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我們貧下中農的看法

說說我們貧下中農的看法
廣東省和平縣馬塘大隊全體貧下中農
1969年5月19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發表吉林省梨樹縣革命委員會《農村中、小學教育大綱》(草案)之後,我們九連山下馬塘大隊的貧下中農及時舉辦了學習班,認真地進行了討論。這個《大綱》(草案)體現了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同時也反映了我們這裡貧下中農管理學校的實際情況,回答了我們在探索教育革命的過程中碰到的一些實際問題。為了使這個《大綱》(草案)更加充實和完善,從我們大隊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以下幾點意見:

一、《大綱》(草案)總綱中,應把「抗大」精神體現出來,因為「抗大」是毛主席和林副主席親自創辦的一所革命化的學校。特別是「抗大」的政治建校和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風,應當讓它代代相傳,這不僅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而且也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大綱》(草案)第一條,我們認為,公社革委會沒有必要成立教育革命委員會。因為上面的內容已明確了公社一級對學校的領導,加之中學又設立了三結合的領導機構,如再設立教育革命委員會,機構就重疊了,不利於實行一元化領導,也不符合毛主席關於「精兵簡政」的指示精神。

三、《大綱》(草案)第五條,我們認為,要把「以階級鬥爭為主課」,和提高兩條路線鬥爭覺悟這兩個方面的內容寫進去。同時,不僅應加上教育貧下中農出身的學生不忘貧下中農的本色,而且還應加上:教育貧下中農出身的學生聽毛主席的話,團結「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教育他們堅決站在貧下中農一邊,從思想上同反動家庭劃清界限。第六條,要加上開展「四好」、「五好」活動和中小學實行連、排建制。第九條,應加上健全紅衛兵組織,因為紅衛兵是文化大革命中出現的新生事物,把這個組織健全起來,有利於啟發後一代發揚革命造反精神。

四、《大綱》(草案)第十一條,應加上「小學,在地區分散的偏僻山村,也可由生產隊辦」。這樣,既有利於「農民子女就近上學方便」,又能發揮群眾辦學的積極性。

五、《大綱》(草案)第二十四條,中學的農業基礎課,應加上愛國衛生。第二十七條,應加上建立校外輔導小組,即定期深入學生家庭輔導,實行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結合」。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