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十五

目錄 讀史方輿紀要
◀上一卷 山西七 下一卷▶


蒙古

編輯

東抵兀良哈,西連西番,北逾沙漠。自和林距京師,凡四千餘里。《四夷考》:蒙古歷代爲患,種類不齊,稱名各異:夏殷曰獯鬻,周曰玁狁,秦漢曰匈奴,漢末曰烏桓,晉曰鮮卑,南北朝有蠕蠕,隋唐時曰突厥,宋曰契丹,及女真衰而蒙古起焉。蒙古,契丹別部也。契丹部落之小者,曰蒙古,曰泰赤烏,曰塔塔兒,曰克列,各據分地。既而蒙古皆兼有之。或曰:蒙古即韃靼也。《續通典》:韃靼本東北方夷靺鞨別部。唐貞元以後,奚、契丹漸盛,部眾分散,或屬契丹,或依勃海,漸流徙於陰山。其俗語訛,因謂之韃靼。廣明元年,李克用敗於雲、朔,往依之。克用得志,俾牙於雲、代間。歐陽修曰:韃靼在奚、契丹東北,後爲契丹所攻,部族分散,居陰山者,號曰韃靼。《宋國史》:蒙古在女真之北,唐爲蒙兀部,亦號蒙骨斯。紹興五年,金主命胡沙虎將兵擊之,至九年乃還,蒙古追襲,敗之於海嶺。紹興十七年,金人與蒙古和,時蒙古益強,兀朮討之。不克,乃與議和,割西平河以北二十七團寨與之,歲遺牛羊米豆,且冊其酋熬羅勃極烈爲蒙輔國王。不受,自號大蒙古國,旋稱祖元皇帝。其後也速該併吞諸族,鐵木真繼之,日以盛大。開禧二年,稱帝於斡難河之源,尋滅金而有其地。至忽必烈遂混一中夏,歷八十八年而覆亡,仍主於沙漠。洪武三年,元主妥歡帖睦爾殂。太子愛猷識里達臘嗣,七年殂。次子脫古思帖木兒嗣。二十年,其主自慶州欲往和林,至土剌河,爲其臣也速迭兒等所殺。是後國內亂,五傳至坤迭木兒,咸復被弒。永樂初,鬼力赤立,稱可汗,去國號復稱韃靼。既而與其屬阿魯古西與瓦剌戰,大敗。瓦剌者,韃靼別部也。洪武時,其酋猛可帖木兒據其地死,而眾分爲三:曰馬哈木,曰太平,曰把禿孛羅,不附鬼力赤,互相仇殺。未幾,韃靼部眾以鬼力赤非元種,殺之,而立本雅失里爲可汗,復與瓦剌戰,不勝。七年,以瓦剌內附,封馬哈木爲順寧王,太平爲賢義王,把禿孛羅爲安樂王。八年,上親征,追逐至斡難河,本雅失里戰敗,僅以七騎絕河遁去。明年,馬哈木等乘本雅失里弱,遂滅之。阿魯台請爲其主報仇,詔封爲和寧王,於是瓦剌之貢絕。十一年,親征瓦剌,大敗之。明年,馬哈木死。十六年,子脫歡請嗣爵,復封爲順寧王,自是瓦剌奉貢,而阿魯台復貳。二十年,親征阿魯台,至闊灤海,寇遁去。後又屢征之,皆無所見而還。宣德元年,賢義王太平死,子捏列忽嗣。五年春,棄開平城獨石。先是永樂中,棄興和及大寧,至是開平復失,宣遼道絕矣。阿魯台與瓦剌構釁不解,阿魯台尋敗,兀良哈駐牧遼東塞下。時脫歡強,並有義賢、樂安之眾,阿魯台與戰,復敗,脫歡急擊殺之,悉收其部落,欲自立爲可汗,眾不可,乃求元後脫脫不花爲主,以阿魯台眾歸之,居漠北。正統二年,脫歡誘女真、兀良哈窺塞下。四年,脫歡死,子乜先嗣,稱太師淮王。太師者,其握兵大酋號也。時部眾皆服屬乜先,脫脫不花擁虛名而已。乜先外雖奉貢,而縱肆不法,驛騷九邊,又攻哈密,執王母,掠沙州,破兀良哈,至脅誘朝鮮,邊將皆知其必爲寇矣。十四年,盡發種落犯邊,脫脫不花犯遼東,知院阿剌寇宣府,乜先寇大同,閹王振主親征,駕至大同,寇勢張甚,還師至土木,寇突至,官軍大潰。上遂北狩,既而乜先入紫荊,薄都城,敗去。景泰元年,送上皇還。三年,乜先與脫脫不花相攻,不花敗依兀良哈,弒死。乜先盡收其妻子,殺元裔幾盡,併吞諸部,東至女真,西至赤斤,蒙古皆受約束,自稱大元田盛大可汗。田盛猶華言天聖也。乜先新立,恐諸酋不從,欲通好中國,希復爲寇。未幾,知院阿剌率所部攻殺乜先,其部落離散,竄居西北邊,瓦剌稍衰。阿剌因乜先淫酗殘暴,眾心離貳,故得乘間殺之,而諸酋復不附,阿剌勢弱,惟孛來最雄長,稱太師,復求故可汗脫脫不花子尊立之,號小王子。自是以小王子爲稱,而毛里孩、阿羅出諸酋相繼奮矣。天順中,孛來屢寇陝西大同及河西諸處。六年,小王子死,共立其兄脫思,稱馬可古兒吉思王子,而毛里孩、阿羅出、孛羅,俱出入河套爲邊患。成化元年,脫思與孛來併入貢,頃之,誘兀良哈犯遼東。未幾,入犯延綏,而諸酋亦不相統一,孛羅忽者結毛里孩,阿羅出者結加思蘭,各樹黨相攻,出沒河套中。孛來勢分,復與毛里孩相仇殺,既而毛里孩攻殺孛來,並弒馬可古兒吉思,更立可汗,復弒之,自稱黃岑王,別酋孛魯乃稱齊王,並遣使貢。而瓦剌乜先之子阿失帖木兒者,亦頗戢其部落,與毛里孩諸酋爭雄長雲。加思蘭者,其別部也。初居哈密北山,天順末始盛,侵掠哈密,雄視諸番,竟東渡河與諸部合,屢犯延、綏、固原一帶。四年,阿羅出糾兀良哈寇延慶,邊郡大擾,於是搜套之議起。八年,延、綏撫臣余子俊創築榆林邊牆,以備套寇。時毛里孩、孛羅及阿魯出,三酋稍衰敗,而小王子部酋滿魯都入河套稱可汗,加思蘭稱太師。九年,與孛羅忽寇韋州,督臣王越乘間搗其巢於紅鹽池,寇於是渡河北去,稍稍寇宣、大、遼東,誘兀良哈爲導。十一年,加思蘭攻滿魯都,並孛羅忽之眾,滿魯都部酋脫羅干亦思馬因復攻殺加思蘭,亦思馬因自稱太師。十六年,督臣王越襲敗套寇於威寧海子,自是而屢犯延、綏,大同已東,迄無寧歲。時滿魯都衰弱,入寇者復稱小王子,或稱把禿猛可王,即故小王子,復與亦思馬因相攻。二十三年,亦思馬因死,而瓦剌有兩太師,一克舍、一革舍,克舍死,弟阿沙赤爲太師,與革舍弟阿力古多相仇殺,西走哈密。時小王子死,弟伯顏猛可代爲小王子。弘治元年,自稱大元大可汗,以太師專權,廢不設,與瓦剌併入貢。其後乃有火篩,火篩者,脫羅干之子小王子部落也。狡悍與小王子爭雄長,屢劫諸部寇邊。十二年,火篩入河套,連寇大同,遂深入,京師戒嚴。明年,寇榆林及固原,大爲邊患。正德初,屢犯宣、大、延、綏、寧、固諸處。四年,小王子與火篩相仇殺,火篩死,並欲殺其丞相亦不剌,亦不剌擁眾掠涼州,攻破安定等部,駐牧西海,復有別部酋阿角禿斯者與之合。七年,掠烏思藏據之,轉掠松潘、洮、岷間。八年,小王子犯大同。明年,復犯宣、大,既又入固原及大同塞。十三年,小王子死,有三子:長阿爾倫、次阿着、次滿官嗔。阿爾倫前死,二子長卜赤,次也明,皆幼,阿着稱小王子。未幾死,眾立卜赤,稱亦克罕,克罕猶可汗也,然亦稱小王子如故。嘉靖初,屢盜陝西塞,深入爲患,時亦不剌復駐牧賀蘭山後,出沒擾邊。八年,亦縱掠宣、大、山西,入寧夏,遂繇鎮番入西海,與亦不剌結親,謀內犯。十一年,以數萬騎渡河而西,襲卜兒孩,大破之。卜兒孩亦小王子部落,遁入西海,與亦不剌、阿爾禿廝共擾邊者也。明年,復犯大同塞,時小王子富強,稍厭兵,其連歲深入蹂西北邊者,皆其別部酋:曰吉囊、曰俺答。二酋於小王子爲從父行,其大父曰歹顏哈,有十一子,次曰賽那剌,有七子:長吉囊、次俺答,皆雄桀善兵。吉囊壁河套,名襖兒都司,直關中,俺答壁豐州灘,直代、雲中。吉囊、俺答,各九子,子各萬騎,弟老把都亦數萬騎,壁張家口,直宣府,諸昆從百十,皆有分地,率盜邊自肥,小王子不能約束也。小王子亦徙而東,直薊、遼,號曰土蠻。別有種黃毛者,嘗乘間侵掠,因會兵擊破之,黃毛臣伏。十三年,大舉盜邊,自是西至甘肅,東至宣、大,以及山西四十餘州邑,盡被殘破。會吉囊死,俺答益張。二十五年,陝西督臣曾銑議復套甚銳,嚴嵩、仇鸞讒殺之。二十九年,俺答東寇薊,三衛導之深入,越古北口,犯通州,西薄都城。久之,循諸陵而北,東循潮河川,復由古北口出,時大同帥仇鸞懼寇復至,陰啖以開市。俺答遂上書陳請,許之。市成而縱掠如故,議者咸咎馬市非計。三十一年,鸞死,馬市罷,自是縱橫突犯,終嘉靖之季。九邊相繼告警,邊事日圮。是時諸部獨俺答強,土蠻嘗攻之,不能克,與連和,西海酋亦不剌、阿爾禿廝,始猶與角,後折而入於俺答。隆慶初,俺答入山西塞,陷石州,攻汾州,分掠太原、平陽之境,三旬乃卻。三衛酋董忽力復勾土蠻入薊州塞,蹂昌黎、撫寧、樂亭、盧龍,京師震動。四年,犯大同塞,又犯遼東塞,至錦州。會其酋把漢那吉來降,宣、大督臣王崇古等納之,因與爲媾。把漢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鐵背台吉子也,幼孤,鞠於俺答妻一克哈屯所,長而犭,俺答奇愛之,至是以嫌恨來歸。俺答方掠西番聞之,疾馳歸,遣人祈請崇古,使縛叛人趙全等以易那吉。俺答受命,請稱臣貢方物開市,崇古以聞,詔允所請。五年,封俺答爲順義王,其弟老把都子黃台吉以下,各受爵有差。西寇吉能等亦請市,許之,皆授爵有差。使貢馬,設爲定製。明年,老把都、吉能皆死,黃台吉市後期,復劫車夷革固東徙。革固者,不知所從來。嘉靖間,始流居宣府塞下,而先是有史夷者,亦以黃台吉暴虐自拔歸。議者以二夷爲我外藩,詔俺答歸車部,瓦剌自正德後,稀往來,時與北部相仇殺。北部每西行,輒以復仇瓦剌爲名,大蠶食諸番,西北苦之,而東部土蠻散入遼東。自是北部勢衰,邊患稍息 。

