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四書叢説 (四部叢刊本)/卷八

卷七 讀四書叢説 卷八
元 許謙 撰 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元刊本

讀孟子叢說卷下      東陽許謙


   滕文公上


問爲國章

 文公問爲國孟子告以敎養其民有養然後可敎故先言分田制

  祿而後及斈校也自民事不可緩至雖周亦助也養之事設爲

  庠序至小民親於下敎之事下至新子之國緫言之答文公者

  止此下答畢𢧐卻只是言分田蓋畢𢧐惟掌井田之事也

許行章

 許行言仁政是孟子所言井地之法陳相言聖人之政是許行言

  神農之法蓋文公始聞孟子之言旣使畢戰爲之矣然後許行

  來及許行來文公不斥絶之而與之處故陳相謂巳行其法而

  其言如此

 聖人治民不過教養兩事尭治天下遇災変先命舜禹平水土次

  命后稷敎稼穡然後使契爲司徒次敘必如此

 江漢以下三語謂夫子之道德光輝如江漢濯之㓗秋陽𭧂之乾

 皜㓗白人不可加尚巳又一說欲以有(⿱艹石)擬孔子則雖江漢

  以濯秋陽以暴而孔子之皜皜者終不可尚已以爲孟子賛美

 曽子則曰曽子不可之辭識明義精有如江漢之濯秋陽之暴

 (⿱艹石)是皜皜乎而不可尚已

許行謂不論屨材精麄但大小同者同賈是實說孟子謂大屨與

 小屨(⿱艹石)同賈則賣者必不肯爲大者是比說將大小比精粗兩

 屨字意不同

此章孟子曰以下三大節自許子必種粟而後食乎至不用於耕

  耳闢其假託神農之言吾聞用夏變夷至不善變矣責其倍師

 從許子之道以下陳相之遁辭故又闢其市賈不貳之說


夷之章

 語録命之矣之字是事子名

   滕文公下

周霄問章

注籍字音義見攷證前篇藉者借也下〇諸矦上公袞冕侯伯鷩

 冕子男毳冕上可兼下○紘以組爲之屈之而屬兩端於武所

  以固冠於首也○副者王后之首服猶王之冕禕者王后之衣

  猶王之袞衣二者皆王后之服而此言諸矦之夫人者禮記注

 謂記者容二王之後與禕音暉○禮註三盆手者三淹也凡繅

  毎淹大緫而手振之以出諸也淹於驗反又於歛反〇白黒曰

  黼青黒曰黻青赤曰文赤白曰章用此以爲𥙊服謂染絲成此

  色而綉裳或畫於衣者亦如此

彭更章

彭更以孟子傳食諸矦爲㤗孟子答之以舜受尭之天下且不以

 爲泰而子以我傳食爲泰乎彭更謂非以傳食爲泰但無事而

  食則不可尓蓋謂有職業而食則可也後孟子之意則謂雖無

  職業而君子爲仁義有功於國者多何嫌於無事

好辯章

集註氣化盛衰人事得失反覆相尋竊謂氣化盛人事得則天下

  治氣化衰人事失則天下亂是固然矣然孟子此章答好辯之

 問而孟子之辯專爲闢楊墨而發則易亂爲治全頼人事以𥙷

  天道之不足反氣化之衰而至於盛也𮗚堯禹之治水則以人

 事而囬氣化武王周公誅紂伐奄孔子作春秋則以人事而捄

 衰失所以孟子亦於衰失之時闢楊墨以回氣化正人事也此

  正聖賢作用參天地賛化育之功讀此章當如此㑹集註之意

陳仲子章

匡章以仲子爲廉孟子謂齊之巨擘者許之也雖然以下貶之也

 伯夷盜跖之築樹反問也此非君子之心謂仲子之廉當如是

 尓匡章對以織屨辟纑易之此則合君子之道然旣以功易食

 爲無害而以母兄之室與食爲不義何哉縱母兄之得此物爲

 不義而我受之母兄則爲義矣況旣是齊之丗家則兄之得祿

 未爲不義也仲子旣於母兄之物所從來椎一層上看而於所

 易者不能椎一層上看是不能充其廉之𩔖矣凡此皆是反說

