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蠻書
卷七 雲南管內物產
卷八 

卷七 雲南管內物產第七

編輯

從曲靖州已南,滇池已西,土俗唯業水田,種麻、豆黍、稷,不過町疃。水田每年一熟,從八月獲稻,至十一月十二月之交,便於稻田種大麥,三月四月即熟。收大麥後,還種粳稻。小麥即於岡陵種之,十二月下旬已抽節如三月,小麥與大麥同時收刈。其小麥面軟泥少味,大麥多以為麨,別無他用。醞酒以稻米為麴者,酒味酸敗。每耕田用三尺犁,格長丈餘,兩牛相去七八尺,一佃人前牽牛,一佃人持按犁轅,一佃人秉耒。蠻治山田,殊為精好。悉被城鎮蠻將差蠻官遍令監守催促。如監守蠻乞酒飯者,察之,杖下捶死。每一佃人,佃疆畛連延或三十里,澆田皆用源泉,水旱無損。收刈已畢,官蠻據佃人家口數目,支給禾稻,其餘悉輸官。

蠻地無桑,悉養柘,蠶繞樹。村邑人家,柘林多者數頃,聳幹數丈。三月初,蠶已生,三月中,繭出。抽絲法稍異中土。精者為紡絲綾,亦織為錦及絹。其紡絲入朱紫以為上服。錦文頗有密緻奇采,蠻及家口悉不許為衣服。其絹極粗,原細入色(案:「原細」二字未詳),制如衾被,庶賤男女計以披之。亦有刺繡,蠻王並清平官禮衣悉服錦繡,皆上綴波羅皮(南蠻呼大蟲為「波羅密」)。俗不解織綾羅,自大和三年蠻賊寇西川,虜掠巧兒及女工非少,如今悉解織綾羅也。

白銀生城、柘南城、尋傳、祁鮮已西,蕃蠻種並不養蠶,唯收婆羅樹子破其殼,中白如柳絮,組織為方幅,裁之籠頭,男子婦女通服之。驃國、彌臣、諾悉諾,皆披羅緞。

其鹽出處甚多,煎煮則少。安寧城中皆石鹽井,深八十尺,城外又有四井,勸百姓自煎。天寶八載,玄宗委特進何履光統領十道兵馬,從安南進軍伐蠻國。十載,已收復安寧城並馬援銅柱,本定疆界在安寧,去交阯四十八日程,安寧郡也。何履光本是邕管貴州人,舊嘗任交、容、廣三州節度。天寶十五載,方收蠻王所坐大和城之次,屬安祿山造逆,奉玄宗詔旨將兵赴西川,遂寢其收復(案:此條乃敘次鹽井所在,其「天寶八載」以下一百十四字,於上下語意不相屬,疑亦他處之文,因安寧城而錯誤在此)。升麻、通海已來,諸爨蠻皆食安寧井鹽,唯有覽賧城內郎井鹽潔白味美,惟南詔一家所食取足外,輒移竈緘閉其井。瀘南有美井鹽,河賧、白崖、雲南已來,供食。昆明城有大鹽池,比陷吐蕃。蕃中不解煮法,以咸池水沃柴上,以火焚柴成炭,即於炭上掠取鹽也。貞元十年春,南詔收昆明城,今鹽池屬南詔,蠻官煮之如漢法也。東蠻、磨些蠻諸蕃部落共食龍怯河水,中有鹽井兩所。斂尋東南有傍彌潛井、沙追井,西北有若耶井、諱溺井,劍川有細諾鄧井,麗水城有羅苴井,長傍諸山皆有鹽井,當土諸蠻自食,無榷稅。蠻法煮鹽,咸有法令。顆鹽每顆約一兩二兩,有交易即以顆計之。

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

荔枝、檳榔、訶黎勒、椰子、桄榔等諸樹,永昌、麗水、長傍、金山並有之。

甘橋,大厘城有之,其味酸。寧賧有橋,大如覆柸(案:「橋」疑「橘」字之訛)

麗水城又出波羅蜜果,大者若漢城甜瓜,引蔓如蘿蔔,十一月十二月熟。皮如蓮房,子處割之,色微紅,似甜瓜,香可食。或雲此即思難也,南蠻以此果為珍好。祿𪰍江左右亦有波羅蜜果,樹高數十丈,大數圍,生子,味極酸。蒙舍、永昌亦有此果,大如甜瓜,小者似橙柚,割食不酸,即五香味。土俗或呼為「長傍果」,或呼為「思漏果」,亦呼「思難果」。其次有雄黃,蒙舍川所出。

青木香,永昌出,其山多青木香山,在永昌南三日程。

獲歌諾木,麗水山谷出。大者如臂,小者如三指,割之色如黃蘗。土人及賧蠻皆寸截之。丈夫婦女久患腰腳者,浸酒服之,立見效驗。

藤䕳,生永昌、河賧。緣皮處無竹根,以藤漬經數月,色光赤,彼土尚之(案:此條文義未明,疑有訛脫)

