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義考 (四庫全書本)/卷037

卷三十六 經義考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三十七
  翰林院檢討朱彞尊撰
  三十六
  陳氏友文大易集傳精義
  六十四卷綱領三卷
  
  胡一桂曰隆山大易集傳精義六十四卷無繫辭以後讀易綱領上中下三卷通十門綱領正大可觀集解詳贍時及象數學齋史繩祖序雲學者不可曰易論理不論數數非易所先善易者必當因羲圖之象數而明周經之彖象方能得其門而入也誠哉是言董真卿曰友文號隆山所集王輔嗣孔頴逹周濂溪司馬涷水邵康節程明道程伊川張橫渠蘇東坡游廣平楊龜山郭兼山郭白雲朱漢上朱文公張南軒楊誠齋馮縉雲又兩家失姓名但稱先正先儒別之寳祐甲寅自序
  董氏周易傳義附錄
  十四卷
  存
  楷自序曰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因河圖而畫卦命爻因卦爻而取象繫辭更三聖人而卦爻象辭始偹其要依卜筮以為教使天下後世之人得以決嫌疑定猶豫不迷於吉凶悔吝之途而已至夫子彖傳與大小傳之辭則推明其所以爲卦爻象辭之理而大傳之書又自夫卦爻象辭以推極乎隂陽變化性命道徳之蘊奧而河圖大衍之數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相生之序蓍策分揲掛扐之法無不偹具其所以承三聖開來學功至大也及秦焚滅典籍此書以卜筮得不亡而千餘年間諸儒無有能明其義者於是借異端空妙之說而欲闡夫極深研幾之㫖以術數拘泥之學而欲究夫開物成務之方其去易也不其逺而程子奮乎千載之下始以隨時變易從道而發明隂陽變易之妙因象以明理由理以貫事該體用合顯微使夫學是書者立言制行處已治人守常應變莫不有度迨乎朱子本義辭益簡嚴深探古聖因卜筮教人之本意而不墮於諸儒術數之末流釋彖傳則第明其爲卦象卦變卦體卦徳而不費於辭說釋大傳則又精密微妙明白簡易有先儒所未及者故楷竊嘗妄論以爲三聖之易惟夫子能明之而夫子十翼之外其有功於易道者則唯程子朱子之書而已其他不失於支離破碎則失於誕謾怪僻皆非卓然有見於斯道者也抑楷嘗讀程子朱子文集語錄其間有成書所未偹者輙隨所得附於各章之下歳月既乆集錄益多因目曰周易程朱氏說以與同志共之極知難乎免於僭踰之罪然學者苟能因是書以求四聖之心則於學易未必無小補雲咸淳丙辰又序曰楷既纂集此書或曰程子言理而不及卜
  筮朱子則推本古聖人因卜筮教人之意二者固不同矣子比而同之何耶楷聞之北溪陳氏曰易之起原於象數自象數之既形則理又具於象數之中而不可以本末二其觀也易之作本於卜筮自占筮之既立則理又寓於占筮之內而不可以精粗二其用也此正程子所謂體用一源顯微無間者若偏於象占而不該夫理義則孔子之意冺一於理義而不及夫象占則羲文周公之心亦幾乎息矣朱文公本義之書作所以必表伏羲圖象冠諸篇端以明作易根源之所自來一出於天之自然而非人爲智巧之私又復古經傳次序推原四聖所以成書之本意遞相解釋而惟占法之明隨人取決而無偏辭之滯而天下義理爲之磨刮精明依然涵萃於其中本末精粗兼該具舉近以補程傳之所不足而上以承四聖之心所謂開物成務之大用至是益又周偹而易道之盛於此無餘蘊矣又曰凡文公之說皆所以發明程子之說或足其所未盡或補其所未圎或白其所未瑩或貫其所未一其實不離乎程說之中必如是而後謂有功於程子未可以優劣校之此楷區區纂集之意也夫朱子之書固以補程子之所未及而程子之名言葢有朱子不能加毫末於其間者謂二書爲不同可乎讀者詳之
  又凡例曰程子易傳依王弼次序而朱子則用古易次序以彖傳大小象文言各自爲卷今不敢離析程傳又不敢盡失朱夫子之意於是倣節齋蔡氏例以彖傳大小象文言各下經文一字使不與正經紊亂而程傳及朱子本義又下一字程子朱子附錄又下一字則其序秩然矣
  浙江通志董楷字正翁寳祐進士
  張雲章曰楷字正叔台州臨海人從濳室陳噐之遊得朱子再傳之學者也中文天祥榜進士官至吏部郎中
  按程子傳依王氏本朱子本義依呂氏本本不可合而爲一克齋董氏乃強合之倪正甫曰易以理寓象數因象數以明理漢儒多明象數而於理或泥而不通自王弼以𤣥理注易儒者於談理日勝乃復盡略象數二者皆得易之一偏至本朝言理則程伊川爲最兼象數則朱子爲詳集二書爲一庻幾理與象數兼得之則董氏未合之前倪氏已有此論矣
  徐氏端方易發揮
  
