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雜記
作者:胡適

黃金的美國

America The Golden,by Ramsay Muir. London. Williams and Norgate. 1927.

  我在往青島的船上讀了英國穆爾教授的《黃金的美國》,覺得此書很可供中國今日一般談社會問題的人的參考,故摘書中要點,以代介紹。

  著者是英國的近代史學者,1925年到美國講演。觀察美國的工業狀況,與勞工情形,作此報告。書分十一章,其目如下:

  (1)英國和美國的不同之點

  (2)日中黑子(美中不足)

  (3)科學研究與大學教育

  (4)資產所有權之廣被

  (5)資產所有權與管理權

  (6)提高工資與提高消費

  (7)大規模生產與大規模銷貨

  (8)代特洛(Detroit)主義

  (9)美國的工會運動

  (10)工業組織上的幾種試驗

  (11)幾個結論

  他的結論是,除了美國特殊狀態所產生之各點為他國所不能仿行之外,有四點最宜效法:

  (一)資產所有權之散在人民(第四章)

  (二)崇拜科學方法,肯花錢提倡科學研究,尊重科學的訓練(第三章)

  (三)工業組織上的勇於試驗(第十章)

  (四)進步的工會的新態度與新政策(第九章)

  關於科學研究一點,此書說的不很詳細(不如《百年中工業進步》書中所述之詳細)。他說工業所以能得科學研究之幫助,工業家所以能信任科學方法,皆由於高等教育之發達。此一層甚是。他所舉統計,美國有五百八十八個大學,學生約有七十五萬人。紐約一邦有六十一個大學,彭薛萬尼亞邦有六十二個,伊利諾有五十六個,倭海倭有五十個。邦立大學之官費在一九二六年共有一萬五千四百萬金圓。私立大學之基金共有五萬五千萬金圓。(哈佛七千萬;哥侖比亞六千萬;耶爾四千萬;芝加哥三千五百萬;斯丹福二千八百萬。)

  他深惜英國大學教育的落後,他說,「兩隻戰鬥艦的代價便可以收奇效了!」此語罵倒英國的政府與社會。

  

  關於資產散在人民一點,他用1925年Robert S. Binkerd的統計,在七年之中,執有鐵路,公用具,以及二十個選作例子之煤油,銅鐵,等公司之股票者之人數,從1918年的2 537 105人,增至1925年的5 051 499人。七年之中,增至一倍。此增加之數,七分之一為各公司之雇員所執;三分之一為主顧所執;二分之一為一般公眾所有。

  此項投資並不妨礙別種儲蓄之進行,在同一七年之中,儲蓄銀行存款之人數由一千〇六十萬人增至三千九百萬人;存款數由一百十一萬萬餘元增至二百〇八萬萬餘元。此外有保壽險者人數有五千萬人,壽險公司準備金總數約有一百〇四萬萬元。「有壽險保單的人數,幾乎比上屆總統選舉的投票人數多一倍!」(原書頁四十)

  這件事業已成為美國工業界的一種政策。在雇主方面的努力,可舉The Bell Telephone System為例:在1925年,這公司的股東人數有六十三萬人;其中六萬二千五百人為公司雇員,投資共計七千五百萬元;另有十六萬五千雇員,每年分期扣薪俸買股本,每年約有二千萬元。公司以外人也很多。最近一次新股,投資者有二萬四千三百餘人為工人,一萬零七百人為店員。

  鐵路公司也多採用此政策。最著之例為紐約中央鐵路公司兩年前賣了六萬八千新股(每股百十元,市價百廿元)給本公司雇員四萬一千人。共計每四個雇員之中有一人是股東。

  最奇的是工會方面也自己組織投資事業。1920年7月,機器工會(Machinists Union)創辦第一個勞工銀行;11月,機車工程師兄弟會創辦弟兄銀行,均用工會會費和公積作資本。六年(1920—1926)之中,已有了四十個這樣的工會銀行;據1924年終的統計,他們的資本共有一萬七千五百萬金元。最大的一個是克利弗蘭城的弟兄銀行;初辦時占一個飯館的一角,現在市中建大屋,資本共有二千五百萬元。

  鐵路機車工師會所辦銀行已不止十二個。聯合衣業工會(Amalgamated Clothing Workers)有兩個大銀行,一在紐約,一在芝加哥。機器工會有一個,在美京。

  他們的辦法大概是,主辦的工會保留百分之五十一的股子,其餘可由會員購買。營業一照銀行通例,以銀行信用為主,不當作罷工武器。普通銀行可墊款與罷工工人,而此項工會銀行則不肯墊款為罷工之用。

  他們又還組織信託公司,——在銀行以外。機車工會現已組織了八個信託公司,資本總數為二千萬元。這個工會還有別種大規模的營業,如地產,如開礦,——他們有六個煤礦,——如建築濱避暑區域等。

  

  關於第三項,——工業組織上的新試驗,——著者舉了六個例子:

  (1)Dennison Manufacturing Co. 凡投資而不管事的股東,自成一種優先股,能分紅(有定額)而無表決權。此外新股由做事的雇員分攤,有表決權,舉經理,舉董事。

  (2)J. P. Penney Co.(成衣店)此店在數年之中,分設了六百支店,其法先由總店派有經驗之人設分店,其利益之三分之二歸總店,三分之一歸分店經理。如再由分店分支,則總店,分店,支店經理各有三分之一。再分下去,則總店取消其利權,由分店,支店,子店三分之。而一切支店總由一個集中機關購辦材料,故價廉而利厚。

  (3)Wm. Filene's Sons(衣著百貨公司)的雇員自治合作制度。在店三月以上的人皆為「合作會」會員,全體選舉理事會,理事會四分之三的表決可以修改一切店規。若司事人否決,則由全體大會總投票,如有三分之二之多數,則修正案仍有效。理事會選出仲裁委員,受理店中一切爭執。

  (4)費城電車公司(Philadelphia Bapid Transit Co.)用雇員合作制,以餘蓄購買公司股票至三分之一以上。舊股以六厘紅利為限,盈餘則為雇員合作公積,為購新股之用。此法可鼓勵工作,又可淘汰不管事股東之權限。

  (5)弗蘭林合作牛奶房(Franklin Co-operative Creamery,Minneapolis)牛奶工會自辦奶棚,每雇員皆是股東,又皆為工會會員。其盈餘除分有定額之紅利外,分攤給各家主顧(買主)。

  (6)Nash衣店的「忠恕之道」(略)   

  關於第四點,——新工會主義,——約有三點:

  (一)他們(工會)走上了金融事業的路(詳前)。工業靠銀行資本,現在工會也開始建立銀行資本了。

  (二)他們自己想從聯合投資方面逐漸得到工業上的管理權。例如美國鋼鐵公司(U. S. Steel Corporation)的雇員,想用聯合投資的方法,在七年之中得到公司管理權。其實即不能得多數股權,他們投資的勢力現在已可以大影響公司的管理。公司資本的新來源既靠雇員,則公司自不能不另眼看他們了。

  (三)工會漸漸明了,要得權力,必須負責任。一面要公司給他們負責任的機會,一面努力表示他們確能負責任。

  如1922鐵路大罷工之後,B. and O. 鐵路公司的工會即決計整頓全路效率,與公司合作,力謀增加效率;工會出資請一個工程專家來做顧問,四個月之後,功效大著,逐漸推行到全路及他路。

  十九,八,十,青島

  (原載1931年3月10日《新月》第3卷第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