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韓侍郎書
作者:李翱 
本作品收錄於《全唐文/卷0635

還示云:「於賢者汲汲,惟公與不材耳。」此言取人,得無太寬否?灼然太寬,夫又何疑。此事汲汲,如嗜欲之未得,自以為勝荀令君。耳目所及,書記所載,未見其比,何意忽然當一時而更有人也。故具於後,以當講學,且自道無愧,兼以為戲耳。

如愚之於人,但患識昏,智不足以察人為累耳,苟以為賢,則不要前人相知相識,逢便見機巧有慧辯。故身雖否塞,而所進達者,不為少矣。其鑒賞稱頌人物,初未甚信,其後卒享盛名為賢士者,故陸歙州、韋簡州是也。好善太疾,智識未精,彼勝於彼,則因而進之,或取文辭,或以言論,或以才行,或以風標,或以政術,往往亦有不稱於前多矣,不可以言其名,然亦未嚐以為悔也。其中亦有痛與置力,後因禮節不足,或因盡言而詰之,前人既非賢良,遂反相毀損者,亦有其人矣。且龐士元云:「拔十失五,猶得其半。」真大賢之言也!如鄙人無位於朝,阨摧於時,淒淒惶惶,奔走恥辱,求食不暇,自一千年來,賢士屈厄,未見有如此者,尚汲汲孜孜,引薦賢俊,如朝饑求飧,如久曠思通,如見妖麗而不得親然,若使之有位於朝,或如兄儕得誌於時,則天下當無屈人矣。如或萬一有之,若陸歙州、韋簡州之比,猶奔走在泥土,則當引罪在已,若狂若顛,朝雖饑不敢求飧,曠雖久不敢思通,見妖麗閉眼而不觀,視遷榮如鞭笞宮割之在躬,夫又何榮樂而得安然也,不知此心,自古以來,曾有人如是者否?不知代有聖人,排肩則生,曾有一賢用心近於此者乎?若古或有之,幸示其人;如或無之,奈何乃言「惟公與不材」 耳。

如兄者,頗亦好賢,必須甚有文辭,兼能附己,順我之欲,則汲汲孜孜,無所憂惜,引拔之矣。如或力不足,則分食以食之,無不至矣。若有一賢人或不能然,則將乞丐不暇,安肯孜孜汲汲為之先後?此秦漢間尚俠行義之一豪雋耳,與鄙人似同,而其實不同也。三五日前,京尹從叔云:「某大官甚知重陸洿。」當時對云:「士所貴人知者,謂名未達則道之,家之貧則恤之,身之賤則進之故也。若陸洿之賢章然矣,某官之知既甚矣,某官之位,日見天子,足以進人矣,開幕辟士,足以招賢矣,而皆未及陸洿。若如此之知,知與不知果同也。若實知,乃反不知矣。」京尹不能對也。大凡身當位,得誌於時,慎閉口不可以言知人。若知人而不能進,誌未得而氣恬體安,不引罪在己,若顛若狂,與夫不知人者何以異也。如離婁與瞽夫偕行,而同墜溝中,或以無目不見坑而墜,或以心不在行憂思之病而墜,所以墜則殊,其所以為墜則同也。天下如瞽者鮮,則其墜者皆離婁也,心不在焉故也。樂道此者,蓋以自勵,非欲刺乎富貴之人,當為再三讀之,以代擊髀而歌焉。某再拜。

本唐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