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 西遊記傳
卷4
 

孫行者收伏青獅精

編輯

  那太子別了行者,往後宰門進,徑至正宮娘娘宮內。娘娘前亦四鼓得夢,正在思憶垂淚,心上十分疑惑。只見太子跪在面前。娘娘急忙挽起,道:「孩兒,你三年被父王阻絕,不得見面,今因何事進來?」太子道:「母親赦罪,孩兒敢講。」娘娘說:「子母間怎麼罪你,只管說來。」太子於是喝散宮人,問母親三年前與父親宮闈之事何如,三年後與父親宮闈之事何如。娘娘聽說,驚得魂飛魄散,道:「孩兒,我正在疑惑此事,你今聽我道來:三載之前溫又暖,三年之後冷如冰。   枕邊切切將言問,他說身衰事不興。」   太子聞言,乃以父王托夢求救的事細說一番。娘娘亦曰:「我夜四鼓一夢,夢見你父親說,求甚麼唐僧救他。今果有此事,你急去請聖僧掃妖救父。」太子復以白玉珪與母,遂急至寶林寺中去請行者。只見行者在東廊下,搖搖擺擺耍子。太子近前,雙腳跪下,道:「此事果真,望師父急救一救。」行者聞言,挽起太子,辭別師父。叫八戒於是夜二更時分,同去後園井中取屍。   二人駕雲到園中芭蕉樹邊,聽得土地發語道:「此屍已三年,我將定額珠放在他口,故未損壞,只要一個下去馱起來。」行者聽完,叱退士地。八戒把嘴開土下井,馱得死屍上來,徑至寶林寺中。行者請師父吩咐八戒、沙僧看守死屍,他走太上老君宮中去求回生丹。   老君見他來到,道:「徒弟,謹看仙丹,那猴子又來了。」行者道:「我不偷你的,你有那回生丸,把幾(原缺「個」)丸送我。」老君道:「你要當飯吃,我一丸也沒有。」行者聽言,翻身就出。老君忙叫:「轉來,你這猴子手腳不穩,不如把丸送你。」行者道:「你知得我手段,何不拿出來?我與你四六分分也強。」行者得了仙丹,笑辭而去。急到寶林寺中,以仙丹放入死屍口中,須臾,軲轆爬起,拜謝唐僧師徒。行者叫他仍作挑擔的僧人。   四五人離了寺中,行至烏雞國中。行者道:「師父,你等在後,待我向前答話。」行者領眾等直至玉階前,那妖魔正在殿上,問:「是何方和尚,見孤怎麼不跪?」行者道:「我是大唐欽差僧人,往西天求經。我乃大邦天使,見你小國諸侯,理是如此,何言不跪!急換關文牒,多把盤費送我出門。」那妖半恨,且把寶象國文關一看,只見牒上只有四個名字,今有五個人來,道:「你那行童必是拐來的,你好好供上姓名腳色,然後行牒。」行者向前道:「我那行重耳聾口啞,我來代供。」行者道:   「供狀行童年且邁,耳聾聲啞家私壞。   祖居原是此間人,五載之前遭破敗。   天無雨,全齋戒,終南忽降全真怪。   呼風喚雨顯神通,然後暗將他命壞。   推下花園深井中,陰侵龍位人難解。   達吾來,功果大,起死回生轉世界。   要把道人受災殃,力扶真主接帝代。」   魔王聽罷,嚇得望空逃走。行者叫:「師父,請國王登位,指教他夫妻子母文武官僚相認。我去雲端捉妖。」八戒、沙僧一同助陣,三僧正把那妖圍住,忽然見文殊菩薩來到,叫:「行者莫傷他命。他是我坐下青獅,因烏雞國王有三年水星,青獅去紊他三年,你今收了此功,我領他轉去。」言罷,那妖變了青獅,菩薩乘於背上回去。正是:   獅轉玉台山上去,寶蓮座下聽經文。   總是妖怪將人害,你是國王他是怪。

唐三藏收妖過黑河

編輯

  卻說行者三人轉至朝中,見他君臣妻子相認已訖,師徒改換文書就行。那國王厚禮相謝,三藏堅辭不受,兩相拜別而去。   行將半月,又有一高山,山上有朵紅雲,直貫九霄,結聚一團火氣。行者一見,忙搊師父下馬,三人各執兵器圍住。那妖在雲中望見,說:「此僧人能識妖氣,莫若善計圖他。」遂變做一童子,弔在路傍,高叫:「師父救命!」三藏抬頭一看,見是個孩童,就叫八戒取他下來。行者止之不聽。那妖下樹,訴出千般苦楚,道:「我住在前面鬆澗坡紅家,因強人殺死父母,把我弔在此間。今得師父救下,銜環當報。只是我被強人打傷,不能行走。」三藏吩咐行者馱他。行者馱起怪物後行,道:「你這怪物,欲害我師父,說我不曉得。」那妖知行者識破機關,將身一縱,重有千斤。行者因他變重,把他摜將下來。怪物脫去元神,摜死一個假屍,向前去呼起一陣狂風,把三藏攝將去了。   行者急忙趕來,只見八戒、沙僧,不見師父,三人遍尋不見,關通當坊土地,細問妖怪出處。那山前山后土神皆來叩頭,報說:「此處叫做枯鬆澗,澗邊有一洞,叫做火雲洞,洞中有一魔王,是牛魔王的兒子,叫做紅孩兒。他有三昧真火,甚是利害。」行者聽說,喝退土神,吩咐沙僧看守行李,與八戒同進洞中去尋。   那小妖望見行者來到,慌忙報告魔王。那魔王吩咐小妖,推出五輪小車,排下五方,遂挺槍殺出。與行者戰經數合,八戒助陣,魔王走轉,把鼻子一捶,口中噴出火來,一時五輪車子烈火齊起。八戒道:「哥哥快走!少刻把老豬燒得囫圇,再加香料,盡他受用。」行者雖然避得火,亦有些怕煙,二人只得逃轉。沙僧見他二人敗轉,道:「二位哥哥先戰,小弟看得分明,那妖手段亦只平常;只是多了那火。大哥莫若借些水兵,剋倒他火,必能取勝。」行者依言,往東海借得水兵三百,又殺進洞去。兩下大戰之際,那妖又放出火來,水兵湧波傾浪,竟不能滅他的火。   行者又收轉眾兵,復令八戒去請觀音菩薩。不覺魔王在洞口,望見八戒,知他必是請觀音,遂變做一個假觀音,在海口等候。八戒不識真假,遂跪於座前,被他把索子捆了,弔轉本洞。行者見他去久不還,知他必是被妖捉獲,遂吩咐水兵皆散,他自己徑至落伽山,拜見菩薩,細陳其事。菩薩聞言,差木咤到李達天王庫內,借取三十六把天罡刀,呼行者拿著淨瓶,一同來到魔王洞口。菩薩叫行者去戰,引他到我跟前,自有發落。行者進洞去戰,菩薩把淨瓶化作一海,三十六把刀化作蓮花,菩薩坐於花上。那妖與行者交戰,行者假詐敗走,妖怪趕來,行者躲於菩薩背後。妖怪就把菩薩一刺,菩薩化作祥光,步入雲端。 妖怪見他去了,乃走在蓮花朵上坐倒。菩薩解去蓮花,現出刀尖,妖怪當痛不過,情願摩頂受戒。菩薩遂與他剃頭去發,醫好刀口。妖物反說菩薩是個掩樣法術,又輪槍望菩薩一刺。行者掣棒架住,菩薩就取出一個金箍一拋,遂變做五個,套在怪物身上,頭戴一個,四肢四個。菩薩將手按住行者金箍,念動咒語,緊得怪物地上亂滾。菩薩住口,怪物略略好些,又提槍來刺。菩薩見他心惡,把楊柳蘸一點甘露灑去,把怪物兩手合攏。那怪不得手開,方才納頭下拜。菩薩即令木咤送刀上天,令行者倒乾淨瓶,他帶童子三步一拜,拜轉落伽山。行者進洞,救出豬八戒與師父。   四眾又行一月,忽見一道黑水滔天,並無舟楫。師徒正在感歎,只見那傍有一小舟。沙僧向前高叫:「稍子渡人。」那稍子原是水妖變的,遂把小舟慢慢搖將近來。八戒見船小,就設一計,曰保他師父先過,叫行者、沙僧踏雲。三藏果與八戒先過。」船至中間,水怪呼起狂風,把小船沉了。行者望見妖氣騰騰,知是水怪害師父,急令沙僧去尋。沙僧尋至水怪門邊,見上寫著「洛水神府」。細聽默契面吩咐小妖,蒸熟唐僧,去請二舅爺來上壽。行者忍不住心頭火起,掣起金箍棒進水,命沙僧打去。那妖拿起銅鞭相迎,二人戰到二十餘合。沙僧尋個破綻,引他上岸。水怪不趕,只叫:「快去請二舅爺來。」沙僧聽得,急上岸說與行者知道。 (此處故事情節有不合情理處,大約是編書者抄襲、刪簡原書時不慎造成的。)   二人正在猜疑舅爺是何人,忽見黑河水神來拜大聖,速些救命。行者問:「你是何神?」水神道:「小神是洛水神府。客歲五月,西海來一水怪,甚是無狀,占了我水府,傷害我水族,望大聖救我一救!」行者道:「我也被他捉去師父、師弟,聽得他要請甚麼舅爺,不知舅爺是何人?」水神道;「西海龍王是他母舅。」行者聽言,叱退水神,就駕著觔鬥至西海。撞見一隻黑魚精,捧著一請帖,被行者打死黑魚,拿了帖子,徑入龍宮去。敖順龍王慌忙迎接,尊坐茶畢。行者道:「敖順,你知罪麼?」龍王道:「小龍沒有罪。」行者道:「你縱外甥捉我師父蒸吃,還說沒有罪。請帖現在為證」龍王聞言,驚得魂魄散亂,連忙跪下道:「那廝是吾舍妹第九個兒子,因妹夫行雨犯罪,被魏徵斬了。舍妹無處棲身,是小龍帶他到此。其餘八個盡皆良善,各鎮一方,只這廝鼉龍,舊年才令去鎮黑河,不料他作惡無方,有犯大聖。希饒小龍之罪,即令小兒去拿他問罪。」行者聽完,挽起龍王道:「這等,亦不干你事,權且饒你。可急去收剿此賊,救我師父、師弟。」   敖順即差太子摩昂,同行者領水兵去捉。行者別了龍王,同摩昂來至黑河。那黑河鼉龍見表兄帶水兵來洞,必非好事,就提銅鞭來鬥。兩下戰經數合,被摩昂捉倒,綁見大聖,放下唐僧、八戒。行者道:「你救出我師父、兄弟,此怪你帶轉父王問罪,我不殺他。」摩昂帶轉水兵不題。那黑水河神得坐本洞,深感大聖之恩,就將上流擋住,放乾下水,引唐僧師徒行過西岸。不知向後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鼉龍英雄今日畢,水神自此鎮黑波。   禪僧有救朝西域,徹地無波過此河。

