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內毒品問題現狀

美國國內毒品問題現狀
2023年2月

引言 編輯

毒品是全人類的公敵。當前,美國是全世界毒品問題最嚴重的國家,吸毒人數約占全球的12%,是其人口占全球比例的3倍。本報告旨在通過列舉事實和數據,展現美國國內毒品嚴重泛濫的現狀,分析毒品嚴重泛濫的原因,揭示其帶來的經濟和社會危害。

一、毒品泛濫已成美國社會痼疾 編輯

◆按照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統計中心的分類標準,美國的毒品類型主要包括以下八種:酒精、大麻、可卡因、芬太尼、鴉片類藥物(主要指受管制的精神藥物)、處方興奮劑、甲基苯丙胺以及海洛因。其中,有吸食大麻和使用處方興奮劑經歷的人數占比約為46%,鴉片類和甲基苯丙胺的吸食者占比約為36%,處方興奮劑、海洛因和可卡因的吸食者分別占比31%、15%和10%。

◆2021年,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統計中心公布調查數據顯示,在全體美國人中,有約19.4%的人口至少使用過一次非法藥物;在12歲及以上年齡的約2.8億美國人中,目前有3190萬吸毒者,其中有11.7%的人使用非法藥物,有19.4%的人在過去一年內使用過非法藥物或濫用處方藥。如果將使用酒精和煙草也囊括在內,美國目前存在濫用藥物行為的人數多達1.65億。

◆過去12個月,18歲以上的美國人中有多達4820萬人至少吸食過一次大麻。2018年到2019年,大麻的使用增加了15.9%。根據美國聯邦法律,大麻是非法的,但15個州已將其娛樂用途合法化。新冠疫情暴發後,美國大麻產業逆勢增長。2020年3月,在許多企業因新冠疫情停擺的情況下,8個大麻合法化州的大麻藥房依舊保留「基本業務」,允許在居家隔離期繼續銷售大麻。大麻銷售數據平台BDSA顯示,2020年美國合法大麻銷售額達到創紀錄的175億美元,較2019年飆升46%。

◆過去12個月,有1010萬美國人至少吸食一次鴉片。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統計,鴉片類藥物是導致毒品類死亡人數激增的罪魁禍首。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美國因過度吸食鴉片導致的死亡人數高達7.5萬人,占全部因過量吸毒致死的美國人口的75%以上,較前一年同期增長50%。

◆美國每年死於酒精濫用的人數為9.5萬。新冠疫情期間,超過60%的美國人增加了對酒精的使用。最新調查數據顯示,25.8%的18歲及以上人群在過去一個月內有酗酒經歷,平均每天因過度飲酒而死亡的美國人多達261人,其中80%為35歲以上的成年人。

◆青少年群體是美國吸毒過量死亡人數增長最快的年齡組。在這一群體中,18至25歲人群的吸毒率最高,為39%;26至29歲人群為34%。13歲之前嘗試非法藥物的使用者達70%,吸食毒品低齡化趨勢明顯。《美國醫學會雜誌》數據顯示,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約有1150名14至18歲的青少年死於藥物過量,比2020年增加了20%,是2019年死亡人數的兩倍多。此外,47%的年輕人在其高中畢業時開始使用非法藥物。

二、毒品泛濫對美國社會造成巨大損失 編輯

◆過量吸食毒品造成美國人口大量死亡,大大削減了美國社會勞動力基數,影響美國人口平均壽命。2018年,美國《科學》雜誌發表報告顯示,過去38年裡美國吸毒過量死亡人數呈幾何級數增長,幾乎每年都增加9%,大約每8年翻一倍,2017年致死7.2萬人,創下歷史紀錄。報告還顯示,除南達科他、內布拉斯加和愛荷華等極少數州外,美國各州都是毒品泛濫重災區。近十年,美國的毒品死亡率明顯上升,其中特拉華州和新罕布什爾州的死亡率增加了兩倍以上。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數據顯示,在新冠疫情暴發後的一年裡(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美國有超過10萬人死於吸毒過量,這一數字是死於槍擊案人數的8倍,是死於交通事故人數的近3倍。1999年至2017年間,美國有累計超過70萬人死於藥物過量。用藥過量的致死人數已遠超艾滋病、車禍和槍擊的死亡人數,其中70%為25至54歲之間的男性。

