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西遊記百回詳注
全書始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下一回▶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悟元子曰:人身難得,無常迅速,生生死死,輪迴不息;一失人身,永久惡趣,可懼可怕。舉世之人,生不知來處,死不知去處,醉生夢死,碌碌一世;入於苦海而罔覺,陷諸火坑而不知,以苦為樂,以假為真。殊不知一切塵緣世事,俱是戕性之刀斧;恩愛牽纏,無非喪命之井坑。他時閻王老子打算飯錢,當得甚事?縱有金穴銀山,帶不得些個;孝子賢孫,替不得分毫。只落的罪孽隨身,萬般虛妄。所以歷代丹經,群真道書,傳流後世,使人尋文解義,脫火坑,出苦海,棄妄存真,以保性命。然而書愈多,人愈惑,其辭意幽深,終難窺其底蘊。

  長春真人度世心切,作《西遊記》,去譬喻而就實著,略文章而來常言,特欲人人成仙,個個作佛耳。觀於部首一詩,末聯云:「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而知真人一片度世之婆心,不為不切矣。蓋《西遊》之道,金丹之道,造化之道,』無非元會之道。其中所言內陰陽、外陰陽、順五行、逆五行、火候藥物、天道人事,無不悉具。若有明眼者,悟得唐僧四眾,即陰陽五行之道;袈裟、錫杖、寶杖、金箍棒、九齒鈀,即元會之功;千魔百障、山川國土,即修真之厄;通關牒文、九顆寶英三藏真經,即釋厄之印證;可以脫生死、出輪迴、超塵世、入聖基,能修無量壽身,能成金剛不壞,非釋厄而何?後之迷徒,多不得正解,旁猜私議,邪說淫辭,紊亂仙經,不特不能釋厄,而且有以滋厄,大非當年作者之本意,豈不可傷可嘆?

  予自得龕谷、仙留之旨,捧讀之下,多有受益,始知此書為天神所密,舉世道人,無能達此,數百年來,知音者惟悟一子陳公一人而已。予因追仙翁釋厄之心,仿陳公《真詮》之意,不揣愚魯,每回加一註腳,共諸同人,早自釋厄,是所本願。

  如首回大書特書曰:「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可謂拔天根而鑿理窟,何等簡當?何等顯亮?人或以心意猜《西遊》,不但不識靈根,而並不識心意。殊不知靈根是靈根,心意是心意。所言「心性修持」者,特用心性修持靈根以生道,非修心性即是道。此二句不特為首回之提綱,亦即為全部之要旨,讀者若能將此靈根心性,辨得分明,有會於心,則要旨已得,其餘九十九回,可以循文搜意,而見其肯綮矣。

  試申首回之義。夫所謂靈根者,乃先天虛無之一氣,即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祖氣;儒曰太極,釋曰圓覺,道曰金丹,雖名不一,無非形容此一氣也。真人下筆顯道,首敘天地之數,一元十二會,混飩初分,天開於子,地闢於丑,人生於寅,以明天地人三才,皆自一氣而生也。三才既自一氣而生,則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靈。是人之靈根,即先天虛無之一氣。這個氣,渾渾淪淪,虛圓不測,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具眾理而應萬事,故謂靈根。此靈根也,以氣言之,為浩然正氣;以德言之,為秉彝之良。此氣此德,非色非空,不有不無,恍恍惚惚,杳杳冥冥,至無而含至有,至虛而含至實,故生於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也。

  「東」為生氣之方,「勝」者生氣之旺象,「神」者妙萬物而言,即一而神,所謂神州赤縣者是也。 「傲來國」者,無所從來,真空之謂,即生氣一神之本體。 「花果山」者,花屬陰,果屬陽,開花結果,陰陽兼該,妙有之謂,即兩而化,乃生氣一神之妙用。一神者,「無名天地之始」;兩化者,「有名萬物之母」。 「花果山在大海中」者,海為眾水朝宗之處,像一氣為眾妙之門,無德不具,無理不備,為成聖、成佛、成仙之根本,故為「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也。

  「山頂上有一塊仙石」者,一氣渾然,太極之像也。 「按週天三百六十五度」,「二十四氣」,「九宮八卦」,是真空而含妙有,其為物不二,生物不測,先天中之先天也;「感日精月華,內育仙胎」,是妙有而藏真空,陰陽交感,其中又生一氣,後天中之先天也。