唐三藏收妖過通天河

編輯

  卻說師徒過了黑河,行至車遲國中。是國三五年前乾旱,國王召請僧道祈雨。後有三精,變做道士:一號虎力大仙,一號鹿力大仙,一號羊力大仙,祈求得雨。國正因寵愛道士,廢滅僧人。   唐三藏師徒正欲進城改換關文,忽有一和尚,見他師徒進城,止他莫進去,道:「此國輕僧重道,恐遭道士趕逐。」行者不聽,同師父、兄弟徑至國王殿前,只見國王與道士同坐。行者近前道:「我乃大唐僧人,往西天求經,特到你國,換過文牒。」國王聽說,已肯用印行文,那道士在傍說:「陛下,莫聽他誑言,豈有凡人能往西天,不可與他關文。」行者遂與道士爭辨。忽有荒旱表進,國王著退奏官,就要立壇求雨,說:「你二下不要爭辨,求得雨者為上,若國師求得,再加封贈;僧人求得,發牒加賞。」言畢,國師先登壇祈求,雨勢將臨,被行者喝退雨神,國師只得下壇。行者登壇,念動真語,一時大雨傾盆。國王正欲發文,被道士止住,道:「求雨不見手段,我要和他隔板猜枚,高台坐禪,若他贏得,方放他去。」行者道:「我就與你鬥法。」兩下各顯神通,猜枚坐禪,道士皆鬥不過。虎力道:「我和你賭個頭首,各持寶刀,斬下頭來。」行者就拿寶刀先斬,被虎力差上神揭去,行者頸上就伸出一個頭來,依原如相。虎力亦斬下頭來,行者摘一毫毛,變做一隻黃犬,咬去道士斬下現頭,就生不出來,一時鮮血淋漓,變做個毛虎,一國居民駭視。   鹿力近前道:「我師兄該死,此屍被和尚化作虎形,我還尚與他割腸洗腸。」行者聽說,就將刀開腹中出腸肚,洗淨放腹中,皮又合抱如故。鹿力亦把腹開,被行者又拔一毫毛,變做老鷹抓去,一時就倒,變成一個白鹿死了。羊力慌忙近前道:「大哥先被黃犬咬去了頭,二哥被鷹抓去了腸,待我與他油鍋洗澡。」國王就令校尉燒起油鍋。行者縱身跳進鍋內,反覆沐浴已畢;羊力亦下鍋浴洗,念龍廣敖咒,油冷如水。行者知他有咒,即令火德神咒起郊火,把羊力燒死。眾校尉報知國王。國王哭道:「此你自己招非,實非聯罪。」行者上前道:「國王莫哭。此道士是三個獸精,只因你時運來到,還怕害你。今得我除了,實為大福,還要哭他怎的?」國王聽言,酬謝唐僧師徒,即付關文送行。   他師徒別了國王,行經幾月,又遇一道大河。河畔有一石碑,上寫「通天河」三大字,又有十個小字:「經過八百里,亙古少人行」。師徒又遇天晚,不能渡河,轉至一人家借宿,乃是車遲國元會縣陳清、陳登家中。陳清兄弟正做個預修已完,只見四眾進門,厚待齋飯。三藏承敬,問:「老丈,今設齋因著何事?」陳清垂淚答曰:「敝處通夭河邊,有一靈感廟,每年要一童一女祭賽。今年輪到我家,我與舍弟老年娶妾,我生得一男,年方六歲,名喚陳關保;舍弟生得一女,年方五歲,名喚一稱金。要把我兒子與姪女去祭神道,故此大設預修,超度兒女。」師徒聞言,痛悼不已。行者道;「我救你也!」陳清道:「這怪甚是靈通,能識真假,就買別人童女也替不過,怎麼救得?」行者道:「叫你令郎、姪女出來我看,我與兄弟脫換他相,替你祭神罷。」陳清聞言,叫出童女。行者與八戒將身一縱,行者變做男童,八戒變做女童,連陳清亦不能辨。行者、八戒復轉原形,道:「變得象麼?」陳清兄弟道:「變得象!只怕師父不肯替。」行者道:「君子無戲言,豈有反悔。」陳清聽行者准諾,叫合家拜謝三藏師徒。行者叫他「藏了自己男女,把我二人照依往年,安排送入廟中,我自有區處。」言訖,二人變做童女。陳清把金盆盛著,叫家僮扛出去。陳家眾人備辦香紙,送入廟中,祈禱已畢,眾人散去。   行者起頭一看,不見神像,只見一個金字牌,上寫「李義大王靈位」。忽然陰風一陣,那妖走入廟來,盔甲戎裝,森嚴猛烈。近前就拿行者來吃。行者與八戒現出原身,各持兵器趕上。那妖不曾帶得刀劍,只是跑走。行者道:「我二人乃唐僧徒弟孫行者、豬八戒,你敢吃我!」妖怪聽得名字,慌忙跳下通天河中。行者道:「兄弟莫趕,且回陳家去歇。」陳老,三藏正在打聽消息,只見二人轉來,陳家連忙獻出齋飯,行者、八戒吃完,備以妖怪陳說一番。陳老闆言感謝,言罷,各已就寢。   那妖被二人趕逐,回到水宮,說此祭祀被他滅了,必竟要害他師父報仇。想他必渡過此河,就心生一計,發起寒風,大雪滾下,把通天河凍結,厚冰上可過人。那唐僧在陳家睡起,吃了早齋,聽說通天河凍結,辭別陳家,行至河邊,果見凍結。四眾一同過河,行至中間,妖撞開河面,三藏墜落水中。行者跳在雲端,八戒、沙僧撈起行李、白馬。行者按落雲頭,問:「八戒,師父撈得麼?」八戒道:「師父不叫唐僧,叫做姓沉名到底。」行者道:「這又是昨日那靈感妖怪攝去師父,我和你且把行李白馬寄在陳家,再來尋取。」三人轉至陳家,道及師父被難。陳家二老甚是驚恐。行者道:「老丈莫慌,此必是那怪嫌我滅他祭祀,故把我師父攝去。我行李白馬寄在你家。我等去捉了此妖,和你這裡絕斷此禍。」陳老聞言,滿心歡喜,忙獻齋飯。三人吃完,各取兵器,徑去河邊尋師。不知怎麼救得,且看下回何如。正是:   誤踏層冰傷本性,大舟脫漏怎周全.   三徒同去尋消息,未知何日救師旋。