◆毒品泛濫導致社會問題頻發。吸食毒品對腦內神經造成的破壞加劇吸食者的心理焦慮和認知障礙,誘發部分精神疾病、加劇情緒激化,導致家庭危機、暴力犯罪、兒童心理創傷等問題。而一旦被發現違禁使用藥物,又會受到包括拆散家庭,剝奪就業機會、福利援助、公共住房和投票權等懲罰。這使得社會對吸毒群體的認知歧視依舊存在,吸毒群體的標籤化會進一步激化代際貧困和種族歧視問題,形成惡性循環,嚴重衝擊美國社會,成為難以根治的「美國病」。隨着新冠疫情持續蔓延,日益增長的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加劇了美國社會的焦慮感和孤立感,毒品泛濫愈加嚴重,藥物成癮的人群數量激增。

◆毒品治理耗費巨額社會成本。毒品治理的社會成本包括打擊犯罪、醫療保健、工作生產力損失、反毒宣傳和其他社會問題的杜絕和治理等。其中,耗資最大的是打擊毒品犯罪和醫療保健。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顯示,1971年以來,美國在打擊毒品犯罪上已經耗費1萬億美元。2017年,美國控制毒品濫用成本超過2700億美元。

三、美國國內毒品泛濫的多重原因 編輯

多年來,雖然美國聯邦和地方政府宣稱要嚴控毒品問題,但在各種利益集團遊說下,實際上都未能採取實質性舉措。美國毒品泛濫是社會深層問題的反映,是經濟利益、遊說集團、社會文化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隨着戰後美國經濟發展,迅速積累的國民財富創造出空前繁榮的消費市場,毒品也活躍於其中。到20世紀60年代,盛行全美的嬉皮士運動及其所創造的嬉皮士文化在美國泛濫一時,其中就包括「毒品文化」。受「毒品文化」的侵蝕,大麻、海洛因等很快在年輕人中流行起來。嬉皮士文化這一思潮將毒品推向全社會,並宣傳大麻對人體無害、不屬於毒品,並以人權、自由等理由推動濫用大麻獲得社會承認,推動大麻使用合法化。20世紀70年代末之後,由於美國公眾目睹了吸毒給社會、家庭和個人帶來的巨大危害,美國人對毒品和禁毒的認識趨於一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毒品合法化的呼聲逐漸減弱,但美國國內的吸毒問題並未根本好轉。20世紀90年代以來,毒品合法化主張在美國再度抬頭。

◆美國政府出於經濟因素考慮,推動大麻等毒品合法化。大麻合法化使政府可以從合法的毒品市場獲得可觀稅收,而大麻稅收分配又成了毒品合法化的重要推動力。美國政府借給毒品合法化尋找正當理由,來掩蓋政府為經濟利益不擇手段的事實。

◆2014年,科羅拉多州實行大麻合法化。此後,大麻銷售收入累計已超過10億美元。然而,州內各類毒品致死人數連創歷史新高。《紐約時報》報道,科羅拉多州大麻合法化後,有家長稱青少年更容易獲取大麻,可能嚴重危及他們的大腦發育。有關專家受訪時指出,自己診治過多名因吸食大麻出現相關毒癮症狀的病患,有些出現嚴重嘔吐,當中還包括刻意或不小心食用大麻的兒童。大麻合法化進一步助長「黑市」發展,造成嚴重司法壓力,威脅社會安全。大量犯罪組織在科羅拉多州種植大麻,然後走私到其他大麻不合法的州進行販賣,大麻貿易更加活躍,執法更加困難。

◆美國政府在看到大麻合法化帶來的種種嚴重社會問題後,卻未對此作出反應,加強對大麻管控,反而進一步推動毒品合法化。美國政府在人民生命安全和經濟利益之間選擇了後者,這成為美國持續推動毒品合法化的重要因素。美國智庫曼哈頓政策研究所指出,在美政府發布的國家毒品管制戰略中,幾乎看不到政府在抗擊這場最大公共衛生挑戰之一時本應展現的重要作用,而是放任毒品和藥物濫用愈演愈烈。

