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蠹窩先生文集
卷之七
作者:崔興璧
1908年
卷八

奉壽㓒溪先生母夫人趙氏八十歲序辛▣

編輯

不佞自丱角時。遊於先生所。每見先生事母夫人悅之。先生隻居殆二十年餘。內無議酒食者。則其孝於母夫人。亦難矣哉。於是有弟若子賢。代先生供奉宜無憾。猶且以爲惟我職。惟大夫人寒暑飢飽以時。躳枕簟膏毳。如烹飪鼎俎。乃婦人事。雖委之子弟婦。亦不樂也。甞語不佞曰。我早無妻且病。於子道不能萬之一。是天不孝我也。竆而貧。大夫養無論。漁樵承歡。可以自勉焉。不佞且以悲之。先生盡於孝若此。猶戚戚然不自足。子之道信無窮矣。傳曰。事親若曾子者。可也。曾子古之大孝也。而且以爲可。先生學曾子者也。其所以爲心。固無足恠。然使先生無疾病喪亂之毒。則其用力於事親者有萬萬。彼累茵而坐。列鼎而食者。其孝於親。果何如也。苞苴權貴。惟覬覦是急。其一時三牲之養。不足爲孝。先生於此。宜有所凂焉者。雖以不能盡其孝爲恨。而在今世亦庶幾子道矣。惟其天之割於先生者。不可知也。雖然。大夫人春秋業八十。精強善匙筋。以享其孝養。夫人之有父母也。莫不欲其壽也。其長事而終孝焉者幾希。今先生奉大夫人無恙。天必以大夫人壽。爲先生地也。大夫人之壽日益高。而先生之孝日益見矣。天之意。亦不偶然矣。先生召親戚故舊。以稱觴大夫人前。不佞貧不能出酒食以助歡。又有所感焉者。遂以文復於先生。而轉爲大夫人壽。

睦恤宴序己亥○爲第三叔父作

編輯

有親斯有睦。人之秉彝也。是故聖人著之於經。以詔後世。若大堯之章百姓。元聖之揭六行者。大抵皆是物。然人孰無是理。滔滔千載。能以睦親穪者。蓋不數數有也。世之談者。只以壽之張江之陳。若爾人爲口實。然則其難可知已。吾家自先世。以睦親稱於鄕里。其積德累仁。逮夫後世而猶不泯焉。昭穆之所以趾美。本支之所以講述者。必以是爲先。上以盡報本之誠。下以修保合之道。九會象花樹也。學齋軆義莊也。吾宗之居於是者。亡論親踈尊卑。未始不以一心卛也。則復孰有背是。而敢恣睢者乎。從姪賓鄕。吾伯父府君胄孫也。奉烝嘗處宗族。能不墜先世遺風。而至情之間。又有人所難能者。卓乎其可尙已。今年春。値歲大無。卽念諸房之不贍者。謀於吾弟而大並力出穀以賑之。自正月至四月之食新。而計口而量其入。數日而課其出。每一月而三給其糧。而限以緦功之親。過是則不及者。蓋以力有所不給。而情有所當殺也。遂名之曰睦恤稧。以是月之二十六日。大會至親諸父兄及羣從弟。置酒肉。相與盡其睦親之義。噫。是會也。所以㫌其賑也。是賑也。所以表其睦也。賑與會其眞爲睦乎。夫以是歲之大殺。人之爲溝瘠者凡幾何。爲野殍者凡幾何。而吾之至親十餘家。獨能安坐而無此患。則是誰之力歟。先世積累之厚。可徵於今日。而賓卿亦可謂克其家者也。吾於此不可以無說。遂書此以志之。以爲後世子孫之柯則。

南歸唱酬錄序

編輯

詩有唱酬古也。卽漢,魏,晉,隋諸子亡論已。如唐之愈,郊。蔚然爲翹楚。然亦不過騷人韻士家一時口氣。後輩之所準繩。顧不在南嶽一篇乎。歲癸卯九月。余與朴斯文士允,郭斯文可憲。後先赴南省。而李上舍顯甫。亦以廷試行。同時戾洛。俱不遇於有司。相與聯鑣出漢城。時則二十六日也。其困頓行色。殆刖楚而擯秦。道路行邁之際。必感慨無憀。發之吟哦間。以寓其憔悴寂寥者。意象則其亦不平之鳴也歟。渡江越四日。取路晴川而行。葢同行諸人。皆有一見俗離之願。遂逶迤造山門。山日纔三四竿。卸鞍不發。周覽一山形勝。翌日出山。又越五日而到大橋店。各分袂歸家。留約更會於可憲家。及期俱往。吳君元賓,載賓,郭甥聖能亦末至。與觚翰之政。留連數日而罷。噫。是役也首尾凡十餘日。而或登山臨水。或阻雨滯風。或早發晩行。無不記之詩中。而落拓輪囷之語。輒居其二三。則是知一番得喪。係着在肚裏。有不得消磨盡。上蔡所謂透得名利關。方是少休歇處者。正爲吾輩頂門上一針。然士生斯世。其抱負不少。泯泯與草木同腐。豈所欲哉。旣有命。不可以戾契取。則乃以童馬筇屐。超然獨往於名山大川之間。與神仙者流。逍遙乎汗漫。翺翔乎蔚藍。得煙雲霞嵐之變態。而換狀者。津津在牙頰。則俯視塵世間區區俗子。是垤蟻而醯鷄而采眞天遊。於是焉朝暮遇。吾輩所得不旣多矣乎。詩令自東字至咸字。節次押去。而每篇以不遺元韻爲凡例。又以詩成先後爲長第。篇下各書表德一字以識之。長短近軆各幾首。古軆各幾首。聯句凡幾首。而蒸字以下。則可憲家所賦也。遂脫稿登卷。以爲他日破閒之資。若使吾輩得志曩者。將無是遊。不偶於世者。不害爲江山之偶。遂書此以弁其卷。