  ○和林城 在漠北千餘里。唐回鶻毗伽可汗故城也。蒙古初都此,以西有哈喇和林河,因名。《志》云:蒙古之先有孛端叉兒,其部族居烏桓北,與畏羅乃蠻九姓回鶻故城和林接壤,世奉貢於遼、金,而總領於韃靼,至也速該始盛,攻塔塔部,還次跌里溫盤陀山,而生鐵木真,後日以強大。鐵木真既稱帝,以和林爲會同之所。宋端平二年,蒙古主窩闊始城之,周五里許,亦曰元昌路,尋爲轉運和林使司。中統初,改置宣慰司及都元帥府,尋又分都元帥府於金山南,而和林止設宣慰司。至元二十七年,復立都元帥府。大德十一年,立和林等處行中書省,置和林總管府。至大二年,又改行中書省爲行尚書省,尋復故。皇慶初,改爲嶺北等處行中書省,而和林路爲和寧路雲 。

  吉利吉思城 在漠北,近廢庭州北境。《元史》:其地南去大都萬餘里,相傳乃滿部居此。元析其民爲九千戶,境長千四百里,廣半之。謙河經其中,西北流。又西南有水曰河浦,東北有水曰玉須,皆巨浸,會于謙河,而注於昴可剌河,北入海。昴可剌,在吉利吉思北,舊爲附庸。又吉利吉思之東,謙河之北,有烏斯城,因水爲名。○撼合納城,在烏斯東,謙河源出於此,其地惟二山口可出入,山川林樾,險阻爲甚。撼合納者,番言布囊也。口小腹大,地形類之,因名。又謙州,在吉利吉思東南,去大都九千里,以河爲名。當謙河西南,唐麓嶺北,居民數千家,悉蒙古、回鶻人,地沃衍,宜耕稼。其相近曰益蘭州,益蘭者,蛇稱也。州境舊有巨蛇,因名。至元七年,置吉利吉思、撼合納、謙州、益蘭州斷事官於此 。

  龍城 在漠北,古單于庭也。胡氏曰:匈奴祭天大會諸部之處,即曰龍城,無常處。漢元光二年,衛青出上谷擊匈奴,至龍城。天漢二年,李陵自浚稽山引兵東南循故龍城道行,蓋即匈奴所常會聚處,時匈奴益徙而北也 。

  楊義城 在漠北。又有天波羅城、含利城,城傍有美水豐草,皆唐時突厥所居,移徙不常。○烏員城,顏師古曰:地名也。漢本始元年,分道伐匈奴,韓增出雲中塞千二百里至烏員,即此。又怛篤城,在廢庭州西北。唐顯慶初,程知節等敗西突厥於鷹娑川,進至怛篤城而還。或訛爲達督城。○咽城,在廢庭州西北,西突厥處木昆部所居城也。唐顯慶元年,周智度攻處木昆等於部於咽城,拔之,即此 。

