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仙翁太極沖玄至道心傳

葛仙翁太極沖玄至道心傳
作者:凝陽子 
本作品收錄於《重刊道藏輯要

任督二脈圖說

編輯

任脈起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裏,上關元,至咽喉,貫中升上,從空入腦而住,脈至齦交而止(即下齒縫中),屬陰脈之海也。督脈起下極之腧,從脊裏,上升風府,入腦上巔,循額至鼻柱,氣至此貫中,從空入喉而降,脈至齦交而止(即上齒縫中),屬陽脈之海也。 故齒牙相合,舌柱上齶,交其督任二脈也。任脈者,女子得以妊養者也;督脈者,督理經脈之海也。 古仙雲:「鹿運尾閭,通其督脈,故得千年不死;龜納鼻息,通其任脈,故得延年久壽。」人能通此二脈,則百脈皆通。 黃庭經曰:「皆由心內運天經,晝夜存之自長生。」天經,乃吾身之黃道,呼吸往來於此,即所謂任督二脈也。

五品仙說

編輯

人稟二儀之氣,成四大之形,其間感賦不同,賢愚各異。不揣根器淺深,悟性利鈍,甫聞片言一語,無纖毫功德,概欲希仙作佛,豈非自誣自欺!蓋仙有五品,天、地、神、人、鬼,第顧遇之遲速,從事何如耳。天仙者,屢劫修來夙具靈根慧性,托生善門,童真入道,至人傳示,無上一乘,以天地為爐鼎,日月為水火,清靜自然,內外丹純,超出三界,打破樊籠,是乃倚天出天者也。地仙者,信行必果,志堅離俗,壯年學道,明造化之機,知生物之理,修煉丹藥,服餌長生,留形住世,陸地行仙,是乃藉地為地者也。神仙者,生有仙風逮骨,大忠大孝,積功累行,少年慕道,厭居塵俗,入名山福地,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先修玉液,後煉金丹,陰盡陽純,超凡入聖,分形化氣,自在追遙,是乃煉神還神者也。人仙者,謙恭持己,善與人同,中年晚景,名利無機,對境忘情,運氣接命,抽鉛添汞,取坎填離,吐納隨時,導引按節,身心安樂,卻病延年,是乃借人濟人者也。鬼仙者,性本庸常,不明大道,但執一話頭,使心不亂,而得識神觸悟為奇,或執齋守戒,身同枯木,心若死灰,定中可出陰神,死後精靈不散,能投胎奪舍,是乃純陰無陽,終不離鬼趣者也。學道之士,不執著,不偏倚,升堂入室,由漸而深,至道不遠,勤行可到。丹經雲:「屋破修容易,藥枯生不難。但知歸複法,金寶積如山。」誠哉是言也。

行住坐臥說

編輯

行住坐臥不離這個,離了這個,便是錯過。這個是大道,以持敬為主。敬者,玄學成始成終之妙,以神馭氣,歸於氣穴之中,不可須臾離也,提防睡魔來弄,常要惺惺地以守之。若一念有差,神離腔內,則結丹不成也。

行則措步於坦途

編輯

凡行動之間,不可疾奔而走,必須逐步緩慢而行,神顧於中。若走太急,久行傷筋,作丹不能成也。

立則凝神於太虛

編輯

凡立仁之時,不可放下心意,東思西想,必須以目內視,凝神於天穀、泥丸、大淵之中。若生邪念,則神適氣離,久立傷骨,結丹不成也。

坐則調息於綿綿

編輯

凡打坐之時,正身端坐,以默為守,以柔為用,知止如愚,知謹如訥,知微如拙,物我兩忘。一心守中,返光內照,身不可動,動則虎走、精失、鉛飛、神不入氣;一意規中,心不可動,動則龍奔、氣散、汞逃、氣不入神。凝神忘形,至於忘忘,然後身心泰定,聖智圓明,慧光虛白,與道為一矣。夫調息者,始則用意,久則自然,從容和緩,不可息粗,息粗則藥飛。蓋人之元氣,與天地相似,一吸而天氣下降,一呼而地氣上升。呼至於根,吸至於蒂,呼則龍吟雲起,吸則虎嘯風生。一呼一吸為一息,氣行一月天,但得一息住,自有一年之節候,使一靈真性與氣相隨,呼吸調勻,至於無息,凝成金液,以結黍米之丹也。若頑坐念馳,神離氣散,久坐傷肉,難以結丹。書雲「辛勤二三年,快活千萬劫」是也。