萬進堂詩序

編輯

嘗觀皇明之末。有嘉興高寓公者。崇禎庚辰進士。逮弘光乙酉。見國家淪喪。自屛於草野。作詩述志曰。惟將前進士。慘惔表孤墳。遂呼憤抑歿而死。噫。寓公其烈丈夫乎。當是時。懷忠抱義如寓公者。凡幾人哉。自嘉興。東走凡幾萬里。得朝鮮之苞山郭萬進先生。甞以萬曆丁巳。擧本國進士。當崇禎丙子。本國有城下之役。而天下且帝秦矣。則於是乎先生慨然深恥。無復有當世意。撰次皇明記。因題一句曰。晦盲否塞人何世。萬進堂中日月明。遂自號萬進。隱約以畢世焉。先生之必以萬進顔其堂者。其亦寓公表墳之意乎。地之相去若是其遼濶。而不先不後。有若同車攜手者然。又何其奇哉。彼寓公者。中州士也。以相韓家世身。且嘗備法從矣。則其悲歌痛哭。以洩其忠憤固也。先生藐然以東國之一書生。生長於大海之濱。巨嶺之表。去中國萬有餘里。步武一未甞躡皇都也。眼孔一未甞覲耿光也。則其於皇朝卽無有一命霑丐之恩。猶且乃爾。以七尺微軀。擔荷萬古綱常之重。豈不是尤卓然哉。君臣父子之倫。不以地之遠近內外而有所或間。於此可見。韓子所謂強仁慕義。出於其性者哉。朱夫子所謂天之經地之紀。爲人之秉彝者哉。然則先生非特爲朝鮮烈士。乃天下之烈士也。夫惟我東國。卽殷父師罔僕之遺墟。而宣尼之所欲居也。魯連之所欲蹈也。則先生之出於其間。豈徒然哉。今其詩特寂寥一句耳。使人諷之。聲韻悲壯。志氣凜烈。隱然有發風冽泉之思。其元遺山,謝臯羽之遺音乎。其姚平仲,張惟孝,龍可伯,趙九齡之同調乎。其高忠孤憤。可以撐宇宙而騈日月。作一天地間間氣希寶。有如頹波之砥柱。烈炎之崑玉。則豈特曰詩而已哉。錢虞山慘然以周遺夏隷。敘述當時之士。而特於寓公詳焉。旣立其家傳。又序其遺詩曰。高氏累世忠義。輝映簡冊。垂三百年。先生家且然。自淸白公以至定庵,存齋,忘憂公。皆以忠義著。先生蓋有所受之也。若使虞山得聞先生之風。豈不欲褰裳浿水。張眼而吐膽。如皇甫及陳昌箕乎。又豈不大書特書於崇禎野乘之末曰。朝鮮有明處士郭某。如綱目之書陶潛乎。否則傳而序之。以鋪張其事。當如高寓公的矣。余方竹櫳風簷。展讀先生詩。起而望中原天。醉尙未醒。若有一段光恠攢複。陸離於西北間。是殆先生之靈。與寓公諸人。相遇於汗漫赫曦之上。有以現化其精爽者乎。遂援筆感慨而狀其行。仍爲之詩序。其有不滅者存。必將以余爲海東之虞山也已。

吳氏遺墨帖序

編輯

此帖上下。凡十六疊。乃竹牖敬庵兩先生遺筆也。先生父子。俱以筆名。卽與右軍家奚讓。然此特其餘。本之則有大焉。姑就其筆而評之。瘦硬高古。如長松老檜。皮盡而骨露者。竹牖筆也。濃麗活動。如蒼藤碧蘿枝交而影密者。敬庵筆也。東坡所謂玉環飛燕。各有態者非耶。其子孫舊以爲屛八疊而兩世之筆。傳之屛前後。若喬榟然。其亦彪炳世烈哉。惟其歲旣久。閱覽者且多。點汚毀壞。難保其必無。吳君載賓以是之懼。剗取其屛面墨本。褙以新紙。粧以錦匣而藏弆之。可謂孝子慈孫之所用心也。日余過其廬。載賓出示此帖。屬余敘其顚末。余遂諗之曰。敦牟巵匜。器耳。巾屨枕簟。服耳。爲子孫者。猶且愛敬而不敢慢。況此帖之出於其心畫者乎。此帖在吳氏家。殆蘭亭之繭紙。吳興之絹帬。其爲傳家寶藏。與尋常手澤。不倍簁翅矣。雖然。其所以守之者。有本有末。苟物而已則抑末之焉。嘗聞祖考之精神。卽我之精神。葢其一氣流通。雖千百歲遠。能致我愛敬之實。卽著而存者在耳。載賓之觀此帖也。無徒區區於其末。必就其精神貫注處。因其書而求其心。以無忝爾所自生。則寔能爲保家主。奚特保此帖而已哉。然人家子孫之有賢不肖。異思固也。君安知後世無三蟲者出。而貨視此帖耶。今夫思發於心而心貴乎得其正。君其以此詔後曰。勿心其自心。而必心以先祖之心雲爾。則庶乎其可也。載賓起而復曰敬聞命。遂書此以歸之。載賓竹牖先生八世孫也。

玉峰實記序

編輯

此故處士盧公實紀也。號以玉峰何。公居玉峰下。鄕人以是爲公號也。公不自號。而鄕人號公何。艶公之行而高之。不以其名而號以其居。古人私謚之遺法也。公之孫士默甫。甞緘是卷來。辱命以弁首之文曰。王父平生。盡在於是。願有以商之。余辭以非其人。顧強之愈勤。謹受而卒業。恨生齵不及一望公顔色。然讀是卷。可以得其實矣。當時及後來。亡論識與不識。所以稱述之者。無異辭。無實而能然乎。光闇而必章。聲默而必聞。固其理也。然實已存乎已。又何待是卷徵諸久而信於後。非是則不可。昔董生召南隱約以歿於桐栢山中。而行義至今著簡策。特以昌黎氏一序一詩在故也。不然。安豐之一漁樵耳。今卷中諸名勝。其言皆足以發揮。況艮翁李尙書。乃當世詞伯。又爲之銘墓。其取重傳信必矣。爲孝子慈孫者。其於保是卷。當何如哉。顧余不腆。誠無所損益。然重孤勤意。謹書此以復之。

南臯忠憤詩後序

編輯

當宋亡而元主中國。獨有劉靜修一人以伯夷稱。彼中華大地。一何其寥寥哉。氣數翻覆之際。草野無祿位者。能辦大節。若是其難矣。是故。皇明淪喪。錢虞山敘述皇甫及高寓公之倫甚詳。亦廑廑耳。至若我國則當是時。秉尊周恥帝秦者。項背相望。區區外服。誠可謂炳烺。不有先王之敎培養得厚。烏能若是。況粵若聖祖。甞於禁籞中。築大報壇。以寓夫江漢遺思。上有好而下必甚。亦可徵焉爾。靈川有朴南臯先生。卽其一也。今按先生忠憤詩。自丙子至乙酉。皆傷時憤世之作。而志氣慷慨。聲韻瀏湸。隱然有折衝樽俎之意象。觀於此。固知爲烈丈夫。獨詩乎哉。平生鏟跡深山中。自處以崇禎遺民。時或酒後耳熱。則拊釰而歌。歌竟輒西望痛哭。以洩其忠憤。此詩所以志也。噫。先生東國一士耳。距中國萬里以遙。何嘗於皇明。有一豪沾漑恩。猶且爾焉。夫所謂天經地紀。不以華裔限。不以顯微隔者。有如是夫。雖然。是豈無自而然。先生鶴巖先生孫也。鶴巖公當壬辰島夷亂。倡大義以討賊。發家財以餉天朝諸將士。先生蓋有所受之矣。忠義世其家。雖以海外匹夫。西歸一念。豈渠在曹檜士下哉。竊伏聞今我聖上命詞臣撰尊攘錄。亡論薦紳韋布。凡義關崇禎事者。無不收采。蓋繼述之意也。如先生詩。雖大書而特書。亦無媿焉。吾知當世之執木天筆者。必有取於斯乎。

