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義考 (四庫全書本)/卷012

卷十一 經義考 卷十二 卷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十二
  翰林院檢討朱彞尊撰
  十一
  宋明帝集羣臣講易義疏
  隋志十九卷七錄唐志二十卷
  
  國子講易議
  七録六卷
  佚
  宋書帝好讀書愛文義在藩時撰江左以來文章志又續衛瓘所著論語二卷行於世及即位才學之士多引進參侍文籍應對左右於華林園芳堂講周易常自臨聽
  張氏等羣臣講易疏
  隋志周易義䟽宋明帝集羣臣講
  唐志二十卷
  佚
  荀氏柔之易音
  
  陸徳明曰頴川潁隂人宋奉朝請
  冊府元龜荀柔之注周易繫辭並為易音
  按釋文議之而後動荀本作儀之
  雷氏次宗周易注
  佚
  豫章古今記雷次宗字仲倫入廬山事沙門惠逺篤志好學屢徴不起注禮記周易
  何氏諲之周易疑通
  七録五卷
  佚
  阮孝緒曰宋中散大夫何諲之撰
  張氏周易占
  隋志一卷
  佚
  按南史張暢子浩官至義陽王昶征北諮議叅軍融之兄也
  徐氏易音
  
  陸徳明曰爰字季玉琅琊人
  竇䝉曰爰字長玉本名瑗避𫝊亮諱除玉宋大中大夫
  范氏周易義
  隋志一卷
  佚
  隋志宋陳令范歆撰
  齊國學周易講疏
  七録二十六卷
  佚
  阮孝緒曰齊永明中國學講
  祖氏沖之易義
  
  南齊書沖之字文逺范陽薊人少稽古有機思宋元嘉中用何承天所制厯比古十一家為密沖之以為尚疎乃更造新法孝武令朝士善厯者難之不能屈出為婁縣令謁者僕射永明中轉長水校尉著易老莊義釋論語孝經注九章造綴述數十篇
  顧氏注王弼易
  
  南齊書歡字景怡吳郡鹽官人篤志好學躬耕誦書夜則然糠自照母亡廬於墓次遂隱遁不仕於剡天台山開舘聚徒受業者常近百人太祖輔政徵為揚州主簿及踐阼乃至稱山谷臣請退東歸上賜麈尾素琴永明元年詔徵為太學愽士不就卒於剡山歡注王弼易二繫學者傳之
  沈氏驎士易經要畧
  
  南齊書驎士字雲禎吳興武康人少好學家貧織(⿱𥫗亷)-- 簾讀書口手不息隱居餘干吳差山講經教授從學者數十百人各營屋宇依止其側昇明末詔徵為奉朝請永明六年徵為太學愽士建武二年徵著作郎永元二年徵太子舍人並不就著周易兩繫莊子內篇訓注易經禮記春秋尚書論語孝經喪服老子要畧數十卷
  徐氏伯珍周易問答
  七録一卷
  佚
  南齊書伯珍字文楚東陽太末人䆒尋經史遊學者多依之太守王曇生張淹並加禮辟伯珍應召乃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吳郡顧歡摘出尚書滯義伯珍酬答甚有條理永明二年刺史豫章王辟議曹從事不就卒年八十四
  周氏周易論
  隋志十卷七録三十卷
  
  南史顒字彥倫顗七世孫元徽中為剡令齊高帝輔政為齊殿中郎建元初為文惠太子中軍錄事叅軍轉太子僕兼著作撰起居注遷中書郎轉國子愽
  梁武帝周易大義
  隋志二十一卷唐志二十卷
  
  大義疑問
  唐志二十卷
  佚
  周易講疏
  隋志三十五卷
  
  梁書高祖文思欽明能事畢䆒少而篤學洞逹儒𤣥雖萬㡬多務猶卷不輟手然燭側光常至戊夜造制㫖孝經義周易講疏及六十四卦二繫文言序卦等義樂社義毛詩答問春秋答問尚書大義中庸講疏孔子正言老子講疏凡二百餘卷並正先儒之迷開古聖之㫖王侯朝臣皆奉表質疑高祖皆為解釋大同中於臺西立士林舘領軍朱異太府卿賀琛舍人孔子袪等遞相講述於是四方郡國趨學向風
  簡文帝易林
  十七卷
  
