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義考 (四庫全書本)/卷162

巻一百六十一 經義考 巻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巻一百六十二
  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
  禮記二十五
  司馬氏等六家中庸大學解義
  宋志一巻
  未見
  蔡氏元鼎中庸大學解
  
  陳氏孔碩中庸大學講義
  未見
  閩書孔碩字膚仲侯官人從張南軒呂東萊朱文公學官秘閣修撰學者稱北山先生
  陳氏中庸大學講義
  一巻
  未見
  李昻英跋曰大學中庸之微㫖朱夫子發揮備矣北溪翁從之㳺久以所得鳴漳泉間泉之士有志者相率延之往教翁指畫口授不求工於文采務切當於義理諸生隨所聞筆之成帙韶州別駕諸葛君當時席下士之一也廣其傳梓嘉與後學共使之由北谿之流溯紫陽之源而窺聖涯不徒口耳且必用力於實踐則曰希聖希賢工夫可循循而詣矣予過曲江得見所未見茅塞豁然尹番禺而始創黌舍者此諸葛君也珏其名
  魏氏文翁中庸大學講義
  二巻
  佚
  魏了翁志曰嘉父名文翁卭之蒲江人舉嘉定四年進士以朝議大夫知敘州
  蔡氏中庸大學思問
  未見
  李氏起渭中庸大學要語
  
  柴氏元祐中庸大學說
  
  謝氏興甫中庸大學講義
  宋志三巻
  佚
  牟氏少眞中庸大學發䝉俗解
  
  魏了翁跋曰吾儒之書自諸老先生語錄外未有方言俚字爲文者葢弟子之於師惟恐稍失其指故聰聽之謹書之莫之敢易也近世乃勦入科舉之文以惑凡近以欺庸有司諉曰姑以給取利祿耳是固可陋今牟君之爲中庸大學發䝉將以信今貽後而為是俚俗之語五方之言語不相通而可強同乎又若謂世人不可與莊語姑俯而就之者然則不淺之待人乎言之不文行而不逺牟君歸爲我精思而文言之亦當有商略者茲未暇及也
  熊氏慶胄庸學緒言
  一卷
  佚
  謝氏升賢中庸大學解
  
  姓譜字景芳仙逰人端平中登第官至循州興寜令所著中庸大學觧刻於廉泉書院
  黃氏必昌中庸大學講稾
  
  閩書必昌字京父晉江人從陳淳學嘉定十年進士判循州
  李昻英跋曰吾友黃京父主濂堂日沃諸生胸次以大學中庸之味揭宏舉要闡邃析微探聖賢妙㫖於千百載之下取儒先緒論蔽之片言間體認眞切處如良畵狀人物考察精密處如厯家歩星氣於義理無少差蓋淵源於北溪而根柢乎考亭者爲後學之益多矣京父循循修謹人一語不妄發意其於二書心之身之久不但工誦說而已也
  方氏逢辰中庸大學釋傳
  三巻
  未見
  戴氏景魏中庸大學要義
  
  黃震序曰二書發明先儒未及處極多真是有功後學知仁勇三節經旨本自分曉文公獨以三近者勇之次正未曉何謂執事與之條列剖析卻一一與經文正合君子誠之爲貴誠之正是用功處前軰止以之字作助語執事改其說而以孟子思誠為證至如既稟之如字親新之通用索隱之作素本因古字之從宜此雖字學中來亦皆足爲前輩之拾遺其他大義不暇遍舉惟以蒲盧爲蜾蠃雖本爾雅然蜾蠃蟲類恐於地道敏樹不相應以周公追王二祖爲改葬雖以下文葬祭爲證然二祖之葬既久恐改葬亦是重事如謂葬時以諸侯之禮則改時以天子之禮若棺外之物猶可改也棺內切身之冠冕亦可褫之而易七章爲九章乎切身者不可改改外物孰重輕況下文明言父爲士子爲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則葬禮合因在日之舊祭方用今日之新二祖之生爲諸侯葬以諸侯爲己合禮周公祭以天子之禮足矣正亦不必改葬也
  工氏幼孫中庸大學章句
  二巻
  佚
  劉氏中庸大學說
  二篇
  存載䝉川集
  傅氏子雲中庸大學觧
  未見
  何氏夢桂中庸大學說
  二篇
  存載集中
  鄭氏儀孫中庸大學章句
  一卷
  佚
  閩書建安人咸淳癸酉應賢良舉
  鄭氏奕夫中庸大學章㫖
  
