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學庵續筆記


吳會當為吳興、會稽兩郡邑,吾固言之。偶讀《文選》魏文帝詩雲:「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會;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兩用「會」字為韻,昔人所無。後一韻為會稽之「會」,何疑焉。然誤為都會之「會」已久,雖名輩或承誤用之。又《南史·隱逸·褚伯玉傳》:「齊高帝手詔吳、會二郡,以禮迎遣。」

《隋書·元胄傳》:「文帝嚐於正月十五日與近臣登高。時胄不在,上即令馳召之。及胄見,上謂曰:『公與外人登高,未若就朕也。』賜宴極歡。」正月十五日登高,不見他書,嚐考之韓退之有《人日登高詩》。

唐初,魏鄭公等撰《隋書》,以隋文帝之父名忠,故凡「忠」字皆謂之「誠」,謂死事之臣為《誠節傳》,書中凡忠臣皆曰「誠臣」。書作於唐,猶為隋避諱,驟讀之,殆不可曉。太宗詩雲:「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亦是避隋諱耳。

海南儋、崖諸郡出勒竹杖,大於澀竹,膚有芒,可以剉爪。東坡雲「倦看澀勒暗蠻村」者是也。嘉祐四友:王荊公、呂申公、司馬溫公、韓少師。元祐四友:蘇子瞻、錢穆公、王仲至、蔣穎叔。

梅宛陵詩好用「案酒」,俗言「下酒」也。出陸璣《草木疏》:「荇,挼餘也。白莖,葉紫赤色,正圓,徑寸餘,浮水上,根在水底,與之深淺。莖大如釵股,上青下白。煮其白莖,以苦酒浸之,脆美可案酒。」今北方多言「案酒」。

餘在蜀,見東坡先生手書一軸曰:「黃幡綽告明皇,求作白打使,此官亦快人意哉!」味東坡語,似以「白打」為搏擊之意。然王建《宮詞》雲:「寒食內人長白打,庫中先散與金錢。」則白打似是博戲耳,不知公意果何如耳?

王羲之之先諱「正」,故《法帖》中謂「正月」為「一月」,或為「初月」,其他「正」字率以「政」代之。

唐有一種色,謂之退紅。王建《牡丹詩》雲:「粉光深紫膩,肉色退紅嬌。」王貞白《娼樓行》雲:「龍腦香調水,教人染退紅。」《花間集·樂府》雲: 「床上小薰籠,韶州新退紅。」蓋退紅若今之粉紅,而髹器亦有作此色者,今無之矣。紹興末,縑帛有一等似皂而淡者,謂之不肯紅,亦退紅類耶?

老泉布衣時,初未有名。雅安守劉太簡簡夫獨深知之,以書薦於韓魏公、歐陽文忠公、張文定公,辭甚切至,文亦高雅,今蜀人多傳其本,而東坡、潁濱二公獨無一語及太簡者。老泉集中,與太簡往來亦止有《辭召試》一書耳。如《與太簡請納拜書》,蜀人至今傳之,集亦不載。初疑偶然耳,久之又得老蘇所作《太簡墓銘》,亦不在集中,乃知編集時有意刪去。不知其意果何如也。

蔡元慶對客喜笑,溢於顏麵,雖見所甚憎者,亦親厚無間,人莫能測,謂之「笑麵夜叉」。盛章尹京典藩,以慘毒聞,殺人如刈草菅,然婦態雌聲,欲語先笑,未嚐正視人。或置人死地時,亦柔懦不異平日。此尤可怪也。

太宗自京尹嗣位,秦王繼之。秦王敗,但命近臣權知開封,百餘年間,非東宮親王,不去權字。意謂尹京師,祖宗曾為之,故人臣不敢居。猶唐以太宗嚐為尚書令,三百年之間無敢為者,雖郭尚父之勳業,亦避之也。

市井中有補治故銅鐵器者,謂之「骨路」,莫曉何義。《春秋正義》曰:「《說文》雲:『錮,塞也。』鐵器穿穴者,鑄鐵以塞之,使不漏。禁人使不得仕宦,其事亦似之,謂之禁錮。」餘案:「骨路」正是「錮」字反語。

《漢書》酇侯音讚,今亳州酇縣乃音才何反。而《字書》「酇」字亦才何反,雲邑名,一作酇;而讚字部又有「酇」字,亦雲邑名。按班固《十八侯銘》雲:「文昌四友,漢有蕭何;序功第一,受封為酇。」唐楊巨源《丹鳳樓宣赦上門下相公詩》雲:「請問漢家功第一,麒麟閣上識酇侯。」是字有二音,顏注未必是也。

太史公作《張耳陳餘傳》:「秦將詐稱二世使人遺李良書曰:『良嚐事我得顯幸。良誠能反趙為秦,赦良罪,貴良。』」四句疊用四「良」字。《馮唐傳》:「上曰:『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為吾將。吾豈憂匈奴哉?』」兩句疊用三「吾」字,而語若飛動,減一字不得。杜少陵《曲江詩》雲:「一片飛花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花間高塚臥麒麟。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三聯中疊用三「花」字,而意不重複,又何好也!

王元之詩雲:「兩株紅杏映籬斜,妝點香山副使家。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枝花!」語雖極工,然大風折樹而鶯猶不去,於理未通,當更求之。

◎佚文三條

蘇叔黨宣和辛丑歲得隙地於許昌之西湖,葺為園亭。是年叔黨甫五十,嚐曰:「陶淵明以辛丑歲遊斜川,而詩雲『開歲忽五十』,是吾與淵明同甲子也。今吾得園之歲,與淵明遊斜川之歲適同,因以『小斜川』名之。」或者謂叔黨家本川人,而在元祐邪籍,故名「斜川」,恐不然也。(《永樂大典》卷二四○一)

東都定力院井泉甘寒,可亞閣門井。佛殿庭下有七葉樹,一名莎羅樹,亦他處所無。朝士使人汲泉,輒令取樹一葉為驗。(《永樂大典》卷一四五三七)

今燕俗於公服下著二襜,故軀幹夭矯,便於乘馬。或笑以為似一大粽。然故事重吾輔臣,賜公服衫褲外,以紅繡直係及三襜,但不知其製何如耳。(《永樂大典》卷一九七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