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齋先生文集 (李德弘)/年譜

卷七 艮齋先生年譜
作者:李德弘
1743年

艮齋先生年譜

編輯

皇明世宗嘉靖二十年中宗大王三十六年辛丑十月十四日。卯時先生生於榮川南村九龍洞裡第。先生考參判公。娶潘南朴氏副司直承張之女。平度公訔之六世孫。○九龍洞。司直公所居。

三十四年明宗大王十年乙卯。先生十五歲讀書於淸涼山。先生自幼端粹溫雅。不與羣兒戲嬉。稍長。乃勵志讀書。○六月。哭從伯祖聾巖先生。

三十六年丁巳先生十七歲秋。隨參判公於興海。時參判公爲興海敎授。故先生從之。

三十七年戊午先生十八歲秋。棲淸涼山。受古文於琴惺惺齋。琴公名蘭秀。字聞遠。奉化人。

三十八年己未先生十九歲春。拜琴公於惺惺齋。因處一月。琴公歎曰。人性無不善。而汨於私慾。下知本體之善。可歎。先生驚問曰。何如。曰。讀小學則可知也。後棲月瀾。讀小學。竦然點檢前日之事。汗出沾背雲。○受業於退溪李先生。因琴公進見退溪先生。先生一見而心許之。詩尙丱角。左右或乎名。退溪先生戒之曰。李某巨人也。前步甚遠。爾等敬遇之。毋或慢也。因命名德弘。字曰宏仲呼而至前曰子知子名之義乎曰未也曰德字。從行從眞從心。卽行直心也。古人命名。必因其人。子其體之。

三十九年庚申先生二十歲四月。哭伯氏坤齋公。伯氏名命弘。字仁仲。同受業退溪之門。而不幸先逝。○五月。遭王考參議公喪。參議公故居在川沙。退溪先生詩。幽夐川沙李丈居者是也。其葬也。退溪先生又有詩曰。昔我歸耕日。從公始卜鄰。梅同朱老喫。樽對蔣卿陳。壽賀如山永。心親反古淳。幽明忽相隔。吟薤淚沾巾。

四十年辛酉先生二十一歲正月。上退溪先生書。書中歷陳自幼不幸有三。末言小子之年。今過二十。初以僥倖科第爲意。今從事於門下。始看小學緫論朱先生說。感激興起。竊意以今歲。便箚住腳跟做去。然立志未堅。氣質昏愚。不知工夫先後次序。伏惟照敎。以訂頑愚。退溪先生答曰。觀此自陳之言。所向已正。更須志氣堅定。不爲澆俗所奪。刻苦用工。久而不輟。何患無成。○二月。退溪先生手書廬陵士友藏朱文公小簡以與之。其小簡略曰。吾子讀書。比復如何。只是專一勤苦。無不成就。第一更切檢束操守。不可放逸。親近師友。莫與不勝己者往來。薰染習熟。壞了人也。季章當只在家。凡百必能盡心。苦口切須承稟。不可有違。諺雲。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此言雖淺。然實切至之論。千萬勉之。○此簡。蓋與其親戚卑行也。大全集所不載。後生晩輩。能寫一通。置之坐側。朝夕觀省。何患不成好人。○三月晦。侍退溪先生於節友社。有問答。退溪先生自溪上步出陶山。至節友社訪梅。有詩曰。花發巖崖春寂寂。鳥鳴磵樹水潺孱。偶從山後攜童冠。閒到山前看考槃。與仲氏福弘侍坐。問曰。此詩有沂上之樂。上下同流。無所滯礙之妙也。先生曰。雖略有此意思。推言之太過高耳。○四月旣朢。陪退溪先生。泛月濯纓潭。退溪先生兄子㝯孫安道。幷從之。先生以明月淸風。分韻賦詩。詠前後赤壁賊。夜分乃還。○五月。次退溪先生三詩。退溪先生以家禮小學大學三詩示之。末句雲喜汝少年能感發。成人應不損家聲。○次詩在集中。○有詠懷詩。詩在集中○承退溪先生書。略曰。中庸博學之以下至人十己千。卽變化氣質之法。故曰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懈意生而有作輟之患。他人何預於其間哉。在君自勉強而已。孔子謂顔淵曰。爲人由己。而由人乎哉。