  葛邏祿國 在漠北,近故庭州境。《唐紀》:在北庭西北金山之西,亦突厥諸種也。一名哥邏祿,有三族:一謀落,亦作謀剌。二熾俟,亦作婆匐。三踏實力。永徽初,皆內屬。顯慶三年,以謀落部爲陰山州都督府,熾俟部爲大漠州都督府,踏實力部爲玄池州都督府,後稍南徙,自號三姓葉護。開元二年,葛邏祿詣涼州降,既而爲突厥嘿啜所擊,遣兵救之。尋與拔悉彌國俱屬北庭都護府。天寶十載,叛附大食,敗高仙芝兵於怛羅斯城。後並於吐蕃 。

  拔悉彌國 在葛邏祿西。亦曰拔悉密國,突厥別種也。貞觀二十三年,遣高侃討突厥余種車鼻可汗,入其境,拔悉密部遂來降,以其地置新黎州。開元八年,朔方總管王請發拔悉密會擊突厥,拔悉密先至,逼突厥牙帳而陳,唐兵不出,爲突厥所敗,尋附屬於突厥。天寶初,拔悉密與回紇葛邏祿共攻殺突厥骨咄葉護,推拔悉密酋長爲頡跌伊施可汗,回紇葛邏祿,自爲左右葉護。三載,復攻殺突厥烏蘇可汗,既而回紇葛邏祿又攻拔悉密,破殺之 。

  突騎施國 在廢庭州西北三千餘里,西突厥別部也。唐顯慶三年,時西突厥既滅,諸部皆內附,以其地置ヱ鹿潔山等都督府。長安二年,突騎施烏質勒悉並西突厥地,屯碎葉西北,復攻陷碎葉,徙居之,尋復內附。開元二年,爲突厥嘿啜所敗滅。三年,突騎施部將蘇祿鳩集余眾復據其地,十姓部落稍歸之。二十六年,國亂,既而蘇祿子骨啜立,爲吐火仙可汗,據碎葉城。又別部長黑姓可汗爾微特勒,據怛羅斯城。二十九年,磧西節度使蓋嘉運襲擊吐火仙等,擒之,別部酋莫賀達干,據其地。天寶三載,河西節度使夫蒙靈討斬之,更立黑姓酋長骨咄祿毗伽爲十姓可汗,後亦並於吐蕃。碎葉城,見西域亦力把力,怛羅斯城,見西域哈烈境內 。

  黠戛斯國 在廢庭州北七十里,即古之堅昆。《漢紀》:堅昆東去單于庭七千里,南至車師五千里。黃龍元年,郅支單于西擊烏孫,因北並堅昆,留都之。其後西徙,堅昆復有其地。梁紹泰初,突厥強盛,北並契骨,即堅昆矣。唐初曰結骨,亦曰居勿,又爲紇骨,亦曰紇吃斯,後改號曰黠戛斯,在伊吾之西,焉耆之北,白山之旁。貞觀十一年入貢。二十二年,其酋長入朝,以爲堅昆都督府隸燕然都護。乾元中,爲回鶻所破,自是隔遠,不通中國。其君長曰牙熱,建牙青山,去回鶻牙,橐駝行四十日。開成末,黠戛斯盛強,阿熱自稱可汗,大破回鶻,回鶻敗散,既而遣使貢獻。會昌三年,冊爲可汗。五代時,爲契丹所並。胡氏曰:青山在劍河西 。

  骨利國 在翰海北。亦鐵勒諸部,產良馬,其地北距海,去京師最遠。又北渡海,則晝長夜短,蓋近日出處,所謂煮羊胛適熱日已復出者。唐貞觀二十二年來貢,以爲玄闕州。○斬啜國,亦鐵勒諸部也。在庭州東北千五百里。唐顯慶中,嘗與突騎施俱內屬 。

  駁馬國 在漠北。一名弊剌,或曰遏邏支。《唐史》:其地直突厥之北,距京師萬四千里,北極於海,以馬耕田,雖畜馬而不乘,資潼駱以食,馬色皆駁,故以名國 。

  阿至羅國 在漠外。居北河之東,世屬於拓跋魏,或曰高車種也。後魏正光初,阿至羅侵柔然,柔然伏跋可汗擊之,爲所敗。東魏主善見興和三年,阿至羅國主副伏羅越若子去賓來降,封爲高車王。天平中,附於高歡,屢爲西魏患雲 。

  阿拔國 在漠外。隋開皇五年,突厥沙缽略與西突厥阿波相攻,阿拔國乘虛襲沙缽略,掠其妻子。隋軍爲擊敗阿拔,所獲悉與沙缽略,沙缽喜,乃立約以磧爲界,其地蓋在突厥之西南 。

  ○金山 在塞北。其地三垂斗絕,惟一面可容車騎,壤土平廣,部酋自昔建牙於其北,亦曰金牙山。元魏時,高車建牙於此。正光二年,涼州刺史袁翻議處柔然婆羅門於西海故城。西海在酒泉北,去高車所居金山千餘里,是也。隋末,西突厥射匱拓地,東至金山,西至海。唐貞觀中,突厥別部斛勃者竄此,自稱乙注車鼻可汗,距長安萬里。二十三年,遣高侃將回紇、仆骨兵擊之。永徽元年,侃師至阿息山,車鼻遁走,追獲之於金山。永隆二年,裴行儉將兵討突厥叛部阿史那伏念等,遣偏將程務挺等掩襲金牙山,盡獲其妻子輜重。胡氏曰:突厥初起,建牙於金山,其後分爲東西突厥,凡建牙之地,皆謂之金牙山。蘇定方直抵金牙,擒賀魯,此西突厥所居金牙山。裴行儉遣將掩金牙山,此東突厥所居金牙山也。可汗所居,亦曰金帳雲。又《元史》:仁宗延二年,以其兄武宗子和世鎮雲南,行至延安,其下謀作亂,不克,和世遂西走,至北邊,金山西北諸王察阿台等皆來附,和世至其部,與定約束,每歲冬居扎顏,夏居斡羅斡察山,春則命從者耕於野,凡十餘年,邊境寧謐。文宗大歷元年,迎周王和世於漠北,周王遂發北邊,至金山嶺北,二年即位於和林北,是也 。

  郁督軍山 在漠北。即烏德犍山。初,回紇屯此,亦謂之都尉犍山,語音轉也。其地距長安三千里而嬴。唐貞觀二年,爲薛延陀建牙之地,東至,西至西突厥,南接大磧,北至俱倫水,皆屬焉。《唐歷》云:山在回紇牙帳西,甘州東北,突厥既亡,薛延陀遂建牙於都尉犍山北,獨邏水南。山左右有け昆河、獨邏河,皆屈曲東北流。昆在南,獨邏在北,過回紇牙帳東北五百里而合流。貞觀二十年,李世討薛延陀,至郁督軍山,遂滅薛延陀,是也。永徽元年,高侃擒突厥車鼻於金山,詔處其餘眾於郁督軍山,建狼山都督府統之。天寶三載,回紇南據突厥故地,立牙帳於烏德犍山,即都尉犍山也。南距漢高闕塞千七百里。元和三年,沙陀朱邪盡忠帥部落自甘州歸唐,循烏德犍山而東。《新唐書》:回紇牙帳東有平野,西據烏德犍山,南依毗水。け毗水,即け昆水矣 。

  顏山 在漠外。其下有趙信城。漢武帝元狩四年,匈奴所築以居降將趙信者。衛青出定襄,至幕北,匈奴敗走,追至顏山趙信城而還。又霍去病以輕騎追虜至顏山,得匈奴積粟處也。或曰:山亦名盧山,衛青薨,武帝命起冢象盧山。又揚雄曰:運府庫之財,填盧山之壑。孟康曰:盧山,單于南庭。,一作闐 。