 而愛親敬兄及君臣之義皆在其中使之就其所明充其所暗

 則仲子之罪大匡章之惑解矣

此章經注諸廉字當辨廉有分辨不苟取也此廉之正義豈不誠

 廉士哉此廉字陳仲子不中禮之廉也仲子惡能廉及注仲子

 未得爲廉豈有無人倫而可以爲廉哉此三廉字是廉之正然

  後可得爲廉耳未能如蚓之廉滿其志而得爲廉耳此三廉字

  是仲子之廉也

   離婁上


離婁章

 兩言規矩六律前比說用法後正言立法前謂至聦明者亦須法

 度以比不一句必須仁政後則謂聖人立法雖盡智慮亦須法

  度雖主於不忍人之政一句然上兩語亦聖人所立之法也

不仁可與言章

孺子之歌主於人孟子之言主於水聖人之言雖非孺子之本意

  然主人而言者意反淺主水而言者意反深所謂聲入心通無

  非至理

道在邇章

仁義根於人心人所同有行之則甚近而易其要在乎親親長長

  但人人各自親親長長則仁義流行天下其有不平者乎

教子章

 夫子敎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非謂爲子者必有是言也孟子

  所以責爲父者身之必出於正也

事孰爲大章

事親守身雖對說而守身又爲事親之本下文曽子只是事親之

 凖則意謂事親固當如此然有曽子之守身則可尓

   離婁下


子産章

 子産非不知爲政者徒杠輿梁偶有闕耳孟子此言責備賢者蓋

  恐斈者因敬子産而以其所爲皆是故明斥其非以曉人也

中養不中章

 中以德言才以能言有德以其能成物也有能以其能成事也今

  以子弟之無德無能而棄之是物之近者事之急者皆不能成

 尚可謂之有德有能乎彼此相較相去豈逺哉

涵育寛以容之之意薰陶善以道之之意

深造章

 此章主於行而知在其中故集註謂道則其進爲之方也進爲字

 有力當看蓋斈者欲其循序漸進優游涵泳力行積乆自然融

 㑹於心所謂自得也理旣融於心則所處者自然安固而不搖

 旣居之安則所以資藉之者愈深逺而無窮資之旣深則日用

 之間無所往而非道矣工夫只在深造以道四字上至於自得

  則自然有以下效驗以知行二者各體認之可見孟子之意主

  於行者爲尤重也程子則專主於知故在圈外

博學章

愽斈詳說以知言約則㑹其極而於行上見

以善服人章

 以善飬人謂有善於身而教化撫字使民同歸於善也

亟稱水章

 不舎見諭語川上章

異禽獸章

 此以舜爲標凖而使人企慕以力行也舜亦異於禽獸幾希者尓

  以其能存故爲舜則衆人能存之豈不亦可以至於此乎

春秋章

 以三國之史同言而曰一也蓋謂魯之春秋其所紀載非周之典

  禮善惡不明不過記五霸之事與晉楚之史同尓至於孔子之

  春秋則假其事以明義而非盡舊史之文故曰其義則某竊取

  之矣如此看方見得中間一節不閑

可以取章

 可以無三字爲重不可將可以可以無作兩下看𥘉見其可而詳

 察爲不可故行之惟從其不可者尓或問謂孟子㪯傷廉以例

  二者蓋傷廉是順辭易看傷惠傷勇是反辭難看故也須先體

  認惠勇之本義然後見過之者爲傷集註略見而自許是全釋

  可以意深察而自疑深察半語是釋可以無意自疑字乃是指

  上去疑其可以者如此看方見得可以可以無不是兩下說

  文過猶不及只是結傷惠傷勇兩語

逄蒙章

此章專爲交友發羿不能取友而殺身孺子能擇交而免禍

言性章

性是人物所得以生之理本自難明求其發見之故則亦不難明

 也然故則以利順者爲本故之發於逆者則又非性之本矣求

  已之故則惻隱之發見性之仁羞惡之發見性之義求人之故