四十一年壬戌先生二十二歲十二月。讀書於淸涼山。○上退溪先生書。質中庸疑義。退溪先生逐條辨析。答書略曰。夫常人之學。所以每至於無成者。只緣一覺其難。遂輟而不爲。若能不疑不輟。毋以欲速而過於迫切。毋以多悔而至於撓奪。講究踐履。久久漸熟。則自當見意味浹洽。眼目明快。凡讀書玩理。皆可以用工矣。安有晝夜之外。別求用工之地乎。朱子嘗曰。做到極辛苦不快活處。方是有好消息來。正謂此也。

四十二年癸亥先生二十三歲春。上退溪先生書。略曰。小子竊欲從九容九思上做工夫。如何。退溪先生答曰。九容九思上做工夫。乃是收放心之法。甚善甚善。○十一月。上退溪先生書嘗與趙月川士敬侍坐。退溪先生曰。君等精察易象。頗得消長之理。求之諸友。未易多得。須十分勉旃。以副余朢

四十三年甲子先生二十四歲四月與同門諸人。陪退溪先生遊淸涼山。永陽李大成,鳳城琴士任,光山金敦敍,鳳城琴聞遠,眞城李君美,豐山柳景文,柳應霖,光山金仁甫,英陽南義仲,永嘉權施伯,光山金愼仲,眞城李逢原。皆往焉。退溪先生詩所謂同游盡英英。曾到亦濟濟雲者。卽此行也。○七月。得柳謙菴書。略曰。前月復聞出山寓屛菴。想必因舊堅坐。吾輩數三。立志堅固如君者幾人。更加百千功力。以塞朋友之責。○柳公名雲龍。字而得。豐山人。○十月。上退溪先生書。○十一月答退溪先生書。略曰。夫子不以小子爲孤陋。而躬探性理之原。鬼神之微而悉誨。敢不自盡乎。退溪先生答曰。書來所說。大槩得之。夫子之稱。君何易言。以招譏買笑。千萬千萬勿爲也。因以朱筆。抹去夫子二字。

四十四年乙丑先生二十五歲二月。棲淸涼普賢庵。退溪先生有書。略曰。讀論語兩年。不無久於一書之病。然久非所病。或恐久而無得則爲病雲。○退溪先生嘗手書七先生贊及敬齋箴白鹿洞規以與之。揭於所居齋壁。○五月。自陶山移道谷。道谷。卽先塋下齋菴。○八月。與同門侍退溪先生。講啓蒙。

四十五年丙寅先生二十六歲五月。棲月瀾菴。退溪先生有答眼制隆殺之語。又答書曰。今之學者。苟能用力於視聽言動之禮。使本心日存乎中。則不患不造乎顔子之地位也。○秋。遊伊洞。俗名是飛洞。在川沙上。改以順洞。有詩云。山雷卦爲頤。厥象吾可處。節食豈敢忘。尤當愼言語。又詠一絶。呈於退溪先生。後先生有書曰。前尋泉石。適意。徑返爲未洽耳。詩帖幷新得二絶送去。照領如何。其洞名若盡從俗。則不成語。只以伊洞稱之何如。其泉石果如所示。絶句所云。亦不免過實之嫌。然少加粧點。則猶可翫也。○十月。侍坐溪堂。質心經疑義。退溪先生手書記夢詩以示。因作月瀾之行。有問答驗夢之事。

穆宗隆慶元年丁卯先生二十七歲三月。棲龍壽寺。五月。移棲淸涼普賢庵。三月晦自愚川進謁巖軒仍棲龍壽寺琴進齋應壎率二童冠來棲適有癘氣琴公歸家先生獨入淸涼普賢庵白公見龍朴公欐鄭公士誠三四人先棲外淸涼月餘矣五月晦聞退溪先生上洛之報卽出山○遊孤山。有詩○九月。陪退溪先生。進往龍壽寺。退溪先生以明廟因山在十八日不安於在家故也○得柳謙菴書略曰鼎坐山榻閉門窮經以成無量事業其視病夫不啻霄壤歎羨何極○十月。遊天淵臺。得一絶末句雲。登臨偶被高僧話。卻愧吾心未靜專。退溪先生答雲。莫向借言羨稊稗。從來此學杻靜專雲○棲隴雲精舍。退溪先生有書。略曰。二者難兼之喩。固知賢者有此意思。反以擧業勸之極知非宜。然公家諸尊丈皆不願公如此。假使公專意此學。安有不學詩書底理學也○十二月。上退溪先生書。質心經疑義。退溪先生答書中。又有艮止之義甚好。古人以艮名齋者多。○嘗問小子每欲閒居獨處。而不欲與人相接。無乃偏僻邪。退溪先生答曰。果似偏僻。然於學者不能無補。余初年亦有此病。不無所益。

