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川遺稿
舟川遺稿 作者:康惟善 1607年 |
詩
編輯錄懷奉伯氏
編輯寒月窓前白。殘燈榻上明。永懷愁不寐。千里弟兄情。
吟懷。錄奉伯氏。伏丐和敎。
編輯嶺路連天遠。溪風滿袖寒。郵亭何處夜。獨對曉燈殘。
又
編輯三夜燈前會。依依夢與爭。參商常作別。雲樹兩關情。洛水波濤定。烏山霧曀晴。不知何歲月。嬴得耦而耕。
見德陽遺稿。有感贈人。
編輯己卯年間事。吾嘗欲問之。還嫌哀淚下。不敢讀遺詩。
敬和伯氏韻
編輯▦幾縛縛到頭多。咫尺其如不見何。拂袖早尋南去路。▦林深處好相過。
奉別伯氏
編輯握手斜陽外。臨歧淚濕巾。孤山分萬壑。一水下千津。中有行身路。差容適國人。馳歸母久滯。風月十分新。
謹次
編輯寂寞村居興。從今問幾多。淸嵐環戶合。寒竹繞梅斜。鳥語風邊緩。波紋雨裏華。怡怡共嘯嗷。至樂自吾家。
挽八松
編輯奪我達尊去。天心薄後生。讀書非志穀。封事豈千名。月窟雲江趣。松亭草野情。何方編作傳。等與逸民評。
次伯氏韻
編輯鶴向松窓喚夢驚。整襟推枕起三更。炎炎鄒火光初動。濯濯齊山孼欲生。楊柳庭前風嫋嫋。梧桐院裏月明明。試尋活水方塘上。一沫源泉徹底淸。
敬奉伯氏短律二首
編輯顔何人也我何人。稟性曾同一箇仁。不向到頭便格物。卻從那裡可修身。高堅田地雖難躐。博約工夫自有倫。勉勉循循須勿替。此心明處見天眞。
又
編輯臨鏡堂前春事新。山容水色摠精神。梅深右砌香初歇。柳擁長堤綠半勻。雨後薇芽知幾茁。尊中亥酒也應醇。良辰孤負芳園會。夢入南天夜夜頻。
別伯氏之南鄕今年寒食。三月之四日也。二月八日。家兄歸嶺南。將糞先壠。恨予牽故不得歸。吟成數句。以爲別。
編輯雨露濡松楸。烏山哀慕切。哀懷兼別恨。斜陽殘淚落。願言好往來。鳥嶺路峻絶。嗟余歸不得。悵望空佇立。舟川無恙否。爲我報魚鴨。塵中非久留。好約終無失。
辭
編輯鸚鵡洲辭
編輯羣山走兮立立。一水中注兮悠悠。落日兮晻晻。芳草萋萋兮江之頭。騷人兮延竚。中洲結幽蘭兮夷猶。世淟涊不可爲兮。何必遑遑操瑟乎臨淄。厲階兮詬閽。江夏遠兮天之涯。留耀辭兮暎後。慧晷匿兮湖之湄。馬鬣兮寂寞。今千秋兮草荒涼。人景仰兮不可忘。額芳洲兮永傳芳。煙愁愁兮四浮。滿江波濤激激兮下愴。彼棹歌兮何心。謾勞遷客兮倍沾衣。招英魂兮不極。愁容與兮忘歸。
賦
編輯桑林禱雨賦
編輯昔天之旱。殷七祀也。萬丘草焚羣江水死。爞爞虐熖。遍焫天地。望斷西成。民在阻飢。天儆極此。奈此君司。爰命太史。爲予占之。太史曰咨。式遄其祈。不牷不粢。當以人爲。王曰咈哉。來汝太史。萬黔啼飢。由予小子。籲天告悶。實爲我民。爲民以禱。忍犧牲人。予臨萬邦。德愧於右。旻天弗吊。降喪殷土。曷不身當。以回天心。祗台身先。庶天監臨。於是童乃頭第乃身。去乃瓜一乃神。齋心兮薦誠。肅將祀乎桑林。雍雍兮穆穆。血舟忱兮敷襟。克反求而陳責。默飛精於蒼蒼。曾祀儀之未卒。雨千里兮霈霶。涸鱗沾波。枯草承澤。朝占有秋。野賀穀腹。信乎天之格思。曾不容乎寸髮。然則此禱也。見天之荒殷有年。儆之極也。見天之降澤蘇枯。應之邀也。見成湯之禱天。不事於事。理之在也。求天心。不必於外。求在我之主宰。求主宰。不必於外。求在天之一理。天人兩間。所具底事。俯仰察之。理一而已。天雖冥冥。理則人同。人雖藐藐。心與天通。觀其高高在上。若無有管於人生。及夫有感斯應。不啻若谷應山嗚。然其致感。豈無其來。在我旣積。方乃有回。反余之祈。罄余之中。誠已積而中實。又何難上徹蒼穹。瞻涓涓之細流。必待漸靡而穿石。況彼倒日而反風。夫豈有孚於一夕。必也久而不息。終然庶徵之有合。是知人之感天。其感也必有始。天之應人。其應也豈無自。惟其思無邪也。是以默契穹昊。況此禱也。不禱於禱。禱於不禱。其禱也不在玉帛。其感也不於六責。由是觀。心是本。禱是末。應心雖速。應禱則稀。盡我之心。天不我違。身何力於格天。理一般兮天自格。此湯之所以禱雨。不於桑林。而禱之有日。此天之所以雨。湯不於身牲。而感之已久。或不能積實悠久。日百禱兮何有。咄咄乎世下而俗汚。徒於外兮不於內。雖年年籩豆之狼籍。竟未聞有應於何代。自招災而致戾。謾徒事乎祈祀。伏塑龍於玄寺。起泥人於闕里。神無神而不祀。禮無禮而不將。勞暴露於靈壇。卒無有於愆陽。明勸敎之術方。非致雨之良具。胥跡末而忘本。心間天兮莫相孚。擧托假而望實。效不一於千百。今悲古兮後悲今。貫古今兮長太息。
一將功成萬骨枯賦
編輯濔迤平原。沙平蓬短。壘毀草枯。巨淃骨積。空谷鬼呼。滿目戰場。刀痕箭瘢。於是僕本志士。俯仰長嘆。哀哀齊民。而有何辜。無少無長。骨寒魂孤。將之者誰。莫之敢指。驅我蒼生。遠戍千里。才成一功。四野骨白。民生到此。胡寧忍說。俶在上古。俗美風淳。好大無君。喜功無臣。耕食鑿飮。安爾室家如何叔世。亂日常多。君無明哉。將喜徼功。驅兵深入。暮西朝東。兵戈日尋。四海同塵。飮血褁瘡。重功輕身。策民卒之疲乏。希徼倖於萬一。凱歌間奏於一隅。鬼哭已遍於四域。一將飮至策勳。萬骨空暴霜雪。長平一戰。士卒如麻。星火矢石。澒洞干戈。四十萬卒。一時就坑。天愁地慘。獸駭鳥驚。秦築長城。用防蠻戎。誰屍厥功。曰維蒙公。功高位尊。赫赫將軍。骨暴血濺。哀我民斯。離邦去里。怨魂疇依。粉堞東西。摠是白骨。漢葉傳六。武皇乘極。君喜拓地。臣饕功名。赳赳武夫。踴躍用兵。枕骸遍野。王庭遠移。燕衍山上。虛立頌碑。玆三數人。殘民亂坑者。謂創國業。虐民築郭者。謂慮後日。窮兵黷武者。謂拓邦基。出師雖異。戮民則一。成功班師。將得其樂。塡淃之屍。亦獨何罪。生者生還。蹈舞奏凱。死者何爲。異域怨魄。瞻彼將士。旣歡且悅。寂寞戰地。鬼號啾啾。家山萬里。骸骨誰收。桓桓將軍。佩紫列候。孑孑孤魂。百年流落。抱恨積怨。將向誰說。孰無父子。孰無夫婦。慈孝唱隨。寔天所賦。胡爲是日。遭世不淑。遠赴征戍。死生誰識。父子永隔夫。婦難尋。日居月諸。憤惋益深。欲樹功而鏖萬姓。吾不知何有於爲國。是豈特庸將之過。亦可刺當時之人牧。尙焉忍驅吾之赤子。寄身命於鋒鏑。仁義利於甲兵。地利不如人和。行王道而字吾民。庶可以塵不起兮海不波。不必從事於征戰。頑苗自格兮玁狁自逐。咄彼後主之昏惑。謾徒事乎兵革。徒注心於開邊。日窮黷而未已。小功無補於大患。根本已搖兮。能國者解矣。今悲古兮後悲今。洞古今兮長太息。故於末而竝錄。願以聞乎後來之誼辟也。
矛盾賦
