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西遊記百回詳注
◀上一回 第三十二回 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 下一回▶

第三十二回 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

  悟元子曰:上回結出得丹之後,急須看破色身萬有皆空,明心見性,以入無為之道。然未得丹之先,五行錯亂,遽行無為之道,何以能返本還元、歸根復命、以得真寶乎?故此回合下三、四、五回,俱明火候端的、五行真假,使人身體力行,腳踏實地也。

  篇首「唐僧復得了孫行者,師徒們一心同體,共詣西方」.則是陰陽相合,五行一氣,金丹真寶已隱隱有象矣。然此寶藏於後天陰陽五行之中,若非深明火候,勇猛精進,下一番死功夫,則此寶終在他家,未可遽得。

  曰:「離了寶象國」,是結上文寶象國之案;曰:「又值三春景候」,是起下文蓮花洞之事。三春景候,乃春盡交夏之時,春者,木氣發旺之時。夏者,火氣鍛煉之時。由春而夏,天地造化自然之理,即修道者真履實踐,鍛煉身心之道。奈何唐僧正行之間,又見一山擋路,叫徒弟仔細,又妄想「身閒」。此便是認假為真,火候不力,在肉皮囊上作活計,仍然白虎嶺局面,焉得不生其魔障?故行者提《心經》「心無掛礙,方無恐怖」以警之。又以功成之後,萬緣都罷,諸法皆空,自然身閒提醒之。可知心有掛礙恐怖,未易萬緣都罷;不能萬緣都罷,未易諸法皆空;不能諸法皆空,未許身閒也。

  夫心有恐怖,無危險而自致危險;妄想身閒,欲清淨而反不清淨。此四值功曹所以傳信也。「四值功曹」者,年、月、日、時,四值之火功;「傳信」者,即傳其火功不力,恐怖而有危險,身閒而不清淨之信。蓋恐怖而有危險,平處即有不平,故有平頂山;身閒而圖清淨,淨處即有不淨,故有蓮花洞。這個山,這個洞,便是生魔之由,故有金角、銀角之兩魔。金比其性剛,銀比其性柔,角比其過亢。剛屬陽,柔屬陰,金角銀角,即陰陽偏勝,不中不正之魔。此兩魔,即後天之陰陽,故隨身有後天五行之寶。紫金紅葫蘆,火也;羊脂玉淨瓶,水也;七星劍,金也;芭蕉扇,木也;幌金繩,土也。唐僧三徒,先天五行;兩魔五寶,後天五行。先天能以成道,後天能以敗道。若欲復先天,須當煉後天;後天不化,先天不純。故四值功曹道:「若保得唐朝和尚過去,也須要發發昏哩!」又曰:「要發三四個昏。」三四為七,火之數。以火鍛煉,後天化,先天純,即《參同》所謂「昏久則昭明」也。

  「行者道:『我們一年常發七八百個昏兒,這三四個昏兒易得發。」』一年者,四象一氣也;七八百者,七八一十五,三五合一也。四象一氣,三五合一,純陽無陰,金丹成熟,我命由我不由天,故曰「發發兒就過去了」。可見金丹之道,未有不昏而能昭明者。昭明之道,全在火功,火功之力,全在心無掛礙、無恐怖,不圖身閒,期必化盡後天陰氣,而不容絲毫滓質留於方寸之中。

  何以兩魔畫影圖形要拿唐僧乎?金丹之道《河圖》五行之道,《河圖》一、三、五、七、九,先天五行,屬於法身,唐僧四眾有焉;二、四、六、八、十,後天五行,屬於幻身,金角銀角有焉。先天無影無形,後天有影有形,畫影神要拿他師徒,是以後天而敗先天也。知此者,以先天化後天,魔可歸聖;不知此者,順後天而傷先天,聖即成魔。此中消息非得口傳心授之火候,不能騰挪乖巧運動神機,以真化假,借假歸真也。行者照顧八戒入山,打聽妖精多少,是使其打聽真假,在不睹不聞處,戒慎恐懼,以運火候耳。八戒巡山編謊一段,是仙翁形容世間不知真假之呆漢,在肉皮囊上用功夫。或入山靜養,或守空寂滅,以為得真,自欺欺人,視性命為兒戲,可不誤了大事?此等之輩,都該伸過孤拐來打一頓棍,以為記心。《悟真》云:「不辨五行四象,那分朱汞鉛銀。修丹火候未曾聞,早便稱呼居隱。不肯自思己錯,更將錯路教人。誤他永劫在迷津,似恁欺心安忍。」噫!修真之道,毋自欺之道,若欺心而修道,不識其真,焉識其假?不辨其假,焉得其真?真假不分,火候不明,自驚自怪,亂猜亂疑,自招其魔,焉得不為魔困?「道路不平,被藤蘿絆倒,為小妖所擒」,理所必然。

  大抵金丹之道,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若不能學、問、思、辨,必至真者為假,假者為真。欲求其真,反入於假;欲去其假,反傷其真。提綱所謂「蓮花洞木母逢災」者,即此一戒為淨,不知火候之災。修道者,可不先究火候乎?

  詩曰:修真火候要周全,年月日時一氣連。未語河圖深奧理,方才舉步有災愆。

 上一回 ↑返回頂部 下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