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看天下誰能敵

試看天下誰能敵

——贊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
北京部隊 紅城
1969年10月16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在以毛主席為首、林副主席為副的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經過千錘百鍊、精益求精的不斷加工,琢磨得更加光彩奪目了。它以鮮明的無產階級立場和完美的藝術形式,成功地塑造了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無產階級英雄形象,突出地宣傳了毛主席人民戰爭的光輝思想,深刻地揭示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偉大真理。它是一曲人民革命戰爭的壯麗頌歌,它是無產階級革命文藝的光輝典範。

《智取威虎山》描寫的是解放戰爭初期,我軍一支追剿隊執行毛主席「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指示,緊密依靠群眾,消滅頑匪座山雕的故事。這場戰鬥的特點,是敵人逃進深山,據險頑抗,我軍不宜強攻,因而採用了「智取」的辦法。這是一場特殊的戰鬥。通過這一場戰鬥,在我們面前展現了一幅人民戰爭的壯麗圖景。

「智取」的勝利是槍桿子的勝利 編輯

用革命戰爭消滅反革命戰爭,這是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謀求解放的根本道路。毛主席曾精闢地指出:「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只有用槍桿子的力量才能戰勝武裝的資產階級和地主;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整個世界只有用槍桿子才可能改造。」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生動地體現了毛主席的這一光輝思想,熱情地歌頌了槍桿子的作用。全劇寫的是「智取」,但始終貫穿着一個「打」字,突出了一個「打」字。

追剿隊面對的敵人是頑匪座山雕。在我強大軍事壓力下,這個死心塌地反共反人民的兇殘狡猾的傢伙,逃進了深山老林,憑藉着威虎山的地堡暗道和險要地形,進行垂死掙扎。如何消滅這股敵人,追剿隊指揮員少劍波進行了反覆的思考。他考慮到:「用大兵團進剿,等於拳頭打跳蚤,不行」;他又考慮到:「把他們引下山來一口一口吃掉,任務緊迫,也不行」;根據敵我兩方面的情況,他認為這一仗「以智取為高」。這就需要派一位同志打進敵人內部,裡應外合,趁敵人擺「百雞宴」的時機,追剿隊突然打進匪巢,全殲敵人。這幾種方案,無論是「強攻」還是「智取」,都要靠槍桿子解決問題,都是靠打。「智取」,是為了打得更好。

在這個「智取」的方案里,楊子榮假扮土匪打進匪窟是一個關鍵性的措施。無產階級革命戰士楊子榮,忠心赤膽,雄姿英發,他肩負着黨的囑託,人民的希望,迎着漫天大雪,象一團烈火撲向了威虎山。他是懷着「一心要砸碎千年鐵鎖鏈,為人民開出萬代幸福泉」的高度革命責任感打進威虎山的,他是帶着千千萬萬階級兄弟對敵人的血海深仇去和座山雕打交道的,他是為了打好威虎山這一仗而身入虎穴和敵人周旋的。毛主席說:「我們的一切戰略戰役方針都是建立在『打』的一個基本點上。」楊子榮爭取敵人信任,是為了打;七天來摸敵情,是為了打;想一切辦法把情報送出去,是為了打;布置好「百雞宴」,是為了打。總之,他整個的思想,全部的智慧,一切的行動,都建立在「打」的這個基本點上。

在楊子榮打進匪巢的同時,少劍波率領追剿隊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他們充分發動群眾、武裝群眾,進行了緊張的戰前練兵,並且準備了「倘若是生變故」時的預備方案。這就充分體現出,「智取」的方案是扎紮實實立足於打的。消滅座山雕是靠軍民一起打上威虎山來實現的;智取威虎山的勝利是靠槍桿子打出來的。

革命戰爭的勝利,是依靠槍桿子的力量還是依靠敵人的「明智」?這是一個根本原則問題。一些毒草作品,打着寫革命戰爭的旗號,故意把勝利的取得寫成是敵人自動放下屠刀的結果,寫成是敵人內部互相傾軋的結果,寫成是我軍人員對敵人勸說的結果,把槍桿子的偉大作用一筆抹煞。請看毒草影片《兵臨城下》裡的那位姜部長。他也曾進入敵人的巢穴,但他不是為了用革命的槍桿子消滅敵人,到敵人的巢穴中去和敵人作鬥爭;而是對敵人卑躬屈膝,阿諛逢迎,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那些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身上。妄圖以「夫妻之情」、「親子之愛」來感化劊子手回心轉意;妄圖以「稱兄道弟」、「吟詩敘舊」來勸說戰爭罪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總之,這部毒草影片極力宣揚敵人的「明智」,大肆散布對敵人的幻想,公然反對毛主席關於「凡是反動的東西,你不打,他就不倒」的偉大真理,妄圖取消武裝鬥爭。這純粹是欺騙!這完全是大叛徒劉少奇投降主義的黑貨。

