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書考索 (四庫全書本)/後集卷03

後集卷二 羣書考索 後集卷三 後集卷四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考索後集卷三
  宋 章如愚 編
  官制門
  緫序類左右衞 左右驍衞 左右武衞 左右威衞 左右領衞 左右金吾衛 左右監門衞 左右千牛衞 左右共十六衞將軍緫三十員局官緫一百二十八員
  左右衞上將軍各一人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二人掌宮禁宿衞凡五府及外府皆緫焉將軍掌貳上將軍之事武徳五年改左右翊衞曰左右衞府左右驍騎衞曰左右驍騎府左右屯衞曰左右威衞左右禦衞曰左右領軍衞左右備身府曰左右府唯左右武衞府左右監門府左右候衞仍隋不改顯慶五年改左右府曰左右千牛衞龍朔二年左右衞府驍衞府武衞府皆省府改左右威衞曰左右武威衞左右領軍衞曰左右戎衞左右候衞曰左右金吾衞左右監門府曰左右監門衞左右千牛府曰左右奉宸衞後又曰左右千牛衞咸亨元年改左右戎衞曰領軍衞武后光宅元年改左右驍衞曰左右武威左右武衞曰左右鷹揚衞左右武衞曰左右豹韜衞左右領軍衞曰左右玉鈐衞貞元二年初置十六衞上將軍左右衞
  長史各一人掌判諸曹五府外府廩祿卒伍軍團之名數 錄事參軍事各一人掌受諸曹及五府之外事 倉庫參軍事各二人掌五府文官勲考假使祿俸公廨田園食料毉藥過所武后長安初改鎧曹曰胄曹中宗復舊先天元年又曰胄曹開元初諸衞司倉司兵騎兵參軍改曰倉曹武曹騎曹胄曹參軍事兵曹參軍事各二人掌五府武官宿衞畨第 騎
  曹參軍事各一人掌外府雜畜簿帳牧養 胄曹參軍事各一人掌兵械公廨興繕罰讁 奉車都尉掌馭副車有其名而無其人 駙馬都尉無定員 親衞之府一曰親府勲衛之府二一曰勲一府二曰勲二府翊衞之府二一曰翊一府二曰翊二府凡五府每府中郎將一人左右郎將一人親衞勲衞翊衞緫四千九百六十三人 兵曹參軍事各一人校尉各五人每校尉有旅帥二人每旅帥各有隊正二十人副隊正二十人 五府郎將掌領校尉旅帥親衞勲衞之屬宿衞者而緫其府事 左右郎將貳焉畨上者以為薄士於大將軍而配以職唐親衞勲衞置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翊衞置車騎將軍武德七年改驃騎將軍為中郎將車騎將軍皆為郎將分左右以親衞曰一府勲衞翊衞曰二府謂之三府衞諸衞翊衞及率府親勲衞府曰三衞永徽三年避太子諱改中郎將曰旅賁郎郎將曰翊軍郎太子廢復舊
  左右驍衞上將軍各一人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一人掌同左右衞凡翊府之翊衞外府豹騎畨上者分配之凡分兵守諸門在皇門四面宮城內外則與左右衞分知助鋪
  長史各一人
  錄事參軍事各一人
  倉曹參軍事各一人
  兵曹參軍事各一人
  騎曹參軍事各一人
  胄曹參軍事各二人
  左右司階各二人
  左右中候各三人
  左右司戈各五人
  左右執㦸各五人
  左右翊中郎將
  府中郎將各一人
  左郎將各一人
  右郎將各一人
  兵曹參軍事各一人
  校尉各五人
  旅帥各五十人
  隊正各二十人
  副正各二十人