二年宣祖大王元年戊辰先生二十八歲正月。又質心經疑義。○二月。得金潛齋就礪書。略曰。先生行止。果如所喩。實爲難處。吾輩之憫。如何。趙振病重救活事。令人聞之。益生敬慕之心。○先是。與漢陽趙公振起伯。俱棲隴雲。趙公得染疾。晝夜治療。一夕暴絶。同學皆蒼黃治襲具。先生曰。吾聞暴死者久乃甦。解衣抱臥。以手按摩。至夜半胸腹微溫。及曉乃甦。○六月。送退溪先生西行。時退溪先生以判中樞赴召。○得柳謙菴書。柳公借去心經質疑。將還。有書曰。僕聞非言之難。行之難。先生門下。挾冊往來。非無一人知之者。傍人每以不行笑之。此吾黨之自取。如君篤學。盍亦知所勉哉。○八月。上書於退溪先生。且呈四韻詩。時退溪先生在京師。次其韻曰。想子尋陶舍。乘秋坐小堂。非楊辨玄白。如孔歎蒼黃。暫別顔增變。長思歲欲荒。擬酬來問語。舊學更微茫。○本詩及書見逸○秋。送金鶴峯赴湖南。有詩二絶○聘夫人南氏。直長麒壽之孫。進士應乾之女。

三年己巳先生二十九歲三月。棲月瀾菴。有感興十絶○往巖棲軒。謁退溪先生。時退溪先生。自京退歸。○五月。棲道谷。退溪先生有書。略曰。所云鄙吝之積。滉自不免。於君何如。枝葉之沒。固爲本根之害。亦不得不然。今觀來製。比舊殊進。可賀。又曰。知有講磨道義之樂。可尙可尙。示喩淸夜吟。意思大槩得之。心經所論。具悉。洛中儒生李咸亨。參議栻之子也。在彼相見。不意遠來。姑留此耳。○李公字平叔。號天山齋。相與質辨心經於退溪先生。詳錄訓語。合爲一冊。名曰心經質疑。○冬。上退溪先生書。質家禮及曆說。退溪先生曰。按此九道之說。正合鄙意。當初雖學九衍之法。而實不知其妙。觀此乃釋所疑云云。

四年庚午。先生三十歲築迃溪精舍。溪之上流。山麓平夷爲臺。乃築精舍於其上。以爲養省棲息之所。有抱病齋居試養心之句。又有觀省齋,觀書軒,驗爲寮,活潑臺,君子塘諸詠。堂名齋號。皆稟定於退溪先生。○以退溪先生命。造璿璣玉衡。至今藏在陶山○七月。退溪先生有書。略曰。金彥遇諸人。勸挽往書院。共讀心經。講論之際。多所開發。信乎獨學成孤陋。麗澤深資益。恨不得與君同此樂○八月。易東書院落成。陪退溪先生往赴。○九月。陪退溪先生。遊伊洞。時先生率一二冠童。先遊伊洞。且還。蒼頭報退溪先生來入煙霞中。疾趨而進。先生獨坐丹楓下磵石邊。笑曰。君已還耶。酒一行。講義理。明日。贈詩二絶雲。野菊時聞撲馬香。幽尋泉石傍斜陽。欲呼君去同遊賞。人道君先入杳茫。王母城前小有天。丹楓碧磵暎寒煙。何當鑿出瑤池水。滿種蓮花更可憐。○侍坐溪堂。講啓蒙。時退溪先生冠程子冠。衣深衣。開柴門招先生入曰。欲試古人衣冠。正襟危坐。朢若泥塑。與人言語。正如一團春風。○與李平叔。論七情四端。○十二月初二日。聞退溪先生有疾。往侍溪堂。○初七日。退溪先生命司書籍。是日。退溪先生疾甚。令庶子寂傳言曰。汝其司書籍。卽受命而退。與金公富倫。筮得謙卦君子有終之辭。金公掩卷失色。○八日辛丑。退溪先生易簀。先生不勝山頹之痛。心喪三年。朔朢之奠。未嘗不進參。所過野老。以先生往來。知朔朢雲。

