訥齋先生集/附錄卷二

附錄卷一 訥齋先生集
附錄卷第二
1694年
跋文

請復故妃愼氏疏沖菴製。先生裁。

編輯

潭陽府使臣朴祥,淳昌郡守臣金淨等。上言於主上殿下。伏以帝王繼天立極之道。莫不以正始爲本。是故。造端凝始者出乎正。則大綱大源。井井然光明。動盪於上。而達之於萬事萬化者。如影之隨形。如響之應聲。無往而不一於正矣。反乎是。而求化之成。譬猶溷其源。而望流之淸。不亦難矣哉。易曰。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措。詩大序曰。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夫易首乾坤。詩始關雎。配匹之際。人倫之始。萬化之原。而綱紀之首。王道之大端也。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冕而親迎。不已重乎。孔子愀然作色而對曰。合二姓之好。繼先聖之後。以爲天地宗廟社稷之主。君何謂已重乎。齊桓公葵邱之會。初命曰。無以妾爲妻。夫聖人之愀然作色。豈不以哀公慢天地宗廟社稷之主。蔑裂其禮。而爲之寒心乎。桓公。伯者耳。猶能知配匹之重。不欲舛逆其分焉。是皆誠以造端凝始之道。王者所不可不愼也。昔周家之創始也。大王,王季,文王。咸有聖德。能隆齊家之道。式禮不紊。世得賢妃。以正人倫之本。以淑王化之源。故周人之詩曰。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言大王當狄難遑遑。而篤恩不違。肇基於王跡也。又曰。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婦。言王季有此莊敬之德配。能盡婦道於周姜。不失爲周室之婦。而毓慶源於子孫也。又曰。文定厥祥。親迎於渭。造舟爲梁。不顯其光。又曰。惠於宗公。神罔時怨。神罔時恫。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言文王隆重婚禮。得窈窕之妃。爲廟社神祗之主。上以嗣聖任之徽。下以儀法於閨門。而流光於邦國也。夫周家之所以正始端本者。粹白而罔有瑕璆。醲厚而罔有漓薄如是。故其王化始於床第之間。洋洋流動於朝廷之上。沛然覃被於四方。如天地之化。本乎陰陽。橐鑰乎星辰寒暑流行。磅礴乎山川鳥獸草木。當是時也。夫夫,婦婦,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亡有寸邪毫累。敢干其間。以至天地位。萬物育。芻虞麟趾。休祥畢應。綿歷於八百。何莫非關雎鵲巢之化也。及其衰也。內敎崩弛。有無故廢斥正後者。而卒召戎狄之禍。有升妾爲嫡。紊禮分者。而竟速爭奪之亂。其他如唐高宗廢王皇后。而終見宗祀覆滅。子孫勦絶。宋哲宗廢孟皇后。而本源顚錯。陰邪釀孼。馴致靖康之變。況又有以妾爲夫人。瀆滅其常禮者。其禍豈小哉。魏文帝將立郭貴嬪爲後。而中卽校潛爭之。唐明皇將立武惠妃爲後。而御史潘好禮爭之。夫古來治亂興亡之跡。瞭然可驗如此。誠欲重帝王之匹。正風化之本。其可苟乎。臣等伏見故妃愼氏。被斥在外。殆一紀於玆。臣等未詳厥初之由。不知有何大故。擧何大名。爲此非常駭愕之事乎。夫王者。承統纂緖。先正夫婦之道。以侔乎天地。內以治陰敎。