  左右武衞上將軍各一人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二人掌同左右衞凡翊府之翊衞外府熊渠畨上者分配之
  長史各一人
  錄事參軍事各一人
  倉曹參軍事各二人
  兵曹參軍事各二人
  騎曹參軍事各一人
  胄曹參軍事各一人
  左右司階各二人
  左右中候各三人
  左右司戈各五人
  左右執㦸各五人
  長上各二十五人
  左右翊中郎將府官同驍衞
  左右威衞上將軍各一人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二人掌同左右衞凡翊府之翊衞外府羽林畨上者分配之凡分兵主守則知皇城東面助之
  長史各一人
  錄事參軍事各一人
  倉曹參軍事各二人
  兵曹參軍事各二人
  騎曹參軍事各二人
  胄曹參軍事各一人
  左右司階各二人
  左右中候各三人
  左右司戈各五人
  左右執㦸各五人
  長上各二十人
  左右翊中郎將府官同驍衞
  左右領軍衞上將軍各一人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二人掌同左右衞凡翊府之翊衞外府射聲畨上者分配之凡分兵主守則知皇城西面助鋪及京城苑城諸門
  長史各一人
  錄事參軍事各一人
  倉曹參軍事各二人
  兵曹參軍事各二人
  騎曹參軍事各一人
  胄曹參軍事各一人
  左右司階各二人
  左右中候各三人
  左右司戈各五人
  左右執㦸各五人
  長上各二十五人
  左右翊中郎將府官同驍衞
  左右金吾衞上將軍各一人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二人掌宮中京城廵警𤇺候道路水草之宜凡翊府之翊衞及外府佽飛畨上皆屬焉
  騎曹參軍事掌外府雜畜簿帳牧養之事 胄曹參軍事掌同左右衞大朝㑹行從給青龍旗䂍矟於衞尉
  長史各一人
  錄事參軍事各一人
  倉曹參軍事各二人
  兵曹參軍事各二人
  騎曹參軍事各二人
  胄曹參軍事各一人
  左右司階各二人
  左右中候各三人
  左右司戈各五人
  左右執㦸各五人
  左右街使各一人
  判官各二人
  左右翊中郎將府官如驍衞
  左右翊中郎將府中郎將掌領府屬督京城左右六街鋪廵警左右街使掌分察六街徼廵
  左右監門衞上將軍各一人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二人掌諸門禁衞及門籍
  兵曹參軍事兼掌倉曹胄曹兼掌騎曹
  左右翊中郎將府中郎將掌蒞宮殿城門皆左入右出
  中郎將各四人
  長史各一人
  錄事參軍事各一人
  兵曹參軍事各一人
  胄曹參軍事各一人
  左右千牛衞上將軍各一人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二人掌侍衞及供御兵仗以千牛備身左右執弓箭宿衞胄曹參軍事掌甲仗凡御仗之物二百一十有九羽儀之物三百自千千以下分掌之 騎曹中郎將各二人 長史各一人 錄事參軍事各一人 兵曹胄曹參軍事各一人 左右翊中郎將府中郎將掌供奉侍衞凡千牛及備身左右以御刀仗升殿
  諸衛折衝都尉府掌領屬備宿衛
  每府折衝都尉一人
  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
  別將各一人
  長史各一人
