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經要集卷第四

入道部第四(此有四緣)

編輯

  述意緣 欣厭緣 出家緣 引證緣。

  述意緣第一

  竊以因緣假有。眾生之滯根。法本不然。至人之妙理。是以三界六趣。造業障而自迷。八解十智。尊歸宗而虛豁。所以能仁大師。隨緣布教。愍焰宅之既焚。傷欲流之永霧。托白淨之宮。現黃金之色。居茲三惑。示畫篋之非真。出彼四門。厭浮雲之易滅。自嗟人代漂忽若此。於是天王捧白馬而逾城。給使持寶冠而詣闕。脫屣尋真。其於斯矣。雖復奏代簫史。周時子晉。許由洗耳於箕山。莊周曳尾於濮水。方茲去俗。何其蔑哉。致使慕其德者。斷惡以立身。欽其風者潔己而修善。毀形以成其志。故棄鬚髮美容。變俗以會其道。故去輪王華服。雖形闕奉親。而內懷其孝。禮乖事主。而心戢其恩。澤被怨親。以成大順。福沾幽顯。豈拘小違。上智之人。依佛語故為益。下凡之類。虧聖教故為損。懲惡則濫者自新。進善則通人感化。所以仙林始抽簪之地。禪河起苦行之跡。沐金軀之淨水。游道場之吉樹食假獻糜。座因施草。於是十力智圓。六通神足。魔兵席捲。大覺道成也。

  欣厭緣第二

  如文殊問經雲。佛告文殊師利。一切諸功德不與出家心等。何以故。住家者無量過患故。出家者無量功德故住家者有障礙。出家者無障礙。住家者是塵垢處。出家者是無塵垢處。住家者溺欲淤泥。出家者出欲淤泥。住家者隨愚人法。出家者遠愚人法。住家者不得正命。出家者得其正命。住家者是憂悲惱處。出家者是歡喜處。住家者是結縛處。出家者是解脫處。住家者是傷害處。出家者非傷害處。住家者有貪利苦。出家者無貪利苦。住家者是憒鬧處。出家者是寂靜處。住家者是下賤處。出家者是高勝處。住家者為煩惱所燒。出家者滅煩惱火。住家者常為他人。出家者常為自身。住家者以苦為樂。出家者出離為樂。住家者增長棘刺。出家者能滅棘刺。住家者成就小法。出家者成就大法。住家者無法用。出家者有法用。住家者為三乘毀訾。出家者為三乘稱嘆。住家者不知足。出家者常知足。住家者魔王愛念。出家者令魔恐怖。住家者多放逸。出家者無放逸。住家者為人僕使。出家者為僕使主。住家者是黑暗處。出家者是光明處。住家者增長憍慢處出家者滅憍慢處。住家者少果報。出家者多果報。住家者多諂曲。出家者心質直。住家者常有憂苦。出家者常懷喜樂。住家者是欺誑法。出家者是真寂法。住家者多散亂。出家者無散亂。住家者是流轉處。出家者非流轉處。住家者如毒藥。出家者如甘露。住家者失內思惟。出家者得內思惟。住家者無歸依處。出家者有歸依處。住家者多有嗔恚。出家者多行慈悲。住家者有重擔。出家者舍重擔。住家者有罪過。出家者無罪過。住家者流轉生死。出家者有其齊限。住家者以財物為寶。出家者以功德為寶。住家者隨流生死。出家者逆流生死。住家者是煩惱大海。出家者是大舟航。住家者為纏所縛。出家者離於纏縛。住家者為國王教誡。出家者為佛法教誡。住家者伴侶易得。出家者伴侶難得住。家者傷害為勝。出家者攝受為勝。住家者增長煩惱。出家者。出離煩惱。住家者如住刺林。出家者出刺林。文殊師利。若我毀呰住家。讚歎出家。言滿虛空說猶無盡。此謂住家過患出家功德也。

  又涅槃經雲。在家迫迮猶如牢獄。一切煩惱因之而生。出家寬廓猶如虛空。一切善法因之增長。在家之人內則憂念妻兒。外則王役驅馳。若富貴高勝則放逸縱情。貧苦下賤則飢寒失志。公私擾擾晝夜孜孜。眾務牽纏何暇修道。

  又郁伽長者經雲。在家之人多諸煩惱。父母妻子恩愛所繫。常思財色貪求無厭。少得守護。多諸憂慮。流轉六趣違離佛法。當作怨家惡知識想。應厭家活生出家心。無有在家修集無上菩提之道。皆因出家得無上道。

  又出家功德經雲。若放男女奴婢人民出家。功德無量。譬天下滿中羅漢百歲供養。不如有人為涅槃故。一日一夜出家受戒功德無量。又如起七寶塔高至三十三天。不如出家功德。又大緣經雲。以一日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墮三惡道。又僧祇律雲。以一日夜出家修梵行者。離六百六千六十歲三塗苦。又出家功德經雲。若為出家。苦作留礙抑制此人。即斷佛種諸惡集身。猶如大海。現得癩病。死入黑闇地獄無有出期。又迦葉經雲。爾時大王太子聞出家功德甚深。並皆發心出家已。四天下中無一眾生在家者。皆悉發心願求出家。彼諸眾生既出家已。不須種殖其地。自然生諸糠米。諸樹自然生諸衣服。一切諸天供侍給使。又佛藏經雲。當一心行道隨順法行。勿念衣食。有所須者。如來白毫相中一分。供諸末代一切出家弟子。亦不能盡。又賢愚經雲。如百盲人有一明醫。能理其目一時明見。又有百人罪應挑眼。一人有力能救其罪。令不失目。此之二人福雖無量。猶不如聽人出家。及自出家其德弘大。

  出家緣第三

  初欲出家。依律先請二師。一是和上。二是阿闍梨(請法如律)薩婆多論雲。若先請和上。受十戒時。和上不現前不得十戒。若聞知死受戒不得。若不聞死受戒得成。闍梨應同。又清信士度人經雲。若欲剃髮。先於落髮處香湯灑地。周圓七尺內。四角懸幡安一高座。擬出家者坐。復施二勝座擬二師坐。欲出家者著本俗服。辭拜父母尊親等訖。口說偈言。

  流轉三界中  恩愛不能脫

  棄恩入無為  真實報恩者

  說此偈已脫去俗服。善見論雲。應以香湯洗浴。除白衣氣。度人經雲。雖著出家衣。止得著泥洹僧及僧祇支。未得著袈裟。入道場時。應來至和上前胡跪。和上應生兒想。不得生惡賤心。弟子於師應生父想。尊重供養。和上為種種說法誡勖其心已。來向闍梨前坐。善見論雲。以香湯灌頂上。說偈贊雲。

