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握手中槍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某部 海震
1971年9月27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革命人民要翻身,求解放,必須敢鬥爭,敢勝利,時刻緊握手中槍。

在高亢雄壯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革命樂聲中,肩挎短槍的新四軍指導員郭建光從封鎖線上的竹林叢中急步走來。他警惕地環視四周。一個亮相的特寫鏡頭滿滿地占據了銀幕:背後襯着群星閃耀的夜空,郭建光目光四射,英姿勃勃。彩色影片《沙家浜》一開始,就向人們揭示了熱情謳歌革命的槍桿子、突出人民武裝鬥爭的主題思想。

鐵錘砸碎黑鎖鏈,槍桿子改造舊世界。「革命的中心任務和最高形式是武裝奪取政權,是戰爭解決問題。」影片正是突出表現了我軍正面打進沙家浜,用革命的武裝消滅反革命的武裝,進一步展示了人民軍隊的心紅膽壯,所向無敵。

當郭建光率領突擊排,配合主力部隊,飛兵奇襲沙家浜時,影片先用一組空鏡頭表現月野景色變化,渲染了突擊排披星戴月穿山越水的急行軍,接着,用一幅幅神速行進的畫面展現了這支人民武裝就象一把尖刀向敵人心臟插去。當我軍戰士騰越高牆時,影片中出現了一棵鮮艷的紅楓,它輝映着夜空與戰士的灰色軍裝,更烘托出我軍戰士紅心似火,勢不可擋。在聚殲群醜的戰鬥中,用短鏡頭組接,層次分明地表現了郭建光彈無虛發,連斃敵眾,最後把日酋黑田踩在腳下。此時,紅日冉冉升起,在嘹亮的衝鋒號聲中,只見郭建光身披彩霞,英姿煥發,揮槍指揮部隊前進。它再一次證明了人民的江山是用槍桿子打出來的,革命的槍桿子是勞動人民的命根子。

槍桿子武裝了工農,工農要用毛澤東思想武裝頭腦。只有在毛主席革命路線指揮下的槍桿子,才能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情況下,堅強無比,百戰百勝。

天空亂雲飛渡,湖面波浪翻湧,銀幕上出現了指揮員郭建光握槍沉思的鏡頭:身處在無遮無蓋,浪激水淹的蘆葦盪中,面對着糧缺藥盡,消息又斷的複雜情況,怎樣來鼓勵戰士堅守待命,緊握手中槍,怎樣來駕馭戰爭的變化和發展。「聽對岸響數槍聲震蘆盪」這核心唱段,集中地表現了郭建光這個人民軍隊指揮員的素質,特別是當他充滿激情地高歌「漫道是密霧濃雲鎖蘆盪,遮不住紅太陽萬丈光芒」,《東方紅》樂曲悠揚響起,一片紅光驅散陰霾,照亮蘆盪,溫暖着英雄郭建光,深刻地表現了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是革命戰士力量的源泉,戰鬥的動力。人民戰士正是在偉大的毛澤東思想撫育下,具有了忠於毛主席、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高貴品質,和多謀善斷、智勇雙全的革命才能。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革命槍桿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槍桿子,是不可戰勝的。

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列寧說過:「被壓迫階級如果不努力學會掌握武器,獲得武器,那它只配被人當作奴隸使喚。」當我們從銀幕上溫習歷史經驗的時候,喜看今日全球東風勁吹,戰鼓驚天。反對帝國主義及其走狗鬥爭的新高潮正在奔騰向前,蓬勃發展。拿起槍桿子爭取國家獨立,拿起槍桿子求得民族解放,拿起槍桿子進行人民革命,拿起槍桿子保衛勝利果實。革命洪流滾滾向前,任何力量也攔阻不了,改變不了。歷史的辯證法向一切侵略者發出無情的警告:革命戰爭必勝,反革命戰爭必敗!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