觀音、老君收伏妖魔

編輯

  卻說行者三人別了陳老,至河邊尋師。八戒與沙僧下水,直至河底,見有一樓台,上寫「水黿第」。八戒知是妖怪居住,同沙僧殺進洞中。與那妖大戰數合,八戒知不取勝,與沙僧賣個破綻,走出岸去。那妖乘風趕出水面,被行者一棒,驚得怪物復入水中。八戒、沙僧再去索戰,只是閉門不出。行者知無計可施,徑去請觀音菩薩來降。   觀音見行者來請,遂提花籃偕行者同到通天河邊,以絲縧係著花籃,去下水中,念動真語,收起籃來,卻承得一屋鯉魚。行者細問原因。菩薩道:「此是我蓮花池中鯉魚,不知何日走出成精。 我今將籃盛他轉去,你下去急救師父。」行者領命,救出師父。忽見水面浮出一個老黿,實有四丈圍圓,高叫:「師父四眾,我渡你過河。」行者罵道:「你這水怪,又來欺心!」老黿道:「我非妖怪,我得你逐去妖精,今得取轉水黿第居住,深感你恩,故來渡楫。我若有虛情,此身就化做血水。」行者忙叫師父辭了陳家,叫兄弟收拾行李,承於黿背,渡過天河。三藏上岸,合掌稱謝。老黿道:「我不要謝,只要你替我問問如來,我何時脫得本殼,換得人身?」三藏允諾,老黿下水。   師徒又行不多時,又到一山。三藏在馬上,見那旁有庵觀寺院,叫行者去化齋飯。行者舉目一看,忙叫:「師父,那座殿宇有妖氣,必非人家。我去別處化來,你三眾在此坐下,切莫亂動。」行者去後,三人不聽他言,走在寺邊去看。八戒師父、沙僧在外,他進門去化齋。八戒進到屋內,不見一人,只見桌子上有三件織錦直裰。八戒拿將出來,道:「師父,裡面沒有一人,止遺下此三件直裰,被我拿來。」三藏叫八戒送去還他,八戒不聽,叫沙僧一同穿起,二人穿未完,就如繩捆一般,放聲大叫,早驚動魔王,被他把三人一齊捆了。遂化去屋宇,吩咐小妖,洗淨三人去蒸不題。   卻說行者化飯至原處,不見三眾,舉目一看,又不見那邊先前屋宇,知是那處必是妖怪,把他三人攝去。正是感歎,只見幾個土地跪在面前,高叫:「大聖爺爺,你師父、師弟被魔王捉去。」行者問是何妖。土地道:「此是金兜山,有一獨角兕大王,他神通廣大,你快去救他,少刻莫被他殺了。」大聖道:「我化得有齋飯,你眾神替我收下,等我救出師父,獻上與我。」行者言罷,掣棒尋至魔王洞口。那魔王望見行者來到,即拿長槍來殺。交戰數合,行者被魔王拋起一個白灼灼圈子,套去行者金棒。行者空手,只得跑轉。他思忖無計,走上天廷,借得若干天兵來戰,俱非兕魔王對手 。   行者說:「靠人不濟,還要自己。」遂將身一變,變成一小蟲,走入兕魔洞巡看。尋著自己金棒,私自藏在耳朵。又聽得兕魔說道:「不怕天兵,只怕老君。」行者得之在心,星忙奔入老君宮中,陳及妖事。老君遍查官中,原來走下一頭青牛,帶去金剛圈子。老君星忙與行者同到金兜山,令行者與他索戰。戰至中間,老君念動真語,高叫:「畜生,還不轉家!」那怪聽得主人聲,還現出真形,被老君取了金剛圈,別了行者,乘牛而去。行者進洞,救出師父、師弟,四眾又行。忽路傍高叫:「聖僧吃齋。」不知是何人叫喚,且看下回分解。正是:   心猿使盡千般計,屢救師父脫難中。   觀音提魚回海上,老君乘牛兜率宮。