  則父慈子孝君仁臣忠求物之故則鳶飛魚躍山峙淵流皆是

 也是皆所謂利也如下文天與星辰之故亦只是利而已能知

  此性而利以行之則爲智之大禹之行水不是比喻言禹順水

  之性爲智之大以例人循性皆當以利也智者應物(⿱艹石)行其所

  無事則智亦如禹之大矣智亦之亦是亦大禹也下文又以髙

  逺者證故之易見卻不是功用

章內三智者不同上者字是問辭下兩者字是用智之人

   萬章上


萬章問章

恝古𭶑反音與戞同集註苦八反誤

娶妻章

懟父母言人之常情也爲廢大倫則雖子亦不免有讐怨父母之

  心舜固非懟父母者然告則必廢大倫故不告也此聖人善處

 變事消弭於未然此等處正好𮗚聖人

書四岳㪯舜曰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姦則

 尭妻舜時頑嚚傲德巳化而改萬章傳聞蓋亦野人之語孟子

 不辨惟欲發聖人處変之心

魚入水有悠然而逝之道弟有思兄欎陶之道故子産與舜皆信

 之舜之愛弟自天性況象又以愛兄之道來感之乎

堯以天下與舜章

 凡𥙊有祈有報風雨以時年榖順成氣不苛疹民無夭札則是神

 享其𥙊而其應如此

百里奚章

 後語六反四智二賢皆反覆明奚之事然各有序第一緫言去虞

  入秦之智第二第三詳言去虞之智第四詳言入秦之智第五

  以事實言其賢爲下節張本第六專以上文之賢證自鬻之言

  之妄前後皆是彷像言之爲第五節爲要然不智則不能明去

 就之幾不賢則不足見其智之正故反覆言之讀之但見其文

  之妙而不知其意之精宻如此

   萬章下


目不視惡色章

去父母國之道也此句亦孟子言孔子只有遲遲吾行一句

 此章聖字言夷惠伊尹處是以地言與大而化之之聖不同只是

  清任和到極處故謂之聖孔子則是大而化之之聖其行之時

  中則清任和時而出之亦無不到極處

 集大成一節以樂比孔子知之至行之極條理即八音以金而聲

  之所以始其衆樂以玉而振之所以終其衆樂聲振始終皆是

  動用字惟其知之至故能始萬事惟其行之極故能終萬事是

  爲聖智兩全

 次一節以射比四聖人能挽彊弓射逺地此力也能中其的乃巧

  也必先知的之所在又知中之之法然後因力之所至而中之

  謂知之明然後行之從容中道三子力量雖到而知有未至故

  不及孔子

萬章兩篇皆論聖賢之行大率皆以孔子折𠂻之上篇前五章言

 舜六章言大禹固無間矣七章則言伊尹故八章以夫子之出

 處継其後九章論百里奚次篇之首又言三聖人而以孔子集

  大成斷之三章問友而上及尭舜四章言交際又継以孔子五

 章爲貧而仕又言孔子下二章論君餽與見諸矦而又及孔子

  蓋孟子所願斈者孔子故論古聖人則以孔子継之論賢者必

  以孔子折𠂻之前篇言一治一亂及舜禹湯文武周公處與末

 篇之末皆然論語中庸之體大率亦如此所以示君子心斈孔

  子而後可

   告子上


性猶杞柳章

 人受天之理以生夲具仁義禮智之性人之有惡是失其本性之

 善非其眞也告子不知乃謂人性本不善因矯揉以爲仁義猶

  矯揉𣏌柳以爲桮棬孟子謂人之於仁義乃其本有而所當行

 者豈矯揉而成(⿱艹石)告子謂矯揉而成乃是戕賊人之常性而爲

  之尓揉𣏌柳爲桮棬是𢦤賊之也非可以喻仁義也(⿱艹石)此言之

  行人不知者將眞以爲𢦤賊人爲仁義誰肯從之是仁義之禍也

性猶湍水章

告子謂性本無善惡但可以爲善可以爲惡在所引者如何尓故

  以水無分東西爲喻孟子亦就其水以喻之謂性之必善譬猶

  水之必下告子所謂決之者人爲之也非其自然之性也(⿱艹石)