  南史帝愽綜羣言善談𤣥理𢎞納文學之士賞接無倦嘗於𤣥圃述武帝所製五經講疏聽者傾朝野所著禮大義二十卷易林十七卷諸非經義不録並行於世
  元帝周易講疏
  梁書十卷
  
  南史元帝性愛書籍既患目多不自執卷置讀書左右番次上直晝夜為常畧無休已雖倦卷猶不釋五人各伺一更恆致逹曉常眠熟大鼾左右有睡讀失次序或偷卷度紙帝必驚覺更令追讀著周易講疏十卷連山三十卷筮經十二卷
  顔之推曰元帝在江荊間召置學生親為教授廢寢忘食以夜繼朝至於倦劇愁憤輙以講自解
  連山
  隋志三十卷
  
  叚成式曰梁元帝易連山每卦引歸藏斗圖立成委化集林及焦贛易林
  洞林
  隋志三卷
  
  元帝自序曰葢聞𤣥枵之野鬼方難測朱鳥之舍神道莫知而緹縵曉披既辨黃鍾之氣靈臺夕望便知玉井之色復以談乎天者雖絕名言之外存乎我者還居稱謂之中余㓜學星文多歴歳稔海中之書畧加尋究巫咸之說偏得研求雖紫微迢遞如觀掌握青龍顯晦易乎窺覽羨門五將亟經玩習韓終六王常所寳愛至如周王白雉之筮殷人飛燕之卜蓍名聚雪非關地極之山卦有密雲能擁西郊之氣文通七聖世經三古山陽王氏真解談𤣥河東郭生纔能射覆兼而両之竊自許矣
  筮經
  梁書十二卷
  
  南平王蕭周易幾義
  隋志一卷
  佚
  周易發義
  唐志一卷
  
  梁書南平元襄王偉字文逹太祖第八子也天監元年封建安郡王十七年改封南平郡王
  蕭氏周易義記
  
  隋書巋字仁逺梁昭明太子綂之孫也父詧周太祖以為梁主都江陵詧薨巋嗣在位二十年梁之臣子謚曰孝明皇帝著孝經周易義記行於世
  蕭氏子政周易義疏
  隋志十四卷
  佚
  冊府元龜蕭子政為都官尚書撰周易義疏十四卷繫辭義疏三卷
  伏氏曼容周易注
  七録八卷
  佚
  周易集林
  唐志十二卷又一卷
  
  南史伏曼容字公儀平昌安丘人善老易常云何晏疑易中九事以吾觀之晏了不學也為驃騎行叅軍宋明帝好周易嘗集朝臣於清暑殿講詔曼容執經曼容素美風采明帝恆以方嵇叔夜使吳人陸探微畵叔夜像以賜之齊建元中仕為太子率更令與河內司馬憲吳郡陸澄共撰喪服建武中拜中散大夫曼容宅在瓦官寺東施高坐於㕔事有賓客輙升高坐為講說生徒常數十百人梁臺建召拜司徒司馬出為臨海太守為周易毛詩喪服集解老莊論語義
  陶氏𢎞景易髓
  宋志三卷
  佚
  南史陶𢎞景字通明丹陽秣陵人齊高帝作相引為諸王侍讀除奉朝請永明十年脫朝服掛神武門上表辭祿詔許之止於句容之句曲山號蕐陽隱居時人謂為山中宰相大同二年卒詔贈太中大夫諡貞白先生
  褚氏仲都周易講疏
  隋志十六卷
  佚
  南史仲都錢唐人善周易為當時之冠梁天監中歴位五經愽士
  按褚氏易錢唐全緩𢎞立受之正義每引其說其雲雷資風而益逺風假雷而增威頗與子夏傳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辭義相近
  何氏𦙍周易注
  隋志十卷
  佚
  梁書𦙍字子季廬江𤅬人師事沛國劉瓛受易及禮記毛詩起家齊秘書郎遷太子舍人出為建安太守遷司徒主簿注易又解禮記於卷背書之謂為隱義累遷左民尚書領驍騎中書令髙祖踐阼詔為特進右光祿大夫遣領軍司馬王果宣㫖果至𦙍單衣鹿巾執經卷下牀跪受詔書就席伏讀謂果曰吾年已五十七月食四斗米不盡何容得有宦情果還以報有敕給白衣尚書祿𦙍注周易十捲毛詩總集六捲毛詩隱義六卷禮記隱義二十卷禮答問五十五卷
  賀氏周易講疏
  