編輯紛紛天下萬物兮。擧皆觸余目而勞余心。彼與此奈何不可同兮。氷忌炭兮商去參。釐而爲兩。兩相背馳。莫之能合而一之。矛也楯也。爲器不相適。安得處相同而用相似。或司刺兮或可捍。奈此勢不可兩存。欲廢其一。力不得兮。反之三隅兮。萬理一源。事事物物。何往,不然。同不同兮世間事。薰蕕之性不類兮。黝堊焉得以共器。況古今人事之紛紜。亦豈能皆一而無二。言言行行。胥有同異。判抵捂兮莫之容。人之是兮巳之非。兩相殊兮難與同。物之邪兮我之正。竟未免爲楚與越。滔滔喜同而惡異兮。言離行暌。終不能二爲一。非異者自以爲異。所以異之者自是異。淸議鳳鳴於聾俗。忼慨驚駭於衆耳。正學日明於長夜。惜其僞之者。當時枘鑿之不相入兮。無怪夫千百其分離。非同氣勢難共濟。是以有消長之數。彼兵具固不當去一。胡爲乎有可去而不能去。長留古今宇宙。祗足敎志士膽裂。在草野私有隱憂。竟無益於上下之隔。祗戰懼於一心之出入。慮不克主主而客客。防之萬。甚於防矛。日恐夫盾之不固。彼賊來暗。無形與跡。悶余禦之遲暮。俯而思。仰而察。杜諸未來。隣人鬼而布陣。噫噫。吾見之晩矣。天地間何事不矛盾。
蜘蛛隱賦
編輯天地中間。散在者理。事有萬族。理無彼此。式穀格窮。物我無間。蓬心旣久。近取者罕。蜘蛛有網。多感予臆。設機張羅。旣巧且黠。翩翩飛亟。紛紛來撲。處處蠢蠢。擧成聚血。血而不悟。滔滔一樣。綱自張空。物自來網。物當自遠。網豈自網。網之網物。物之自就。余乃長嘯天地。忨愾宇宙。卽物興感。所懷何窮。觸機陷禍。人與物同。回視世間網恢恢。俯仰今古興一哀。潛機隱設。知覺者誰。靑紫有力。利祿如飴。宦子仕客。目醉心悅。脈脈雲臺。揚揚紫陌。一朝禍至。倉皇嚏跋。矯首欲跳。六漠一罟。身殃家敗。畢竟何補。歸來萬右。覆轍相尋。觀物窮理。惕然傷心。已禍網之高張。孰遠擧而自脫。非獨微蟲之可惜。在人世而如一。蛛網有形而網物。世網無形而網人。無形者世所難見。宜先覺之無人。在往昔猶或可悲。盍反求於吾身。昔余之未有知兮。謾縈情於勢榮。玷姓名於華秩。希立身而揚名。尙不知世路之羊腸。矧宦海波濤之飜覆。茫茫然韁鎖塵籠。類癡蛾之赴燭。幸柯則之不遠。觸所覩而心得。惕驚悟而自儆。覺今是而昨非。往者不可諫兮。冀來今之可追。謝簪笏於百齡。遠禍機而高擧。憾見知之苦晩。芥功名而歸去。一拂長袖。天廣地大。行行止止。無利無害。居閑寘散。自分軒軒。人生到此。富貴寧論。悲夫物之納禍。都是自召。深逝之魚。固非詹何所釣。高飛之鳥。亦豈蒲且所弋。丹穴之鳳。何憂乎病翼。九眞之麟。何畏乎折足。苟遠引而高蹈。機雖巧兮於我何。散物物其皆然。豈獨蛛網於興嗟。嗼專慮而冥會。顧千載而永唏。物其物而罔覺。胥及溺於欲水。知殷監之孔昭。反觀省而律已。相緍蠻之黃鳥。亦知止於丘隅。況伊人之最靈。何處身之無智。感彼起予。願箴終始。然則奈何。歸歟歸歟。其虛其徐。旣亟只且。
一竿漁父傲三公賦
編輯澤國秋晴。水府波殘。紅蓼花邊。眠鳧閑閑。扁舟短棹者誰氏子。簑衣箹冠。雪鬢霜髭。雲鎖篷窓。月印波頭。生涯一竿。身世虛舟。一簞一瓢。百年契闊。我之無榮。人孰我辱。我之無非。人孰我是。咫尺人間。遠如千里。安分身閑。負乘寇至。古今宦海。幾度飜覆。牽犬難再。逐兔不復。富貴須臾。勳業亡羊。何如江上。萬事都忘。濯纓濯足。淸濁滄浪。興亡何知。進退無心。邯鄲夢絶桃源可尋。一身何管。滿江淸興。時移節換。景物紛更。閑立磯頭。我興則一。方其春回水滿。風恬波寂。千棹百漿。滿步星列。綱而不釣。罟必用數。不奪不厭。取必盈欲。籊籊竹竿。所樂何樂。行止食飮。只從其意適而已。及夫秋來風急。水落石出。檣傾楫摧。十步九溺。前不知戒。後不知懲。載胥及溺。覆轍相仍。蘆花江渚。所憂何憂。臨風釣雨。祗足於浮體而已。孰爲可賀。孰爲可吊。其憂其樂。摠是自召。江東一帆。桐江一裘。榮耶辱耶。樂耶愁耶。所謂萬事無心一鈞竿。三公不換此江山者乎。噫。彼皆知所樂之爲可慕。而不知此樂之可以慕。此亦知所樂之爲可久。而不知彼樂之可以久。彼所慕者爲可久耶。宦海迅駃。此所樂者爲不可久耶。江山無事。如處之則將焉取乎。樂乎樂乎泛乎水。願同歸於扁舟子。
素王賦
編輯嗚呼噫噫。道與天下孰大。貫天地而磅礴。德與王位孰尊。洞萬古而無雜。肆我夫子。天縱之王。德尊百王。王百代兮何傷。道大天下。王天下兮無怍。吁嗟哉。生世不淑。縱不能得位當日。胡爲乎托素而爲號。竊不能胸中之無惑。吾不知致洽當年。孰若垂敎千億。抑不知冕旒一世。孰若萬世血食。三綱張布。王之效也。五倫昭著。王之敎也。以言其王之化也。則古與今幷爲一國。以言其王之敎也。則古與今幷爲一民。以其化而觀之。則彝倫炳炳於今古。以其功而觀之。則大道恢恢於中土。王敎百世。百世長春。王敎萬民。萬民同仁。不王而王。非眞而眞。瞻彼帝王。化不遠揚。雍熙之治。止於唐兮。風動之化。止於吳兮。況乎厥辟。焉足說乎。王哉我王。長王中夏。國大於國。化遠於化。素以號之。不亦傷已。以予觀之。賢於堯舜遠矣。
迸擊磬襄入海島賦戊申作戊申作
編輯哀時命之不及古人兮。夫何餘生之多艱。摻子袪兮不得留。薄言祖乎中灣。臨蒼茫兮慘將別。魂廷廷若有亡。欲敍襟而爲贈。言未發而涕滂。噫噓唏。人而不仁兮。其奈禮樂之爲用。自二南淳化之死去兮。喪阿閣之嫡統。滔滔天下之皆是。鼓鄭衛之妬淫。謇餘生晩而好古兮。幾懷古而悲今。幸摯也之有傳兮。粲翕繹以成音。共布列而節奏兮。襲遺響於千古。期蕩穢而消滓兮。庶見蹌蹌之率舞。何人事之不可期兮。羌中道而懷歸。河漢深兮沄沄。齊楚迢兮依依。洋洋之不得以復聽兮。怨余聾之不卽。方將庶幾其返兮。子又胡爲乎海國。海國闊兮片帆孤。餘一不知其所懷。遡淒風兮永言。聲斷續兮難諧。天何心兮忍予。天邈邈乎難知。謂子去兮果哉。子之去兮遲遲。山負慚於林放兮。服亦微於城之門。顧磬也聲和而節中。誰忍爲子言也。苟去就猶豫而虛徐兮。人或謂子狂也。然余心有所不舍兮。搴汀蘭兮周章。想頎然而弄操兮。雲望予乎西方。西方之人不可以一見兮。立斜陽以沾裳。渺此身之獨處兮。將心事兮誰語。余豈不知潔身而高世兮。又豈不知望望而遠去。然君子各有所期兮。顧初服其猶未然。望闕里而遑遑兮。靡仲尼吾誰與權。君歸兮余不歸。歸不歸兮同一悲。命矣末之也已。何必海島之之也。乃歌曰。泛彼扁舟。泛泛其流。彼其之子。不與我留。不我與留。我心則痼。悠悠蒼天。此誰故也。
弔文
編輯吊黨錮文