  善哉大丈夫  能了世無常

  舍俗趣泥洹  希有難思議

  說此偈已。教禮十方佛竟。復說偈贊雲。

  歸依大世尊  能度三有苦

  亦願諸眾生  普入無為樂

  說此偈已。然後闍梨乃為剃髮。度人經雲。為剃髮時。傍人為誦出家唄雲。

  毀形守志節  割愛無所親

  棄家弘聖道  願度一切人

  與剃髮時。當頂留五三發。來至和上前胡跪。和上問言。今為汝除去頂發許不。答言好。然後和上為著袈裟。當正著時。依善見論復說偈贊雲。

  大哉解脫服  無相福田衣

  披奉如戒行  廣度諸眾生

  依度人經雲。既著袈裟已禮佛。行道道俗從後繞三匝已。復自說偈。生慶荷意雲。

  遇哉值佛者  何人誰不喜

  福願與時會  我今獲法利

  行道匝已。又禮大眾及二師竟。然後在下行坐。受六親拜荷。出家離俗意心懷歡喜。父母諸親皆為作禮。悅其道意。應中前剃髮最好。令及得齋。依毗尼母論雲。剃髮著袈裟已。然後和上為受三歸五戒等(自外法用不可具述臨時斟酌生善彌勝)

  引證緣第四

  如雜寶藏經雲。昔有一婦女端正殊妙。於外道法中出家修道。時人問言。顏貌如是應當在俗。何故出家。女人答言。如我今日非不端正。但以小來厭惡淫慾。今故出家。我在家時。以端正故早蒙處分。早生男兒。兒遂長大端正無比。轉覺羸損如似病者。我即問兒病之由狀。兒不肯道。為問不止。兒不獲已而語母言。我止不道恐命不全。正欲具道無顏之甚。即語母言。我欲得母以私情慾。以不得故。是以病耳。母即語言。自古已來何有此事。復自念言。我若不從兒或能死。今寧違理以存兒命。即便喚兒欲從其意。兒將上床地即劈裂。我子即時生身陷入地獄。我即驚怖以手挽兒。捉得兒發。而我兒發。今日猶故在我懷中。感切是事。是故出家。

  又智度論雲。佛法中出家人。雖破戒墮罪。罪畢得解脫。如優缽羅華比丘尼本生經中說。佛在世時此比丘尼。得六神通獲阿羅漢果。入貴人舍常贊出家法。語諸貴人婦女言。姊妹可出家。諸貴婦女言。我等少壯容色盛美。持戒為難。或當破戒。比丘尼言。破戒便破但出家。問言。破戒當墮地獄。云何可破。答言。墮地獄便墮。諸貴婦女笑之言。地獄受罪云何可墮。比丘尼言。我自憶念。本宿世時作戲女。著種種衣服而說雜語。或時著比丘尼衣。以為戲笑。以是因緣故。迦葉佛時作比丘尼。自恃貴姓端正。心生憍慢而破禁戒。故墮地獄受種種罪。受罪畢竟值釋迦牟尼佛。出家得阿羅漢道。雖復破戒可得道果。複次如佛在只桓。有一醉婆羅門。來到佛所求作比丘。佛敕阿難與剃頭著法衣。醉酒既醒。驚怖己身忽為比丘。即便走去。諸比丘問佛。何以聽此醉婆羅門作比丘。佛言。此婆羅門無量劫中。都無出家心。今因醉故暫發微心。以此因緣故後當出家得道。如是種種因緣。出家之利功德無量。以是故白衣雖有五戒。不如出家功德大也。

  又雜寶藏經雲。昔盧留城有優陀羨王。聰明解達有大智慧。有一夫人名曰有相。端正少雙兼有德行。王甚愛敬。時彼國法諸為王者。不自彈琴。爾時夫人在於曲室共王歡戲。自恃王寵。遣王彈琴自起為舞。初舉手時。王素善相。睹見夫人死相已現。計其餘命不過七日。王即舍琴慘然長嘆。夫人白王。受王恩寵。敢於曲室求王彈琴。自起為舞用為歡樂。有何不適舍琴長嘆。願王告語。王不肯答。慇勤不已王以實答。夫人聞之甚懷憂懼。即白王言。我聞石室比丘尼說。若能信心出家一日。必得生天。我欲出家願王聽許以不。王愛情重。語夫人言。至六日頭當聽汝去。不相免意遂至六日。至已語夫人。汝有善心求是出家。若得生天必來見我。我乃聽去。作是誓已。夫人許可便得出家。受八戒齋。即於其日。飲石蜜漿腹中絞結。至七日旦即便命終。乘是善緣得生天上。憶本誓故來詣王所。光明熾盛遍照王宮。時王問言。汝為是誰。天即答言。我是王婦有相夫人。王喜白言。願來就坐。天答之言。我今觀王臭穢叵近。但以先誓故來見王。王聞是已心開意解。而自嘆言。今彼天者本是我婦。出家一日便得生天。神志高遠而見鄙賤。我今何故而不出家。我曾聞說。天一爪甲直一閻浮提地。我此一國何足可貪。作是語已舍位與子。出家修道得阿羅漢。又智度論偈雲。

  孔雀雖有色嚴身  不如鴻鶴能遠飛

  白衣雖有富貴力  不如出家功德深

  又雜譬喻經雲。昔者兄弟二人居勢富貴資財無量。父母終亡無所依仰。雖為兄弟志念各異。兄好道議弟愛家業。其弟見兄不親家業。恆嫌恨之。共為兄弟父母早終。勤念生活。反棄家業追逐沙門。聽受佛經。沙門豈能與汝衣食財寶耶。家轉貧困財物日耗。人所嗤笑懈廢門戶。繼續父母乃為孝耳。兄報之曰。五戒十善供養三寶。以道化親乃為孝耳。道俗相反自然之願。道之所樂俗之所惡。俗之所珍道之所賤。智愚不同謀猶明冥。是故慧人去冥就明。以道致真卿今所樂苦惱之偽。豈知苦辛。其弟含恚俾頭不信。兄見如是便謂弟曰。卿貪家事以財為貴。吾好經道以慧為珍。今是舍家歸命福田。計命寄世忽若飛塵。無常卒至為罪所纏。是故舍世避欲就安。弟見兄意志趣道義。寂然無報。兄則去家作沙門。夙夜精進坐禪思惟。行合經法成道果證。弟聞此言嗔恚更盛。弟貪家業未曾為法。其後壽終墮於牛中。肥盛甚大賈客買取。載鹽販之往還數回。牛遂羸頓不能復前。上阪困頓躄臥不起。賈人撾打搖頭才動。時兄遊行飛在虛空。遙見其弟便謂之曰。弟居田宅今為所在。而自投身墮牛畜中。即以威神照示本命。即自識知淚出自責。由行不善慳貪嫉妒。不信佛法輕慢聖眾。不信兄語抵突自用。故墮牛中疲頓困劣。悔當何逮。兄知心念愴然哀傷。即為牛主說其本末。賈人聞之便以施與。即將牛去送至寺中。使念三寶。飯食隨時。其命終盡得生忉利天。時眾賈客各自念言。我等治生不能施與。不識道義死亦恐然。便共出舍捐其妻子。棄所珍玩行作沙門。精進不懈皆亦得道。由是觀之。世間財寶不益於人。奉敬三尊修身學道。世世獲安。

