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香筆記/卷四
卷三 ◄ | 第一香筆記 卷四 |
► |
第一香筆記卷四
吳郡朱克柔輯著
引證
編輯山谷記云:「蘭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十蕙而一蘭也。離騷曰:既滋蘭之九畹,又樹蕙之百畝,則知楚人賤蕙而貴蘭矣。蘭蕙叢生,蒔以沙石則茂,沃以湯茗則芳,是所同也。至其一幹一花而香有餘者蘭也,一幹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也。」余居保安僧舍,開牖於東西,西養蕙而東養蘭,觀者必問其故,故著其說。
邱愚山作《牡丹志》,引眾花為輔,而不及蘭蕙,可謂識見淺陋,抑以清品不敢褻慢耶。張景修十二花客,以蘭為幽客。
勾踐種蘭渚山,王右軍蘭亭是也。今會稽山甚盛,餘姚縣西南竝江有浦,亦產蘭,其地曰蘭墅洲,自建蘭盛行,不復齒及,移入吳越輙凋,有善藏者,售之輙得高價,而香終少。見《越絕書》
浙江蘭谿縣蘭陰山,多蘭蕙。
武義菊妃山,多蘭菊。
湖北蘄州有蘭溪,其側多蘭。
南昌府寧州內有石室,北多蘭茝。
蘭江在澧州,又名佩浦,地多蘭蕙。
敘州府石門山,產蘭凡數種,又名蘭山。
蘭山在蜀敘州,蘭生於深林。〈以上見《圖經》及《羣芳譜》《花史》各書。〉
近來出蘭蕙處,攜販至蘇門者,徽浙居多,其各山採產無常,或此山竭取,復至他山,搜羅殆徧,近如陽羨山中,則鮮好花。
劉次莊說樂府,又引離騷「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以為沅澧所生,花在春則黃,在秋則紫,春黃不若秋紫之芳馥。《花史》
葉如莎,首春則茁其芽,長五六寸,其杪作一花,花甚芬香。《花史》
水仙甌蘭之品逸,宜磁斗綺石,置之臥室幽牕,可以朝夕領其芳馥。《花鏡》
宋羅畸元佑四年,為滁州刺史,治廨宇於堂前,植蘭數本,曰:予之於蘭,猶賢朋友,朝襲其馨,暮擷其英,攜書就觀,引酒對酌。《合璧事類》
吳孺子藏蘭百本,靜開一室,良適幽情。見《唐書》
唐龍朔年,改秘書省曰蘭臺,秘書郎曰省郎。見《唐書》
東坡云:清泉寺在蘄水郭門外二里許,有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水西流,故其詞有「山下蘭芽短浸溪」之句。
顏師古蘭賦:怪奇卉之靈德,稟國香於自然,灑嘉言而擅美,擬貞操以稱賢,詠秀質於楚賦,騰芳聲於漢篇。
王鳳洲作張應文《續蘭譜》序云:南中花木,意亦不大好之,顧猶好蘭,而不甚曉其事,與所以滋培之理。友人有見貽者,至冬輙萎敗,亦任之而已,今從張君譜,稍得其事與理。
方宇作蘭傳云:姓蘭名馨,字汝清,號無知子,始祖國香,草姓也,其傳頗委曲有致,茲不備錄。
《羣芳譜》云:紫莖赤節,苞生柔荑,葉綠如麥門冬,而勁健特起,四時常青,光潤可愛。一荑一花,生莖端,黃綠色,中間瓣上有細紫點。幽香清遠馥郁,襲衣彌日不歇。常開於春初,雖冰霜之後,高深自如,故江南以蘭為香祖。又雲,蘭無偶,稱為第一香。
