而自乙亥薦大饑。災荒之酷。爲一路最。又數易長吏。弊於送迎。公私蓋赤立矣。余以丙子冬末上任。則道殣絡如。而庾積枵然。無可藉手而賙賑。兼以素昧吏事。莫知所以通變。第據求牧之義。再封章陳懇於朝。則命移平海穀以捄饑。春川麥以播種。凡諸賦役。或許蠲減。或令退納。方伯又請得江都米賑廳錢。余遂就民之編於邑籍者。計口多寡而等戶爲三。又相其勢之緩急。以邑倉糶穀及諸路移粟。均賦而量予。至麥收而訖。錢則從其願得而分給。又自痛節損力。經紀替備其若干賦役。蓋民於半歲之間。不出一粒一絲。而仰哺縣官。得以有孑遺於今日。玆寔荷聖朝罔極之惠澤也。夫事可攷於後者。例以著錄。則今玆之荒政。宜有所記。乃撮賑饑蠲賦之目。開列成錄。以便後之攷覽。仍附邑弊民瘼之未及釐正而傳屬後人者。是凡所以銘聖澤而記邑事也。則區區近伐之嫌。有不暇避。故爲之識。丁丑七月下澣書。

戊寅蠲弊錄序

編輯

前歲秋初。余將投紱而歸。略記捄荒蠲賦之事及邑弊民瘼之可以釐正者。欲以付屬後人。旣未獲免而還任。則又値災荒。遂益自勉。鳩聚若干錢穀。賙賑其饑餓。代納其賦役。而凡諸前日之所記弊瘼及其他不可因循者。周年之間。幾盡釐正。至於事關上司者。亦有申請變通。而此外又不無心知其爲弊政。而拘掣事勢。未能盡改。今叨恩召。而猶未忘情於邑事。續錄前秋所記以後二十餘條。附諸其下。固知勞拙不足傳眎於後。而若其區區所用心。庶幾因此可見爾。戊寅九月書。

復位祔廟都監題名稧屛序

編輯

上之二十四年十月。追復魯山大君王位。於是公卿博士議上大王諡曰純定安莊景順敦孝。廟號曰端宗。後諡曰定順。徽號曰端良齊敬。而將躋祔於廟。設都監以敦匠。而置都提調以下若干貟。有捴治有分幹。咸奔走蕫釐。月再閱而工告訖。悉具冊寶鹵簿諸儀物。涓吉親享祧室而納新主。旣禮成。計諸臣勞而錫賚焉。嗚呼。自昔有國。祖宗之未遑。至後嗣乃擧。若稽皇明景帝之位。復於成化。我神德後祔禮。行於崇陵之世。然景帝位復而不祔。神德後初固有顯稱。豈若玆事之較重而盛也哉。然則聖朝所行。蓋不特合乎從周之義。抑其追遠之誠。有光於繼述矣。惟我諸臣。幸而遭際聖世。承是命而相是役。亦可謂與有榮焉。凡國有事而設都監。蕫事之臣例題名。爲屛若障。爲志同事。以毋忘於後耳。今所遭際。其榮也若此。則尤宜圖所以毋忘。提調閔公李公遂諗於僚屬。命工爲屛。列題始終同事者之官職名氏。屬不佞序其事。夫屛之爲也。固爲毋忘同事。而然後之覽此者。必將興感於今日曠世之典禮。而仍歎諸臣之幸際聖世。託名盛事矣。則是不可槩以尋常題名論也。故爲之序。