  兵曹參軍事各一人
  校尉五人
  旅帥十人
  隊正二十人
  副隊正二十人
  左右果毅都尉掌貳都尉
  左右羽林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三人掌統北衙禁兵督攝左右廂飛騎儀仗
  長史各一人
  錄事參軍事各一人
  倉曹參軍事各一人
  兼緫騎曹事各一人
  兵曹參軍事各一人
  胄曹參軍事各一人
  司階各二人
  中候各三人
  司戈各五人
  執㦸各五人
  長上各十人
  左右翊衞中郎將府中郎將一人
  左右中郎一人
  左右郎將一人
  兵曹參軍事一人
  校尉五人
  旅帥十人
  隊正二十人
  副隊正二十人
  左右龍武軍大將軍各一人統軍各一人將軍三人掌同羽林
  長史各一人
  錄事參軍事各一人
  倉曹參軍事
  兵曹參軍事各一人
  胄曹參軍事各一人
  司階各二人
  中候各三人
  司戈各三人
  執㦸各五人
  長上各十人
  左右神武軍大將軍各一人統軍各一人將軍三人緫衙前射生兵
  長史各一人
  錄事參軍事各一人
  倉曹參軍事各一人
  兵曹參軍事各一人
  胄曹參軍事各一人
  司階各二人
  中候各三人
  司戈各三人
  執㦸各五人
  長上各十人
  左右神䇿軍大將軍各一人統軍各二人將軍各四人掌衞兵及內外八鎮兵
  䕶軍中尉各一人
  中䕶軍各一人
  判官各三人
  都勾判官各二人
  勾覆官各一人
  表奏官各一人
  支計官各一人
  孔目官各二人
  驅使官各二人
  自長史以下員數如龍武軍左右龍武左右神武左右神䇿號六軍貞元二年神䇿軍置大將軍將軍十四年置統軍品秩同六軍始殿前左右神威軍有大將軍統軍將軍元和初為一軍號天威軍八年廢以軍𨽻神䇿人馬軍歩軍將軍及指揮使等仗馬軍大將軍知軍事天復三年廢神䇿軍四年復置神䇿軍
  東宮官
  三師太子太傅太保各一人掌輔道皇太子
  三少少師少傅少保各一人掌曉三師徳行以諭皇太子自太師以下唯其人不必備先天六年開府置令丞各一人𨽻詹事府尋廢 太子賓客四人掌侍從規諌賛相禮儀貞觀十八年以宰相兼賔客開元中定員四人太宗時晉王府有侍讀及為太子亦置焉其後或置或否開元初十王宅引辟學士書者入教亦為侍讀一詹事府詹事府太子詹事一人少詹事一人掌統三寺十率府之政少詹事為之貳 丞二人掌判府事主簿一人錄事二人隋廢詹事府武徳初復置龍朔二年曰端尹府詹事曰端尹少詹事曰少尹武后光宅元年改曰宮尹府詹事曰宮尹少詹事曰少尹 司直二人掌糾劾宮僚及率府之兵
  二春坊左春坊左庶子二人掌侍從賛相駮正啟奏緫司經典膳藥典設宮門六局 司議郎二人掌侍從規諌駮正啟奏 左諭徳二人掌諭皇太子以道徳隨事諷賛 左賛善大夫五人掌傳令諷過失賛禮儀隋有內允武徳三年改曰中舍人𨽻門下坊貞觀初曰中允十八年置司議郎永徽三年避皇太子名復改中允曰內允太子廢復舊龍朔二年改門下坊曰左春坊左庶子曰左中護中允曰左賛善大夫司議郎分左右置左右諭徳各一人咸亨元年皆復舊司議郎廢分左右其後諭徳廢而司議郎復分儀鳳四年置左右賛善大夫各十人以同姓為之景雲二年始兼用庶姓改門下坊曰左春坊復置諭徳庶子以比侍中中允以比門下侍郎司議郎以比給事中賛善大夫以比諫議大夫諭徳以比散騎常侍右春坊右庶子以比中書令中舍人以比中書侍郎太子監國則庶子比尚書令 崇文館學士二人掌經籍圖書教授諸生 校書郎二人掌校理書籍貞觀十三年置崇賢館顯慶元年置學生二十人上元二年避太子名改曰崇文館有學士直學士及仇校皆無常員無其人則庶子領館事開元七年改仇校曰校書郎乾元初以宰相為學士緫館事貞元八年𨽻左春坊