  「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者,石為土之精,為堅固賴久之物,卵球為至圓無虧之物;猴屬申,申為庚金,金亦為堅固不壞之物,俱狀先天靈根,其性剛健,圓成無礙,本於一氣,非一切後天滓質之物可比。 「五官俱備,四肢皆全,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衝鬥府」者,靈根真空妙有,陰陽五行四象之氣,無不俱備。其光通天徹地,即有天地造化之能,已與天地合而為一矣。

  「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者,蓋靈根在人身中,人人具足,個個圓成,處聖不增,處凡不減,但「百姓日用而不知」耳。 「服餌水食,金光潛息」者,先天人於後天,知識開而靈根昧,真變為假,於是邪正不分,理欲交雜,鳥獸同居矣。即孟子所謂「人之所以異於禽獸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者」是也。然雖先天靈根為後天所昧,而猶未盡泯於後天,是在有志者,善為鑽研出道之源流,返本還元耳。

  靈極具有先天真一之氣,又名先天真一之水,此水順則生人、生物,道則為聖、為仙。 「水簾洞鐵板橋下之水,衝貫於石竅之間,倒掛流出去,遮閉橋門」。是逆則生仙之道,但人只知順行,不知逆運,更明明朗朗一座鐵板穩妥之橋,而人當面不識也。 「卻似人家住處一般,好個所在。」即《悟真》所謂「此般至寶家家有,自是愚人識不全」也。若有人實見的此寶,即知是仙佛洞天福地,內有大造化,頓悟圓通,天造地設家當現在,如同本得,不予他求,可以安身立命,造化由我,省得受老天之氣矣。

  「有本事的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即《悟真》所云:「悟即剎那成佛,迷則萬劫淪流。若能一念契真修,滅盡恆沙罪垢」;亦即佛云:「否為汝保任此事,決定成就」之義。 「稱千歲,稱美猴王」,即《語真篇》所云:「勸君窮取生身處,返本還元是藥王」也。

  詩曰:「三陽開泰產群生,仙石包含日月精」者,言地天交《泰》,和氣熏蒸,萬物皆得以成形,形中又含始氣,各具一太極,莫不有先天真一之氣存焉。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者,道本無名,強名曰道;道本無言,言以顯道。故藉石猴名姓,配合金丹之道,使人藉此悟彼,追求靈根之實跡耳。 「內觀不識因無相」者,靈根真空,而不識不知也。 「外合明知作有形」者,靈根妙有,而順帝之則也。 「歷代人人皆屬此」,即前所云「人人具足,個個圓成」也。 「稱王稱聖任縱橫」者,愚人以此殺身,至人以此成道,若有知者,逆而修之,與天地爭權,與日月爭光,「縱橫逆順莫遮攔,我命由我不由天」矣。此「靈根育孕源流出」之妙旨,而無如迷人於此靈根,不知尋求,雖有天造地設的家當,不能承受,一旦室空囊傾,閻王老子不肯留情,可不枉生世界之中?說到此處,真足令流落他鄉之子,猛整歸鞭;飄蕩苦海之客,早醒回頭耳。

  猴王聞仙佛神聖不生不滅之言,欲下山學不老長生之術,此即道心發現,靈很不昧之機。 「頓叫跳出輪迴網,致使齊天大成。」皆此道心一現致之也。然他道必自人道始,倘人道未盡,仙道遠矣。人生字內,身雖人形,俱皆獸心;未修仙道,先修人道;下學上達,循序而進,自入佳境。猴王過大海到南贍部洲,學人穿衣,學人禮,學人話,總以見去獸地而學人道也;學成人道,仙道可望。何以南贍部洲更無一個為身命者,豈真南贍部洲無神仙哉?蓋有說也。能盡人道,是作佛成仙之階梯,而非作佛成仙之實跡。他佛者一塵不染,萬緣俱空,人道中未免猶為衣食勞碌,富貴縈心,不能出乎陰陽之外,終為陰陽所規弄,此猴王不得不於西牛賀洲,別求神仙下落矣。神仙之道,金丹之道也。金丹之道,萬劫一傳,非大忠大孝之人不能得,非大忠大孝之人不可傳。行孝君子,與神仙為鄰,實有可據。樵子道「不遠!不遠!」猶言道不遠人也。其所遠者,人之為道而遠人耳。