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大力宣傳了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熱情歌頌了人民革命戰爭的巨大威力,它象氣壯山河的雄偉戰歌,壓倒了一切反革命醜類詆毀人民革命戰爭的哀鳴,鼓舞着革命人民緊握槍桿子,對帝、修、反進行不懈的鬥爭。

「智取」靠人民群眾的偉力 編輯

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所寫的戰鬥,特點是 「智取」。它通過一連串扣人心弦的戰鬥場景,描寫了 「智取」的勝利。這個勝利靠的是人民群眾的偉力。

毛主席教導我們:「依靠民眾則一切困難能夠克服,任何強敵能夠戰勝,離開民眾則將一事無成。」對威虎山採用「智取」的作戰方案,是一個建立在充分調查研究基礎上的、符合客觀實際的克敵制勝的作戰方案。這個方案的產生,不是哪一個指揮員坐在房子裡冥思苦想出來的,而是充分吸取了群眾智慧的產物。追剿隊進到風雪迷茫的深山密林,能夠迅速找到土匪的蹤跡,查明敵人的去向,了解到敵人巢穴布防的情況和後山險路,捉住土匪野狼嘷,得到聯絡圖等等,這些對於產生「智取」方案極為重要的依據,無一不是來自群眾。「智取」的方案是群眾智慧的結晶。

如何看待英雄人物和群眾的關係,無產階級文藝和資產階級、修正主義文藝是絕然不同的。資產階級、修正主義文藝,鼓吹「英雄」人物的個人奮鬥、個人智慧,把群眾污衊為愚昧落後的「群氓」;而無產階級文藝,則認為群眾是智慧的海洋、力量的源泉,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英雄人物之所以成為英雄,正因為他置身於群眾之中,代表了群眾的意志,集中了群眾的智慧的結果。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正是從這一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出發,正確地表現了英雄人物和群眾的關係。

在敵人的巢穴里,為什麼楊子榮這無產階級的「一個」,能戰勝座山雕頑匪的一群一窩?就是因為楊子榮是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革命戰士,就是因為楊子榮「雖然是隻身把龍潭虎穴闖,千百萬階級兄弟猶如在身旁」。楊子榮是作為被壓迫人民的代表去和敵人戰鬥的,有千百萬階級兄弟作他的堅強後盾。因此,「任憑那座山雕凶焰萬丈,為人民戰惡魔我志壯力強。」在兇惡殘暴的敵人面前,他始終高屋建瓴,視敵人如草芥;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始終鬥志昂揚,信心百倍;在千鈞一髮的危急關頭,從容不迫,大義凜然,有膽有識。楊子榮的大智大勇是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階級根源的。

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群眾路線,是我黨的根本路線。毛主席關於「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的英明論斷,是毛主席人民戰爭思想的精髓,是戰爭中群眾路線的高度概括。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根據毛主席的這一光輝思想,把「智取」的軍事行動,置于波瀾壯闊的人民戰爭的背景之中,它以極其動人的情節,充分描繪了我軍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和群眾並肩戰鬥的宏偉場面,深刻地表現了人民軍隊和人民群眾的魚水關係。

鐵路工人李勇奇,是一個敢於鬥爭敢於反抗的硬漢子。頑匪座山雕洗劫了他的家鄉,槍殺了他的妻子,殘害他的幼兒,並把他綁架到威虎山上,一家只剩下他年邁多病的母親。在解放前,象這樣的悲慘遭遇何止他一家!李勇奇的血淚家史,就是舊中國億萬被壓迫人民的血淚家史。壓迫越深,反抗越烈,李勇奇在敵人屠刀下奮起反抗,在敵人的槍口前以死相拚,斑斑血淚凝結成他反抗的性格,大恨深仇賦予了他敢於鬥爭的精神。千百萬象李勇奇這樣的革命群眾,是遍布全國大地的乾柴,只要有一顆火種,就會立即燃起燎原大火,把吃人的舊世界燒成灰燼。李勇奇和少劍波會面一場,深刻而形象地把人民群眾對階級敵人的刻骨仇恨和對人民軍隊的無限熱愛表現出來了。開始,李勇奇由於有「自古來兵匪一家」的想法,他誤將親人當仇敵,憤怒地把匕首插在桌上,準備一拚。當他看到這個軍隊對群眾噓寒問暖、治病救命,是那樣的和氣可親,他暗自思索了:千百年來哪裡見過這樣好的隊伍啊!他不禁問:「你們到底是什麼隊伍?到深山老林幹什麼來了?」少劍波熱情地宣傳黨的政策,說明我軍到深山老林來是為了消滅土匪座山雕。這時,李勇奇望着少劍波頭上閃閃發光的紅星:這是毛主席的隊伍來了呵!他再也忍不住激動的心情,撲到了親人的懷裡,傾訴了三十年做牛做馬的苦難,決心拿起槍桿子,跟着共產黨鬧革命,在掃平威虎山的戰鬥中「一馬當先」。李勇奇的變化,概括了廣大人民翻身解放的共同經歷。