五年辛未先生三十一歲三月壬午。會葬退溪先生於禮安搴芝山南。有輓章祭文○四月。與蒙齋李安道書。論退溪先生行狀及誌文事。答曰。行狀草。自金士純處時未送來。故未作改謄之計。當待其來耳。誌文稟定之草。亦未下來。而題誌官。昨自鳳城。歷過於此。欲向安東。留待誌片之畢燔於此府。當竣事還朝。念間。門下諸人。齊會易東。以傳瀉遺稿事。已出回文。想關聽於在右。而亦必參會於彼。其往來時。可得一番奉拜耶。○六月。記善錄成。先生嘗箚記退溪先生平日言行。名曰溪山記善錄。又有總錄。○冬。哭柳巴山。巴山名仲淹。字希范。與先生契分甚密。至是卒。六年壬申先生三十二歲二月。得柳謙菴書。略曰。一失先師。雖有疑晦。無所控正。面墻之痛。死而後已。啓蒙。因病故未及承誨。今欲究讀。若海茫茫。苟非朋友之助。終身未免望若之歎。細思朋友中不事擧業。專尙學問者。無如吾子。而相住似遠。亦未易就以聽餘論。相望落落。悵恨何及。○赴金溪齋舍。與柳謙菴講啓蒙書。金溪齋舍。卽謙菴先瑩下齋菴。○四月。與同門會陶山。議建尙德祠。

神宗萬曆元年癸酉。先生三十三歲與趙月川辨未發已發。月川疑程子心爲已發。朱子本心流行寂然不動之說。故先生逐段辨破。○十一月朔。赴伊山書院。奉安退溪先生。歸路。與琴栢堂輔,李蒙齋安道,張潛齋謹。同宿巴寺。以敘悲感之懷而還。

二年甲戌先生三十四歲三月。丁參判公憂。○冬。葬參判公於榮川東東幕洞巳向之原。因廬墓下。一日。廬所失火。師門往復書札及其他文籍多失焉。○答權松巢書。松巢名宇。字定甫。安東人。

三年乙亥先生三十五歲正月。答權松巢書。略曰。吾儒之學。不在迫速拘縶。而只在沉潛涵泳從容做將去。吾先生一生用力。實不過此雲。○七月。答南賁趾書。賁趾以朱子答張南軒書。引復見天地之心論未發。而答呂子約書及中庸或問。皆以坤卦純陰。不能無陽爲言。二說不同。欲主後說。先生答以二說皆有歸宿。當兩存而相發明。後與松巢書。極論此義。賁趾答曰。近因權上舍定甫氏。獲見答問之論。多所省發。伏乞相與講明。以成厥終雲。○賁趾名致利。字義仲。英陽人。

四年丙子先生三十六歲五月。服闋。○十一月。答權松巢書。略曰。近看學蔀通辨。其一二條。有擇焉未精之語大槩以人心爲精爲用以道心爲性爲體大失。本根之地。他更何言。恐未免反見譏於陸氏。而得罪於朱門也。○著陳淸瀾心圖說辨。○十二月。答權松巢書。有問目○答鄭芝軒書。有葬後朝夕奠禮節目問答。○芝軒名士誠。字子明。淸州人。

五年丁丑先生三十七歲正月。答權松巢書。論博文格致制外養中等義。○謁陶山書院廟。有詩云。高山仰止慕牆羹。廟貌洋洋警後生。香瓣今朝陰偶霽。愧無衡岳致韓誠。○六月。與柳而得昆季。約會金溪齋舍。