  「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斜月」,一鉤「L」;「三星」三點「□為「心」字去其彎鉤後所剩三點」,合而為「心」字。古今多少名人,皆以人心猜之,差之多矣。獨悟一子注曰:「以此心為天地之心則可,以此心為人心之心,失之遠矣。」此言最為高明,蓋此心不著於形象,不落於有無,空空洞洞,最虛最靈,故謂「靈臺方寸」;當靜極而動,貞下起元,靈光現露,如三日峨眉之月,故謂「斜月三星洞」。曰「山」者,不動不搖也;曰「洞」者,至虛至靈也。這個心,即靈根之光輝;這個光輝,系一點陽剛之正氣。故曰:「洞中有一個神仙,稱名須善提。」《華嚴經》云:「菩提心者,名為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菩提心,即天地之心也,亦名道心。道心為成仙作佛之真種子,為修性立命之正祖宗。故曰「祖師出去的徒弟不計其數也,現今還有三四十人從他修行。」三四為七,「七日來復」之義。 「順小路兒向南,七八里遠近,即是他家了。」小路為《兌》,在西向南為《坤》,三日月出庚方之象;「七八里」者,七八一十五,月光圓滿之象。 「他家」者,人人也。靈根有昧,陷於後天,間或一現,旋有而旋失,不為我有,如我之物而走於他家,故為他家矣。 「靜悄悄杏無人跡」,陰靜之極,《坤》卦之象;「摘松子頑耍」,靜極而動,天心復見之時。童子道:「我師還未說出原因,就叫出來開門。」原因未出,而門早開,虛室生自,迅速之至。又道:「外面有個修行的來了,可以接待,想必就是你了。」噫!此等處不得師傳,枉自猜量,修行的自外而來,則內無可知。 「可以接待,想必是你」,「認得喚來歸舍養」也。猴王笑道:「是我!是我!」此乃口傳心受之火候,不知天下修行人,當外面修行的來,肯去接待,認得就是你乎?亦不知認得是你,原來是我乎?

  「祖師端坐臺上,兩邊有三十小仙侍立臺下。」此正認得是你,原來是我之秘。這個秘,仙翁分明說出,人多不識。祖師端坐臺上,即《剝》卦卦爻圖略上一陽爻也;兩邊有三十個小仙,即《剝》之下五陰爻,五六三十也。夫天心未復是你,已復是我;未復者《剝》之上爻,已復者《復》之初爻。欲復天心,須要在《剝》中下功夫。 《剝》之上爻辭曰;「碩果不食,君子得輿。」蓋順而止之,不使陰氣剝陽於盡,將為返還之本,祖師端坐臺上,正得輿順止之象。

  詩曰:「大覺金仙沒垢姿」者,脫離群陰,真空之謂也;「西方妙相祖菩提」者,復返正氣,妙有之謂也;「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者,真空妙有,不生不滅,全氣全神,三三行滿,體化純陽,萬萬功成,德配天地矣;「空寂自然隨變化」者,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也;「真如本性任為之」者,一念純真,應靈不昧也;「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大法師」者,道成之後,為金剛不壞之體,與天齊壽,歷劫常存,永為無漏真人。非深明天心之大法師,其孰能與於斯乎?明心之法,全在由《剝》而《復》之功,若不知明心之法,一舉一動皆是人心用事。天心不見,便是「小人剝廬」,何能到的與天齊壽莊嚴之體乎?但此明心大法,人不易知,亦不易行,非可僥倖而就,必須牢把念頭,立志長久,期於必得而後已。曰「十數年方到」,曰「既是逐漸來的也罷」,其提醒我後人者,何其切歟!

  提綱曰:「心性修持大道生」,蓋修持大道,心固不可不明,而性亦不可不見,若不見性,心無所體,不能到真空之地,此性所當急知也。此等語,莫作閒言,大有深意,一切學人,誤認氣質之性為真性,遂勉強制伏,終歸頑空下乘之流。殊不知此乃後天之假性,而非先天之真性。故祖師道:「不是這個性。」真是腦後棒敲,叫人吃驚矣。曰:「我無父母」,曰;「卻是天地生成的」,則是秉之天地生成之性為真性;受之父母血氣之性,非真性可知矣。真性者,即靈根之繼體,空而不空,不空而空。 「取個姓氏,叫姓孫」,空而不空也;「起個法名叫悟空」,不空而空也。曰:「好!好!好!今日方知姓」;曰:「好!好!好!自個叫做孫悟空」。知得此性,悟得此空,則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測之謂神。有無一致,色空無礙;至無而含至有,至虛而含至實;「有用用中無用,無功功裡施功「;棄後天頑空,而修先天真空;方是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本立道生,生生不息。雖口有性,其實無性;雖曰悟空,其實不空。故結云:「鴻蒙初闢原無姓,打破頑空須悟空。」

  詩曰:靈根育孕本先天,藏在後天是水鉛。悟得真心明本性,不空不色自方圓。

  ↑返回頂部 下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