  又付法藏經雲。昔尊者羅漢闍夜多。將諸弟子詣德叉屍羅城。到其城已慘然不悅。小復前行。路見一烏欣然微笑。弟子白師。願說因緣。尊者答曰。我初至城。於城門下見一鬼子飢急語我。我母入城為我求食。向與母別來經五百歲。飢虛睏乏命將不遠。尊者入城若見我母。道我辛苦願語早來。我始入城。便見彼母具說子意。鬼母答我。吾入城來經五百歲。未曾能得一人涕唾。我既新產氣力羸劣。設得少唾諸鬼奪我。今值一人遇得少唾。欲得出城共子分食。門下多有大力鬼神。畏不敢出。唯願尊者送我出城。我即將出令共子食。我即問鬼。生來幾時。鬼答我言。吾見此城七反成壞。我聞鬼言。悲嘆生死受苦長遠。是以慘然。時彼烏者。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有佛出世號毗婆屍。我於爾時為長者子。欲得出家。是時出家必得羅漢。父母不聽強為娉妻。既得妻已復求出家。父母語我。若生一子乃當相放。我尋受教後生一男。至年六歲我復欲去。父母教兒求抱我腳啼哭而言。父若舍我誰見養活。先當殺兒然後可去。我時見已起愛染心。即語子言。吾為汝故不復出家。由彼兒故。從是以來九十一劫。流轉五道未曾得見。今以道眼觀見彼烏乃是前子。愍其愚痴久處生死。是以微笑。以是因緣。若復有人障他出家。此人罪報常在惡道。受極苦痛無得解脫。惡道罪畢。若生人中生盲無目。是故智者若見有人慾出家者。應勤方便勸佐令成。勿作留難。

  又出家功德經雲。昔佛在世時。佛與阿難入毗舍離城。時到乞食。有一王子字鞞羅羨那。與諸婇女在高樓上。共相娛樂。佛聞樂音語阿難言。我知此人卻後七日必當命終。若不出家或墮地獄。阿難聞已即往教化。勸其出家。王子聞勸。於六日中極意受樂。至第七日求佛出家。一日一夜修持淨戒。即便命終生四天王為北天王毗沙門子。與諸婇女受五欲樂。極天之壽滿五百歲。後生忉利為帝釋子。壽天千歲。次生炎摩復為王子。壽二千歲。後生兜率亦為王子。壽四千歲。次生化樂為天王子。壽八千歲。化樂壽盡。復生第六他化自在。為天王子。與諸婇女。所受五欲於下最勝。盡天壽命萬六千歲。如是受樂。於六慾天往來七返。而無中夭。一日出家滿二十劫。不墮惡道。常生天上受福自然。最後人中生富樂家。財寶具足。壯年已過臨老厭世。出家修道成辟支佛。名毗流帝梨。廣度天人不可限量。以是因緣。出家功德無量無邊不可為喻。假使羅漢滿四天下。若有一人一百歲中。盡心供養四事無乏。乃至涅槃各為起塔。花香瓔珞種種供養。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為求涅槃一日一夜出家持戒之功德也。以斯而言。出家之法真可尊貴。不得以少財色貪著俗事。流浪生死自苦其身。

  頌曰。

  三山羽化竟無成  五熱殷憂徒自縈

  併入繁籠處塵館  何如寂慮出危城

  鏡智圓規光且淨  月行馳輪皎復晴

  側徑崎嶇爾回轍  通莊達老豈同征

唄贊部第五(此有三緣)

編輯

  述意緣 引證緣 嘆德緣。

  述意緣第一

  夫褒述之志。寄在詠歌之文。詠歌之文。依乎聲響。故詠歌巧則褒述之志申。聲響妙則詠歌之文暢。言詞待聲。相資之理也。尋西方之有唄。猶東國之有贊。贊者從文以結章。唄者短偈以流頌。比其事義。名異實同。是故經言。以微妙音聲。歌贊於佛德。斯之謂也。昔釋尊入定。琴歌震於石室。婆提揚唄。清響徹於淨居。覺世至音。固無得而稱矣。至於末代。修習極有明驗。是以陳思精想。感魚山之梵唱。帛橋誓願。通大士之妙音。藥練勤行。受法韻於幽只。文宣勵誠。發夢響於齋室。並能寫氣天宮。摹聲淨剎。抑揚詞契。吐納節文。斯亦神應之顯征。學者之明範也。原夫經音為懿。妙出自然。制用可修。而研響非習。蓋所以炳發道聲移易俗聽。當使清而不弱。雄而不猛。流而不越。凝而不滯。趣發只鷲之風。韻結霄漢之氣。遠聽則汪洋以峻雅。近屬則從容以和肅。此其大致也。經稱深遠雷音。其在茲乎。若夫稱讚聯齋。眾集永久。夜緩晚遲。香銷燭揜。睡蓋覆其六情。懶結纏其四體。於是擇妙響以升座。選勝聲以啟軸。宮商唄發動。玉振金反折。四飛哀悅七眾。同迦陵之聲。等神鸞之響。能使寐魂更開。惰情還肅。滿堂驚耳。列席歡心。當爾之時。乃知經聲之為貴矣。

  引證緣第二

  如長阿含經雲。其有音聲五種清淨。乃名梵聲。何等為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徹。四者其音深滿。五者周遍遠聞。具此五者乃名梵音。

  又梵摩喻經雲。如來說法聲有八種。一最好聲。二易了聲。三柔軟聲。四和調聲。五尊慧聲。六不誤聲。七深妙聲。八不女聲。言不漏闕。無得其短者。

  又十誦律雲。為諸天聞唄心喜故。開唄聲也。又毗尼母經雲。佛告諸比丘。聽汝等唄。唄者言說之辭。雖聽言說。未知說何等法。佛言。從修多羅乃至優婆提舍。隨意所說。十二部經復有疑心。若欲次第說文。眾大文多恐生疲厭。若略撰集好辭。直示現義。不知如何。以是因緣具白世尊。佛即聽諸比丘。引經中要言妙辭。直顯其義。爾時有一比丘。去佛不遠。立高聲作歌音誦經。佛聞不聽用此音誦經。有五過患。同外道歌音說法。一不名自持。二不稱眾。三諸天不悅。四語不正難解。五語不巧故義亦難解。是名五種過也。

