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關於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審查結果報告

國務院關於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關於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審查結果報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
2024年3月8日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於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
(2024年3月8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主席團第二次會議通過)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主席團: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查了國務院提出的《關於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以下簡稱計劃報告)、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堅持黨的領導,提高政治站位,服從服務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聚焦黨中央決策部署,聚焦人民群眾所思所盼所願,按照高質量做好人大工作的要求,依法認真開展計劃審查工作。在對計劃報告的主要內容和計劃草案的初步方案初步審查的基礎上,根據各代表團和有關專門委員會的審查意見,對計劃報告和計劃草案作了審查。國務院根據審查意見對計劃報告和計劃草案作了修改。現將審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2023年計劃執行情況是好的

編輯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國務院報告的2023年計劃執行情況是:主要發展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在主要預期目標實現方面,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2%;城鎮新增就業1244萬人,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2%;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2%;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年末外匯儲備規模為32379.77億美元。在主要任務完成方面,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組合政策效應持續顯現;積極促消費擴投資,內需支撐作用明顯增強;大力強化創新驅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成效明顯;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體經濟根基持續鞏固壯大;堅定不移深化改革,發展活力和動力持續釋放;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不斷增強;紮實推進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取得新進展;持續增強區域城鄉發展新動能,發展的協調性穩步提升;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綠色低碳轉型取得新進展;加強經濟安全能力建設,安全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

財政經濟委員會認為,國務院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執行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查批准的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及相關決議,積極開展工作,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圓滿完成,2023年計劃執行情況是好的。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外部環境複雜嚴峻,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民生保障存在短板弱項。計劃執行工作中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需要加大力度,營商環境需要進一步改善,處置風險隱患的能力需要持續提升,安全生產工作存在薄弱環節等。

二、2024年計劃草案總體可行

編輯

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提出,(1)主要預期目標包括: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3%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9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5.8%,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7%以上,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5%左右,糧食產量6.5億噸以上;(2)主要宏觀政策取向為,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3)主要任務有10項,分別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着力擴大國內需求、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紮實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加強重大經濟金融風險防控、強化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財政經濟委員會認為,國務院提出的2024年計劃草案,符合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符合「十四五」規劃綱要要求,符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總體要求、目標任務、政策取向、具體措施基本協調匹配,總體可行。

三、建議批准計劃報告和計劃草案

編輯

財政經濟委員會建議,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批准國務院提出的《關於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批准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

四、做好2024年計劃執行工作的建議

編輯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意義重大。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認真執行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查批准的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及相關決議,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範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要奮發有為、勇於擔當,堅定信心、真抓實幹。為順利完成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各項目標任務,財政經濟委員會建議:

(一)抓好宏觀政策統籌協調。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做好宏觀政策的統籌協調和效果評估,強化政策制定的調研論證,抓緊抓實政策措施的落地見效。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有力支持經濟增長。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在執行中保持與經濟增長相匹配。做好政策解讀工作,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市場關切。加強統計基礎能力建設,進一步提高統計數據公信力。

(二)發展新質生產力。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加快塑造新動能新優勢。增強創新緊迫感,在全社會營造更加濃厚的創新氛圍。面向創新強化教育、基礎研究支撐,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改革,優化評價機制,強化激勵機制。增強和保障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企業擴大創新投入,加快成果轉化。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等技術突破的革命性影響,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眼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投資結構優化,突出加強數字經濟、新材料、生物技術等的產業創新。

(三)擴大國內需求。持續提高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着力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擴大服務性消費、社會性消費。完善投融資體制機制,加強政府投資統籌協調、項目儲備、審批監管、要素保障,擴大社會投資准入範圍,形成社會投資敢於進入、積極進入、生機勃發的局面。

(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謀劃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紮實推進深層次體制機制改革攻堅,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加大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力度,加強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的統一銜接,大力破除導致地方保護、行業壁壘、行政壟斷、市場分割的體制機制障礙,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做好新一輪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工作。實施好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抓好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積極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一、制度並軌,推動城鄉融合,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有效應對外貿外資形勢新變化,支持各類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持續優化便利跨境人員商務往來的政策措施,研究實施培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新的系統舉措。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的制度型開放,保持和促進高水平的國際循環和國際交流,提高駕馭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能力。

(五)激發經營主體活力。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確保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措施落到實處,提振民營經濟長期發展和投資的信心,加強外商投資服務保障。嚴禁地方行政、司法機構違法干預經濟活動。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政府服務,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保護好投資者合法權益,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積極清理政府拖欠企業賬款。

(六)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統籌好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領域風險工作,做好對風險隱患的總體評估、監測預判、壓力測試、可行預案,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好美麗中國先行區,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強化生態保護修復監管,維護生態環境安全。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大節能降碳工作力度,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循環高效利用。

(八)做好民生等領域重點工作。強化促進青年就業政策舉措,做好退役軍人、農民工等群體就業工作,應對好技術革命和產業升級中的結構性就業矛盾,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切實保障好睏難群眾和特殊群體基本生活,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有效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兜好基層「三保」底線。加強基層社會治理,夯實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救災基層基礎。堅持人民至上,深入辦實事、解民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上報告,請審議。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
2024年3月8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