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義考 (四庫全書本)/卷217

卷二百十六 經義考 卷二百十七 卷二百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二百十七
  翰林院檢討朱𢑴尊撰
  論語
  朱子論語集義初名要義又名精義
  宋志十卷通考三十四卷
  
  朱子論孟精義自序曰論孟之書學者所以求道之至要古今之為說者蓋已百有餘家然自秦漢以來儒者皆不足以與聞斯道之傳其溺於卑近者既得其言而不得意其騖於高逺者則又支離踳駮或乃並其言而失之學者益以病焉宋興百年河洛之間有二程先生者出然後斯道之傳有繼其於孔氏孟氏之心蓋異世而同符也故其所以發明二書之說言雖近而索之無窮指雖逺而操之有要使夫讀者非徒可以得其言而又可以得其意非徒可以得其意而又可以並其所以進於此者而得之其所以興起斯文開悟後學可謂至矣間嘗蒐輯條疏以附本章之次既又取夫學之有同於先生者與其有得於先生者若橫渠張公若范氏二呂氏謝氏游氏楊氏侯氏尹氏凡九家之說以附益之名曰論孟精義以備觀省而同志之士有欲從事於此者亦不隠焉抑嘗論之論語之言無所不包而其所以示人者莫非操存涵養之要七篇之指無所不究而其所以示人者類多體驗擴充之功夫聖賢之分其不同固如此然而體用一源也顯微無間也是則非夫先生之學之至其孰能知之嗚呼茲其所以奮乎百世絶學之後而獨得夫千載不傳之緒也與若張公之於先生論其所至竊意其猶伯夷伊尹之於孔子而一時及門之士考其言行則又未知其孰可以為孔子之顔曾也今録其言非敢以為無少異夫先生而悉合乎聖賢之意亦曰大者既同則其淺深疎宻毫釐之間正學者所宜盡心耳至於近嵗以來學於先生之門人者又或出其書焉則意其源逺末分醇醨異味而不敢載矣或曰然則凡說之行於世而不列於此者皆無取已乎曰不然也漢魏諸書正音讀通訓詁考制度辨名物其功博矣學者茍不先涉其流則亦何以用力於此而近世二三名家與夫所謂學於先生之門人者其考證推說亦或時有補於文義之間學者有得於此而後觀焉則亦何適而無得哉特所以求夫聖賢之意者則在此而不在彼耳若夫外自託於程氏而竊其近似之言以文異端之說者則誠不可以入於學者之心然以其荒幻浮誇足以欺世也而流俗頗已歸鄉之矣其為害豈淺淺哉顧其語言氣象之間則實有不難辨者學者誠用力於此書而有得焉則於其言雖欲讀之亦且有所不暇矣然則是書之作其率爾之誚雖不敢辭至於明聖傳之統采衆說之長折流俗之謬則竊亦妄意其庶幾焉又曰讀論語湏將精義㸔
  陳振孫曰朱子撰集二程張氏及范祖禹呂希哲呂大臨謝良佐游酢楊時侯仲良尹焞凡十有二家初名精義後刻於豫章郡學始名集義其所言外自託於程氏而竊其近似之言以文異端之說者蓋指張無垢也無垢與僧宗杲逰故云爾
  王文貫曰晦庵讀書古今註解自音而訓自訓而義自一字而一句自一句而一章以至言外之意透徹無礙瑩然在心如琉璃然方敢下筆一字未透即雲未詳
  論語詳說初名訓䝉口義
  
  真徳秀後序曰建安太守三山陳侯既以武功戡冦難又思以文教淑人心曰論語一書子朱子之所用力而終其身者也其始有要義焉其次有集義焉又其次則有詳說而以集注終焉今集注之書家傳人誦若詳說則有問其名而勿思者矣聖人之道大矣善學如顔子且親得聖人而師之猶必仰鑽瞻忽久而未獲至於循循善誘之餘既竭吾才而後卓然有見於道之全體況今之人即書而求道其難於顔子又倍矣故雖以子朱子之學得之於天而其進也亦必以漸蓋沈濳玩索不知老之將至迨乎集注之出然後集其成而無憾學者可不徧考之乎嫓之於玉集注其圭璧斚瓚也人見其溫潤縝栗無少瑕㸃以為出於天成而不知追琢磨治之功非一朝夕積也故此書之視集注章句詳略往往弗同而於先儒之說去取亦或小異昔若乎而詳今若乎而略昔奚為而取今奚為而去斟酌權量之微範鎔㸃化之妙蓋不待從游於考亭雲谷之間而言論風㫖若親承面命矣是非求道之至要邪故予欲學者以集注為之本而參之以此書觀子朱子之所得月異而嵗不同庶乎知聖賢之㫖為無窮而問學之功不可以已也既已鏤諸梓而俾某述其所以然是用筆之篇末
  按是序又載劉爚雲莊集
  袁桷曰文公之教於家也謂集義之作義理詳而訓詁略別為一書曰訓䝉口義今此書不存
  論語集注
  宋志十卷
  
