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集
作者:范仲淹 北宋
文正集二十巻、別集四巻、補編五巻,宋范仲淹撰。仲淹,字希文,其先邠人。徙蘇州官至樞宻副使參知政事,事蹟具宋史本傳,是編本名《丹陽集》,凡詩賦五巻,二百六十八首;襍文十五巻,一百六十五首。元祐四年,蘇軾為之序。淳熈丙午,鄱陽從事綦煥校定舊刻,又得詩文三十七篇為遺集,附於後,即今別集。其補編五巻,則國朝康熈中仲淹裔孫能濬所搜輯也。仲淹人品事業,卓絶一時,本不借文章以傳。而貫通經術,眀達政體凡所論著,一一皆有本之言。固非虛飾詞藻者所能,亦非髙談心性者所及。蘇軾稱其天聖中所上《執政萬言書》,天下傳誦。考其平生所為,無出此者。葢行求無愧於聖賢,學求有濟於天下。古之所謂大儒者,有體有用,不過如此。初不必說太極,衍先天,而後謂之能聞聖道;亦不必講封建,議井田,而後謂之不愧王佐也。觀仲淹之人與仲淹之文,可以知空言實效之分矣 。

慶曆三年,軾始總角入鄉校,士有自京師來者,以魯人石守道所作《慶曆聖德詩》示鄉先生。軾從旁竊觀,則能誦習其詞,問先生以所頌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軾曰:「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先生奇軾言,盡以告之,且曰:「韓、范、富、歐陽,此四人者,人傑也。」時雖未盡了,則已私識之矣。嘉祐二年,始舉進士,至京師則范公歿。既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曰:「吾得其為人。」蓋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也歟?

是歲登第,始見知於歐陽公,因公以識韓、富,皆以國士待軾,曰:「恨子不識范文正公。」其後三年,過許,始識公之仲子,今丞相堯夫。又六年,始見其叔彝叟京師。又十一年,遂與其季德孺同僚於徐。皆一見如舊。且以公遺藁見屬為敘。又十三年,乃克為之。

嗚呼!公之功德,蓋不待文而顯,其文亦不待敘而傳。然不敢詞者,自以八歲知敬愛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傑者,皆得從之游,而公獨不識,以為平生之恨,若獲掛名其文字中,以自託於門下士之末,豈非疇昔之願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樂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定於畎畝中,非仕而後學者也。淮陰侯見高帝於漢中,論劉、項短長,畫取三秦如指諸掌,及佐帝定天下,漢中之言,無一不酬者。諸葛孔明臥草廬中,與先主策曹操、孫權,規取劉璋,因蜀之資,以爭天下,終身不易其言。此豈口傳耳受,嘗試為之,而僥倖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聖中,居太夫人憂,則已有憂天下、致太平之意,故為萬言書以遺宰相,天下傳誦。至用為將,擢為執政,考其平生所為,無出此書者,今其集二十卷,為詩賦二百六十八,為文一百六十五。其於仁義禮樂、忠信孝弟,蓋如饑渴之於飲食,欲須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熱,如水之濕,蓋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雖弄翰戲語,率然而作,必歸於此。故天下信其誠,爭師尊之。

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非有言也,德之發於口者也。又曰:「我戰則克,祭則受福。」非能戰也,德之見於怒者也。元祐四年四月二十一日。

龍圖閣學士、朝奉郎、新知杭州軍州事蘇軾敘。


目錄

編輯

別集

編輯

補編

編輯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