  司經局洗馬二人掌經籍出入侍從 文學三人分知經籍侍奉文章 校書四人掌校刋經史唐改太子正書曰正字龍朔三年改司經局曰桂坊罷𨽻左春坊領崇𤣥館比御史䑓以詹事一人為令比御史大夫司直二人比御史以洗馬為司經大夫置文學四人錄事一人三年改司經大夫曰桂坊大夫糾正違失咸亨元年復𨽻左春坊省錄事 典膳局典膳郎二人二人掌進膳甞食丞為之貳龍朔二年改典膳監曰典膳郎 藥藏局藥藏郎二人二人掌和毉藥丞為之貳 內直局內直郎二人二人掌符璽衣服繖扇几案筆硯垣墻龍朔二年改監曰內直郎副監曰丞 典設局典設郎四人二人掌湯沐燈燭 宮門局宮門郎二人二人掌宮門管籥龍朔三年改宮門監曰宮門郎
  右春坊右庶子二人舍人二人掌侍從獻納啟奏中舍人為之貳 太子舍人四人掌行令書表啟 通事舍人八人掌導宮臣辭見承令勞問 右諭徳一人右賛善大夫五人錄事一人主事二人隋內舍人𨽻典書坊武徳初改曰中舍人管記舍人曰太子舍人永徽元年避太子名復改中舍人曰內舍人龍朔二年改典書坊曰右春坊右庶子曰右中護中舍人曰左賛善大夫舍人曰右司議郎
  三寺家令寺令一人掌飲膳倉儲緫食官典倉司藏三署皇太子出入則乗軺車為導
  二人掌判寺事凡三署出納皆刺於詹事 主簿一人唐改司府令曰家令龍朔二年改家令寺曰宮府寺家令曰大夫 食官署令一人二人掌飲膳酒醴 典倉署令一人二人掌九榖醯醢庶羞器皿燈燭 司藏署令一人二人掌庫藏財貨出納營繕
  率更寺令一人掌宗族次序禮樂刑罰及漏刻之政丞一人掌貳令事 主簿一人掌印勾龍朔二年改曰司更寺令曰司更大夫
  僕寺僕一人掌車輿乗騎儀仗喪塟緫廐牧署
  一人掌判寺事 主簿一人掌廐牧畜養車騎駕馭儀仗龍朔二年改曰馭僕寺僕曰大夫 廐牧署令一人二人掌車馬閑廐牧畜
  十率太子左右率府率各一人副率各二人掌兵仗儀衛武徳五年改左右侍率曰左右衛率府左右武侍衛曰左右宗衛率府左右宮門將曰左右監門率府龍朔二年改左右衛率府曰左右典戎衛左右宗衛率府曰左右司禦率府左右虞𠉀率府曰左右清道衛左右內率府曰左右奉裕衛左右監門率府曰左右崇掖衛武后垂拱中改左右監門率府曰左右鶴禁衛神龍元年改左右司禦率府曰左右宗衛府左右清道衛曰左右虞𠉀率府景雲二年左右宗衛府復曰左右司禦率府開元初左右虞𠉀率府復曰左右清道率府
  長史各一人掌判諸曹府 錄事參軍事各一人倉曹參軍事掌文官簿書 兵曹參軍事掌武官簿書胄曹參軍事掌器械 騎曹參軍事各一人營繕
  司階各一人上中候各二人司戈各二人執㦸各一人散長上各十人
  親府勲府明府三府每府
  中郎將各一人左右郎將各一人中郎將郎將掌其府校尉旅帥及親勲翊衛之屬宿衛而緫其事 兵曹參軍事各二人掌判句 校尉各五人旅帥各十人隊正各二十人武徳元年改功曹曰親衛義曹曰勲衛良曹曰明衛置三府
  太子左右司禦率府率各一人副率各二人掌同左右衛凡諸曹及外府旅賁畨上者𨽻焉
  長史各一人錄事參軍事各一人倉曹參軍事 兵曹參軍事 胄曹參軍事 騎曹參軍事各一人司階各一人中候各二人司戈各二人執㦸各三人親衛勲衛翊衛三府中郎將以下如左右衛率府
  太子左右清道率府率各一人副率各二人掌晝夜廵警長史各一人錄事參軍事各一人倉曹參軍事 兵曹參軍事 胄曹叅軍事各一人司階各一人左右中𠉀各二人左右司戈各二人左右執㦸各三人親衛勲衛翊衛三府中郎將以下如左右衛率府
  太子左右監門率府率各一人副率各二人掌諸門禁衛衛凡財物器用出者有籍