外以理陽德。齊主乎廟社神祗。夫配匹之際。其重大如此。苟非不順於親。獲罪於宗廟社稷。則雖有微愆細忒。決無割絶之義。矧無名無故而廢斥。其何以承宗祧享天心乎。昔漢光武以怨懟而廢郭后。宋仁宗以妬忌而亦廢郭后。而當時與後世。猶譏刺不置。以爲明君之大累。今愼氏。未聞有可廢之故。而殿下之廢之。果何名耶。當靖國之初。朴元宗,柳順汀,成希顏等。旣除愼守勤。則以爲妃迺其出也。殺其父而立其朝。慮有他日之患。曲爲自全之私。舞出廢黜之謀。玆固無故。而又無名也。愼氏自殿下龍潛之初。載嘉協貞卜。以成好逑。備儀以見於慈殿。姑婦之義已定。及殿下入承大統。正位中壼。受臣民之賀。膺廟社之主。於殿下。褕翟之尊已立。於祖宗神祗。蘋藻之奉有望。於國人。母后之分已明。慈殿無違忤之譴。第禂無可去之愆。神人無恫怨之訧。殿下受制於強臣。不能保其伉儷之重。豈不痛心哉。古語云。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愼氏備酒漿。奉灑掃於代邸。凡幾年矣。死生契闊。義相孚也。昏朝風雨。備同嘗也。一朝貴躋九五。富有千乘。則棄之如遺。崇卑殊境。若升雲天而八九淵之下。以至尊之配。琴瑟之友。違絶玉殿。而下混閭閻。氣象蕭索。聞者隕淚。過者咨嗟。其與太王當狄難遑遑。而篤恩不違者。異矣。禮曰。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說。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婦之禮焉。沒身不衰。以是觀之。廢出之義。一聽於父母。明矣。今也非出於慈殿之命。而輕替京室之婦。其與王季。異矣。易曰。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傳者曰。夫婦。終身不變者也。其所以久而不變者。守巹酳之禮。重萬世之始。不敢遷易也。今也不念始者文定之配。不顧黼黻蘋藻之主。播棄若塊。以墜內刑。其與文王。異矣。夫治國平天下之道。本諸家。一正家。而天下定矣。自古亂亡之作。靡不原於家法之不正。我朝家法。未可謂一出於正也。太祖以創業垂範之聖。惑於嬖寵。欲紊嫡庶之分。逮於宣陵。以黯黮之故。踵仁宗之弊軌。立本一差。其流波至燕山而遂蕩。綱常淪斷。宗廟社稷。幾乎墟矣。其禍慘矣。殿下得大橫之吉。順輿兆之屬。披臲甈而旋於坦夷。剔荒昧而登於淸郁。此正三靈拭望。顒然庶幾其更始之日。宜端一家之本。爲天地生民之極。丕建萬世之宏基。光昭暐曄。如揭日月而中乎天。斯其會也。奄奄然不能自振。人倫王化之源。自上先汩。以是而欲望治化之成。猶緣木而求魚。多見其惑也。嗚呼。豈獨殿下之過也。彼當初挾權用事之臣。其罪可勝誅耶。彼元宗等。亦豈不知名分之大。如天地之截然不可犯也。惟其謀身之狡計勝。故肆然無顧忌。乘草昧危疑之際。謂殿下惟其所爲。而莫之違拂。怯制君父。如弄諸股掌之間。放逐國母。有同拋雛。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推其心則雖至董曺。亦何所憚哉。人臣無將。將而必誅。春秋之義。正爲此輩設也。若以愼氏罪人之出。不可以配至尊而主宗祧。以是諉馬。則夫守勤之罪。固非關於宗社。何足以累於妃。就使得罪於宗社而受誅。妃無預聞之故。則又非所以爲尤而及之也。