楚辭言蘭蕙者不一,諸釋家俱為香草,而非今所尚之蘭蕙。竊謂如蘭畹蕙畮,氾蘭轉蕙,蕙蒸蘭藉,以及蕙華曾敷,曾重也,言蘭必及蕙,連類並舉,則為今之蘭蕙無疑。不然香草甚多,類及者何不別易他名,而猶眷眷著於此,惟騷人擷秀揚芳,愛其幽貞,不禁言之反覆,其他蒙茸芳草,不過偶一及之,若遯齋、藎臣諸說,未可據為定評矣。汪訒菴本草註云:山蘭為花中上品,古今評者,列之梅菊之前,至於紉佩為騷人託興之辭,即引製芰荷以為衣,集芙蓉以為裳,以證今之蘭蕙,未嘗不可紉佩,其說近是,故並錄之。
按舊說有春蘭、秋蘭之名,或謂有至秋復芳者,以今考之,蘭芳於春,名副其實,蕙繼之,開至立夏而止,當名夏蘭,至於建花入夏而開至秋尚茂,則當名秋蘭,如此則諸蘭之名目,可以定矣。
《汗漫錄》載摩詰貯蘭蕙,用黃磁斗,養以綺石,累年彌盛。詩云:「婆娑靖節窗,彷彿靈均佩。」其視屈子所言之蘭,非若後人之以非蘭名蘭明矣。
再按九歌,春蘭秋菊竝稱,上文有傳葩代舞之句,紫陽集註,謂春祠以蘭,秋祠以菊,即所傳之葩也,如此猶得指為香草,而謂非今所尚之蘭耶。
歐陽公《洛陽牡丹記》云:「至牡丹則不名,直曰花。」其意謂天下真花獨牡丹,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吾於蘭蕙亦云。
《荊楚歲時記》大寒三信,瑞香、蘭花、山礬,所謂二十四番花信是也。
錢塘田藝蘅,大書粉牌懸花間,有名花猶美人,可玩不可褻之語,真能愛護者矣。今所用花牌插於盆內,將花之名目書之,並記栽種年月,庶花多者,得有稽考,不致混淆焉。
古人如彭澤好菊,蓮溪愛蓮,白香山養竹有記,宋廣平梅花作賦,下此則牡丹譜、芍藥譜、梅竹譜、菊花譜、靈芝譜、建花譜,各有專家。至於蘭蕙,自唐宋歷朝諸人之見於歌詠者甚多,獨無專譜行世,則此遊戲之作,或未免於好事歟。
李太白詩有云:「若無清風生,香氣為誰發」。喻人有引進之意,然已失蘭之品矣,不如劉夢得「蘭在幽林亦自芳」之句,巧占身分,至楊誠齋「建碧繽繽葉,斑紅淺淺芳」,真可謂味同嚼蠟。
附錄
編輯燕閒清賞
- 專論建花,凡栽蘭蕙,亦可以意採取,其字句有未妥者,有刪改處。
天不言而四時行,百物生。蓋歲分四時,生六氣,合四時而言之,則二十四氣以成歲功,故凡在穹壤者皆物也。不以草木之微,使之各遂其性者,惟在乎人之乘氣候而生全之也。夫春為青帝,回馭陽氣,風和日暖,蟄雷一震,土脈融暢,萬彙叢生,其氣有不可得而掩者,是以聖人之仁,順天地以養萬物,必欲使萬物得遂其本性而後已。人之於蘭亦然,故為臺太高則衝陽,太低則隱風,前宜南面,後宜背北,蓋欲通南薰而障北吹也。地不必廣,廣則有日,亦不可狹,狹則蔽氣。右宜近林,左宜近野,欲引東日而被西陽。夏遇炎烈則蔭之,冬逢沍寒則曝之。下沙欲疏,疏則久雨不能淫。上沙欲濡,濡則酷日不能燥。至於插引葉之架,平護根之沙,防蚯蚓之傷,禁螻螘之穴,去其莠草,除其絲網,助其新箆,剪其敗葉,此則愛養之法也。其餘一切窠蟲族類皆能蠹害,竝宜除之。所以封植灌溉之法,詳載於後。〈天下愛養。〉