  燕然山 在漠外。漢武征和三年,遣李廣利伐匈奴,深入至郅居水,還至燕然山,戰敗降匈奴。後漢和帝初,竇憲出朔方雞鹿塞,至涿邪山,會軍分兵,破北單于於稽落山,遂臨私渠北海,憲出塞三千餘里,登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匈奴傳》:燕然山,在匈奴中連邪烏地。《北史》:燕然山,在菟園水北 。

  涿塗山 在漠外。塗,讀邪。山在高闕塞北千餘里。漢天漢二年,遣公孫敖、路博德等討匈奴,會師涿邪山。後漢永平十六年,征北匈奴,度遼將軍吳棠出高闕,坐不至涿邪山免。建初元年,南單于與邊郡及烏桓之兵擊破北匈奴於涿邪山。又元和二年,南匈奴與北虜溫禺犢王戰於涿邪山,斬獲而還。永元初,討北匈奴,竇憲出雞鹿塞,鄧鴻出固陽塞,南單于出滿夷谷,皆會涿邪山。晉太元十六年,拓跋擊柔然,遣長孫肥追柔然匹候跋,至涿邪山降其眾。又魏主燾神二年,擊柔然,循弱水西行,至涿邪山而還。太延四年,自五原伐柔然,至浚稽山,分遣拓跋崇從大澤向涿邪山,不見柔然而還。太平真君十年,復伐柔然,出涿邪山,行數千里,柔然遠遁,是也 。

  狼居胥山 在漠北。漢霍去病出代二千餘里,與匈奴左賢王接戰,左賢王敗遁,乃封狼居胥山而還。《漢書》:元封四年,去病出代、右北平二千餘里,歷度難侯之山,濟弓盧之水,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而還。宋元嘉二十六年,帝欲經略中原,王玄謨每獻策,帝曰:觀玄謨所陳,令人有封狼居胥意,謂此意也 。

  天山 在漠北。魏主燾太延四年,伐柔然,從浚稽北向天山,西登白阜。胡氏曰:此漠北之天山,即唐鐵勒思結多濫葛所保之地,非伊吾之折羅漫山也。白阜即雪山矣。○白雲山,亦在漠北。《一統志》:永樂八年,六軍營於此,時四山雲氣潔白如練,因賜今名 。

  都斤山 《志》云:在漠北。後周時,突厥分三部,其中部木杆可汗牙帳居都斤山。隋初,沙缽可汗居此,亦作度斤。開皇十七年,隋以宗女娶突厥別部突利,突利本居北方,長孫晟說其帥眾南徙,居度斤舊鎮,以伺察雍虞閭是也。唐時突厥可汗亦嘗據此,其西五百里有高山迥出,無草樹,謂之勃登疑黎,猶華言地神也 。

  稽落山 在涿邪山北。後漢和帝初,竇憲擊北單于,至涿邪山,分遣精騎,大破之於稽落山,即此。《唐書》:太宗以突厥斛律部地置稽落州,以多濫葛部地置燕然州,皆因山以名也。○馬鬣山,在漠外。唐貞觀元年,回紇破突厥兵於馬鬣山,追至天山,是也。又按台山,亦在漠外,元成宗大德中,使其兄子懷寧王海山鎮漠北。大德十年,成宗崩於海上,自按台山至和林,引而南,即位於上都 。

  貪於山 在漠外。隋大業初,敕勒諸部叛西突厥處羅可汗,推契哥楞爲易勿真莫賀可汗,居貪於山北。《新唐書》作貪污山。又以薛延陀乙失缽爲也小可汗,居燕末山北,亦在漠外,既而復臣於西突厥。○不罕山,亦在漠外,斡難河源出於此。又迭里溫孛答山,在斡難河旁。《志》云:元鐵木真生於此 。

  南床山 在漠外。晉太元十六年,拓跋追破柔然於大磧南床山下,又遣長孫嵩追斬其別帥屋擊於平望川,長孫肥追柔然東部帥匹候跋至涿邪山,匹候跋舉眾降。南床山在大磧西,一作南商山。○白邙山,在漠外,成祖北征阿魯台,至答口蘭納木兒河,駐河上,前鋒抵白邙山,無所遇而還 。

  蘭干山 在漠外。漢天漢二年,李陵請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即此。山蓋近居延塞外。○木剌蘭山,在漠外。唐天寶初,朔方節度使王忠嗣討突厥,進軍磧口,進營木剌蘭山,攻多羅斯城,涉昆水,斬米施可汗。昆水或以爲即昆水也 。

  金微山 在陝西甘肅鎮東北居延塞外。後漢永元二年,竇憲屯涼州,使耿夔等出居延塞,圍北單于於金微山,大破之,出塞蓋五千餘里。唐貞觀中,以仆固部置金微都督府,蓋以山名 。

  浚稽山 亦在居延塞外。漢太初二年,遣趙破奴出朔方西北二千餘里,期至浚稽山而還。又天漢二年,詔李陵出遮虜障,至東浚稽山南龍勒水上,陵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營兩山間,與單于戰處也。胡氏曰:浚稽山在武威塞北,有東西二山,東浚稽在龍勒水上,匈奴嘗分居之。龍勒水在敦煌境,東北流至浚稽山下也。後魏主燾太延四年,自五原北伐柔然,自出中道,至浚稽山,復分中道爲二,使拓跋崇從大澤向涿邪山,魏主從浚稽北向天山,西登白阜,不見而還。○汗山,在甘肅塞北。舊《志》:在遮虜障西北百八十里,李陵敗降匈奴處,山蓋亦在居延塞外 。

  鏃曷山 在漠北,近西域焉耆之境。唐貞觀十三年,西突厥東部可汗咄陸建牙於鏃曷山,謂之北庭,自厥越失,拔悉彌、駁馬、結馬、火、觸水昆等國,皆附之。劉句曰:自焉耆西北行,至其南庭,又正北行八日,至北庭。南庭在雖合水,見陝西塞外亦力把力 。

  鹿渾谷 在漠北。《北史》:鹿渾海之谷也。本高車袁紇部所居,直平城西北,其東即弱落水。魏主燾太平真君四年,如漠南,以輕騎襲柔然,至鹿渾谷,遇敕連可汗,太子晃請亟擊之,魏主不聽,柔然遁去。即此。○起輦谷,在漠外,元諸主皆葬此,不加築爲陵 。

  穹窿嶺 在漠北。魏主燾太平真君十年,復伐柔然,使拓跋那出東道。那日夜追擊,柔然懼,棄輜重,逾穹窿嶺遠遁,那盡收其輜重而還,與魏主會於廣澤。自是柔然衰弱,不復犯魏塞 。

  阿撒忽突嶺 在和林境。元至元二十九年,諸王明里鐵木兒附海都以叛,伯顏討之,至阿撒忽突嶺,大戰破走之 。

  玉華峰 在漠北。明成祖北征,前鋒越臚朐河,西略黃崖,又西略玉華峰,是也。又環翠峰,亦在漠北。永樂八年,自清水原進次環翠峰,即此 。

  飛雲壑 在斡難河東北。永樂八年,親征本雅失里,至斡難河,敗之。其大酋帥阿魯台東奔,追至飛雲壑,復大敗之。窮追至長秀川,盡獲其輜重,又追破之於回曲津 。

  郁對原 在塞北。元魏正光三年,柔然阿瑰叛魏,魏遣李崇等擊之,自平城北出三千餘里,別將于謹追至郁對原,前後十七戰,屢敗之,即此 。

  清水原 在漠北。其地水咸苦不可食。成祖北征至此,於營西北二里許,得泉甚甘,賜名神應泉。又其北爲長清塞,車駕至此,南望北斗處也。○玄石坡,在漠北。永樂十年北征,車駕駐此。旁爲立馬峰,成祖勒銘處也 。