 欲拂水之性甚至可使逆行況東西乎人之爲善順其本性也

  水之就下順其本性也

生之謂性章

告子以活動知斍爲性孟子意謂以此爲性則人與物同而何足

  謂之人哉故先以白之說兩轉審告子之意待其應定瞭然後

  以犬牛人之性同異而問之告子知其說之非其言方塞所以

  言犬又言牛者謂非獨人物之性異就物之中其性又各不同

  所以深曉告子以人之性善也

食色性也章

 告子言仁是好愛只說得人心不知孟子所言仁義是道心告子

  以好食愛色皆發於心故曰仁內其言巳定故孟子反問之告

  子只荅義外之說孟子就其白字長字明其白不可譬長而長

  人長馬不可同則所謂義內者可不言而喻告子猶不悟重以

  內外爲言不知愛之所施有宜即義在其中而長之之心豈發

  於外是則理之不明故也孟子因其以好食色者爲性於是借

 耆炙以爲喻謂美味雖在炙而耆之者乃自內出對上長楚人

  之長說物則指炙而言謂豈獨於人爲然物亦有如此者以耆

  之之心比長之之心則可見義之在內無疑矣

富歳子弟章

先以歳之豊凶致人之善𭧂以明人性本善有以䧟溺則爲惡蓋

 欲得食以飬其生者人之常情故冨歳得順其心則爲善凶年

  不足以養其生而逆其心則爲惡次以麰麥爲喻謂人之性本

  同當皆極於善所以不善者飬之異以勉人當盡養之之道也

 其下又以形之所好必同以明心之所好無不同而聖人之所

 爲即衆人之所本同而當然者衆人當法於聖人以全其善則

 當力好如口之恱味可也

同然之然集註訓可與耆聽美對而皆以同字冠之非語助也即

 是字之意謂理義乃人之所同以爲是者

牛山章

浩然章論養氣而以心爲主此章論飬心而以氣爲驗曰志者氣

  之帥故謂以心爲主曰平旦好惡與人相近故謂以氣爲驗集

 義固爲飬氣之方所以知夫義而集之者乃心也飬心固戒其

 梏亡驗其所息而可致力者則氣也彼欲飬而無𭧂以充吾仁

 義之氣此欲因氣之息以飬吾仁義之心兩章之持志操心之

 意未甞不同而氣則有在身在天之異然未始不相爲用也

魚我所欲章

弗受嘑蹴之食出於倉卒之時受萬鐘在於間暇之際倉卒之時

 私意未動義之所發者直間暇之際有計較之心則私不可遏

 矣倉卒而義明如乍見孺子入井惻𨼆即生意正同間暇而有

 宮室等三者之累則如內交要譽惡其聲矣夫行道乞人皆能

 行之則義乃人之本有明甚君子其可不知之而由之乎孟子

 之戒深切著明矣

三郷爲身北山先生作一讀言郷爲辱身失義之故尚不受嘑蹴

 之食以救身之死今乃爲身外之物施惠於人而受失義之祿

 乎可謂無良心矣

此章專以生對義說第一節是主意第二三五又以欲惡分說

 字意因第一節暗與義對說蓋欲生即是惡死出此必入彼二

 節言欲生惡死固人之常情而欲惡有甚之者乃義不義尓此

 是本然所有義理之良心也三節反言失其良心而不能取義

 者四節兩是字金先生作兩讀蓋正指義而言五節上三句當

 急讀作一串此是繳第二節兩句說賢者能保此好義之良心

上五節言生死大分下三節言辭受小節然下三節亦是𮐃前第

  一節生義言之

天爵章

天爵人所皆有人爵各有命分有德則足以長民故人脩其天爵

  則人爵自然至不可求也(⿱艹石)有心求人爵便巳務外而失其本

  心之爵矣

欲貴章

 丗人但知公卿大夫之爵爲貴而不知在我之身皆有貴者乃天

  所賦之善所謂天爵也天爵人所同有故思則得之人爵各有

  命分雖求之無益天爵亦是天命此則義理之命人爵乃氣數

  之命孟子前章尚有脩天爵而人爵自至之說此章則於人爵

  下兩不願字是不將這個爲念

   告子下


禮食孰重章

 敬兄禮也雖無食而將死必不可奪兄之食而違敬兄之禮婚娶

  禮也雖至於絶嗣必不可摟人處子而違婚娶之禮任人蓋異

  端之徒棄蔑禮法而譏侮之者故孟子止就其所言食色二者

  使之自𫞐其重輕而自思之蓋不屑之敎誨也

曹交章

 第三節爲字重獨不勝爲患爲字輕湯文亦在人爲之如有力無

  力皆人所自爲雖㪯百鈞之重亦是自去發奮爲烏𫉬之徒此

  言用力爲之皆可至況禮義人皆有之夲無𧇊欠不須如㪯重

  之用力豈以力不勝爲患但能爲之即至不至者乃不爲尓所

  以後節教他斈堯則爲尭斈桀則爲桀是皆爲之而已

   盡心上


盡心章

 

 