  長史各一人錄事參軍事各一人兵曹參軍事各一人兼領倉曹胄曹各一人監門直長七十八人唐改宮門將曰監門率直事曰直長有錄事一人史二人亭長一人掌固二人兵曹府二人史二人胄曹府二人史三人
  太子左右內率府率各一人副率各一人掌千牛供奉之事
  長史各一人錄事參軍事各一人兵曹參軍事各一人兼領倉曹胄曹參軍事各一人唐置兵曹改司使左右復曰千牛備身主射左右復曰備身左右弓箭備身去弓箭之名龍朔三年改千牛備身曰奉裕開元中千牛備身備身左右並為千牛有備身二十八人主仗四十人錄事一人吏二人兵曹府一人史二人胄曹府一人史一人
  王府官傅二人掌輔政過失
  諮議參軍事一人掌訐謀議事 友一人掌侍游處規諷道義侍讀無定員 文學一人掌校典籍侍從文章 東西閣祭酒各一人掌禮賢良賔客自祭酒以下為正官武徳中置師一人常侍二人侍郎四人皆掌表啟書疏賛相禮儀舍人四人掌通傳引納謁者二人舍人二人髙宗中宗時相王府長史以宰相兼之魏雍魏王府以尚書兼之徐韓二王為刺史府官同外官資望愈下永淳以前王未出閣則不開府天授二年置王孫府官𤣥宗諸子多不出閣王官益輕而員亦減矣景雲二年改師曰傅開元二年廢尋復置廢常侍侍郎謁者舍人開成元年改諸王侍讀曰奉諸王講讀大中初復舊 長史一人司馬一人掌統府僚紀綱職務 掾一人掌通判功曹倉曹戶曹事 屬一人掌通判兵曹騎曹法曹上曹事 主簿一人掌發省書教 記室參軍二人掌表啟書疏錄事參軍一人掌付事句稽 省署鈔目錄事
  功曹參軍掌文官簿書考課陳設 倉曹參軍事掌祿政示廚膳出納市易畋遊芻藁 戶曹參軍事掌封戶僮僕弋獵過所 兵曹參軍事掌武官簿書考課儀衛假使 騎曹參軍事掌一牧騎乗儀物器械 法曹參軍事掌按訊決刑 士曹參軍事掌王公公廨自功曹以下各一人 參軍事二人行參軍事四人皆掌出使雜檢校 典籖二人掌宣傳書教武徳中改功曹以下書佐法曹行書佐上曹佐皆曰參軍事長兼行書佐曰行參軍廢城局參軍事又有鎧曹參軍事二人掌儀衛兵仗田曹參軍事一人掌公廨職田弋獵水曹參軍事二人掌舟船漁捕芻草家吏二人百司問事謁者一人司竹一人貞觀中廢鎧曹田曹水曹武后時家吏以下皆廢
  親事府典軍二人副典軍二人皆掌校尉以下守衛陪從兼知鞍馬
  校尉五人旅帥隊正隊副皆掌領事帳內陪從自旅帥以下視親事多少 乃置帳內府典軍二人副典軍二人自校尉以下貟品如親事府初典軍以武官及流外為之領執仗帳內等秦王齊王府置左右六護軍府左右親軍府左右帳內府左一右一護軍府護軍各一人副護軍各二人長史錄事參軍事倉曹兵曹鎧曹參軍事各一人統軍各五人別將各一人左二右二護軍府左三右三大軍府減統軍三人別將六人左右親事軍統軍各一人長史各一人錄事參軍兵曹鎧曹參軍事左別將右別將各一人帳內府職員與護軍府同又有庫直𨽻親事府驅咥直𨽻帳內府選材勇為之貞觀中庫直以下皆廢
  親王國令一人大農一人掌判國司
  一人一人學官長丞各一人掌教授內人 食官長丞各一人掌營膳食 廐牧長丞各二人掌畜牧 典府長丞各二人掌府內雜事
  公主邑司令一人一人掌公主財貨廩積田園 主簿一人錄事一人督封租主家財貨出入
  外官天下兵馬元帥京府置牧餘府州置都督都護太守又置按察採訪使以理州縣莭度團練等使以督府軍租庸轉運鹽鐵青苗營田等使以毓財貨其餘因事置使者不可悉數自轉運以下廢置不常
  天下兵馬元帥副元帥都統副都統行軍長史行軍司馬行軍左司馬行軍右司馬判官掌書記行軍參謀前軍兵馬使中軍兵馬使後軍兵馬使中軍都虞候各一人元帥都統招討使掌征伐兵罷則省 都統緫諸道兵馬不賜旌莭