李通彥遊楓嶽序

編輯

世傳三神山俱在東海上。蓋楓嶽卽其一也。佛曰金剛。仙曰蓬壺者是已。其瓌奇絶特之觀。甲天下。又有珍卉異草可以餌而不死者。多在其中雲。所謂列眞府衆香城無則已。有也必此山。所以華人有結他生一見之願。而至於脫萬乘捐四海。褰裳而欲從者亦往往。然而稗語曰。舟近山下。風輒引去。無乃無仙根佛種。有所呵禁者存歟。此吊詭不足信。而山固靈恠矣哉。廣陵李通彥於山水。有土炭嗜。凡竆崖絶壑。茂林邃谷。苟有可償者。無不恣搜博訪。必望其腹而後已。甞謂吾遊固不少。不觀楓嶽。是未始遊也。遂以丙辰仲春。具款段𮖐盤纏。東走關東。其弟某甫寔從之。遂與遍觀內外諸山。下而彷徨於永郞,旵仙,金生,木客之舊跡。取路四郡以歸。夫秦始,漢武以天下主。終身求之不得。而今能得之於一腳汗下。何其壯也。方其躡汗漫跨贔屭。超然隘六合俯八荒之意。則襟韻之䟽快爽朗。不是塵火中人。通彥之屐。宜其東乎。而抑其弟亦奇矣。第未知萬二千峰。果見有浮丘揖袂乎。洪崖拍肩乎。亦果有牟利現相乎。羅漢奉足乎。何不試而呼之。一呼而不應。必再呼。再呼而不應。必三呼。三呼而又不應。則是無有也。此而無有。又於何仙佛。山亦浪得名耳。其奇形恠狀。若鎪若剜者。眞造化之一尤物。人以山誣。山以仙佛誣。天下之相誣者。將無旣役於目而勞其腳。不已惑乎。雖然。視諸逯速風塵。荏䒣煙火者。不翅如蟲鵠。余自髮纔澡。已聞有此山在域中。而至今白紛。步屧一未涉其境。嘗遇通彥於逆旅。聞其語楓嶽。茫然若吾喪吾。其爲華人笑幾矣。通彥爲誦其詩以要和。且屬以序。余亦有所感。遂不辭。而書此以歸之。

懼軒實記序

編輯

吾夫子甞欲觀夏殷之禮。之杞宋而無以徵焉。則曰文獻不足故也。夫二國聖人之隷。其關和共球。宜有一二典刑可考信者。歷世寢遠。乃蕩然無復存焉。以夫子坐致千歲。猶不得取以爲徵。文獻之定於久遠。其難如是哉。亡論有國與有家。子孫之賢不肖。繼述之善與否。必以文獻爲徵。大小一也。昔鄭君爲楚守節。不肯爲漢祖名籍。抑何偉烈。而其孫當時以才諝。顯位九卿。與太史公善。乃不能擧其祖名。又何其略。時承焚坑之後。士皆從屠販編戶起。嫺於文學掌故者廑廑耳。彼當時事固無恠。今載籍極博。世之以韶識博聞自詭者。可謂家椎戶𮢶。而至於先世之文獻。卛蓬心而蒿目。其亦不知務矣。苞山郭氏。乃山南名閥。以忠淸孝烈。世濟其美。朝家㫌其閭者凡十二。處士懼軒公生於其中。擩染家庭。學旣夙詣。沉潛義理。不求聞達。眞隱德君子也。性又習於典故。篤於追先。甞裒稡十世以下遺蹟。或以簡牘。或以詩什。或以雜著述。雖赫蹄之小。霏屑之微。功令晷刻之作。罔或一遺。又取狀,碣,輓,誄與夫縣志,野乘之凡有關傍照者。手自繕寫。部分爲六編。蓋益山府君。有氷檗之操而爲之首。濯淸府君。有淵源之正而爲之次。處士府君。有文藝之俱絶而爲之第三。沿之以降。洛叟公之忠義奮厲也。司勇公之壽考康寧也。禮圃公之風采雋偉也。大隱公之才調贍華也。六編之中。昭穆以序。喬榟相應。燦若珠璣錯落。爛若雲霞蔚紆。吁其盛矣。此殆苞山氏之一部掌故。而數東南文獻之傳。宜其僂第一指也。在宋朝。呂氏有八代家傳。在皇明。華氏有七賢遺像。而考亭夫子,弇山翁。皆以文獻之盛歸之。今公之家。豈渠遜二氏下哉。日郭君師俊。賚一本逸稿以授不佞曰。此吾曾王考平昔咳唾之餘。而伯季從大父所嘗彙輯而謄傳者也。願子之有以商之而惠一言。以弁其首。顧不佞苞山氏自出。於公爲近屬。亦甞納拜床下。而辱知奬甚腆。義有不得辭者。遂擎而復曰。噫甚矣。其速肖也。是稿也其軆裁䂓撫。視諸曏六編者。無一之差爽。亦可謂善於箕裘。而能於封殖者歟。詩曰。無念爾祖。公實有焉。又曰式穀似之。公之子若孫其庶幾。吾知異日者。必有觀禮君子來而取徵於文獻。又何患不能奉大父諱以屬太史氏。鋪張如當時者。第不佞筆力。無以望考亭夫子弇山翁之腳汗。爲可恨耳。姑書此歸之。以爲懼軒公實紀序。

洛坡閒居序

編輯

余甞病世之人。苟能知喫飯歠羹。輒倩當世之善書者。書數大字。揭之堂室。旣則遍要於諸親知間。丐詩若文以侈張之。未知其志將何求而若是之勤。殆與夫攤珍羞門外而不自飽者。無異古人玩物喪志之戒。其以是夫。密城朴仲綏嘗扁其所居曰洛坡閑居。請余惠一言。夫使仲綏其心閑其身閒。其事亦閑焉。則其爲閒居足矣。又何必扁而名之。文以志之。然後可哉。名者實之賓也。文者質之災也。仲綏其亦弊弊於斯乎。雖其意未必眞如世人之爲者。然余之所深病則固在是。將由吾之所病而槩而加之乎。則余失仲綏矣。將徇彼之所欲而強而出之乎。則仲綏失余矣。其爲失均也。無已則請言閒居之難。夫所謂閒者。其位甚高且大。在古惟吾夫子可以當之。故記禮者。於夫子而特曰仲尼閒居。降而後也。惟程朱氏庶幾得閑之眞諦。從容睡覺。思入風雲。留取山裏。措置杞菊。人之躡此境誠難。況優入而居之乎。今驟以此語仲綏。仲綏必望洋乎無所得。甞記古人語雲常恐身閑心未閑。聊書此以應其求。俾作閑居之座右銘。