昔漢宣帝時。霍氏謀逆族誅。而霍後以不與聞。得不廢。我朝沈溫。被罪於獻陵。而昭憲王后玉度不玷。往軌皭然可徵。況守勤非關國之罪。則以周官儀親之典。雖宥而全之。可也。今旣加罪。而又必以累妃而廢黜之。此不過愛身而無君故也。不特此耳。殿下以王室之胄。入纘大統。名旣正。言旣順。無愧於三代之繼世。而元宗等。謀國不臧。立殿下於衰世之域。何則。燕山之無道極矣。三綱泯滅。無復人理。神祗厭之。祖宗絶之。親戚反之。人心去之。獨夫於已移之位。將爲異姓之刺手。幸賴冥冥之陰佑。四方之謳歌。三寶允屬於殿下。故殿下得以至是。夫纘統繼世。天地古今之大事也。固當明白正大。無有纖毫之幽隱。如太陽麗空。萬物快覩。其可苟哉。反正之初。宜擧大妃之命。悉數燕山見絶於天地祖宗臣民之罪。暴於廟社。然後上告諸天子而請命焉。昭升大位。夫如是則纘統繼世之道。明白正大。無有幽隱。四方萬世。仰之如太陽之麗空。豈不偉歟。奈何元宗等。闇於大義。以殿下承統之光明正大。而姑借禪代之文。以欺詐天朝。惜哉。殿下受制於強臣。家敎乖舛。人倫之本。王化之原。正始之道。未能光植而弘颺之。以何者而推致中和位育之功。克宅天心乎。萬化隨而日駁。風敎自然頹蕩。乖氣拂鬱。陰陽易序。日月薄蝕。水旱沸騰。花實冬敷。繁霜夏隕。以至雨暘風雹星孛虹霓昆蟲之妖。間見薦仍。頃者。後庭之班。綴悼未幾。昌敬王后遽爾上賓。壼儀慘闃。意者天其所以警殿下者。深矣。傳曰。和氣致祥。乖氣致異。昔庶女抱冤。飛霜擊燕。彼窮閻一女之賤。眇焉微末。若無預乎天。而其冤結之氣。猶足以感召飛霜之變。若夫以至尊之配。屍天地廟社。神人上帝所冥顧者。而無故廢斥。落莫一室。永結幽悶。如是而傷天地之和氣。來薦仍之諸沴者。不足怪也。聖念其亦有及於此耶。嗚呼。旣往之失。則已矣。豈遂不可得以復正乎。在殿下一轉移之機耳。今內政缺主。宜因此時。廓然決斷。復正愼氏於坤後之位。則天地之心所享也。祖宗之靈所允也。臣民之望所副也。殿下將此位。欲屬之於誰乎。存大分於旣墜。全舊恩於已睽。此正合於大義正理。洞然無疑矣。假有惑者諉以已廢。妄生異論。不過附於前日主議之臣。有所觀望。則復亂殿下之家法也。彼元宗等。雖曰有大功於王室。當其時。天命人心。咸屬於殿下。雖非此輩。神器將誰歸乎。適乘天人之會。效其力而負恃其功。肆然不忌。劫制君父。放逐國母。犯天下古今之大分。一作義此萬世之罪人也。功不可以掩之。當其跋扈之時。殿下確然不聽廢后之請。考按脅制之狀。明正典刑可也。旣不能然。使之榮富自若。足以償其功矣。今雖已死。宜明正其罪。追奪官爵。曉諭中外。使當世與萬世。灼然知大分之截然不可犯也。伏願殿下於此數事。質諸義理。處之制之無所滯難。則可以一灑已往之謬。然則人倫之本。王化之源。正始之道。澄澈光大。如天地晦塞。而復開霽呈豁。殿下又能精一謹獨。自誠意正心上推去。充諸政理。則周家麟趾芻虞之化。從此而成。王業過八百。可至萬世而無窮矣。臣等。以疏遠之臣。不避越位之責。敢冒瀆冕聰。誠以玆數事。分義所關。至重且大。不可緘於心而不一聞於君後也。臣等。胸抱憤鬱。久矣。而前此不能申吐者。正以昌敬王后當壼。若復愼氏。難爲昌敬地耳。今則昌敬上賓。壼位復缺。正反正之機會。又當求言之秋。此臣等所以汲汲覼縷陳之也。方今天譴不弭。政敎不純。庶事乖方。伏願殿下。懋惟祗敬。克享天心。臣等區區鄙懷。鬱念尙多。有難悉獻。伏惟殿下垂察焉。