編輯悠悠秋夜。熒熒殘缸。一榻長嘯。慷慨盈腔。悲君子之遘禍。灑老淚於東京。痛天意之難探。若當日之至情。天之生才。必用於時。懷能抱志。終莫之施。噫噫黨人。亦獨何其。一片羊鼎。衆奸朶頤。金仙欲涕。炎灰已冷。噫噫黨人。寧惜寸命。全軀逭禍。豈無其路。鼎輕欲徙。奈何炎祚。噫噫黨人。心所不忍。主暗臣奸。民散祿終。禍網高張。翕趐難容。噫噫黨人。生世不辰。一斗忠膽。欲訴無因。齎志長辭。洛水無津。噫噫黨人。天地不仁。尙何爲哉。河渭潰溢。天柱歌側橫軀欲抑。白手無及。揚淸激濁。反賈淫禍。人皆曰非。我獨沾臆。洛陽宮闕。榱折火烈。堂堂兩柱。一朝風拔。天門阻遠。寸雲黭漠。披圖千載。肝膽欲裂。況乎黨人。胡寧忍說。見機屠蟠。保身林宗。旣明且哲。雲外冥鴻。如何黨人。獨苦其生。生不可惜。情不可禁。將身何往。日落天陰。明月之論。夜光之說。一播長夜。黑黑白白。服老狐於穴社。慴奸鼠於穿城。延炎祚於數日。誅不軌於冥冥。雲臺盡客。功不專美。心之所安。暝目泉裡。橘生玄朔。藕蔕脩陂。禍所必至。色擧者寡。汝南懸榻。十年一下。河上仙舟。望不可登。人之所榮。衆猜所興。䲭必嚇鳳。鷜必譏鵬。雖鉗口而結舌。知難免於禍網。已矣天道之茫茫。洛波嗚咽兮下愴。如何覆轍。前後一指。古今乾坤。讐我吉士。淸議驚俗。四海浪翻。一沫黃流。永沈英魂。左帶沸唇。汚衊中土。天地無窮。怒濤怨霧。豎碑目黨。彼何代主。一掬民淚。兩日無輝。星流狐御。國事大非。碎之已晩。五國靑衣。文起百代。道明千䆊。僞之者誰。莫之敢指。媚奸投箚。彼誰氏子。人心到此。世道寧論。祿雖欲訖。亡促慶元。崖山波赤。天地索然。古今滔滔。哀淚濺濺。撫跡雖異。黨之則一。掩卷驚起。再拜㪺酹。晩此生之千載。嗟心遠而地僻。不幸生世之在後。頭不血丹陛之石。耳不堪聞。口不忍說。扼腕長思。蓬頭欲雪。允矣張公。挺世之傑。身爲野翁。罪無可死。胡爲小人。反以爲累。遂指生平。籍以爲僞。嗟嗟末世。事無可爲。前修高行。或敢是非。況乎厥餘。焉足說乎。彼逆旅亦何罪兮。紛蕩族而鏖屠。競破家而相容。見人心之難誣。噫孔門之構禍。增人神之怨怒。雖若人之所安。重老儒之太息。悲時君之不察。付國是於奸賊。往者不及諫兮。獨忨慨其何追。指蒼天以爲正。擬梁鴻之五噫。噫。矰隿四設兮噫。高飛無適兮噫。亦膽激烈兮噫。金門邈邈兮噫。千右一轍兮噫。
祭文
編輯祭孔氏姊文
編輯維嘉靖二十二年二月乙亥朔十六日壬辰。弟孤子某等。聞仲姊之喪。身在衰經。不得往奔。謹具淸酌蔬果。使金某奠於柩前。於其行也。哭而迸之曰。嗚呼姊乎。其有是耶。人間變故。固出於人情之所不可測。而未有如此變之爲可慟哭也。其信耶。其虛耶。吾姊之行。何所負於神明。而倐忽三十年之浮生。竟與風燭。同其明滅耶。吾兄弟姊妹。同居京城。凡幾歲幾年。而西南數年。遽判生死。病不得躬親煮粥。歿不得撫屍長慟。天地有窮。哀恨曷盡。死生有命。雖非人力之所可有爲。而吾姊之疾也。甘辛不得適其味。醫藥不得盡其方。遂致因循。以至此極也。嗚呼慟哉老。母念諸子女之遠離也。不自克擬於十月之望。引還京師。以專一家之樂。豈意吾姊之無復有意於人世耶。千里分離。猶不能堪。而思置之膝下。幽明永阻。會合無期。天性之痛。曷有窮已。靈其有知。必不閉目。嗚呼慟哉。呱呱三兒。何怙何依。遠聞季女。徹夜呼乳。耳不忍聞。口不忍說。天地之忍而至此耶。鐵壽天壽。遣馳曇薩。扶抱以來。想必已至柩前一哭矣。如天德之血氣未定者。慮於千里之遠。道路之次。不能衛護。而或貽不測之患。姑令玉婢。抱養於金氏姊家。而衣食之資。取足於此。以待我老母之行。靈其知耶否。天壽。李氏姊用其臨終之託。方擬鞠養。而其能始終之未可逆覩也。哀兒之如得成長也。則謹當極力敎誨。使之列之人子之列。靈其佑耶。嗚呼慟哉。求窆之期。卜得九月之初。則踰嶺一哭。以禮治喪。今日計也。而亦恐人事喜乖。有志未就也。有子女也。而皆在幼孩。不得執喪。有兄弟也。而皆在草土。不得奔哭。以予今日之痛。知姊病席之懷。嗚呼姊乎。命矣夫。吾姊平日無疾病之患。而兄弟姊妹。皆期以百年之享。豈復料性命。暗爍於數旬之中。而使我抱無窮之痛也。百年忽忽。浮生草草。茶毒殘生。亦安保久長於人世耶。累累九原。萬古一土。幽明雖間。可以神會。嗚呼慟哉。尙饗。
祭仲姊文
編輯維嘉靖二十二年歲次癸卯九月朔某甲十八日某甲。弟康惟善。敢告於亡姊宜人康氏之靈。惟靈。生不母憂。長不師煩。性敏才捷。心貞色溫。擇對於洛。聘歸士門。入門媼賀。旣饋舅稱。結帨一戒。興處服膺。愛兄友弟。出於固有。人曰稱哉。康女孔婦。予少於姊。十年其後。我愛我憐。我懷我撫。於歲辛丑。嶺外病父。我往辭姊。七月之初。䦱門何言。相對欷歔。姊悲我涕。我看姊淚。一盃告別。揮淚難視。臨別有言。尙愼湯藥。嗟予婦人。千里遠隔。居不得侍。病不得奔。地絶南北。吉凶難聞。叩魚泣筍。恃汝僉君。哀我罪逆。盈地貫天。噬指心動。忸怩前賢。稽顙北辰。慚負孝子。孑孑孤形。俯仰何恃。同氣可愛。此時爲極。念我先人。恃不可得。有遺體在。惟兄弟六。庶幾旣洽。和樂且湛。焉知一疾。遽爾爲祟。仲春九日。訃音初至。失聲長號。天地不仁。人耶命耶。夢不可眞。人生一世。夫孰無死。噫噫吾姊。可憐之死。三載含哀。隕命衰裏。兄弟孀親。縹緲千里。哀哀子女。呱呱幼孩。病孰嘗藥。沒孰蒙衰。載念前後。死生可哀。老母痛傷。天性難禁。抱兩哀孫。焚一寸心。明月戾洛。子女皆集。姊不來會。有哀無樂。嗟我病骨。千里跋涉。伏哭柩前。五內分割。胡不一起。爲予一說。琅然之音。溫然之色。耳不可得。目不可接。那知一淚。而是永訣。耿耿一語。尙在耳傍。百年已矣。人世可傷。孤立人間。百事渙散。在世廿年。憂患強半。月未七圓。失女喪子。終天未幾。又哭吾姊。人世茶毒。有孰吾如。慟不可言。情不可書。力疾在世。勢不可支。畢竟同歸。我又何悲。聊設一酌。告我哀忱。不亡者存。敢冀來歆。嗚呼哀哉。尙饗。
墓碑銘
編輯宜人康氏墓碑銘
編輯宜人康姓。康氏之先。出自信川郡。昔在高麗朝。族姓繁盛。衣冠而朝者。祖孫相望。有諱國升者。卽宜人之玄祖也。官至工部典書。典書生左右衛保勝郞將諱仁碩。爲時宰洪鸞半子。來居慶尙道缶溪縣。嶺南之有康氏。自此始。郞將生知咸陽郡事諱允釐。咸陽生知盈德縣事諱居禮。盈德生彰信校尉諱惕。彰信娶贈戶曹判書行成均司藝金叔滋之女。亦善山名閥。生二男一女。男長伯珍。中丁酉文科甲科第三人。贈司諫院大司諫行司憲府掌令。次仲珍。中乙卯文科甲科第三人。官爲通訓大夫。職爲承文院判校。女卽宜人也。皇明天順二年閏二月己未。生於密陽府粉底谷。長於善山府迎鳳里。筓年。歸咸昌縣成均生員金寧幹之家。越明年。寡無子女。時有再嫁之風。滔滔者擧世皆是也。宜人確然有之死之矢。仍家於迎鳳里。天性慈祥。愛人好惠。鄕黨仰其德。親戚懷其仁。彰信公悶念其無後。嗣不自克。乃擇於子姪之列。而得判校公之子姪〈先君諱〉託焉。〈諱〉丙子。武科也。承順色養。事之以事所出之禮。庚子春。以昌原都護府使來南州。昌之距善州。纔數境。覲省無虛時。秋八月。有微恙不克治。乙亥。終於迎鳳里正寢。春秋八十三。閭里族黨。奔訃以吊。內外婢僕。攀號擗踴。如喪考妣。養子〈諱〉以襁褓之養。服齊衰。十月某甲。葬於開寧縣山官里金烏山麓某坐某向之原。仍廬其側衰下有疾不醫。未練四日終。其遺孤生員景善惟善幼學從善等。繼先志。立碑刻文。蓋悶其史氏無傳而潛德莫聞也。於戱。宜人賢矣哉。靑年而寡。克守恭姜之志。無後而託。能得子姪之賢。七十年居鄕。鄕無間言。孀居而治家。家道無蠱。非承訓於閨。造德於家。能若是乎。敢銘曰。康家信州。厥自有素。枝繁葉茂。施於南土。美矣宜人。稱女其家。婉娩聽敎。相奠執麻。結帨踰年。鳳駕雲天。香閨春早。柏舟盟堅。惠人仁族。自然天得。擇嗣得賢。後事有托。八十有三。有餘哉年。欲贊有德。欲毀無愆。一片山麓。芳魂是藏。更千萬年。無敢毀傷。