無忝錄序

編輯

人亡論家國。必取徵於文獻。自夫子始。當時杞宋之歎。特傷其爲夏肄殷緖耳。夫夏非我所自出。固末如於不足。旣自曰殷人也。則是烏可但已乎。於易必得其坤乾。於禮必善其葬而祔。於詩。必次其正考父所得。頌以附諸三百篇。後聖人之勤於先世。亦可知已。然則能足其文獻。俾後人徵固難。旣足矣又徵矣。而能不媿爲尤難。顧不係乎子孫之賢不肖何如耶。是故自漢以來。薦紳學士。皆知重掌故。如遷固,䧺,機,岳,信之倫。卛序次成一家言。豈不誠彪炳乎。而或虧其形軆。或墜其名節。以玷其先世。則何有於文獻哉。惟北朝顔氏有一家訓。龍門王氏有六世述。金華呂氏有八代傳。鴻山華氏有七賢像。後之尙論者。必以文獻之盛許之。庶幾乎夫子所謂足則能徵。其亦賢矣。蓴城朴君國禎。嘗裒稡其先世遺事。先之以內外派系考妣行錄。而凡邑誌國乘之有關旁照者。逐世采附。次之以狀,敘,碣,誌及父師之訓,題詠之什。又次之以當時諸名勝投贈唱酬序記頌祝輓誄等作。彙爲三大編。名之曰無忝錄。蓋取諸小宛詩第四章之義也。日國禎過余而命之序。繼以書來屬益勤。余與國禎交厚。有不敢辭。謹受而卒業焉。葢版圖公以上文獻簡矣。只書其世次。記事實顚末。起自版圖公。於國禎爲十四世。其間忠孝節烈學問行義。有可以淑民彝裨世敎者。纖悉畢具。無一之或遺。儼乎喬榟相接。罍爵相望。蓴城氏之本支昭穆。瞭然於一開卷。噫。勤哉。此孝子慈孫之所用心。而風樹之感。羹墻之慕。豺獺之報。悉寓於其中。可謂文獻足而有足徵者矣。槩以評之。監務公之心存舊國。命題前啣。罔僕自靖之志也。湖隱公之不懾刑禍。獨守喪制。素冠棘欒之行也。朝奉公之好義喜施。祝半州之粥藥乎。節度公之名武行儒。卻中軍之詩書乎。若夫凌虛先生。尤有大焉。就正有道。得聞大方。蔚爲冥途指南。而西溪公又能趾美承烈。種學績文。遵父師而啓似續。則允矣先生之孫也。然則國禎之必以是名名是編者。其意豈不以不克負荷析薪忝矣。不肯堂搆墍茨忝矣。不勤服穡敷菑忝矣。不善箕裘弓冶忝矣乎。請演詩義而申勉焉。夫無忝由於勉學。勉學由於敎善。敎善由於畏天。畏天由於念先。是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所以念先也。各敬爾儀。天命不又。所以畏天也。敎誨爾子。式穀似之。所以敎善也。我日斯邁。爾月斯征。所以勉學也。之四者不過曰孝敬慈友。爲物之則民之彝。而孝源於百行。敬幹於萬事。無忝之道。於是焉備矣。雖然。其要惟在勉學。學非謂摛藻綴華。決科第。取功名。心讀書以竆理。修身以竢命。以盡吾受中之責雲爾。是烏待他求哉。國禎日與宗黨子弟。取凌虛先生西溪公之所甞講問資益於平日師友者。切磋琢磨。有如詩人之夙興夜寐臨深履薄之爲。則溯而追之。沿而求之。又旁推而尋之。凡諸先世之忠孝節烈。德業行義。無不左右逢其原。晦翁所以語司馬家子孫。必稱公家文正。亦以是也。然則是錄也。將爲蓴城氏之一部掌故。而東南文獻之傳。國禎家當僂其拇矣。安知異日。不有觀禮者來徵而必曰有宋存焉。如夫子所云。國禎之功。於是爲大。而晉陽有焰焰而起者。必蓴城氏後與。間甞竊取佔𠌫先生明發窩故事。略有所撰次。而未及就緖。今玩國禎是錄。尤有所起余者。遂書此歸之。亦因以自勖。

東儒心畫序

編輯

凡物之有聲色臭味者。人莫不嗜好而求畜之。爲其適於吾之耳目鼻口也。至若古人之墨藝筆法。非有聲色臭味之可以適於吾。而猶有嗜而好好而求者。何以故。噫。此以心而不以形。遊於物之外。而不遊於物之內。其所以適而嗜而好而求。蓋不待聲色臭味。而自有天機神會。默相灌注於點畫揮灑之妙者矣。昔歐陽公嗜古書蹟。凡世人之所貪者。澹然無欲。而特耑其所好於斯。求之甚力。無或不致。三代以來金石遺文。集錄爲一千卷。喜多畜書蹟。蓋自歐陽公權輿。自是爭相慕効。遂成士大夫一段風致。蓄書之富。或有倍於廬陵家者比比。蘇東坡之墨妙記。韓南澗之集古跋。尤遂初之字法論。沈存中之筆談錄。大抵皆是物。而晦菴夫子旣自藏弆已多。所嘗題跋於知舊門生所藏帖。無慮數十餘家。則又何其盛哉。觀於此。可想當時之風流習尙有自來矣。惟我聖朝治敎休明。儒賢輩出。蓋無讓於有宋之世。而士大夫習尙。亦必以有宋諸君子自許。凡於古蹟遺帖。嗜好而求畜者。間多其人。而晉陽朴君國禎。亦其一也。國禎。博雅多聞。有聲士友間。尤癖於聚法書。猶病脾者之於土炭。第方域局處海東。去中國萬有餘里。旣不能褰裳浿水。跕屣遼墟以西遊於齊,魯之古郊。秦,漢之舊都。則湯盤孔鼎。岐陽之皷。會稽之碑。蝌蚪篆籀諸家至寶。將何從以得之。反而之吾邦。而自檀箕曁羅麗。鴻厖極矣。未嘗有桓碑彜器之銘。詩序記有足可徵。雖好之篤而求之勤。而亦且末由焉已。然則盍取我本朝諸儒賢以昉之乎。亡論時世先後。隨得而錄之。雖赫蹄之小。霏屑之微。蟲囓之餘。墨煤之殘。皆不棄。如是者數年。得數百餘本。名之曰東儒心畫。而行且求之不置。惟務取多。陰用兵仙之多多手法。則將不知日後積之爲幾數百本。苟爾也。自當溯羅麗而達箕檀。駸駸乎廬陵氏之堂戶。是不有適於心而嗜之深。好之篤。烏能求之勤而猶且未已。必欲畜之多如古人乎。嗚乎。一片靈㙜。活動呈露於伸紙行墨之際。有不可以毫髮差爽。而宋人所集。非金石印本。則卛多臨寫摹出。今國禎之帖。皆手畢眞蹟。混沌鑿竅。難保無大樸之散。而芙蓉出水。獨能有天然之存。則國禎比宋人。其得尤爲難矣。晴窓凈幾。讀書神倦。則時出此卷而玩之。因其心畫。以求其心法。有以見此皆從先聖之所相傳授而得。則千百載眞銓旨訣。將爲吾朝暮遇。而古文今文之一部大全。盡在此卷中。奚特曰東儒心畫。願國禎以是自勉。又以是訓子孫。俾知乃爺有昌歜羊棗之嗜。於是而永言寶藏。作朴氏家赤刀靑氊。則視諸李文饒之平泉水石。不翅若蟲鵠矣。余則老洫。無以致身其間。一一寓目。因書帖尾以某年月日某乙觀。依朱夫子故事。而徒然耳剽。妄自口給。人必曰是翁談龍肉而畫神狀。