六年戊寅先生三十八歲正月。答權松巢書。略曰。朋友之喪亡。近來則甚。將以付遺集於誰也。日月不待人。人事亦不與心謀。吾恐不待七十子喪。而大義已塵矣。不知足下何以爲心雲。○六月。答權松巢書。略曰。前數日。夢拜先師。呼弘而告之曰。君元氣虛弱。未能刻意讀書。須中夜獨起。涵養本原可也雲。○七月。除集慶殿參奉。先生與鄭公逑,南公致利,成公浩,金公長生,具公思閔,權公應時,金公濯身,文公夢轅俱登薦書。註先生下雲。見善興起。勵志讀書。○答權松巢書。略曰。先師文集。自上已令印出。逢原玆以下鄕。指冊上來。而旬月之間。所不能了磨勘。而此中無可辦得此事之人。奈何。○八月。送柳西厓南還。時先生在洛下。未及赴任所。與李舍人景涵諸人。同宿於東湖之夢賚亭。各爲詩以別。

七年己卯先生三十九歲五月。乞暇省親。權松巢嘗從容言曰。君家貧多子。若不旁治産業。則子孫將何聊賴。先生歎曰。子之言有理。然人之生也。富貴貧賤。各有定分。豈人力所可爲者。只欲聽天命而已。○七月與柳西厓。同舟漢江。有次西厓韻二絶

八年庚辰先生四十歲四月。遊小蓬萊。過烏川謁圃隱先生廟。有東京雜錄○哭南賁趾。

九年辛巳先生四十一歲五月。移昌陵參奉。○六月。送李希淸遊栢栗寺。有詩。時長子蒔從而學。○秋。與權定甫。議立南賁趾墓表。

十年壬午先生四十二歲秋。遷豐儲倉奉事。○與金達遠講周易。金公名垓。號洛郊。後凋之子。

十一年癸未先生四十三歲春。除顯陵參奉。謝恩○閏二月。遊新川。金希玉玏,金公濟蓋國,張山甫汝𡸜與同。○秋。送許美叔之甲山謫所。有詩三絶

十二年甲申。先生四十四歲○哭李蒙齋。

十三年乙酉先生四十五歲春。得柳西厓書。退溪先生詩帖手簡在家。西厓跋其後。略曰。余友李宏仲。久遊先生之門。得片言隻字。悉收拾而寶藏之。間以示余。余奉玩感歎。如與宏仲再承謦欬於隴雲之間。

十四年丙戌先生四十六歲正月。得許荷谷書。略曰。陶山寶帖拜賜。甚寵奠之。餉葑多矣。又寄詩云。陶山懸日月。伊洞秘煙霞。鑽堅昔升堂。著靜今成家。誰謂十襲寶。來尋百里賖。○伊洞。卽先生舊號。○與趙月川遊道峯書院。有詩五絶。

十五年丁亥先生四十七歲秋。哭權松巖。松巖名好文。字章仲。○與趙月川書。

十六年戊子先生四十八歲夏。著夫婦有別圖。

十七年己丑先生四十九歲春。陞通善郞。先是鄭汝立之爲修撰也。先生適與相遇於洪公宗祿家。其言辭驕亢。傍若無人。語及形而上形而下。所論頗傅會杜撰。自以爲是。先生厲聲曰。吾嘗聞諸先師矣。修撰之言。無乃不當邪。因歷敘所聞。鄭色變語未究。而忽稱道山水之勝。若不聞先生之語者然。先生卽還。貽書西厓相公曰。此人內險外亢。餙非匿過。務欲上人。眞姦人也。後汝立果以逆伏誅。時人服其先見。○冬。拜宗廟直長。

十八年庚寅先生五十歲春。以事罷還家。時有舊守僕利山者。竊取宗廟金銀寶器。因放火廟中。欲滅其跡。火未起。有一守廟軍來告。先生方在直所。急令軍人上變告。又率他軍人急救火。火滅。命拿前後署僚及守僕。先生亦繫獄月餘。罪人伏誅。先生依原例。定配平恩驛。柳西厓贈詩云。得譴非由己。休官似返眞。○是行也。柳判書成龍,金執義玏,金正言誠一,禹舍人性傳,權師傅宇,鄭典籍士信,李監察㝯,李參奉詠道琴,司評蘭秀,金僉正就礪,禹副正世臣,李廣尹三熹。皆以米布贈行。已而蒙放還家。敎授生徒。○是歲。申公之悌出宰於禮安顯。申公素與先生相善。治禮六朞。而先生一不干以事。申公語人曰。若知李某乎。吾爲縣六載。無一毫求請事。此豈非君子人也雲。○哭權松巢。

