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關於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審查結果報告

國務院關於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關於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審查結果報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
2024年3月8日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於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
(2024年3月8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主席團第二次會議通過)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主席團: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查了國務院提出的《關於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和《2023年全國預算執行情況2024年全國預算(草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黨的領導,提高政治站位,服從服務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聚焦黨中央決策部署,聚焦人民群眾所思所盼所願,按照高質量做好人大工作的要求,依法認真開展預算審查工作。在對預算報告和預算草案進行初步審查的基礎上,根據各代表團和有關專門委員會的審查意見,作了進一步審查。國務院根據審查意見對預算報告作了修改。現將審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2023年預算執行情況是好的

編輯

國務院報告的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一)經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批准,中央財政增發國債10000億元,支持地方災後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相應調整中央預算。(二)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6784億元,為預算的99.8%,加上調入資金和使用結轉結餘,收入總量為233625億元;支出274574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8%,加上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支出總量為282425億元;收支總量相抵,全國財政赤字48800億元,與調整預算持平。(三)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70705億元,為預算的90.5%,加上地方政府專項債務收入、2022年結轉收入,收入總量為116098億元;支出101339億元,完成預算的85.9%,收支執行數與預算數相差較多,主要是地方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下降相應減少支出安排。(四)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6744億元,為預算的125.9%;支出3345億元,完成預算的96.4%,調入一般公共預算3380億元。(五)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111500億元,為預算的102%;支出99281億元,完成預算的101.3%;本年收支結餘12218億元,年末滾存結餘128783億元。2023年末,中央財政國債餘額300326億元,地方政府一般債務餘額158687億元、專項債務餘額248685億元,都控制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批准的債務限額以內。預算草案中對有關預算執行情況作了說明。

財政經濟委員會認為,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是好的。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有關決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依法調整預算增發國債,大幅增加轉移支付,有力保障重點支出,着力強化財政管理,推動經濟總體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

同時也要看到,預算執行和財政管理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困難,主要是:財政收支平衡壓力較大,一些地方基層「三保」面臨不少困難;有的地方新增隱性債務、化解債務不實問題仍然存在,部分地方化解債務風險壓力較大;預算編制科學性和預算執行規範性有待增強;預算支出標準體系不夠健全,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還需進一步提升;有的地方、部門和單位落實過緊日子要求不到位,違反財經紀律行為仍時有發生。要高度重視並認真研究這些問題和困難,採取有效措施着力加以解決。

二、2024年預算草案總體可行

編輯

國務院提出的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一)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3950億元,比2023年預算執行數增長3.3%,加上調入資金和使用結轉結餘,收入總量為244890億元;支出285490億元,增長4%;赤字率按3%安排,全國財政赤字40600億元。(二)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70802億元,增長0.1%,加上超長期特別國債收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務收入、上年結轉,收入總量為120194億元;支出120194億元,增長18.6%。(三)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5925億元,下降12.1%,加上上年結轉收入,收入總量為6032億元;支出3282億元,下降1.9%,調入一般公共預算2750億元。(四)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117491億元,增長5.4%;支出106823億元,增長7.6%;本年收支結餘10668億元,年末滾存結餘139450億元。中央財政國債限額352008.35億元;地方政府一般債務限額172689.22億元,專項債務限額295185.08億元。

財政經濟委員會認為,國務院提出的2024年的預算報告、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符合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符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符合年度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宏觀調控總體要求,主要收支政策基本協調匹配,對存在的困難和挑戰作了認真分析,對做好工作作出相應安排,符合預算法規定,總體可行。

三、建議批准預算報告和中央預算草案

編輯

財政經濟委員會建議,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批准國務院提出的《關於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批准2024年中央預算草案,同時批准2024年地方政府一般債務限額172689.22億元、專項債務限額295185.08億元。

依據法律規定,地方各級政府預算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和批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依照國務院下達的債務限額舉借的債務,依法列入本級預算草案或預算調整方案,報本級人大或其常委會批准。國務院將地方預算匯總後依法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四、做好2024年預算執行和財政工作的建議

編輯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做好財政預算工作意義重大。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認真執行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查批准的2024年中央預算及相關決議,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支持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範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為做好2024年預算執行和財政工作,財政經濟委員會建議:

(一)着力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加強預算、資產、債務等資源統籌,推進全口徑預算管理,增強財政保障能力。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強對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擴大內需、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生態環保等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的財力保障。支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落實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要安排使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強化資金全過程監管,有效保障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建立健全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科學決策機制,提高科學性、合理性。建立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監督機制,健全項目庫管理,穿透式監測項目實施、資金使用、資產管理情況。

(二)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線。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支持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穩定。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健全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加快完善養老服務和生育支持政策,支持擴大普惠養老和托育服務供給。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積極推進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制定國家基層「三保」保障清單,指導省級政府加強對市縣「三保」保障範圍和標準的審核把關,加強縣區財政運行動態監測和預警,堅持「三保」支出優先順序,增強基層公共服務保障能力。

(三)不斷提升預算管理效能。堅持預算法定,強化預算約束,確保國家預算執行。依法加強收入征管,堅決不收「過頭稅費」,防止收入虛收空轉。嚴禁無預算、超預算列支,嚴禁違規新增暫付款。加強中央基建支出預算管理,項目和資金分配要與地方財政能力進一步做好銜接。全面推進預算支出標準體系建設,健全完善項目支出標準體系,建立健全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強化績效評價結果運用,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嚴格新增資產配置,推進資產共享共用,防止閒置浪費。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加強預算管理和資產管理的銜接。做好2024年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工作。加強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報工作。

(四)加快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合理安排政府債務規模,優化政府債務結構。建立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加強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額度分配向項目準備充分、投資效率較高、債務風險較低的地區傾斜,動態監測項目融資收益平衡變化情況,確保專項債按期償還。進一步落實一攬子化債方案,夯實債務管理基礎和責任,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舉債行為,加強追責問責,堅決防止新增隱性債務。積極清理政府拖欠企業賬款。加快推動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改革轉型。完善國債發行管理機制,更好發揮國債在公開市場操作中的功能,增強國債收益率曲線基準定價作用。做好2024年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政府債務管理情況工作。

(五)抓緊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保持宏觀稅負和基本稅制合理穩定,優化稅制結構。推動消費稅改革,完善增值稅制度,健全綠色稅收、數字經濟稅收制度。對稅費優惠政策進行評估和清理,逐步建立稅式支出制度,增強規範性、針對性,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完善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研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加大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健全轉移支付定期評估和動態調整、退出機制。深入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健全現代預算制度,推進財政資源統籌,優化資源配置,完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財政保障機制。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健全完善財政法律制度,推進財政收支、預算管理法治化。

(六)嚴肅財經紀律。落實黨政機關過緊日子要求,要嚴控一般性支出,從緊安排必要支出,勤儉辦一切事業。加大財會監督力度,組織開展財會監督專項行動,不斷提升監督質效。嚴格落實財經紀律,嚴肅處理違紀違規行為。加強對重大建設項目、稅收返還、轉移支付、國有資產、政府債務管理等的審計監督。認真落實人大預算決議、審議意見,自覺接受人大監督。

以上報告,請審議。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
2024年3月8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