三印臺碑銘幷序

編輯

淳昌郡之二十里。古寺名福泉者。今曰剛泉。而寺之南有所謂三印臺者。高可累千仞。下俯深淵。上有數株松生石罅。不知其幾百歲。三印者何。在昔沖菴金先生淨。守本郡。訥齋朴先生祥。爲潭陽府。石軒柳先生沃。爲務安縣。會於是臺。而議疏事。三賢各有印。故以是名焉。謹按。正德丙寅。我中宗大王撥亂反正。夫人愼氏當正位中壼。而勳臣朴元宗等。以夫人之父左相守勤死於難。慮其害己。白請廢之。中廟始下敎曰。糟糠之妻。何以處之。屢請而後許之。遂冊淑儀尹氏爲妃。是爲章敬王后。居十年乙亥。後薨。時有災異求言。先生乃應旨封章。請復正愼氏位號。仍極論勳臣劫制君父。放逐國母之罪。言甚痛切。疏入。臺諫李荇等。請拿鞫。禍將不測。賴鄭相國光弼力救。止於徒配。久而放還。方草疏時。掛三印於松樹間雲。忠義奮發。尙若可見。而但疏中沒柳先生之名。此其故何哉。舊傳二先生謂石軒曰。吾輩俱有親老。而君則無兄弟可以爲養者。死則傷孝也。以是石軒獨免。嗚呼。是臺也。有巖川之勝。古今閱幾多冠蓋。而都如煙雲之過目。惟三先生之風。凜乎其不死。豈不以君臣父子之倫。天經地義。亘萬世而長存者耶。肅宗己卯。因縣監申奎言。將復愼妃位號。廷議多岐。不得行。作別廟以奉之。今上己未。復會群臣議。聖斷赫然。追上愼氏號曰端敬王后。躋於太廟。陵曰溫陵。於是。二先生皆贈官賜祭。嗚呼。先生之議。雖屈於一時。而終伸於百載之下。信乎天定之必能勝人也。是非旣大定矣。彼勳臣者。尙可晏然於從享之列耶。噫。郡之人士。謀樹石於臺上。以記其蹟。屬縡爲文。愚於此。益知秉彝好德之心。人人同得也。系以銘。銘曰。

剛泉之水兮。東流泱泱。溫陵之樹兮。北望蒼蒼。石可泐兮。先生之名靡終極。

崇禎再甲子四月日。

資憲大夫,議政府左參贊兼世子右賓客李縡。記。

朝奉大夫,司憲府前持平閔遇洙。書。

大匡輔國崇祿大夫,判中樞府事兪拓基。篆。

德山書院奉安文

編輯

畸菴鄭弘溟

淵源正學。金矢遺直。志切君民。身困徽纆。風猷雖遠。游躅在卽。祠宇之刱。士林攸式。載奉載享。率禮靡忒。其庶顧惠。祁祁嚮德。

春秋享祝文

編輯

文賁金石。化沾邦家。像設儼然。薦享孔嘉。

德山書院移安文

編輯

尤菴宋時烈

伏以兩先生訥齋思菴妥靈於此祠。幾年矣。州內又有月峯祠。以享高峯奇先生。自朝家宣賜扁額。章甫之議。皆以爲三先生志同道合。在中宣朝。其出處之義。又與相符。當以兩先生合享於月峯。以一歸向之誠。已以聞於朝家。得蒙準許。今將奉移祠版。謹以酒果。敬伸虔告。尤菴逸書

崇禎丙戌。建德山院。配享思菴。院址湫隘。顯廟辛亥。尤菴,同春二先生。指敎儒林。與月峯合享。尤菴撰告高峯文曰。伏以訥齋,思菴兩先生。與先生時序先後。略相差池。而其道學之懿。出處之義。未嘗有異。曾有德山書院。以享二先生。章甫之議。皆謂二先生之別享於彼。非惟事力之分攜。揆以義理。亦似不安。玆以申聞於朝。卽蒙指揮。將以某日。奉移二先生祠版。以世序先後。訥齋先生居西位。思菴先生居次位。先生居東位。來日質明。合行享事。謹以酒果。先伸虔告。

月峯書院合享祭文

編輯

在中廟世。同明蔚起。闡道明理。以啓文治。維時訥齋。出群拔萃。出施惠化。入掌綸綍。褊城絃誦。王猷煥郁。事有至難。如宋瑤華。沖菴靜菴。匪同曰和。四賢之時。先生是范。暫雖顚沛。正義難犯。仍爲禍胎。箕錦遂成。迨夫斬伐。晨星獨明。有銜未吐。幽抱惸惸。棲遲困阨。沒齒猶甘。有傳其學。曰惟思菴。髫年擩染。允矣阿咸。惟叔與姪。倂徽齊芳。星聚一家。賁我大邦。乃謀腏享。申於泰階。涓玆吉日。爰擧縟儀。三賢合堂。怳聆塤篪。何幸吾鄕。有此偉規。蓋惟本朝。承麗雜夷。雖宗圃冶。禮義終愧。逮我中廟。式遵聖軌。己卯之盛。駸駸姚姒。民興孝悌。士誦程朱。蟲篆蔑貞。蟻述改頭。榮靖御世。碩果不食。圭老河西。振起頹俗。簾儀忽作。士類桁楊。聖言賢行。爲世禁方。自宣祖初。復奬儒術。成簡繼開。大闡斯學。惟三先生。前後羽翼。同條共貫。殊途一轍。惟功惟烈。沒世可諼。今玆祠享。實承朝論。陟降庭止。尙庶昭格。欽我惠我。永世無斁。阿咸下。有告思菴語。大邦下。有告高峯語。而今姑闕略。