  南昌府志端方字矩叔豐城人自號絜矩病叟
  程氏新恩易圖
  
  黃震序曰易出於河圖故學易者徃徃爲之圖然於易未必皆有補邵子畫先天圖自震至乾陽長而三自㢲至坤隂長而三圓其外以象天之動乾始於西北坤極於東南方其內以象地之靜於以推測伏羲畫卦之本體與說卦八卦相錯之說合其學始見尊信於天下然亦未有能整圓轉方稜角爲圖以應甲子節氣變而合文王後天之用者宣城程君自右庠擢第將歸別余於官宅留示其兄玉塘君爻象承乘之圖以乾位乎正南以坤位乎正北而包六子其內自坤而東轉一陽爲復二陽爲臨至三陽爲泰則位正東大壯之四陽夬之五陽又自東而南極於乾焉而西轉一隂爲姤二隂爲遯至三隂爲否則位正西觀之四隂剝之五隂又自西而北極於坤焉坤再爲復生生無窮伏羲先天之體遂有合於文王後天之用易道隱賾雖非余晚學之所能知然使玉塘君非真有精深之力超特之見亦安能變通先天之妙如此哉抑聞邵子以圖數言易雖二程與之同時亦未嘗過而問繼此兼明其說者惟一朱子朱子嘗採先天圖八卦爲一節不論月氣先後今玉塘君變先天而順月氣其分其合果何居邪異日朱子又謂震一陽離兌二陽乾三陽爲圖之左屬陽以㢲一隂坎艮二隂坤三隂爲圖之右屬隂夫既以三而分屬左右自三而各重之即爲十有二矣又謂先天圖一日有一日道理一月有一月道理且以自坤而震象月之初生乾以象月之望坤以象月之晦夫自日而月可配之弦望晦朔則自月而年亦可配之十二月氣矣玉塘君得無以朱子之學善學邵子不泥其論月氣之論則亦不泥其方圓之圖耶先聖作易以前民用邵子先天本之華山陳氏亦以氣數占來使民知吉凶避就之所在玉塘君之圖之辭曰以之經世尙奚難哉其用心探討思濟斯世爲如何然邵子本以經言常以世言變常變相生推演以至元㑹而世者三十年一小變雲耳玉塘君將移其說以治世豈無自得之妙乎面質未能姑逺貽其說以諗之
  陳氏讀易記
  
  閩書沂字伯澡號貫齋仙遊人光祖之子篤志文公之學受業陳淳之門
  按北溪集中載與伯澡書三卷答問二十篇又爲作貫齋記稱其天姿粹澹用功懇切葢其髙弟也
  黃氏以翼易說
  
  閩書黃以翼字宗台泉州人受業陳北溪蔡白石析理精詣暮年記問益富所著有周易禮說
  饒氏易說
  
  董真卿曰魯字仲元號雙峰饒州餘干人學於勉齋黃氏
  江西通志魯字伯輿累薦不起及卒門人私諡曰文元
  徐氏易輯
  
  董真卿曰幾字子與號進齋建安人宣教郎崇政殿說書通判建寜府學於節齋蔡氏易輯解環中意
  毛氏友誠玩易手抄
  
  湖廣通志毛友誠字伯明平江人移居巴陵謝棄科舉闔戸讀書龔安國髙其行誼延領泮宮李蟠教岳陽尤加禮敬既歿岳陽泮宮祠之
  章氏元崇周易釋傳
  
  姓譜章元崇字徳昂歙人兩冠鄉書授於濳簿終奉議郎人號環溪先生
  楊氏明復周易㑹粹
  未見
  謝鐸曰周易㑹粹臨海楊明復著今亡
  浙江通志楊明復字復翁臨海人愽通經籍學者稱曰浦城先生著周易㑹粹尙書暢㫖詩學發微冠昏喪祭圖
  胡氏維寧易筌蹄
  
