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西遊記百回詳注
◀上一回 第二十六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 下一回▶

第二十六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

  悟元子曰:上回已言諸多旁門,儘是壞卻原本,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故此回叫學者虛心下氣,屈己求人,務須得個退本還元之訣也。

  冠首一詩,為通篇之骨髓,學者不可略過。蓋言修道者,忍耐傲性,不恥下問,訪求真師,期於明道,不得自稱高強,隨心所造,有誤性命。最醒人處,是「自古虛心不是痴」一句。蓋虛心者,實腹之因;實腹者,虛心之效。提綱「孫悟空三島求方」者,虛心也;「觀世音甘泉活樹」者,實腹也。《悟真篇》云:「虛心實腹意俱深,只為虛心要識心。不若煉鉛先實腹,且叫守取滿堂金。」言未能實腹之先,必當識心虛火而求悟;既悟之後,尤當苦煉真鉛而不虛。「孫悟空求方」者,虛心求悟也;「觀世音活樹」者,煉鉛而行也。「三島求方」者,悟空而不知煉鉛也;「甘泉活樹」者,實腹而兼能虛心也。要之非虛心而無實腹之方,則煉鉛無計;非煉鉛而行實腹之道,則虛心歸空。悟之行之。內外相通,體用俱備,方是無上一乘至真之妙道。

  「大仙用手攙着行者道:『我也知道你的本事,只是你今番越禮欺心,縱有騰挪,脫不得我手。』」蓋禮下於人,必有所得,虛心於已,方受人益。今越禮而不能禮下於人,欺心而不能虛心受益,越禮欺心,成何本事?欲之還元,如畫餅充飢。又云:「我就和你同到西天,見了你那佛祖,也少不得還我人參果樹。」靈根為作佛之根本,不知還靈根,將何而見佛?既欲見佛,豈能舍靈根而他求?亦豈能不活靈根而還元乎?又云:「若醫得樹活,我與你八拜為交,結為兄弟。」大聖者,先天之靈根;鎮元者,後天中所藏先天之靈根。靈根還元,先天後天合而為一,渾然太極。二八一斤,團圓不虧,圓陀陀,光灼灼的也。行者求方,何以限三日,三日者,一陽《震》動,天心復見之候,為靈根之生門。若不知而錯過,靈非我有,入於死戶,便是推倒他樹,斷了仙種。行者求方者,正求此處培植靈根之方耳。培植靈根之方,即起死回生之方,然此方在於他家,如何得為我用,是非虛心誠求不可。他家之方為何方?乃盡心知性立命之方。

  「三星」象心之三點,「圍棋」象心之三點而圍一鈎。真心空空洞洞,不着於物,不着於色,故居於「白雲洞」,有「黍米之丹」。求方於三星,盡心而明心也。「東華」為真性之地,「帝君」為真性之主,觀於「主人認得無虛錯」,太乙還丹等義可知。求方於東華,盡性而修性也。「九老」者,九九純陽之數,為命理之極功。童顏鶴鬢,自在酒歌,是夭壽不貳,修身立命之道。求方於九老,至命而修命也。

  夫此心、性、命之三物,不落於幻形,不出於聲色,倘誤認肉團之心為真心,形色之性為真性,幻化之身為真身,差之多矣。

  執肉團之心而修心,則是白雲洞外,松陰之下,尋三星着棋耍子,雖有黍米之丹,不過救得人心禽獸昆蟲之物,而於靈根兩不相涉。「八戒扯住壽星笑道:『你這肉頭老兒,帽兒也不戴個來,卻像是人家的奴才。」』是明示認肉團之心為真心,便是以奴作主,自昧其真,故曰無方無方;執形色之性而修性,則是在聲聞之中,風影之內,尋東華荒居吃茶。雖有太乙之丹,只不過治得識性塵緣生靈,而與靈根並不相關。行者呼東方朔為小賊,說帝君處莫偷的仙桃;東方朔呼行者為老賊,言師父處沒偷的仙丹。是明示認形色之性為真性,便是認賊為子,目失其寶,亦曰:「無方!無方!」執幻化之身而修命,則是在丹崖朱樹之下,尋九老談笑耍耍,雖有自在之樂,只不過留此幻化之身,一飲一食,而於靈根有何實濟?九老道:「你也忒惹禍。」是明示認幻化之身為真身,是不知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故曰「實是無方。」

  噫!認的假心、假性、假身之假方,可得修真心、真性、真身之真方。提綱「悟空」者,悟其假也;「求方」者,求其真也。「孫悟空求方」者,棄假而存真也;「孫悟空三島求方」者,是於假中而辨真,於真中而悟假也。「島」象形山,喻人之色身也。肉團之心,形色之性,幻化之身,俱為有形之物,故謂「三島」。認此三島則無方,離此三島則有方;有即在無之中,真即在假之內;真真假假,有有無無;觀察到此,「須知絕隱千般外,盡出希微一品中。」「少林別有真滋味,花果馨香滿樹紅。」不着於空,不着於色,非心非佛,以之成正果,脫凡塵,何難之有?