春秋享祝文

編輯

稟質純愨。學識精明。立朝風旨。聿爲度程。

敍述

編輯

金淨朴祥。請復故妃愼氏。下獄。止鬼薪論。安牛山邦俊己卯遺蹟

自後廷議角立。互相攻擊。遂爲己卯之禍。

章敬王后誕元子而上賓。坤位久虛。時朴嬪生福城君嵋。而寵冠後宮。覬覦非分。潭陽府使朴祥。與淳昌郡守金淨議曰。元子在襁褓。而朴氏寵傾。若遵成廟朝故例。陞後宮爲正妃。則難爲元子地。莫如復立愼氏。伸無故廢處之冤。明無以妾爲妻之義。所以全舊恩。而防側位之窺也。遂合辭抗疏。國朝記事

疏上。上曰。此國之大事。雖下該曹。亦難施行。留此疏於政院。

大司諫李荇倡言。若立愼氏。有王子慶。則置元子於何地。大司憲權敏手等和之。指爲邪論。請拿推問。而其疏則不可留中。上曰。予觀其疏。國家大事。輕率議之。意欲推問。但因求言而上疏。故置之不用。不必推治。玆留政院耳。

三勳靖國之功雖大。脅廢中闈之罪。萬世難逃。若起三勳於九原。示此疏而問之。則必縮頸慙恧之不暇。臺諫皆無識。只聽荇,敏手之言。靡然從之。惜哉。

時命政府六曹弘文館議啓。皆以爲承求言之敎。言雖不中。不可罪之以防言路。惟臺諫究治。遣禁郞拿推。事機不測。領相柳洵。三啓不從。副提學盧謹思。四啓不允。左相鄭光弼。率朝廷救解。遂配外驛。朴祥。南平縣烏林驛。金淨。報恩縣含琳驛。蓋大臣之力也。

吏判安瑭啓曰。朴祥,金淨。承求言之敎。竭誠進言。今以一二人之言。反加嚴譴。此實杜言路。沮士氣。貽萬世之譏也。宰相秉國。論斷國事。臺諫特繩愆糾違而已。大臣六卿侍從之臣。擧請勿罪。則國是在此。而臺諫獨非之。可謂公論乎。且罪敢言之士。孰能忘身而殉國乎。權,李反駁安瑭。指爲誤國。自是朝野之士。喪膽畏縮。以言爲諱。安璐己卯黨籍

應敎李彥浩啓曰。臣爲試官。見一擧子對策。以臺諫請罪朴祥等。爲自失職事。是儒生之妄議。所當棄而反取之。甚不可也。

正言趙光祖。斥臺諫反罪言事人之罪。盡遞兩司。自是朝論各立。

直提學金安老發兩是之論曰。光祖爲言路扶植。權,李爲宗社請罪。俱未爲非云云。當時廷議。互相是非。時議以爲權,李實出於妬才仇善。彥浩之諂附。安老之兩是。皆得罪萬世公論。及至金淨朴祥蒙宥立朝。則彥浩,敏手出爲外任。荇見罷。

長城守儼,崇善正灇,詩山正正叔,江寧副正祺等。聯章言朴祥等不可罪。上曰。朴祥等被罪後。絶無進言者。今可以張士氣也。遂命釋。是非稍定。群奸屛黜。上特命朴祥,金淨給牒敍用。國朝寶鑑