序
編輯贈遠上人序
編輯鷄足之東。有剎焉。山高而地寂。非淡然無欲。面壁觀心。以求見夫其師之所謂性者。則不可以久留也。山之僧文遠居之。歲癸卯。予受業於龍灘李先生門下。函丈之餘。講論從容。先生呼而進之曰。汝見山之僧文遠乎。曰。未也。曰。欲見則可往焉。是其人也。頗聰明解文理。雲蹤霞躅。已遍於金剛智異之巓。而今方於氷鉢寺居住焉。可與之語山川之勝。可與之論古今之文。亦可爲物外之伴也已。是日促裝。明日行及山下。舍馬而屐。山深境絶。雲路依迷。攀援嵒罄。而出入林木之下。薄暮而乃及其門焉。群僧怪塵客來。出迎門外。而中有一緇衣。異於凡髠。予目其容而心其人。入與之語。果聰明。果文理。果周遊佳山秀水。一如聽先生者。仍留三數日話從容。一日。步出門外。請師指點群山之高低。衆流之源委。山之高而遠者曰竹嶺。近者曰月岳。低而遠者曰太華。近者曰開天。在前而突兀然。在左而臣妾然。在右而穹隆然。予顧而嘆曰。昔我夫子登太山而小天下。玆山也。雖非太山之高之比。而予目之所小者。亦不爲小矣。水之遠而可望者曰黃江。灘之近而可聽者曰扃門。滔滔焉汨汨焉。不舍晝夜而注之海焉。又顧而嘆曰。逝者如斯夫。我夫子川上之旨。亦可從此而默會其萬一矣。師乎。汝何所取而居乎此耶。樂山樂水。儒家者事。汝何所取而居乎此耶。嗚呼。我知之矣。羣山雲捲。危峯立立。滿江風殘。鏡面澄澄。於斯時也。淨糞一室。正襟終日。師之心地。從可見矣。言未旣而密雪下。興未闌而暝色至。及夫還也。師起而請曰。不侫僧獲幸於龍灘。累得拜左右。而又得與公接。天幸也。昔。龍灘贈予以詩。前牧伯竹溪安公。亦能敍而和之。今公何惜一言以賡其什乎。予曰惡。是何言也。十年病夫。荼毒餘生。其於詩文。口絶吟而手絶筆者計已久矣。尙焉能賡先生之什。而續先生之軸乎。不才決不敢當。無已則有一焉。顧予麋鹿之性。山林之志。日病月痼。砭不可效。舟川猿鶴。久已有宿約。非晩。當結草廬。栽梅竹。以爲終老之地。煙霞錫跡。倘過嶺南。試一問焉。有曰烏山之舟川者。是吾卜居之所也。水落巖下。把竿閑眠者。是其吾也。如得相從於此。尙能爲師賦之。嘉靖癸卯。花山後學。書以爲別。
送應休之關東序
編輯應休。予之益友也。得相遊而期心事者。蓋數年矣。若其相從。而講經傳百氏之奧。而得其麗澤之益者。蓋不能冀其源源也。前數日。余來自中原。應休惠然過予曰。得君之來。可以以意相從矣。而又余有白雲之望也。非久。當指關東。相別之久而相會之遠也。則願君之有以贈我也。嗟呼。應休君之志。非不欲與我遊。我之志。非不欲與君遊。而不得數日之相從而輔仁焉者。未知誰使之也。余嘗讀朱子之書。有曰。只是謹勤二字者。未嘗不三復而嘆也。今欲以是贈君焉。君將以爲何如也。凡致知力行之際。處事接物之時。居間處獨之地。不睹不聞之中。使此二字。瞭然於心目之間。而勉勉循循。則庶乎其可以有至矣。夫今君之與吾。眞先儒所謂寒鄕晩進者。生晩地偏。而明良師友之不可得。則唯於書中。可以見得立定腳跟之地。而謹勤二字。讀書時最有味。君其喫着。傳曰。誦詩三百。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爲。予之讀聖賢之書多矣。而猶未免爲鄕人也。此與不讀者。奚以異焉。每中夜起坐。撫躬自悲。願君之毋效我尤也。古之人之所以讀書雲者。蓋將有以開發聰明。進德修業。而以求至於至善之域也。今之喜讀書者。蓋有之矣。而未聞有如古人之爲者。此豈志於爲己之學。而不以今世之人。自期待者之所爲哉。吾非憂君於此。而亦欲以勉君於古人之讀也。朱子之訓曰。出入趨步。務要凝重。起居坐立。務要端莊。至矣盡矣。我考亭豈欺予哉。然以孤陋左見。竊以爲必有內外輕重之分矣。願君之有以審於其間。而務其內者重者也。凡我之所以贈乎君者。雖若累更端矣。而所以行乎其間者。不越乎謹勤二字。應休勉矣哉。行矣應休。關東。古稱多形勝之地。溫淸之暇。毋憚一往遊焉。先仗雲。相從林下數十年。散盡塵慮。然後可以爲學。今君之遊於關東也。豈但散盡塵慮而已哉。他日刮儕輩之目。而起儕輩之敬者。吾非應休之望而誰歟。伏惟千萬自重。嘉靖甲辰。明庵。書。
說
編輯酒蜂說
編輯予嘗飮醴。高置之坐。傍有一蜂薨薨以來。俯而飮。久之不覺。將溺。予憐之。麾則去之。去而復來。如是者數。終至於浸其趐。而不忍捨去。俄而。溺而死焉。噫。蜂微物也。何其欲之有嗜乎酒。而竟溺其身如是也耶。始予之麾也而去之。則固無浸趐之禍矣。及其浸趐而斯擧矣。則又豈有及溺之禍哉。初而不去。中而不覺。終而溺焉。悲夫。予亦嗜酒者也。要以此蜂。爲予之殷監也。雖然。人之有欲而不能節制。因失其本然之心。而終至於汨其性命者。豈獨酒而已哉。因書以藏之。欲其有以當盤盂几杖之銘也。甲辰七月日。明菴。書。
書
編輯上伯氏書
編輯乖隔半年。不獲侍左右。慕仰風味。不勝區區。日者。長須轉致初七日所賜手帖。又蒙垂示春雲一筩。拆緘伸紙。五采滿榻。欣慰之深。手不敢釋。客少心淸之句。旣以激林泉之興。而拂塵無障之喩。又以開茅塞之蹊。多乎哉。何其辭不煩而意獨至。一至此耶。沈潛反覆之餘。又有以知近日閑中所得。大有異於前者。因竊自賀曰善也。幸不才不中。其將從此而有所養矣。第念鹵莽甚矣。滅裂久矣。恐不得有所憤悱。以爲他日受敎之地也。屬者幸無他累。出在山店。靜居無聊。信手抽書。偶得魯論看。至不有博奕章。竦然有感。如以針箚身。自不覺發汗而沾衣也。退伏三思。平生病痛。都自無所用心上來。嗟乎。心本活底物。若無所用。悠悠蕩蕩。莫知其極。則長得衆惡。放辟邪侈。無不爲已。顧不亦難矣哉。自是之後。痛自刻責。常欲消磨了這病。則聖經賢傳。朝吟暮誦。以爲我心所存主着落處。所患者習氣纏繞。或不能脫落上去耳。然人之學。非人學之而誰學。我之心。非我操之而誰操。學之在人。操之在我。又豈可讓與別人。