梧灘集序

編輯

自古攻詩文者。華而少實。言語雖妙。鮮有行義之可稱。又就其言語而論之。亦多流宕而不能雅正。朱夫子以人之不講義理。而只學詩文。爲落第二義。又病其不學好而學不好者。誠是至論。噫。以前古而已然。況於挽近哉。而若梧灘沈公者。庶幾言語行義之具美。而所學亦可謂得其好者矣。公早以詞翰名。而尤長於詩。爲詞林所推。蓋同時諸子雖有以才氣自許。不取法於古。而公則斤斤以少陵與盛唐名家爲型範。無論蘇,黃之非所學。亦不肯出入於元和長慶。譬如闕里縫掖之徒。羞道桓,文。人或目以連城千里之瑕蹶。而較其品格。不啻高於諸子矣。抑公所存又不在此。公之考晴峯公以先寃未伸。臨絶握公手以勉而目不瞑。公以爲至痛。其初除從官。沫血訟寃。而朝廷以事在先朝。不卽准許。公遂自屛州縣。棲遅半世。常如窮人之含恤者。前後諸公爲之陳辨。竟復其已裭之鞶帶。此蓋公誠孝之懇惻有以感人也。及其當諫職則斥奸壬之矯誣。處經幄則辨上下之疑阻。雖至困戹觸忤。而亦不悔。其憂國忠君之篤摯。於此可見矣。嗚呼。凡此豈世所謂詩人之所能及哉。蓋公敦厚靜退。其平日內行純備。通籍四十年。而每逡廵榮塗。晩雖名位漸顯。亦多引疾郊居。惟托興於江湖觴詠之間。不以世之得喪榮辱。置其胷次。此所謂不累於外物而全其懿德者也。且夫所貴乎義理者。以其明於忠孝之道。而今公之孝於親忠於君如此。使朱夫子而見之。未知當何以品題。而尤菴宋文正以一代宗儒。嘗深許公賢。而至白其先寃。由是觀之則公可免爲第二義之歸。而其詩學之得失。具眼者亦當辨之也。始余少時。望見公容儀之魁壘。固意其爲厚德君子。及詳其居家立朝之大節。則益信前見之不謬。今讀遺集。又知其詩格之高。竊歎華與實之兼備。古所罕有。而乃幸得之於公。遂識其慕仰者而爲之序。

江都誌序

編輯

有國之置保障。其重非郡邑比。夫以郡邑而必有誌。爲其記建置沿革山川人物。以備攷覽也。其輕而猶如此。況於重者哉。惟江都。王氏之所嘗入都。而本朝自光海時設保障。仁祖於丁卯移蹕。遂陞建陪都。是後列聖所經營益周密。而至當寧列墩築城。又建行宮。此外凡諸措置。擧無不備。則其不可無誌也尤較然矣。余以甲午春。受任於斯。求其誌則無。只有前任人題名錄下。略記邑事者與頃因將續勝覽。錄呈有司之副。而亦未該具。余遂留意玆事。而務煩未成。翌年解歸。乃居閑而專精。裒錄其於形勝防守之要。軍民食貨之重。靡不載焉。蓋不特建置沿革山川人物之例記者而已。以本府之爲國所重。而今始備郡邑之所皆有。斯亦庶可爲修補闕政之一端歟。前之闕焉者。特未遑耳。今所區區著錄。非以求多乎前人也。顧余於此。蓋自有託意者。天險雖固。其守則在人。以本府往事言之。當王氏之都。雖權臣主兵。能堅守不撓。以至垂四十年而卒爲虜所脅。捨險出陸。盡毀其城郭。其後倭至而蕩然無所拒。殺戮孔慘。幾爲曠土。此已可爲聖代之殷鑑。而至若丁丑事。最可痛恨。彼二三竪子。濫屍捍守之任。自棄天險。背君親而惟其生是偸。肆致有天地飜覆之變。使江山寃憤。至今難濯。前轍之覆。懍然在目。余於此等事。著錄尤詳者。夫豈爲一府掌故所資也哉。抑余之所重感者。丁丑之變。固彼竪子所致。而金相國以下諸公之在本府者。亦格於守臣。不得有爲。終至捨命自靖。府之武士慷慨欲爲國殺賊。而無所施。徒殞其身。下至賤隷匹婦。臨亂而亦莫不各殉其孝烈。噫。苟使當時捍守得人。旣自盡其忠慮。又毋侮老成。容受規戒。仍善用其奮義皷勇之士氣。則閭里氓庶之能自勉於孝烈者。亦將移以爲親上死長之義矣。以此險阻。而又不失其人謀。則何患乎不濟。且今守備次第措置。其險有加於前。爲守臣者當事而所可勖。實在懲毖。此吾所以爲此誌也。後之諸君子。其見諒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