 朱子釋明德則曰人之所得乎天而虛靈不昧以具衆理而應萬

 事者也釋心則曰人之神明所以具衆理而應萬事者也二者

 無大異豈心即明德之謂乎蓋德者得也所得乎天是釋德字

  本義而指其得之之原虛靈不昧以狀明之體具衆理應萬事

  指所得之實然而虛靈不昧則心也具衆理則性也應萬事則

 情也是合心性情三者言之而以得乎天冠於其上其釋明德

  爲切至於言心而曰神明是指人身之神妙靈明充之可以參

  天地賛化育之本而言其所統則性情也故亦曰具衆理應萬

 事此釋心字亦切況德者謂得之於心不以心而言則德何所

  𠋣乎然彼言以順辤也此言所以有主宰之意此又微有輕重

  之不同

萬物章

 

 

 

廣土衆民章

 此章緊要在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一句上常人固皆有四

  者爲氣稟昏迷故物慾蔽隔四者不能根於心惟君子則得於

  天者全而不曽失常與心相著故其發施有下文如此效驗窮

  逹不能加損而憂樂也分定是分得天之全體分子正指四者

伯夷辟紂章

 此章主意在文王之政有國者所當法不主言二老之去就

登東山章

第一節兩言登山謂所處地位髙則視下愈小𮗚海難爲水謂所

  見大則小者不足𮗚游聖門難爲言謂旣聽聖人之言則餘人

  之言皆不足聽此句與𮗚海相連一般說第二節言聖人之道

 有本故用不窮第三節言斈者當斈聖人然當以漸而進不可

  躐等也𮗚海𮗚水流水雖三節皆言水自是三樣意思比喻

揚子取爲我章

𫞐稱錘也物䡖重不齊𫞐與物相凖方得其平君子應事當隨事

  取中而應之譬之秤銖兩斤鈞石物之輕重各有當其平處今

  以銖兩爲輕鈞石爲重例以斤稱之其可乎是子莫之執中也

柳下惠章

柳下惠不羞汙君不卑小官𥘵禓祼䄇焉能凂我和也至於不怨

  不憫三黜而不改其道介也人惟知其和而不知其介故孟子

 表而出之所謂三公當時必有命惠爲此任者不可知矣

堯舜性之章

 性之者謂得於天者氣質清明義理純粹而終身行之不思而得

  不勉而中不假脩治者也身之者謂氣稟微有不同而自脩其

 身體道而行自思勉以至於不思不勉者也至於五霸則假尊

  天子安同盟爲名而實欲自行其威富其國乆於此道亦不自

  知其實非仁義

予不狎於不順章

 不狎不順有二義伊尹謂我見桀不順今又習見太甲不順乃就

  桀與太甲二人言之此一義也或言伊尹見太甲行事日日不

  合於理我不欲習慣見此不順理之事乃就太甲一人言之又

  一義也王文憲謂伊尹放太甲善用𫞐者也孟子明其事而言

  曰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𫂁麼 -- 簒善語𫞐者也倘使孟子

  居於彼時則必行伊尹之事業

士何事章

 尚志者髙尚其心之所之士無位未得行其道故且只髙尚其志

  向非仁非義一節謂有此志而待他日得位而行之者也兩惡

  在卻是目今居者由者則雖未得大人之位而大人之事巳預

  全備矣當如此作兩節看

仲子不義章

 金先生曰仲子不義當句乃先斷其爲不義之人下則曰(⿱艹石)有與

  之齊國必不肯受人皆信其廉殊不知此乃舎簞食豆羹之小

  義尓何足道哉彼有辟兄離母之大不義豈可以其小義許其

  大不義而名之曰賢哉

食而勿愛章

恭敬者之恭敬以發於心者言恭敬而無實之恭敬以幣帛言

君子之於物章

𢜤之而弗仁之愛愛惜之義不輕用物不𭧂殄天物之意仁民之

  仁乃愛之本義親又重於仁

程子嘗言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而此卻言仁推己及人

  似有不同蓋此章四仁字皆言仁之用不言仁之體程子所謂

 推已及人正訓此章之仁字推字亦要輕看以己所有推出行

  去尓

   盡心下


盡信書章

書中二典三謨之𩔖皆聖哲之言一定而不可易者(⿱艹石)其餘載事

  之辭或有過稱者孟子此言非謂書中之言皆不可盡信但謂