正言趙光祖啓曰。金淨,朴祥。當求言而進言。其言雖若過當。不用而已。何復罪之。臺諫請罪。至發禁郞而拿致。爲臺諫者。能開言路。可謂盡職也。朴祥等事。宰相雖或請罪。臺諫則當救解。以廣言路。而反自毀言路。大失其職。臣今爲正言。豈敢與失職臺諫同事乎。不可相容矣。請罷兩司。復開言路。上曰。金淨,朴祥。論人所不得言。故臺諫請罪。盡遞則過矣。豈不可相容乎。又啓曰。金淨,朴祥所言之事。雖不當矣。然其疏置而不問。助言之德。彰著矣。宰相亦知上不用其言。而不論是非。臺諫雖請罪之。陷君於不義。以成拒諫之漸。累聖德於萬世。如此之後。國家雖有大事。豈敢求言乎。雖求之。誰敢言乎。外方草萊之人慾言事者。路聞朴祥,金淨等事而止。治世安有此事。其時臺諫。尙皆在職。臣豈與相容乎。趙文正靜菴集

大司憲趙光祖啓曰。愼氏復立之議。朴祥,金淨至於上疏。亦是正論。其時議者。欲置之大罪。此等事皆小人所藉口者也。士林之禍根。潛伏於此。聖上不可不知。而亦不可不言於元子也。

朴祥,金淨。上疏請復愼氏正坤位。朝議爲非。請拿鞫。事將不測。先生獨力爭曰。愼氏固不可復。疏中所論。亦大有理。不宜加罪。以塞言路。二公由是得免。李文純退溪撰靜菴行狀

訥齋於己卯。有先見遠引之識。當群奸用事之日。超然不怵於禍福。終爲元祐完人。李文純退溪集

上之初立。迫於勳臣。廢正妃愼氏。及章敬王后之薨。朴祥,金淨抗疏請復。大憲權敏手,大諫李荇等。詆以妄言請罪。公斥臺諫之誤。臺諫因此攻公。然物論是公。臺諫竟被劾遞。李文成栗谷撰安貞愍公瑭神道碑

十三歲。入學。訥齋朴先生。時爲學官。深加嘆賞曰。他日必爲國器。栗谷撰李上舍夢奎行狀

朴訥齋祥。居廬於光州。金湜老泉往陳亡命之由。訥齋曰。袞。小人之雄。處事奸巧。使人主蠱惑。不自覺其端倪。豈可居中用事。致人相窺而議己也。公悔恨喪心。卽定一死。遂至自盡。八賢傳

朴祥,金淨。上疏極論朴元宗等劫制君父。放逐國母。天下萬世之罪人也。又言不可以妾爲妻之義。請復愼氏。非徒正當初處置之失。蓋欲防禍於未然。李廷馣東關雜記

中宗大王。入承大統。夫人愼氏。正位坤極。受臣民之賀。廟社有主。而元勳朴元宗等。不顧大義。祗爲身謀。脅持君父。終至廢斥。是無異於脅其父黜其母也。臣以爲愼氏於地下。目不必瞑。魂不必朽矣。金淨,朴祥。君子人也。疏論元宗脅迫之罪。愼氏位號之復。其言森嚴直截。光明正大。至今讀之。懍懍有生氣。而當時時議矛盾。扞格不行。臣竊痛之。殿下試取此疏。循覽上下。則可想其時事矣。當初愼妃之請廢也。上曰。糟糠之妻。何以爲之。中廟之眷戀不忍捨之意。可見矣。今此追復。豈非繼志事乎。肅廟戊寅。縣監申奎疏。◑顯廟壬子。因吏議李端夏疏。命愼氏神主。時在外裔家。貧甚廢祀。移奉愼家直孫。愼守勤五世孫縣令禧家。給祭需。置守塚七戶。◑肅廟戊寅。立祠。命下御製詩曰。昔在元妃配至尊。建春夜出國人冤。惻怛那無追復意。奈玆不識聖心存。又曰。爲創新祠祭愼氏。千秋不替太常祀。義起本由尊奉心。傍人何必證經史。◑英廟己卯。以愼妃復位事。詢於大臣。入告大妃。命百官獻議。敎曰。五百人之議無參差。可見人情之所同。郞命禮曹。擧復位儀節。