  魯川胡氏名未詳中庸大學說要
  
  程珌曰胡君說要之書取太極中庸大學而一之此聖人之心而未見之於言者也而胡君發之至論陰陽之中而及於春秋之分至要非口耳之學也
  潘氏中庸大學述觧
  
  葉氏中庸大學提要
  六巻
  佚
  曾氏庸學標注
  
  饒氏中庸大學纂述
  二卷
  庸學十一圖
  一卷
  俱未見
  按以上諸家皆以中庸先大學不紊小戴記之舊葢科舉之學未盛故典型尚存也自是而後考試程式一定於皇慶再定於延祐於是經問經疑冠大學於論語孟子之前以中庸居末科目日重知有朱子而不復還小戴記之次矣
  袁氏明善大學中庸錄
  未見
  楊士竒曰大學中庸日錄元吳文正門人袁明善述其師授之旨而爲之者也有文正公補大學第五章黃虞稷曰眀善臨川人
  倪氏公晦學庸約說
  
  黃氏文傑大學中庸雙說
  
  江西通志黃文傑字顯眀上猶人大徳中安遠教授
  秦氏大學中庸標說一作探說
  
  王逢曰秦玉字徳卿隱居崇明淑門弟子若干人及卒私諡孝友先生
  黃虞稷曰太倉人約之父
  朱氏大學中庸旁註
  各一卷
  未見
  升自序曰前年讀書郡城紫陽祠始爲諸生作書旁註觀者善之以其注文附經語意通貫一讀即了無繁復之勞也既又命諸生用其義例旁註詩經未克成去年寓里中程氏舘書旁註脫稾稍有傳抄之者然日知所亡竄改不能已今歲授徒於家又成大學中庸旁註先儒經觧至矣而猶未免云云者先儒用聖賢功夫故能因經文以得聖賢之意學者用先儒功夫而能因經觧以得先儒之意幾人哉性質庸常學力鹵莽父兄師友取經觧而督之讀經與觧離不能以意相附其弊也斷裂經文使之血脈不通首尾不應欲求其知味樂學不可得也此愚所以於六經四書皆欲旁註之以爲教子授徒之計而未暇悉成也雖然愚之所注其意義取諸先儒經觧而已辭語則有不可純用原文者蓋以逐字順附經文實而不泛離之則字各有訓貫之則篇章渾全製作之體既殊辭語各有宜也至於意義間亦有不得已而不可以苟同者則又有望於平心明眼實用功力之君子相與印可之商確之也至正丙戌秋日
  又跋大學旁註曰大學以修已治人爲綱要以致知力行爲工程然而知止能得之間必有事焉經所謂定靜安論語所謂仁能守之孟子所謂居安資深者是也中庸曰尊徳性而道問學蓋致知力行二者皆道問學之事動而道問學靜而尊徳性二者功夫如寒暑晝夜之更迭而無間尊徳性即大學之正心也大學誠意是省察克治於將應物之際正心是操心㴠飬於未應物之時與既應物之後然而八目於致知之後即繼以誠意而正心但列於其後者蓋大學爲入徳者言使之先於動處用功禁其動之妄然後可以全其靜之真也此聖賢之心法爲傳學之本也而旁註不能詳具故表而著之雲
  又跋中庸旁註曰中庸經朱子訓釋之後說者亦多其間最有超卓之見者饒氏也有融㑹之妙者思正李先生也精於文義切於體認者樓山袁氏述吳氏之說也今茲旁註既各取其長矣至於知仁勇之用至誠不貳不息之分尊徳性道問學之說若此之類一得之愚間見焉不知其果是乎否實用功力之君子願有以教之
  范氏祖幹大學中庸發微
  未見
  曾氏景修大學中庸詳說
  未見
  黃虞稷曰莆田人洪武中徳安府學教授
  張氏學庸句觧
  二卷
  未見
  黃虞稷曰祥符人洪武初舉明經官秦府長史
  李氏希顔大學中庸心法
  二巻
  未見
  黃虞稷曰郟縣人明初徴入大本堂說經累官右春坊贊善大夫
  詹氏鳳翔大學中庸章句
  未見
  熊氏學庸私録
  二巻
  未見
  江西通志熊釗字伯幾進賢人至正甲申以春秋領鄉薦授崇仁學官觧徐壽輝之圍授臨江路知事洪武初挍書㑹同館
  黃氏潤玉庸學通㫖
  二巻
  未見
  楊守陳曰先生以大學中庸旨皆淵奧撰庸學通旨
  葉氏學庸庭訓
  二巻
  未見
  黃虞稷曰永嘉人正統間舉經明行修
  程氏先民學庸敷言
  未見
  黃虞稷曰浮梁人
  王氏學庸要旨
  二巻
  未見
  黃虞稷曰王綸字汝言慈谿人成化甲辰進士累官右副都御史廵撫湖廣
  吳氏世忠學庸通旨
  未見
  朱氏學庸圖說
  未見
  黃虞稷曰樂清人𢎞治丙辰進士吉安知府
  童氏學庸大義辨疑 學庸精義
  俱未見
  孫氏大學中庸放言
  二巻
  未見
  鄭玥曰沙溪孫氏緒故城人𢎞治己未進士仕至太僕寺卿
  朱氏文簡學庸圖說
  未見
  溫州府志文簡字元可樂清人徙永嘉𢎞治甲子舉人晉江教諭
  施氏學庸臆說
  未見
  黃虞稷曰歸安人正徳辛未進士
  金氏賁亨學庸議
  二卷
  未見
  林氏士元學庸衍義
  未見
  黃虞稷曰瓊州人正徳甲戌進士歴廣西按察使
  章氏學庸口義
  未見
  黃虞稷曰字汝明臨川人嘉靖癸未進士陜西按察副使
  李氏學庸答問
  一巻
  佚
  黔記李渭字湜之思南府人嘉靖甲午舉於鄉仕至雲南叅政
  馬氏學庸口義
  三巻
  未見
  徐氏學庸初問
  二巻
  存
  張正位序曰嘉靖壬戌之秋柱史巗泉先生奉天子命督視兩淮駐節於揚越明年綱紀肅張遐邇風動遂進多士每期月三集於郡庠之崇文閣晨興即至學諸生無間少長咸侍於側次第請益首舉學庸二書章分句析挈領提綱欲人同喻其旨既乃盡以所講究者筆之爲書題曰學庸初問闡幽顯微於先儒注䟽禆益實多先賢述作發明殆盡益信先生所得於學庸者深矣位敬請而刻之
  繆泳曰爌太倉州人嘉靖癸丑進士
  㳺氏日章學庸釋義
  未見
  黃虞稷曰莆田人嘉靖己未進士
  萬氏學庸志略
  未見
  吳氏中立學庸大旨
  未見
  黃虞稷曰中立字公度浦城人隆慶辛未進士官尚寳司丞
  鄒氏元標鄒子學庸商求
  二巻
  未見
  王氏學庸識大錄
  二卷
  未見
  黃虞稷曰烏程人萬歴丁丑進士
  鄒氏徳漙學庸宗釋
  未見
  鄒氏徳泳學庸歸旨
  未見
  董氏應舉學庸略
  二巻
  存
  應舉自序曰六經定於夫子秦火厄之漢收其燼而傳注之家作各以所見管窺沿唐至宋號爲昌明然而分章析句或更定補綴其失也耑如學庸二書古本猶存尚可尋繹宋之諸儒乃經之傳之更定而易置之又爲之補遺隔截章句予向讀而疑之作爲二略今耄矣偃曝之暇於中庸略再加刪潤使之直截易曉又聞陽明先生崇尚古本大學遂爲通略以明簡原無錯至於格物致知之旨亦依古本尋繹併歸知本雖與先生稍異聊書所見以待評駁非敢以爲是也
  黃虞稷曰應舉號見龍閩縣人萬厯戊戌進士累官工部右侍郎
  王氏振熈學庸逹觧
  三巻
  存
  張雲章曰王振熈字君含福建南安人萬厯庚戌進士
  李氏學庸大旨
  三篇
  存
  葉氏祺𦙍大學中庸臆說
  三卷
  存
  高佑釲曰葉祺𦙍字鍚我嘉興人大學臆說一巻中庸臆說二巻天啓甲子鏤板顧起元序之
  王氏飬性學庸傳宗叅補
  一卷
  未見
  沈氏學庸䝉筏
  二巻
  存
  繆泳曰澣字則新平湖人
  程氏學庸問辨
  