昴日星官收蠍精

編輯

  說表路傍叫者,乃金兜山土地,遞出行者先前所化的飯,與他師徒充飢。他四眾吃了,別卻土地,又趲步忙行。忽遇一道小河,有一女稍子撐渡。渡過西河,上岸已畢,三藏叫口渴,令八戒河邊取些清水止渴。八戒拿缽盂去取,三藏吃了一半,餘者八戒吃乾。行不多路,二人腹中疼痛,行者知是誤吃涼水。只見路傍有一人家,四眾進去借宿,有一婆子出來接進。行者備以吃水得疾之事,與婆子說明。那婆子道:「我國乃是女人國,只要吃了子母河的水就懷胎。你今師父吃了,亦是有胎。」行者道:「這等,怎麼解得?」婆子道:「正南街有一解陽山,有一窟泉水,可以解得。只是現今有一個如意真人管顧,去取泉者,要花紅表禮相換。」行者道:「多少路去?」婆子道:「三千里路。」行者聽說,叫沙僧取缽盂同去。   一霎時,到了洞邊,果見有一道人。行者向前施禮,道:「我乃大唐僧人唐三藏徒弟孫悟空,因師父得疾,特來求些泉水醫療。」道人聽得,怒云:「你這廝無理!我乃牛魔王哥子,你前日趕逐我姪兒紅孩兒,正要尋你報仇,還要討甚麼泉水!」言罷,挺槍大戰。沙僧見他二人鏖戰,走在井邊,取了涼水,叫聲:「哥哥,泉水到手,莫與他戰。」道人聽得,心慌手亂,被行者一棒打倒在地。同沙僧送泉水轉至借宿人家,療好師父、八戒。   四眾又行,路走三四十里,早到西涼國中。三藏叫:「徒弟,落下館驛,進去改換關文。」四眾投下迎陽驛中。三藏與驛丞見畢,道:「我乃大唐僧人,往西天求經,今到你國改換關文,相煩驛官與我傳奏。」那驛丞聞言,見三藏生得標緻,遂進朝奏知女皇帝。女帝聽訖,就著當駕官賚彩球招婿贅三藏。行者見有此事,先對師父言曰:「聞女帝要招師父,莫若將計就計,只說肯成親事,但要改換關文,與徒弟往西天求經。關文到手,你說送我三人囑咐,送至城門,我使下定身法,把他眾人禁住,我等扶你上馬,可不兩全其美。」言未完,只見當駕官到。三藏接過絲鞭,師徒一同進朝。   女帝帶領多官出城,迎進殿上。三藏備以行者所言,對女帝詳說。女帝聞言甚喜,即著光祿寺排筵,差著行官用符印畢,將關文付與行者。女帝偎著三藏,同三徒赴宴已訖,三徒告行。唐僧對女帝說;「我要送小徒一程,囑咐些心事。」女帝道:「賤妾陪伴。」於是一國文武擁護女帝,送行者三人出城。行至城外,行者念起真語,把他眾人定住,搶過唐僧上馬。不曾行走,那傍閃出一女子,叫一聲:「三藏。」起一陣狂風,把三藏攝去。行者見師父攝去,解開定身咒,三眾駕雲尋覓。依著妖氣,趕至一塊大青石屏邊,上寫「毒敵山琵琶洞」。沙僧看守行李,行者、八戒打進洞去。   那妖正在調弄唐僧,忽見行者、八戒,遂挺三股鋼叉大戰。那怪放了甚麼倒馬毒,行者叫頭痛,八戒叫嘴痛,敗陣走轉。沙僧見二兄哀哀叫痛而轉,三人正困無策,忽然頭上一道金光,行者見是菩薩,叫三人一齊跪下,雲及師父破難之事。菩薩道:「此妖是蠍子精,三股叉是他前腳,倒馬毒是他後腳,甚是利害。你去上界請昴日星官,方能降伏。」三人疝未起頭,菩薩化金光而去。   行者即去請昴日星官,請得星官一到,遂變做五六尺高的雄雞,立在石屏背後。行者進洞,引出那妖。二人戰至中間,被星官高啼一聲,那妖就現了本形;星官連叫三聲,那妖死得沒氣。行者又將一棒打爛,星官脫卻雞形昇天。行者救出師父又行,不知向後怎的,且聽下回如何。正是:   割斷塵緣離色相,推開金海悟禪心。   三藏若非元神定,怎得生命轉帝京。

孫行者被彌猴紊亂

編輯

  話說師徒離了琵琶洞,行至一山,遇強人檔路,要討買命錢。被行者掣起金棒打死兩個,餘皆逃散。三藏痛罵「潑猴狠毒」,說辭他轉去。行者道:「我千磨百難,只是因你,緣何又要辭我?」長老聞言,忍怒又行。只見天色已晚,四眾同轉人家借宿。幸遇門首有一老者。三藏近前唱喏,哀求借宿。老者允諾,四眾同進。齋畢就寢,睡至五鼓。   原來此老有一兒子做強人,被行者逐散,此時聚伙回歸,高叫「開門」。老者起來開門,眾強人皆進,見有一白馬,忙問:「此馬是何人的?」老者說:「是大唐僧 人的。」那強人聞言,大喜道:「那廝打死我頭目,今遭我手。」老者聽得此言,欲行方便,道:「列位且進後堂,莫驚醒他們。」眾人皆進後堂。老者叫醒四眾,說道:「我有一子不才,業與賊人為友,今帶一夥強人回家,說要害你師徒,你四眾快走。」三藏聞言,道:「我不曾謝得長老,請問高姓,容後補報。」老者道:「我姓楊名善。你且莫問我,四眾快走!」於是師徒收拾出門。只見強人來尋,不見馬匹,星忙趕上,被行者掣起金棒,一頓打死。驚得三藏墜馬,連念緊箍咒,把行者緊得眼脹頭痛。行者連聲哀告,叫:「師父莫念!」三藏住口,罵:「潑猴!你快回去,莫作惡多端,明日誤壞我事。」行者哀告不去,三藏又要念咒,行者只得駕觔鬥而去。駐在雲端,道:「我得師父救命,一日不忍舍割,還要去見他。」又按落雲頭,跪在馬前。三藏又念咒語,行者只得走退,好行者!還不變心,又去洛伽山告訴菩薩,以三藏責己之事,逐一陳上。菩薩道:「你且住我台下,唐僧不日有難,少不得又來尋你。」   話分兩頭。卻說三藏趕去行路,肚中飢渴,令八戒去化齋飯。去得好久,不不見回轉,又令沙僧去催。三藏一人坐在草坡,飢渴焦燥。忽然響亮一聲,只見行者跪在路傍,遞上一杯涼水。三藏不吃,又念動咒語,被行者輪棒向背上一砑,三藏悶倒在地,把行李一手提去。八戒、沙僧轉來,見師父悶倒在地,二人慌忙救轉,扶往前村人家借歇。三藏說:「偶被行者打倒,拿去行李。」八戒、沙僧喝罵:「潑猴不良!」三藏道:「我與八戒權在此人家借住。叫沙僧去水簾洞,將好言和他取轉行李。」   沙僧領命,駕雲行至洞中,驀地進去。見行者打開包袱,取出關文細看。沙僧忍不住,叫了一聲:「師兄!」行者道:「賢弟,到此何干?」沙僧道:「師父令我來取行李。」行者道:「行李不還你。我今又尋得一個唐僧,我又有了兄弟,我明日起程,也去取經。你若不信,我請出師父你看。」果然後堂叫出三個:一個唐僧,一個八戒,一個沙僧。沙僧見自己假形,就掣寶杖打死,徑跑洛伽山來見菩薩。   去到菩薩台前,正欲告訴,又見行者在傍,就掣仗一打。行者斂身讓過。菩薩喝住悟淨,道:「有話但說,緣何動手?」沙僧跪下,一一訴出上項等事。菩薩道:「你莫屈他。悟空這幾日在我身傍,半刻未離。」行者聞得此言,就辭了菩薩,與沙僧同去水簾洞看。二人來到洞口,果見有一假的。兩下掣棒相持,沙僧不辨真假,無以助力。回見師父,把打師父的假行者詳說一遍,「後我就到觀音菩薩台下訴說,又遇真行者。我復與真行者同轉洞口,他二人真假相持,我不曾取得行李。」八戒聞說,知他二人必鬥出洞外,「待我趁風去拿行李。」遂駕雲而去不題。   卻說兩個行者,打至天宮、地府、觀音座前,眾神皆不能辨。後打至如來佛前,方被如來識出。適然觀音又到,仍言出此事。如來道:「此假行者,乃是十類外種,有四個妖猴,一名靈明石猴,一名赤尻馬猴,一名通臂猿猴,一名六耳彌猴。此變行者,正六耳彌猴也。」那妖聽說就走,被如來舉起缽孟罩倒,除了此精,叫觀音送行者去見唐僧。須臾,菩薩帶行者到唐僧歇處,吩咐唐僧收留行者,復變金光而去。三藏正送菩薩,又見八戒拿行李回轉,道:「水簾洞果有一個假唐僧、假八戒,被我打死,拿轉行李。」言罷,四眾又行。不知向後何如,且聽下回分解。正是:   中道分離亂五行,降妖聚會合元明。   神歸心舍禪方定,六識祛降丹自成。