草木之生長,亦猶人焉,何則,人亦天地之一物耳。閒居暇日,優遊逸豫,飯食得宜,泰然自適。以蘭言之,一盆盈滿,自非六七載培植,莫能至此,皆由人愛養之念不替,灌溉之功愈久,故根與壤合,然後森鬱雄健,敷暢繁宣,蓋有得之自然而然者。合焉欲分而析之,是裂其根荄,易其沙土,況或灌溉之失時,愛養之乖宜,又何異於人之饑飽無節,則燥濕干之,邪氣乘間,入其營衛,致不免於侵損,所謂向之寒暑適宜,肥瘦得時者,此豈一朝一夕之所能仍其舊哉。故必於寒露之後,立冬之前分之,蓋取萬物歸根之候,而其葉則蒼,根則老故也。或者於此時分一盆吳蘭,吝其盆之端正,不忍擊碎,因剔出,而根已傷,暨三年培養,猶至困憊,於今深以為戒。欲分其蘭,須碎其盆,然後逐箆藂內取出積年腐蘆頭,每三箆作一盆,盆底先用沙填之,即以三箆藂互相枕籍,使新箆在外,作三方向,卻隨其花性之肥瘦,用沙土從而種之,盆面以少許瘦沙覆之,以新汲水一勺,以定其根。更有收沙曬沙之法,此又分蘭之至要者,預於未分前半月,取土篩去瓦礫,曝令乾燥,或欲適肥,則淤泥沙可用,使糞夾和曬之,俟乾復濕,如此十度,視其極燥,更須篩過,隨意用之。蓋沙乃多年流聚,雜居陰濕之地,久曬則得陽光,蘭之驟爾分拆失性,假陽氣助之,則來年叢箆自長,與舊葉比肩,此其效也。苟不知收曬之宜,用彼積掩之沙,或憚披曝,必至羸弱而葉黃者有之,不發者有之,積有日月,不知體察,其失愈甚,及其已覺,方始滌根易沙,加意調護,其能復不亦後乎,抑不知其果能復焉,如其稍可全活,又幾何時而獲遂其本質耶,故為深愛惜之,特為之言曰,與其既損之後,而欲復全其生意,寧若於未分之前,而預全其生意,豈不省力。〈堅性封植。〉
夫蘭自沙土出者,各有品類,然亦因其土地之宜,而生長之。故地有肥瘠,或沙黃土赤而瘠,或沙濡土潤而肥。有居山之巔,山之岡,或近水,或附石,隨地而產之,要在度其性何耳,不可謂其無肥瘦也。苟不能別白何者當肥,何者當瘦,強出己見,混而肥之,則好膏腴者,因而得其所養,花則轉而繁,葉則雄而健,所謂好瘦者,有不因肥而腐敗,吾未之信也。一陽生於子,荄甲潛萌,我則注而灌之,使蘊諸中者,稍獲強壯,迨夫萌英迸沙,高未及寸許,便從灌之,則蕺然而卓簪,暨南薰之時,長養萬物,又從而濆潤之,則修然而高,鬱然而蒼,若精於感通者也。秋八月之交,驕陽方熾,根葉失水,欲老而黃,此時當濯魚肉水,或穢腐水澆之,過時之外,合用之物,隨時澆注,使之暢茂,亦以防秋風肅殺之患。故其葉弱,拳拳然抽出,至冬至而極,夫人分蘭之次年,不發花者,蓋由洩其氣則葉不長爾,凡善於養花,切須愛其葉,葉聳則不慮其花不發也。〈灌溉得宜。〉
《花史左編》建蘭三法
盆內先以麄碗碟覆之於底,次用浮炭鋪一層,然後用泥薄鋪炭上栽之,糝泥壅根如法,不可以手捺實,使根不舒暢,葉不發長,花亦不繁茂矣。乾濕依時用水澆灌。盆下有竅,不可著泥地,恐蚯蚓、螻蟻,入孔傷花根,故盆須架起,令風從孔進,透氣為佳。〈栽法。〉
須九月節氣,方可分栽。分時用手劈不開,將竹刀挑剔泥鬆,不可撥傷根本。十月時候,花已胎孕,不可分種。若見霜雪大寒,尤不可分,否則必至損花。〈分法。〉
或河水、池塘水,或積雨水,或皮屑魚腥水都佳,獨不可用井水,以性冷故也。灌時須四畔勻灌,不可從上澆下,以致壞葉。四月有梅雨不必澆。五至八月,須早五更或日未出澆一番,黃昏澆一番。又須看花乾濕,濕則不必澆,恐過澆根爛也。葉黃用苦茶澆之。〈澆法。〉