尹巡相行鄕飮酒禮序

編輯

洪惟我先寧王。甞於萬機之暇。彙成鄕禮合編。蓋其書。首以鄕飮。次以鄕射。又次以鄕約。又次以士冠士昏。而尤致意於鄕飮禮。乃若曰。一日禮行。四方風動。惟鄕飮禮近之。遂令方伯留守。俾各遵行。猗歟盛哉。凡正身安國之本。化民成俗之要。盡在於是。而十行徽旨。丁寧申復。有望於後之臣工者。旣深且摯。擎讀莊誦。每有見詔書歎聖人之忱矣。今上嗣位之六年春。朝廷命坡平相公。按嶺南節。來蒞於達火古府。公先朝之經幄舊臣。其於監成憲圖報效。靡不用極。遂以翊年之孟冬乙亥。大會一路選士。又敦聘朝紳韋布之高年宿德。以充賓介僎相。行鄕飮禮於府之觀德堂。夫是禮也。乃周官黨正州長鄕大夫之所職。而今公以觀察使而行之。所以遵寧考敎也。粵自列聖朝。逮於我寧考。未始不以齊,魯待嶺南。今其氣數習尙。非復昔時。而先賢之遺風餘韻。猶未盡泯。其易治易使。視諸路差或勝焉。公又脩明先朝之所甞有意而未遑及者。以行是禮。俾有以觀感而興起矣。則一變至道之機。將自此而權輿矣。雖專而不咸。爲若可恨。然吾知朝廷之召公。朝暮且至。推是心以往。擧而措之。入告出順。何所處而非致君澤民之地乎。然則禮不惟鄕飮耳。治不惟嶺南耳。亡論此疆爾界。凡合編所附之曰射曰約曰冠曰昏。皆當次第擧行。惟寧考在宥廿四年。硏精覃思。必欲酌古宜今。反薄回醇之盛德至善。於是乎始發揮矣。爲君子小人者。親賢樂利。沒世而不忘焉。則上可以贊聖后繼述之孝。下可以成羣黎遍爲之德。而文武爲憲。燕喜受祉。不得專美有周也。夫然後。公之施。庶幾爲川而不爲澤。豈不休哉。雖然。甞聞子思子之言。禮矣三百三千。優優大哉。而苟不至德。至道不凝。故曰古之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公於此。宜無歉焉而猶且尾獻。竊自附於輿人之誦。

泉谷新埜同襟錄後序

編輯

日余過文君景明。景明出其所弆泉谷新埜同襟錄者以示曰。此吾先祖梅竹公三晜季。與和齋姜公。所嘗盍簪麗澤。而記里閈而圖分華。聯表德而題月朝。數疊古紙。幸得保於兵燹蕩析之餘。而至今爲子孫之所藏寶。願惠一言以張之。余敬而玩謖而復曰。媺哉。是殆景明家靑氊墨帳乎。今讀四公所自纂辭。情至交孚。風流篤厚。恰有古君子相觀攸攝之餘義。而其所期勉於歲寒景晏之日者。旣勤且摯。彼詡詡強笑語。面輸而背憎。固亡論已。亦豈與徒爲意氣役。一時颯爽於然諾者比哉。朋友之題名作帖。其來尙矣。而蘭亭之修稧。香山之結社。洛陽之耆英會。乃其尤者也。其記若詩若圖。豈不輝映彪炳乎。而抑不知其家子孫能保有於久遠而不墜失歟。若其文獻之徵不徵。必於子孫之賢否。自夫子以來。未之有改。今此帖不爲風雨所泐毀。不爲蟲鼠所囓壞。更數百年而宛然如昨日事。可知文氏之世有賢矣。夫敦牟巵匜。口澤而止耳。杖幾衣巾。手澤而止耳。猶且愛惜而藏護。況提鉛槧修觚翰。以之講道義而習文學者。其蹟俱在此乎。廬陵之於昌黎集。眉山之於觀音板。皆以其先世舊物。而爲文以志之。祝半州之山谷大字。晦翁深恨外氏之不能傳守。蓋景明之請。亦出於此也。然復齋寒沙之文已盡之。余何敢贅爲。然景明以歐蘇氏爲法。以祝氏爲戒。則其爲保家主庶幾夫。韓宣子曰。願封植嘉樹。以無忘角弓詩。請以此爲景明勖。

邵城聯芳集序

編輯

吾鄕昔有松潭蔡公先生。乃陶山之橫出一支也。旣成進士。去而築小有,狎鷺二亭於琴湖上王屋山下。隱居求志。敎諸子。嚴有法度。諸子皆彬彬有文行。而琴灘,兩傳二公最賢。卽西山家裏伯靜,仲默乎。蓋琴灘公。嘗遊寒岡,旅軒,樂齋諸先生門。得聞爲己之方。終始篤實。此慕堂孫公雲。兩傳公。早有求道之志。初從芝山先生學。晩又事寒岡先生。卒以文學聞。此李公鳴宇雲。皆洿不至阿其所好矣。龍蛇亂。先亭二所。熸於兵燹。其地爲他人有。琴灘公歸其直而重葺之。日與羣弟講學其中。一時諸名勝。無不來禮。而愚伏先生。亦以方伯屢傾葢焉。當昏朝時。李爾瞻用事。俶擾天紀。至有西宮之變。而士皆噎喑媕婀。不敢出一言。兩傳公。倡起多士。上䟽請斬。直聲動一國。及其報罷而歸。則謝絶公車。無復當世之志矣。噫美哉。難兄而難弟也。自夫二公歾後。行且數百餘年。而風流儒雅。尙在人牙頰。凡過小有,狎鷺之墟者。孰不想像誰昔。指點而齎咨。而第恨夫平生咳唾散落於人間。直是一毫芒耳。蔡氏諸君。慨然於斯。旁搜曲訪。各得詩若文若干篇。將欲付剞劂氏以壽其傳。屬余斤正。余諗之曰。今此篇什不贏。盍編爲同集。不觀夫松桂幷社則益辣。蘭蕙共畒則愈馨乎。咸曰諾。遂連比二稿。彙成一帙。合而目之曰邵城聯芳集。蓋記荀里表賈碑之義也。嗚呼。今以二公幽閒之芳躅。脩潔之芳摻。集而聯綴於一部編中。有如棣萼相輝。荊華交映。而幽香遠臭。欝郁而斐亹焉。則當日之高行直節。於是乎不寂寥矣。後之觀者。必將有挹遺芬而知欽。襲餘薰而思效。油然興起於百世之下。況諸君抱昌歜之懷。發嘉樹之思者。尤當如何也。然則是集也。雖其文辭略綽。而有補於世敎。豈其微哉。介余往復者。琴灘公後必勳。兩傳公後允復。