顯聖郎彌勒佛收妖

編輯

  卻說四眾又行,忽至火燄山,師徒不能過去。幸有土神發語,指教大聖去翠雲山,與牛魔王借芭蕉扇來一搧,可以搧得此火。大聖道:「他被我逐去孩兒,怕他不肯。」土神曰:「魔王今不在家,你變做魔王去拐。」行者叱退土神,變做魔王,徑至翠雲洞,拐了芭蕉扇。不覺魔王抵家,聞得行者拐去扇子,星忙趕至中途,多得天神地祇相助,得了扇子,搧開火燄山,徑至祭賽國金光寺安下。   只見本寺塔下幾個僧人,身帶枷鎖叫苦。三藏審問原因,那僧人道:「我寺這個寶塔,常年放光,外國俱皆仰望,歷來進貢。不覺前三年,忽下一陣血雨,此塔無光,外邦不貢。我國君吃惱,說我僧人偷去寶貝,塔故不光,把我一寺僧人,俱已打死。只有我這幾人未死,常時打限取招。我等實不知來由,如何招得!」三藏聞言,令行者上塔去看。行者上至塔頂,只見有二妖精,被行者拿倒,帶下塔來,鞫問原因。那妖道:「我一個是黑魚精,一個鮎魚精,因亂石山碧波潭萬壽龍王招得一駙馬,先年遊行至此,大顯法力,下了一陣血雨,污了寶塔,偷了塔中舍利子佛寶,在龍宮放光取樂。他說不日齊天大聖至此尋寶,著我二人來打聽,不料遇著師父。」行者聽完,叫師父一同進朝,換過關文,說明此事。   四眾帶二精進朝,面見國王,先已倒換關文,然後將偷寶之事一一陳說。國王聞言甚悅,即時赦卻金光寺中僧人,又托行者、八戒去龍宮取寶。行者、八戒帶二個小妖,駕雲而去,行者至龍王門首,先把二妖割耳割鼻,放他進去通報。小妖報知龍王,駙馬領兵來戰。行者挺棒,八戒暗助。駙馬敗陣。走入龍宮。龍王披掛抵敵,被八戒一鈀築死。駙馬怒氣趕來,現出真形,乃是九頭飛禽。八戒引他上岸,二人大戰,適然撞著二郎出獵,行者忙叫助陣。被二郎一弓射死鳥精。行者謝了二郎,去龍宮取了寶貝,帶見祭賽國王,把寶還於塔上。   四眾領關文又行,過了八百里荊棘山。又遇一陣陰風,把三藏攝進石崖。有六個老者,二女子:一號十八公,乃松樹精;一號孤直公,乃柏樹精;一號凌空子,乃檜樹精;一號拂雲叟,乃竹竿精;一號赤身鬼,乃楓樹精;一號杏仙郎,乃杏樹精;二女乃丹桂、臘梅。把三藏昏迷了一夜,得行者、八戒尋至,將此樹精一齊打死,救醒三藏。   又行多月,遙望一座高山。三藏忙問行者,行者道:「象似雷音寺一股,只是又有妖氣,恐是妖怪變的。」三藏聞說雷音,就不顧妖怪,星忙策馬向前,八戒、沙僧後跟,行者止之不住。三藏到山邊,果見寺門上寫著「小雷音法堂」,果有佛祖。三藏同八戒、沙僧一齊跪下。只有行者曉得,掣起金棒,望妖佛一打。忽然跌下一鐃鈸,把行者罩倒。妖現本相,道:「此乃小西天,我是黃眉大王。」喝令小妖,把三眾捆了不題。   卻說行者被罩在鈸下,千方百計,不得外出,遂關動伽藍、揭諦,叫他上天求救。伽藍等神取得上界二十八宿來至,方救出行者,打開金鈸。驚動老妖挺槍來戰,眾天兵一齊對陣。老妖手段高強,腰間取出棉布拋起,把行者、天兵都包在布中。老妖收兵轉寺,將行者、天兵弔在樑上。被行者使個遁法,脫下己身,然後放了師父三眾、天兵眾神。不覺驚動老妖,領兵追趕,又拋起布來,被行者先見走脫,把天兵、師父又捆進寺去。那行者正因無策,忽見一道金光東來,彌勒佛祖親至,叫:「悟空莫憂,我來救你。此妖是我台下黃眉童子,偷去我的人種袋,故此善能裝人;又偷去我鈸子。你今去與他交戰,我化一所瓜園在此。你引他趕來,你遂變做一瓜,我摘你獻與(原作「他」)他吃,然後由你擺佈。」行者依言去戰,不知佛祖念了甚咒,那妖果一直趕來。行者變做一瓜,彌勒摘與妖吃。行者進他腹中,就翻攪起來。那妖疼倒在地。彌勒現了本形,取去布袋,得了金鈸,方叫行者出來。叱轉黃眉童子本形。行者深深拜謝,彌勒帶童子化金光而去。行者救出師父、師弟,放出天兵,兩下分別各去。不知幾時得見如來,且聽下回說話。正是:   無罣無牽逃難去,消災消瘴脫身行。只因聖朝求經卷,受盡幾多苦與刑。