毛主席精闢地指出:「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群眾一旦被發動起來,就會迸發出無窮無盡的力量。「擒龍跟你下大海,打虎隨你上高山!」這就是廣大革命群眾對黨的豪邁誓言,這就是「智取」這場戰鬥必勝的基礎。短短幾天,夾皮溝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火車的長鳴和威武雄壯的操練聲,使這個小山村沸騰起來了。看,瑞雪初晴,紅裝素裹,門上鮮紅的對聯,陽光里晶瑩的樹掛,分衣分糧的群眾喜氣洋洋,呈現出一派翻身解放,軍民團結,備戰練武,準備出征的歡騰景象。小常寶請求隨隊出征的一場戲,使我們聯想到偉大領袖毛主席《為女民兵題照》的光輝詩篇。她英姿颯爽,鬥志昂揚,充分表現了人民群眾熱烈擁護這場戰爭,踴躍參加這場戰爭的英雄氣概。

林副主席指出:「戰爭可以鍛煉人民,推動歷史的前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戰爭是偉大的學校。」幾天之間,李勇奇從一個受折磨、受壓榨的窮工人,變成了有高度覺悟的民兵幹部;小常寶從一個避深山充啞人的苦孩子,變成了一個為人民的解放事業而奮勇殺敵的女戰士。在這場革命戰爭中,他們丟掉的是千年的鐵鎖鏈,而得到的是萬代的幸福泉。這就是群眾擁護和投入這場革命戰爭的根據,這就是這場革命戰爭的偉力的最深厚的根源。

在這樣的人民群眾面前,什麼座山雕,什麼「八大金剛」,什麼「九群二十七地堡」,統統不在話下。

那些以描寫革命戰爭為幌子的反動影片,如《黑山阻擊戰》、《五更寒》等,竭力歪曲人民革命戰爭,污衊人民群眾。在這些反動影片中,或者根本不描寫人民群眾;或者把人民群眾寫得無所作為,對革命戰爭消極冷淡;或者大肆渲染戰爭的苦難和恐怖,把革命戰爭說成是一種「災難」。他們以寫戰爭為名,販賣資產階級和平主義的破爛,兜售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群眾落後論」的黑貨。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以深刻的思想內容,巨大的藝術力量,熱情歌頌了人民群眾的偉力,對這批毒草影片是一個強有力的批判。

「智取」是戰鬥集體譜寫的凱歌 編輯

林副主席指出:「按照毛澤東同志的人民軍隊的建軍思想,我們的軍隊是在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之下的軍隊。它無比忠誠地執行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路線和政策。它有高度自覺的紀律,有壓倒一切敵人、不怕任何困難的英雄氣概。」

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所描寫的這支追剿隊,是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縮影。這是一個無限忠於毛主席,無限忠於黨,無限忠於人民的戰鬥集體;是一個具有高度的革命團結和組織紀律性的戰鬥集體。「智取」的勝利,就是這個戰鬥集體譜寫出的一曲凱歌。

指揮員少劍波是「智取」這一仗的組織者。「定計」一場,着重刻畫了他作為一個優秀指揮員的品質和才幹。在大雪封山、松濤怒吼的駐地,戰士們殺敵心切,心急似火。他面對錯綜複雜的敵情,考慮着怎樣消滅座山雕這股頑匪。經過反覆推敲,一個「智取」的方案終於形成了。為了發揮集體的智慧,少劍波徵求了偵察排長楊子榮的意見,並讓追剿隊全體人員對這一仗的打法進行民主討論。副排長申德華向他匯報了戰士們討論的結果,也認為「我們只能智取,不能強攻」。此時,楊子榮突然跨進門來,他穿着土匪的大氅,行了個匪禮說:「胡標前來獻圖!」這種有趣的匯報方式,說明楊子榮不但有同樣的想法,而且提出了假扮胡標、打進匪窟裡應外合的作法,並自報奮勇擔當這一艱巨任務,這就使少劍波的「智取」方案完全具體化了。對於這個關係重大的戰鬥措施,少劍波把它提交支委會討論決定。軍事民主會和支委會雖然沒有在舞台上出現,卻透過舞台上的情節,把我們帶到了舞台之外的廣闊天地,使我們很自然地想到了戰士們獻計獻策的熱烈場面,想到支委會反覆研究慎重決定的情景。這就生動地告訴我們,追剿隊是用毛澤東思想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建軍路線鑄成的一個堅強的集體、戰鬥的集體。「智取」的方案,正是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了每個指戰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運用集體的智慧制訂出來的。

