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 充分發揮技術人員積極作用

認真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

充分發揮技術人員積極作用

——本鋼第二鋼鐵廠的調查報告
新華社通訊員
1971年5月24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遼寧省本溪鋼鐵公司第二鋼鐵廠黨委會和革委會,遵照毛主席關於「全黨同志必須認識,對於知識分子的正確的政策,是革命勝利的重要條件之一」的教導,在企業斗、批、改運動中,認真貫徹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對技術人員大膽使用,積極教育,堅持在教育中使用,在使用中教育,不斷提高技術人員的兩條路線鬥爭覺悟,使他們在革命和生產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兩年多來,這個廠的技術人員有十三人被評為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十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九人參加了廠和車間的領導班子。還有許多技術人員成為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輔導員、革命大批判的骨幹和技術革新的積極分子。

在培養工人技術人員的同時,重視發揮原有技術人員的作用

編輯

本鋼第二鋼鐵廠是一個有兩千多職工的老企業,其中技術人員二百多人,他們大部分是舊理工科大學和專科學校畢業的知識分子。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前,由於受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毒害,他們中不少人不同程度地有脫離政治,脫離生產實際,脫離群眾的現象。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為了改變技術人員的這種「三脫離」狀況,廠革委會把他們下放到車間參加生產勞動,接受工人階級再教育。同時,根據上海機床廠從工人中培養工程技術人員的經驗,廠革委會選拔了四十多名有實踐經驗的老工人擔任技術幹部。這些工人技術人員突出無產階級政治,密切聯繫群眾,參加生產實際,成為技術工作中的骨幹力量。

在這種情況下,還要不要調動原有技術人員的社會主義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作用?有的領導成員認為,工人技術人員逐漸成長起來了,原有技術人員的「歷史使命」也差不多完成了。因此不注意發揮原有技術人員的作用,出現了「幹部、工人忙得滿頭汗,技術人員一邊站着看」的現象。但是,這個廠的檢修車間卻不是這樣。這個車間的領導幹部在培養工人技術人員的同時,也注意調動原有技術人員的積極性。他們在解決本車間薄弱環節的時候,組織了技術人員參加「三結合」攻關小組,和工人、幹部一起大搞技術革新,很快製成了碎鐵機、帶鋸和沖天爐等設備,代替了原來笨重的手工操作,不僅使產量提高了三倍,而且使人員減少了百分之二十,取得了顯著效果。

檢修車間的事實,使廠黨委會和革委會深受教育。他們組織各級領導成員認真學習毛主席關於「應有計劃地從廣大人民中培養各類知識分子幹部,並注意團結和教育現有一切有用的知識分子」的教導,聯繫本單位實際,反覆討論,大家認識到,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充分調動現有技術人員的社會主義積極性,是關係到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大問題。他們還認識到,選拔工人技術人員,同團結、教育、改造原有的技術人員,是培養無產階級技術隊伍的兩個不同方面,兩者既不能代替,也不能對立起來。

在廠黨委會和革委會的領導下,各級領導成員檢查了黨的知識分子政策的落實情況,找到了工作中的差距,解除了一些領導成員在使用技術人員上存在的思想顧慮,並且採取措施進一步落實了對技術人員的政策。他們的做法是:

一、把大多數技術人員固定在班組,一邊勞動,一邊參加「三結合」小組從事技術工作。工廠黨委會和革委會發動廣大工人群眾以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對技術人員在思想上耐心幫助,在工作中熱情支持,並且定期對技術人員進行講評,不斷鞏固他們接受再教育的成果。二、在技術人員中樹立同工人群眾結合得比較好、並且有所發明創造的先進標兵,使大家學有榜樣,進一步調動技術人員的社會主義積極性。三、根據生產需要和技術專長,安排一部分技術人員到技術工作崗位上去,充實和加強技術隊伍。這個廠由於對技術人員採取了團結、教育、改造的政策,使技術人員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成為革命和生產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堅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從政治上培養和教育技術人員

編輯

本鋼第二鋼鐵廠在使用原有技術人員的時候,有的領導成員往往只強調利用技術人員的一技之長,而不注意發揮他們政治上的積極作用。廠黨委會和革委會認為,對技術人員的使用是堅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着重從政治上培養、教育和使用他們,還是單純軍事觀點,僅僅着眼於利用其技術專長,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那種不注意調動技術人員政治積極性的傾向,是劉少奇「技術第一」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餘毒沒有肅清的反映。為了更好地從政治上調動技術人員的積極性,他們堅持做到:

一、發動技術人員參加政治運動,並把其中立場堅定、思想進步的技術人員作為運動中的骨幹使用。例如高爐車間推選了八名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比較好的技術人員做工人學哲學的輔導員。他們在黨總支領導下,大膽工作,虛心向工人群眾學習,先當群眾的學生,後當群眾的先生,積極幫助不識字的工人學文化,學哲學,和工人群眾一起用毛主席哲學思想分析、解決革命和生產中的問題,促進了學哲學群眾運動的深入發展,使這個車間成為全市活學活用毛主席哲學思想的先進單位。現在,全廠各車間的大批判組、評論組、板報組、報道組都有技術人員參加,不僅活躍了基層單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密切了技術人員和工人群眾的聯繫,而且促進了技術人員的思想改造,加強了基層單位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

二、吸收技術人員參加企業管理,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對推動企業斗、批、改起了很好的作用。例如燒結車間過去由於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餘毒沒有肅清,一度出現只講產量,不講質量,只講生產,不講設備維修的現象,給生產造成了損失。後來,參加企業管理的技術人員和工人群眾一起總結了過去的經驗教訓,提出了定期檢修設備、改革工藝和提高質量等建議,使燒結礦生產出現了高產、優質、低耗的新局面。

三、在無產階級政治統帥下,充分發揮技術人員的技術專長,幫助他們把技術理論知識同廣大工人群眾的實踐經驗結合起來,把解決技術問題同改造世界觀結合起來。這個廠的原副總工程師,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前搞了一個鑄鐵噴水冷卻裝置,由於這個設計脫離實際,使工人長期在惡劣的操作環境中工作。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廠領導把他安排到這個崗位勞動,他親身體驗到自己的脫離實際的設計,給工人造成的危害。他和工人一起狠批了劉少奇「專家治廠」、「技術掛帥」的反革命修正主義黑貨,重新設計了噴水冷卻裝置,不僅改善了工人的勞動環境,還提高了生產效率。

幫助技術人員提高路線鬥爭覺悟,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編輯

毛主席教導說:在全党進行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線方面的教育。本鋼第二鋼鐵廠黨委會和革委會根據技術人員世界觀改造的長期性和複雜性,針對他們的活思想,經常舉辦學習班,對技術人員進行路線教育,幫助他們劃清什麼是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什麼是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從而不斷提高兩條路線鬥爭覺悟,增強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自覺性。

這個廠對技術人員進行路線教育的內容是:

一、劃清為革命鑽研技術和「技術第一」的界限。有些技術人員在批判了「技術第一」的反革命修正主義黑貨以後,產生了「技術無用」和「技術工作危險」的錯誤思想,以致不敢鑽研技術。廠領導發現這個問題以後,及時舉辦學習班,組織技術人員認真學習了毛主席的光輝著作《紀念白求恩》,進一步批判了「技術第一」的反革命修正主義黑貨,使他們認識到,技術總是為一定的政治服務的。鼓吹「技術第一」,就是不要技術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其目的是為復辟資本主義服務;我們提倡技術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提倡技術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這種技術不但需要,而且還要求精益求精。劃清了這個界限以後,這個廠的技術人員樹立了為革命鑽研技術的思想,精心收集技術資料,和工人一起經常開展技術分析活動,不斷總結生產經驗,保證了穩產高產。

二、劃清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和「洋奴哲學」的界限。這個廠有的技術人員在批判了「洋奴哲學」、「爬行主義」的反革命修正主義黑貨以後,走到另外一個極端,外文資料不敢看,外國先進經驗也不敢學。針對這種情況,廠領導組織技術人員認真學習了毛主席關於「洋為中用」等教導,使他們認識到,對外國的技術要一分為二,學習其中先進的、有用的東西,使其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服務,這和迷信洋教條,跟在洋人後面爬行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回事。認識提高以後,技術人員和工人一起,結合實際情況,批判地吸取外國技術中有用的東西,推動了生產的發展。去年,這個廠在增產節約運動中,批判地採用了國外噴吹重油降低煉鐵焦比的新技術,使煉鐵焦比大大下降。

三、劃清科學態度和保守思想的界限。這個廠的黨委會和革委會發現有些技術人員由於怕別人說自己「思想保守」,對有些事情明知不符合客觀規律也不敢提出不同意見,甚至隨聲附和。廠領導就組織他們學習毛主席的有關教導,並請老工人和他們一起開展革命大批判,使技術人員認識到,堅持科學態度是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勝利的重要保證。他們和工人群眾一起,對廠里原有的操作制度逐項進行了分析研究,去掉不合理的部分,保留合理的部分,同時還根據生產的需要建立了一些新的制度,保證了生產的正常進行。

本鋼第二鋼鐵廠黨委會和革委會由於認真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極大地調動了技術人員的社會主義積極性,他們同全廠廣大工人一道狠抓革命,猛促生產,使全廠革命和生產蓬勃發展。去年這個廠共實現技術革新一百三十五項,提前三十三天超額完成了全年國家計劃,今年一至四月份,又超額完成了國家生產任務。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