  又賢愚經雲。昔佛在世時。波斯匿王與兵眾至祇洹邊過。聞一比丘唄聲雅好。軍眾立聽無有厭足。象馬豎耳住不肯行。王與軍眾即入寺看。見唄比丘。形貌矬短醜陋極盛。王不忍看。王即問佛。今此比丘宿作何業得斯果報。佛告王曰。乃往過去有佛出世。號曰迦葉。入涅槃後。機裡毗王。收取捨利慾用起塔。有四龍王化作人形。來到王所問起塔事。為用寶作為用土耶。王即答言。欲令塔大無多寶物。今是土作。令方五里高二十五里。龍白王言。我是龍王故來相問。若用寶作我當佐助。王聞歡喜。龍復語王。四城門外有四泉水。東門泉水取用作塹。變成琉璃。南門泉水取用作塹。變成黃金。西門泉水取用作塹。變成白銀。北門泉水取用作塹。變成白玉。王聞是語倍增歡喜。即立四監各典一相。其三監者作工欲成。一監懈怠工獨不就。王行看見以理呵責。其人懷怨而白王言。此塔太大當何時成。王敕作人。晝夜勤作一時都訖。塔極高峻。眾寶莊嚴極有異觀。其監見已歡喜踴躍。懺悔前過。持一金鈴著塔棠頭。發其願言。令我所生音聲極好一切眾生莫不樂聞。將來有佛號釋迦牟尼。使我得見度脫生死。緣於往昔嫌塔大故。生恆醜陋。由持金鈴懸塔棠頭。乃願見佛。從是以來五百世中極好音聲。今復值佛出家修道。得阿羅漢果。以是因緣。一切眾生。見他作福不應毀呰。後得惡報悔無所及也。

  嘆德緣第三

  如菩薩本行經雲。佛告阿難。我念往昔有一如來出現於世。號曰弗沙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時彼佛在雜寶窟內。我見彼佛心生歡喜。合十指掌翹於一腳。七日七夜。而將此偈讚歎彼佛。而說偈言。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阿難。我以此偈嘆彼佛已。發如是願。乃至彼佛語侍者言。是人過於九十四劫。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我於彼時得受記已。不捨精進增長功德。無量世中。作梵釋天轉輪聖王。以是善業因緣力故。我得四種辯才具足。無有一人能與我論降伏我者。我得成阿耨菩提。乃至轉於無上法輪。

  又涅槃經雲。時迦葉菩薩。即於佛前以偈贊佛。

  憐愍世間大醫王  身及智慧俱寂靜

  無我法中有真我  是故敬禮無上尊

  發心畢竟二不別  如是二心先心難

  自未得度先度他  是故我禮初發心

  又發菩提心論。論主說偈贊佛雲。

  敬禮無邊佛  去來現在佛

  等空不動智  救世大悲尊

  吾師天中天兩行偈(出普曜經)云何得長壽兩行偈(出涅槃經)如來妙色身兩行偈(出勝鬘經)處世界如虛空兩行偈(出超月慧明經)

  大慈哀愍群生  為蔭蓋盲冥者

  開無目使視睇  化未聞以道明

  處世界如虛空  猶蓮華不著水

  心清淨超於彼  稽首禮無上尊

  述曰。漢地流行。好為刪略。所以處眾作唄。多為半偈。故毗尼母論雲。不得作半唄。得突吉羅罪。然此梵唄詞音未審依如西方。出何典誥。答。但聖開作唄。依經贊偈。取用無妨。然關內關外。吳蜀唄詞。各隨所好。唄贊多種。但漢梵既殊。音韻不可互用。至於宋朝。有康僧會法師。本居康國人。博學辯才。譯出經典。又善梵音。傳泥洹唄。聲制哀雅。檀美於世。音聲之學。咸取則焉。又昔晉時有道安法師。集制三科。上經上講布薩等。先賢立制不墜於地。天下法則人皆習行。又至魏時。陳思王曹植字子建。魏武帝第四子也。幼含圭璋。七歲屬文。下筆便成。初不改定。世間術藝無不畢善。邯鄲淳見而駭服。稱為天人。植每讀佛經。輒流連嗟玩。以為至道之宗極也。遂制轉讀七聲升降曲折之響。世之諷誦咸憲章焉。嘗游魚山。忽聞空中梵天之響。清雅哀婉。其聲動心。獨聽良久而侍御皆聞。植深感神理。彌悟法應。乃摹其聲節。寫為梵唄。撰文制音。傳為後式。梵聲顯世。始於此焉。其所傳唄。凡有六契。

  又百緣經雲。昔佛在世時。舍衛城中有諸人民。各自莊嚴作唱伎樂。出城遊戲至城門中。遇值佛僧入城乞食。諸人見佛歡喜禮拜。即作伎樂供養佛僧。發願而去。佛即微笑。語阿難言。此諸人等由作伎樂供養佛僧。緣此功德。於未來世一百劫中不墮惡道。天上人中常受快樂。過百劫後成辟支佛。皆同一號。名曰妙聲。以是因緣。若人作樂供養三寶。所得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故法華經偈雲。

  若使人作樂  擊鼓吹角貝

  簫笛琴箜篌  琵琶鐃銅鈸

  如是眾妙音  盡持以供養

  皆已成佛道

  又菩薩處胎經雲。緊那羅住須彌山北。過小鐵圍有大黑山。亦在十寶山間。無有佛法日月星辰。由昔佈施之力。今居七寶宮殿壽命甚長。此王本人中有大長者興造佛塔。此緊那羅施一剎柱成辦寺廟。復以淨食施於工匠。壽盡作胸臆神。在兩山間。先在人中為大長者。居財無量。有一沙門乞食。婦擎飯施之。乃大嗔怒。云何乞人瞻視我婦。當令此人手腳斷壞。壽終以後受此醜形。八十四劫常無手足。諸天宴會。皆悉與乾闥婆分番。上下天欲奏樂。而其腋下汗流。便自上天。有一緊那羅。名頭婁磨。琴歌諸法實相以贊世尊。時須彌山及諸林樹。皆悉震動。迦葉在座不能自安。五百仙人心生狂醉。失其神足。