用肥之時,當俟沙土乾濕,遇晚方始灌漑,候曉以清水碗許澆之,使肥膩之物得以下漬其根,自無勾蔓逆上,散亂盤盆之患。更能預以甕缸之屬,儲蓄雨水,積久色綠者,間或灌之,其葉浡然挺秀,躍然爭茂,盈臺簇檻,列翠羅青,縱無花開,亦見雅潔。《羣芳譜》
王敬美云:建蘭盛於五月,其物畏風畏寒,畏鼠、畏蚓、畏蟻。其根甜,為蟻所逐,養者常以水奩隔之,不令得入。予近作一屋於竹林南,外施兩重草蓆,坎地令稍深,貯蘭於其上,無風有好日,開門曝之,所蓄二三十盆,無不盛花者。其種亦多,玉魫為第一,白幹而花上出者是也。次四季,次金邊,名曰蘭,其實皆蕙也。閩產為佳,贛州蘭花不長勁,價當減半。
澆建蘭用雨水、河水、皮屑水、魚腥水、雞毛水、浴湯。夏用皂角水、豆汁水,秋用爐灰清水,最忌井水。
養蘭口訣分十二月,每月七言四句,歌一首,茲不備載。
忽然葉生白點,謂之蘭蝨,用竹針輕輕剔去,如不盡,用魚腥水,或煮蚌湯,頻灑之,即滅,或研蒜和水、新羊毛筆蘸洗去。如盆內有蚓,用小便澆出,移蚓他處,旋以清水解之。如有蟻,用腥骨或肉,引而棄之。〈同上二則,俱《羣芳譜》〉
建蘭產自福建,花之名目甚多,或以形色,或以地里,或以姓氏得名。若年久苗盛盈盆,至秋分後,可分種。如梅雨連朝,則水太多,一遇烈日熱蒸,則根必爛,須移陰處。《花鏡》
燕閒清賞
余嘗謂天下凡幾山川,於人跡所不至之地,山坳石潭,斜谷幽竇,又不知幾何,其間多邁古之修竹,矗立之危杉,雲煙覆護,溪澗盤旋,薜荔蔽道,陽暉不燭,冷然泉聲,磊乎萬狀,堤圮之異,則所產之多,人賤之篾如也。倏然經採於樵牧之手,見者駭然,識者從而得之,則必攜持登高崗,涉長途,欣然不憚其勞,中心之所好者,不能以歷險而置之也。其地近城百里,淺小去處,亦有數品可取,何必求諸深山窮谷,每論及此,往往啟識者雖有不韙之誚,毋乃地邇而氣殊,葉萎花蠹,不能得培植之三昧者耶。是故花有深紫,有淺紫,有深紅,有淺紅,與夫黃、白、綠、碧、魚魫、金稜邊等品,必各因其地氣之所鍾而然,故隨其本質而產之耶,抑由皇穹儲精,景星慶雲,隨光遇物而流形者也。噫,萬物散殊,亦天地造化施生之功,豈予可得而輕議哉。竊嘗私合品第而數之,謂花有多寡,葉有強弱,此固因其所賦而然也。夫惟人力不到,則多者從而寡之,強者又從而弱之,使夫人何以知蘭之高下,其不誤人者幾希。嗚呼,蘭不能自異,而人異之耳,如必執一定之見,以品藻之,則有淡然之性在,然人均一心,心均一見,眼力所至,非可誣也。故紫花以陳夢良,吳、潘為上品。中品則趙十四、何蘭、大張青、蒲統領、陳八斜、淳監糧。下品則許景初、石門紅、小張青、蕭仲和、何首座、林仲孔、莊觀成,外則金稜邊,為紫花奇品之冠也。白花則濟老、竈山、施花、李通判、惠知客,馬大同為上品。所謂鄭少舉、黃八兄、周染為次。下品夕陽紅、雲嶠、朱花、觀堂主、青蒲、名弟、弱腳、玉小娘是也。趙花又為品外之奇。
陳夢良,色紫,每幹十二蕚,花頭極大,為紫花之冠。花三片尾,如帶澈青。用無泥瘦沙種,清水及冷茶澆,稍肥即爛,最難培養。
吳蘭,色紫,十五蕚,幹紫莢紅,得所養則岐而生,葉高大,蒼勁可愛,花頭差大,性不喜肥。
潘花,色深紫,十五蕚,幹紫,圓匝齊整,疏密得宜,花葉差小於吳,峭直雄健,眾莫能及,其色特深。與吳蘭俱須赤沙泥種。
趙十四,色紫,十五蕚,初萌甚紅,開若晚霞。亦名趙師博。