  髙祖起兵置左右領軍大都督各緫三軍及定京師置左右元帥太原道行軍元帥西討元帥皆親王領之天寳末置天下兵馬元帥都統朔方河東北平盧莭度使招討都統之名始於此大厯八年罷天下兵馬元帥建中四年以李希烈反置諸軍行營兵馬都元帥興元元年置副都統㑹昌中置雲夏六道元帥黃巢之難置諸道行營都統又天福二年置諸道兵馬元帥尋復改曰天下兵馬元帥
  掌書記掌朝覲聘問慰薦祭祀祈祝之文與號令升絀之事行軍參謀關豫軍中機宻景龍元年置掌書記開元十二年置行軍參謀尋復置
  節度使副大使知節度事行軍司馬副使判官支使掌書記推官廵官衙推各一人同節度副使十人館驛廵官四人
  府院法直官要籍逐要親事各一人隨軍四人節度使封郡王則有奏記一人兼觀察使又有判官支使推官廵官衙推各一人又兼安撫使則有副使判官各一人兼支使營田招討經畧使則有副使判官各一人支度使復有遣運判官廵官各一人節度使掌緫軍旅專誅殺
  觀察使副使支使判官掌書記推官廵官衙推隨軍要籍進奏官各一人
  團練使副使判官推官廵官衙推各一人
  防禦使副使判官推官廵官各一人
  觀察處置使掌察所部善惡舉大綱凡奏請皆屬於州
  貞觀初遣大使十三人廵省天下諸州水旱則遣使有廵察安撫存撫之名神龍二年以上二十人為十道廵察使按舉州縣再周而代景雲二年置都督二十四人察刺史以下善惡置司舉從事二人秩比侍御史揚益並荊四州為大都督府江兗魏兾蒲綿秦洪閩越十州為中都督府齊鄜涇襄安潭遂通梁二十州為下都督府當時以為權重難制罷之唯四大都督府如故置十道按察使道至一人開元二年曰十道按察採訪處置使至四年罷八年夏置十道按察使秋冬廵州縣十年又罷十七年復置十道京都兩畿按察使二十年曰採訪處置使分十五道天寶末又兼黜陟使乾元元年改曰觀察處置使
  西都東都北都牧各一人
  西都東都北都鳳翔成都河中江陵興元興徳府尹各一人掌宣徳化歳廵屬縣觀風俗錄囚恤鰥寡親王典州則嵗以上佐廵縣
  武徳元年雍州置牧一人以親王為之然常以別駕領州事永徽中改尹曰長史初太宗伐髙麗置京城留守其後車駕不在京都則置留守以右金吾大將軍為副留守開元元年改京兆河南府長史復為尹通判府務牧缺則行其事十一年太原府亦置尹及少尹以尹為留守少尹為副留守謂之三都留守
  少尹二人掌貳府州之事
  司錄參軍事二人錄事四人功曹倉曹戶曹田曹兵曹法曹士曹參軍事各二人參軍事六人六府錄事參軍事以下減一人 錄事參軍事掌正違失蒞符印
  武徳初改州主簿曰錄事參軍事開元元年改曰司錄
  功曹司功參軍事掌考調假使祭祀禮樂學校表疏書啟祿食祥異毉藥卜筮陳設喪塟
  武徳初司功司倉司戶司兵司法司士書佐皆為司功等參軍事
  倉曹司倉參軍事掌租調公廨庖廚倉庫市肆 戸曹司戶參軍事掌戶籍計帳道路過所蠲符雜徭逋負良賤芻藁逆旅婚姻田訟旌別孝悌 田曹司田參軍事掌園宅口分永業及䕃田 景龍三年初置司田參軍至徳元年省上元二年復置 兵曹司兵參軍事掌武官選兵田器仗門禁管籥軍防𤇺候傳驛田獵 法曹司法參軍事掌鞫獄麗法督盜賊知賍賄沒入 士曹司士參軍事掌津梁舟車舍宅工藝 參軍事掌出使賛導
  武徳初改行書佐曰行參軍事又改曰參軍事初有亟使十五人後省
  文學一人掌以五經授諸生縣則州補州則授於吏部然無職事衣冠恥之
  武徳初置經學博士助教學生徳宗即位改博士曰文學元和六年廢中州下則下州文學京兆等
  毉學博士一人掌療民疾
  貞觀三年置毉學有毉學博士及學生開元元年改毉藥博士為毉學博士諸州置助教冩本草百一集驗方藏之未幾毉學博士學生皆省辭州少毉藥者如故二十七年復置毉學生掌州境廵療永泰元年復置毉學博士