  朱子自述曰集注乃集義之精髓 又曰集注後來改定處多遂與或問不相應又無工夫修得或問故不曾傳出今莫若只就正經上玩味有未通處參攷集注更自思索為佳不可恃此未定之書便以為是也 又曰集注蓋熹十年前本為朋友間傳去鄉人遂不告而刋及知覺則已分裂四出而不可收矣其間多有未穏
   曰集注發明程子之說或足其所未盡或補其所未完或白其所未瑩或貫其所未一其實不離乎程說之中必如是而後有功於程子未可以優劣較之
  黃幹曰朱子集注於一字未安一語未順覃思靜慮更易不置或一二日而未已用心如此學者顧以易心讀之安能識聖賢之意哉
  陳淳曰集注遍閱諸家說雖一字一句皆為抄掇旋加磨刮翦繁趨約不啻數百過 又曰學者湏專事集注為標凖復讀饜飫胸中已有定見然後參以集義方識諸家是非得失始知集註明潔親切辭約而理富義精而味長信為萬世不刊之書
  陳振孫曰集注大略本程氏學通取註疏古今諸儒之說間復斷以已意晦庵先生平生講解此為第一所謂毫髪無遺憾者矣
  魏了翁朱氏語孟集注序曰王師北伐之嵗予請郡以歸輔漢卿廣以語孟集注為贈曰此先生晚年所授也謹拜而受之較以閩浙間書肆所刊則十已易其二三趙忠定公帥蜀日成都所刋則十易六七矣前輩講學工夫皆於躬行日用間真實體驗以自明厥徳非以資口筆也故歴年久閱天下之義理多則知行互發日造平實語若近而指逺余慕之累嵗每讀輒異他日故不敢祕其本以均淑同志之士雲子在曰集注於正文之下止解說字訓文義與聖經正意如諸家之說有切當明白者即引用而不沒其姓名如學而首章先尹氏而後程子亦只是順正文解下來非有高下去取也章末用圈而列諸家之說者或文外之意而與正文有所發明不容略去或通論一章之意反覆其說切要而不可不知也
  黃震曰南軒論語多是統說大體又多於本意上生新意晦庵則分文釋句只依本章而使學者自得之又曰晦庵集注論語祖詁訓明字義使本文坦然
  易知而後擇先儒議論之精者一二語附之以發其指要諸說不同恐疑誤後學又為或問以辨之近世闢晦庵字義者固不屑事此其尊而慕之者又爭欲以著解名家浩浩長篇多自為之辭於經漸相逺甚者或鑿為新竒反欲求勝豈理固無窮耶
  論語或問
  宋志二十卷
  
  陳淳曰論孟須以集注為正如或問後來置之不修未得為成書今細觀之時覺有枯燥處亦多有不穏處亦多有失之太甚處比之大學中庸或問之書大不同若姑借之以參訂集注之所未詳則可矣未可全案之以為定論也
  陳振孫曰朱子撰集注既成復論次其取捨之所以然別為一書而篇首述二書綱領與讀者之要法其與集注實相表裏學者所當並觀也
  王應麟曰文公初編次集義輯二程之說又取張范二呂謝游楊侯尹氏九家初名要義改名精義最後名曰集義三十四卷又本註疏參以釋文會諸老先生之說間附以聞於師友得之心思者為詳說舊雲訓𫎇口義者也既而約其精粹為集注十卷又疏其所以去取之意為或問十卷其後集注刪改日以精宻而或問不復釐正故其去取間有不同者
  黃氏論語注義問答通釋
  宋志十卷
  未見一齋書目有之
  陳振孫曰其書兼載或問發明婦翁未盡之意趙希弁曰右勉齋黃先生幹通釋晦庵先生集注或問之書也
  魏了翁序通釋曰勉齋黃直卿合朱文公三書為論語通釋吾友復齋陳師宓敘所以作張敏則刻之潭之湘鄉之連谿予首從蕭定夫得善本以歸里趙心傳請刻諸梓以幸惠學士而屬予申其義嗚呼是書之有𫝊士得之以增益智慮而益卲所學士之幸也論說之益廣士竊之以紿取利祿而罔聞於行予之憂也嗚呼學者其亦知所擇哉
  輔氏論語答問
  未見
  袁桷曰輔公此書直彰其義衍者隠之幽者暢之文理炳著不別為標的以盡事師之道微文小義簡焉以釋經為急其子季章舊刻之武岡兵禍散佚其從孫政與其子華亭丞友仁復刻於家塾
  馮氏論語輯說
  
  劉氏論語解
  
  八閩通志劉砥字履之長樂人與弟礪同事朱子
  陳氏論語解
  
  閩書陳易字復之泉州永春人受業朱文公慶元二年登第仕為懐來丞
  吳氏論語問答
  未見
  蔣垣曰吳英字茂實邵武人從學朱子有論語問答
  何氏論語說
  
  鄒氏補之論語注
  
  滕論語說
  
  徽州府志滕璘字徳粹婺源人淳熙八年進士官至朝奉大夫與弟珙俱從朱子學璘為論語說朱子善之


  經義考卷二百十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