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西遊記百回詳注
◀上一回 第九十六回 寇員外喜待高僧 唐長老不貪富貴 下一回▶

第九十六回 寇員外喜待高僧 唐長老不貪富貴

  悟元子曰:上回已結出,自有為而入無為,大道完成矣。然大道雖成,未離塵世,猶有幻身為患,若不知韜晦隱跡,未免招是惹非,為世所欺。故此回合下回,極形人心難測,使修行者見幾而作,用大腳力,鎮壓群迷,以防不測之患也。

  篇首一詞,言一切色空靜喧語默,俱皆後天識神所為,並非我固有之物,當一切看破,不必夢裡說夢,認以為真。須順其自然,用中無用,功里施功,不着於有心,不着於無心,還如果在枝上,待其自熟自紅,不必計較如何修種,方是修行人大作大為,而虛實行藏,人莫能窺矣。

  「三藏師徒,在平安路上行經半月,忽見城池。唐僧問:『什麼去處?』行者道:『不知,不知。』」連道「不知」,即詞中「莫問如何修種」之意。蓋大道以無心為主,到得道體完成,平安之處,正當絕去萬有,窮通得失,置於不問不知而已。「八戒道:『這路是你行過的,怎麼不知?』行者道:『事不關心,查他做甚?』」此所以不知。一以為行過的,怎麼不知?一以為不關心,所以不知。總以示無心之行而不着心,正「有用用中無用,無功功里施功」之妙。「二老論興衰得失,聖賢英雄,而今安在?可為嘆息。」正明世事皆假,猶如一夢,而必須萬有皆空也。

  「銅台府」;須要在塵緣界中撿出真金;「地靈縣」,且莫向大地恆沙中失去靈寶。「虎坐門樓,寇員外家,有個萬僧不阻之牌。」雖曰齋僧為善,而未免虛張聲勢,有心修福矣。有心則務於外失於內,是賊其德,而非行其善。至聖云:「鄉愿德之賊也」,其即寇員外之謂乎!曰寇者,所以誅其心也。乃唐僧化齋,而求向善之家,是不知善中猶有如虎似寇者在也。何則?善不求人知,則為真善,善欲其人曉,則為假善,天下之人為善者少,為名者多,修行人若不自謹慎,徒以外取人,露出圭角,惹得人猜猜疑疑,圍繞爭看,即未免走入虎坐寇家,而為好奇者覬覦矣。故員外聞報異相僧人來也,不怕醜惡,而即請進,百般殷勤也。及問起居,三藏說出見佛祖求真經,而員外即面生喜色,總以寫不善韜晦,而起人心之失。

  「名寇洪,字大寬,虛度六十四歲。許願齋萬僧,只少四眾,不得圓滿,天降四位,圓滿其數,請留名號。」分明內存盜跖之心,外裝老成之見,虛掛招牌,以要美譽。此等之輩,外示寬洪大量,內實貪心不足,所謂老而不死是謂賊者。試看老嫗以為古怪清奇,必是天人下界,秀才聞經十四遍寒暑,盡道真是神僧。罔知道中有賊,誤認向善人家,輕舉妄動,驚俗駭眾,焉得不動人耳目?當此之時,三藏雖到得有寶之方,尚未了圓滿之願,而乃以口食為重,不知謹戒,妄自交接,是起頭容易結稍難,自阻前程,縱靈山不遠,未可遽到。「見員外心誠懇,沒奈何只得住了。」理所必然。

  員外始而供齋,鋪設齊整;既而留住,圓滿道場。可謂言語誠敬,禮貌豐隆,善之至矣。而誰知至善之中,即有不善者在;至敬之中,便有不敬者藏。老嫗因留不住,而遂生惱,是綿里裹針,已種下傷人之根;秀才供養不領,而即抽身,是口是心非,早包藏暗害之計。「鼓樂喧天,旗旙蔽日」,豈是敬僧之禮;「人群湊集,車馬駢填」,難言為善之家。「真賽過珠圍翠繞」,分明自寇而招寇;「誠不亞錦繡藏春」,勢必張大以失大。「茶飯不吃,卻走什麼路」,見口食而易足惑人;「長安雖好,不是久戀之家」,安樂而非可妄享。「華光行院」,寫出炫耀起禍之端。「五顯靈官」,比喻顯露不謹之失。「不期黑雲蓋頂,大雨淋漓」,花正開時遭雨打;「恐有妖邪知覺,夜塵未睡」,人得意處須防危。「泰極還生否,樂處又逢悲。」修行者可不謹諸?

  詩曰:道成急須去韜光,莫露形蹤惹禍殃。大抵恩中還有害,當知綿里裹針芒。

 上一回 ↑返回頂部 下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