三藏過朱紫、獅駝二國

編輯

  話表四眾過了小雷音,來至一嶺,有三百里無路。乃是一條污穢坑土,名稀屎洞。忽遇大蟒攔路,被行者掣棒打死。八戒變出豬形,把嘴掉開穢物,引師父三眾過了稀屎洞。   行到朱紫國中,師徒進朝,倒換關文。正遇朱紫國王因折鳳得疾。行者採藥醫好,細問國王:「因何失去皇后?」國王道:「朕三年前與妃子在御園賞花,忽然昏迷,聞說甚麼賽太歲將妃攝去,因憂成此病。」行者聞言道:「我去拿此妖來,與你取轉皇后。」言未畢,駕雲而去,那國王驚駭不提。   卻說行者尋至麒麟山獬豸洞,高叫:「我是朱紫國來取太后娘娘!」那妖挺槍來戰,戰經幾合,腰間取出三個金鈴,一個出沙,一個出火,一個出煙。殺敗大聖,轉洞自歎道:「攝來朱紫國王的皇后,不知他身上怎麼盡是刺荔,未得諧半刻夫妻。今又差人來取,被我戰退,且放下金鈴,略睡片時。」不料行者敗陣不忿,變一個蒼蠅,飛在老妖背上,一句句聽得仔細。見他放下金鈴,昏迷睡著,遂變出原形,盜去金鈴。早驚醒老妖,躡足趕來。行者把他金鈴搖動,煙火沙齊發,老妖無處躲避。忽見觀音菩薩來救,高叫:「悟空住手。」行者慌忙跪接,菩薩道:「此妖是我座下金毛犼(原作「吼」),因看守神失職,走出為妖。今我喝轉他原形,你將金鈴掛在他頸下。」言畢,妖現真形,菩薩帶回南海。行者進洞,救出皇后。忽見張紫陽仙真來到,高叫悟空,道:「皇后身上衣服是我的棕團,怕妖淫他,我故把貼在他身,變成刺荔。今他難星已滿,叫他脫下衣服還我。」兩下交付已訖,行者帶皇后還於朱紫國,以妖精、菩薩、仙真之事,說與國王。國王聽說,深欲厚酬謝。三藏師徒不受,只領關文又行。   四眾行了幾日,三藏道:「今日天晴,我自己去化齋吃,你等在此坐下。」眾徒不敢卻。他一人行至盤絲嶺,嶺下有一洞,洞邊有一濯垢泉。七怪正在浴水,望見三藏來到,遂把洞化作茅庵。三藏只說是人家,徑自進去化齋,被七怪放出絲繩,將三藏綁住,又去浴水。那行者、八戒正來尋師,卻見七怪在水浴洗,放衣服放在崖上。行者知是妖怪,變作老鷹在樹,聽得那妖道:「洗完去蒸和尚。」行者心中就惱,把他衣服一應抓去。八戒見行者抓去衣服,他就變一泥鰍下水,在那怪女陰口左衝右撞。七怪當癢痛不過,只得上岸,各跑轉洞中。吩咐七個蟲精,叫做蜜、螞、蠦、蟬、蜢、蠟、蜻七蟲,把守洞門,七怪逃入黃花觀。   這行者三眾來救師父,只見七蟲在門,被三眾打死,救出師父又行。卻走到黃花觀,只見有一道相迎。方才坐下,忽聽得後堂叫聲:「師兄。」道士進去,是七個女怪道:「此四個和尚,正是先前趕逐我的,望老兄念同窗之情,替我報這些仇也。」道士依言,即以毒藥獻茶內。適然行者出去放馬,把三藏、八戒、沙僧一齊毒倒。行者轉來,見害倒三眾,即掣金棒,把道士亂打。那些女怪又放絲繩,要捆行者。這行者摘七根毛,各變本相,執金棒把絲連攪,只見攪死七個蜘蛛。行者收上毫毛,將七個蜘蛛盡皆打死。那道士奮勇報仇,與行者大戰。早驚動十花洞篦籃婆,使一法術,降伏道士,卻是一條蜈蚣精。行者忙問:「助陣者誰?」篦籃答道:「我是昴日星官之妻,我是雞母王,故能伏此蜈蚣精。我有仙丹在此,你可救轉師父、師弟。」付丹已畢,遂駕雲而去。   行者救轉三人,燒了觀宇。師徒又行,已到獅駝國。原來此國君臣被三個妖魔吃了,占坐此國。他師徒不知,進城去改換關文,被魔王一齊綁倒,吩咐小妖蒸熟來吃。行者使一個縮身法子走脫,去西方拜見佛祖,詳說師父被難。如來聞言,領文殊、普賢同至獅駝國收妖,先令行者引戰。行者挺棒進城,那三妖合力殺出,被文殊、普賢念動咒語,收了青獅、白象,各跨坐下。如來收了大鵬金翅鵲。三妖既除,佛歸西天。行者救出師父、師弟,四眾趲步西行。不知向後如何,且聽下文分解。正是:   真經必得真人取,意緩心勞總是虛。   若非諸神相擁護,凡胎焉能得到西。

三藏歷盡諸難已滿

編輯

  卻說唐僧師徒行至比尼國,聞說國王寵愛一新妃,縱色過度,元神消瘦,請得一真人煉丹,要孩兒心肝調藥,一國孩兒皆遭殃。三藏聞言垂淚。行者道:「師父莫哭。此道人必是妖精,我和你進朝去換關文,定要識破此事。」二人進朝,投下關文。只見國王、新妃同道人並坐,正要活取孩兒心肝。行者且不換關文,忙罵:「妖道無知,你惑君害民,罪孽何逭!」將欲舉棒,那妖化陰風,把新妃一起攝去。國王忙問原因。行者道:「我是大唐僧人,到此改換關文。見你被二妖迷惑,我今識破計策,他化陰風而去。」國王道:「你既識妖,可捉得麼?」行者道:「我立時就拿來。」言畢,遂駕觔鬥而去。   且不說一國君臣驚駭。只說行者隨陰風趕去,趕至草坡,與二妖大戰三合,被行者一棒打死,卻是一個白鹿精,一個白狐精。行者帶二精回見國王,國王又愧又喜,深感行者除妖救民,欲留師徒坐筵。三藏堅辭,換過關文又行。   不多日,投宿禪林寺。忽有一女怪,把三藏攝去。行者挺棒躡趕,趕至一洞,名曰陷空洞。那女怪忽跌下一個腰牌,被行者拾起,見上寫「李達天王幼女」。行者得了此牌,徑上寶德關見李達天王,責他閨門不緊,縱放幼女為妖。天王茫然不知,適哪吒言曰:「父王緣何忘覺?此妖是向日孩兒在陣上捉的金鼻白毛鼠,父王令孩兒莫殺,後以幼女呼之,此必是他在下界為妖。待孩兒同行者去收伏妖精。」言畢,二人即駕雲來至洞口。行者向前引戰,後被哪吒擒倒,解轉上界問罪。   行者救出師父,四眾日夜星馳,走過欽法國,又至隱霧山折岳連環洞。有一南山大王擋路,要拿三藏。被行者變做三藏,把三藏化作行者。魔王誤捉行者進洞,把他綁在樑上,忽然睡著。被行者寬了綁索,掣起金棒,打死老妖,乃是一個艾葉花皮豹子。一洞小妖俱被行者打死。   又保師父前行,到了天竺國鳳仙郡,安歇暴紗亭。忽被豹頭山虎口洞一妖,把行者三人兵器攝去。行者雖神通廣大,無了金棒,亦無措手。正在躊躇,忽見妙岩宮太乙救苦天尊叫:「悟空,我來救你也!」行者星忙哀告:「萬乞老仙一救。」天尊走至洞口,高叫:「金獅速現真形。」那妖聽得主公喝,慌忙現出真形,乃是九頭獅子。被天尊騎於胯下,取出三件兵器,付還行者兄弟。天尊跨獅昇天。三藏師徒離了風仙郡,過了玉華城,一路平安。   又到金平府慈雲寺住。正值正月十五日,本寺僧人留三藏觀燈。是夜同三徒與本寺僧人游至一橋,那橋名曰金燈橋,橋上有三盞大燈,其香異常。三藏問僧人曰:「此燈是誰人家的?」僧 答曰:「此是居民良善,每年要三缸蘇油燃燈,今夜三更時分,佛祖來此受燈,其年大熟。」言未畢,一陣風響,眾人皆散。僧人邀三藏轉寺,道:「佛祖來也!」三藏道:「正要參怫,今夜他來,我豈避他。」三藏辭僧先轉,他與三徒在橋等著。只見三尊佛來,三藏星忙下拜。三佛將燈熄了,把三藏攝去。行者隨後趕上,遇著四值功曹,解有三羊。大聖罵道:「這野神不護師父,且來趕羊!」功曹道:「我解三羊,與你師父開泰。你今師父被青龍山玄英洞三個妖精,假充佛祖收燈,把你師父攝去,你去青龍山救師父莫遲。」行者聞言,叱退功曹。只見八戒、沙僧又到。三人打進洞去,只見三個牛精,帶一夥小牛亂跑殺來,又把八戒、沙憎捉去。行者見是牛精,必要本宿方能降伏,即去上界請得角木蛟、鬥木懈、奎木狼、井水犴四星,同至青龍山,與牛精大戰。牛戰不過,奔入西海。西海龍王敖廣,與太子摩昂,領水兵助戰,把三頭犀牛收服。行者謝了天兵、龍王,救出師父。   行到布金寺借歇,吃齋已畢,夜同本寺一年尊長老在後堂坐下。三藏忽聞悲哭之聲,問僧曰:「何處有哀聲?」老僧叫退眾人,密與三藏語曰:「去年春月,不知何處來一女子,昏迷在我後堂。他說是天竺國王之女,被風攝至此間,叫小僧送他回去。小僧沒有力量,恐反招災禍,故把一間空房歇他,叫他裝做瘋疾,使我眾徒不敢犯他,我每日遞飯他吃。此事實難處決,老師大邦聖僧,明日進天竺國,望乞替我明白此事。」言畢就寢。   天明行到天竺國中。原來那國王舊年與皇后同公主在御園賞花,被一怪把公主攝去,變做一假公主,在朝一年。今知得唐僧到國,欲求元精,故屢奏國王,立彩樓於十字街頭,拋鞭招婿。 適然師徒到國,倒換關文。那怪知得,一見三藏,就把絲鞭拋入三藏袖中,吩咐眾宮人把三藏擁上金鑾殿。國王看三藏儀容俊拔,就令陰陽官贊班,叫三藏與公主同拜天地。行者見公主頭上有妖氣,知是精怪,念動真語,把眾文武定住,他上前扭住怪女,道:「你這潑妖!你欺瞞國王猶可,緣何又貪我師父元陽,照我金棒。」那怪脫下衣服,拿起砧杵,與行者交戰,被行者趕得無處逃躲。忽見嫦娥高叫:「悟空,饒他命!」行者道:「玉女因何救他?」嫦娥道:「此妖是我月中玉兔,因向日擂藥不精,被我貶他下凡,不料他偷我砧杵為妖。我今收他回去,你饒他命。」行者道:「玉女分上,我就饒他罷。」嫦娥喝轉玉兔原形,帶回月宮。行者轉見國王,叱退多官定身咒語,以玉兔事對國王詳說一遍,又雲公主現在布金寺內,叫國王著車駕迎接進京。   且不說國王迎接公主。卻說三藏領過關文,離了天竺國,行到銅台府地靈縣,投宿一齋戒人家。姓寇名洪,一子寇梁,苦留三藏師徒久住。三藏記算行程,已離家十四年矣,豈肯久住。催促三徒,急離寇洪之家不提。   卻說一夥強人,是夜打劫寇家財物,打傷寇洪。其子寇梁進縣告被失狀,縣官差官兵同寇梁四鄉捕拿。不意三藏離了寇家,轉在一破廟住宿,忽聞強人說道:打劫寇家財物,來廟分贓。被行者打退強人,收起財物。三藏說:「我和你深沐寇家恩愛,可將此財物送轉他家。」言罷,四眾出門。只見官兵來至,寇梁見了財物,叫起捕兵,把唐僧四眾捉倒,不聽分辨,竟送縣官勘問。適然縣官迎接上司,且把唐僧師徒收監。   行者知到師父難星將滿,只有今夜一夜難星,他故不顯神通,陪師父同坐一夜。三更時分,吩咐眾土神去縣官面前與寇梁面前托夢,說:「我師徒打退強人,送轉財物,反遭縲紲。叫他明日速速發放。」土神領命,二家托夢已訖。不覺天曉,縣官正要發放四僧,又見寇梁送進解狀,也要救出四僧。於是師徒脫難,徑上雷音。不知見佛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正是:   地闊能存兇惡事,天高不負善人心。   逍遙穩步如來佛,只到靈山極樂門。

