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四部叢刊本)/卷第九

卷第八 論語 卷第九
魏 何晏 集解 景長沙葉氏觀古堂藏日本正平刊本
卷第十

論語陽貨第十七  何晏集解九卄四章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孔安國曰陽貨

陽虎也季氏家臣而專魯國之政欲見孔子使仕也歸孔子

孔安國曰欲使徃謝故遺孔子豚也孔子時其亡

也而徃拜之遇諸塗孔安國曰塗道也於道路

與相逄也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

其寳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

馬融曰言孔子不仕是懷寳也知國不治而不為政是迷邦

從事而亟失時可謂智乎曰不可

孔安國曰言孔子拪拪好從事而數不遇失時不為有智也

月逝矣歳不我與馬融曰年老嵗月巳徃當急仕

孔子曰諾吾將仕矣孔安國曰以順辭免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逺也孔安國曰

君子慎所習也子曰唯上智與下愚不移

孔安國曰上智不可強使為𢙣下愚不可使強賢也子之武

城聞絃歌之聲孔安國曰子游為武城宰夫子

莞爾而𥬇莞爾小𥬇貌曰割鷄焉用牛

孔安國曰言治小何湏用大道子游對曰昔者

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

人小人學道則易使孔安國曰道禮樂也樂以

和人人和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孔安國曰從行者也

偃之言是也前言戱之耳孔安國曰戱以

治小而用大道公山不擾以費畔召子欲

孔安國曰不擾為季氏宰與陽虎共執季桓子而召孔子也

子路不恱曰未之也巳何必公山

氏之之也孔安國曰之⿺辶商也無可之則止耳何必公山氏

⿺辶商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

用我者吾其爲東周乎興周道於東方故曰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對曰能

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

恭寛信敏惠恭則不侮孔安國曰不見侮慢

寛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

孔安國曰應事疾則多成功也惠則足以使人

佛肹召子欲徃孔安國曰晉大夫趙簡子之邑SKchar

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

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不入其國

佛𦙝以中牟叛子之徃也如之何

子曰然有是言曰不曰堅乎磨而

不磷不曰白乎𣵀而不緇孔安國曰磷薄

也𣵀可以染皂者言至堅者磨之而不薄至白者染之𣵀不黒君子

雖在濁亂濁亂不能汚也吾豈匏𤓰也哉焉能

繋而不食匏瓠也言瓠匏𤓰得繋一處者不食故也吾自

食物當東西南北不得如不食之物繋滯一處也子曰由

也汝聞六言六蔽矣乎六言六蔽下六事謂

仁智信直勇剛也對曰未也居吾語汝

國曰子路起對故使還坐也好仁不好學其蔽

也愚孔安國曰仁者愛物不知所以裁之則愚好知不

好學其蔽也蕩孔安國曰蕩無所適中也好信

不好學其蔽也賊孔安國曰父子不知相爲隱之

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

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

也狂孔安國曰狂妄抵觸人子曰小子何莫

學夫詩苞氏曰小子門人也詩可以興孔安國曰

興引譬連類可以𮗚鄭玄曰𮗚觀風俗之盛衰可以

孔安國曰羣居相切磋也可以怨孔安國曰怨刺上政

邇之事父逺之事君孔安國曰邇近也

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子謂伯魚曰

女為周南邵南矣乎人而不為周

南邵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

曰周南邵南國風之始淑女以配君子三綱之首王教之端故人而

不為如向牆而立子曰禮雲禮雲玉帛雲

乎哉鄚玄曰玉珪璋之屬帛束帛之屬言禮非伹崇此玉帛而

巳所貴者乃貴其安上治民也樂雲樂雲鍾皷雲

乎哉馬融曰樂之所貴者移風易俗非謂鍾皷而巳也

曰色厲而內荏孔安國曰荏柔也謂外自矝厲而內

柔佞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

孔安國曰為人如此猶小人之有盜心穿穿壁窬窬牆之也

子曰郷原德之賊也周生烈曰所至之郷輙原

其人情而為巳意以待之是賊亂德者也一曰郷向也古字同謂人

不能剛毅而見人輙原其趣向容媚而合之言此所以賊德也

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馬融曰聞之於道路

則傳而說子曰鄙夫可與事君哉

國曰言不可與事君其未得之患得之患得之者

患不能得之楚俗言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

無所不至矣鄭玄曰無所不至者言邪媚無所不為也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

亡也苞氏曰言古者民疾與今時異也古之狂也

苞氏曰肆極意敢言也今之狂也蕩孔安國曰

蕩無所據古之矝也㢘馬融曰有㢘隅也今之

矝也忿戾孔安國曰𢙣理多怒古之愚也直

今之愚也詐而巳矣子曰𢙣紫之

奪朱孔安國曰朱正色紫間色之好者𢙣其邪好而奪正色

𢙣鄚聲之亂雅樂苞氏曰鄚聲滛聲之哀者𢙣其

奪雅樂也𢙣利口之覆邦孔安國曰利口之人

多言少實苟能恱媚時君傾覆其國家也子曰予欲無

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

言之為益少故欲無言也子曰天何言哉四

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孺悲

欲見孔子孔子辭之以疾將命者

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孺悲魯人也孔

子不欲見故辭以疾為其將命者不知巳故歌令將命者悟所以令

孺悲思也宰我問三年之䘮期巳久矣

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

為樂樂必崩舊糓既沒新糓既升

鑚燧改火期可巳矣馬融曰周書月令有更火

春取榆栁之火夏取𬃷杏之火季憂取乗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

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鑚火各異木故曰改火也子曰食

夫稻也衣夫錦也於女安乎曰安

之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䘮食

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

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孔安國曰旨羙也責其無

仁於親故再言女安則為之SKchar我出曰予之不

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

馬融曰子生未三嵗爲父母所懐抱也夫三年之

䘮天下之通䘮也孔安國曰自天子達於庶人

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國曰言子之於父母欲報之德昊天罔極而予也有三年之愛也

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不有愽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巳

