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西遊記百回詳注
◀上一回 第二十九回 脫難江流來國土 承恩八戒轉山林 下一回▶

第二十九回 脫難江流來國土 承恩八戒轉山林

  悟元子曰:上回金公一失,木土不真,嬰兒遭難,皆由迷於幻妄之假,而不悟本原之真。故此回於生身處提醒學人,使於迷處而求悟,於假處而尋真也。

  冠首詞云:「妄想不復強滅,真如何必希求。」言妄想強滅則不滅,真如希求則不真矣。「本原自性佛齊修,迷悟豈拘前後。」言根本佛性無修無證,在人迷悟之間耳。「悟即剎那成正,迷而萬劫沉流。」言一迷一悟,當下邪正分明,天地懸隔也。「若能一念台真修,滅盡恆沙罪垢。」言一念之真足以破千萬之假,而不必強滅希求也。此詞不特為此回而發,乃上貫白虎嶺,下接蓮花洞,為五回中之脈絡,讀者須要着眼。

  「長老在洞內悲啼煩惱,忽見那洞內走出一個婦人來,扶着定魂樁,言是寶象國王的第三個公主,乳名叫做百花羞。只因十三年前,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中間被妖攝去,杳無音信回朝。」此明言綁於定魂樁而不能解脫者,皆因真金無信之故耳。何以見之?魂為木,樁亦系木,言為柔木所定而無金以克之也。「三公主」者,《坤》宮少女為《兌》,寶象國為《坤》,乃真寶現象之處。花屬陰,地逢雷處,天根透露,一陽來復,其氣足以剝群陰而上進,故名百花羞。陽氣一復,浸而漸長,進至六爻,純陽無陰,二八一斤,金精壯盛,正中秋月滿,團圓之象。然陽極必返於陰,一陰來生;伏於陽下而成《姤》,真陽失陷,不為我有,如八月中秋。玩月中間被妖攝去,杳無音信矣。何以雲十三年以前攝來?十三年為唐僧取經起腳之時,又為江流僧生身父母遭難之時。言唐僧到此了命之後,不能了性,為幻化軀殼而逐去金公,為妖所獲。雖已服丹,猶是未出長安時局面,焉能全得父母生初之因,而脫苦惱之難?若欲脫此苦惱,非得父母未生以前之真信不可。然欲得之,必先見之。《悟真篇》云:「恍惚之中尋有象,杳冥之內覓真精。有無從此自相入,未見如何想得成。」長老忽見洞中走出寶象國三公主,正是恍惚杳冥中真寶之象,父母生身之真信也。

  「公主笑道:『長老寬心。』」此處寬心,大有妙旨,即詞中「妄想不復強滅,真如何必希求」也。又曰:「你既是取經的,我叫得你,那寶象國是你西方去的大路,你與我稍一封書兒,去拜上我那父母,我就叫他饒了你罷。」言西方取經,不可不得此寶信,若得此寶信,即可見父母未生以前面目,不復為妖所陷,即詞中「一念合真修,滅盡恆沙罪垢」也。噫!此寶信最不易得,此寶信所關非小,後之返金公,除妖怪,救唐僧,取公主,無非此一信之根苗運轉。故寶信一得,解脫唐僧,叫回黃袍矣。其訴說「夢魂中忽見個金甲神人討願,喝我醒來」等語,是信行而真金漸有回生之機,如夢喝醒,由迷漸悟也。然不向前門放出,而在後門放出者何故?蓋以已往者既不可究,而將來者猶有可追,須當鑒之於前,而戒之於後也。

  唐僧見了國王,陳說「三公主娘娘被碗子山波月洞黃袍妖攝去,貧僧偶爾相遇。」噫!偶爾相遇,是兩事暗同,不謀而相合也。唐僧不識真假,逐趕金公,圖謀口食,而遭碗子山波月洞之妖拿住;公主賞玩月華,正在歡娛,忽起狂風,而被碗子山波月洞之妖攝去。公主被妖,正在十三年前八月十五日;唐僧起腳,在貞觀十三年秋吉日。時同而魔同,正以示唐僧逐趕金公之時,正公主不覺一陣狂風之時;唐僧破步入門,見睡着個青臉獠牙妖魔之時,正公主忽見閃出個金睛青面魔王之時;把唐僧綁在定魂樁苦惱之時,正把公主攝去深山難分難辨之時。唐僧之為公主稍書通信,正以自通其信;公主之為唐僧解救,正以自救其生;不但自救其生,正以救金公,使金公救唐僧,而並救己。然則公主雖為己土,而實陰金,吾於何見之?吾於三公主見之。三公主《兌》金,辛金也;行者申金,庚金也。三公主即行者之變相,故亦能救唐僧脫難。然只能救之而脫於妖洞,不能救之而脫於國土者何?蓋以《兌》之少女,代《坤》行事,具有己土為內黃婆,內黃婆只可通信解一時之厄難,而不能護持保長久之安全。必須待後金木相關,救出戊土外黃婆,方能大解大脫,而非江流遭難時候仍得復仇報本,乃見生身父母之面目矣。

  「國王問那一位善降妖,呆子便應道:『老豬會降。』」又問:「必然善能變化。」八戒道:「也將就曉得些兒。」此處大有妙義,不可作呆語看。若以呆語看去,便是呆子不善降妖不善變化。蓋前者遭妖之難,皆由八戒之進讒;今者寶信已通,還須八戒而出力。變化者以假阻而變真陰,以狡性而變本性,非此之變,安能反得金公、救得公主、降得妖精、脫得唐僧乎?「八戒變的八九丈,卻似個開路神一般。」八九一十七,一陰來生為《巽》,屬木,非變也,真陰之本相也。「東風猶可,西風也將就;若是南風起,把青天也拱個大窟窿。」東風為木,西風為金,南風為火,木能生火,火屬《離》,《乾》中虛而為《離》,非把天拱個大窟窿乎?

  八戒、沙僧打上妖門,道:「你這潑怪,把寶象國三公主騙來洞內,強占為妻十三載,我奉國王旨意,特來擒你。」少女開花,三日出庚,己土自有戊土之夫,而非可以順五行,木克土作妻。「奉國王旨意」,是已得寶象之真信而來擒妖,非復前陰柔之進讒而去招妖。提綱「承恩八戒轉山林」,所承者即此真信之恩,所轉者即此陰讒之林。詩中「算來只為稍書故,致使僧魔兩不寧。」言不得此真信,邪正不分,而僧魔不能相持;得此真信,是非立判,而僧魔兩不相容。特可異者,信已相通,則宜妖敗而僧勝,何以八戒敗走,沙僧被捉乎?蓋八戒沙僧外五行之木土,妖精公主內五行之木土,金公一去,柔木用事,雖有外五行之木土,烏能勝貪狼之狂妄?沙僧被捉,木能克土;八戒敗走,假能勝真。雖然,八戒宜敗不宜勝也。何則?妖魔之生,由於金公之去;金公之去,由於八戒進讒。今奉信而欲降妖,仍須復還金公,方叮全得此信。除假以救真,事從何敗還從何興,此理之必然者,請讀下文,自知端的。

  詩曰:脫難須當脫難根。若無義道難終存。縱然信寶忙中現,難免轉時戒定惛。

 上一回 ↑返回頂部 下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