  玄冥河 在和林東北,即斡難河也。元初興於此。鐵木真以塔塔兒部叛,自斡難河帥眾會金師同滅之,既而稱帝於斡難河。永樂八年,追虜至此,大敗之。其酋本雅失里窮蹙,以數騎遁去,賜斡難河名爲玄冥河 。

  飲馬河 在漠北。本名臚朐河,或曰即西平河也。宋紹興十七年,金人與蒙古和,割西平河以北二十七團寨與之,即此。明洪武五年,李文忠進兵至此,襲敗遺孽於土剌河,追至土魯渾河,大戰,窮追至騁海而還。永樂七年,命丘福擊賊,出開平而北,至臚朐河,敗其游兵,恃勝輕進,師殲焉。八年,北征至此,賜名飲馬河。旁有殺胡城、清遠堡,即是時別將王友所築,以貯糧運處也。其北爲兀古兒札河,又西北即斡難河矣 。

  土剌河 在飲馬河西。又西爲阿魯渾河,又西北爲騁海。騁海之南,地名桑麻兒麻,亦名哥令麻思。明初,李文忠逐元孽至騁海南,還,迷道於此。又永樂十二年,親征瓦剌,敗馬哈兀等於撒里哈刺之地,又追敗之於土剌河而還 。

  班尼朱河 在和林北。蒙古鐵木真初起兵至此,河水方渾,飲之,誓眾曰:他日當記曾同此艱難。亦謂之班術河。○答口蘭納木兒河,在和林東北。永樂二十二年,親征阿魯台,先鋒陳懋等出塞數千里,至答口蘭納木兒河,無所見。或曰:即闊闊納浯兒海也,蒙古鐵木真會集部落之地 。

  清塵河 在和林東,舊名古札兒河,亦曰兀古兒札河。永樂八年北征,進次漠北環翠峰,獲遺孽,詢知其居兀古兒札,謀西奔,追及之於斡難河,還,賜名清塵河。○五條河,在和林境。元至元二十二年,命並和林屯田入五條河,是也 。

  龍居河 在漠北,近和林境。元晉王也孫釒夷木兒襲位於龍居河,即此。○海剌兒河,亦在漠北。明朝永樂初,韃靼國亂,可汗鬼力赤不爲眾所附其偽太保阿魯台逃居海剌兒河,是也 。

  獨樂河 在漠北。隋開皇初,突厥庵邏以國讓攝圖,降居獨洛水,即獨樂河也。唐開元四年,突厥嘿啜擊九姓拔野古,戰獨樂河,拔野古大敗,嘿輟歸不爲備,拔野古殘眾自柳林突出,擊斬之 。

  仙萼河 在磧北。唐龍朔初,遣鄭仁泰等伐鐵勒,分軍出仙萼河。二年,仁泰等敗鐵勒於天山,追逾大磧,至仙萼河,爲敵所敗。《舊唐書》:磧北有仙萼河,唐討回紇,置仙萼道行軍總管。《新唐書》:回鶻牙北六百里至仙娥河。仙娥,即仙萼之訛也 。

  匈河 在漠外。漢元鼎六年,匈河將軍趙破奴將萬餘騎出令居數千里,至匈河水而還。後漢永平十六年,遣來苗等出平城塞伐北匈奴,至匈河水上,匈奴皆奔走,無所獲。薛瓚曰:匈河水去令居千里。似誤 。

  史侯河 在漠外。後漢永元初,時北匈奴衰弱,竇憲等議伐之,侍御史魯恭言:北匈奴爲單于所破,遠藏於史侯河西,去塞數千里。即此。瓠<盧瓜>河,在漠外。胡嶠曰:黑車子之北有牛蹄突厥,人身牛足,其地有寒水,曰瓠<盧瓜>河,夏秋冰厚三尺,春冬冰徹底,常燒器銷冰,乃得飲雲 。

  帖麥孩川 在和林西南境。鐵木真以乃蠻部侵掠,會屬部於此,謀伐之。乃蠻將太陽罕營於氵允海山,與蔑里乞諸部合,勢頗盛,鐵木真擊敗之。氵允海山,蓋乃蠻境內之山也。今陝西塞外于闐境內有乃蠻故國雲 。

  浮圖川 在烏德犍山西北。唐貞元五年,葛邏祿部附於吐蕃,敗回鶻兵,乘勝取浮圖川,回鶻震恐,悉遷西北部落於牙帳之南以避之。○合羅川,在漠外。唐會昌二年,黠戛斯擊敗回鶻,上言將徙就合羅川,居回鶻故國。或曰川在郁督軍山南 。

  鷹娑川 在漠北,近故庭州塞外。《唐紀》:鷹娑川在北庭府西北。是也。貞觀中,西突厥鼠尼施部居此。顯慶元年,程知節討西突厥,大敗之於鷹娑川,至坦篤城而還。坦篤,一作恆篤。三年,置鷹娑都督府,蓋以川爲名。○多羅斯川,亦近故庭州境。《唐紀》:在西州北千五百里。貞觀中,西突厥以阿史那賀魯爲葉護,居多羅水,統處月、處密、始蘇、哥邏祿、失畢五姓之眾。二十二年,賀魯來降。是也 。

  郅居水 在塞北。漢征和三年,遣李廣利出五原,匈奴悉徙輜重,北抵郅居水,左賢王驅其人民度余吾水六七百里,居兜御山,單于自將精兵度姑且水,廣利深入,度郅居水,還至燕然山,敗降匈奴。兜御山,姑且水,皆在大漠之北 。

  余吾水 在廢夏州北塞外。《山海經》:北鮮諸山,鮮水出焉。北流注於余吾。漢武天漢四年,遣李廣利出朔方擊匈奴,匈奴悉遠其累重於余吾水北,而以兵十萬待水南,是也。又昭帝元鳳二年,匈奴復遣騎屯受降城以備漢,而北橋余吾水,令可度以備奔走。宣帝本始元年,分道伐匈奴,田順出五原塞八百餘里,至丹余吾水上。或以爲即此水也。受降城見甘州衛 。

  栗水 在漠北,近稽落山,有漢將軍竇憲故壘。魏主燾神二年,襲柔然,舍輜重於漠南,輕騎至栗水,大破柔然。又稽落水,以導源稽落山而名。唐開元八年,朔方大總管請發東西降眾掩突厥牙帳於稽落水上,不果 。

  弱水 在漠北。晉義熙十四年,魏主嗣命護高車中郎將薛繁帥高車、丁零北略,至弱水而還。又魏主燾神二年,追擊柔然,至菟園水,又循弱水西行,至涿邪山而還。菟園水,在燕然山南。《魏書》云:南去平城三千七百餘里,魏主燾擊柔然,循栗水西行,至菟園水,分軍搜討,東西五千里,南北三千里,俘斬無算。是也 。