無所據樂善生滛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

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

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子

貢問曰君子亦有𢙣乎子曰有𢙣

𢙣稱人之𢙣者苞氏曰好稱說𢙣所以為𢙣也

𢙣居下流而訕上者孔安國曰訕謗毀也𢙣

勇而無禮者𢙣果敢而窒者馬融曰窒

窒塞曰賜也亦有𢙣也𢙣徼以為

智者孔安國曰徼抄也抄人之意以為巳有𢙣不遜

以為勇者𢙣訐以為直者苞氏曰訐謂政

發人之隂私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

飬也近之則不遜逺之則怨子曰

年四十而見𢙣焉其終也巳鄭玄曰年

在不惑而爲人所𢙣終無善行也

論語微子第十八   何晏集解九十一章

微子去之箕子爲之奴比於諌而

馬融曰微箕二國名子爵也微子紂之庶兄箕子比干紂之諸

父也微子見紂無道早去之箕子詳狂為奴比干以諌而見殺也

孔子曰殷有三仁焉仁者愛人三人行各異而

同稱仁以其俱在憂亂寧民也栁下惠爲士師

國曰士師典獄之官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

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徃而不三黜

孔安國曰苟直道以事人所至之國俱當復三黜枉道而

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齊景公待

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

之間待之孔安國曰魯三卿季氏為上卿㝡責孟氏為下

卿不用事言待之以二者之間曰吾老矣不能用

也孔子行以聖道難成故雲老矣不能用齊人歸

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

孔安國曰桓子季孫斯也使定公受齊之女樂君臣相與𮗚之

廢朝禮三日也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之

孔安國曰接輿楚人也詳狂而來歌欲以感切孔子曰鳯

兮鳯兮何德之衰也孔安國曰比孔子於鳯鳥

也鳯鳥待聖君而乃見非孔子周行求合故曰哀之也徃者

不可諌也孔安國曰巳徃所行不可𣸪諫止來者

猶可追也孔安國曰自今以來可追自止避亂隱居

而巳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安國曰巳而

者言丗亂巳甚不可𣸪治再言之者傷之甚也孔子下欲

與之言趨而避之不得與之言

曰下下車也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

之使子路問津焉鄭玄曰長沮桀溺隱者也耜廣

五寸二耜為耦津濟渡處長沮曰夫執輿者為

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

對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馬融曰言數周流自

知津處也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爲誰曰

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

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

易之孔安國曰淊滔者周流之貌也言當今天下洽亂同空舎

⿺辶商彼故曰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避人之

士豈若從避丗之士哉士有避人之法有避

丗之法長沮桀溺謂孔子為士從避人之法也巳為士則從避丗之

耰而不輟鄭玄曰耰覆種也輟止也覆種不止不以

津告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為其不達

巳意而便非巳也曰鳥獸不可與同羣也

孔安國曰隱居於山林是與鳥獸同羣吾非斯人之

徒與而誰與孔安國曰吾自當與此天下人同羣安能

去人從鳥獸居乎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孔安國曰言凡天下有道者丘皆不與易之巳大而人小故也

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苞氏曰丈

人老者也蓧竹器名也子路問曰子見夫子

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糓不分孰

為夫子苞氏曰丈人曰不勤勞四體不分殖五糓誰為夫子

而索之耶植其杖而芸孔安國曰植𠋣也除草曰芸

子路拱而立未知所以荅也止子路宿殺

雞爲𮮐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

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

反見之至則行矣孔安國曰子路反至其家丈人

出行不在子路曰不仕無義鄭玄曰㽞言以語丈

人之二子也長㓜之節不可廢也君臣

之義如之何其可廢也孔安國曰言女知父

子相飬不可廢反可廢君臣之義耶欲㓗其身而亂

大倫苞氏曰倫道也理也君子之仕也行其

義也道之不行也巳知之矣苞氏曰言

君子之仕所以行君臣之義也不自必道得行孔子道不見用自巳

知之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

張栁下惠少連逸民者節行超逸者包氏曰此七人

皆逸民之賢者也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

身者伯夷叔齊與鄭玄曰言其直巳之心不入庸

君之謂栁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

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巳矣孔安國曰

伹能言應倫理行應思慮若此而巳謂虞仲夷逸隱

居放言苞氏曰放置也置不𣸪言丗務也身中清

廢中𫞐馬融曰清純㓗也遭丗亂身廢棄以免患合於𫞐也

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馬融曰亦不必

進亦不必退唯義所在大師摯⿺辶商齊亞飯干

⿺辶商孔安國曰亞次也次飯樂師也摯干皆名也三飯

⿺辶商蔡四飯缺⿺辶商𥘿苞氏曰三飯四飯樂章名

也各異師繚缺皆名鼔方叔入於河苞氏曰鼓擊鼓

者方叔名也入謂居其河內也播鞀武入於漢

國曰播猶揺也武名也少師陽擊磬襄入於

孔安國曰魯哀公時禮毀樂崩樂人皆去陽襄皆名周公

語魯公孔安國曰魯公周公之子伯禽封於魯曰君

子不施其親孔安國曰施昜也不以他人易其親也

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孔安國曰以用也怨不見

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母求𬾨

於一人孔安國曰大故謂𢙣逆之事周有八士

伯達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

隨季騧苞氏曰周時四乳得八子皆爲顯士故記之


論語卷第九經一千六百五十 字注一千七百七十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