自不肯着力去下工夫耶。朱子有訓曰。耐煩仔細。讀書第一義。一哉聖言。豈必多乎哉。尋常看過。每作容易說話。今來深玩。覺得多少意味。噫。正唯弟子不能學也。大凡學者。當讀書時節。例皆麤心放過。故於古人心事。不能喫緊到十分田地。若能注神猛省。有所不讀。讀之。不知不措也。有所不疑。疑之。不解不措也。寧煩毋略。寧徐毋亟。讀一字時。心在一字上。讀一句時。心在一句上。字字句句。一在其中。則何煩之不耐。何書之難讀哉。夫如是則傳所謂無所用心之病。庶乎其可免。而孟子所謂求放心。程子所謂主一無適之道。亦在其中矣。然而此特區區近日愚見之拙法。豈敢煩瀆於高明之左右哉。願安得拋棄世累。共尋舊約。卜會谿之築。墾烏山之荒。輟耰之暇。細論此四百四病也哉。朱子不云乎。日月逝矣。歲不我延。嗚呼老矣。是誰之愆。今弟之齒。去孔子所謂不足畏者。纔十餘年矣。如不能百倍其功。其何以得三年之艾哉。時乎時乎。不可失也。勉哉勉哉。胡可遲也。遂成枯落。悲嘆窮廬。不亦悲乎悲乎。眞西山夜氣一箴。最宜潛玩。千萬自強。自強千萬。不一二。嘉靖丁未臘月立春後一日薄暮。明庵病弟明明子。扣首再拜。
疏
編輯上仁宗疏
編輯成均館臣某等。謹齋沭刳心。百拜上言於主上殿下。伏以。士習之於國家。所關重矣。士習之正不正。而國家之治亂。於是判焉。故士習正。則趨向定而國家治。士習不正。則趨向未定而國家亂。爲人主者。可不思其所以治者。而防其所以亂者哉。然而其所以正士習之方。亦在乎人主之明其好惡。以示趨向之道。然後在下之人。亦有所觀感而知所趨矣。顧乃世下俗汚。人情莫不輪丸徇俗。爲之當然。故必也拈出時人之目所覩耳所聞者而進退之。以明其好惡。然後人亦知其好惡之實。而識其所依歸也。嗟乎。當今之士習。偸薄久矣。可不究其所以偸薄之源而正之乎。臣等竊念。趙光祖以豪傑之才。從事於聖賢之學。風雲際會。得遭我先王求治之誠。一心徇國。期臻至治。邦國不幸。奸邪構禍。使其愛君之臣。憂國之士。幷皆齎志長辭。而呑恨於九泉之下。有志之士。孰不仰天椎心。泣盡而繼之以血哉。嗚呼。光祖之學之正。其所傳者。有自來矣。自少慨然有求道之志。受業於金宏弼。宏弼學於金宗直。宗直之學。傳於其父司藝臣淑滋。淑滋之學。傳於高麗臣吉再。再之學。得於鄭夢周之門。夢周之學。實爲吾東之祖。則其學問之淵源類此。其平居待人以和。接物以誠。事父盡其孝。處兄弟極其友。硏窮益精。踐履益篤。大本旣立。而功利之說。不能淫。故傷今而慕古。貴王而賤伯。公正之心。方直之行。不渝於金石。而可質於神明。則其行已之正類此。及其見遇於先王。則感先王愛士之心。喜先王待賢之誠。以皐,夔,稷,契之業責其身。以二帝三王之治望其君。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徒知有其君。不知有其身。徒知有其國。不知有其家。凡古之嘉言善政可行於今者。無不建白焉。凡今之賢人吉士可用於時者。無不薦用焉。古者。人生八歲。皆入小學。故使初學者學之。古者。有三物八刑之制。故以藍田呂氏鄕約之法行之。古者。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科。故制薦擧之試。則其事君之誠。設施之方類此。其行已之正旣如此。其設施之方又如此。而先王之倚眷益隆。則如鬼如蜮憸邪媢嫉之類。將不得肆志於大陽之下。故含沙石張機弩。期伺其隙而一發焉。則其不爲所中者解矣。嗚呼。南袞,沈貞,李沆之罪。可勝誅哉。袞以媢嫉奸邪之魁。而餙以文墨小技。貞,沆以貪毒兇巧之徒。而聽袞頤指。見公論益張。是非益明。而賢邪之勢。不可以兩立。則相與謀爲擯斥之術。作爲不經之讖。黯黮之說。熒惑天聰。中夜起事。潛漏西門。以驚動之。天門九重。下情難達。事起倉卒。情僞難辨。先王不得已而苟從其言。初豈我先王之志哉。當是之時。太學諸生。排闥抗疏。號哭大庭。爭囚禁府。則光祖之無罪明矣。士林之憤菀極矣。幸賴先王之聖明。特從末減之科。而命之曰。汝等皆以侍從之臣。上下同心。期見至治。汝等之心。非不善也。近來處置朝廷之事。似爲過誤。使人心不平。故不得已罪之。予之心。亦豈安耶。然則罪光祖者。豈先王之志哉。自是之後。憸人植黨。布滿要津。目以爲僞學。爲詭激。指以爲尙奇。喜事爲。變更舊章。凡一時之賢士大夫。莫不鋤洽而芟刈之。噫。玆數言者。豈非古今奸黨擠陷賢士之一穽乎。尙奇喜事。變更舊章之謗。前則司馬光之賢。而不得免焉。詭激僞學之謗。後則朱熹之聖。而不得免焉況今末世奸邪之無忌憚者。欲構賢士之罪。則何患無辭哉。及我先王。追念光祖等之無罪。而將欲爲收敍之計。則如袞,貞,沆輩。陰嗾尹世貞黃李沃等無賴者數人。上書誣論。托以爲布衣公論。而置之重典。世貞李沃之希世論疏。固無異於徐嚞之上書乞斬朱熹。而當時之奸人。無有如謝深甫之抵書於地。則其狠愎殘忍。亦已甚矣。臣等伏聞論命之議一決。行路之人。莫不涕泣失聲。而哀其無辜。則光祖之賢。信於人深矣。及其臨死從容。顔色不亂。但曰。愛君如愛父。憂國若憂家。又曰。白日臨下土。昭昭照丹衷。則光祖之忠誠。天地之所共監也。惜乎。以光祖之賢。遭先王之聖。卒爲憸邪之所構。而抱恨入地。臣等每念至此。不覺拊膺痛哭也。夫以先王之明。豈不知光祖之無一毫私心哉。特急於鎭定袞貞輩之情。而爲此不得已之擧。此豈先王之志哉。噫。臣民無祿。不享遐筭。遽有鼎湖之慟。其未及追復光祖者。莫非先王之遺悔也。然則今日之責。顧不在於殿下乎。殿下誠孝自天。愛所親。敬所尊。凡所以繼志述事者。無所不用其極。則獨於光祖。可不推先王之初心哉。先王末年。上而臺諫侍從下而韋布之士。交章爭論。欲明光祖之無罪。不爲不多。而其於疏中。率皆循用詭激喜事之語。此豈足以知光祖哉。光祖之行已處事。平平正正。而指以爲詭激喜事者。袞,貞,沆其人也。欲以明光祖之志。而反襲譖光祖之說。亦淺乎其知光祖也。其曰變更舊章者。臣等請有以辨之。自右及今。法立而獘必生。故三代之時。亦有損益之制。則損之益之。當與時宜之。而所不可改者。唯三綱五常而已臣等未知光祖之所更者。其三綱乎。其五常乎。漢儒董仲舒之言曰。爲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先王之初。廢朝之餘習尙存。則豈非更化之秋乎。當其更化之時。苟非聖人之神化。則其所以條敎法令之施。豈能無痕跡哉。如其有痕跡。則習熟見聞。以爲尋常之人。孰不自駭而自驚哉。然則決不可以更化短光祖也。噫。媢嫉之害。萋斐之罪。萬死難酬。貞沆雖已伏罪。而不得正其妬罔之罪。則不可謂以罪罪之也。