  大都督府都督一人長史一人司馬二人錄事參軍事一人錄事二人功曹倉曹戶曹田曹兵曹法曹士曹各一人參軍事五人市令一人文學一人毉學博士一人中都督府都督一人別駕一人長史一人司馬一人
  錄事參軍事一人錄事一人功曹倉曹戶曹田曹兵曹法曹士曹各一人參軍四人市令一人文學一人毉學博士一人 下都督府都督一人別駕一人長史一人司馬一人錄事參軍一人錄事一人功曹一人倉曹戶曹田曹兵曹法曹已上曹各一人參軍事三人文學一人毉學博士一人
  都督掌督諸州兵馬甲械城隍鎮戍糧廩緫判府事武徳初邊要之地置主管以統軍加號使持節蓋漢刺史之任有行䑓有大行䑓其員有尚書省令一人掌管內兵民緫判省事有僕射一人掌二令事自左右丞以下諸司郎中畧如京省又有食貨監一人丞二人掌膳羞財物賔客帳具音樂毉藥有農國監一人丞四人掌倉廩園圃薪炭芻藁運漕有武器監一人丞二人掌兵械廐牧有百工監一人丞四人掌舟車營作監丞七年改緫管曰都督緫十州者為大都督貞觀二年去大字凡稱督府有刺史以下如故然大都督又兼刺史而不檢校州事其後都督加使持莭則為將諸將亦通以都督稱唯朔方猶稱大緫管邊州別置經畧使沃衍有屯田之州則置營田使武后聖厯元年以夏州都督領鹽州防禦使及安祿山反諸郡當賊衝者皆置防禦守捉使乾元元年置團練守捉使都團練守捉使大者領州十餘小者二三州代宗即位廢防禦使唯守捉西道如故元載秉政恩結人心刺史皆得兼團練守捉使楊紀為相罷團練守捉使唯澧朗陜興鳳如故建中後行營亦置莭度使防禦使都團練使大率莭度觀察防禦團練皆兼所治州刺史都督府則領長史都護府則領都護或亦別置都護都督府有掾有屬有記室參軍事有典籖武徳中省
  市令一人掌交易禁奸非通判市事
  貞觀十七年廢市令垂拱元年復置都督府
  大都護府大都護一人副大都護二人副都護二人長史二人司馬一人錄事參軍事一人錄事二人功曹倉曹戶曹兵曹法曹各一人參軍事三人 上都護一人副都護二人長史一人司馬一人錄事一人功曹倉曹戶曹兵曹各一人參軍事三人 上都護掌統諸蕃慰撫征討敘功罰過緫判府事 上州刺史一人職同牧尹別駕一人長史一人司馬一人錄事參軍一人錄事二人司功一人司倉一人司戶二人司田一人司兵一人司法一人司士一人參軍事四人市令一人一人文學一人毉學博士一人 中州刺史一人錄事參軍一人錄事一人司功司倉司戶司田司兵司法司士各一人參軍事一人毉學博士一人 下州刺史二人別駕一人司馬一人錄事參軍一人錄事一人司倉司戶司田司法各一人參軍事二人毉學博士一人諸軍各置使一人五千人以上有副使一人萬人以上有營田使一人軍皆有倉兵胄三曹參軍事刺史領使則置副使推官衙官州衙推軍衙推
  武徳元年改太守曰刺史加使持莭丞曰別駕十年改雍州別駕曰長史髙宗即位改別駕皆為長史上元二年諸州復置別駕以諸王子為之永隆元年永淳元年復置景雲三年始參用席注天寳元年改刺史曰太守八載諸郡廢別駕下郡置長史一人上元二年諸州復置別駕徳宗時復元和長慶之際兩河用兵俾將有功者補東宮王府官久次當進及受代居京師者常數十人訴宰相以求官文宗世宰相韋處厚建議復置兩輔六雄十望十𦂳州別駕
  京縣令一人二人主簿一人錄事二人一人 畿縣令各一人一人主簿一人二人 上縣令一人一人主簿一人二人 中縣令一人一人主簿一人一人 中下縣令一人一人主簿一人一人 下縣令一人一人主簿一人一人 縣令掌導風化察寃滯聽獄訟凡民田收授縣令給之每嵗季冬行鄉飲酒禮籍帳傳驛倉庫盜賊隄道雖有專官皆通知縣丞為之貳縣尉分判衆曹收率課調