尋得見於朴訥齋。則言論之激勵。動息之整肅。又有以動人者。不待言傳口授。而有以啓發其良心焉。金文正河西集

金梅月堂時習悅卿詩文散失。十不存一。朴訥齋與李陰崖。耔次野前後裒印。行於世。栗谷撰梅月堂集序

天使熊化。見訥齋集中梅邊獨立天將暮。月下孤吟夜欲移之句。又赤心同奮丙寅年。希古人能擁帝宣。拂袖不辭攜義檄。堂堂忠勇薄秋天之詩曰。可謂兼得董仲舒之文章。文天祥之正氣。東槎錄

朴訥齋。其可謂群鷄一鶴。獨立寡和。權撥沖齋集

金淨,朴祥。先進讜議。雖被忌克者媒孼其間。而代有善人。跲而復起。趙文烈重峯丙戌封事

林百齡惡諡之加。幾滅儒林。中學一會。畏不秉筆。朴淳視性命猶鴻毛。惟以安國家定社稷爲事。抗章排雲。不愛其死。蓋淳父兄師友。親見士禍。故慨憤有素。勠力除姦。疏中自註曰。淳之叔父祥。力護善人。而終身被斥。勁直之氣。夙有家風。慷慨之志。植立已久矣。

忠州朴氏譜。自高麗副正英。八世而有曰蘇。始仕本朝。爲殷山郡事。是生智興。成均進士。是生祐。生員壯元。明經及第。官至右尹。號六峯。其兄祥。世稱訥齋先生。爲己卯名賢。宋文正尤菴撰思菴神道碑

公倜儻有大志。北門禍作。一時士類。無所依歸。公悉爲經紀。故金世弼,李耔,李延慶。俱往依之。醒翁識小錄

己卯之際。訥齋,沖菴。詩尙盛唐。文尙西京。如金承旨絿,大柔號自菴奇典翰遵子敬號服齋與其儕輩。皆以訥齋,沖菴爲師友。裨官雜記

朴訥齋體不逾中人。而可以托六尺之孤。金潛谷堉名臣言行錄

公性簡抗少許可。嫉惡之心。出於天性。以此不容於朝。雖至屢黜。終不改也。貞於陽川。搆逍遙堂。遍求一時名作。以題懸。公詩有半山排案俎。秋壑闢樽盂之句。貞知其譏己。遂撤而焚之。丙辰丁巳錄

先生母夫人徐氏。歸寧南平之路。宿於井邑川原店。店在長城笠巖之下。是夜夢。笠巖墜下。聲若巨雷。以裙受之有娠。明年甲午。先生生。狀貌端正。神彩英明。因以店名命小字。家乘○或雲以巖名名之。燕山納羅州牛夫里之女而嬖之。牛夫里。以賤人之子。恃恩恣橫。掠人婦女。奪人田園。朝野患之。無有正其罪者。丙寅秋。先生以全羅都事。杖殺於錦城館。自度不得免禍。待命上京。有貓自大路而入小路。彷徨若指路。先生異之。遂從小路行。燕山聞牛夫里死。卽命拿來。金吾郞從大路。與之相違。會中廟反正。得免慘禍。

南趎遭讒。先生抵書方伯曰。名者。猜疾之摽的。執弓抽矢者。無強弱。自古皆然。而湖南尤甚。

王陽明守仁文字。東來未久。東儒莫知其爲何等語。先生與金十淸。世弼公碩見其傳習錄。斥謂禪學。有酬唱三絶。先生詩。有曰卻恐人驚異所云之句。而餘皆逸。十淸和詩曰。紫陽人去斯文喪。誰把危微考舊聞。學蹈象山多病處。要君評話復云云。

金十淸結屋於忠州知非川上。先生時補忠州。爲經營之。屋形如工字。兩邊爲寢室。中廳爲講學之所。時經己卯斬伐之禍。以學爲諱。而惟先生常往來工字堂。與十淸,慕齋。金安國國卿講道彌篤。敎誨後學。時慕齋在驪江。與忠相近。每春。先生親往驪州。見州牧李希輔。安分受官糶二百石。船運分饋二公及學徒。及秋。又載米自糴。歲以爲常。不以祿米直餉。蓋遠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