況南袞尙以奸魁。享榮考終。勸懲之道。果安在哉。忠君愛國之賢。卒陷不測之禍。妬賢罔上之奸。反享富貴之榮。豈不反哉。伏願殿下。察光祖之至情。念先王之遺悔。賜祭贈爵。一如先王之於金宏弼,鄭汝昌。則士習幸甚。國家幸甚。嗚呼。光祖之追奬。固無益於九泉之杇骨。而臣等之所以眷眷於此者。正以光祖。實乃吾儒之宗匠也。自光祖之死。士氣之薾然久矣。士習之淆薄甚矣。至於今日。正直之風息。廉恥之道喪。靡靡成習。貪汚成風。人皆以模稜爲貴。軟熟爲賢。危言者以爲狂。危行者以爲僞。諛侫之習。有甚於西京之末。一有剛毅正直守道循理之士。出於其間。則名之以僞學之流。而加以詭激之謗。數十年來。以此數字。禁錮一國之賢人君子。必使之無所容其身而後已。此豈盛世之事。而尙忍言之哉。今我殿下新服厥命。四方之民。引領拭目。以觀新政。苟不及此時。明示好惡。則奸邪之徒。必將彈冠相慶。而爲善者怠矣。嗟乎。當時之士。無罪而橫罹者。不可勝數。而有如金淨奇遵之死。最爲誣枉。淨,遵皆與光祖志同道合。協力贊治。及其禍起。淨謫錦山。遵竄牙山。心知其必死。而欲與其母一訣。淨告邑宰乞暇。覲其母於報恩而還。斯可謂亡命乎。遵之母。遠隔茂長。行不得自如。則登嶺望遠。以寓古人陟屺之思。有頃而還。斯可謂亡命乎。玆二臣者。實欲亡命。則豈有自還之理乎。兩邑之宰。希附袞,貞之旨。鍛鍊而誣告。袞貞乃復攘臂肆言。以爲淨,遵自謂動法古人。而卒乃亡君之命。則其流之所行類若是。至乃以是累光祖。甚者。又以不軌之名加光祖。而蔽錮聰明。可勝痛哉。自古小人之巧餙。無所不至。以趙汝愚之忠直亦未免於假夢爲符。謀爲不軌之譖。而冤死道中。則光祖之情。亦可以此而推之也。伏願殿下痛察而一雪之。則不唯三臣之魂。感泣於冥冥之中。先王在天之靈。亦且喜殿下能盡繼志之道也。然而復其職申其枉。明好惡之文也。愛其人尙其志。明好惡之實也。殿下雖能復三臣之職。苟不察其情而愛其人。愛其人而尙其志。則其所以好之者。非所謂心誠好之者也。雖欲明所好惡。使下之人知所趨向。其可能乎。此傳所謂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者也。伏願殿下留神焉。臣等俱以狂簡。叨居首善之地。耳聞目見。慷慨於心者。非日非月矣。夫以學校。禮義相先之地。而羣聚講論者。只以科擧利祿。爲儒者事業。不知禮義爲何物。學問爲何事。若有有志之士。修身謹行。抱經論心者。則羣排衆謗。目以爲道學之邪氣。指以爲詭激之餘習。相與怪嘖而忘嫉之。臣等身親見之。不勝憤菀。究厥所由。則莫非己卯之禍。有以啓之也。噫。僞學之黨。一錮一除。而趙宋之國脈。潛已斲喪。玆豈非今日之殷鑑耶。臣等徒能讀古人之書。而貿貿焉不知趨向之方。嘗竊思其所以致此之源。而未嘗不流涕於光祖之死。故謹瀝血陳辭。伏願殿下。勿以人廢言。幸甚。臣等無任懇切之至。
批曰。疏意知道。此人等事。先王豈偶然計而處之。
第二疏
編輯臣等不忍士習之日偸。公論之久菀。不揆愚賤。妄陳管見。天聽邈然。申枉無期。退伏三思。不省所謂。乃復三復聖敎而反覆究思。然後有以知殿下之志也。夫哀慕先王。意思皇皇。事在先朝。不忍輕改。誠孝至矣。然而公論所發。有所大不然者。則臣決知不可以此而泥之也。若不論事之是非。勢之可否。皆諉以先朝之事。不能隨所遇而裁之。則公論終不得行矣。此豈常行之道哉。嗚呼。光祖之死。士林之痛。公論之菀。久已極矣。尙可以苟爲之辭哉。今日之申枉。固無有於已死之杇骨。而其有關於國脈者爲重。今日之褒崇。又無有於臣等之一身。而其有關於士習者爲甚大。其可以緩步徐視而姑爲之遲疑乎。昔宋臣司馬光爭論新法之弊曰。先帝之法。其善者。百世不可變。若王安石,呂惠卿所建。而非先帝本意者。改之當如救焚拯溺也。況光祖之得罪初非先王之志。而出於袞,貞,沆之欺罔。則殿下有何所諉而牢關固非哉。宋之哲宗,徽宗。籍元祐諸賢爲奸黨。欽宗卽位元年。除其禁而贈之官。孝宗寧宗。禁僞學而罪朱熹。理宗追封之。而從孔子廟祀。臣等未聞後世之持公論者。以欽宗,理宗之此擧。謂之改先朝之事而有所是非也。若使二帝。留難於輕改。而不能變通。則後世之公論。必有所歸矣。近就我朝之事而言之。則昭陵見廢於世祖大王之朝。而改正於先王之初載。玆非先王之盛節乎。若以世祖之計。爲不偶然。而猶吝於復正。則其於公論何如。是非何如。然則殿下可不推先王復昭陵之心。行先王復昭陵之事。而一從士林之公論。一正士習之偸薄乎。臣等抑有所未解者。李沆之奸。得罪於公論。伏誅於先朝。殿下嗣位未月。遽復其職。又有不容於士林而見廢於先朝者。特有收敍之命。皆發於臺諫之爭論然後已。至於光祖之追奬。其所關重且大者。則雖有草萊之公論。亦不得蒙兪。臣等實未知殿下之好惡何所在。而抑恐鬼蜮之徒。已窺殿下之淺深也。伏願殿下徧思而夬斷之。則士習幸甚。公論幸甚。大抵不可輕改者。情也。不得不改者。事與勢也。如得其當。則固當無改。苟非其當而例欲無改。則公論泯矣。然則今日之事勢。固有所不得不改。而亦有所不得不急者也。伏願殿下痛察焉。嗚呼。善善惡惡。人同此心事往人亡。公論猶激。臣等每念光祖之死。直欲籲天而無從。嘗欲一刳丹心。庶幾仰激天衷。何意微誠不孚。天意未回。聞命隕越背膺交牉。思欲泯默而退。則又竊悲光祖之志。暴白無期。士習之弊。匡捄無日。誠激於中。不忍緘口。更竭愚衷。再有塵瀆。情意迫切。言語無倫。仰呌天門。不覺隕涕。伏願殿下。哀其情而察其辭。臣等無任激切之志。
批曰。不從之意。已盡言之。
第三疏
編輯臣等。稟性愚戇。不自量已越位犯分。敢陳公論。天心已錮。逆言難入。伏聞聖敎。心膽墮地。固欲結舌而退。坐視靡靡之習。而慷慨之懷。奮激於中。憤菀之情。不自敢抑。更扣天門。冀激宸衷。嗚呼。天將喪斯文矣。有賢如光祖。而死於誣枉。得君如殿下。而公論不行。臣等伏地痛心。不知天心之終何如也。嗚呼。道其墜地矣。一光祖死。而擧世吹虀。危言危行。爲世大禁。於今十數年。是非猶不能明。臣等仰天疾首。不知士習之終何如也。嗚呼。讒謟面諛之人至矣。好惡旣分。賢邪類至。故訑訑之聲音顔色。拒人於千里之外。今我殿下復奸人之職。猶恐不及。申賢者之枉。苟有所諉。消長之機。於斯判矣。臣等傷今思古。不知國脈之終何如也。然則殿下之好惡。可知矣。分論不行。是非不明。正學一脈。湮滅無餘。臣等私憂過計。竊不勝漆室嫠婦之憂。未嘗不流涕於士習。痛哭於國脈也。噫。命之窮矣。亦已矣。言有盡而情則無窮。事已往而公論難泯。略陳一得之愚慮。庶幾白日之照臨。伏願殿下。赦其狂妄。而矜其愚衷。情激意迫。矢口盡言。呑聲飮泣。伏紙隕越。臣等無任迫切之至。謹昧死以聞。