  女水 在漠北。《北魏書》:女水在弱落水西,去平城三千餘里。晉太元十四年,魏主擊破吐突鄰部於女水,徙其部落而還。又宋泰始六年,魏主宏大破柔然於女水之濱,改女水曰武川。《魏記》:女水當在長川西赤城西北,武川鎮置於此。或曰非也,武川鎮置於魏主燾時,與女水相去絕遠。弱落水,見直隸大寧衛饒落水。○石水,《北史》:在額根河北。魏主燾太平真君四年,從鹿渾谷追柔然至石水,不及而還 。

  私渠北海 在漠外,亦曰北海。漢元封初,單于留漢使郭吉,遷之北海。天漢初,又徙蘇武於北海,即此。東海永元初,竇憲等敗北單于於稽落山,追擊諸部至私渠北海。又西北有西海,是時憲等遣使吳汜等奉詔致賜,及北單于於西海上,說令稱臣入朝。單于喜,隨使者到私渠海,聞漢軍已入塞,乃遣其弟奉貢入侍。二年,復款居延塞,欲入朝見,竇憲遣班固等迎之,會南單于復請襲擊北單于,許之。單于遁去,班固至私渠海而還 。

  答剌海 在漠北。洪武六年,北寇犯武、朔諸州,大將軍徐達分遣陳德、郭子興擊之,寇遁去,追破之於答剌海。即此。○蒙山海,在連兒溫都兒之地,其水清冽。永樂十二年,車駕北征次於此 。

  闊灣海子 在漠北飲馬河之東,周圍千餘里。斡難、飲馬諸河皆注其中,漠北之藪澤也。永樂二十年,親征阿魯台,虜棄畜牧輜重於闊灣海側遁去,大軍至,焚其輜重,收畜牧而還 。

  稱海 在和林境。元爲屯田之所,置倉庫,以軍守之。元貞初,於六衛漢軍內,撥千人赴稱海屯田北方。大德末,哈剌哈孫鎮和林,治稱海,屯田得米二十餘萬。又求古渠浚之,溉田數千頃。或訛爲騁海。明初李文忠追元孽至稱海,是也 。

  杭海 在和林北。元至元二十六年,海都寇邊,至杭海,晉王甘麻剌被圍,土土哈翼而出之,元主賞其功,曰:昔太祖與臣同患難者,飲班術河之水,今日之事,何愧昔人。元至元三十年,命戍和林漢軍四百留百人,余令耕屯杭海。是也 。

  已尼陂 在漠外。《北史》:烏洛侯國,西北二十日行,有於已尼大水,所謂北海也。烏洛侯直濡源西北,已尼陂又當在其西北。魏主燾神二年,遣安原等擊高車東部於已尼陂,大敗而還。烏洛侯,亦曰烏羅護令,見直隸塞外 。

  浮沮井 在漠北。《漢輿地圖》:井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餘里。漢元鼎六年,遣浮沮將軍公孫賀出九原二千餘里,至浮沮井,不見匈奴一人而還 。

  ○廣漠鎮 在磧北。永樂九年,北征,還至廣漠鎮渡河,土酋阿魯台來襲,與戰,敗遁。上度其必再至,乃伏兵數百於河西柳林中,賊果至,復敗去 。

  霍博里 在和林北。宋紹定二年,鐵木真死,其第三子窩闊台自霍博之地來會葬,耶律楚材以遺命奉之嗣,立於和林東庫鐵烏阿剌里之地 。

  釒化鐵釒辜里 在和林東北。宋淳元年,蒙古主窩闊台大獵,還至此,歡飲極夜,翌日卒。又汪吉宿滅禿里,亦近和林。宋淳六年,蒙古主貴由立於此。八年,卒於橫相乙兒之地。十一年,蒙古主蒙哥立於闊帖兀阿蘭,其地皆與和林近也 。

  阿力麻里 在和林境,南至故庭州四五千里。元至元三年,諸王海都作亂,舉兵南來,忽必烈逆敗之於北庭,追至阿力麻里,海都遠遁,因設重兵鎮於阿力麻里之地。至元十四年,諸王昔里吉作亂,劫北平王那術罕於此,引兵至和林城北。元主命伯顏御之,與其眾遇於斡魯歡河,夾水而陳,相持彌日,俟其懈,扌擊破之,昔里吉走死 。

  哈梅里 在和林西。明洪武二十二年,遣劉真、宋晟征哈梅里,破其城,禽獲甚眾。《諸夷考》:哈梅里,元爲兀納失里大王所居也,時往來,患苦西域貢使,諭之不從,因討破之 。

  野里麻里 在和林北。元至元八年,元主使其子南術金建幕於此。二十一年,始南還。又草地,亦在和林北,元至正九年,御史勤、海壽等,劾侍御史哈麻之奸,詔居哈麻於草地,即此。○昔木土,在漠外,宋景定元年,忽必烈以阿里不哥謀篡立,討之,與戰於昔木土之地,阿里不哥大敗,北遁。又憨答孫,亦在漠外,元至元二十五年,行台御史周祚劾桑哥之罪,流祚於憨答孫之地 。

  朵里伯真 在和林之東。元天歷二年,和世發和寧,次朵里伯真之地。越三日,次兒罕術東。又三日,次探禿兒海。又三日,次禿忽剌。越七日,次不魯通。又二日,次忽剌火失溫。又三日,次坤都也不剌。又三日,次撒里。又七日,次乙納八之地。國朝永樂十二年,北征至忽蘭忽失溫,疑即忽剌火失溫也 。

  富惱兒 在和林南。宋寶五年,蒙古主蒙哥至此,使其臣乞鎮守斡羅思之地。○哈剌莽來,在和林東南。國朝洪武五年,李文忠自東路討元孽至哈剌莽來,賊遁,文忠乃留輜重於臚朐河,輕騎追襲至土剌河。是也 。

  沒脫赤 在和林西北。宋理宗淳十二年,蒙古主蒙哥以其故主窩闊台之後欲立其孫失烈門,徙之於擴端所居地之西,禁錮失烈門於沒脫赤之地。即此 。

  八鄰 在和林西。元大德初,海都作亂,據八鄰之地,欽察都指揮使床兀兒帥師逾金山進攻之,海都將怙良台阻答魯忽河而軍,伐木柵岸以自庇,床兀兒馳擊大破之,還至阿雷河,與海都援將孛伯遇,復渡河蹙之,孛伯敗走。答忽魯等河,俱近陝西西域之境,欽察,亦見陝西于闐境內 。