如何把這一「智取」的方案變為實際的勝利,要靠集體的力量來完成,要靠每個環節的緊密配合和步調的完全一致。集體的力量表現在那裡?表現在人民軍隊的同心同德和鐵的紀律。毛主席教導我們:「紀律是執行路線的保證,沒有紀律,黨就無法率領群眾與軍隊進行勝利的鬥爭。」《智取威虎山》生動地表現了人民軍隊的高度的組織性紀律性。打進匪窟的楊子榮需要及時送出情報,追剿隊需要按時把情報取回;楊子榮必須把「百雞宴」按計劃布置好,少劍波必須率領追剿隊按規定的時刻趕到。分處兩地的少劍波和楊子榮,為完成作戰計劃所作的一切努力,使我們強烈地感到,這個戰鬥集體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具有高度的紀律觀念。申德華取情報的情節,雖然着墨不多,卻給人以極深的印象。他在冰天雪地中長途跋涉,按時取回情報,已經精疲力竭,難以支持,但他把情報交給首長時,只講了一句話:「我沒耽誤時間吧?」這一情景,使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他為完成任務所表現出的那種高度責任感和自覺的紀律性。「智取」的勝利,正是靠了由這樣的一些戰士組成的戰鬥集體來保證的。

是什麼力量使他們具有這樣高度的責任心和執行紀律的自覺性?是偉大的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是無限忠於人民,無限忠於黨,無限忠於毛主席的紅心。他們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這種精神力量,是戰勝敵人的最銳利的武器。正如林副主席指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是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隊伍,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隊伍,因而是戰無不勝的隊伍。」 這支追剿隊一出場,就以集體英雄主義的精神給我們以強烈的感染。松林浩瀚無際,大雪漫天飛舞,一面鮮艷的紅旗,引導着追剿隊追蹤着殘敵。他們個個精神抖擻,信心百倍,指揮員的有力動員,戰士們的響亮回答,表現了他們不畏艱險、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表現了他們是一支具有堅強紀律的人民軍隊。「急速出兵」一場更突出地描繪了我軍矯健英武的戰鬥雄姿。追剿隊在民兵配合下,滑雪進軍,攀山越嶺,迎風破雪,前赴後繼,象一支支離弦的箭,直插威虎山。這場戲,通過挺拔優美的舞蹈動作,把這支英雄軍隊的戰鬥作風,進一步展現在觀眾的面前。

置身匪窟的楊子榮是這支隊伍中的一個出色的代表。他擔負了整個「智取」計劃中一項最艱巨的任務,而且這項任務又是由他一個人來擔當的。他在敵人的包圍監視之下,為什麼能那樣坦然,那樣機智,那樣無畏?是黨給了他智慧和膽量。「抗嚴寒化冰雪我胸有朝陽」。楊子榮在敵人內部進行戰鬥,是那樣的艱難,可是他從來沒有考慮個人的安危,一心想的是如果情報送不出去,「誤戰機,毀大計,對不起人民,對不起黨」。《智取威虎山》對英雄人物的描繪,使我們感到英雄人物的心是和整個戰鬥的集體融匯在一起的。英雄的孤膽、大膽,是以集體的群威群膽為依託的。

《紅日》、《逆風千里》等毒草影片,肆意醜化中國人民解放軍,把我們的軍隊描寫成毫無理想、目光短淺、無組織無紀律的「烏合之眾」;而把敵人寫成「精誠團結」、「不成功便成仁」、威風凜凜的所謂「英雄」。這完全是歪曲歷史,顛倒黑白。其罪惡目的是為階級敵人招魂。

最近,黨中央發出號召:「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反對任何帝國主義,社會帝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特別要反對以原子彈為武器的侵略戰爭!如果這種戰爭發生,全世界人民就應以革命戰爭消滅侵略戰爭,從現在起就要有所準備!」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為我們樹立了以革命戰爭消滅反革命戰爭的光輝典範。當前,美帝國主義、社會帝國主義更加緊了反華、反共、反人民的擴軍備戰活動,公然對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進行核訛詐。我們要象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所塑造的英雄人物那樣,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增強革命團結,增強組織紀律性,提高警惕,握緊槍桿子,加強戰備。如果一小撮戰爭狂人膽敢把戰爭強加在我們頭上,在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七億中國人民的銅牆鐵壁面前,他們一定象座山雕那樣,逃脫不了覆滅的命運。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