批曰。汝等居首善之地。好古而論時。疏章三上。辭懇義直。所學之正。何以加此。我先王敎育之澤。亦可想矣。然言之不從。有意存焉。且大學。雖曰公論所在。是非之定。自有朝廷。言是非則得矣。期於定是非。非諸生事也。汝等姑退而更思之。
上明宗疏
編輯誠惶誠恐。稽顙觸地。泣血刳心。謹百拜上言於主上殿下。臣等俱以狂簡之質。忝居首善之地。嘗學無違之訓。而講究愼終之禮。心竊自謂古先聖王。制爲中禮。上自王公。下及士庶。喪葬月日。自有定製。苟或有所拘忌。有所退托。踰越先王之制。而自爲苟簡之計。則其得免不懷之誅者解矣。豈意我聖明之朝。而爲此悖禮之事。有甚於春秋之所譏乎。臣等不勝愛君憂國之心。敢冒謀政議禮之責。而欲一陳慘怛之懷。言未及發。淚已先零。嗚呼。我大行大王平日。動遵禮法。無少差過。一朝禮陟配天。葬不以禮。甚矣。臣子之不仁也。夫五月之葬。載在禮經。人所共知。而特惑於安陵之說。敢爲此悖禮之擧。臣等實所未解焉者。古之喪葬。豈必盡在春夏。古之冬月。豈必盡爲煖煥。春秋之二月。乃夏之十二月也。而葬文公。葬宣公。皆無貶辭。孔子何不知安陵之重。而後人獨能爲之計耶。宋孝宗之葬。實在十一月。光宗之葬。亦在十二月。當時之臣。皆無論說。眞儒朱熹。疏論葬地。而亦無一言及於安陵。朱熹何不忠於君。而不智於後人耶。孔子之筆旣如此。朱熹之論又如此。臣等妄信前聖之言。而粗習先王之禮。竊以爲行禮無古今。安陵無寒暖。不然。何古聖人之盡惑。而今人之獨智耶。嗚呼。此豈殿下之過也。殿下幼沖嗣服。哀慕出天。凡諸大事。一委大臣。爲大臣者。所當念大行大王之恩。遵殿下誠孝之志循禮守制。以終大事。乃其職也。豈謂容忍苟且。背恩亂禮。一至此耶。臣等嘗聞大漸之中。憑几之命。不過從禮文一事而已。凡有血氣。聞此末命。莫不摧心哭泣。追慕擗踴。曾謂大臣俯伏闕下。親承遺敎。而乃先爲悖禮之說。以負我大行大王之恩哉。說者皆以土役之苦。安陵之便爲言。臣等之惑。滋甚焉。古之制禮聖人。何不思之甚。而今之議禮大臣。何獨賢乎哉。其苟簡之計。必以爲先葬數旬。有何不可。乃敢肆言。執抑衆論。若使大行大王之變。出於八九月之間。則其葬也。將在於八月乎。九月乎。臣等決知其心之不忍也。一二月則不忍。三四月則忍爲之。是誠何心哉。玄宮一閉。幽明永隔。哭無所憑。情無所極。殿下他日。學問成就。講明禮典。雖欲爲大行大王。送終以禮。其可得乎。大臣他日。錮惑開釋。良心發見。雖欲爲大行大王。必誠必信。其可得乎。大臣之騁私自用。得罪公論。固所宜也。殿下亦爲大臣之所誤。不免渴葬之譏。臣等竊爲殿下惜也。不特此也。翌日而襲。五日而斂。乃古禮也。而曾在喪初。率皆徑行。此固鑿巾以飯之餘習也。然而襲斂猶可諉也。渴葬有何所據耶。長此不已。臣等竊恐高麗二月之葬。未必不復行於今日也。昔宋之端宗。崩於碙州。實景炎之四月也。其葬於崖山。實景炎之十一月也。當是時。君臣播越。流離海島。典章草草。國脈奄奄。猶且不忍忘君。必以禮葬。臣等嘗讀史至此。未嘗不爲當時之忠臣義士。揮一涕也。我民之窮困。決不如景炎。今冬之寒澟。必不過景炎。而爲禮反不如崖山之朝廷。臣等益爲大行大王。痛其不幸也。先儒之說曰。拘忌陰陽者不孝。又曰。古人不擇年月日時。今此之擧。將謂之拘忌陰陽乎。將謂之擇年月日時乎。拘忌陰陽。則必不免不忠不孝之罪。擇年月日時。則必不免自求其利之譏。終何以爲辭哉。初而不懷。中而遂非。終而執謬。以抑公論。言之可謂慼矣。大臣則已矣。凡在侍從臺諫之列者。夫豈不知葬期之不可進退也。惟其因循苟祿之心勝。故坐視其不遵遺敎。不循古禮。含糊結舌。庸相容隱。雖或爲公論之所激。暫有論啓。而恐爲大臣之所忤。不能力爭。患失之心。忘君之罪。彼此皆無異也。〈時持平丁璜。歷陳其罪。〉臣等恐大行大王在天之靈。必將不安於非禮之葬。彷徨躑躅。不知所歸。而亦必震怒於群臣忘君愛身。曲爲苟簡之論也。伏願殿下上告慈殿。下敎大臣。一從先王之定製。而痛革高麗之弊習。則迸死幸甚。古禮幸甚。臣等犯分言事。罪固不赦。然幼學禮文。志切效忠。又念大行大王深仁厚澤。浹民肌髓。臣等何幸獲忝採芹之列。鼓舞鳶魚之天。而臣民不祿。棄弓遽爾。寧欲一死。庶慰哀痛。而伏聞渴葬之論。不勝愼終之懇。敢竭哀衷。仰瀆天聽。忠憤所激。至於失聲。伏願殿下留心焉。臣等無任迫切之至。謹昧死以聞。
記
編輯蜃樓記
編輯波定元年。廣利王國於南海之中。病其殿居湫卑。無以開滌靈襟。助發神觀。乃謂左右曰。咨左右。疇克幹予事。僉曰。於蜃哉。王曰。格。汝蜃。予以水德。崇秩於王。不忍與魚蟹隣而蛟鰐處也。始慨然有經始之志。而難其人。今也幸甚。帝賚良弼。左右曰。可。汝其往欽哉蜃於是憂王命之重而恐或難濟也。恚懣成疾。一朝吐氣。特成危樓。蓋忠誠所感然也。曲曲軒檻。枚枚窓戶。巋然翼然。宛轉如畵。靈光耀日。瑞氣蟠空。鮑參軍魚參政。駿奔走其下。靑鳥天鷄。翺翔乎其前。王曰。吁。予海國之主也。宮室樓觀。不可與世同。斯樓也。異則異矣。存而不能滅。不可。南而不能東西北。亦不可。汝其體予意。使之或存或滅。或東西或南北。無定位。無方體。斯可乎。蜃退而憂益甚病篤氣絶。樓隨以滅。俄而。氣蘇而復吐。飛甍出。自是於東於西於南於北。或呼或吸。而樓有無焉。王一日。往而登焉。則弱水流沙。縈紆渺瀰。一望無際。而蓬萊,方丈,武陵諸山。空濛晻靄。爭效奇於雲窓霧戶之下。於是。顧而嘆曰。異哉輪焉。異哉奐焉。廣寒殿,白玉樓。風斯下矣。使予無金玉土木之役。而得高曠偃息之地者。時乃功。命左右策勳。封蜃呼吸侯。蓋嘉其氣也。自後朝江漢則於斯。會溪壑則於斯。無日而不於斯。特書其扁曰蜃樓。一日。蜃游泳以前。蹙口以嘯。王怪問之。蜃凌波而對曰。人世樓臺。皆有詩有記。輝映萬古。而今斯樓獨欠焉。臣竊悲夫神德奇功。終沈沒於滄溟之上而莫之傳也。王曰。兪。誰可以記斯樓。左右曰。有謫仙在下界。曰李白。王曰。予其試哉。乃命長鯨。以禮賢禮聘之。白方不得志於世。喜其聘之以禮也。佯爲弄月者然。騎鯨以歸。馬子才所謂弄月身翻然者。傳者之妄也。白旣至。王以禮見之。請爲記。白辭以不工於文。願爲詩以答揚休。命以記。讓於監河侯元龍。臣龍踴躍以記。幷書李白詩於左。
方丈之東弱水西。高樓突兀望中迷。危欄俯壓蒼龍窟。複道遙連玉兔棲。鼉鼓聲邊靑鳥舞。雲屛影裏赤烏啼。莫將勝景塵間漏。付與詞人浪品題。
論
編輯謝安折屐論