臥則沉神於幽谷

編輯

幽谷者,坤腹也,元神晝居於首,夜居於腹,機在二目。凡睡之時,東首而寢,不可仰臥伸足,務如龍之伏蟄,以一手枕頭,以一手攀足跟,側臥曲足,彎腰閉目,內視於氣穴,沉神幽谷之中,一心內守,如雞抱卵,使惺惺以睡之。若仰臥伸足,張口喘氣,神遊氣散,久臥傷氣,難以結丹。

務要行住坐臥,念茲在茲,始終如一,方得成就,毫髮有差,前功盡棄,書雲「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是也。

金液還丹直泄天機口訣

編輯

修煉貴乎忘言守一,忘言氣不散,守一神不出。一者,太極也,西南鄉也,其要妙在乎坤、複之交,迴圈無窮,神潛於坤(即知白守黑),神明自來。坤者,六交也,即六日也。守靜之篤,陰極陽生,六交之下,複生一陽,即天地七日麗來複。何則?鉛汞從一所生,一乃五行之始,大衍之數,五十五數,內除五數,以象五行,又除一數,以象太極,即一也。其餘數四十有九,分兩儀四象以生卦者也。聖仙知一為鉛汞,故抱一而修行四十九日,而陽氣複乎五陰之下,一陽萌動,即地逢雷處見天根也。蓋地支亥數已盡,至子初生複,卦複見天地之心乎!雷在地中複,雷乃剛陽,地乃柔順,以剛陽在柔陰之下,複號曰先天一氣。得太極靜而生陽,專心致志,絕其雜泛之念,以求先天一氣,必須委志歸於虛無。蓋虛元氣之所生處,故曰先天一氣自虛無中而來。虛無者,非虛無寂滅之謂,身居恍惚杳冥之中,六脈俱停,真息自住,混沌大定,則神明自來矣。訣雲:「若問先天卻也無,後天便要下工夫。」奈何世人染習七情,業累牽纏,成後天之神,非先天之妙也。後天一蒙,則先天之心蔽矣。凡修仙之士,垂簾閉兌,兌者口也,調鼻息,緘舌氣,凝耳韻,閉穀道,四象和合,歸於虛無,使身、心、意不動,收後天之神,歸於造化窟中,與氣交合,時時覺照,刻刻規中,久久純熟。神歸金鼎,玄牝立基,能生真氣,真氣化生真鉛,精、氣、神全,其功方應。小靜一百日,中靜二百日,大靜三百日。先試小靜,神光透於簾緯,一鉤新月掛於西南之鄉,如初三夜月出庚,而金氣初現也。坎中一點熱氣,上沖心主,以意順下,穿尾閭,由黃道,過玉枕,上泥丸,遊九宮,自上齶而下。初則溫氣而降,瀝瀝然淋水之狀,香似醍醐,味如甘露,以目送之,以意迎之,入於鼎內,暢於四肢,美在其中矣,乃小坎離交姤之妙。至此方知靜默有功,愈加決烈,愈倍前功,靜之又靜。中靜一至,入於無何有之鄉,日月停景,璿璣不行,杳冥混沌,天根機動,坤宮如震雷之聲,腹中如裂帛之音,膀胱火熱,兩腎湯煎。以神息沉歸海底,輕輕然運,沖透三關;真氣如迅雷烈火,默默然舉,周流六虛。忽然飛上泥丸,月窟風生,眉中湧出圓光,化生玉液,如冰片之美,如薄荷之涼;降下重樓,送歸土釜,即二候得藥。默運周天,子行陽火二百一十六,得鉛八兩,午退陰符一百四十四,煉汞半斤,周天數足,即四候別有妙用。當此之時,精神如夫婦歡合,魂魄若子母留戀,以一意守之,名目「情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大坎離交姤玉液還丹之妙。迴圈無端,周而復始,運行不息,今時玉液入鼎,來日玉液依時複生,運用同初,前功無間,美哉景也,不可殫述,自然而然,吾莫知所以然也。工夫至此,九竅如法固濟,愈加精進,六根大定,奪盡天地劫運大數,方得天地七日來複。大靜一至,恍惚杳冥之中,但見日出庚象,漸漸生圓,懸於中天,須臾湧出太陽紅光,升人月中,與月交會,成一圓明紅光,即真鉛真汞,日月合璧之妙。即以鼻吸紅光,便是神潛虛危之穴。鼓動巽風,方得二氣交感於黃道,三華混一於元宮,金木自然交並,龍虎自然降伏,不時天地清朗,四無雲翳,惟見規中現一黍米之珠,懸於北海之中,光明炬赫。默運周天,火符數足,金液流酥,形如黍米,升上泥丸,狀若冰珠,忽然一點落於土釜之中,乃乾坤交姤之妙也。眾機由此而定,幻化由此而定,千百萬億之洪劫,鹹由乎一黍之萌生。斯黍也,厥大漸星,厥色漸赭,惟定以機,機由我立,化由機生,一機萬化,信乎!無象之黍珠而變有象之真也。《契》雲:「金砂入五內,霧散若風雲。薰蒸達四肢,顏色悅澤好。」得此金液附體,十月火功不缺,息息歸根,綿綿不絕,如雞抱卵,如龍養珠,念茲在茲。念不可起,念起則火炎;意不可散,意散則火冷。但使無過不及,操捨得中,日行二卦,朝屯暮蒙。故曰:「火候六百遍,遍遍相似遇。」有丹火發熱,存眉中,有一黑毬真水收入鼎中,其熱自退。十月滿足,嬰兒顯象,移神換鼎,調神出殼,次第行之,聖胎顯化,其妙無窮矣。