 其辭時或有害於義者尓讀書之人不可以辭害義可也

集註杵舂杵也或作鹵楯也作鹵者是然亦非楯(⿱艹石)以爲舂杵與

 楯苟非血深一二尺豈能漂之雖非武王殺之而商人自相殺

 然亦不至如是之多也蓋鹵乃塩鹵之鹵謂地發蒸濕言血漬

 於地如鹵濕然此金先生之意

我善爲陳章

孟子之時皆尚攻𢧐能者爲賢臣而孟子乃以爲大罪蓋國君苟

  能行仁政以愛其民使之飽暖安佚則下民親戴其上矣其他

  國之民受虐於君者心必歸於此人旣樂歸於我我以親上之

  民而征虐民之君則其民豈肯與我爲敵故引湯武之事以證之

梓匠輪輿章

此言師之敎者不過㪯其大綱尓至於理之精微事之曲折與夫

  不可容言之妙而當黙識者皆斈者所當勉力推明潛心究察

 非師可以口傳也

民爲貴章

集注八蜡不通禮曰天子大蜡八歳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

 其神則先嗇一(⿱艹石)神農者司嗇二后稷也農三田畯也田畯是

 古之官司督促田事有功於民者郵表畷田郵(⿱艹石)郵亭表田畔

  畷井田之畔相連畷於此田畔造郵舎而田畯在其中督約百

 姓也貓虎五助田除蟲䑕之害者坊六坊畜水之隄水庸七水

 庸通水之道       此皆有益於嗇事者昆蟲八⿰蟲𡨋

 螽之屬此則爲害者也故皆迎其神而𥙊之畷知劣反又知衛反

貉嵇章

此章言文王孔子雖有聖人之德亦不免爲衆口所謗訕而其所

  以處之者如此然人雖謗之終不能損其令名孟子意謂稽雖

  爲衆口所訕但當自脩其徳而已

山徑之蹊間章

 山間之小徑悠然有人行而不斷即成大路少頃無人行則茅長

  而遂塞之斈同之道才有間斷私慾便生而塞天禮之路矣

口之於味章

 性也之性氣質之性也有性焉之性天地之性也有命焉之命本

  以氣言而亦有禮在中爲之品節限制命也之命本以理言而

  所稟之氣有清濁厚薄之不同上五者人性皆欲之而有命分

  不同不可必得然亦有禮在中品節其命分下五者本皆天禮

  而卻有命分一定不得其至君子則但循天禮而行以求至其

  極故不爲命分所拘

尭舜性之章

 性者謂所得於天者不假脩爲終始如一聖之至者也反之謂得

  於天者不能無少失缺脩而至之亦聖人也第二節言性之第

  三節言反之

說大人章

 爲君子者固當貴貴然於言語之際有畏之之心則言語不能盡

  況大人所爲之事皆不合法度而君子之所不爲何必畏之哉

由尭舜至於湯章

 尓如是也指見知聞知者而言此章大意謂古五百年必有聖人

  興在當時必有見而知之者在後丗必有聞而知之者今去孔

  子之丗僅百年而顔曽軰巳亡巳無有如是見而知之者恐此

  後遂無有如是聞而知之者蓋孟子惜前聖憂後丗之心眞切

  感人而孟子自任道統之意亦不容謙謙矣

然而無有乎尓非謂在孔子時無見而知之者正謂孟子時去聖

  人之丗雖未逺而當時見知者今亡矣須將此一節作一串之

  下乃見意






孟子叢說卷下

此元刻殘本東陽許謙讀四書叢說中大學一卷中庸上

下二卷孟子上下二卷 --卷(⿵龹⿱一龴)也余扵宋元經學不甚喜購然

遇舊刻亦間收焉惟此則甚樂之爲其中庸多一下卷

故也 國朝四庫書目止収四卷 --卷(⿵龹⿱一龴)故嘉定錢竹汀撰𥙷

元史藝文志卷 --卷(⿵龹⿱一龴)亦如此今茲夏余爲竹汀先生刋𥙷志

一書竹汀因余扵元代蓻文頗多蒐羅屬爲參校適書

友擕此書至知多一卷 --卷(⿵龹⿱一龴)強索重直余許以緍錢二千易之而未

果吿諸竹汀汀己采入志中改作五卷 --卷(⿵龹⿱一龴)矣越月有三書賈持

書易錢而去爰記此縁𧺫以徴信於後余檢篆竹堂書目

載四書叢說四冊而卷 --卷(⿵龹⿱一龴)數不詳又璜川吳氏書目收藏較

近則雲七卷 --卷(⿵龹⿱一龴)然係抄白未之敢信余惟就𠩄見之五卷 --卷(⿵龹⿱一龴)

 為信可爾倘異日齋書目之二十卷 --卷(⿵龹⿱一龴)盡出不更快乎

  庚申九月小晦日挑燈記 蕘圃黃丕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