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修的謊言和蘇聯的現實

蘇修的謊言和蘇聯的現實
糧食部革命大聯委
1968年12月1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最近,勃列日涅夫在蘇修中央全會上,又一次玩弄數字遊戲,吹噓近幾年糧食情況大好,一九六八年的產量又比一九六七年增加了,還說什麼「由於農產品的增長」,「可以得到正常的糧食平衡,更充分地滿足居民的需要」。蘇修叛徒集團打腫臉充胖子,真是死不要臉。他們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吹牛、撒謊,「這是因為他們不但需要欺騙別人,也需要欺騙他們自己,不然他們就不能過日子」。

蘇修集團所謂糧食豐收的「美景」其實是很不美妙的。 多年來,蘇聯人民的主要食品麵包,供應一直很緊張。去年十月,蘇修叛徒集團為了安定人心,在最高蘇維埃會議上開出支票,保證一九六八年「各種麵包的出售將顯著增加」。一年來,麵包供應不但沒有「顯著增加」,反而緊上加緊。在許多地方只賣黑麵包。據《蘇維埃貿易報》最近透露,在西伯利亞的阿穆爾州的「商店裡,比如說,今天有甜麵包,明天就不會有了。小麵包圈是罕見的。」

勃列日涅夫竟然裝模作樣地說什麼麵包消費量減少「是一種好現象。它證明,蘇聯人的飲食正在越來越多樣化,營養價值越來越高」。這實在可笑。

蘇修叛徒集團過去曾喋喋不休地宣傳說,要大大增加飼料用糧,把大部分糧食都變成肉和奶,使肉、奶成為人們的主要食品。可是,現在糧食「豐收」了,多年來一直奇缺的肉和奶卻始終「變」不出來。勃列日涅夫也不得不承認,「遺憾的是,豬的總頭數減少了」。這完全是自打嘴巴。一個農場場長幽默地說:「如果穀倉里都能滾球,還談得上什麼(牲畜)肥育。」真是一針見血!

蘇聯廣大勞動人民的飲食究竟是「越來越多樣化」,還是越來越惡化,這從市場的供應情況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就連莫斯科市內的許多地方常常也見不到牛奶。在蘇聯少數大城市裡,居民有時可以在商店裡買到一點雞肉和鴨肉。然而就連一些加盟共和國首都的最大的食品店裡,人們也幾乎看不到這類食品。

麵包少,肉類缺,蔬菜的供應怎樣呢?同樣少得可憐。據蘇修《經濟報》供認,「根據有科學基礎的標準」,每年蘇聯「需要蔬菜約二千五百萬噸,而去年的實際收成低了百分之二十一」,「再加上收穫、運輸和貯存中的損失」,則蔬菜更為缺乏。該報承認,蘇聯的蔬菜遠遠不能滿足需要。連氣候較暖、人口密度不大的塔吉克共和國,由於提供蔬菜的國營農場完不成交售任務,蔬菜往往供應不上。蘇聯北部的居民根本吃不到新鮮蔬菜,幾乎成年吃土豆乾。

這就是勃列日涅夫的所謂「營養價值越來越高」!

蘇修農業一團糟,糧食緊張,勞動人民生活困苦,是蘇修叛徒集團在國內大搞資本主義復辟的必然結果。他們在農業方面竭力推行「分田到組(到戶)」,「自由經營」土地,甚至可以自由買賣土地,把社會主義農業變為資本主義農業。他們全面推行以資本主義利潤原則為核心的「新經濟體制」,大搞物質刺激和自由市場,把農業企業和廣大農民引向資本主義邪路。農業「自由化」,使大量的集體耕地荒廢,無人經營。許多良田風蝕成災,水土流失,造成嚴重的損失。僅最近三年,蘇修穀物播種面積就縮減了一千一百萬公頃。現在執行的五年計劃,頭兩年中,十五個共和國就有八個沒有完成穀物生產計劃,「向國家欠下了巨債」。資本主義大泛濫,農業大破壞,給蘇聯廣大勞動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

蘇修叛徒集團背叛革命、背叛人民的行為,只能激發蘇聯廣大人民的階級仇恨,促使他們進行反抗鬥爭。蘇聯人民是絕不會長期忍受蘇修叛徒集團的奴役和壓迫的,他們必將起來推翻勃列日涅夫之流的反動統治,使列寧締造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重見光明。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8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4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