  已上北翟 舊《志》作韃靼

  ◇突厥 匈奴之別種也。其初爲西方小國,姓阿史那氏,世居金山之陽,爲柔然鐵工。至其酋長土門,始強大,頗侵魏西邊。西魏大統十五年,宇文泰遣使通突厥。十七年,突厥大破高車,始與柔然絕。明年,擊敗柔然,殺阿那瑰,自稱伊利可汗,自是日以盛強。梁敬帝紹泰初,突厥木杆可汗擊滅柔然,因西破噠,東走契丹,北並契骨。其地東自遼海,西至西海,長萬里,南自沙漠以北五六千里皆屬焉。隋開皇二年,突厥入塞,自平、幽以西,極於蘭、鄯,悉見侵擾。隋大發兵擊之,勢稍殺。五年,突厥西部阿波浸強,號西突厥,與沙缽略分爲二境,互相攻殺。七年,沙缽略死,其弟爲莫何可汗擊擒,阿波國復強。明年死,沙缽略之子雍虞閭立,爲都藍可汗。十九年,爲其下所殺,其北部達頭自立,爲步迦可汗。仁壽二年,楊素等擊破之,突厥遠遁,磧南無復寇抄。三年,步迦所部大亂,眾潰,步迦西奔吐谷渾,隋因以所立啟民可汗送置磧口,盡有突厥之眾。大業五年死,子咄吉立,是爲始畢可汗。十一年,始畢復叛,隋圍雁門,自是中國亂,突厥遂強。唐武德四年,始畢東服契丹、室韋,西臣吐谷渾、高昌諸國。二年死,弟俟利弗設立,爲處羅可汗。三年死,弟莫賀咄設立,爲頡利可汗。貞觀初,爲鐵勒諸部薛延陀等所敗,頡利遂衰。四年,李靖等大破頡利於陰山,其部落次第來降,別部酋因執頡利送京師,漠南遂空。十二年,復立其種阿史那思摩爲可汗,令統舊部,建牙於河北,與薛延陀分磧爲界。十八年,爲薛延陀所敗,其眾皆南渡河,處於勝、夏二州間,思摩復入朝。二十一年,薛延陀既滅,時有突厥同族斛勃者,稱爲乙注車鼻可汗,建牙於金山之北,遣使入貢。永徽初,將軍高侃擊擒之。於是突厥悉爲封內臣,分置羈縻府州,授其酋長爲都督刺史,而統於單于都護府。其後叛服不一。永淳二年,突厥骨篤祿叛。天授二年,其弟嘿啜代立,數寇邊,復據漠北地。聖歷初,有勝兵四十萬,地萬里。開元二年,擊並西突厥、突騎施。三年,擊拔野古,被殺國亂,骨篤祿之子嘿棘速代立,爲毗伽可汗。三十二年,爲其大臣梅錄啜所毒死,子伊然可汗立。又卒,弟登利可汗立。二十九年,國亂,既而骨咄葉護自立爲可汗。天寶初,拔悉密、回紇、葛邏祿三部,共攻骨咄葉護,殺之,推拔悉密酋長爲頡利伊施可汗,回紇、葛邏祿,自爲左右葉護。突厥余眾共立判闕特勒之子爲烏蘇米施可汗,拔悉密等復攻敗之。判闕特勒即登利從叔,爲左殺勒兵殺登利者,其部落多內附,突厥遂微。三載,拔悉密復攻殺烏蘇可汗,國人立其弟鶻隴匐白眉特勒,爲白眉可汗,突厥益亂。四載,回紇復擊殺白眉可汗,突厥遂滅 。

  西突厥 本突厥西部也。隋開皇中,部酋阿波浸強,與突厥相攻,既被擒,國人立其族鞅素特勒之子,爲泥利可汗。死,子達漫爲處羅可汗,居烏孫故地。大業六年,裴矩以計離其族射匱襲攻處羅,處羅敗走,因諷諭入朝。明年,分處羅之眾爲三:一處會寧,一處樓煩,而處羅常從車駕。唐武德二年,西突厥統葉護可汗遣使入貢。統葉護者,射匱之子,射匱即達頭之孫。先是處羅既入朝,國人立其叔射匱,射匱拓地,東至金山,西至海,遂與北突厥爲敵,建牙於龜茲北三彌山。及統葉護立,北並鐵勒,據烏孫故地,又移庭於石國北千泉,西域諸國皆臣之。貞觀三年,國亂,西域諸國及敕勒先臣屬者皆叛。六年,泥熟立,遣使內附。十三年,其國復中分爲二:一居伊列以東,一居伊列以西。十五年,東部爲西部所並。永徽初,西突厥阿史那賀魯據其地。顯慶二年,遣蘇定方討擒之,更立部長,自是部眾離貳。長安二年,西突厥衰,突騎施最強,並有西突厥地,十姓皆屬焉。開元二年,突騎施爲突厥嘿啜所敗散。嘿啜昏虐,不能撫有十姓,於是胡祿屋、鼠尼施諸部,皆詣北庭降。《唐史》:貞觀十二年,西突厥利失可汗分其國爲十部,左廂號五咄陸,置五大啜。五啜者:一曰處木昆律,二曰胡陸屋闕,三曰攝舍提敦,四曰突騎施賀魯施,五曰鼠尼施處半。右廂號五弩失畢,置五大俟斤。五俟斤者:一曰阿悉結闕,二曰哥施闕,三曰拔塞干敦沙缽,四曰阿悉結泥孰,五曰阿舒虛半。所謂十姓也。十姓中,處木昆、突騎施、鼠尼施最強,天寶以後,皆降附於吐蕃。烏孫、龜茲及伊列河、千泉諸處,俱見陝西西域諸國。○白服突厥,西突厥別種也。與葛邏祿相近,唐貞元初,降於回鶻,既而數爲回鶻所侵掠,因附於吐蕃。服,一作眼 。

  柔然 在漠外。《晉載記》以爲河西鮮卑之屬也。其先曰木骨閭,魏收曰:木骨閭者,首禿也。與郁久閭聲相近,子孫因以爲字。初爲騎奴,後免奴爲卒,以犯法亡匿廣漠,收合逋逃,依鮮卑紇突鄰部。木骨閭死,子車鹿會,雄健,始有部眾,自號柔然,世服於代。後分爲東西二部,秦滅代,柔然附於劉衛辰。及拓跋嗣立,高車諸部皆服從,惟柔然不事魏。晉太和十六年,引兵擊之,分道窮追,悉俘其眾,置之雲中。十九年,西部酋種杜侖西走上郡,掠五原以西諸部,走度漠北,自此強大,屢爲魏患。元興元年,魏將和突攻黜弗素故延部,柔然救之,爲和突所破,杜侖帥部落遠遁漠北,奪高車之地而居之。又擊破斛律部,西北擊匈奴遺種曰拔也雞,大破之。於是併吞諸部,其地西至焉耆,東接朝鮮,南鄰大漠,旁側小國,皆羈屬焉,與魏爲敵國。魏主燾神二年,大破柔然,自是始衰。既而與魏和親。太延二年,復犯魏邊,與魏相攻。太平真君十年,魏大敗柔然於漠北,自是衰弱,屏跡不敢犯魏塞。太和十一年,柔然復犯魏邊,敗去。時柔然浸衰,高車諸部皆叛之。景明三年,柔然復犯魏邊。正始初,又侵魏之沃野、懷朔二鎮,尋遁去。三年,請和於魏,魏主不許。五年,復請和於魏,既而爲高車所襲敗,殺其可汗佗汗。熙平初,時柔然伏跋可汗立,善用兵,西擊高車,執其王殺之,擊滅鄰國叛去者,國復強。正光初,柔然亂,其主阿那瑰、婆羅門,相繼降於魏,國人復推阿那瑰之兄俟匿伐爲可汗,魏人議分處阿那瑰、婆羅門於東西二境,各統其眾。三年,婆羅門叛魏歸厭噠,魏擊擒之。阿那瑰專統其眾,既而魏亂,柔然遂雄據北方爲邊患。齊天保三年,突厥大破柔然,阿那瑰自殺,余眾推其族鐵伐爲主,其國遂亂。明年,突厥復攻柔然,柔然舉國奔齊,齊改立阿那瑰子庵羅辰於馬邑川,追降突厥於朔州而還。明年,柔然叛齊,齊主洋自將擊破之,柔然北走,既又屢擊柔然,皆大破之。西魏主廓二年,突厥擊柔然主鄧叔子,滅其國,叔子收餘燼奔魏,突厥恃其強,請於魏,盡殺之,柔然之後遂絕。厭噠,見陝西西域于闐境內 。