  休寧名族志珮諸生
  陳氏元綸學庸日箋
  二巻
  存
  曹學佺曰陳道掌日箋不拘拘於字櫛句剖或用古語或用微言以證觧之而自有躍然之妙
  傅氏大學中庸俗講
  二卷
  未見
  金氏學庸緒言
  未見
  繆泳曰長興人
  李氏讀儒行
  一篇
  存
  蘇氏總龜儒行觧
  一卷
  佚
  黃氏道周儒行集觧
  一巻
  存
  道周序曰古未有稱儒者魯之稱儒有道藝之臣伏而未仕者也其首行曰待聘待問待舉待取者需也故儒之爲言需也昜曰雲上於天需天下所待其膏雨也而說者以爲柔懦故天下無知儒者也天子無儒臣則道義不光禮樂不作亂賊恆有天下無儒學則驕慢上陳貪鄙下行宼攘穿窬據於高位而賢人之徳業皆熄矣仲尼故舉十七種以明之先於學問衷於忠信而歸之於仁故仁者儒者之質也夫子既知儒之實不疑於名因而求之得其數種皆足以為治其無當於是雖習章句被文繡皆小人之儒也周之末年始不恱學原伯魯宣言於朝閔子馬聞之曰周其亂乎夫必多有是說而後及其大人大人患失而惑又曰可以無學無學不害則苟而可於是乎下陵上替能無亂乎夫學殖也不學將落原氏其亡乎仲尼恐後世不學不知先王之道存於儒者儒者之學存於徳行故備舉以明之使後之天子循名考實知人善任爲天下得人不以爵祿爲宵小僥倖不以黼黻驕於士大夫故其懸鑑甚定取捨甚辨則備取諸此也
  劉氏與爲人後議
  一篇
  存











  經義考巻一百六十二
<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經義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