身中證驗

編輯

靜中忽然鼻聞異香,舌湧甘泉,上見天堂,下見地獄,頂上紅霞旋繞,眼中精明電掣,耳聽仙音,鼻流玉柱,或見龍虎交泰,日月交合;或見臟腑洞徹,金光罩體;或寒泉下降口中,即便咽下丹穴,不可吐,即丹也;或腎堂真氣發生,上透泥丸,下至湧泉,耳聽千千戰鼓,萬萬雷聲,如狂風揭地,上下通紅,周天火發,遍身疼痛,透骨穿筋,四肢八脈,遍體流行,腦如斧劈,骨如破碎;或達三五日,不省人事;或聽天人語,心地大開,地理山河,如同指掌,知天文地理,明過去未來,毫光滿室,異香四達。忽然一性跳出形體之外,便嫌四大臭穢,乃出神之兆,急急收回。演習千日,神通自在,一日百飧不飽,百日不食不饑,飲酒不醉,寒暑不侵。如見以上證驗,愈要精進加工,直超無上之域矣。

陽神出演口訣

編輯

自古仙聖出神,別無妙訣。即我之元神,得金液點化,溫養十月,氣足神靈,脫胎自出,身外有身,光燭九天,聚則成形,散則成氣,陰神不能分身化形,陽神可以萬億化身,隱顯莫測,變化無窮,步日月無影,入金石無礙,千里萬里,頃刻即至,過去未來,一一皆知,所謂聖而不可知之謂神也。頂門初開,如大斧劈腦,切勿驚駭。選黃道吉辰,天無雲翳,四氣清朗,向開、休、生三方而出。初出須左右盤旋,回顧神室。九九數足,方布身中五臟五芽之氣,列於空中,化為五色祥雲,將神升騰,射入祥雲之中。時見天魔外道,百般景色,引誘吾神。若是著他一去不回,入於天魔之內,止於坐化而已。專以一意守定,陽神金光為主,其前景象,隱隱自退。即將元神提回中宮,混合複出,立現於前,與自己形相無異,便不可輕放,而回顧自己屍殼,猶如糞土,穢汙可憎。即複提回神室,待往來純熟,始出一步,複回中宮,演習九九之數。又至二步,複回復出九九數。至二步、四步、五步、十步、至百步複回九九數。至一裏、三裏、五裏、十裏、百里、千里、萬里,亦如前演習純熟。一年五載,方入洞府,煉神還虛。

煉神還虛

編輯

三年演神純熟後,將陽神收入泥丸神室。不饑不渴,無寒無暑,超出三界,脫離五行,忘神合虛,陽神入於無象,止見一光明境界,神與太虛同體,日月同明,宇宙在於,萬化從心,吾之神氣充塞乾坤,無往不周,上下一天,瞬息萬里,大地山河,舉日遍照,飄然太空之雲,蕩然四海之舟,獨超物表.萬神一神,萬氣一氣,在在處處皆我之神,聚成形、散成氣,乃萬劫不壞之金身也。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噫!千聖覓蹤尋不得,全身隱在太虛中。若不忘神合虛,止可出百千神耳,焉能周遍宇宙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