十九年辛卯。先生五十一歲。○有一士人。與其兄爭一舍。先生怪而詰之。兄曰。我所當居。弟不我與故爭。弟曰。父命遺我。兄欲專之故爭。先生曰。子不聞伯夷叔齊乎。伯夷以父命爲重。叔齊以天倫爲重。相讓其國。棄而去之。夫國尙且相讓。而況幺麽一家居乎。兄雖不得爲伯夷。弟不可不爲叔齊。子其念哉。自是其人。不敢復爭。○又有一士人。與隣人爭畔。已而私謂其家人曰。吾所爭。李某所恥。又謂其鄰人曰。勿使李某知之也。遂讓其畔雲。○先生平生。恥言人之過失。聞人之善。則必揚而不匿。懼人之或不聞。子弟或語及朝廷是非。官員長短。人之賢否。則必厲聲峻責禁止之。

二十年壬辰先生五十二歲二月。拜奉直郞司饔署直長。謝恩。○四月。移拜翊衛司右副率。是月十五日。倭陷東萊。邊報日急。因大臣䢖請立光海君爲世子。以係民望。二十八日。先生有是除。翌日謝恩。又翌日。三宮西行。時百官皆納戰馬於申砬陣。先生徒步詣闕。大駕已出。追至沙峴。足繭不能進。且到處截守。人不得通。先生登山竄伏。飢食松葉。渴䑛泥土。晝伏夜出。僅至平丘地。時大夫人在禮安。年八十六。存沒莫知。乃寸寸下鄕。至則無恙。欲卽復路。而倭賊塞路。未得發行。○十月。由關東路。十一月追到龍岡山城。謁王世子。十月。道路稍通。率二子蒔,𧃟。由關東路。十一月到龍岡。時世子承命撫軍。來住龍岡。上書待罪。兼陳禦倭之策。○時先生所居里有一牛。不知自何來。里人相與屠食。來遺其肉。時先生隨行在所。夫人獨在家。固辭不受曰。家翁平生。未嘗食不義之食。豈敢以家翁之不在。而忍受不義之物乎。因戒諸子勿令近口。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五十三歲正月。詣行在所。上疏陳禦倭之策。疏見本集○三月。除永春縣監。四月赴任。時母夫人無恙。朝家許以養親。有是除。○時國亂年凶。餓殍相望。先生每飯。雜以草食曰。民皆草食。我何忍獨食美食乎。具松皮飯,松葉酒,豆粥,橡實等食。巡行境內。民之飢不能食者。輒饋之。道遇流民。必停驂賑之。然後行。對食見菜色者。則輒推食與之。民之以公事入官。而飢不能還者。皆饋以松酒。他境之民。聞而流入縣境者。皆收恤之。人之賴先生生活者甚多。○舊倅李公廷弼以病死。喪在公廨。而兵火之餘。未克歸櫬。先生到縣之日。力備喪具。親自監護以送之。○十月。車駕還都。○上柳相國西厓書。論邑弊

二十二年甲午先生五十四歲正月。別加朝散大夫。○陞朝奉大夫。縣民有三人坐強盜繫獄。不服。丹陽守謂當殺。先生歎曰。是民之爲盜。豈其性哉。飢寒使之然也。苟無飢寒。則是亦良民耳。乃諭以義理而舍之。因賑撫之。三人者悔過力農。卒爲良民。有流人將錦褥三段求貨。家人愛其奇珍。欲易以粟布。先生卽令家人還其褥。與之斗粟。謝遣之。○冬。與閔師傅應祺。論易卦爻義。時閔師傅來自日下。言自上垂問易卦爻初上之義。先生解其義云云。見本集。○金副學玏有書曰。易爻之曰初曰上。雖知所重異於他爻。而當其下問之時。皆不能極其辨析。爲可恨耳。伏見退陶先生文集中有進講乾卦上九之說。其陳戒亢極之意甚懇。今此示諭。蓋本諸此也。若得達於天聦。則爲益必大雲。○與趙師傅振論知行說見本集○十二月。丁母夫人朴氏憂。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五十五歲春。葬母夫人於東幕洞巽向之原。與仲兄福弘廬墓下。每朝上墓。哭盡哀。日晩下。時仲兄年五十九。先生年五十五。朝夕歠粥。柴毀骨立。出入相扶持。晝夜同枕苫。因感傷成疾。