◆美國利益集團在毒品問題上推波助瀾。為維護市場利潤,美國大型醫藥企業投入大量資金,資助專家和協會兜售「阿片類藥物無害」論,進而推動毒品合法化,鼓動藥店大力推銷毒品、醫師濫開藥用處方,使一些患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染上毒癮並無法自拔。「公開秘密」網站根據美國參議院公開數據分析,20多家大麻企業僅在2021年支出的遊說資金就高達428萬美元。此外,亞馬遜公司在2021年4月至12月花費1450萬美元用於資助遊說活動,其中包括支持大麻合法化的《MORE法案》;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出於同樣目的,在2021年7月到12月花費92萬美元進行遊說;英美煙草公司和奧馳亞公司在2021年分別花費近210萬美元和660萬美元用於遊說支持《MORE法案》。眾議院積極審議推動大麻合法化法案。美國一家大麻企業副總裁科里·羅思柴爾德稱,「我們不需要說服人們相信大麻,我們需要的是說服他們合法購買。」

◆藥品文化影響美國毒品政策。美國的藥品文化貫穿於其發展歷程,直接影響美國毒品政策的調整與演變。在美國,由於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很多人選擇通過藥物來緩解壓力,舒緩情緒。在此背景下,為避免部分人以醫用為藉口濫用藥物,美國聯邦法律規定購買藥品時必須持有醫生開具的處方。然而,該政策在監管層面存在很大漏洞,藥品濫用現象隨處可見。藥店依舊可以隨意售賣精神類藥物,醫院應得的報銷費用和患者滿意度直接掛鉤,迫使很多醫生開具精神類藥物處方。

◆新冠疫情進一步激化了美國社會一直存在的各類矛盾,並將槍支暴力、種族主義、社會不公、貧富懸殊等問題的壓力傳導到美國年輕人群體。美國年輕人面臨的諸多困境是美國社會頑疾的反映。一方面,當前美國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拉大,讓美國年輕人很難看到上升空間,對「美國夢」產生更多疑慮。另一方面,社會不平等、種族矛盾等問題激化,讓美國年輕人不再為美國感到自豪。蓋洛普民調數據顯示,美國人的整體自豪感在2020年創下新低。在18歲至24歲的受訪者群體中,只有36%的人對身為美國人感到驕傲,而有35%的受訪者表示不因自己是美國人而自豪。2021年12月,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發布調查結果顯示,52%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民主「陷入困境」或「失敗」,只有7%的美國年輕人認為美國是一個「健康的民主國家」。51%的美國年輕受訪者表示,過去兩周內至少有過幾次「情緒低落、沮喪、絕望」的感覺,25%的受訪者有過自殘的想法。25%的受訪者認為產生心理健康問題是因為擔憂經濟。年輕人對美國信心大幅下降,壓力不斷增大,更多人通過吸食毒品緩解壓力。

◆毒品問題折射出美國社會治理的失敗。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前副部長高京柱表示,當前美國毒品和藥物濫用是最具破壞性的公共衛生災難之一。除造成沉重的公共衛生負擔外,還將導致數百萬人無家可歸、失業、逃學、家庭破裂等。新冠疫情掩蓋了這一危機,也放大了這一危機。這場危機是美政府多系統監管失敗的反映,急需緊急、統一、全面的應對措施。

結束語 編輯

美國毒品問題由來已久,是根深蒂固的歷史頑疾。美國政府對毒品危害宣傳不夠,減少毒品需求措施不力,禁毒效果不佳。美國必須正視自身問題,採取措施應對國內毒品泛濫問題,保護美國人民的生命權、健康權,不能諱疾忌醫。

打擊毒品首先需要自身做出努力,同時也需要各國通力合作。美國應當停止無理指責中方、破壞中美禁毒合作的行為,更不應誤導公眾,轉移對本國毒品濫用治理不力的責任。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