  「菩薩道:『你怎麼不早來見我,卻往島上去尋?」』言在假處搜尋,而不知在真處早返世。假處搜尋則無方,真處早返則有方,搜假無方則有心,返真有方則虛心,虛心之不痴,有如是。菩薩說出與老君賭勝,楊柳枝在丹爐里炙得焦干,插在瓶中,一晝夜枝葉復舊的公案,真是慈悲教主,普濟群生也。「老君」者,《乾》剛也;「觀音」者,《巽》柔也。天下事惟至柔者,惟能勝剛,而至剛者不能制柔。插在瓶中,枝葉復舊,是致其潔清而不輕自用也。「行者笑道:『真造化。』」言惟此神觀妙用為真造化,彼三島之方,安得以造化論?詩中「過去劫逢無垢佛,至今成得有為身。甘露久經真妙法,管叫寶樹永長春」等義,最為醒人。曰:「無垢」、曰:「有為」,則非一切頑空之事可比;曰:「甘露」、曰:「寶樹」,則非一切執相之徒所知。真空不礙於妙有,觀竅而兼於觀妙,這才是「希微一品」、「少林滋味」,人參果死而復生,即在是矣。

  「菩薩把楊柳枝蘸出瓶中甘露,把行者手心裡畫了一道起死回生的符。」是以柔弱為運用,以清淨為根本,以持守為要樞也。「但看水出為度」者,即老子所云:「上善若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上善則水清,不爭則不泛,清而不泛,乃為源頭活水。源頭活水,天一所生,為先天真一之水。那個水雖生於五行之中,而不犯五行之器,一犯五行則為後天之物,而非先天之真。故必用玉瓢溫柔真空之性舀出,從頭澆下,自始至終,順其所欲,漸次導之,而不容有一毫之傷損也。

  「八戒、行者、沙僧扛起樹來,扶得周正,擁上土。」三家相會,五行攢簇,金丹成就,渾然一中大本立矣。「菩薩將楊柳枝灑盡那玉瓢之水」,以有為成無為,以無為施有為,有為無為一以貫之。從此死者可生,枯者可活,真玄之又玄,非大土之神觀妙用,豈能及此?「那樹依舊青枝綠葉,濃郁陰森。果子多了一個。」不特樹之已死者可生,而且果之已失者亦可得,真水之運用,神哉?

  妙哉!「大仙把果子敲下十個,作人參果會。」總以見靈根得生,收園結果,圓成無虧,而本來之故物,無傷無損。

  詩云:「萬壽山中古洞天,人參一熟九千年。」言人參果藏於萬萬之中,非鍛煉至於純陽之時,而不能成熟也。「靈根現處枝芽損」,言靈根為仙佛之祖脈,宜藏而不宜現,一現其根,則先天氣散,枝葉傷損而死矣。「甘露滋生果葉全」,言能以清淨之水,溫養滋生,自微而著,由缺到圓,則生矣。「三老喜逢皆舊契,四僧幸遇是前緣。」言靈根結果,三家相會,四象和合,包含一切,空而不空矣。「自今會服人參果,儘是長生不老仙。」言能於五行之中,得此先天一氣,凝結而成丹,自可由是一氣而統御萬物,則生生不息壽同天地矣。

  「菩薩三老各吃一個,唐僧知是仙家寶貝,也吃了一個,悟空三人亦各吃一個。鎮元子陪了一個,本觀眾仙分吃了一個。」言金丹人人有分,不得其方,而未可遽食。何則?人稟天地陰陽五行之氣而生,具有先天靈根,處聖不增,處凡不減,而其所以能竊陰陽、奪造化,起死回生者,非天生之大聖,虛心請益,勇猛精進不能也。「眾聖各回仙府,鎮元、行者結為兄弟。」天人混合,內外如一,還丹成就,大丹可冀,西天大道,可以直前矣。噫!「金蛤蟆玉老鴉,認得真的是作家。」

  詩曰:要活靈根有妙方,不須別處問端詳。慈悲淨水勤澆灌,攢簇五行即返陽。

 上一回 ↑返回頂部 下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