  梁書賀瑒字徳璉㑹稽山隂人天監初為太常丞四年初開五舘以瑒兼五經愽士七年拜歩兵校尉領五經愽士所著禮易老莊講疏朝廷愽議數十篇
  朱氏集注周易
  七錄一百卷
  佚
  梁書朱異字彥和吳郡錢唐人遍治五經尤明禮易明山賓表薦異髙祖召見使說孝經周易義甚悅之召直西署俄兼太學愽士其年髙祖自講孝經使異執讀累遷右衛將軍時城西開士林舘以延學士異與左丞賀琛遞日述高祖禮記中庸義皇太子又召異於𤣥圃講易改加侍中遷左衛將軍遷中領軍侯景舉兵反以討異為名及㓂至文武咸尤之異慙憤發病卒所撰禮易講疏及儀注文集百餘篇亂中多亡逸
  孔氏子袪續朱異集注周易
  一百卷
  佚
  梁書孔子袪㑹稽山隂人通經術尤明古文尚書初為長沙嗣王侍郎兼國子助教累遷散騎侍郎兼中書通事舍人尋遷歩兵校尉髙祖撰五經講疏及孔子正言専使子袪簡閱羣書以為義證事竟敇子袪與右衛朱異左丞賀琛於士林舘遞日執經累遷通直正員郎舍人如故著尚書義二十卷集注尚書三十卷續朱異集注周易一百卷續何承天集禮論一百五十卷
  庾氏易林
  二十卷
  佚
  南史庾詵字彥寳新野人梁武帝少與詵善及起兵署為平西府記室叅軍詵不屈普通中詔以為黃門侍郎稱疾不起卒諡貞節處士撰易林二十卷
  費氏元珪周易注
  七錄九卷
  佚
  隋書梁有齊安叅軍費元珪著周易
  陸徳明曰蜀人
  尹氏周易注
  七錄六卷
  佚
  陸徳明曰不詳何人
  姚氏周易注
  隋志七卷
  佚
  崔氏周易注
  隋志十三卷
  佚
  周易綂例
  隋志十卷
  
  馬氏周易爻
  七録一卷
  佚
  沈氏周易義
  七錄三卷
  佚
  武氏周易雜占
  七錄八卷
  佚
  梁氏周易開題義唐志作開題論序疏
  隋志十卷
  佚
  周易文句義疏
  唐志二十卷
  
  周易釋序義
  唐志三卷
  佚
  周氏𢎞正周易義疏
  隋志十六卷
  佚
  陳書周𢎞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起家梁太學博士累遷國子博士時於城西立士林館𢎞正居以講授聽者傾朝野焉𢎞正啟梁武帝周易疑義五十條又請釋乾坤二繫詔答曰知與張譏等三百一十二人釋乾坤文及二繫萬幾小暇試當討論大建五年授尚書右僕射卒於官諡曰簡子所著周易講疏十六卷論語疏十一卷孝經疏二卷顔之推曰梁世老莊周易總謂三𤣥武宣簡文躬自講論周𢎞正奉贊大猷化行郡邑學徒千餘實為盛美
  張氏周易義或作講疏
  隋志三十卷
  佚
  南史張譏字直言清河武城人受學於汝南周𢎞正梁武帝嘗於文德殿釋乾坤文言譏與陳郡袁憲等與焉敕令論議諸儒莫敢先出譏乃整容而進諮審循環辭令溫雅帝異之賜裠𥜗絹雲表卿稽古之力為士林舘學士簡文發孝經題譏論議往復甚見嗟賞陳天嘉中為國子助教後主嗣位為國子愽士東學宮士陳亡入隋終於長安所撰周易義三十卷尚書義十五捲毛詩義二十卷孝經義八卷論語義二十卷後主嘗敇就其家寫入秘閣
  魯氏𢎞度易林
  隋志三卷
  佚






  經義考卷十二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