  高車 在漠北。李延壽曰:古赤狄余種,初號狄歷,後曰敕勒,北方以爲高車丁零,其遷徙隨水草,衣皮食肉,與柔然同,惟車輪高大,輻數至多。東晉哀帝興寧元年,代什翼犍擊高車,大破之。後魏太和初,高車酋長阿伏至羅與窮奇分爲二部,魏人謂之東西部敕勒,阿伏至羅伏屬柔然。十一年,與柔然二帥部落西走,至前部西北,即漢車師前王地也,遂自立爲王,屢敗柔然,引眾東徙。二十六年,高車叛魏,拓跋繼討平之。正始中,高車爲胉噠所敗,其眾分散,魏遣將撫納降戶,處之於高平鎮。國人共立彌俄突爲王,與柔然戰於蒲類海,不勝,西走三百餘里。尋還擊柔然,殺其可汗佗汗於蒲類海北,遣使入貢於魏。熙平中,彌俄突爲柔然所殺,其眾悉歸厭噠。正光二年,厭噠遣彌俄突弟伊匐帥余眾還國,伊匐擊柔然,大破之。三年,伊匐復爲柔然所敗,其弟越居殺伊匐而自立。西魏大統十七年,鐵勒將伐柔然,突厥酋長土門邀擊破之,盡降其眾五萬餘落,高車遂並於突厥,其後謂之鐵勒。《隋書》:鐵勒之先,匈奴苗裔也,種類最多,自西海之東,依據山谷,往往不絕。獨洛河北有僕骨、同羅、章紇、拔也古、覆羅,並號俟斤。又有蒙陳、吐如紇、斯結、渾、斛薛等諸姓。伊吾以西,焉耆之北,傍白山,則有契弊、薄洛職、乙、蘇婆、曷、烏ん、紇骨、也、於尼ん等姓。金山西有薛延陀、勤兒十、達契等姓,康國北傍阿得水,則有歌[B18D]撥忽、比干具、海曷、比悉、何嵯、蘇拔、也末渴達等姓。得嶷海東有蘇路羯、三索咽、蔑促隆忽等姓。拂東則有恩屈、阿蘭北、褥九離、伏け昏等姓。北海南則都波等姓。族姓雖殊,通謂之鐵勒。大抵與突厥同俗,以寇抄爲主,無大君長,分屬東西突厥。隋大業初,西突厥處羅可汗無道,鐵勒皆叛,立俟利發俟斤契歌楞爲莫何可汗,又立薛延陀俟斤孛也爲小可汗,與處羅戰,屢破之。伊吾、高昌、焉耆皆附於莫何。《唐史》:敕勒凡十五部,曰薛延陀,其先與薛種雜居,後滅延陀部而有之,因名也。曰回紇,故袁紇也。曰都播,亦名都波,其地北瀕小海,西接堅昆,南接回紇。曰骨利斡,其地在浣海北。曰多濫葛,亦作多覽葛,又作多臘葛,在薛延陀東,瀕同羅水。曰同羅,在薛延陀北,多濫葛東,距長安七千里而嬴。曰仆固,亦名仆骨,在多濫葛東,地最北。曰拔野古,一作拔野固,或爲拔曳固,散處磧北,地千里,西直仆固,東鄰。曰思結,在延陀故牙。曰渾,在諸部最南。曰斛薛,居多濫葛北。曰奚結,在同羅北。曰阿跌,一作訶跌,或爲夾跌。曰契,亦作契羽,在焉耆西北鷹婆川,多濫葛之南。曰白,居鮮卑故地,直京師東北五千里,與同羅、仆固接。其後避薛延陀,保奧支水冷陘山,所謂十五部也。諸部薛延陀最強,西突厥曷薩那盛時,諸部皆臣附,既而曷薩那失眾心,於是敕勒相帥叛,共推契哥楞爲易勿真莫賀可汗,居貪於山。又以薛延陀、乙失缽爲也小可汗,居燕末山。唐初,西突厥射匱強,乃復去可汗號而臣之。武德末,西突厥統葉護可汗勢衰,乙失缽之孫夷男帥部落附於突厥頡利。貞觀二十年,薛延陀滅回紇,拔野古、同羅、仆固等十一姓,各遣使入貢,其後並於回紇 。

  回紇 在漠外。本匈奴別種也。其先曰袁紇,亦曰烏護,又曰烏紇,至隋曰韋紇,後爲回紇。初居薛延陀北娑陵水上,去長安七千里。隋大業中,回紇五部在郁督軍山者,屬突厥始畢可汗。唐貞觀初,與薛延陀等部叛突厥,敗突厥兵於馬鬣山,追至天山,虜其部眾,回紇繇是大振。二十年,薛延陀國亂,回紇部長吐迷度與仆骨、同羅等,共擊敗之。既復殺其可汗拔灼,遂據其地內附,以爲翰海府。二十二年,所部內亂,尋詔授烏迷度子婆閏爲翰海都督。天寶初,回紇部與拔悉密、葛邏祿,共攻殺突厥骨咄葉護,自爲葉護。既而回紇葉護骨力裴邏遣使入貢,賜爵奉義王。三載,骨力裴邏與葛邏祿共攻殺拔悉密頡跌伊施可汗,遂自立爲骨咄祿毗迦闕可汗,遣使言狀,詔拜爲懷仁可汗。於是南據突厥故地,立牙帳於烏德犍山,初統九姓:曰藥邏葛,曰胡咄葛,曰屈羅勿,曰貊歌息紇,曰阿勿嘀,曰葛薩,曰斛け素,曰藥勿葛,曰奚邪勿。後又並拔悉密、葛邏祿,凡十一部,各置都督,每戰則以二客部爲先。四載,復擊殺突厥白眉可汗,於是回紇斥地愈廣,東際室韋,西抵金山,南跨大漠,盡有突厥故地。懷仁卒,子磨延啜立,號葛勒可汗。至德以後,中國多故,回紇益強。建中初,回紇登里可汗嗣立驕橫,議大舉入寇,爲其相頓莫賀達干所殺,登里從兄自立爲合骨咄祿毗迦可汗,請爲藩臣,詔冊爲武義成功可汗。貞元四年,表請改稱回鶻。太和以後,回鶻益衰。開成末,爲黠戛斯所敗,諸部潰散。太中初,其餘種散亡殆盡,別部居甘州者,爲甘州回鶻。五代時,屢遣使朝貢 。

  薛延陀 亦匈奴別種,即鐵勒部落也。唐初西突厥強,薛延陀附屬焉。武德末,西突厥勢衰,因帥部落附突厥頡利。貞觀初,頡利政亂,薛延陀與回紇、拔野古等,相率叛之,敗突厥兵。二年,突厥北邊諸姓多叛頡利歸薛延陀,共推其俟斤夷男爲可汗。上因遣將喬師望間道齎冊書,拜爲真珠毗伽可汗。夷男建牙於大漠之郁督軍山,東至,西至西突厥,南接沙磧,北至俱倫水,回紇、拔野古,阿跌、同羅、仆骨、諸部皆屬焉。十九年死,子拔灼嗣。二十年,爲回紇諸部所敗,唐遣兵滅之 。

  咽麵 亦敕勒種,居得嶷海。唐咸亨四年,弓月部北招咽麵,連兵以叛,既而復降。永淳初,西突厥阿史那車薄叛,圍弓月城,咽麵復與車薄合,安西都護王方翼擊破之於熱海。《唐志》:有咽麵州,寄於北庭府界內。

  右漠北諸部。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