  又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雲。爾時大樹緊那羅王。以己所彈琉璃之琴。閻浮檀金花葉莊嚴。善淨業報之所造作。在如來前善自調琴。及餘八萬四千伎樂。是大樹王。當彈此琴鼓眾樂時。其音普皆聞此三千大千世界。是琴音聲及妙歌聲。隱蔽欲界諸天音樂。所有諸山藥草叢林悉皆遍動。如人極醉前卻顛倒須彌破硪湧沒不定。一切凡聖唯除菩薩不退轉者。其餘一切。聞是琴聲及諸樂音。各不自安從坐起舞。一切聲聞放舍威儀誕貌逸樂。如小兒舞戲不能自持。爾時天冠菩薩。語是聲聞大迦葉等。汝諸大德。已離煩惱得八解脫。云何今者各舍威儀。如彼小兒。舉身動舞。於時大德諸聲聞等答言。善男子。我於是中不得自在。如旋嵐大風吹諸樹木。彼無有力能自安持。非彼本心之所欲樂。爾時天冠菩薩語大迦葉。汝今觀是不退菩薩威德勢力。誰見如是。而當不發無上正真菩提道心。琴聲威力皆說法音。八千菩薩得無生忍。

  頌曰。

  玄亮吐清氣  神響徹幽聾

  登台發春詠  高興避希蹤

  乘虛感靈覺  魚山振思童

  摹寫天歌梵  冀布法音同

  哀婉故不下  飄揚數仞中

  比丘歌聲唄  人畜振心鐘

  斯由暢玄句  即感雁游空

  神朝發筌悟  豁爾自靈通

香燈部第六(此有四緣)

編輯

  述意緣 華香緣 然燈緣 懸幡緣。

  述意緣第一

  夫因事悟理。必藉相以導真。瞻仰聖容。賴華香以薦奉。是以寶華颻揚。含綺釆而像紅蓮。名香郁馥。若輕雲而似碧霧。但日舒則夜卷。月生則陰滅。燈之破暗。猶慧之銷障。是以虔躬燈王。克成彌陀之尊。致力續明。遂受定光之號。茅照輕緣。近獲身色之暉。燭施微因。遠受天眼之報。況乃振此大智。開彼勝光者哉。是以育王臨終之日。總造八萬四千之燈。普照八萬四千之塔。兼復神幡飄舉。冀騰翥於大千。珠紫相映。吐輝煥於百億。慧風時動。清升之業有徵。微吹時來。輪王之報無盡也。

  華香緣第二

  如佛說華聚陀羅尼經雲。佛言。若復有人於如來滅度之後。行於曠路見如來塔廟。於一華一燈。若一團泥用塗像前。以用供養。乃至能持一錢施於佛像。為補治故。若以一掬水用灑佛塔。除去不淨。以華香供養。舉足一步詣於塔寺。一稱南無佛。欲使是人墮三惡道百千萬劫。終無是處。

  又正法唸經雲。若有眾生。持戒香塗佛塔。命終生香樂天。與諸天女常相娛樂。從天命終得受人身。生大富家。

  又采華授決經雲。時有羅閱國王。使十餘人常採好華以給王家。後宮貴人一日出城。采華遇佛。發心稽首為禮。心自念言。寧棄身命以華上佛。並散聖眾縱使見害不墮苦痛。便以華散佛及聖眾。卻自歸命一心重禮。佛知其念。甚慈愍之具為說法。諸采華人皆發道意。佛即授決。後當得佛。號曰妙華。時采華人還歸家中。與二親別。我今命盡為王見殺。父母愕然問何罪咎。具答所由。無華貢王必見危命。故辭別耳。二親聞之益以愁戚。發篋視之滿中好華。香徹四面。父母告曰。可以進王。時王大嗔何見不來。將人反縛。罪當棄市。采人見王面色不變。王怪問之。汝等罪過命在當殺。何故不懼。即白王曰。人生有死物成有敗。每以罪法不惜身命。朝來采華值佛供上。以知違令罪當合死。寧以有德而死。不以無德而存。還視華篋續滿如故。皆是如來恩仁所覆。王甚怪之心不信然。故詣佛所問佛是意。佛言。實然。此人至心欲度十方。不惜身命。故取眾華以散佛上。意無想報以得受決。將來成佛。號曰妙華。王大歡喜。解縛悔過自責愚意。不及菩薩唯原其罪。佛言。善哉。能自改者與無過同。

  又百緣經雲。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將諸比丘。著衣持缽將詣乞食。至一巷中。有一婦女。抱一小兒。在巷坐地。時彼小兒。逢見世尊心懷歡喜。從母索華。母即與買。小兒得已。持詣佛所散於佛上。於虛空中變成華蓋。隨佛行住。小兒見已甚大歡喜。發大誓願。以此供養善根功德。使我來世得成正覺。過度眾生如佛無異。爾時世尊。見此小兒發是願已。佛即微笑。從其面門出五色光。繞佛三匝還從頂入。爾時阿難前白佛言。如來尊重不妄有笑。以何因緣今者微笑。唯願世尊。敷演解說。佛告阿難。汝今見此小兒以華散我。於未來世不墮惡趣。天上人中常受快樂。過十三阿僧祇。成辟支佛。號曰華盛。廣度眾生不可限量。是故笑耳。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又百緣經雲。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彼城中豪富長者。皆共聚集。詣泉水上作倡伎樂。而自娛樂。為波羅奈國作花會。時彼會中遣於一人。詣林采波羅奈花作鬘。時採花人送來會所。路見世尊相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心懷歡喜前禮佛足。以改採花散佛而去。還復上樹採花。枝折墮死。命終生忉利天。端正殊妙。以波羅奈花而作宮殿。帝釋問曰。汝於何處造修福業。而來生此。以本因緣具報帝釋。爾時帝釋以偈贊曰。

  身如人金色  照曜極鮮明

  容顏貌端正  諸天中最勝

  爾時天子即說偈答帝釋曰。

  我蒙佛恩德  散以波羅花

  由是善因緣  今得是果報

  爾時天子即共帝釋。來詣佛所。佛為說法。心開意解。破二十億邪見業障。得須陀洹果。心懷欣慶。即於佛前說偈贊佛。

  巍巍大世尊  最上無有比

  父母及師長  功德無有及

  干竭四大海  超越白骨山

  閉塞三惡道  能開三善門

  又雜寶藏經雲。爾時天女說偈曰。

  我昔以花鬘  奉迦葉佛塔

  今生於天上  獲是勝功德

  生在於天中  報得金色身

  又薩婆多論雲。若四方僧地不得作塔。為佛法自為種殖。若僧和合者得。不和合者不得作之。若僧地有種種華。應淨人取。次第與僧隨意供養。不得私取自供養三寶。若華多僧取不盡。若僧和合聽隨意取之。若僧坊內不得起塔作像。以近人臭穢不清淨故。若重閣舍。若經像在下重。不得在上住。若塔地華不得供養僧法。正應供養佛。此華亦得賣取錢。以供養塔用。若屬塔水。以供養塔用。設用有殘。若致功力是塔人者。應賣此水以錢屬塔。不得余用。用則計錢犯罪若塔內無人。設水功力一由僧人。殘水多少。善好籌量用之。