孟灘竹,長傍出,其竹節度三尺,柔細可為索,亦以皮為麻。

野桑木,永昌、巴西諸山谷有之,生於石上。及時月擇可為弓材者,先截其上,然後中割之,兩向屈令至地,候木性定,斷取為弓。不施筋漆,而勁利過於筋弓,蠻中謂之䐜弓者是也。

生金,出金山及長傍諸山、藤充北金寶山。土人取法,春冬間先於山上掘坑,深丈餘,闊數十步。夏月水潦降時,添其泥土入坑,即於添土之所沙石中披揀。有得片塊,大者重一斤,或至二斤,小者三兩五兩,價貴於麩金數倍。然以蠻法嚴峻,納官十分之七八,其餘許歸私。如不輸官,許遞相告。麩金出麗水,盛沙淘汰取之。沙賧法,男女犯罪,多送麗水淘金。長傍川界三面山並出金,部落百姓悉納金,無別稅役、征徭。

銀,會同川銀山出。錫,瑟瑟山中出,禁戢甚嚴。

琥珀,永昌城界西去十八日程琥珀山掘之,去松林甚遠。片塊大重二十餘斤。貞元十年,南詔蒙異牟尋進獻一塊,大者重二十六斤,當日以為罕有也。

馬,出越賧川東面一帶,崗西向,地勢漸平,乍起伏如畦畛者,有泉地美草,宜馬。初生如羊羔,一年後,紐莎為攏頭縻系之。三年內飼以米清粥汁,四五年稍大,六七年方成就。尾高,尤善馳驟,日行數百里。本種多驄,故代稱越賧驄,近年以白為良。膝充及申賧亦出馬,次賧、滇池尤佳。東爨烏蠻中亦有馬,比於越賧皆少。一切野放,不置槽櫪。唯陽苴咩及大厘、登川各有槽櫪,餵馬數百匹。

犀,出越賧、高麗。其人以陷穽取之。每殺之時,天雨震雷暴作。尋傳川界、殼弄川界亦出犀皮。蠻排甲並馬,統備(案:《新唐書》作「統倫」)馬騎甲仗,多用犀革,亦雜用牛皮。負排羅苴已下,未得系金佉苴者,悉用犀革為佉苴,皆朱漆之。

大蟲,南詔所披皮,赤黑文深,炳然可愛。雲大蟲在高山窮谷者則佳,如在平川,文淺不任用。

麝香,出永昌及南詔諸山,土人皆以交易貨幣。

沙牛,雲南及西爨故地並只生沙牛,俱綠地多瘴,草深肥,牛更蕃生犢子。天寶中,一家便有數十頭。通海已南多野水牛,或一千二千為群。彌諾江巴西出犛牛,開南巴南養處,大於水牛。一家數頭養之,代牛耕也。

鹿,傍西洱沙諸山皆有鹿。龍尾城東北息龍山,南詔養鹿處,要則取之。覽賧有織和川及鹿川。龍足鹿白晝三十五十,群行嚙草。

鯽魚,蒙舍池鯽魚大者重五斤,西洱河及昆池之南接滇池。冬月,魚、雁、鴨、豐雉、水紥鳥遍於野中水際。

大雞,永昌、雲南出,重十餘斤,嘴距勁利,能取鸇、鱷、𩿙、鵲、鳧、鴿、鴝、鵒之類。

象,開南、巴南多有之,或捉得,人家多養之,以代耕田也。

豬、羊、貓、犬、騾、驢、豹、兔、鵝、鴨,諸山及人家悉有之。但食之與中土稍異。蠻不待烹熟,皆半生而吃之。

大羊,多從西羌、鐵橋接吐蕃界三千二千口將來博易。

鐸鞘,狀如刀戟殘刃。積年埋在高土中,亦有孔穴傍透。

朱笴,出麗水,裝以金穹鐵簜,所指無不洞也。南詔尤所寶重。以名字呼者有六:一曰祿婆摩求,二曰虧雲孚,三曰鐸戢,四曰鐸摩郱,五曰同鐸(案:惟有五名,疑缺其一)。昔時越析詔於贈有天降鐸鞘;後部落破敗,盛羅皮得之,今南詔蠻王出軍,手中雙執者是也。貞元十年,使清平宮尹輔酋入朝,獻其一。

郁刀,次於鐸鞘。造法:用毒藥、蟲、魚之類,又淬以白馬血,經十數年乃用。中人肌即死,俗秘其法,粗問得其由。

南詔劍,使人用劍,不問貴賤,劍不離身。造劍法:鍛生鐵,取迸汁,如是者數次,烹煉之。劍成即以犀裝頭,飾以金碧。浪人詔能鑄劍,尤精利,諸部落悉不如,謂之浪劍。南詔所佩劍,已傳六七代也。

槍、箭多用斑竹,出蒙舍、白崖、詔南山谷,心實,圓緊,柔細,極力屈之不折,諸所出皆不及之。

 卷六 ↑返回頂部 卷八

 

本唐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