三藏見佛求經

編輯

  活表唐僧四眾脫難,來到佛地,勝境非常,經聲載道。三藏馬上舒懷。行者言曰:「師父,遇見假佛尚且下拜,至此怎不下馬!」三藏聞言,慌得翻身跳下。早見一仙童,迎入玉真觀,有許多仙真皆來相見。本觀安排茶飯,款待已畢。令仙童燒湯與聖僧沐浴淨身,天明上靈山參佛。三藏坐禪,等到天明,眾僧指引他師徒到了凌雲橋。只見一稍子撐著一隻無底船來接。行者知是佛祖替師父脫凡,他就先跳上船。三藏見船無底,不肯上去。行者叫八戒、沙僧,同挾師父上船。三藏方才上船,落在船底一過。行者慌忙扯起,三藏猶且報怨。行者道:「師父莫怨,此是佛祖替你脫凡胎。你不信,下流屍骸是何人的?」三藏舉目一看,正將垂淚,船已到岸。行者忙扶師父上岸已畢,船果不見。三藏於是歡悅。   四眾直至靈山上,到了雷音寺,四眾躬身而進。只見兩傍四金剛、八菩薩、三千揭諦,十八伽藍,如來坐在中堂。三藏帶三徒-一行禮已畢,呈上求經文牒。如來看完,開憐憫之口,言曰:「弟子聽言:你東土物廣人稠,多貪多殺,多淫多欺,不遵佛教,不向善緣,故皆墮落幽冥,變成物類。雖有孔丘仁義之教,怎奈(原作「曾分」)有放辟邪侈之徒,難超災孽。我有三藏真經,一藏說天,一藏說地,一藏度亡,共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篇,誠修真之經,正善之門。」隨吩咐阿難、伽葉引唐僧師徒去經庫領經卷。不意阿、伽二尊者要唐僧討人事,三藏道:「沒有。」二尊者道:「白手怎能取經!」行者放聲道:「我與你見佛祖。」二尊者忙扯住,道:「我是戲言,你來領經。」三藏連忙向前接經,一卷一卷包裹停當,轉交二徒。   三藏轉至佛前及各菩薩,-一拜謝已畢,四眾登程回轉。幸那經庫閣上有一尊燃燈古佛,見二尊者以假經付與唐僧,心甚不忍,忙差白雄尊者趕唐僧轉來,取過真經。他四眾未轉多路,只聽一陣香風,半空中一隻手來搶去馬上經卷。行者連忙趕上,只見經本落地,都是白紙。三藏啼哭不已,行者道:「師父莫哭。此必是阿、伽二尊者未得人事,故以假經謊我,此搶經者必是何神指教我等,轉去見佛祖。」   四眾一齊轉至佛前,詳陳二尊者付假經之故。如來道:「經果不非傳,經果不非付。待我與二神說過,叫他付你真經。」三藏得了真經,師徒拜辭如來,方轉出寺門。   觀音合掌與佛祖言曰:「當日世尊命弟子往東土尋取經人,限五千零四十日要真經到東土。今他走了一十四年,算來只少八日,他步行怎生得到?望我佛祖賜他步雲轉國,方不過限。」如來聞言,即命部下金剛駕雲送他轉京,交付經文,領他四眾復轉西天。金剛領法旨出門,高叫:「取經僧人,我領如來法旨,引你回東土。」三藏聞言,依著金剛,行了一步,在雲端徑回東土。但不知回東土怎麼出脫真經,再看下文分解。正是:   見性明心參佛祖,功完行滿即飛升。   來時凡骨凡胎重,回去身輕腳亦輕。