二十四年丙申先生五十六歲二月十九日甲辰。終於廬所。嘗以退溪先生草書屛風置左右。是月十八日。病革泄痢。謂諸子曰。昔先生之病革泄痢。命移盆梅。今我之尊此屛。不啻先生之愛盆梅。命撤之。翌日卒。○五月。葬禮安縣北愚溪坤向之原。輓詞祭文甚多。而皆散失。只有若干首。○先生平日所著有溪山記善錄周易四書,心經,家禮,古文質疑及問目,詩文等書。藏於家。肅廟己未。因朝臣建白。謄藏四書質疑,溪山記善錄兩冊於玉堂。後乙丑。參判李秞以特進官。又爲建白。謄藏周易質疑於玉堂。心經質疑。不知何時留在玉堂。而修撰李塾。進講心經。時本館所藏質疑。又爲進講。而自上命刊進。

四十三年乙卯。錄衛聖功臣一等。贈嘉善大夫吏曹參判兼同知義禁府事。

顯宗乙巳十月日。榮川士林。奉安位版於迃溪精舍。迃溪書堂。舊在榮川東迂川太祖峯南麓下。卽先生之所築也。後長子善迂堂公蒔。移建於村之西北隅雙溪上。後爲水所圮。只有數間老屋。癸卯夏。前掌令宋公光井。與上舍琴公爾雅。發論立廟於書堂之後。奉安位版。廟號曰道存祠廟號及常享祝文。皆鶴沙金公應祖所製。

肅宗辛未。陞號迃溪書院。

辛酉秋。立墓碣。司諫李堂揆撰

辛卯。移建書院於舊基西釜谷。午向。

萬曆戊寅宣廟朝九賢薦目。

編輯
鄭逑 天資超邁。學行著聞。
南致利 刻苦志學。安貧自守。
成浩 處心恬靜。篤志好學。
李德弘 見善興起。勵志讀書。
金長生 天質醇實。篤志向學。
具思閔 操履端雅。慕善有誠。
權應時 忼慨有志。行己不苟。
金潤身 秉心良善。博涉諸學。
文夢轅 持身端謹。友愛兄弟。

輓詞

編輯

趙穆

常恨東西遠。那知隔九泉。斯文今已矣。回首涕漣漣。

柳成龍

師門憶昔與同遊。瞥眼光陰卅五秋。希瑟屢聞函丈喟。論心頻許泝源求。孤燈會晤年前事。長札勤規亂後憂。衰病世間還幾日。重泉應得盡綢繆。

祭文

編輯

趙穆

嗟嗟宏仲而至是邪。老者尙存而少者先逝。吾與子交凡幾年邪。生同邑志同道學同師。而病未得相視。沒未得往哭。葬未得相送。以余之悲慘。豈止尋常知舊之情而已邪。嗚呼哀哉。嗚呼痛哉。

金富倫

嗚呼。吾君其已至此邪。君之生世兮何睌矣。君之辭世兮何遽爾。昔年師門之多士。君其一。今歲門友之雲亡。君爲二。二月內。日休兄先逝。君又繼逝故云。嗟君之生死。孰非天意。官不自求。天爵所致。壽不爲夭。天命有數。治生之迂拙兮。向學之勤苦。居家之孝悌兮。愛民之慈詳。天乎不吊。使斯人捐生於草土之中。余何不爲之慟傷也哉。君喪未殯。余乃入哭。今當卽遠。聊送薄物。緘辭向風。涕淚沾襟。靈如不昧。庶幾來歆。嗚呼哀哉。

迂溪書院道存祠奉安文

編輯

金應祖

質淑而醇。姿秀而端。早得依歸。立雪陶山。一生親炙。企仁與義。觀感者深。審視詳記。行義旣著。令譽四播。不卑小官。乃有民社。絃歌纔試。天降大割。善居而毀。孝服未闋。高風一遠。歲月推遷。故里淒涼。芳躅宛然。諮詢遠邇。爰立精祠。溪山動色。雲物增輝。玆涓吉日。虔薦明禋。卑辭瓣香。庶幾精神。

常享祝文

編輯

同製

信道之篤。制行之端。水長山高。餘芳不刋。艮齋先生年譜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