琴灘文集序

編輯

孟子曰。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世之尙論之士。以是爲口實。然其意。蓋曰古與今遼夐矣。所可放信。惟在於籍。是二者而階之雲爾。豈直謂雕繢以爲工。覼縷以爲多。如後世之爲然後。乃可以知其人哉。夫君子貴實行而賤文辭尙矣。立言居德功之次。遊藝處據依之末。其人苟可也。在外之糠粃糟粕。有不可論。否則雖多且工。特木華耳。鳥音耳。本之則無。何取焉。日蔡君德堯。賫其先祖琴灘公遺稿及師門札翰。諸名勝題詠。來屬余讐校。且徵以弁文。余固非其人。顧以鄕里後生。有不可終辭者。謹受而卒業。蓋詩八,書問目一,祝文三。噫。甚矣其寂寥哉。後公數百餘年。而欲論公之世。不幾爲描空而畫神乎。然公以松潭先生子夙有所擩染於家庭。而出而從寒岡,旅軒,樂齋諸先生。遊。焄炙而觀感者。蓋亦多矣。是故。其見於文辭。雖微矣。端序則具。疑文變節。質之師門。所以惕於沽禮也。深慕至恫。著之侑辭。所以篤於明發也。至若重葺先亭。與弟酬唱。其惟勤肯搆而樂湛和乎。寄贈鄕友。謀酒招邀。其惟恥市道而敦世好乎。及夫壬戌秋七。與客登舟。沿洄上下。水月無盡。則襟韻飄灑。塵累融滌。怳若揖蘓仙於千載而問赤壁之淸遊矣。卽此數篇。亦足以想像公平生之一二。而拾爐零金。不害爲寶。甞鼎片臠。猶覺爲珍。何必多乎哉。況當時之行過東西州者。亡論冠蓋簦屩。卛造其廬而題其亭。風流文采。照映湖山。昌黎公所謂觀其所與之多寡者。不虛語也。又按諸賢爲公呈褒曰。出入函席。學知爲己。終始篤實。一鄕推重。於是乎益知公所存。有不待於文辭。而凡所以敦儒行而彰世德者。莫不從此而出焉。卒乃致有賢朋友樂與之遊從。而無或厭斁。則是豈必江山之勝。以之德堯爲公後。蓋嘗復其廢墟而亭之。乃又收拾斷爛。欲壽其傳。可謂庶乎無忝。然猶未至也。苟能進乎此。而以先祖之所存者從事焉。則其於遺謨餘烈。益可保也較然矣。抑余亦有感者。吾家三祖。其文載板題。其名錄狀帖。擎拳摩挲。先契如昨。今是役也。其可以老洫而辭諸。遂敬爲之編次。仍識其卷端以歸之。

蓴城世碣序

編輯

龍門有六世述。金華有八代傳。鴻山有七賢贊。自古稱之爲美談。然數十百年。惟有此三家。其外未有聞。人家文獻之傳。若是其難乎。蓴城朴君國禎。甞裒稡其先世遺文舊蹟。命以無忝錄。余序之而歎其有式穀之美。今又以此帖申屬焉。夫綱常道學。天地之元氣。亭毒鍾毓。萃於一門。昭穆篤光。巹牢匹休。有若造物之獨私於朴氏者然。是何其異哉。然歷世旣久之後。典刑寢遠。謦咳寖微。陵谷之變遷不定。柴落之換易不常。則安知無夏肄殷緖之不足徵禮。而惠墓段閭之無所尋處者乎。國禎惟是之懼。自十一世以下阡表㫌板。次第刻竪。仍蹋紙以印之。彙爲四帖。先世之卓節懿行。煥然輝映。此孝子慈孫之所用心。而可與夫王,呂,華三家者。並美千古。其於發潛闡幽。豈不恔乎。第念鑱鐫之功。亦已勤矣。乃復摹諸簡策。何也。噫。風以磨之。雨以泐之。從而有樵牧之搪。牛羊之觸。則石亦有有時而不可恃者矣。曷若此帖之便於藏弆。易於守視。永作傳家之寶藏乎。爲子孫者。謹守尊閣。遆相敎詔。俾童兒蟲鼠不爲害。水火偸盜不爲患。然後時出而覽之。則想像感慨之餘。必將有霜露之愴。桑榟之敬。油然而興。思所以有之似之盡之引之者。自不能已焉。豈特展而入式而下而止耳。於是乎此帖之益可保無疑矣。國禎之意。得微出於此乎。然則其爲後世慮。可謂深且遠矣。帖中所載撰述篆隷。皆前後諸名勝。文詞之工。筆法之妙。無眼者何敢評。但自愛玩而不能釋手也。顧鄙名亦廁其中。誠不免自覺形穢。然詞列羣賢之次。葢與有榮焉。遂於此又不辭而樂爲之序。

四賢碣帖序

編輯

此四碣已載於十一世聯帖中。又別爲此何。得無近於贅衍乎。蓋欲特擧而表章之。竊自附於禮家宗德之餘義耳。湖隱公以孝。佐郞公以忠。凌虛,西溪二先生以道學。夫人之所以爲人而最靈於萬物者。以其有三者也。之三者。撐天地亘萬古。不可一日而蹔無。無是則人之理或幾乎息矣。然環一世之廣。歷百年之久。而能以忠孝聞者。蓋無多也。至於道學。尤寥寥焉。何其難哉。蓴城氏自先奕世濟美。皆可以稱述。而惟此四賢。又蔚然相望於前後。其所樹立而成就者。大爲國家之所㫌表。師友之所推許也。則綱紀倫常。以之而植矣。淵源心法。以之而傳矣。夫以一之爲難。而今乃四賢繼起。三難幷有。有如恆物之取諸其室中而用之。雖使百世之上。千里之外。苟有如此人者。猶且想像欽慕而不能已。而況爲吾之祖而精神血脈之流通於吾者乎。必欲尊而異之。爲永世準則。人情固也。是故。凡於先世。必取其最賢者。尤致意焉。自詩書以來。莫不皆然。奚獨於此帖。必嫌其重複。吾知聯四帖。所以闡先烈也。別一帖。所以啓後敎也。世之好古者。必曰禹篆,湯盤,周皷,孔鼎。是豈不蒼然奇且古。而適於嗜悅於玩而已。何預於我事。然則貽謨錫類。不待他求。可以得之於此矣。惟其曰孝曰忠曰道學。各以其所盛者而名之耳。非其理有二也。必先以道學爲主以立其軆。則發於用而爲忠爲孝。無所處而不當。夫然後庶乎其可歟。然之三者。乃宇宙間公物。子孫亦不得以私焉。異日者安知無聞風而興起。徵禮而來觀者乎。於是焉幸出而示之。則其有補於世敎。亦不少矣。帖中附諸賢所記述題味。而眉叟先生手筆亦在焉。皆足以旁照而徵信。亦以並書。