  又文殊問經雲。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諸供養余華用治眾病。其法云何。佛告文殊。華各別咒一百八遍。

  誦佛華咒曰。

  南無佛闥寫冶莎呵。

  般若波羅蜜華咒曰。

  那末柯盧履(民旨反)般若波羅蜜多裔莎呵。

  佛足華咒。

  那莫波陀制點耽鹽莎呵。

  菩提樹華咒曰。

  南無菩提過力龕嵐莎訶。

  轉法輪處華咒曰。

  南無達摩斫柯羅夜莎呵。

  塔華咒曰。

  那莫輸跋邪莎呵。

  菩薩華咒曰。

  南無菩提薩埵野莎呵。

  眾僧華咒曰。

  那莫僧伽野莎呵。

  佛像華咒曰。

  那莫波羅底邪莎呵。

  佛告文殊師利。用此華者。若四眾能信修行。應當早起清淨澡浴漱口。唸佛功德恭敬此華。不以足蹈及跨華上。如法執取安置淨器。若人患寒熱額痛。皆以冷水摩華。以用塗身。若吐痢出血。或腹內煩疼。以漿飲摩華。當服此華飲。若口有瘡。以暖水摩華。含此華汁。若天雨不止。於空閒處以火燒華。令雨即止。若天亢旱。在空閒處以華置水中。復咒冷水更灑華上。天即降雨。若牛馬等本性不調。以華飴之即便調伏。若諸果樹華實不茂。以冷水牛糞。摩取華汁以灌其根。不得踐溺。華實即多。若田中多水苗稼損減。持華為末以散田中。即得滋長。若國中疾病。以冷水摩華塗蠡鼓等。吹擊出聲。聞者即愈。若敵國怨賊欲來侵損。以水摩華在於彼處。用灑散之。即得退散。若於高山有盤石處。眾多比丘。於石上摩華既竟相與禮拜。久後石上自生珍寶(簡要略述余廣依經)

  佛告文殊。一一誦滿一百八遍。此咒章句汝於處處當說。如佛華法余華亦爾。又華嚴經雲。昔人中有香名大象藏。因龍斗生。若燒一丸興大光明。網雲覆上。味如甘露。七日七夜降香水雨。若著身者身則金色。若著衣服宮殿樓閣。亦悉金色。若有眾生得聞此香。七日七夜歡喜悅樂。滅一切病。無有橫抂。遠離恐怖危害之心。專向大慈。普念眾生。我知彼已而為說法。令無量眾生得不退轉。又牛頭栴檀香。從離垢山生。若以塗身火不能燒。

  又百緣經雲。昔佛在世時。迦毗羅衛城中。有一長者。其家巨富財寶無量。不可稱計。生一男兒。容貌端正世所希有。身諸毛孔出栴檀香。從其口出優缽華香。父母見已歡喜無量。因為立字名栴檀香。年漸長大求佛出家。得阿羅漢果。比丘見已而白佛言。此栴檀香宿殖何福。生於豪族身口出香。又值世尊出家得道。佛告比丘。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毗婆屍佛入涅槃後。時有王名槃頭末帝。收其舍利造四寶塔。高一由旬。而供養之。時有長者入佛塔中。見地破落和泥塗治。以栴檀香坌散其上。發願而去。緣是功德從是以來。九十一劫不墮惡道。天上人中身口常香受福快樂。乃至今者。遭值於我出家得道。

  又大莊嚴論雲。佛言。我昔曾聞。迦葉佛時有一法師。為眾說法。於大眾中贊迦葉佛。以是緣故命終生天。於人天中常受快樂。於釋迦文佛般涅槃後百年阿輸迦王時。為大法師得阿羅漢。常有妙香從其口出。時彼法師。去王不遠為眾說法。口中香氣達於王所。王聞香氣心生疑惑。作是思惟。彼比丘者。為和妙香含於口耶。香氣乃爾。作是念已語比丘言。開口漱口。猶有香氣。比丘白王。何故語我張口漱口。時王答言。我聞香氣心生疑故。使張口及以漱口香氣逾盛唯有此香口比丘。余無有香。王語比丘。願為我說。比丘微笑。即說偈言。

  天地自在者  今當為汝說

  此非沉水香  復非華葉莖

  栴檀等諸香  和合能出是

  我生希有心  而作如是言

  由昔贊迦葉  便獲如是香

  彼佛時已合  與新香無異

  晝夜恆有香  未曾有斷絕

  又日雲經雲。香煙不盡放地。得越棄罪。盡五百歲。墮糞屎地獄。何以故。由放恣心故。又夜問經雲。莊嚴供養具。以口吹去灰者。墮優缽羅地獄。傍報作風神王。又要用最經雲。鼻嗅香者。由減香氣無其福德。正報墮波頭摩地獄。未來世鼻根無香味。又日供養經雲。供養時香不合閉者。墮黑糞屎地獄。盡其半劫受罪。得無信慧報。何以故。由起下氣坌香故(右三經雖無目錄並感賢聖授之故別標記之雲爾)

  又三千威儀雲。燒香著佛前。有三事。一易中故香。二當自出香。三當布與人。具香爐有三事。一當先倒去故灰。拾取中香聚一面。二當拭令淨乃著火。還取故香著中。三火著時熾然。不得吹令炭滅。

  然燈緣第三

  如菩薩本行經雲。佛言。我昔無數劫來。放捨身命。於閻浮提作大國王。便持刀授與左右。敕令剜身作千燈處。出其身肉深如大錢。以蘇油灌中。而作千燈。安炷已訖。語婆羅門言。先說經法然後炙燈。而婆羅門為王說偈言。

  常者皆盡  高者亦墮  合會有離

  生者有死

  王聞偈已歡喜踴躍。今為法故以身為燈。不求世榮。亦不求二乘之證。持是功德。願求無上正真之道。發是願已。即時大千世界六種震動。身炙千燈。一切諸天帝釋梵王輪王等。皆來慰問。身炙千燈得無痛耶。頗有悔耶。王答天帝。不以為痛亦無悔恨。若無悔恨何以為證。王便誓言。而我千燈。用求無上之道。審當成佛者。諸瘡即愈。作是語已。身即平復無有瘡槃。帝釋諸天王臣眷屬。無量庶民異口同音。悉贊歡喜。皆行十善。