唐三藏取經團圓

編輯

  卻說金剛送聖僧去後,那揭諦、功曹見觀音菩薩,言曰:「向日我等承法旨,暗護唐僧取經。今功成完滿,將他災難簿呈還菩薩。」菩薩看簿,見路走十萬八千,難逢八十次,還有一難未滿。即忙吩咐功曹、揭諦,去叫金剛,把他放在通天河西,再難他一回,又駕雲送他回京。功曹、揭諦領命前去,與金剛言畢上項等事。   忽然三藏師徒墮落通天河西。四眾駭然。行者道:「來時得老黿渡過,正在此河邊。」言未畢,只見老黿叫:「師父,我來渡你。」他師徒仍舊踏上老黿背上,將到東岸,老黿問曰:「師父,替我問如來壽數麼?」三藏茫然無對。老黿知他未問,就將身沉下水去。原來他徒弟白馬,俱能浮水,只有三藏,如今亦脫見胎,被八戒一手挽住,只是濕了經卷。他師徒取在石上一曬,不覺經尾沾破,至今《本行經》不全,職此故也。三藏哀歎,行者解曰:「師父莫憂,此正造化忌全之說也。」言畢,只見金剛又來,駕雲送他師徒東行。   豈知大宗自唐僧去後,在西安關外建一座望經樓。太宗正出朝登樓,忽見三藏師徒正到。金剛道:「汝等下界,待我在雲端等汝,復回西天。」言畢,四人從空而下。多官報知:「陛下,聖僧回也。」太宗親自下樓迎接,乘龍車同三藏進朝。太宗坐殿,唐僧師徒跪在丹墀。帝問曰:「此三人何也?」三藏道:「貧僧路上收的徒弟。」朝拜已畢,大宗賜唐僧坐下,問:「有經卷麼?」三藏令三徒取出經卷來獻。三藏接過,遞與太宗。太宗見此經毫光燦爛,甚是歡喜,又見他三徒相貌異常,問:「此三僧何處人氏?」三藏曰:「大徒弟姓孫名悟空,二徒弟姓豬名悟能,三徒弟姓沙名悟淨,此白馬乃西海龍王之子小龍是也。小僧在路,多得三徒法力,多謝此馬勞苦,多得三界四府神人扶持,路走十萬八千,災逢八十一回,時光度過十有四載,方能取得這三十五部真經。」 太宗聞言,驚駭稱謝,令光祿寺開筵款待四眾,親遞御酒三杯。   宴罷,唐僧帶三徒回轉洪福寺,參謝當時師父諸佛。行禮未畢,忽聞太宗宣四眾到雁塔寺看經。他師徒才至雁塔寺中,只見太宗帶多官在寺等候。三藏一到,命各寺僧人抄出經文,原本付御庫收藏。唐僧正將開壇誦經,聽得金剛催轉西天。於是師徒四眾連白馬一齊登雲而上。太宗與多官望空拜謝。   且不說太宗另召僧人,再做水陸大會。且說金剛領他師徒回轉西天,參見如來,將法旨金票銷繳。如來叫唐僧近前受職:「汝原是我二徒弟,名喚金蟬子。因汝不聽講法,貶汝轉生東土,令汝取經,普化世人。今成功果,升汝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忠心救師,升為鬥勝佛。豬悟能挑擔有功,升為淨壇使者。沙悟淨看馬有功,升為金身羅漢。白馬駝負聖經有功,升為八部天龍馬。」四眾、白馬謝恩退班。誰有白馬起身,即鬆去毛皮,變成金龍,繞在佛堂柱。自是我五眾皈依正果,位入仙班。後有欽遵佛教者。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同生極樂國,惟報此一身。

附錄:夢斬涇河龍

編輯

  《永樂大典》第一萬三千一百三十九卷送字韻夢字類   《西遊記》 長安城西南上,有一條河,喚作涇河。貞觀十三年,河邊有兩個漁翁,一個喚張梢,一個喚李定。張梢與李定道:「長安西門裡,有個卦鋪,喚神言山人。我每日與那先生鯉魚一尾,他便指教下網方位,依隨著百下百著。」李定曰:「我來日也問先生則個。」這二人正說之間,怎想水裡有個巡水夜叉,聽得二人所言,「我報與龍王去。」   龍王正喚做涇河龍,此時正在水晶宮正面而坐。忽然夜叉來到,言曰:「岸邊有二人,卻是漁翁,說西門裡有一賣卦先生,能知河中之事。若依著他算,打盡河中水族。」龍王聞之大怒,扮作白農秀士,入城中。見一道布額,寫道:「神翁袁守成於斯講命」。老龍見之,就對先生坐了,乃作百端磨問,難道先生,問何日下雨。先生曰:「來日辰時布雲,午時升雷,未時下雨,申時雨足。」老龍問:「下多少?」先生曰:「下三尺三寸四十八點。」龍笑道:「未必都由你說。」先生曰:「來日不下雨,到了時甘罰五十兩銀。」龍道:「好,如此來日卻得廝見。」辭退,直回水晶宮。須臾,一個黃巾力上言曰:「玉帝聖旨道:你是八河都總涇河龍,教來日辰時布雲,午時升雷,未時下雨,申時雨足。」力士隨去。老龍言:「不想都應著先生謬說。到了時辰,少下些雨便是,向先生要了罰錢。」次日,申時布雲,酉時降雨二尺。   第三日,老龍又變為秀士,入長安卦鋪,向先生道;「你卦不靈,快把五十兩根來。」先生曰:「我本算術無差,卻被你改了天條,錯下了雨也。你本非人,自是夜來降雨的龍。瞞得眾人,瞞不得我。」老龍當時大怒,對先生變出真相,霎時間:   黃河摧兩岸,華嶽振三峰。   威雄驚萬里,風雨噴長空。   那時走盡眾人,唯有袁守成巍然不動。老龍欲向前傷先生,先生曰:「吾不懼死。你違了天條,刻減了甘雨,你命在須臾,剮龍台上難免一刀。」龍乃大驚悔過,復變為秀士,跪下告先生道:「果如此呵!卻望先生明說與我因由。」守成曰:「來日你死,乃是當今唐丞相魏徵來日午時斷你。」龍曰;「先生救咱。」守成曰:「你若要不死,除非見得唐王,與魏丞相行說勸救時節,或可免災。」老龍感謝,拜辭先生回也。   玉帝差魏徵斬龍 天色已晚,唐王宮中睡思半酣,神魂出殿,步月閒行。只見西南上有一片黑雲落地,降下一個老龍,當前跪拜。唐王驚怖曰:「為何?」龍曰:「只因夜來錯降芒雨,違了天條,臣該死也。我王是真龍,臣是假龍,真龍必可救假龍。」唐王曰:「吾怎救你?」龍曰:「臣罪正該丞相魏徵來日午時斷罪。」唐三曰:「事若干魏徵,須救你無事。」龍拜謝去了。天子覺來,卻是一夢。   次日設朝,宣尉遲敬德總管上殿,曰:「夜來朕得一夢,夢見涇河龍來告寡人道:因錯行了雨,違了天條,該丞相魏徵斷罪。朕許救之。朕欲今日於後宮裡宣丞相與朕下棋一日,須直到晚乃出,此龍必可免災。」敬德曰:「所言是矣。」乃宣魏徵至。帝曰:「召卿無事,聯欲與卿下棋一日。」唐王故遲延下著,將近午,忽然魏相閉目籠睛,寂然不動。至未時卻醒。帝曰:「卿為何?」魏徵曰:「臣暗風疾發,陛下恕臣不敬之罪。」又對帝下棋。   未至三著,聽得長安市上百姓喧鬧異常。帝問何為,近臣所奏:「千步廊南,十字街頭,雲端弔下一隻龍頭來,因此百姓喧鬧。」帝問魏徵曰;「怎生來?」魏徵曰:「陛下不問,臣不敢言。涇河龍違天獲罪,奉玉帝聖旨,令臣斬之。臣若不從,臣罪與龍無異矣。臣適來合眼一霎,斬了此龍。」正喚作魏徵夢斬涇河龍。唐皇曰:「本欲救之,豈期有此。」遂罷棋。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