  江西通志胡維寧字季懷廬陵人
  方氏汝一易論
  二卷
  佚
  閩書方汝一字清卿莆田人著易論十二篇
  王氏易象寳鑑
  
  姓譜鎡池州人爲中書舍人兼侍講著春秋門例通解易象寳鑑
  薛氏舜俞易抄
  
  閩書舜俞字欽甫泉州同安人教授南劍州三府交薦差江西漕司幹官罷起江東常平幹官改知金華縣罷歸有易抄詩書指
  詹氏天錫大易內解
  
  俞琰曰詹氏內解其說雖繁儘有可觀
  李氏謙齋周易詳解
  二十卷
  未見
  董鼎曰杞字子材眉山人
  按杞或以爲朱子門人考朱子實記著錄姓氏錄甲寅問答者其字良仲平江人葢別是一人非解易之謙齋也
  陳氏廷言易義指歸
  四卷
  未見
  黃虞稷曰廷言字君從寧海人
  王氏易心
  三卷
  未見葉氏菉竹堂目有之
  黃虞稷曰台州寧海人
  李氏易綂論
  
  江西通志李彖字材叔南城人居藍田山於諸經無所不說
  孫氏義伯復古蓍法
  
  姓譜義伯豐城人
  冀氏周易闡微詩
  宋志六卷
  佚
  張氏周易罔象成名圖
  宋志一卷
  佚
  李氏周易說
  宋志九卷
  佚
  鄭氏子厚大易觀象
  宋志三十二卷
  佚
  宋史張埜補注
  朱氏承祖易摭卦總論
  宋志十卷
  佚
  劉氏禹偁易解
  宋志十卷
  佚
  湯氏周易講義
  宋志三卷
  佚
  鄒氏易解
  宋志六卷
  佚
  安氏周易解義
  宋志二卷
  佚
  陸氏太易周易口訣
  宋志七卷
  佚
  趙氏仲銳易義
  宋志五卷
  佚
  劉氏易綂
  
  括蒼彚記劉贊遂昌人特奏名
  林氏起鰲易述古言
  宋志二卷
  佚
  劉氏半千羲易正元
  宋志一卷
  佚
  江氏易解
  
  樓鑰志墓曰君諱泳字元適世居衢之開化再應鄉舉不利遂不仕所居西莊堂室軒舘下至噐用悉有銘榜家塾曰時善易中庸皆有解
  田氏君右周易管見
  
  括蒼彚記縉雲人
  潘氏易說
  
  丁易東曰安正潘氏植字子醇
  按閩書韋布傳侯官有潘植字立之與弟柄從朱文公游當別是一人
  劉氏易說
  
  丁易東曰易齋劉氏澤字志行
  馮氏大受易說
  
  丁易東曰東越馮大受
  儲氏易說
  
  丁易東曰雲間儲氏名泳
  按泳號華谷嘗注老子又有祛疑說
  吳氏易說
  
  熊良輔曰綺字忠畆
  陳氏義宏易解
  
  方氏泳之易口義
  一卷
  佚
  譚氏大經易說
  
  翁氏周易思齋口義
  
  董真卿曰泳字永叔
  閩書翁泳建陽人從蔡節齋游注釋河洛講義學者稱思齋先生
  湯氏周易講義
   三卷
  
  徐氏君平易說
  
  按徐氏易說李氏學易記引之
  鄭氏廷芬易索隱
  
  閩書鄭廷芬字國華興化故縣人官太學愽士提舉漳州路常平遷成都路轉運使
  郭氏長孺易解
  十卷
  佚
  曹學佺曰長孺不知何許人僑居成都見隱逸志




  經義考卷三十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