  如阿闍世王受決經雲。時阿闍世王。請佛食已。佛還祇洹。王與耆婆議曰。佛飯已竟。更復何宜。耆婆言。唯多然燈。於是王即敕。百斛麻油膏。從宮門然至祇洹精舍。時有貧窮老母。見王作此功德。乃更感激。行乞得兩錢。以至油家買油膏。主曰。母人大貧窮。乞得兩錢。何不買食以自連繼。用此膏為。母曰。我聞佛生難值。百劫一遇。我幸逢佛而無供養。今日見王作大功德。雖實貧窮。欲然一燈作後世本。於是膏主喜其至意。與兩錢膏應得二合。特益三合凡得五合。母則往當佛前然之。計此不足半夕。乃自誓言。若我後世得道如佛。膏當通夕光明不消。作禮而去。王所然燈或滅或盡。母所然燈光明特朗。殊勝諸燈通夕不滅。膏又不盡至明朝旦。佛告目連。天今已曉可滅諸燈。目連承教。以次滅燈諸燈皆滅。唯母一燈三滅不盡。便舉袈裟以扇之。燈光益明。乃以威神。引隨嵐風以吹燈。燈更熾盛。上照梵天。傍照三千世界。悉見其光。佛告目連。止止。此當來佛之光明功德。非汝威神所滅。此母宿命。供養百八十億佛。已從前佛受決。務以經法未暇修檀。故今貧窮無有財寶。卻後三十劫。當得作佛。號曰須彌燈光如來至真等正覺。世界無有日月。人民身中皆有大光。光明相照如忉利天。母聞歡喜作禮而去。王問耆婆。我作功德巍巍如此。佛不與我決。此母一燈便與授決。耆婆曰。王所作雖多。心不專一。不如此母注心於佛也。於是後時闍王以至誠心。奉獻油華供養佛故。佛便授王決曰。卻後八萬劫。劫名喜觀。王當為佛。佛號淨其。闍王太子名旃陀和利。時年八歲。見父受決甚大歡喜。即脫身眾寶。以散佛上曰。願淨其佛所。我作金輪王。得供養佛。佛般泥洹。我當承續為佛。佛言。必如汝願。佛號栴檀。

  又賢愚經雲。阿難白佛。不審世尊。過去世中作何善根。到斯無極燈供果報。佛告阿難。過去二阿僧祇九十一劫。此閻浮提有大國王。名波塞奇。大夫人生一太子。身紫金色相好具足。後漸長大出家成佛。教化人民度者甚多。爾時父王。請佛及僧三月供養。有一比丘。字阿梨蜜羅(晉言聖及)於三月中作燈檀越。日日入城。求索蘇油燈炷之具。時王女名曰牟尼。蹬於高樓。見此比丘。日行入城經營所須。心生敬愍。遣人往問何所營理。比丘報言。我今三月。與佛及僧作燈檀越。求乞蘇油燈炷之具。使還報知。王女歡喜。自今已往莫復行乞。我當給汝燈炷之具。比丘可之。於是已後。常送蘇油燈炷之具。聖及比丘誠心款著。佛授其記。汝於來世阿僧祇劫。當得作佛名曰定光(余經名燃燈佛)王女牟尼。聞聖及比丘授記作佛。心自念言。佛燈之物悉是我有。比丘已記我獨不得。作是念已往詣佛所。自陳所懷。佛復授記。告牟尼曰。汝於來世二阿僧祇。九十一劫。當得作佛名釋迦牟尼。十號具足。王女聞記歡喜發心。化成男子。重禮佛足求為沙門。佛便聽之。精修不息。由昔燈明佈施。從是已來無數劫中。天上人間受福自然。身體殊異超絕餘人。至今成佛。受此燈明之報。

  又施燈功德經雲。佛告舍利弗或有人。於佛塔廟諸形像前。而設供養故。奉施燈明。乃至以少燈炷。或蘇油塗然持以奉施。其明唯照一道一階。舍利弗。如此福德非是一切聲聞緣覺所能可知。唯佛如來乃能知也。求世報者福德尚爾。況以清淨深樂心。相續無間唸佛功德。照道一階福德尚爾。何況全照一階道也。或二三四階道。或塔身一級二級。乃至多級。一面二面。乃至四面。乃至佛形像。舍利弗。彼所然燈。或時速滅。或風吹滅。或油盡滅。或炷盡滅。或俱盡滅。如是少時。於佛塔廟奉施燈明。為信佛法僧故。如是少燈奉施福田。所得果報。福德之聚。唯佛能知。少燈尚多不可算數。況我滅後。於佛塔寺。若自作若教他作。或然一燈二燈。乃至多燈。香花瓔珞。寶幢幡蓋。及余種種勝妙供養。複次若人於佛塔廟。施燈明已。臨命終時得三種明。何等為三。一者彼人臨命終時。先所作福悉皆現前。憶念善法而不忘失。因此念已心生踴悅。二者因此。便能起唸佛。能行佈施得欣喜心無有死苦。三者因此便得唸法之心。又舍利弗。彼人臨命終時。更復得見四種光明。何等為四。一者臨終見於日輪圓滿踴出。二者見淨月輪圓滿踴出。三者見諸天眾一處而生。四者見於如來應正遍知。坐菩提樹垂得菩提。自見己身尊重如來。合十指掌恭敬而住。又舍利弗。於佛塔廟施燈明已。於臨終時。得見如是四種光明。死已便生三十三天。生彼天已。於五種事而得清淨。一者得清淨力。二者於諸天中得殊勝威德。三者常得清淨念慧。四者常得聞於攝意之聲。五者而得眷屬常護彼意。心得欣喜。於彼天宮舍壽命已。不墮惡趣。生於人中最上種姓信佛法家。其時世間若無佛者。亦不在輕賤吉凶邪見家生。由施燈已。復得四種可樂之法。何等為四。一者色力。二者資財。三者大喜。四者智慧。若人住於大乘。於佛塔廟施燈。明已。得於八種可樂勝法。何等為八。一者獲勝肉眼。二者得於勝念無能測量。三者得於勝達分天眼。四者為於滿足修集道故得不缺戒。五者得智滿足證於涅槃。六者先所作善得無難處。七者所作善業。得值諸佛。能為一切眾生之眼。八者以彼善根。得轉輪王所得輪寶。不為他障。其身端正。或為帝釋。得大威力具足十眼。或為梵王。善弘梵事得大禪定。舍利弗。以是回向菩提善根。得是八種所樂勝法。又舍利弗。若人於如來前。見他施燈信心清淨。合十指掌起隨喜心。以此善根。得於八種增上之法。何等為八。一者得增上色。二者得增上眷屬。三者得增上戒。四者於人天中得增上生。五者得增上信。六者得增上辯。七者得增上聖道。八者得阿耨菩提。又告舍利弗。有五種法。最為難得。一者得人身難。二者於佛正法得信樂難。三者樂於佛法得出家難。四者具清淨戒難。五者得漏盡難。一切眾生。於是五法言為難得。汝等已得(此經一卷略之要言)