漁隱遺稿序

編輯

余嘗掃塵於西溪先生集中。得其所以敎子孫者。書非聖贒。行非孝悌則不道也。雖以古之顔,呂氏家法。殆不加此。宜其後必多有彬彬者乎。及覩漁隱公遺稿信然。蓋先生有二子。皆式糓而公其次子也。自少擩染慣習。嫺於文學。馴於言行。旣成進士。遂與伯氏公。杜門掃軌。養親課兒以自樂。凡於勢利紛華。泊然無所好。家故不貧。而未或以是爲其所豢焉。及其晩年。生事旁落。妻子告不足。顧且笑曰。我道固如此。有時興至。則輒扶筇躡扉。放浪嘯傲於雲林泉石間。旣而涉露梁登錦山。以望日出之海。旣歸而奚囊之腹。果然望矣。自號曰漁隱。所以志其志也。是故。其發於辭氣者。皆從手分出。不暇乎藻繢篆刻。而恰有家學之典刑。詩則閑澹夷曠。滌腥葷閙熱之氣。文則平鋪紆餘。絶險苦艱澁之想。是固公之天得。而亦素所焄炙以之也。第恨夫以公之才之美。所經濟者。花竹魚鳥而止耳。所題品者。佛殿梵宇而止耳。則公之所不能者。天耶人耶。是未可知已。雖然。得人之所樂有。而又樂其所性而全之。彼在外之得不得。何足爲公病。日。公之孫天東。賫是卷以來。徵文弁其端。辭之不獲。則謹受而商之。詩若干文若干。而詩多於文十之七八。遂書此爲漁隱遺稿序。

石浦子遺集序

編輯

余於自古文章。有韓公悲醉鄕之意。蓋不遇聖人以取栽焉。爲甚不幸。至如時世之不遇。則有不暇論也。孔門四科。子貢,子游,子夏。以言語文學稱。此有聞於夫子之文章而得之矣。當周之衰。奇衺詭異。甚於洪猛。之三子者。苟不及門而親炙。幾何不流而爲儀,衍,莊,列歸乎。而乃能終聞一貫。身通六藝。優入四科之列者。以其幸而遇夫子也。夫樂記,檀弓,禮運,大序等篇。是何等好文章。自是以後。文章遂病矣。惟漢唐宋最穪爲傑然。其間以文章名家者。可謂項背相望。然二三子外。皆少醇多疵。均之爲春秋無義戰。彼六朝也五季也。候蟲時鳥之乍鳴乍息耳。置之無譏可也。曰若皇明。則葢欲突過先秦而上。而乃反齊汩於東西京而退三舍焉。特文選之狐白。世說之鴉黃。其與邯鄲之匍匐以還者奚選。嗟夫聖人之不作也久矣。此千古文章之不幸也。夫向使彼諸家從七十子後。遇吾夫子而受其所以裁之焉。則其能與端木,卜,言氏。抗袂揖讓於堂室之間。有不可知已。不但爲詞人韻士而止的矣。方且自以不遇於時爲不幸。而人亦從以不幸之。殊不知不遇夫子之爲不幸也則可哀哉。今見石浦子遺集。蓋喜爲文章者也。劌鉥鉤棘。似孟貞曜。佶曲盤紆。似樊宗師。務去陳期絶葷。雖時不無生割。然是卽瑾不掩瑕。穀不及熟耳。噫。其殆天才也與。方見其進而風燭奄及之。其以爲不幸而不遇於世。淺之乎其知之也。恨不起洙泗。故止於此。今去夫子歲已數千。地且萬里以遼。固無柰乎攀襲。幸而天假之以年。以究其所業。又幸而出而遊大方之家。與上下其論。其成就烏可已乎。烏可已乎。則庶幾卒澤於聖門之四科。而彼蒼蒼者。胡不俾然。余爲石浦子。又有此不幸之悲。其末胤幼靑。持是卷請序。遂書所感者如此。

綾泉遺集序

編輯

魯論首篇。特以一學字爲開卷第一義。乃於其下。取吾夫子所甞答諸門人問孝者繼之。此何以故。蓋孝者。百行之源。而萬善之始也。以之而爲悌爲忠。又以之而爲恕爲仁。凡所以動天和而通神明。普萬物而準四海者。未始不由此而出焉。故爲人所當學。莫先於孝。而學之道無他。日用焉爲茶飯。彜倫焉爲裘葛。求以盡乎此而已。何必騖高探奇。騰口舌寄耳目。而謂之學哉。然朱子甞有活孝死孝之論。蓋謂學必使義理貫通。德業崇廣。然後其爲孝方是活。不然特死底孝耳。終不免但爲鄕曲之常人矣。如子夏之吾必謂學。公明宣之焉敢不學。皆失之太偏。惟夫子所云有餘力。則以學。可以爲準的。信乎爲孝之有賴於學如是。若近故綾泉呂公。其殆庶幾乎。公幼有至性。旣長。早棄塲屋。隱居於萇山之綾泉。讀書養親。以孝聞於世。及遭前後喪。廬於墓側。朝暮展省。四十年如一日。可謂終身而慕者也。蓋其事親。生而致其養。病而致其憂。歿而致其哀。祭而致其嚴。所以盡於孝者。已裕矣。於是焉見窮喪沽禮。則授棘人之服。此由孝而錫類也。逮國哀洊威。則赴因山之哭。此由孝而移君也。誠悃弸積。符應彪發。孚於人而庭室鳧藻。鄕黨薰陶。感於物而獐雉供羞。蝗螣効異。倘所謂至諴動神者。非歟。當是時。賢士大夫之之東西州者。或有造廬而禮之。或有登狀而褒之。遺芬剩馥。至今使行路。想像感慨。指點而齎咨曰。此乃呂孝子之閭。是豈無所由而然乎。公甫離齔。受孝經小學而讀之。犂然喜曰。童子之學。無過於此。公之孝。此其權輿矣。旣而聞塤箎兩鄭先生講學於橫溪上。亟往從之。得聞緖論以歸。終日端坐。講其所聞。而尤味於洛建諸書。非甚病未嘗或廢。夷考其孝。不特生質之美以然。亦資之於學而有得焉。有不可誣也。日公之曾孫齊吉。賫遺藁一卷。以其再從父載揚甫書來。屬以讐校。徵文弁其端。謹受而卒業焉。蓋詩賦若雜文凡若干篇。萬壽堂永慕齋詩及記。是惟白華之愛。南陔之養乎。亦惟小宛之懷。匪莪之痛乎。至若愼其獨。求放心。何必曰利諸賦及山水吟,方塘記。皆能有以深發審機遏欲之徵義。默契觀物養性之遺旨。而其他比興敘述。亦莫不本於天理民彝之實。出於躳行心得之餘。則此可見公之學之所造。而非眞爲死孝者比審矣。昔余先君子。甞從公學。識公行事甚詳。余自幼已耳稔而心塩之。旣孤露。播越江西。一未能尋公綾泉舊居。以寓高山景行之思。每念孔李世好。熲熲往來於中。今於是役也。有不敢以老洫辭。遂爲之略加斥正。書此所感於平昔者。以爲遺集序。

