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401號
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401號——本量利分析 財會〔2017〕24號 制定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2017年9月29日 有效期:2017年9月29日至今 |
第一章 總則
編輯第一條 本量利分析,是指以成本性態分析和變動成本法為基礎,運用數學模型和圖式,對成本、利潤、業務量與單價等因素之間的依存關係進行分析,發現變動的規律性,為企業進行預測、決策、計劃和控制等活動提供支持的一種方法。其中,「本」是指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量」是指業務量,一般指銷售量;「利」一般指營業利潤。
第二條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如下:
- 營業利潤=(單價-單位變動成本)×業務量-固定成本
第三條 本量利分析主要用於企業生產決策、成本決策和定價決策,也可以廣泛地用於投融資決策等。
第四條 企業在營運計劃的制定、調整以及營運監控分析等程序中通常會應用到本量利分析。
第五條 企業應用本量利分析,應遵循《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400號——營運管理》中對應用環境的一般要求。
第二章 應用程序
編輯第六條 本量利分析方法通常包括盈虧平衡分析、目標利潤分析、敏感性分析、邊際分析等。
第七條 盈虧平衡分析(也稱保本分析),是指分析、測定盈虧平衡點,以及有關因素變動對盈虧平衡點的影響等,是本量利分析的核心內容。盈虧平衡分析的原理是,通過計算企業在利潤為零時處於盈虧平衡的業務量,分析項目對市場需求變化的適應能力等。
盈虧平衡分析包括單一產品的盈虧平衡分析和產品組合的盈虧平衡分析。
第八條 單一產品的盈虧平衡分析通常採用以下方法:
(一)公式法
- 盈虧平衡點的業務量=固定成本÷(單價-單位變動成本)
- 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額=單價×盈虧平衡點的業務量
- 或 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額=固定成本÷(1-變動成本率)
- 或 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額=固定成本÷邊際貢獻率
- 邊際貢獻率=1-變動成本率
企業的業務量等於盈虧平衡點的業務量時,企業處於保本狀態;企業的業務量高於盈虧平衡點的業務量時,企業處於盈利狀態,企業的業務量低於盈虧平衡點的業務量時,企業處於虧損狀態。
(二)圖示法
企業可以使用本量利關係圖進行分析。本量利關係圖按照數據的特徵和目的分類,可以分為傳統式、貢獻毛益式和利量式三種圖形(具體的圖示法分析見附錄)。
第九條 產品組合的盈虧平衡分析通常採用以下方法:
產品組合的盈虧平衡分析是在掌握每種單一產品的邊際貢獻率的基礎上,按各種產品銷售額的比重進行加權平均,據以計算綜合邊際貢獻率,從而確定多產品組合的盈虧平衡點。
某種產品的銷售額權重=該產品的銷售額÷各種產品的銷售額合計
- 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額=固定成本÷(1-綜合變動成本率)
- 或 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額=固定成本÷綜合邊際貢獻率
- 綜合邊際貢獻率=1-綜合變動成本率
企業銷售額高於盈虧平衡點時,企業處於盈利狀態;企業銷售額低於盈虧平衡點時,企業處於虧損狀態。企業通常運用產品組合的盈虧平衡點分析優化產品組合,提高獲利水平。
第十條 目標利潤分析是在本量利分析方法的基礎上,計算為達到目標利潤所需達到的業務量、收入和成本的一種利潤規劃方法,該方法應反映市場的變化趨勢、企業戰略規劃目標以及管理層需求等。
目標利潤分析包括單一產品的目標利潤分析和產品組合的目標利潤分析。單一產品的目標利潤分析重在分析每個要素的重要性。產品組合的目標利潤分析重在優化企業產品組合。
第十一條 企業應結合市場情況、宏觀經濟背景、行業發展規劃以及企業的戰略發展規劃等確定目標利潤。
第十二條 企業要實現目標利潤,在假定其他因素不變時,通常應提高銷售數量或銷售價格,降低固定成本或單位變動成本。單一產品的目標利潤分析公式如下:
- 實現目標利潤的業務量=(目標利潤+固定成本)÷(單價-單位變動成本)
- 實現目標利潤的銷售額=單價×實現目標利潤的業務量
- 或 實現目標利潤的銷售額=(目標利潤+固定成本)÷邊際貢獻率企業
在應用該工具方法進行如何提高銷售量的策略分析時,可以根據市場情況的變化對銷售價格進行調整,降價通常可能促進銷售量的增加,提價通常可能使銷售量下降;在市場需求極為旺盛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增加固定成本支出(如廣告費、租賃設備等)、擴大生產能力來擴大銷售量。
第十三條 產品組合的目標利潤分析通常採用以下方法:在單一產品的目標利潤分析基礎上,依據分析結果進行優化調整,尋找最優的產品組合。基本分析公式如下:
- 實現目標利潤的銷售額=(綜合目標利潤+固定成本)÷(1-綜合變動成本率)
- 實現目標利潤率的銷售額=固定成本÷(1-綜合變動成本率-綜合目標利潤率)
企業在應用該工具方法進行優化產品產量結構的策略分析時,在既定的生產能力基礎上,可以提高具有較高邊際貢獻率的產品的產量。
第十四條 敏感性分析參見《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402號——敏感性分析》。
第十五條 邊際分析參見《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403號——邊際分析》。
第三章 工具方法評價
編輯第十六條 本量利分析的主要優點是:可以廣泛應用於規劃企業經濟活動和營運決策等方面,簡便易行、通俗易懂和容易掌握。
第十七條 本量利分析的主要缺點是:僅考慮單因素變化的影響,是一種靜態分析方法,且對成本性態較為依賴。
第四章 附則
編輯第十八條 本指引由財政部負責解釋。
附錄:本量利關係圖指標計算說明
編輯1.傳統式本量利關係圖是最基本、最常見的本量利關係圖形(見圖1)。繪製方法如下:
(1)在直角坐標系中,以橫軸表示銷售量,以縱軸表示成本或銷售收入。
(2)在縱軸上找出固定成本數值,即以(0,固定成本數值)為起點,繪製一條與橫軸平行的固定成本線。
(3)以(0,固定成本數值)為起點,以單位變動成本為斜率,繪製總成本線。
(4)以坐標原點(0,0)為起點,以銷售單價為斜率,繪製銷售收入線。
(5)總成本線和銷售收入線的交點就是盈虧臨界點銷售量。
2.貢獻毛益式本量利關係圖是將固定成本置於變動成本之上,能夠反映貢獻毛益形成過程的圖形(見圖2)。繪製方法如下:
(1)在直角坐標系中,以橫軸表示銷售量,以縱軸表示成本或銷售收入。
(2)從原點出發分別繪製銷售收入線和變動成本線。
(3)以縱軸上的(0,固定成本數值)點為起點繪製一條與變動成本線平行的總成本線。
(4)總成本線和銷售收入線的交點就是盈虧臨界點銷售量。
3.利量式本量利關係圖是反映利潤與銷售量之間依存關係的圖形(見圖3)。繪製方法如下:
(1)在直角坐標系中,以橫軸代表銷售量,以縱軸代表利潤(或虧損)。
(2)在縱軸原點以下部分找到與固定成本總額相等的點(0,固定成本數值),該點表示銷售量等於零時,虧損額等於固定成本;從點(0,固定成本數值)出發畫出利潤線,該線的斜率是企業貢獻毛益。
(3)利潤線與橫軸的交點即為盈虧臨界點銷售量。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