何蘭,紫色,中紅,有十四蕚,花頭倒壓,不甚綠。
大張青,莖青,花大,性喜肥,宜半月一澆。
蒲統領,花之中品,喜肥,宜半月一澆。
陳八斜,花亦稍大,與大張青相類。
淳監糧,宜粗赤砂種。
許景初,花不過九蕚。
石門紅,莢紅,莖紫,花亦楚楚可觀。
小張青,花青,莖紫。
蕭仲和、莊觀成,皆花之下品,喜肥,宜沙土種。
何首座、林仲孔,皆常品也。
金稜邊,色深紫,十二蕚,色如吳花,片幹差小。葉亦勁健,自尖處各一線許,直下至葉中,映日如金線。性喜肥,用黃粗砂,更添些少赤砂泥種。
濟老,色白,十二蕚,標緻不凡,如淡妝西子,不染一塵。葉似施花,高一二寸,又名一線紅。用糞澆泥曬乾,兼以草鞋屑圍種,最喜肥澆。
竈山,十五蕚,色如碧玉,花枝開展,昂然向上,每生並蒂,花幹最碧,葉綠而瘦。一名綠衣郎。
葉大施,花起劍脊最長,真花中上品,惜不甚勁直。種法同濟老。
李通判,色白,十五蕚,峭特雅淡,浥露迎風,宜輕肥。
惠知客,色白,十五蕚,賦質清癯,團簇齊整,花莢淡紫,片尾凝黃,葉雖綠茂,但亦柔弱,種用粗沙和泥,夾糞則盛。
馬大同,色碧而綠,有十二蕚,花頭微大,間有向上者,中多微暈,葉肥厚,花幹勁直。亦名五暈絲。
鄭少舉,色白,十四蕚,瑩然孤潔,葉修而散,有數種,於花之多少,葉之軟硬分高下,白花中能生者,無出於此,其花姿質可愛,可謂花中翹楚。草鞋屑鋪四圍種之,累試甚佳,大凡用輕鬆泥皆可。
黃八兄,色白,十二蕚,幹弱不能支花,以杖扶之,須肥澆。
周染,色白,十二蕚,與鄭花無異,但幹短弱耳,用溝中黑沙泥和糞種之則茂。
夕陽紅,八蕚,花片尖有凝紅色,如夕陽返照。
雲嶠,以地名也,花只常品。
朱花,花莖俱紅,短葉婀娜,一幹九蕊,乃粵種也。
觀堂主,花白,七蕚,花聚如簇,葉不甚高。
青浦,葉雖濶,而花只六蕚。
名第,色白,有五六蕚,葉最柔軟,新葉長,舊葉隨換,人不愛重。
弱腳,一幹一花,色綠,花大如鷹爪,入臘方開,薰馥可愛。
玉小娘,花只六蕚,葉亦瘦弱,惟色白耳,
黃殿講,一名碧玉幹,花色微黃,十五蕚,合併幹而生,有二十五蕚,幹雖高而實瘦,葉雖勁而實柔,亦花中上品也。
仙霞,花似潘種,因產自仙霞嶺,故名。一雲潘氏於仙霞得之。
魚魫蘭,十二蕚,沉水中無影,葉頗勁綠,此白蘭之奇品也,須山下流沙和糞種之。一雲蘭質瑩潔,不須以穢膩澆之。
都梁,紫莖綠花,產自都梁縣西小山,以地名也。
玉整花,葉修長而瘦,色甚瑩潔可愛,白花之最能生者,用糞壤及河沙種之,蓋以紅土良。一雲即鄭少舉。
四季蘭,葉長,幹青微紫,花白質紫紋,自夏至秋,相繼而開,冬亦偶花,不如夏秋之盛。
- 右譜序所列次下花品,論形質處,闕略頗多,茲採入記中,將以傳信,特為如次補輯,至敘中有未載者,復增列數品於後,縱使尚論難憑,何必妄加刪削,惟是東吳南閩,道阻且長,未得身親目覩,考核詳明,苐於各譜中摘存品目,以備參觀,遐心閩嶠,實未知果有此花否也。至於近今攜販至蘇者,不過白花一二,及魚魫、大葉白、大青等十數種而已,作者語焉不詳,述者擇焉不精,名曰附錄,未堪據為實錄也。硯漁識。
榴舫穆士華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