滄洲文集後序

編輯

人之於文。豈可苟焉爲之哉。文有二塗。敘述比興是已。自古摻觚家恆患於偏勝。兼是二者而能焉固難。假使兼之而能不詭遇於道。有以裨世敎而敦民彝者。爲尤難矣。凡盈於兩間。而大而爲天人之原。細而爲事物之繁。明而爲禮樂之實。幽而爲鬼神之故。爲文而必由是而出。然後方可與論於敘述比興之科。自非然者。雖其採石爛錦繡。節奏轟鍾皷。卽草木之榮華也。禽獸之好音也。存之無所益。闕之無所損。文之不可苟焉爲之者如是夫。今讀滄洲李公先生遺集。詩長短古近軆若干。賦若干。書牘若干。其餘雜著若干。噫。是何其寂寥哉。大音希發。至寶罕衒。先生之文宜其不多也。然敘述比興旣具。又可以勵世而厚俗。則有非凡子偏勝詭遇者之所可擬議。是豈無本而然乎。先生生長於樂有之庭。河汾家學。蓋有自來矣。而又能早自植立。大肆力於六藝百家之文。斤斤乎上窺下逮。無所不究。而卒乃澤之以濂洛關閩之遺說。推以求之於民彝物則之懿。反以驗之於躬行心得之蘊。先生之於斯術。可謂積之厚而資之深也。苟使進爲時用。少試其所學。豈無有可觀。而竟未免竆老江湖。但取紫陽翁滄洲詩語以自號焉。若其晩來一命。雖可見公議之猶不泯於異己者。而其柰瑤琴之已是無心何。然先生豈果於忘世者哉。凡憂愁愉佚。酣嬉幽適。有動乎中者。或寓之呻吟。或托之佔𠌫。大抵皆傷時憫俗之志。憂道勉學之意。而未嘗有一毫尤怨之見於其間。故其敘述則閎博紆餘。辭正而理明。能得作者之典則。其比興則爽朗沈欝。言暢而氣婉。不失風人之旨義。卽無論二者之能兼。所以裨世敎而敦民彜。顧不在是歟。嗚乎。此特先生之塵垢耳。糠粃耳。曷足以盡先生。然欲尋其影響。則亦舍是而無以爲矣。丹穴一羽。可用爲儀。黃耳一臠。可取爲珍。其以爲殘篇短簡而少之哉。吾知是集之傳諸後無疑也。所可恨者。彼局於偏勝。騖於詭遇者。嵬然代斲於舘閣之上。血指汗顔而不以爲恥。使如先生者。縮手袖間。隱約以畢世焉。未知天意果如何耳。先生後孫諸君。屬以校讐之役。仍請一言以張之。顧不文何敢當。旣請之益勤而辭不獲。則敬爲之纂次。書其所咸者如此。以跋卷尾。

嶧陽文集後序

編輯

余少甞往來靈陜間。得聞嶧陽文公先生高風卓行。有以樹立於噂沓誇毗之時者。有如風雨鷄鳴。自不禁執鞭之願於百世下矣。近又來占西枝。距公故里間一嶺。得與公諸昆遊。尤得其詳焉。則殆若有朝暮之遇焉。日文氏幼孟。賫公遺集三冊。次第來屬曰。先祖咳唾之流落人間者。累經欝攸。蕩佚無存。此特昆明灰耳。深懼夫愈久而愈泯湮。願子商之。余固非其人。顧幸得盡其所未盡。不暇於固讓。而謹受而卒業。凡詩若文及雜著。並若干篇。噫。惜乎其寂寥矣。然丹穴一羽。足以徵渾軆。黃鉉一臠。足以驗全味。何必多乎哉。試撮而論之。公有大節者凡四。叫天閽而雪賢寃。衛先正而辨私誣。揭彝倫而斥㐫論。扶正士而討奸黨。此皆天下之難事。而又有尤難於此者。卽立貳於其所師之地是已。當天地閉塞之際。擧世盡入於北門雨雪。所謂義係生三者。猶且往遺之禽而反張之弧。附則加膝。出則墜淵。於斯時乎。公所處戛戛乎難矣。然師師道也。人之於師。惟視道之如何。師苟不以道。而我苟然從之哉。與其得罪於天下後世。無寧得罪於一時。而甘心坎軻。沒齒而無悔焉。今以所處之若是甚難。而所見若是甚高。所守若是甚確。苟非篤於自信而精於見義。有不能及焉。平日學問之力。亦不可誣矣。竊觀公所作東行錄,君子溪記。其從師講道之勤。隱居求志之實。備見於其中而有足以知。其早歲之趍向。晩年之造詣也。又觀公所甞讀朱文心經二書。其於朱文。則逐篇題頭。手自圈點。以志其所讀遍數。而或至一二百遍。或至三四百遍。時遇有會心處。皷舞蹈抃之。墨跡筆痕。宛然如隔晨。其所以潛心玩味於敬義博約之訓。硏精覃思於儒禪王覇之辨。有如夫子所謂浸沈濃郁。優遊厭飫者。而至其論倫紀之處變。朋友之急難。則知必有慨然興起者存。不然何其事之若合符契乎。其於心經。則盡取溪門講錄。凡文義之解釋。字句之音讀。一一傳謄於卷內而無所違意者。月川先生甞爲其地主。與之從遊還往。而得有以講問而傳受也。惟彼倻山以南。何嘗用是錄哉。而乃能獨尊信。有如字說方盛而暗誦龍門遺韻。優戱方張而私刊雲谷箋註。則公可謂溪門之私淑人乎。而異日之立幟貳論。於是乎權輿矣。此蓋學問正故心術正。心術正故義理正。義理正故其發於辭氣著於行事者。無不一於正。而光明雋潔。魁偉卓犖。是豈得之於颯爽之餘。取次之頃者哉。然逮朝廷淸明。羣咻衆呴。雲消霧歇。而公獨不及見。恨不能起九原於當時也。然庚壬兩䟽。至今爲籍口者所齗齗。噫。天下無眞是非久矣。惟待千載後公眼而已。又何足多辨。第觀後來諸名勝爲公發揮者。非不盼然勤矣。而卛皆弊弊於粗跡末節。至如學問純深。義理微密。不少槪見。其亦淺之乎知公也。惟有小山李公之序。是爲執的論乎。余爲之慨然。旣次其編第。因書所感者如此。以應文氏之求。而編尾之。係以北人疏箚。竊取義於程朱書末。必錄孔沈疏之已例雲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