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自力更生,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北京第三軋鋼廠新型軋機試驗小組工人
1968年10月17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入斗、批、改的高潮中,我們北京第三軋鋼廠的工人,和一些設計、研究單位的革命技術人員密切協作,成功地把一台四輥冷軋機,改裝成為我國第一台新結構的極薄帶材冷軋機。這台軋機的誕生,是我們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發揚自力更生精神的結果,是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又一勝利。

過去,中國赫魯曉夫一貫鼓吹「洋奴哲學」、「爬行哲學」,胡說什麼:「我們的技術不行,從外國買來試驗是可以的。」他在冶金系統的代理人也跟着叫嚷:「自己製造軋機不如進口軋機,進口軋機不如進口鋼材。」冶金界的反動技術「權威」,也把極薄帶材冷軋機,吹得神乎其神,不讓動手試製。這樣,使得我國急需的極薄帶材,一直依賴進口。後來,冶金系統的一小撮走資派,從國外買來一些號稱「先進設備」的冷軋機,實際上都是落後的陳舊設備,根本解決不了我國極薄帶材的生產問題。

我們工人知道這些情況後,肺都氣炸了。我們反覆學習毛主席的教導:「中國人民有志氣,有能力,一定要在不遠的將來,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我們認識到,搞不搞極薄帶材冷軋機,是有沒有革命志氣的大問題。有的老工人說:「在最最敬愛的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領導下,我國已經成為世界革命的根據地。我們中國的工人階級,一定要把新型的軋機製造出來,支援世界人民的革命鬥爭!」我們滿懷着對帝國主義、現代修正主義和各國反動派及中國赫魯曉夫之流的仇恨,滿懷着為毛主席爭氣、為祖國增光的革命豪情,投入了緊張的戰鬥。

我們認真學習了毛主席的一系列最新指示和毛主席親自製訂的「鞍鋼憲法」,並且展開了革命的大批判,痛斥了中國赫魯曉夫之流崇拜洋人和「專家」,輕視工農群眾,推行反革命修正主義的科技路線,妄圖在中國復辟資本主義的滔天罪行。駐廠解放軍又熱情地幫助我們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突出無產階級政治,使我們的試製工作,有了更堅強的政治思想保證。

在軋機的設計過程中,我們工人從實踐經驗出發,對原設計作了許多重大的修改。例如,軋機的關鍵之一——工作輥的支撐,原設計根據外國資料,採用螺絲頂緊,這種裝置不僅操作不便,而且工作很不可靠。一位老師傅不受洋框框的束縛,提出採用液壓的辦法,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試製工作中,我們發揚了自力更生的精神,沒有材料,自己找;沒有設備,自己用手工干。例如,新軋機有個主要零件,是一個大鑄鋼件。它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洋人都是在高級精密磨床上加工的。我廠沒有這種設備,幾個人就用手工刮研。幾個青年技術員也堅持和我們一道勞動。大家不怕苦,不怕累,日夜奮戰,終於把這個堅硬的鑄鋼件刮研成功。經過測量,刮研精度完全合乎設計要求。我們工廠的機械加工能力比較薄弱,我們就發動群眾想辦法,找兄弟單位搞協作。就這樣,經過一年多的奮鬥,全國第一台新結構極薄帶材冷軋機,終於在我們工人階級手裡誕生了。

最近,有關部門組織了有十幾個兄弟單位代表參加的鑑定會。鑑定表明,軋機的某些主要技術參數,超過了國外同類型軋機的水平,而且結構簡單,適用,為我國改裝普通四輥冷軋機軋制極薄帶材,闖出了一條新的途徑。

毛主席說:「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這台軋機的誕生,駁倒了中國赫魯曉夫之流和反動技術「權威」輕視中國工人階級的謬論。我們工人階級一定要占領科學技術陣地,一定要壓倒西方資產階級。我們決心作出更大的成績,為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科學技術水平而貢獻出最大的力量。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8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4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