  又譬喻經雲。昔佛在世時。諸弟子中德各不同。如舍利弗智慧第一。大目連神通第一。如阿那律。天眼第一。能見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微細。無幽不睹。阿難見已而白佛言。此阿那律宿有何業天眼乃爾。佛告阿難。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毗婆屍佛入涅槃後。此人爾時身作劫賊入佛塔中欲盜塔物。時佛塔中佛前然燈。其燈欲滅。賊即以箭正燈使明。見佛威光。[嗇*欠]然毛豎。即自念言。他人尚能捨物求福。我云何盜。便舍而去。緣正燈炷福德因緣從是以來九十一劫。恆生善處。漸舍諸惡福祐日增。今得值我。出家修道得阿羅漢。於眾人中天眼徹視最為第一。何況有人。生心割捨燃燈佛前。所獲福德難可稱量。又智度論雲。若人盜佛塔中珠。及盜燈明死墮地獄。若出為人世世生盲。

  又灌頂經雲。救脫菩薩白佛言。若族姓男女。其有尪羸著床痛惱無救護者。我今當勸請諸眾僧。七日七夜。齋戒一心。受持八禁。六時行道。四十九遍。讀是經典。勸然七層之燈。懸五色續命神幡。阿難問言。續命幡燈。法則云何。神幡五色四十九尺燈亦復爾。七層之燈。一層七燈。燈如車輪。若遭厄難。閉在牢獄枷鎖著身。亦應造立幡燈。放諸雜類眾生。至四十九。可得過度危厄之難。不為諸橫惡鬼所持。又超日明三昧經雲。日天王與無數天人。來詣佛所。稽首言。以何等行。得為日天照四天下復以何緣。而為月天照除夜冥。佛言。有四事。一常喜佈施。二修身慎行。三奉戒不犯。四然燈於佛寺。若於父母沙門道人。皆值光明。又身口意。行不殺等十善。佛言。又有四事得為月王。一佈施貧匱。二奉持五戒。三恭事三尊。四冥設燈光。於君父師等。

  又僧祇律雲。佛言。從今日聽然燈時。當置火一邊。漸次然之。當先然照舍利。及佛形像。先禮拜已當依次然。余處滅時不得卒滅。當言諸大德欲滅燈。不聽用口吹滅(義云為有食火蟲恐人口氣損蟲所以不聽口吹也)。聽以手扇滅。及衣扇滅。當羈折頭燋去。入時不得卒入。當唱言諸大德燈。欲入始得入之。若不如是越威儀法也。

  又三千威儀雲。然燈有五事。一當持淨巾拭中外令淨。二當作淨炷。三當自作麻油。四著膏不得令滿。亦不得令少。五當護令堅。莫懸妨人道。

  又五百問事雲。續佛光明晝不得滅。佛無明闇。以本無言念齊限。故滅有罪。又大唐三藏波頗師雲。佛前燈無處取。燈以物傍取。不損光者得。

  懸幡緣第四

  如迦葉誥阿難經雲。昔阿育王。自於境內立千二百塔。王后病困。有一沙門省王病。王言。前為千二百塔。各織作金縷幡欲手自懸幡散華。始得成辦。而得重病。恐不遂願。道人語王。乞王好叉手一心。道人即現神足。應時千二百塔。皆在王前。王見歡喜。便使取金幡金花懸諸剎上。塔寺低仰即皆就王手。王得本願身復病癒。即發大意。延壽二十五年。故名續命神幡。又普廣經雲。若四輩男女。若臨終時。若已過命。於其亡日。造作黃幡懸著剎上。使獲福德。離八難苦。得生十方諸佛淨土。幡蓋供養隨心所願。至成菩提。幡隨風轉破碎都盡。至成微塵。幡一轉時。轉輪王位。乃至吹塵小王之位。其報無量。然燈供養照諸幽冥。苦痛眾生蒙此光明。得互相見。緣此福德。拔彼眾生悉得休息。

  問曰。何故經中為亡人造作黃幡。掛於冢塔之上者。答曰。雖未見經釋。然可以義求。此五大色中。黃色居中。用表忠誠。盡心修福。為引中陰不之惡趣。莫生邊國也。又黃色像金。鬼神冥道。將為金用故。俗中解祠之時。剪白紙錢。鬼得白錢用。剪黃紙錢。鬼得金錢用問曰。何以得知。答曰。冥報記。冥祥記。具述可知。又譬喻經雲。有人窖粟數百石。時有谷賊盜主人粟。盡開窖不見一粒。主人唯見一蟲。身軀極大。捉得拷問。汝何以盜我粟盡。汝是何神。蟲報主人言。汝將我至四衢路首。有識知我者。主人取語。將至交首。道逢有官騎黃馬著黃衣。車乘衣服皆同黃色。黃官問蟲雲。谷賊汝何在此。主人方知蟲是谷賊。主人又問。向乘馬黃衣是誰。谷賊言。是黃金之精。以報主人食粟之直。主人因此得金。用不可盡。良由人鬼趣別。感見不同。故聖制黃幡。為其亡人掛之塔冢。令魂神尋見得實救濟冥之也。

  又百緣經雲。昔佛在世時。迦毗羅衛城中。有一長者。其家巨富財寶無量。不可稱計。生一男兒。端正殊妙與眾超絕。其兒初生。於虛空中有一大幡。遍覆城上。父母見已歡喜無量。因為立字名波多迦。年漸長大求佛出家。得阿羅漢。三明六通。具八解脫。比丘見已而便白佛言。此波迦多。宿殖何福。生便端正與眾超絕。於虛空中有大幡蓋。遍覆城上。又值世尊出家得道。佛告比丘。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毗婆屍佛入涅槃後。時有王名槃頭末帝。收其舍利造四寶塔。高一由旬。而供養之時有一人。於彼塔邊施設大會。作一長幡懸著塔上。發願而去。緣是功德。從是以來。九十一劫不墮惡道。天上人中。常有大幡覆蔭其上。受福快樂。乃至今者遭值於我。出家得道。

  又菩薩本行經雲。昔佛在世。與諸比丘及與阿難。從郁卑羅延國。遊行村落。時天盛熱無有陰涼。有放羊人。見佛涉熱即起淨心。編草作蓋用覆佛上。游隨佛行。去羊大遠。放蓋擲地還趣羊邊。佛便微笑告阿難言。此放羊人以恭敬心。而以草蓋用覆佛上。以此功德。十三劫中不墮惡道。天上人間生尊貴家。快樂無極。常有自然七寶之蓋。而在其上。竟十三劫。出家修道成辟支佛。名阿耨菩提。

  頌曰。

  久厭無明樹  方欣奈苑鮮

  始入香山路  終逢不壞身

  定花發智果  神燈照梵天

  霞幡同錦色  芬馥合爐煙

  宛轉騰空揚  倒下似紅蓮

  夙夜風吹轉  重疊輪王因

  攀仰無厭足  結侶感留瞻

  何知色中彩  招福壽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