  武徳元年改書佐曰縣尉尋改曰正諸縣置主簿以流外為之京縣上縣丞皆一人畿縣上縣正皆四人七年改縣正復曰尉貞觀初諸縣置錄事開元上縣萬戶中縣四千戶以上増尉一人京兆河南府諸縣戶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戶一萬以上置義倉督三人其後畿縣戶不及四千亦置尉一人萬戶増一人畿縣有司空佐司倉佐司戶佐司兵佐司士佐典獄門事畿縣減司兵上縣有司戶司法而已凡縣皆有經學博士助教各一人京縣學生五十人畿縣四十人中縣以下各二十五人
  上鎮將一人鎮副二人倉曹兵曹各一人 中鎮將一人鎮副一人兵曹一人 下鎮將一人鎮副一人兵曹一人每鎮又有使一人副使一人凡軍鎮一萬人以上置司馬一人増倉曹兵曹各二人下不及二萬者司馬倉曹兵曹
  上戍主一人戍副一人 中戍主一人 下戍主一人鎮將鎮副戍主 戍副掌捍防守禦 凡上鎮二十中鎮九十下鎮百三十五上戍十一中戍八十六下戍二百四十五
  倉曹掌儀式倉庫飲膳毉藥付事句稽省署鈔目監印紙在市易公𪠘 中鎮則兵曹兼掌兵曹參軍事掌防人名帳戎器管鑰馬臚土木讁罰之事
  五嶽四瀆令一人掌祭祀 上闗令一人二人 中闗令一人一人 下闗令一人掌禁末游察姦慝凡行人車馬出入據過所為徃來之莭凡闗二十有六京四面闗有驛道者為上闗無驛道者為中闗餘為下闗丞掌付事句稽監印省署鈔目通判闗事太宗寵魏王泰以黜嫡不知寵愛之在已而欲責之保傅擇賢保傅誠是也而又令王府官不得過四考何也彼誠賢者雖終其身而未足誠不賢一日猶不可而況於四考乎褚遂良諌皇太子幼年任都督刺史似切中太宗之病然用親王為之乃國家藩屏武氏豈能盡戮之哉因遂良之言權任實輕不足為磐石之固惜哉 親王為都督刺史是可誘曰國之屏翰也以功臣為都督刺史何哉夫汗馬之勞贈其爵焉可也使之治民則狼牧羊也多矣而又不任宰相以擇守吏部以擇令則屏風之書不亦勞乎此太宗之失也 開元始守缺自司農之職一啟於宇文融而請使之名缺
  而能使天子之有司類皆守其位而無其事自缺
  使不得以盡其職戶口置使而戶部

  不得以專其任其他如轉運租調則置使處置修書則置使而諸道鑄錢則又置使無非奪有司之職者
  宰相唐世宰相名最不正初因隋以三省之長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此宰相職也後以太宗甞為尚書令臣下不敢居升僕射為尚書省長與侍中中書令號宰相品崇不敢輕授故以他官居職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時杜淹以吏部尚書參議朝政魏徴以祕書監參預朝政或曰參議得失參知政事皆宰相也貞觀中僕射李靖以疾辭位詔至中書門下平章事而平章事之名始此李勣以太子詹事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三品之名始此然二名不專用而他官居職者猶假他名如故宰相事無不統不以一職名官自開元後常領以他職實欲重其事而反輕宰相之體故時方用兵則為莭度使時崇儒學則為大學士時急財用則為鹽鐵轉運使又甚則為延資庫使至國史太清宮之類其名頗多皆不足法 既以三省官為宰相其制已非專任而因事建置又復不一朝政則有參預參議之名政事則有參知平章之名門下則有同三品之名如是足矣復有所謂參知機務參知樞宻者宰相之官無乃不一乎以上用唐六典百官志修





  羣書考索後集卷三
<子部,類書類,群書考索>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