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修鎮海後海塘記

重修鎮海後海塘記 續修鎮海後海塘記
作者:夏啟瑜
1934年
本作品收錄於《寧波市志外編
原碑立於鎮海後海塘嘉燮亭中

鎮邑城北濱海,城之下即後海塘,自縣境東首巾子山起,迤邐而西,過濟生亭,又稍折而西北,經包家路,至俞范路,為石塘者一千六百三十八丈。石塘以外,大海汪洋,風潮激蕩,故工程最為重要。自俞范路西北至下嵐山嘴,為土塘者三千三百九十丈,蓋得下嵐山為之遮罩,風減則潮較緩,沙積則塗漸廣,故雖有坍塌,而不致全毀。若能更築外圩,塗可成田,則塘且益固。此石塘、土塘所以分築,其形勢固有不同也。民國十年辛酉秋,颶風壞塘,邑人傅宗耀、盛炳紀、李徵五等籌撥華洋義賑會會款,及寧波災賑餘款等銀幣十餘萬,設局興工。癸亥八月工竣,慈谿馮幵為之記。凡有勞於是役者,姓名皆與焉。當時石塘僅修一千零二十丈,既治濟生亭之要衝,以費盡,至包家路而中止。局中董事李厚培、江義昌深以為慮,乃共步行察勘,石塘大小孔計百餘處,亟須補修。二十年,颶風又作,土塘已坍十餘處,新修石塘罅漏疊出,其未修者尤岌岌堪危,各鄉海塘亦同時告警。於是全縣水災善後會呈請縣長鄭瑜,召集各機關團體、七區士紳,以後海塘關係最重,復組織鎮海塘工局,公推李耘青(厚培)為主任,周星北(運杓)、江在田(義昌)、范蓮舫(大器)為之副,而以義昌兼任會計,於二十年十一月成立。先從土塘開工,凡五月而土塘工畢。其石塘本擬二十二年九月可以修竣,乃屆時風潮尤烈,石隨浪出,塘與路並損壞,眾志益奮,努力繼續規復舊址,以達於俞范路,至二十三年七月,始克蕆事。於是土塘、石塘及自城達塘之路,一律告成,並巾子山之東鉤,全塘亦竣工焉。是役也,無鉅款可籌撥,故其事較前為難。開工之始,僅縣政府撥浙江水災急賑會銀洋一千元,本縣水警局及零星捐戶千餘元。因亟向滬甬捐募,為眾擎易舉計。上海募款者俞佐庭主其事,劉聘三、洪雁濱副之;寧波募款者陳蘭蓀、俞佐宸主其事,張善述、周宏生副之。蓋賴諸君子奔走經營之力,又得樂善者相贊助,款是用集,事乃有濟。綜計修理全塘用銀幣五萬餘元,修路用銀幣五千餘元,築亭用銀幣三千元。歷三載之久,合群力以圖,可謂勞矣。助資姓氏及用款細目,詳徵信錄。抑更有足述者,此次募款俞氏兄弟功最多,實承其封翁遺訓。封翁名嘉言,前次修塘曾與其事,而馮記中偶未及之。十四年,在梵音寺會議,力疾赴會,謂塘工未竟全功,為患必巨,至疾革時,猶諄諄囑其二子,今竟克底於成,是其功不可沒也。鄞人袁履登為其封翁九十壽,助修塘銀幣八千元。封翁名燮元,今九十二歲矣。孝於親而施及於眾,亦可覘吾鄉風俗之敦厚焉。亭既成,名曰嘉燮,立碑誌之。是猶慶安、鴻福兩亭命名之義,所以特示旌異。而尤願塘成以後,山川嘉應,陰陽燮理,得永永保此豐樂也。甲戌仲秋,鄞縣夏啟瑜記。鄞縣王禹襄書。

本作品現時在大中華兩岸地區因著作權保護條款過期而處於公有領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司法管轄區為中國大陸,不包括香港和澳門)和中華民國的《著作權法》第三十三條(目前司法管轄區為台澎金馬地區),所有著作權持有者為法人的作品,在首次發表50年後,或者從創作之日起50年未發表,即進入公有領域。其他適用作品則在作者死亡後50年進入公有領域。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釋義》,法人作品應滿足三點要求:(1)由法人(或其他組織,以下簡稱「法人」)主持創作,而非工作人員自發進行;(2)創作思想及表達方式體現法人意志;(3)由法人負責,而非執筆者。(詳情


致上傳者:請在本模板中標明該作品的首次發表時間及其作者姓名或著作權持有者名稱。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