編輯謹按晉史。大元八年。謝玄嘬秦鋒淝水上踣之。丞相安圍棊方呼盧。捷音至。不動。及歸。不覺屐齒折。時與後服其量。論曰。安之量小矣。大則無限矣。無限者。孰能動之。有動斯有限。有限斯不大。不大之量。烏能不爲外物之所動哉。大抵不足以同之者。人之量也。子程子曰。有斗筲之量。有江河之量。江河之量。亦大矣。然有時而滿。惟天地之量則無滿。予謂謝安之量則有涯也。有涯者曷足爲之大哉。江河之量。不可謂之小也。而滔滔汩汩者不之海。則不足以爲大。而反足以爲小。人之量。雖或宏大。而其所以爲宏大者出於勉強。而識有所未至。則亦不足以爲大。而反足以爲小耳。其不見動於事物相尋之衝者。不亦難矣乎。今夫恭德也而人有醉而益恭者。謙德也而人有位高而益謙者。雖不與放肆驕傲者同科。而其爲酒爲位之所動者則一也。然則安之量。其謂之有動矣乎。抑其無動矣乎。百萬勁卒。直擣要衝之地。而夷然寂然。終不動聲色。以鎭定當時上下驚遑之心。則可謂之無動矣。而不可謂之有動也必矣。及夫勁敵旣蹶。而羽書遠騰。屐齒之闕。而猶不之覺。則可謂之有動矣。而不可謂之無動也決矣。嗚呼。居之如常而不爲異者。量足以勝之也。一有意爲於其間。則雖其事之不同。而實皆爲彼物之所動也。昔鄧艾位三公。年七十。處得甚好。及下蜀有功。便動了。玆其量不亦小矣乎。是何一人之量也。而旣如彼。又如此。若是其不同也耶。然則前之所以然者。程子所謂強排遣之也。後之所以然者。程子所謂強終不得者也。然則曷謂斗筲之量。曷謂江河之量。曷謂天地之量。人之量。奈何不同。噫。斗筲之量。孔子所謂何足筭者也。江河之量。程子所謂有時而滿者也。天地之量。斯愚所謂大則無限者也。凡人之量。隨識以長人有識高而量不長者。識有所未盡故也。天下之事。無有不可強得之事。而又有所不可強者。其惟識量乎。常人之量。皆出於天資之稟。故天資之量。則皆有限劑。雖或容之於此。而不可容之於彼。雖或強之於前。而不可強之於後。夫以六尺之軀。擔當天下之事物。而只守天資之量。則事物之感。紛綸朝夕。而識量則自有限矣。雖欲不滿。烏可得哉。然則孰能爲不滿。其惟知道者乎。見道分明。而吾心益大。吾見益高。則天地之間。事事物物。莫不來格於方寸之中。而識愈進。量愈大。但覺吾心之寂然而感。感而遂通者。皆出於至正之理。而事各付事。物各付物。如萬物之生死榮悴於天地之間。而天地自無與矣。顧其有限矣乎。顧其有滿矣乎。顧其不與天地同其大矣乎。惜乎安之量。可謂大矣。而徒以天資之稟爲量。而不能進其識而大其量也。甚矣哉。不知道之害也。人而如謝安。可謂賢矣。可謂量矣。而知道之未也。則賢也而尙曠達。攜妓東山。不廢絲竹。而終至於俗尙風流。量也而止於小。或能強。或不能強。而終至於前如彼。後如此。其量也雖曰量矣。而其事也旣如是。則雖謂之小也。亦可。嗚呼。七情者。人之所稟乎天。而所不可無者此也。當憂而憂。當喜而喜。如天之四時流行而不相悖者。君子事也。當憂而不憂。當喜而不喜。玆固拂人之性。而非君子事也。方其金行不競。天地板蕩。左帶沸唇。充斥神州。此可憂也。生民嗷嗷。擧世塗炭。此可憂也。朝征夕伐。䏏腦塗地。此可憂也。符秦入寇。中外憂懼。淮水之捷。不血一民。此可喜也。擧國興師。無得氣去。此可喜也。四方聞風。士氣增倍。此可喜也。前而不此之憂。後而不此之喜。踽踽然俳佪於相位。而終未能爲國興理。其可謂之當憂而憂乎。當喜而喜乎。憂喜。人之情也。而謝安獨無情哉。然則其量也不徒不大矣。而又非君子之所取也。故曰安之量小矣。謹論。
附錄
編輯康上舍碣銘
編輯蘇齋撰
嗚呼。東國上捨生信川康元叔。幼而才氣超拔。宇量沈毅。作止語默。若合規度。識者咸指爲神兒。八歲。始讀書。已通文義。比十餘歲。能屬文。操紙立就。丁酉。選司馬。戊戌。甥於灘叟先生門。先生見而器之。循循提誨。聞儒者向方。不專爲擧子業。辛丑。服斬。廬開寧。葬祭以禮。泣血柴立。人稱善居喪。自是行益修。學益進。朋遊益附。華問播一時。時圭庵宋子爲祭酒。每講罷。邀君及一二聞人。評論義理。君之取重諸老。蓋如此。而禍亦始此雲。嗚呼。當仁廟在位。多士拭目。以爲至治可期。於是。大學生上章。請復靜庵官爵。以明士趨。皆君筆也。忠憤激切。上動天心。批曰。汝等居首善之地。好古而論時。疏章三上。辭懇義直。所學之正。何以加此。我先王敎育之澤。於此亦可見矣。雖然。言是非則可矣。期於定是非。則自有朝廷。非諸生事也。汝等姑退而更思之。未幾。上賓而國空虛矣。君乃奉母南歸。庶自肆於山水間。以迸餘齡。學正黃俊良。受權臣旨。言君嘗在泮。好爲異論。將文致焉。賴有人力救得免。猶停赴擧。是冬。爲公西之志。旣盡誠信矣。仍擬築室。則爲親故止之而止。嗚呼。己酉。李洪男在配。上其弟不軌以媒進。乃大殺中原人。遂及君。蓋以彼輩心行悖妄。相避成隙。至是洪胤自首。且誣君草檄。訊之極其慘毒。而言貌如平日。但曰白日在上。寧有是哉。推官撫然變色。竟以書訣兄弟曰。平生忠孝自許。反負不忠名。泉下之目。殆不暝矣。伏願兄及弟。篤信好學。其不變不亂。有如是者。豈非天得學力。有以致之。嗚呼。君之立志遠矣。制行高矣。旣孝旣友。人無間然矣。顧性方嚴。疾惡如讐。不直視。非其人。未嘗藉以辭色。故雖爲君子所敬。而人之忌之者亦衆。喜古訓。不一日去手。見忠臣義士不得其死者。輒嗚咽流涕。掩卷而起。爲文章。務出於奇。淸新發越。無世俗氣。嗚呼。以君淸粹明正。能少假之年。異日所造。豈可涯涘。而僅而立而死非命。嗚呼慟哉。康氏於麗。族大而繁。簪組相望。國朝有諱允釐。守咸陽。是君五世祖。高祖諱居禮。令盈德。曾祖諱惕。彰信校尉。祖諱仲珍。承文院判校。從舅佔畢齋學。大有令名。考諱顗。以武發身。爲昌原都護府使。聘東萊鄭氏。獻納士傑女。正德庚辰生君。君諱惟善。於倫爲第二。有二子。其一復誠。倜儻嗜學。中己卯進士。錄冤死人子。除禧陵參奉。謝恩便去。累除終不就。生男女幼。其一適忠義衛李用中。栗峯察訪。生男希天。業儒。女二幼。嗚呼。天將以是爲施耶。守愼同門婭也。常欲籲天而無從。按復誠狀。爲之略加點綴。而繼之銘。以洩吾哀曰。奚日之怪。而肆猘呀。影有奚異。乃中以沙。嗚呼叔也。遭世罔極。其悲奈何。天欲其死。何始生之耶。天欲其生。何遽死之耶。愛之篤也何意。惡之酷也何理。松柏之毅。瑚璉之貴。學問之事。經濟之志。天錫之。天㧻之。吾其問諸何地。每一念至。但仰而搥胸。復使後人搥之。至於百搥千搥萬搥而無已也。
〈僧妙敬〉
〈僧弘正〉
〈僧泰俊〉
〈僧元應〉
〈僧性脩〉
〈僧學脩〉
〈僧羅雲〉
〈康天國〉
〈僧智聰〉
〈僧信會〉
刻手〈崔汝岌〉
監校校生〈金井南〉
通訓大夫。行宣川郡守,龜城鎭管兵馬同僉節制使〈李愖。〉
資憲大夫。行平安道觀察使兼都巡察使,平壤府尹〈韓浚謙。〉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